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教案 岳麓版 (3)
岳麓版七上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word教学设计
![岳麓版七上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word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21f00d866fb84ae45c8d6b.png)
第1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人类出现的时间,人类由古猿进化而来,劳动在此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元谋人、北京人的距今年代和生活地点,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2)通过学习本课,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比较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这条主线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认清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这一真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3)通过对考古知识的初步了解,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认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课时】一课时【学习流程】一、自主预习1、阅读教材第1课。
2、互动交流(一)人类的起源(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以前。
(2)19世纪科学家们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3)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4)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人,距今年。
(5)北京人:发现于,距今约有年。
能制造和使用,使用火,过着生活。
(6)山顶洞人:发现于,距今约有年。
他们使用______石器,已开始掌握______ 和______ 的技术。
会_____ 取火,会使用_____ 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其模样已和现代人差不多。
二、交流展示(拓展提升)1、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3、你能说出北京人与猿类动物有哪些不同吗?4、你能想象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吗?5、北京人与猿类动物有哪些不同吗?6、北京人曾经喝过开水吗?说一说你的根据是什么?三、梳理巩固:用表格将本课所学原始人类的知识进行归纳。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488ec371fe910ef12df867.png)
第 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学习目标】:1.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2.通过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说一说他们的区别,理解人类的进化3.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学习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学习难点】:对本课基本内容的理解需要科学合理的推断和想象【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人类的起源”思考回答(1)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以前。
(2)19世纪科学家们提出人类是由一种进化而来。
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
2、阅读教材“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思考回答(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人,距今年。
(2)北京人:发现于,距今约有年。
能制造和使用,使用火,过着生活。
(3)山顶洞人:发现于,距今约有年。
他们使用石器,已开始掌握和_ 的技术。
会取火,会使用____ _ 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其模样已和现代人差不多。
二、合作探究:比较远古人类远古人类距今时间体质特征生产活动工具制造用火情况元谋人约170万年会制造工具和使用火打制石器自然火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等打制石器自然火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从事采集、渔猎等活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三、巩固练习:1、暑假期间,小明计划去考察元谋人的遗址,他应该去()A、北京B、陕西C、河南D、云南2、目前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是A、印度B、中国C、巴比伦D、埃及3、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能不能直立行走B、会不会说话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火4、下列远古人类的模样,最与我们现代人相似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5、在北京人生活的山洞里,有6米多厚的灰烬。
这说明了()A、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B、北京人已经能够直立行走C、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D、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6、在原始社会早期,人们结成群体一起生活。
24-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案
![24-25学年上学期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ff9df5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8.png)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案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学目标】①知道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时空观念)②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基本概况,知道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③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活动。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都有很多传说,中国神话说女娲用水和黄泥创造了人;西方基督教说上帝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男人亚当和第一个女人夏娃。
果真如此吗? 如果不是,那么人类究竟是由什么进化而来的呢?答案提示:古猿教师指导: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提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古猿经过漫长岁月的劳动、演变、进化发展成现代人。
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又有哪些早期人类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来了解我国早期远古人类的活动。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阅读教材子目录,找出我国境内的主要古人类遗址并根据教材信息进行分类。
教师指导: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而智人又可以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
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1、教师指导:【唯物史观】观看视频小组讨论,古猿在走向人类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中哪一个是区分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答案提示:劳动→四肢分化→直立行走→双手解放→制造工具;会制造并使用工具是区分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
教师指导:恩格斯在他所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阐明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从而有力地说明了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c7ba4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7.png)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远古人类的足迹》一课主要介绍了我国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和文明成就,包括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和文化特点,从而加深对人类历史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远古人类的生活离现实较远,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生产工具和文化特点,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进步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生产工具和文化特点。
2.难点:远古人类生活方式的演变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手段,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拓宽知识视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以便于教学展示。
2.教材:准备充足的历史教材,方便学生查阅和复习。
3.课前预习:布置相关预习任务,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所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远古人类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生产工具和文化特点,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名师教案1 岳麓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名师教案1 岳麓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9ec8eb4028915f804dc2cb.png)
通过观察北京人头骨复原化石和《北京人生活想象图》,知道北京人的身体虽然还保留猿的特点,但已经具备脑 部发 育、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早期语言的人类体质特征,并且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打制工具、过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已 具备早期人类的基本生存能力和社会组织特点,理解北京人之所以被称为“人”的原因。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合理想象北京人的严酷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体会远古人类生存的艰辛和生存智慧的不断积累,以及历史是人类不断探索与发展的一个过程。
教学重点:
北京人
教学难点:
北京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学习、探究学习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第一单元先秦历史的演进
也就是秦朝之 前中国 的历史,大家打开课本看第一页,解释时间及经历。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六课,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课,也就是夏朝之前的原始社会的历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授新课:
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看本节课的内容
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
一、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们的祖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从大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070年,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
看2页的分布图:指出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一是看图名、图标、图例;二是看图中明显出现的信息点;三是对信息点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
裴文中(1929年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
②体质特征:
(看图做3页的比一比)
③制作和使用工具:石器和木棒(看图做3页的想一想);采集,狩猎,加工食物
④使用天然火:(想一想)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岳麓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我们的远古祖先》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68a5a0ebcc22bcd126ff0cb6.png)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元谋人的发现与距今的年代,北京人的发现、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使用石器和天然火以及北京人的群居生活:山顶洞人的距今年代、发现地点,山顶洞人的石器、磨制技术和人工取火;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
通过学习本课初步培养学生理解、认识历史领域内各种不同知识范围的能力以及观察、想象能力和比较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阅读,可以接触考古知识、神话传说、古史资料、历史地图、文物插图等各类与历史有关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重视历史课的学习。
2、过程与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围绕“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这条主线进行讲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的进步性有哪些”。
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我国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七十多万年以前,以此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认清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这一真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难点:认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语一展示远古人类的头部模型。
设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人类头部模型?那时侯,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人群?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阅读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导语二播放一段有关远古人类社会生活的课件,然后提问:该片段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请大家预习课文。
导语三人从哪里来呢?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人由神创造的,像西方的“上帝造人说”,我国的女蜗造人。
二是人是古猿进化而来的,你同意哪一观点?学完了本课,你或许可能找到答案。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最早的人类是什么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学生根据课本回答)(2)那么,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呢?(学生看书、讨论、交流、教师小结)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元谋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了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和两小块烧过的骨头,表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说课稿1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ae62c64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a.png)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本课《远古人类的足迹》是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远古人类的生活、生产状况以及他们的文化特点。
教材以我国远古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为主线,通过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让学生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进而认识远古人类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远古人类的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远古人类的直观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产状况、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特点,认识远古人类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尊重祖先,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产状况、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远古人类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史料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京人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生产状况、生活方式。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京人的文化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4.教师讲授:教师讲解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引导学生认识远古人类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5.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远古人类的足迹生活环境:森林生产状况:打猎、采集生活方式:群居文化特点:使用火、制作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面进行。
秋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word教案
![秋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1f19a5c77da26925c5b0f7.png)
《远古人类的足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人类的起源;掌握元谋人、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制特征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异同对比,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远古人类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我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万年前,以此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劳动创造人类文明。
通过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得决定性作用,让学生明白这一道理。
教学重难点:1.北京人的相关知识2.人类是怎样由古猿进化而来的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中国人称自己是中华民族,那么,这一历史过程到底是怎么发展的,中华民族又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呢?它的源头又在哪里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请大家把书翻到正文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今天我们先了解一下我们的远古祖先。
二、新知传授:1、人类的起源师:讲我们的远古祖先,我们先探讨一个问题:最早的人类是怎么来的呢,谁同学们看完第一段的小字后说出你们的结论。
生:女娲、上帝造人……师:不错,不过这些都是传说,并非真正的历史。
直到19世纪,科学家才探明人类起源的奥秘。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大约在300万年以前,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而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师:下面大家看老师幻灯片上的插图《我国境内重要的原始人类化石和遗址分布图》。
通过这个图我们能得到有关中国原始人类的哪些信息呢?生:分布广,许多地方都有原始先民们生活的遗迹。
师:对,图中每个点都是一个遗址,它们集中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
在这幅图里大家至少要注意三种人:(1)元谋人(2)北京人(3)山顶洞人师:首先我们看到元谋人。
请大家把教材上对元谋人的描述读出来……对,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那么科学家又是通过哪些线索得出这个结论的呢?请大家从第一段小字中寻找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5b9a0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f.png)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设计说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本课的教学意在使学生知道在没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时期,考古学家是根据什么来研究历史的。
面对刚刚步入中学的学生,教师应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时,可以利用表格或归类整理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认识。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境内古人类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的生活年代及发现地点;了解北京人的发现、体质特征及生产、生活状况等基本史实,思考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2.识读《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学会从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概括我国境内古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培养时空观念。
3.认识到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拓展阅读:《中国简史》(书目)。
2.影视作品:《给孩子的人类简史》(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让学生观看纪录片《给孩子的人类简史》,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知道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同时,教师提醒学生,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二、预习检查1.观察《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概括我国古人类遗址的分布特点。
2.说说北京人的生活年代、生活地点及生产、生活状况。
3.说说山顶洞人的生活年代、生活地点及生产、生活状况。
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导入: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无论是中国的女娲造人,还是其他地区的相关传说,都属于神话传说。
那么,人类到底是如何起源的?谁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他们又是如何生活的?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搜集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教学设计1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fc7fd1f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ed.png)
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远古人类的足迹》是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远古人类的生活、生产状况以及他们的文化特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掌握他们使用的工具和技术,认识他们所创造的文明,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历史学科,他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获取历史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使用的工具和技术,以及他们所创造的文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远古人类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使用的工具和技术,以及他们所创造的文明。
2.教学难点: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使用的工具和技术,以及他们所创造的文明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学具: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远古人类生活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使用的工具和技术,以及他们所创造的文明。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掌握远古人类的生活、生产状况以及他们的文化特点。
七上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案
![七上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1b237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f.png)
七上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案情境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导入:人类从哪里来?如何诞生的?……从人类起源的传说,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生物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创立进化论学说,了解人类由何而来的问题。
再通过课本导言描绘的古人类活动的场景引出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传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课本导言,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引入本节课课题。
新课讲述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4-p7,找到以下问题答案:(3分钟)1.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有哪些?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发现的地点、距今时间、生产生活状况、地位分别是什么?3.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
合作探究:时光穿梭——探索古人类的生活奥秘《大侦探》是学校推出的大型自制推理节目。
每期节目都有不同线索,要求学生通过搜集证据和推理找出历史真相。
本期节目,主要是同学们乘坐时光穿梭机,通过以下线索,探索古人类的生活奥秘。
线索一: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祖先就是来自于西方,中国人是西方的后裔。
”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国,该用怎样的证据反驳他的观点?通过教材第5页《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图说历史,观察地图,中国境内远古人类分布特点是什么?特点:1.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泛。
2.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特别是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
线索二:“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说明原始人类过着怎样的生活,该怎么解决环境带来的难题?生活:①远古时代,自然环境险恶,经常有猛兽出没,依靠个人力量无法抵御猛兽的攻击;②由于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存环境的险恶,北京人以采集、狩猎为生,使用的工具简单粗糙,只靠单个人的力量采集狩猎,无法生活下去。
因此形成了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群居的生活。
解决方法:①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①会制作工具;②群居生活,共同劳动。
初中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课【教学设计】《远古人类的足迹》
![初中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课【教学设计】《远古人类的足迹》](https://img.taocdn.com/s3/m/4a6f0b520b1c59eef8c7b471.png)
《远古人类的足迹》【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课文中的“博闻”及课后的“集思广益”内容,认识考古学的价值,提升历史的证据意识。
2.通过对课后“温故知新”栏目的实践,感知远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加深对其生存方式的理解,增强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繁衍的关系的认识,并提升合理的历史想象能力。
3.通过对北京人制造并使用工具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到了决定作用,提升知识的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观察《中国早期人类遗址分布图》,了解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图例读地图,感知历史地图中直观的有效信息。
2.通过结合本课图片、实地观察、合理想象等方法,感知、体会远古人类适应自然与利用自然的过程、充满艰辛的生存状态,以及在此过程中发明劳动工具的创造力和智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通过对人类遗址距今时间与个人生命历程时间长短的对比,认识和感受人类历史的漫长与久远。
2. 分析、理解使用火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在提升分析、概括历史问题能力的同时,深切感受光明和温暖为人类在黑暗与蛮荒中的前行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1.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2.北京人的发明发现和考古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劳动对人类进化的作用。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一、情景导入展示远古人类的头部模型。
设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人类头部模型?那时侯,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人群?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阅读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预习导航1、我国历史可上溯到什么时候?我国生存年代最早的是什么人?2、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什么人?3、北京人生活的时间?地点?生活方式?使用什么工具?4、什么是旧石器时代?(二)合作探究1、人类的诞生提问:你知道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吗?学生自学课本P2-3,完成下列问题:(1)人类诞生的时间:(2)研究方法:19世纪现代考古学诞生,人们逐渐寻找到更多的远古人类的证据。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案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2ddc5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c.png)
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一、课标内容1.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2.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知道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明白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2.时空观念:观察《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知道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人类代表距今的时间和地理分布。
3.史料实证: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通过考古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4.历史解释: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知道在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5.家国情怀: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知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绵不断,对人类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以及北京人的特征。
【教学难点】从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基本特征的比较中,寻找我国人类进步的足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幅图描述了古人类活动的场景。
思考问题:1.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是根据什么来研究古人类的历史?2.古人类在中国境内起源于何时、何地?3.他们与现代人相比有何不同?4.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如何?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学习第1课《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二)新课探究探究一:我国境内的古人类1.我国人类遗址的发现:教师讲解: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古人类遗址遍布全国各地。
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江苏、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
2.具有代表性的早期人类合作探究:阅读教材,总结我国境内的最具代表的远古人类的生活年代、地点、地位、生产生活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回忆小时候发生的大
事。并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提问。说出一些其他方式。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什么是历史。
2、了解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状况,简述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知道新石器时代的特征。
3、了解炎帝、黄帝、蚩尤和尧舜的传说。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原始社会的历史,知道我国早期人类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等史实。
难点:是学生明白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教学准备
13
13
11.21-11.25
14 15
研修课
14
11.28-12.2
16
15
12.5-12.9
17 18
16
12.12-12.16
19
17
12.19-12.23
20 21
18
12.26-12.30
22
19
1.2-1.6
复习课
20
1.9-1.13
期末考试
21
1.16
1月17日寒假开始
广德县滨河学校电子备课单元教学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的祖先发展虽然很缓慢,但沿着从低级到高级的轨道不断地进化;在远古时代,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生存的,只有依靠集体的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了解旧石器时代的相关史实。
难点:1、认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2、知道什么是历史。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掌握历史的基本情况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
一、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学科,中国古代史在七年级展开,这个阶段的学生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期。表面上看是小学向初中阶段的过渡,实际上包括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七年级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2岁上下,具有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一方面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加强历史学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
9.5-9.9
军训
3
9.12-9.16
1
4
9.19-9.23
2 3
5
9.26-9.30
4 5
6
10.3-10.7
国庆节
7
10.10-10.14
6 第一次月考
8
10.17-10.21
7
.7
9
10.24-10.28
8 9
10
10.31-11.4
10
11
11.7-11.11
11 12
12
11.14-11.18
时间:2016年8月29日设计者:吴凯 执教者:
七年级 上册第 一 单元
单元主题
史前时代
教材简析
这一单元共三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原始社会的历史,起于约170万年前,止于四五千年前。主要说明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国是发现早期人类文化遗存最多的国家,是世界文明起源的重要地区。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火的使用和群居生活,知道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分析学情,制定相应教学计划。
2、把功法下在课前,认真备课,自习钻研教材,坚持集体备课。
3、每堂课尽力做到优质高效,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
4、强化课后辅导,精选习题,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备 注课
我们个人有成长的历程,家庭也有自己的历程,由此推算下去,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程,涓涓细流汇成了人类发展的历程。那么什么是“历史”呢?我想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哪个同学来归纳历史这个概念?
教师:历史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说历史就是过去时
既然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我们为什么要探寻历史?我们要从历史中得到什么?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
第三单元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四单元 秦汉统一王朝:
第五单元 魏晋南北朝的政权分立与区域开发: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原始农业的情况;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村落生活;知道炎帝、黄帝德尔传说。
难点:理解远古人类的生活特征;知道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区别;了解旧时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正确认识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
教案、教学课件
学法指导
采用导学、阅读观察、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法进行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教
学
流
程
【新课导入】
教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的第一堂历史课,对于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等问题,相信同学们肯定都有些疑问。
我请问同学们。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说说你自己能够记忆的经历?比如小学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幼儿园的故事、甚至更小时候的情况。
我校是一个县级学校,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来源于书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局限性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教育资源,给学生给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视频等,制造浓厚的历史学生氛围。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讲授教材起讫的章节和篇目)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1、钻研好教材,备好课,整理好自己的教学思路
2、做好教具准备,准备图片,仿制文物等。
课时安排
总课时
课 题
课 时
4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
2
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1
第3课 传说时代
1
广德县滨河学校电子备课教学设计
时 间:2016年8月28日主备人:吴凯辅备人:
教研组长:分管行政:二次备课时间:
年级
学科
教师:在同学们的介绍中,有的能够回忆到在幼儿园的情况,有的能够回忆到小学二三年级的情况,时间离我们越远越就越不容易记忆,那么更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就记不清楚了,但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去了解呢?
教师:对,方法很多,比如翻阅照片,听父母讲述,看父母留下来的纪念品等等。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就是一段历史。我们是不是可以有意识地为自己的历史作一些记录呢?比如我们可以为自己设计一个富有个性特征的成长记录册,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
七年级历史
课题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历史;了解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火的使用和群居生活;通过元谋人和北京人的遗址了解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文化遗存;知道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及教材上的大量图片帮助学生再现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风貌,同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加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