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系育种
7.无性系育种
(2)保持适宜的插床温度和湿度
维持插壤较高的温度(一般认为20 25℃较适宜) 20维持插壤较高的温度(一般认为20-25℃较适宜),而使插 床气温稍低(15-20℃);同时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100 床气温稍低( 15-20℃ 同时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 80 之间,这是保证插条生根的重要因素。 %之间,这是保证插条生根的重要因素。
第八章 无性繁殖与 无性系育种
主要内容
一、无性系育种的概念和意义 二、无性繁殖和采穗圃 三、无性系选育程序 四、无性系造林
一、无性系育种的概念和意义
1 无性系育种的基本概念
无性繁殖 Asexual Propagation /Clonal Propagation 切取树木的部分器官或组织, 切取树木的部分器官或组织,在适当条件下使其再生 为完整的新植株,称为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 为完整的新植株,称为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 无性系 Clone 从一个单株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群体称为无性繁 殖系或简称无性系。无性系是某一原始母株( 殖系或简称无性系。无性系是某一原始母株(无性系原株 ortets) 通 过 无 性 繁 殖 所 产 生 的 无 数 分 株 ( 无 性 系 分 株 ) ramets)的总称。 )的总称。 无性系育种 Clonal Breeding 在天然群体或人工选育的杂合群体等的基础上,通过 在天然群体或人工选育的杂合群体等的基础上, 无性系测定选育出优良无性系, 无性系测定选育出优良无性系,并以无性繁殖方式推广利 用的育种技术。 用的育种技术。
无性系测定 Clonal Test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无性系间遗传差异的试验研究工作。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无性系间遗传差异的试验研究工作。 无性系选择 Clonal Selection 选择优良个体,形成无性系,经过无性系测定, 选择优良个体,形成无性系,经过无性系测定,选择出 表现优越的无性系的过程。 表现优越的无性系的过程。 成熟效应 Cyclophysis , Mature Effect 指树木的无性繁殖能力随着树龄增加而下降的情况。 指树木的无性繁殖能力随着树龄增加而下降的情况。 位置效应 Toppohysis, Position effect 指树木在营养繁殖中, 穗条来源的部位不同,形成的新 指树木在营养繁殖中, 穗条来源的部位不同, 植株表现出斜向生长的现象。 植株表现出斜向生长的现象。
林木育种名词解释
林木育种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林木育种学:是研究林木群体的遗传结构、改良方法、优良品种(类型)的选育与繁殖的理论及技术的科学。
2、个体改良:以细胞学为基础,以改变个体的基因型,培育出优良个体为目的的育种方法。
3、群体改良:以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为基础,以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使群体平均数得以提高,培育出一个优良群体为目的的育种手段。
第二章林木选育技术基础1、物种(species):物种是由形态相似的个体组成,同种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而不同种间杂交则不育。
(林奈-瑞典科学家)2、形态学种:指分类学家在物种分类时采用的方法,主要形态上相似,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的群体称为一个种。
3、生物进化(evolution):指生物在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的过程。
4、种群或居群(population):由分布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5、地理小种(geographic race):由遗传性状相似的个体组成的种内分类单位,有共同的祖先,占有能够适应的特定地域。
6、生态型(ecotype):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7、地理(种源)变异:一个树种分布在广大地区,由于突变、环境的自然选择和隔离的作用,分化并产生了种内不同的地理生态种群,这就是地理(或种源)变异。
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变异。
8、立地间的变异:在一个种源区内,由于立地类型的差异而产生的一些变异。
9、林分间的变异:在相似的立地条件下不同林分间的差异。
10、个体间的变异:在同一林分中不同个体间的差异。
11、群体:指一群个体间可以进行随机交配的许多个体的总称。
12、群体的遗传结构:群体中各种基因的频率,以及由不同的交配机制所形成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数量上的分布特征。
13、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特定的基因型个体占个体总数的比率。
油茶无性系育种方略
( le e o f ce c n i e h o o y, o t n r lF r s r n v r iy, h z o Hu a 1 0 6, i a Co l g fLi S i n e a d B ot c n l g S u h Ce t a o e t y U i e s t Z u h u, n n 4 2 0 Ch n ) e
1 实 生 林 增 产 潜 力
从 邵 东 县 黄 草 坪 林 场 毛 竹 山 1 . m。丰 产 林 来 看 , 3 4h 5年 生 开 始 产 果 , 1年 生 时 进 入 盛 果 期 , 7年 生 时 产 l 1
量 达 高 峰 期 , 高 度 集 约 经 营 条 件 下 , 均 h 产 茶 油 可 高 达 3 0k 以 上 , 株 间 性 状 分 化 大 , 产 单 株 多 , 在 平 m 0 g 但 低 大
维普资讯
第 2 O卷
第 3期
经
济
林
研
究
V o1 .2O N O.3
2 0 年 9 月 0 2
ECO N O M I C FO RE ST R ESEA R CH ES
Sp. 02 e t 2 0
油 茶 无 性 系 育种 方 略
龙 光 生
林 内 选 出优 树 2 3株 , 树 株 均 产 油 ( 0 6 7k , 此 选 择 差 ( ) 0 5 5k , 们 和 该 场 肖石 林 合 作 , 优 树 优 P ). 5 g 因 s 为 . 4 g 我 用 枝 条 嫁 接 0 4 m。 接 后 第 4年 每 公 顷 平 均 产 油 1 3 2 5k , 第 9年 时 6 6 6h 产 油 2 . g 此 时 为 9年 . 3h , 3 . 4 g 到 6 . m。 6 7k ,
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
林木育种及种子治理术语【标准号】GB/T 16620-1996【中文名称】林木育种及种子治理术语【英文名称】terminologyof forest tree breeding and seedmanagement【公布日期】1996 年11 月27 日【实施日期】1997 年07 月01 日前言为了标准林木育种和种子治理工作术语,避开使用混乱给种子生产和治理造成损失,在总结了二十多年育种及种子采收、加工、贮藏的工作根底上,参照国外的贯例及习惯用法,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分为两局部,正文局部规定了种质资源保存、引种、母树林、种子园、遗传测定、杂交育种、无性系选育、良种审定、种子检验、种子处理与催芽等术语。
为了查阅便利,附录局部给出了汉语拼音和英文索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 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林木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铨、宋廷茂、陈天华、王章荣。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林木育种及林木种子治理工作的常用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林木种子行业的生产、科研、教学领域。
2、根本术语2.1森林遗传学forest genetics在遗传学理论指导下,争论森林树木的遗传变异规律的科学。
2.2林木育种forest tree breeding应用遗传学原理选育和生殖林木品种和的栽植材料的林木遗传改进工作。
2.3林木改进forest tree improvement广义的林木育种。
除包括林木育种的内容以外,还包括对现有林木遗传改进等各项治理工作。
2.4林木选择育种selective breeding of forest tree在林木种内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需要的群体和个体,通过比较、鉴定,繁育有益的遗传材料,改进林木遗传构造,提高林木遗传品质的育种技术。
2.5遗传inheritance;heredity遗传物质从亲代传给子代,使子代的性状与亲代保持相像的现象。
作物育种原理复习资料
绪论一、作物品种的概念: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特定栽培群体;具有特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二、品种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①提高作物增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改进农产品品质;③增强作物对病虫害和环境胁迫的抗耐性,保证稳产和优质;④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良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⑤利于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⑥扩大作物种植区域;第一章育种目标一、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高产、优质、稳产、生育期适当、适应机械化操作二、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①适应国民经济和生产发展的需要;②针对作物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依赖现有的种质资源;③与特定的生态环境及种植制度相适应;④落实到具体性状和指标;⑤用前瞻性和发展的眼光审视与中目标;第二章种质资源一、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1. 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2. 作物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取决于关键性种质资资源的发掘与利用;3. 种质资源是不断发展新作物的主要来源,是实现新育种目标的前提;4. 种质资源是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材料;二、作物起源中心学说主要内容:1、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较高。
故又可称为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性中心;2、作物起源中心可分为原生起源中心与次生起源中心;三、种质资源的类别按来源分类:1.本地种质资源(农家品种、改良品种);2.外地种质资源;3.野生种质资源;4.人工创造种质资源;四、种质资源的收集方法:考察收集,征集,交换、转引;五、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种植保存、储藏保存、离体保存、基因文库技术;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及其育种特点一、作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无性繁殖:营养体繁殖、无融合生殖;二、有性繁殖作物的主要授粉方式1、自花授粉定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优良无性系的筛选—无性系测定
优良无性系的筛选—无性系测定法桐无性系育种不仅不排斥有性过程的作用,而且还提倡“有性制种,无性繁殖”的原则。
由于我们的选种性状是以树木营养为主体,据认为营养性状的早期选择是有效的,因而更加确定了无性系选择在树木遗传改良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二)无性系寅种在树木改良中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支持下,于1973年、lW7年和1981年先后召开3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专门讨论林木无性繁殖的方法、进展问题及遗传改良问题。
由于世界各国对无性系育种的高度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树木的无性繁殖应用在林木遗传改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开辟了无性系林业的新阶段。
无性系育种不仅从无性繁殖和无性系改良中,拓开了一条良种生产的新途径,而且是一个潜力很大的领域。
无性系改良包括无性繁殖和无性系选育两个方面。
无性系改良的许多作用是由无性繁殖所带来的。
据目前国内外经验,无性繁殖在林木改良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良基因型和基因的保存应用无性繁殖方法,将分散在各林分中优良基因型或基因包装收集于无性系档案、无性系库或基因库小,可作为基因保存之用。
如建立良种收集园、良种保存园,是指将散生优良树木,通过嫁接或择插的方法,移栽到一个方便的地方作为基因保存之用。
由于基因集存于无性繁殖体中,基因是不会变化和损失的,通过无性繁殖这一手段,以达到优良基因保存、基因繁殖(或称基因复制)之目的o2.营建无性系种子园各种形式的无性系种子园是通过嫁接或扦插等无性繁殖方法建立起来的,它既保存了良种,又在此基础上,由手相互授粉结实,实现了优良基因的重新组合。
它产生的后代,通过选育比亲本价值还高,可以获得遗传性更优的良种。
3.中选单株(优树、实生苗、杂种苗)的直接大量繁殖当一个优良单株被无性系测定证实其基因型确实优良以后,就采用嫁接或扦插的方法大量繁殖,实现优良无性系或无性系混系进行造林,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技术进步。
我国目前在板栗、核桃、枣、油茶、油桐、乌柏、油檄榄等许多经济林树种都己攻克了无性繁殖的困难,开始大规模无性系或混系造林,使无性繁殖为良种化服务取得了显著成就。
第七章 无性系育种
分枝习性和抗病虫能力及其适应性;第三轮中对树冠大小和材性要
做研究。
第三节 无性系选育程序
• 欧洲云杉无性系选育程序如图P138
第四节 无性繁殖及采穗的建立
一、无性繁殖
(一)嫁接
• 优点:嫁接对不易生根的树种来说是个好 的无性系繁殖的方法,同时也是成年材料 的复壮手段。 • 缺点:常在一个好的开始以后,逐渐显出 嫁接不亲和性,以后由于生理不协调而生
一、苗期测定
• 测定材料来自种源中的优良单株,家系中的优 良单株,天然杂交种的优良单株以及人工杂种 的优良单株。由于在此阶段需要测定的无性系 数目较多,一般进行单因子试验。 • 测定项目,对于用材树应测量主干的高生长、 主干的顶端生长势、分枝特征、保存率和抗性。
二、林期测定
• 林期测定是将经苗期测定中选的少数优良无性系进行造林,测
二、无性系育种在林木改良中的作用和地位
• 第一,从无性繁殖和无性改良中,打开一 条良种生产的新途径。 • 第二,无性系改良是一个潜力很大的领域, 无性系改良包括无性系繁殖和无性系选育 两个方面,无性系改良的许多作用是由无
性繁殖所带来的。
无性系育种在林木改良上的作用
1. 优良基因和基因型的保存
2. 缩短育种周期
定的采穗圃。 • 采穗圃宜选在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便于排 灌、交通方便的地方,尽可能设置在苗圃地附近。 • 采穗圃的管理工作,包括深翻、施肥、中耕除草、排水、 灌溉及病虫害的防治等。
第五节 础变窄 2. 优树取样材料的幼年性与一致性 3. 在试种中测定,在测定中选择,是无性系 改良的合理程序 4. 选育杂种无性系造林,是无性系改良的努 力方向
3. 中选单株(优树、实生苗、杂种苗)的直接大量繁殖 4. 无性繁殖能传递和利用非加性效应,而在一般情况下 种子繁殖是难于利用非加性效应的,所以从理论上讲, 无性繁殖要比有性繁殖后代获得的增益高,见效快。 5. 无性系选择试验程序简单 6. 无性繁殖在树木改良上潜在的作用更大
作物育种学各章主要知识点(杨存义)
《植物育种学》(杨存义)绪论一、名词解释1.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遗传特性稳定、性状一致、特性明显的一定群体。
2.优良品种是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栽培条件下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二、填空题1.每个作物品种一般都有其所适应的地区范围和耕作栽培条件,而且都只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所以优良品种一般都是具有地区性和时间性。
2.作物品种可分为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五性系品种。
3. 作物进化决定于3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选择。
三、简答题1.优良品种在发展农艺生产中的作用主要有: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4)扩大作物种质面积5)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良、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作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2)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3)在其繁殖、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其种性,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3.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1)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2)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及创新;3)选择的理论与方法;4)人工创造变异的途径、方法和技术;5)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和方法;6)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7)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实验技术;8)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和种子生产。
4.现代作物育种的发展动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育种目标要求要高。
现代农业对新品种不仅要求进一步提高单产潜力,增强对多种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的抗耐性,广泛的适应性;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产品品质和适应机械操作的特性等。
作物育种学总论-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2019/3/9
二、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
(一)自交系品种的育种特点
育种特点:自交系品种是由同一群同质的和纯合的基因型
植株组成,严格讲是来自一株优良纯合基因型植株的后代
,故育种上采用:
1. 自交 + 单株选择,连续自交下选择纯合优良的基因型。
对于异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可以通过强迫自交加单
株选择达到同样目的。 2. 从变异丰富的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多中选优,优中 选优。
大麦和豌豆以及花生花冠 未开放时就已经散粉受精 棉花等花冠张开后才散粉 油菜雌蕊先熟
2. 开花习性
常异花授粉
异花授粉
雌雄蕊异熟 dichogamy
玉米、向日葵 等雄蕊先熟
2019/3/9
(二)作物天然异交率的测定
作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自然异交率的高低而定的。
≤4%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
自然异交率
2019/3/9
二、异交的遗传效应
异交形成 杂合基因 型 异交增强 后代的生 活力 杂合基因型是产生基因交换、重组 和产生新基因型的基础。所以,有 选择的异交(人工杂交)是创造遗 传变异的一种主要方法。
(一)异交 的遗传效应
异交使后代的生活力增强,称为杂 种优势。因此,利用异交增强后代 生活力的效应,即利用杂种优势, 也是一种主要的育种方法。 (二)异花授粉作物的基因型 在长期开放授粉的条件下,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的基因型是 高度杂合的,且群体内个体间的基因型是异质的,没有基因型 完全相同的个体。由于长期异交,自交纯合后,隐性的劣性性 状显现,表现为退化。
(三)有性繁殖植物的主要授粉方式 1. 自花授粉
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
作物育种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作物育种学: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人工培育的某种作物的群体,这种群体如果经过一系列试验表现优良,通过品种审定就成为品种。
育种目标:农业生产对品种优良性的要求株型育种:改良品种、株型态势的育种,例如植株的高度,茎叶在空间的分布高光效育种:以提高光合效率为主的遗传改良,作物产量=(光合能力*光合时间*光合效率-呼吸消耗)*经济系数种质资源:可以被植物遗传育种,研究和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地方品种:在历史上局部地区栽培,没有经过现代育种技术修饰种植保存:种质资源材料每隔一段时间播种一次。
贮藏保存:主要是控制贮藏时的温湿条件的方法来保持种质资源种子的生活力。
离体保存:用试管保存组织或细胞培养物的方法来有效地保存种质资源材料,此方法繁殖速度快,还可避免病虫的危害核心种质:指最少量的资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种内不同个体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有性繁殖:通过有性过程产生两性细胞的结合,形成种子繁衍后代的繁殖方式自花授粉:雌蕊接受同一朵花或同一植株花朵的花粉自花授粉作物: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依靠自花授粉繁殖后代的作物。
异花授粉:雌蕊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的称为异花授粉。
异花授粉作物: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异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则为异花授粉作物无性繁殖:不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繁殖后代的的反之方式。
无性系:植物的一部分营养体通过无性繁殖得到后代。
自交系品种:个体基因型纯和,群体同质,这样的一群个体组成的群体杂交种品种:个体基因型杂合,群体同质,具有杂种优势,这样的F1代群体及杂交种品种群体品种:遗传基础复杂,群体内植株基因型内有一定程度的杂合或异质性的一群植株群体无性系品种: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遗传上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繁殖而成的植株群体生态因素:指对作物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或被植物直接吸收的因素,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因素,如温度,日照,雨量生态环境: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体生态区:指对某种作物来说具有大致相似的环境地区生态型:指在一定的环境内莆成具有相似生态特性的品种类型称作物品种的生态型驯化:指人类为了让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而对其适应能力的利用和改造引种:①狭义:指从外国或外地引进作物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本地推广种植;②广义: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选择:从群体中根据个体的表现型挑取符合育种目标的基因型(群体分为自然变异的群体和人工培育的群体,此指前者)品系:来自不同祖先,基因型相对一致,表现型相对整齐一致这样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鉴定:利用科学的方法对育种材料作出客观的评介选择育种:直接利用自然变异通过混合选择或单株选择的方法选育新品种系统育种:直接利用自然变异,通过单株选择的方法选育新品种称为系统育种剩余变异:指自交后代群体中残留的杂合基因所引起的变异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种间的杂交并且对后代进行选择的育种方法远缘杂交:种或种以上不同作物的杂交组合育种:利用基因的重组和互作,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通过杂交重组后可以把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超亲育种:利用基因的累加和互作,控制同一性状的微小基因,通过基因重组后再通过累加和互作使产生的新性状超过任何同一亲本叫超亲育种杂交方式:在一个杂交组合中用几个亲本以及各个亲本的先后顺序叫杂交方式复交: 3个或3个以上的亲本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杂交叫复交单交:两个亲本进行杂交叫单交双交:三个或四个亲本,指两个单交的F1再杂交系统群:来自同一系统的不同单株所形成的系统叫系统群姊妹系:同一系统群内的不同系统之间互称姊妹系回交育种:通过回交,选择改良品种的方法。
4-2无性繁殖植物的育种
3)、决选:
选种单位对复选合格品系提出复选报告后,由主管部
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决选评审。经过评审,确认在生产上
有前途的品系,可由选种单位予以命名,由组织决选的主 管部门作为新品种予以推荐公布。选种单位在发表新品种
时,应提供该品种的详细说明书。
决选时,选种单位应提供完整的资料,包括不少于 3 年的连续观察数据,不同区域的生产试验结果,选种历史、 实物等。
变异性状的变异程度:是否在基因型的反应规范内?
②突变部位与嵌合体类型的分析研究,作为芽变材料的分离 和繁殖时的参考。分析方法主要是植物组织解剖学和细胞 学的方法。
3)变异体的分离同型化
芽变常常以嵌合体的形式出现,使变异不够
稳定,选种时,要设法分离出同质突变体,以稳
定优良性状。
分离方法:短截修剪;诱发不定芽、不定根;实生
的无性繁殖后代与原品种类型栽植于同一圃内,进行比较
鉴定。
2)复选圃(选种圃) 对芽变系进行全面而精确鉴定的场所。 一些虽已肯定是优良芽变,但还有某些性状尚未充 分了解者,均需进复选圃作全面鉴定。 复选圃除进行芽变系与原品种间的比较鉴定外,同 时也进行芽变系之间的比较鉴定,为繁殖推广提
供可靠依据。
复选圃的安排: 复选圃地的土壤地势要力求一致 每系不少于 10 株,在圃内采用单行小区,每行 5 株,重复 2 次 异花授粉的种类,授粉品种可作为保护行配置。 对嫁接繁殖的园林植物种类,砧木宜用当地习用类 型,并注意芽变系与对照之间及各芽变系间砧木 的一致性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繁殖,都能将变异的性状遗传下去;
不稳定的芽变指芽变发生后,只有通过无性繁殖才能保持。 实质:基因突变的可逆性;芽变的嵌合性
2)芽变性状的局限性和多效性
经济林育种学复习资料
经济林育种学一、名词解释1、引种:每个树种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当它在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称乡土树种;当栽种到自然分布区外时,被称为该地区的外来树种。
把树种从原有的分布区扩展到分布区以外,或引进外来树种,称引种。
乡土树种:每个树种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当他在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称为乡土树种。
外来树种:每个树种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范围,当栽种到自然分布区外时,被称为该地区的外来树种。
2、雨型:雨量的不同季节分配型,称为雨型。
3、自然驯化:不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就能使被引进的动植物类型或品种适应新的环境条件的现象。
4、种质资源:决定生物性状遗传,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称为种质。
携带种质的载体称为种质资源。
5、外地种质资源:指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引入的果树品种、类型。
6、乡土种质资源:指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的培育和选择得到的果树品种和类型。
7、向心引种:引种方向与中心产区方向相同的引种。
8离心引种:引种方向与中心产区方向相反的引种。
9、变种:同种植物在某些主要形态上存在着差异。
10品种:经人类培育选择和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和消费要求的植物群体。
11、选择育种:指根据育种目标,在现有的天然或人工群体出现的自然变异类型中,通过单株选择或混合选择,选出优良的自然变异类型或个体,经后裔鉴定,选择去劣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12、混合选择: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挑选一批符合要求的优良个体,对中选出来的所有个体混合采种、采条,混合繁殖,混合鉴定和比较。
13、单株选择:是指对选个体分别采种,单独繁殖,单独鉴定,谱系清楚的选择。
14、优树:又称正号树,是指在同林分中相同立地条件下,表现优越的树。
15、种子园:种子园是由优树无性系或家系营建的,以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林。
16、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杂交,取得杂交,对杂交种鉴定和选择,以获得优良品种的过程。
17、杂种优势:通过杂交取得的杂种,可能具有双亲特有的优良性状,或在生长势、生产力或抗性方面比亲本强,杂种出现的这种现象叫杂种优势。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育种上的应用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育种上的应用在Schleiden和Schwann的细胞学基础上,1902年德国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totipotent)的理论,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组织培养得以建立。
经众多科学家和学者的不断努力,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以完善,被应用于植物生产的众多领域。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植物的一个细胞、器官或组织,在无菌条件下,经人工培养,使其最终形成完整的新植株的过程。
虽然植物细胞、器官或组织具有分化成完整的植株的能力已广为人知,但是在未来的几十年里,这仍然被视为科学界的重大问题之一[1]。
1980年,Shepard等[2]发现利用可无性繁殖的植物——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栽培品种“Russet Burbank”的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可获得突变频率较高的突变体。
随后,Larkin和Scowcroft[3]将这种现象命名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somaclonal variation)来描述植物细胞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再生细胞存在的大量变异现象,为体细胞无性系的筛选和新变异来源做了铺垫。
目前,对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已有很多,但仍有许多没有研究清楚的地方,有待后人在这一方面做出更多贡献,并大规模推广应用。
1.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基础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具有遗传基础的,具体表现在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以及转座子激活等方面[4]。
在水稻[5]、小麦[6]和大蒜[7]等植物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均发现了染色体数目倍性变异的现象;组培大蒜愈伤组织[8],再生黑麦根尖细胞[9],均发现其中发生了不同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变异。
袁云香等[10]用含Ac/Ds转座元件的愈伤组织组培,结果6%的再生植株仅含Ac,而Ds因切离而丢失,表明组织培养可获得突变体。
此外,组织培养还会造成植物DNA甲基化的变异,经组织培养的香蕉[11]和豌豆[12]等,研究表明其DNA甲基化水平上升;而在大豆[13]、大麦[14]和草莓[15]上发现,DNA甲基化水平降低。
优良无性系的筛选—无性系测定
优良无性系的筛选—无性系测定法桐无性系育种不仅不排斥有性过程的作用,而且还提倡“有性制种,无性繁殖”的原则。
由于我们的选种性状是以树木营养为主体,据认为营养性状的早期选择是有效的,因而更加确定了无性系选择在树木遗传改良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二)无性系寅种在树木改良中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支持下,于1973年、lW7年和1981年先后召开3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专门讨论林木无性繁殖的方法、进展问题及遗传改良问题。
由于世界各国对无性系育种的高度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来,树木的无性繁殖应用在林木遗传改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开辟了无性系林业的新阶段。
无性系育种不仅从无性繁殖和无性系改良中,拓开了一条良种生产的新途径,而且是一个潜力很大的领域。
无性系改良包括无性繁殖和无性系选育两个方面。
无性系改良的许多作用是由无性繁殖所带来的。
据目前国内外经验,无性繁殖在林木改良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良基因型和基因的保存应用无性繁殖方法,将分散在各林分中优良基因型或基因包装收集于无性系档案、无性系库或基因库小,可作为基因保存之用。
如建立良种收集园、良种保存园,是指将散生优良树木,通过嫁接或择插的方法,移栽到一个方便的地方作为基因保存之用。
由于基因集存于无性繁殖体中,基因是不会变化和损失的,通过无性繁殖这一手段,以达到优良基因保存、基因繁殖(或称基因复制)之目的o2.营建无性系种子园各种形式的无性系种子园是通过嫁接或扦插等无性繁殖方法建立起来的,它既保存了良种,又在此基础上,由手相互授粉结实,实现了优良基因的重新组合。
它产生的后代,通过选育比亲本价值还高,可以获得遗传性更优的良种。
3.中选单株(优树、实生苗、杂种苗)的直接大量繁殖当一个优良单株被无性系测定证实其基因型确实优良以后,就采用嫁接或扦插的方法大量繁殖,实现优良无性系或无性系混系进行造林,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技术进步。
我国目前在板栗、核桃、枣、油茶、油桐、乌柏、油檄榄等许多经济林树种都己攻克了无性繁殖的困难,开始大规模无性系或混系造林,使无性繁殖为良种化服务取得了显著成就。
杉木优良无性系繁育技术分析
杉木优良无性系繁育技术分析杉木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其具有生长快、材质优良、抗逆性强等特点,是我国南方丘陵地带非常适宜种植的树种。
杉木种质资源的优化利用对于提高杉木的育种水平和林木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无性系繁育是利用无性繁殖手段生产具有一致性状的树木的方法,具有快速、大量生产种苗的优势。
下面将对杉木优良无性系繁育技术进行分析。
筛选杉木优良种子源是杉木无性系繁育的基础。
在杉木种质资源中,具有生长快、直径粗、材质优良的杉木优良株系被认为是繁育优良无性系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不同地理分布的杉木种子源进行采集和繁殖试验,筛选出适应性强、生长快的杉木无性系,有助于提高杉木的抗逆性和生长速度。
无性系繁育技术中的无性繁殖方法主要包括插条法和嫁接法。
插条法是将杉木嫩枝或成熟枝条切割成适当长度后插入培养基中,通过营养分的供应和适当的环境条件促使其生根和生长。
嫁接法是将杉木树种的顶芽或侧枝接到相同或不同树种的造林用杂交、良种苗木上,通过活组织的连接和愈伤组织的生长使嫁接部位连接并愈合,形成新的无性系。
无性系繁育中的组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杉木的繁育中。
组培技术是利用植物体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增殖、分化和再生能力,通过外源激素的添加和培养基的优化供给,使其生长和分化成植株。
在杉木繁育中,通过组培技术可以快速获得大量具有一致性状的杉木苗木,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育种水平。
杉木无性系的繁育过程中需要注意杂交和适应性选择。
杉木的杂交可以通过进行异种或同种不同个体的杂交得到更具优良性状的无性系。
而适应性选择则是指在杉木无性系的繁育中,根据杉木无性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发育情况,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的无性系进行进一步繁育和推广。
杉木优良无性系繁育技术的分析表明,通过筛选优良种子源、采用插条法、嫁接法和组培技术以及进行杂交和适应性选择,可以有效地生产出具有一致性状的杉木无性系,提高杉木的育种水平和林木生产效益。
林木育种学:第6章无性系选育、繁育与造林-1
落叶松木质化扦插
落叶松半木质化扦插
杂种松扦插生根情况
因为这种生根需要的时间长生长缓慢所以凡是扦插成活较难生根较慢的树种其生根部位大多是愈伤组织生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髓射线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23林木育种学第六章无性系选育繁殖与造林扦插繁殖cuttagepropagation3影响树木生根率的主要因素同一树种不同种源家系和无性系的插条生根能力有较大差异河北丰宁县林管局实验苗圃等对华北落叶松37株优树作了扦插实验各优树的平均生根率变动于0663之间其中大于50的有53049的有13个
因为无性系是由原株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经体细胞 有丝分裂再分化、发育而成的再生群体,没有通过有性 生殖过程,不会发生基因分离与重组现象,它们都具有 与母本相同的基因型,所以能够保持原始亲本的性状和 特性,表现出无性繁殖下的遗传稳定性。
5
林木育种学
第六章 无性系选育、繁殖与造林
一、无性系选育的有关概念
扦插繁殖的关键在于根的形成。 根据插条生根的部位不同,可分为: 皮部生根 愈伤组织生根
17
林木育种学
第六章 无性系选育、繁殖与造林
三、无性繁殖技术的概述
1. 扦插繁殖(cuttage propagation) (2) 扦插生根机理 皮部生根
属于这一类型的树种,枝条的形成层部位有 许多特殊的细胞--根原始体,扦插入土后,这 部分细胞即分裂突出表皮,形成根系。 由于皮部所生的根,实际是原有根原始体的继续 生长,因而生根需要的时间短。
最常采用的方法是用生长素处理插条,补充外源激 素,加速内源激素的合成,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 常用的生长素有吲哚丁酸(IBA), 吲哚乙酸(IAA)和萘 乙酸(NAA)。
34
35
通过合理的激素处理,控制湿度、温度、建立大棚 或大田插床等措施,使难生根树种的无性扦插繁殖 成活率大幅度提高,落叶松、杉木、马尾松、国外
第六章 无性系选育、繁殖与造林
保持适宜的插床温度和湿度
维持插壤较高的温度(一般认为20-25℃较适宜), 而使插床气温稍低(15-20℃);同时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 在80%-100%之间,这是保证插条生根的重要因素。
用植物生长素处理插穗
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穗,可以促进生根,缩短生 根时间,提高根的质量。常用的生长素有吲哚丁酸(IBA), 吲哚乙酸(IAA)和萘乙酸(NAA)。
影响树木生根率的主要因素有:
不同无性系的差异
不同树龄的差异
枝条类别对生根的影响 采条季节对生根的影响
为促进插穗生根,取插穗时除考虑上述因素外, 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插壤要通气保湿
插穗生根状况与插壤有密切关系。插壤的物理性质很 重要,它既要保持一定的水分,能进行一定的气体交换, 但又不能滞水。
1. 无性系测定的概念
无性系测定:是指把优树或优良杂种苗木繁殖成
的无性系,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按田间试验 设计要求进行的栽培对比试验,以了解待测材 料在营养繁殖条件下的遗传品质。
无性系选择:是指从天然林、人工林或杂种群
体中挑选的优良单株,繁殖成无性系,然后对 无性系进行的选择。
无性系测定为无性系选择提供依据,而无 性系选择又通常是无性系测定的结果。
花结实,矮化树冠
可增强嫁接植株对当地立地条件的适应性
可作为复壮的手段
②常用嫁接方法
嫁接方法可因接穗取材不同,分为芽接、枝接等; 按取材时间不同,分为冬枝接、嫩枝接; 按嫁接方式不同,分劈接、髓心形成层对接法等。 对接法是针叶树种常用的嫁接方法,嫁接当时不截砧木, 此法削面长,砧木形成层接触面大,嫁接成活率较高。
2. 无性系测定的特点:
(1)无性系测定只能提供测定材料在无性繁殖下的遗传表现。 植株的优势如果是由显性、上位作用产生的,那么有 性繁殖时由于双亲产生分离和重组,其子代不一定能表 现出亲本那样的优势。一般而言,无性系测定不能确切 提供该材料在有性繁殖下的遗传表现,对杂种起源的繁 殖材料、更难推断在有性繁殖下的性状表现。 (2)无性系测定中存在位置和年龄效应。 插穗或接穗在树木上所处的部位,会在繁殖后的几 年内对无性系植株产生非遗传的影响。 采集穗条植株的年龄对无性繁殖以及无性系测定都 有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性系育种一、无性系育种的概念和现状无性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eion)是指没有精子或卵子直接参与的繁殖过程。
由树木母体的一群细胞、一部分组织或器官,通过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分化发育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直到长成完整的植株。
无性系(clone)是指某一原始母株通过无性繁殖所产生的一群个体的总称无性系育种(clonal breeding)是相对于有性选育过程而言的。
对于易于无性繁殖的树种,从普通林分、人工林分或杂种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用无性繁殖形成无性系,按育种目标和要求对各无性系进行比较鉴定,评选出最优无性系,最后推广应用于生产。
这整个过程较无性系育种。
70年代以来,树木的无性繁殖应用在林木遗传改良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开辟了无性系林业的新阶段。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都开展了林木树种无性繁殖和无性系造林的研究。
在阔叶用材树种中,已在人工林和园林绿化中应用无性系的树种有:杨树、柳树、桉树、泡桐、木麻黄、柚木、刺槐、悬铃木、杜仲、榆树、鹅掌揪等。
经济林树种有油茶、油桐、漆树、核桃、板栗、枣等杨树、柳树无性系的应用,在林业生产中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森林树种无性系应用最早取得成效的实例。
分析其原因,一是因为这类树种易于种间杂交,容易获得杂种;二是容易扦插繁殖。
通过种间杂交,使显性、超显性和加性遗传效应共同作用,产生杂种优势,利用无性繁殖,固定这些优势,获得最大的遗传增益,并使生产群体的性状稳定一致,以利于提高产量和便于经营。
据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的统计,当前全世界杨树人工林面积约140万hm2,这个统计尚不包括中国的数据。
中国杨树人工林面积已居世界首位。
在用材树种中,杨树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造林开展的最早,规模最大,也最有成效。
这些人工林所使用的无性系,大多起源于黑杨派,即美洲黑杨、欧洲黑杨和它们的杂种一欧美杨。
自80年代初大规模推广杨树无性系造林以来,在我国黄淮、江淮平原营造工业原料人工林50万hm2,已具有工业利用规模,使这些原本缺林少村的地区,成为了我国特有的工业原料林基地。
桉树具有速生、丰产和用途广泛等优点,是世界上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人工造林树种,造林面积约占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15%,近20年来被广泛用作纸浆原料,经济效益显著,人工造林面积迅速扩大,推动了林木遗传改良事业的发展。
桉树同一亚属内的种间杂交容易,在赤桉亚属内,已有一些优良的种间杂交组合,并已出现一批具有杂种优势的杂种,加之它们大多易于无性繁殖,故枝树的无性系育种和无性系造林在近20多年有了快速的发展,在巴西、南非、刚果和我国南方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巴西阿拉克鲁兹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纸浆生产成本,提高单位面积木材产量,他们建立的工业原料林已大规模利用无性系造林。
该公司无性系育种的原始材料主要用巨桉与尾叶桉的杂种,用选育出的优良无性系造林,年生长量达到80m3/hm2在高度集约经营条件下,创造了高达120m3/hm2的记录。
巴西目前已建成了最便宜、最高质的纸浆材生产基地,并不断精选无性系组成,获得了最高的遗传增益,把轮伐期也缩短为5~6年。
匈牙利刺槐无性系林经营也很有成效,这个刺槐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近1/5的国家,为了提高木材工业利用率和扩大木材出口,选育优良无性系进行栽培,44年生时无性系林的立木材积达到 4 5 4立方米。
荷兰对榆树无性系的选育,成功地抑制了榆树荷兰病的发生,目前,年产榆树无性系10万株以上。
泰国由于引进木麻黄优良形态的雄性实生苗而发展起来的扦插繁殖技术已经商品化。
针叶树种通常扦插生很较难,与阔叶树相比,其无性系造林会受到更多的限制。
我国的杉木、水杉和日本的柳杉、扁柏属于针叶树种中少数容易扦插生根的树种。
从表8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今各国针叶树无性繁殖已具有相当的规模,特别是欧洲云杉和辐射松规模较大,成效也最显著。
辐射松扦插的再生能力强,这是其他松类树种所不及的。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林业研究部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解决辐射松的田间扦插技术,这种技术已趋成熟和完善。
他们用种子园自由授粉种子培育实生苗,从实生幼苗取插穗进行杆插繁殖,经无性系测定后用于造林;种子园控制授粉的全同胞家系种子数量很少,价格也昂贵,造林成本高,且种苗缺口大,利用无性繁殖,既能保持亲本优良性状,又能提供价格相对低廉的批量苗木。
我国从70年代开始,开展了对杨树、白榆、桉树、刺槐、杉木、木麻黄、楸树、池杉、水杉、湿地松、油桐、茶树、泡桐、和柳树等树种的无性系选育研究。
杨树、泡桐、白榆、柳树和刺槐已选出了一批新无性系。
并已在生产上应用。
自90年代以来,我国广东、广西、海南一带,桉树的无性系造林规模已达几万公顷,已建成了多家桉树组培苗工厂,同时还建立了桉树优良无性系试管基因库,每年生产桉树无性系组培苗和嫩梢扦插苗达1000万株以上。
可以预期,随着无性繁殖技术的提高,无性系育种将会愈来愈受到重视。
二、无性繁殖的应用及其特点无性系育种的基础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应用于森林树种,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在森林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1)用于搜集保存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的保存和转移,将分散在各地的各种基因型搜集起来,保存在搜集圃或基因库中。
(2)试验材料的遗传评价,通过无性系测定,评价基因型X环境互作,估算环境和遗传相关,及幼年和成年相关。
(3)加快繁殖周期以促进育种和遗传测定。
2、在林木改良中的应用(1)无性系选育是树木育种的一种手段,能使杂合体的基因型材料,通过无性繁殖和无性系测定,形成遗传型和表现型一致的群体,它们不仅继承了母株的加性效应,还继承了母树的显性和上位作用效应,可能获得最大的遗传增益,性状稳定,不产生性状分离。
对于用材树种,人们习惯于称为无性系,对于人工栽培的园艺植物或特用经济树种,则习惯称为品种。
(2)通过嫁接扦插等方法营建无性系种子园,用于生产遗传品质经过改良的种子。
目前各地建立的针叶用材树种子园,多数是采用这种形式。
通过无性繁殖可以缩短树木的童期,提早开花结实,使树形矮化,结实层低,便于管理和采收种子。
(3)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如微体繁殖、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等遗传操作手段,在林木改良中的应用已日益广泛。
3、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1)通过无性系改良而实现无性系造林,生产无性繁殖苗木直接用于造林。
在集约栽培的人工林中无性系造林所占的比例正在扩大,一些速生用材造林树种,如杨树、柳树、桉树、杉木、日本柳杉、辐射松、云杉等,无性系育林已成为更新造林的重要方式。
这种林分林相整齐,产量高,产品品质一致,便于集约经营和加工利用。
(2)营造生产性林木种子园,促进早结实,多结实,增加种子产量和提高品质。
(3)对于多年生果树、观赏树木和特用经济树种,无性繁殖一直是一种主要的生产繁殖方式。
除上述原因外,还可用于繁殖保存一些花器退化,不能产生种子或种子不具生活力的品种、杂种;用于生产脱毒苗,消除病害;嫁接繁殖还可以利用砧木的特性来弥补接穗品种的某些缺陷,或更好地发挥接穗品种的特性。
4、无性繁殖的优越性综上所述,与实生繁殖比较,无性繁殖在林业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1)具有获取最大遗传增益的潜力。
遗传变异主要由加性和非加性2种方差组成,通过种子繁殖一般仅能控制加性成分,由于无性系不产生遗传分离,可有效利用加性和非加性方差,无性繁殖可能从原株上获取和转移所有遗传潜力到新的分株群体上。
无性系选育是对优良基因型的直接利用,是选亲本用亲本,它利用的是基因的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甚至母体效应在内的全部遗传效应,是指在无性系中表达,所以是增益最大的一种选择方式。
像材积生长这些遗传力低的性状,与用种子繁殖相比较,无性繁殖在短期内可能获得高得多的遗传增益。
(2)避免因实生繁殖产生的分化。
无性繁殖群体有更大的一致性,可为工业加工生产规格大小、质量、材性上保持均一的原料。
(3)缩短改良周期,在某些情况下有机会从林木改良中快速取得成果。
对于易生根树种,只要经过测定证明基因型优良,就可大量繁殖用于生产,即一步到位。
一个完整的种子园或树木改良计划要包括选优、建园、等待开花结实、控制授粉、子代测定和种子园去劣等许多程序。
而且每一轮回都需要漫长的时间。
无性系选种,特别是利用自然界现有的变异的简单无性系选择,一般只有选择优树、无性系测定和建立采穗圃3个过程。
无性系测定不必等到开花结实,所以大大缩短了育种周期。
三、无性繁殖方法植物无性繁殖的方法种类繁多,但不是所有这些方法都能应用于每一种树种。
它受树种的遗传、生理特性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森林树种的主要无性繁殖方式,是指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
详见一般植物无性繁殖方法方面的书籍,这里只作简要概述。
1、扦插繁殖(cuttage propagation)利用植物营养器官具有再生能力、能发生不定芽或不定根的习性,切取茎、叶、根的一部分,插入基质中,使其生根或发芽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扦插的种类有:嫩枝扦插、硬枝扦插、根插、芽叶插等。
影响扦插生根有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或二者相互影响所致。
影响插条生根的内在因素,主要是指植物解剖结构、生长激素和抑制剂的种类和水平。
因树种、种源、家系和无性系的不同,插条生根能力有差别;母树年龄越大,从树冠上部采取的枝条,一般发根困难,而母树年龄幼小或树冠基部的枝条,特别是发育充实、营养物质丰富的枝条,扦插容易生根;硬枝扦插多在秋末冬初,营养状况较好的情况下采条,长度为20cm左右;嫩枝扦插在生长季节进行,长度一般为10~15cm。
影响扦插生根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指湿度、温度、通气状况和光照。
插壤的物理性质很重要,常用砂质壤土、泥炭土、河砂、像石、珍珠岩等透气性好,保水又不滞水的材料作为基质。
插壤的pH值对一些树种生根也有影响。
用催根处理方法或使用适当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吲哚丁酸(IBA)吲哚乙酸(IAA)及萘乙酸(NAA)等,可以促进生根。
由于树木生根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插壤的温湿条件又有利于真菌繁殖,因而导致伤口感染和腐烂。
用多菌灵等杀菌剂处理插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2、嫁接(grafting)人们有目的地将一种树木的枝或芽等组织,接到另一株植物的枝、干或根的适当部位上,使两者形成层结合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植株,称为嫁接。
这个枝或芽称为接穗,承受接穗的植株称为砧木。
嫁接的方法很多,按接穗材料的不同可分为芽接、枝接、根接三大类。
根据树种特性、砧木状况及季节的不同,来选择适宜的方法。
在经济价值高的园艺植物和特种经济林木的繁殖中,自古以来就使用嫁接方法,在用材树种中,现在也已广泛用于基因型的保存和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
与扦插相比较,嫁接技术较复杂,也较费工,但它能繁殖采自成年树木树冠上部的接穗,能提早开花结实,矮化树冠,增强嫁接植株对当地立地条件的适应性,还可作为复壮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