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论文
探索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的实践论文3篇
探索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的实践论文3篇引言本文旨在探索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的实践,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总结出一些简单而有效的策略。
本文将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论文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德育实践内容概述本文通过教师个案研究,探讨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德育实践。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观察、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结论通过科学实践活动的引导,学生在培养科学素养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如观察感知力、合作意识和责任感等。
论文二: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德育实践内容概述本文通过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实践,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德育实践。
通过组织环保主题的科学实验、开展环保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和关心环境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结论通过环保教育的实践,小学生能够增强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德育品质。
论文三:培养学生科学道德观的德育实践内容概述本文通过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伦理教育实践,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科学道德观的德育实践。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科学伦理问题、进行伦理决策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价值观。
结论通过科学伦理教育的实践,小学生能够培养科学道德观,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进而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结语通过以上三篇论文的实践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的实践是十分重要的。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环保意识和科学道德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他们成为有德行的公民。
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重视德育的实践,采取简单而有效的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德育渗透,如同一股清泉,润物无声,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
然而,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探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德育渗透,如同一位智慧的导师,引导着学生成长的方向。
在新形势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首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
通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学生可以更加注重道德素质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其次,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新形势下,学生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通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学生可以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最后,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在新形势下,学生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通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学生可以站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策略为了实现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精心打磨每一块材料。
首先,加强德育渗透的课程建设。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德育渗透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其次,加强德育渗透的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
最后,加强德育渗透的实践教学。
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实践与反思在实践中,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让人陶醉其中。
然而,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从实践成果上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语文教学论文: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
要根据各个学科教学的特点,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语文,作为一门富含德育因素的人文学科,更要在学科教学中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内容,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坚持渗透性原则,借助课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他们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人格和心理。
一、挖掘德育因素,完善价值取向语文教材的思想性很强,其中丰富的伦理道德和做人的道理、震人心弦的艺术形象、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都具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量,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极好材料。
如: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献身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伦理道德观。
再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一生飘泊潦倒,但始终关心祖国命运、人民疾苦的杜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爱国战士朱自清等,他们的优秀精神品质,在教材中闪闪发光,通过对他们事迹的讲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课文中描绘的美丽景象也随处可见。
如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草场;那“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那“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赤壁浪花;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南国秋色。
那故乡的榕树、荷塘的月色、故都的秋景……这些材料经过教师绘形、绘声、绘色的渲染,再由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鉴赏,久而久之,就会在他们内心深处培养出对祖国的热爱,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对理想事业的渴望等健康美好的思想品德。
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美好理想,追求生命价值的目的。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道德情感语文教材中的好多课文都是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好材料。
德育教育与教学的结合点-德育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德育教育与教学的结合点-德育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寓德于情,突出语文教学的情感性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事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感人心者莫乎情。
比如,在授《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教育学生要热爱生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
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进行情感的双向交流,让课文作者的“情动而辞发”,教师沟通学生的思想感情同思想品德教育达到水乳交融,让学生在课堂上融会贯通,心领神会,达到“披文以情”的学习境界。
二、寓德于美,突出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幽默风趣的说理,能让学生百听不厌;枯燥无味的说教,会让学生“闻而生畏”。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讲究寓德于美,以德示美的技巧。
初中语文教学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性。
教师既是创造实施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的审美主体,同时又是学生审美的对象。
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教师进行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活动是学生审美的对象的客体。
只有通过审美对象,才能给学生以特定的审美感受。
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下享受德的熏陶,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美中识理,美中受益。
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语言的丰富多彩美。
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优美生动的词汇,引人入胜的成语,通俗风趣的歇后语,色彩多姿的古诗词曲等都是精华国粹。
教师在说理时应灵活应用,必能事半功倍。
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语言的通俗质朴美。
要抓住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讲究德育教育的通俗化,不过分追求华丽的词藻,重视德育教育的思想性、审美性。
让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双项达标,“开笼放雀”,激活思维。
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使德育教育有声有色,美不胜收。
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这样写道:“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语言是祖国的象征,都德在文章中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爱国热情。
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汉语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最具灵性。
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元素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实践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实践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
这些品质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实践,学生可以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
这将为学生适应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4. 促进教育公平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实践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全面、均衡的教育,实现教育公平。
三、德育元素融入教学实践的方法和策略1. 教材内容融入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将德育元素融入教材内容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 教学方法融入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德育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
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德育效果。
3. 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校园文化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如开展主题班会、举办德育活动、建设德育基地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
4. 家庭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环节,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德育工作。
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成长。
5. 社会实践融入社会实践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培养道德品质。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五篇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五篇第一篇: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东升求实学校数学组郭正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提倡素质教育,更要求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历来的数学教学大纲,以及长期形成的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通过数学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数学内容培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数学演练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可见,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处于首要地位,不论哪一学科的教学,除完成其本身的知识传授外,还有一个共同的重要任务就是德育教育任务。
如何寓德育教育于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是每一位教师着手研究的问题。
现就我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谈谈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首先把爱生意识在教育教学中转化为实际行动。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
现在有的学生被称为“双差生”,就是学习成绩差,思想表现差。
有不少学生数学成绩是很差的。
由此,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第一、寻找根源,对症下药。
为了能对症下药我逐个进行家访,结合家访,先做好家长的工作,逐个找学生个别谈心,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
作到对他们细微的个性差别也有深刻的了解。
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动态、个人爱好等,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培养信心。
培养信心首先从信任开始,信任是最好的导师。
许多差生的根源,就是缺少信任。
他们往常所遭遇到的,除了批评、责备之外,还是责备、批评。
因此,教学中要多鼓励、少批评。
其次,要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十几岁的孩子,都是可爱的,即便是真正的双差生,他们身上也有可爱的一面。
作为教师,就应该加以正确的引导,逐渐培养学生学好的信心。
第三、坚定信念,教育好一个学生,从来都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急躁、浮躁、急功近利,是教育的大忌。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既然立志终身从教,就要有教育好每一位学生的坚定信念。
探索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的实践论文3篇
探索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的实践论文3篇引言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迅速,小学科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科学教育不仅传授学生科学知识,而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同时还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的实践,分析其重要性和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的意义1.1 德育的定义与内涵德育,即道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不仅体现在科学知识的传授,更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1.2 德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教学中的德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他们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德育的融入,学生可以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的价值观。
3. 塑造学生的优良品质:德育在科学教学中的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律性、坚持和毅力等品质。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的实践方法2.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科学教学中,通过情境模拟、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和道德的价值。
2.2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
在科学教学中,选择符合德育目标的科学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中的道德冲突和选择,培养其道德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2.3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在科学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项目研究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论文
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论文一、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提出纵观一个人一生中德育的养成,生身父母是人生教育的启蒙,纷繁社会是人生成长的熔炉,学校教育是系统德育养成的主渠道;认真分析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学科德育是德育过程的主体;横看学校教育,各种教育活动是德育的载体,各学科教学讲的是德育的渗透,各种教育文化体现的是德育的浸润。
但是,在当今社会变革过程中,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社会影响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存,年轻一代受到的是来自四面八方、各种思潮的冲击,处在一种迷惘、困惑之中,使得学校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遇到严峻的挑战。
“大德育”应该从德育的基础和本源抓起,应该把德育与学科相融合、与传统文化相融合、与实践活动相融合,使德育真正“回到人本、回到基础、回到生活、回到实践”,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目的。
因此,以“大德育”理念引领一体化新格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使命。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是新时期全省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方向。
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要求,科学把握德育规律,实现纵向衔接;科学把握德育内容,实现横向贯通;科学把握德育空间的全域性,实现校内外融合;科学把握德育实施途径,实现“四位一体”。
努力构建组织实施机制、文化育人机制、学科育人机制、实践育人机制、家校合作育人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保障德育课程一体化顺利实施。
二、围绕一个根本,确立区域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基本方略近年来,岱岳区教育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足全区教育实际,精准把握教育的落脚点,积极探索区域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的途径和策略,形成了全员、全程、全面抓德育的浓厚氛围。
(一)不忘初心,坚定不移以德育课程一体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曾指出:“诸育只有以德育为首,才能应运而生。
德育为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泰安市岱岳区教育局以《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为总抓手,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牢固树立“大德育”理念,合力构建一体化“大德育”格局,坚定不移走德育课程一体化之路。
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
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在现代教育中,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成为一种趋势。
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而学科教育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能力培养。
德育和学科教育的融合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意义、实践方式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意义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学科教育可以为德育提供有效的支持。
通过学科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态度,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
其次,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将道德品质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德育可以激发学生对学科教育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最后,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德育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和能力发展,而学科教育则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实施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方式为了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式和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在学科教育中融入德育元素。
例如,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与道德相关的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其次,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来促进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将在学科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科教育中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倡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面临的挑战实施德育与学科教育融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得到提高。
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将德育元素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把语文学科与德育有机结合
把语文学科与德育有机结合——注重学科德育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教书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育人则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明白做人的道理。
两相比照,后者尤为重要,只有先成人,再成材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不是吗?清华大学的那位用硫酸泼狗熊的高材生不就是活生生的佐证吗?多年来,我一直执教于毕业班的语文课兼班主任,在有着毕业升级的压力以及课业负担较重的教学中,我始终恪守着“先成人,再成材”的教育理念,以我们教授的语文科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文中有道,道中学文的教育魅力,在文道统一中寻求着学科德育的途径。
一、加深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了解,凝结爱国情愫改革开放使西方的先进技术与产品接连不断地呈现于国人的眼前,加之一些成人的崇洋媚外的言语的影响,对历史了解较少的少年儿童,往往容易产生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什么都好的认识。
六年级的古诗文是现成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古文教学中,适当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百家争鸣”其思想流派的内容对后世的影响等;在古诗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诗词的各具特色的流派,感受古代文化的异彩纷呈,在不留痕迹的教育氛围中,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将说教与灌输变为在文学的审美中进行无形的渗透,以美引善,以美育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应有的爱国思想教育。
二、结合渲染亲情的文章,教育学生懂得感受爱,学会爱他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
”可见情感在思想道德结构中的作用。
《背影》、《父子情》等文章都是殊途同归渲染亲情的感人文章,但选取的角度却各具特色,《背影》表现了家中光景惨淡,父亲依然如故地体贴、关心儿子;《父子情》表现了老舍先生“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对儿子理智的爱。
这些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教师不仅依靠讲解,更应让学生用心去感悟。
在《背影》的教学中,我极力渲染家境惨淡这一背景,烘托父爱之深切,在学生感动之时,我不失时机地说道:“你们的父母何尝不是为了你们而忘掉了自己,作者感悟到了这一点后赶紧下车去搀扶父亲,今天你们回去,也要为父母做一件你该做,却没做过的事,然后写一篇日记交给我。
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论文
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论文一、引言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德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日益受到重视。
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融合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语文素养。
二、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的必要性1.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其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
3.德育与语文学科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三、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的策略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古诗文学习,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通过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德育情感。
(1)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德育。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道德判断能力。
3.注重实践,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实践活动。
(1)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道德素养。
(2)组织各类语文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
四、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的保障措施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意识和能力。
2.完善德育与语文学科融合的评价机制,确保融合教育的有效实施。
3.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进德育与语文学科融合。
4.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为德育与语文学科融合提供有力支持。
五、德育与小学语文学科融合的具体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以《灰雀》一课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灰雀》是一篇描写灰雀与小朋友之间友谊的故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灰雀对朋友的真挚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友谊的品质。
增强各学科中德育教育论文
增强各学科中的德育教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
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
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
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
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
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王女士9岁的儿子小东在某小学读3年级,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放学后在路边捡到50元钱。
孩子挺自豪地说要交给学校,王女士听了很欣慰,可小东随后的话让王女士有点迷糊,小东问能不能把50元钱换成10张5元的,王女士一问,小东理直气壮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拾金不昧交学校可以给班级加5分,要是50元钱分成10次交就是50分。
”捡到50元如何上交?这个问题难住了一个9岁的孩子,也难住了我们和我们的教育。
当我们打小起就哼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童谣时,就知道捡了东西要归还或上交的道理。
千百年来,我们把拾金不昧作为一项传统美德,就是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传承。
学校也不曾忽视这方面教育,甚至对于拾金不昧有着相应的鼓励方式。
但一个9岁孩子的天真想法却值得我们深思。
事实上,这种奖励措施并不是发生在个别学校的。
可能作为学校也感到有些委屈,毕竟制度设计的初衷是好的,谁又能想到学生会做出这样的理解呢?但学校在委屈的同时,是否也应思考一下,我们该将诚信教育置于何处?学校用集体主义荣誉感来强化这种基本道德又是否合适?某些学校在管理上也有类似的情况,请看:镜头一:某学校规定学生上交一元钱给班级加0.1分,上不封顶,上交其他物品不予加分。
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论文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仁怀一中陈旭现代社会是德育社会,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相应的规定,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按规定去做。
国家制定相关道德,目的是为了公民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权利与自由。
同时也对破坏和妨碍他人权利与自由的人也起惩治作用。
语文学科偏重人文性,不仅担负着教给学生文化知识的使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生活。
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显得相当重要。
每个人时时处处对都离不开道德,作为一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遵守法纪。
如果我们不小心违反触犯了道德,应该勇于承担责任按照规定进行补救,千万不要耍小聪明,结果反而会害了自己,我们不但要遵守有明文规定的法纪,做一个合格的公明,还要警惕那些有可能导致违法的不良诱惑。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德育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会对每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一个国家的道德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我国道德法规也日趋完善,只要留意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无处不存在道德的气息。
作为一名中学老师,在教学中应渗透德育教育,让青少年要学习到道德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全体人民的德育意识加强了,才能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
根据管家有关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青少年违法犯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道德意识淡薄、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
比如在社会不讲社会公德,惹事生非、打架斗殴、违反校纪校规、偷窃敲诈、在学校不遵守中学生守则、违反校纪校规。
这些青少年学生虽然也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但他们无法真心地体会到事态的严重性。
因此校园中违纪的现象屡见不鲜。
有的同学认为违纪与违法是两码事,违反校规校纪大不了被老师批评,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习惯成自然,违纪就会逐步成违法,以后到社会就有可能作为法的事。
有的同学认为如今是追求个性化的社会,如果被学校这个规那个矩束缚,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不利于自己发展,作了违纪的事才能体现自己的潇洒,但是,设想一下,如果学校没有了校规校纪,那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如何保障?一个从小没有遵纪守法的意识与习惯的人,长大了很难说他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引言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建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学科教学是传授学问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
将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有助于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和学科学习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
一、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价值1.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学科教学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过程,通过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和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道德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学科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社会问题,培养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
三、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1.明确目标在设计学科教学时,明确渗透德育教育的目标,即要达到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提升学科学习能力的目标。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2.合理安排在学科教学中,合理安排渗透德育教育的时间和内容。
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如: 知识讲解、实验探究、课堂讨论等。
3.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可以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
4.评价并反馈在学科教学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道德行为。
通过评价和反馈,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习和行为。
结论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科素养。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1. 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成为了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2. 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德育教育和学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与传统的分科教育相比,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2.1 培养学生的人文关心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德育教育那么关注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同理心的公民。
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心,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和他人,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2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学科教育强调的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德育教育那么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念。
通过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2.3 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学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在现实社会中,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社会能力。
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
3. 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灵巧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策略:3.1 教师言传身教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该成为学生的典范,通过自身的言行和形象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3.2 融入学科内容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有关道德伦理的案例或者引用相关名言佳句等方式,将德育教育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的过程中也能够了解和思考有关道德的问题。
3.3 运用故事教育故事教育是一种很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教师可以运用相关的故事或者小说来引导学生思考伦理道德问题,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
3.4 进行德育主题讨论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德育主题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展开辩论,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论文 (1)
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论文目录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模式探讨 (3)阅读课型教学氛围审美化模式的运用 (9)在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2)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策略 (15)小学语文学科与德育有效融合课堂模式初探 (19)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5)小学识字教学与德育无痕融合的策略 (30)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34)小学语文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相互融合 (38)拨动学生情感的弦 (41)德育融合,口语交际的深层内涵 (44)文道结合寓德于教 (48)自然切入,无痕融合 (5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58)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63)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7)搭建综合性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71)浅谈口语交际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的方法 (76)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策略 (79)让“德育”丰满语文教学的内涵 (86)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90)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策略 (94)浅谈小学三年级口语交际课堂中的德育研究 (98)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亮点 (102)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审美教育 (106)挖掘丰富的德育资源 (11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 (114)如何在图形教学课堂中融入德育之我见 (118)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12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125)浅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8)数学学科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 (131)数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136)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有效融合 (140)让情感在自主学习中升华 (144)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学习评价的策略 (148)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中 (154)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高效兴趣教学 (156)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中有效地融合学科德育 (158)春风化雨育德于教 (163)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165)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有机整合 (168)如何让德育教育在音乐课堂中融合 (172)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自然有效地融入德育 (175)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策略 (178)随乐潜入心,润德细无声 (182)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 (185)乘综合实践之风,扬德育教育之帆 (189)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模式探讨李献生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形态。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论文
,决定改正;有的学生因为看到同学在家中的良好表现,开始意识到自己平时对父母的不敬
是多么不应该;也有的学生因为看到同学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做好一件事,开始意识到自己
逃避困难是不正确的;还有许多学生写到的美文美德,不用老师多说,在学生自己的交流中
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
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
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
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
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去。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课
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
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
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如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
既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
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语文学科文
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论文(通用8篇)
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论文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论文(通用8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论文篇1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教育,二是思想品德教育。
其中,培育学生政治素质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培育学生的思想品德则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简单来说,学生政治素质的培育基础是建立在思想品德培育之上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先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再重其政治素质教育,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校学生施加社会主义教育影响,将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组织纪律、有能力的祖国未来的接班人。
一、德育及其内涵。
广义的德育是指有计划和有目的的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而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即学校老师或领导对学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以及道德上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德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灵魂,不管是在遥远的古代,还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所提倡的教育模式仍然是实践能力、知识水平、道德素质三者并驾齐驱,三者都要抓,且三者都要硬。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接班人,社会大众对其的要求是:不仅要有过人的头脑,超前的意识,还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古人曾将“立德”作为“三不朽”之一。
把“明德”、“传道”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
这对我们今天培养人才,教育下一代的学校,德育教育尤为重要。
列宁曾明确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毛泽东同志曾着重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同志也曾强调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江泽民同志在国庆讲话中郑重指出,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端正正确的政治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
摘要:将德育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是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全员参与学校德育网络的必然要求。
树立系统观念和“大德育”观念,认真设计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寓德育于平等的人际互动中;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科德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学科教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2-113-001
长期以来,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教育工作往往被划分为德育工作、智育工作(通常将教学工作等同于智育工作)、体育工作、美育工作和劳动技术教育工作等类别。
这种不恰当的区分意味着道德课之外的其他各学科教学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没有直接关系,实际造成了人们将德育的重要任务仅仅赋予给道德课教师和学校政工人员,而认为其他各科的学科教学在德育任务方面只能起辅助作用。
前者导致道德课的课堂教学承载了过大的期望,而期望越多,失望就越大;后者则导致了其他各科的学科教学无形中逃避了应负的德育责任。
因此,学科德育的缺位严重影响了我国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有鉴于此,本文对德育如何与学科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四点具体的建议。
一、各学科教师要真正树立德育意识,承担德育责任
在很多情况下,学科课堂教学是以隐性课程的形式自发的对学生
产生道德影响。
这就要求所有教师在其各自的学科教学中,要真正树立德育意识,加强学科教学和德育实施的整合。
这种整合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学科教学为学生的道德发展提供理性基础和文化底蕴;二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采用等等各方面体现出教师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
拥有德育意识的老师能巧妙地把德育融于教学之中,如有的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讲授“啄木鸟吃害虫”、“植树”、“南京长江大桥”等数学问题时,把这些问题变成了鲜活的德育素材,渗透了环保意识和爱国精神。
相反,如果教师只关注这其中的数字和纯粹的演算,不仅不能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而且还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
二、树立系统观念和“大德育”观念,认真设计课堂教学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的,学科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而且情感和价值观也成了每一节课的重要达成目标,要求进行认真设计,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教师要用系统观念设计自己每一堂课,把各种相关因素都纳入思考范围,把每一节课放在学校整体育人背景下来设计,把学生的道德发展放在家庭、社会、学校的整体环境中来认识。
教师还要树立“大德育”观念,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形成“一体化”育人机制。
各学科德育目标、内容具有多样性,各有特色,但德育渗透教学模式有其共性。
通过听课、评课,各学科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研究主体性教学策略,反思性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等学科德育策略,研究如何创设宽松、民主,有利于德育实施的教
学氛围,这些都是各学科教师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寓德育于平等的人际互动中
交往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交往存在于人的一切社会活动之中。
道德的发展也完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中,而教育是师生主体与主体之间以共同的课题为中介所构成的交往活动。
课堂教学正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极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以实现学生社会化的过程。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使其成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社会主体。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外在的、他律的道德转化为自律的道德,即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信念,养成学生的道德习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德育如果脱离了学生主体的参与就会落空。
新课标倡导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加强人际交往和互动,在平等的交流中使学生建构自己的道德体系。
这种把教育的意向、目的潜藏在与之相关的活动或环境中,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科德育中的作用
以优美的校园环境为载体,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教学的手段,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德育的目标。
例如,可以将德育特色建设与语文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开展法制征文比赛、学习雷锋演讲比赛等;生物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花草树木的栽培,结合课本有关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知识和环保对人类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成立各种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项文体
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课余生活,而且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健康心理,开阔眼界等也能起到积极作用,并促进形成和谐、宽松的校园氛围,友好、和睦的人际关系,最终形成整体育人局面。
学校德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对教育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个人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生活幸福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价值。
德育是学生学习热情的促进器,是学生丰富个体精神、提升个人境界的重要手段。
学校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应努力构建专门德育课程和学科德育相互配合,专职德育工作者和全体教职员工相互合作,课堂内外相互补充,显形德育与隐性德育相互协调的全员、全程、全面的德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美]杜威著,王承绪等译.道德教育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