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八: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包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包含答案)

期末专项复习—古诗词、文言文阅读一、古诗阅读(30分)(一)(6分)拟行路难(其六)[南朝]鲍照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本诗在思想感情上与李白的《行路难》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6分)得乐天书[唐]元稹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元稹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三月贬谪通州(今四川达州),当年八月,挚友乐天也从长安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同时乐天罢苏州刺史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元稹得乐天来信和刘禹锡获乐天赠诗各有什么情感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6分)画堂春?寄子由①[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②净鉴新磨。

2019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四篇文言文语段复习题及答案(2021年整理)

2019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四篇文言文语段复习题及答案(2021年整理)

2019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四篇文言文语段复习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四篇文言文语段复习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四篇文言文语段复习题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9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四篇文言文语段复习题第一篇《岳阳楼记》复习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耀一作:隐曜;淫雨通:霪雨)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

给加点字注音。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刘宣苦读成才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驤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注释】①刘公宣:即刘宣。

②卫使:人名。

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解元。

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0.解释加点字(4分)(1)为卫使畜马为()(2)而文恭知人之益著益()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谓必山林老儒之作”一句中“必”字用得好,请简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介马夫竟然成为进士,请你说说刘宣成功的主客观原因。

(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0.(1)替(2)更加(由于版本原因原文应为“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此处加大了答题难度)11.老师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他加以优待12.“必”翻译做“一定”,表示肯定的推测体现出了刘文恭非常确定刘宣所做文章出自山林老儒之手,侧面体现出了刘宣所著文章的老练及其卓绝的文采。

13.①刘宣自己读书勤奋刻苦;②卫使善待人才;③刘文恭有伯乐识人之明(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试题含答案一、(16分)【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遗留)祸。

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之。

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节选自《过庭录》)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横无际涯..际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滕子京负.大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自庆帅谪.巴陵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故.《记》中云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

3.【甲】文第2段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写洞庭湖景象,分别突出了它怎样的特点?(3分)4.【立德树人·人格魅力】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的目的是什么?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4分)答案:1.(1)同“嘱”,嘱托(2)边际(3)依仗(4)贬官(5)所以2.(1)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六:课内外文言文联读》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六:课内外文言文联读》

专项训练六课内外文言文联读(一)【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

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天幸也。

(《焦山题名记》,有删改)【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宋代的大书画家。

②杪(miǎo):树梢。

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

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览、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春和景.明景:______________(2)心旷神怡.怡:______________(3)悉.成明霞悉:______________(4)得.踏危石得: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于.潮汐汩没之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亭记》)B.而或.长烟一空食或尽.粟一石(《马说》)C.不以.物喜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D.悠然有遗世之.想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和解答(1)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______________——晚望月孝然祠外——______________——晓起观海门日出。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5篇(含答案、译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5篇(含答案、译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一、曾巩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甫冠,名闻四方。

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

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

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

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注释】常平:官仓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甫冠.,名闻四方(2)讽.富人自实粟(3)欧阳修见其文,奇.之(4)力能动.权豪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1)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2)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3)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

3.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4分)二、是仪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才,固辞不受。

黄武③中,遣仪之皖④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

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

后从太子还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大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曹公有马鞍在库,为鼠所伤,库吏惧,欲自缚请死,冲谓曰:“待三日。

”冲乃以刀穿其单衣,若鼠啮者入见谬①为愁状。

公问之,对曰:“俗言鼠啮衣不吉,今儿衣见啮,是以忧。

”公曰:“妄言耳,无苦。

”俄而库吏以啮鞍白②,公笑曰:“儿衣在侧且啮,况鞍悬柱乎。

”竟不问。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有删改)【注释】①谬:装作。

②白:禀告,报告。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为.鼠所伤____________(2)竟.不问______________2. 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若鼠啮者入见谬为愁状3.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曹冲是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赢粮①,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②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

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也?”母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③,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节选自刘基《百战奇略》,有删改)【注释】①赢粮:余粮。

②疽(jū):毒疮。

③旋踵:掉转脚跟。

指退缩。

4. 对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子/ 卒也/ 而将军自吮其疽/ 何哭也?1B. 子卒也而将军/ 自吮其疽/ 何哭也?C. 子/ 卒也/ 而将军自吮/ 其疽何哭也?D. 子卒也/ 而将军自吮/ 其疽何哭也?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

6. 吴起何以能够在诸侯之战中胜率这么高?三、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管仲得其所欲齐桓公因鲍叔之荐,使人请管仲于鲁①。

施伯②曰:“是固将用之也,夷吾③用于齐,则鲁危矣,不如杀而以尸授之。

”鲁君欲杀仲,使人曰:“寡君欲亲以为戮如得尸犹未得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 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试范围:九年级上、下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

盖神农为耒耜①,以利天下。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晁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节选自《齐民要术》)【注】①耒耜(lěi sì):先秦时期的主要农耕工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杂然而前陈者(2)宴酣之乐(3)要在安民(4)慈母不能保其子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则”,与“一日不再食则饥”中“则”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则素湍绿潭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4.【甲】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乙】文引用晁错的话重点强调了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中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中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二、课外文言文冲刺(一)《曾子杀彘》曾子妻之市, 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 顾反, 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 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 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 子而不信其母, 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 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昔吴起①出遇故人, 而止之食。

故人日:“诺。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 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 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 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 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 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 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明日早, 令人求故人()②故人来, 方与之食()③恐其自食其言也()④欲服三军, 非信不可也()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 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 卧龙也, 将军岂愿见之乎?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 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至暮不来, 起不食待之。

4、这个小故事中, 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三)人生小幼, 精神专利, 长成已后, 思虑散逸, 固须早教, 勿失机也吾七岁时, 诵《灵光殿赋》, 至于今日, 十年一理(理:温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末专项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考试范围:九年级上、下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

其人谓谁?羊祜叔子①、杜预元凯②是已。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

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

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节选自《欧阳修集》,有删改)【注】①羊祜(hù)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时人。

②杜预元凯:杜预,字元凯,晋国武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B.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C.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D.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2.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方法提示词义又大其后轩联系语境,形成解释大的(河流大野犹嫌束)(1)大: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关联教材名之者谁?(《醉翁亭记》)(2)名:乃来以记属于余关联教材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3)属: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2)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

4.选文与《醉翁亭记》均出自欧阳修之手,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概括文中的“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中的“乐”的内涵。

【链接材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以舌代耕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

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①,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

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

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

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

”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②,或题于扉屏③,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

于闾里④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

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

赠献者积粟.盈仓。

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⑤也。

”注释:①无嗣:无子。

嗣,子孙后代。

①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

①扉屏:门扇屏风。

①闾里:里巷。

①舌耕:以舌代耕,旧时指靠教书为生。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明惠.过人(惠:贤惠)B.未尝..有教者入门(未尝:从来没有)C.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安:怎么)D.赠献者积粟.盈仓(粟:粮食)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闻邻中读书,日夕抱逵隔篱而听之。

(2)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

3.贾逵能学有所成,你从中获得什么启示?(二)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者最胜王黄门①兄弟三人俱.诣谢公②,子猷、子重多论.俗事,子敬寒温③而已。

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

”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④。

推此知.之。

”(选自《世说新语·品藻第九》)【注释】①王黄门: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王操之,字子重;王献之,字子敬;三人都是王羲之的儿子。

子敬最小。

①谢公:即谢安。

东晋著名政治家。

①寒温:寒喧。

①“吉人”句:语出《周易》。

吉人,善良的人,贤明的人。

躁人,急躁的人。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兄弟三人俱.诣谢公俱:一起B.多论.俗事论:议论C.向三贤孰.愈孰:哪个D.推此知.之知:知识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人教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山西)练习:专项复习(八) 课外文言文阅读

人教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山西)练习:专项复习(八)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复习(八)课外文言文阅读一、天镜园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

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

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

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

②樾(yuè):树荫。

③兰荡:湖名。

④明瑟:明净新鲜。

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

⑥牙人:商人。

⑦枻(yì):船桨。

1.查阅《古代汉语词典》,“俱”的释义有如下四项。

文中“字俱碧鲜”中“俱”的意思是(C)A.偕同,在一起B.相同,一样C.皆,都D.具备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无可名.言名.之者谁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猛浪若.奔C.一.泓漾之而或长烟一.空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期(解析:A.说出/命名;B.好像;C.数字“一”/全;D.经过/道路。

)3.选文中描写的生活场面不包括下列哪一个(D)A.读书堂中B.牙人掷笋C.园丁捞笋D.鹅游水塘附参考译文:天镜园的浴凫堂,(有)高耸的槐树,茂密的竹子,树荫层层叠叠,面对着兰荡湖闲坐,(只见)一泓(湖水)微波荡漾,水清木秀,游鱼飞鸟,还有那水中的藻荇,都像是浮在空中一样。

我在里边读书,绿色满头满脑地向我扑来,在幽静的窗边打开书本,好像每个字都是碧绿新鲜的。

每年春末,(载着)破塘笋(的小船)必定经过这里。

轻舟飞出,商人就选择最大的一株笋抛掷到水面上,并向园中人叫道:“捞笋!”然后划桨飞一样离开。

园丁划着小舟把笋拾起来。

(这笋)形状像象牙,像雪一样白,像花藕一样鲜嫩,像蔗糖一样甜。

把笋煮熟了吃,说不出的鲜美,只是觉得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二、游沙湖黄州①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一、岳阳楼记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若夫/淫雨霏霏(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谪守巴陵郡谪:贬官(2)增其旧制制:规模(3)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美好(4)横无际涯际涯:边际(5)朝晖夕阴晖:日光(6)南极潇湘极:至、到达(7)迁客骚人迁:贬谪、降职(8)连月不开开:指天气放晴(9)日星隐曜曜:光芒(10)樯倾楫摧倾:倒下摧:折断(11)薄暮冥冥冥冥:昏暗(12)去国怀乡去:离开国:指国都(13)至若春和景明景:日光(14)沙鸥翔集集:停息(15)锦鳞游泳鳞:代指鱼(16)岸芷汀兰汀:小洲(17)长烟一空一:全(18)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19)把酒临风把:持、执(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21)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具兴“具”同“倶”,全、皆(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景象今义:观看(3)越明年古义:到今义:跨过(阻碍),跳过(4)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5)是进亦忧,退亦忧古义:指“处江湖之远”(或: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指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今义:后退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

(5)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二、醉翁亭记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10篇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10篇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10篇练习题汇编一、孔子贫且贱。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

孔子去。

弟子曰:“可以速矣。

”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

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

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

④祗回:相当于“低回”。

流连,盘桓。

祗,恭敬。

⑤折中:调和取证。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尝为季氏史尝:(2)齐人称之称:(3)高山仰止仰:(4)适鲁适: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3. 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哪些方面。

【答案】1. (1). 曾经(2). 称道称赞(3). 仰慕敬仰(4). 到(来到)2. 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

3. ①做事认真尽忠职守;②学习专注而深入;③处变不惊有定力;④思想学说影响深远。

【译文】孔子早年生活,既穷苦又没地位。

等到成年以后,曾经担任过仓库管理员,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曾经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职务,而场中牲口就越养越多。

因此他出任主管营建的司空。

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动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助昭子结识景公。

孔子和齐国的乐官之长讨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专心地把它学起来,三个月期间,吃饭时连肉味都觉不出来了,齐人都很称道这件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共120分) 得分:班级:姓名:学号:二十二、岳阳楼记范仲淹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

(答案详见“参考译文”中标注的黑体字)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 īng)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滕子京)嘱咐(我)写了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一湖。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波浩大,宽阔无边。

早晚阴晴多变,气象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和文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精选(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精选(Word版,含答案)
(2)是岂不为六一乎?
7.欧阳修自号“醉翁”的原因是____,后又“更号六一居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8.(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乐”,其内涵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注释)①造:到,往。②吝情去留:吝情,舍不得;去留,指离开。③环堵萧然:四面土墙空空荡荡。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④短褐穿结:粗布短衣打满补丁。⑤晏如:安然自若的之者谁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好读书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2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2)春和景明(_______)
(3)杰然大观(_______)(4)且三面临水(_______)
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题精选
一、课内阅读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小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5.B
6.(1)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无可名言名之者谁
B.鱼鸟藻荇类若乘空 猛浪若奔
C.一泓漾之 而或长烟一空
D.破塘笋必道此道不通,度已失期
(解析:A.说出/命名;B.好像;C.数字“一”/全;D.经过/道路。)
3.选文中描写的生活场面不包括下列哪一个(D)
A.读书堂中 B.牙人掷笋
四、放鹤亭记
熙宁十年秋,彭城①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②。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③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④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专项复习(八)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天镜园
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
林里沙子路上干净没有污泥,晚间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人老了不能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易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这一天,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悟性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深刻地懂得我的意思。
4.选文中的苏轼不具备下面哪种性格或情怀(B)
A.从容自信 B.忧国忧民
C.开朗风趣 D.乐观旷达
附参考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于是去那里观察田地,生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悟性超过一般人,(我)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深刻地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 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②樾(yuè):树荫。③兰荡:湖名。④明瑟:明净新鲜。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⑥牙人:商人。⑦枻(yì):船桨。
1.查阅《古代汉语词典》,“俱”的释义有如下四项。文中“字俱碧鲜”中“俱”的意思是(C)
A.偕同,在一起 B.相同,一样
C.皆,都D.具备
六、坦然翁传
翁①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母蚤②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③也。尝携妹北上,艤舟④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入不见踪跻,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⑤。翁深耻之,然不欲伤母弟心志,悉让其田宅。御史⑥之死王事也,向二毛其施弗究⑦。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拜祭以为常。
(选自《淮海集》)
【注】 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②会稽:今浙江绍兴。③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⑤篮舆:竹轿。⑥霁:雨后放晴。⑦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⑧惠因涧:山涧名。
1.查阅《古代汉语词典》,“书”的释义有如下四项。文中“以书邀余入山”中“书”的意思是(D)
三、龙井题名记
秦 观①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 ①黄州:元丰三年至六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②庞安常:人名。民间名医。③绝:超过。④蕲水:旧县名,属今湖北浠水县。⑤王逸少:即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因往相田得疾(于是,就)
B.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书写)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
4.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内容简要分析。
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
附参考译文:
(节选自罗玘⑧《坦然翁传》)
【注】①翁: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②蚤:通“早”。③成立:抚养成人。④艤(yǐ)舟:船泊岸边。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⑥御史:指坦然翁的父亲。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⑧罗玘(qǐ):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五、游白水书付过①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②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③,观山烧④,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⑤中流,掬弄珠璧⑥。到家,二鼓⑦,复与过饮酒,食余甘⑧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 ①彭城:古地名,今徐州。②扉(fēi):门。③适:恰好。④陂(bēi):水边。⑤傃(sù):向,沿着。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明年春,水落(第二年)
B.作亭于其上(建造)
C.水及其半扉(到)
D.故名之曰“放鹤亭”(名字)
(解析:D项句中的“名”是动词,“命名”的意思。)
【注】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过,苏轼第三子。②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③倒行:顺来路回去。④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⑤汰:水波。⑥珠璧:喻指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⑦二鼓:二更。⑧余甘:橄榄的别称。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循山而东 循:循环
A.书写,记载 B.文字C.书籍 D.书信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以不时至,去矣 相委而去
B.濯足于惠因涧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酌泉据石而饮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以书邀余入山不以物喜
(解析:A.离开;B.在/从;C.代词,代泉水/结构助词,的;D.通过,用/因为。)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来杭州,(然后)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叫辨才的大师,通过书信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道人参寥,问(参寥)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轿子,(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我)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山,穿过南屏山一带,在惠因涧洗脚(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发现一条小路,(就沿着它)上到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蓊蓊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谒辨才大师,第二天才回去。
3.下列对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叙述最恰当的一项是(C)
A.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表达了作者顾影自怜,心境凄哀的情愫。
C.表达了山水之乐和身世之悲的复杂情感。
D.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及无可奈何。
附参考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个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有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山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这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水中星月的倒影。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看,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苏过,东坡记。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本文语句整齐,多运用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例如: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附参考译文: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了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山人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什么地方,有时站在低洼的池塘,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C.余戏之曰(开玩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