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的主要作品
瞿秋白

鲁迅替他誊写,找地方发表,又收入自己 的文集给以流传。后来瞿秋白死后,鲁迅 又花重金替他出版了豪华版文集《海上述 林》。猩猩相惜,瞿秋白研读鲁迅著作, 编辑了《鲁迅杂感选集》,写出了杰出的 《鲁迅杂感选集· 序言》。这篇文章是当时 左翼文化界研究鲁迅的最伟大成果,
在这篇序言里,瞿秋白对长期以来遭人轻视的鲁 迅杂文的文体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精辟的 分析,对它们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作了高度的评价。 然后,他提出了一个醒目的问题:“鲁迅是谁?” 瞿秋白当时这样提问,具有特别的尖锐性和迫切 性。自“五四”以来,众多新文化人士是敬仰鲁 迅的,感受到他思想见解的深刻、文学才能的杰 出、向旧世界不断进击的勇毅和特立独行的人格, 但对他的思想的内涵及其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 的意义并无清楚的认识
。还有不少人则不断地攻击他,歪曲他,贬损他。到了30 年代,更有一些浅薄之徒与反动文人,讥嘲他接受马克思 主义和参加左联是为了避免自己“没落”、失去了知识分 子的独立性,甚至诋毁他是为了拿共产党的卢布以维持生 计。这些倒还没有多大的舆论市场。最使瞿秋白感慨并觉 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左翼阵营内部不少人对鲁迅的不 理解。在序言里,瞿秋白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作了这样的概 括:“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 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战士,他 是经历了辛亥革命以前直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的战斗, 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 新的阵营里来的。
瞿秋白
瞿秋白 (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 霜、瞿爽。江苏常州人。早年曾到武昌外 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191 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 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 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19 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 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和上 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的身分,去莫斯 科采访。
瞿秋白课件.

• 王剑红(1903-1924.7
四川酋阳人,是著名作 家丁玲在上海大学的 挚友,是一位聪慧的 女性。
第二次爱情
杨之华,是瞿独伊的母亲,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中落 的绅士门第小姐,曾就读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20岁时,她和浙江有 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相爱成婚。沈剑龙喜欢诗词与音乐, 但他和朋友一起到上海后,经不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生活引诱, 堕落了。
• 1931年1月7日,在上 海召开中共六届四中全 会上,被解除了中央领 导职务。
• 1932年起,四次避难于 鲁迅家。
• 1934年1月7日,瞿秋白奉命 离开上海,2月5日,到达中 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 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 长等职。
目录
• 人物介绍 • 主要作品 • 瞿秋白烈士纪念馆 • 瞿秋白的两次爱情
人物介绍
瞿秋白,别名瞿霜、瞿爽、瞿双。1899年1月29号 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破落的士族家庭。是中国共产 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 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 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 文专修馆学习。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 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34年,任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 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 职。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 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 1921年5月由张太雷介绍加入共产党,当时属俄共党组织。 • 1922年底,陈独秀代表中国共产党到莫斯科,瞿秋白担任他的翻译 • 1922年12月21日,受陈独秀邀请,离开莫斯科启程回国工作,于1923年1月
瞿秋白课件

• 人物介绍 • 主要作品 • 瞿秋白烈士纪念馆 • 瞿秋白的两次爱情
人物介绍
瞿秋白,别名瞿霜、瞿爽、瞿双。1899年1月29号 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破落的士族家庭。是中国共产 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 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 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 文专修馆学习。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 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34年,任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 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 职。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 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在他看来,“顺”和“信”虽然是一对矛盾,但 矛盾的两个方面可以相互转化,可以有机的统一 在一起。求信(即忠实)必须“估量每一个字 眼”,但同时又可能会招致“不顺”,但是翻译 者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将“不顺”理顺,因为“不 顺”就是“不达”,就势必影响译文对原文精神 的再现,影响“信”。在秋白眼里,“顺”就是 顺畅易懂的真正的中国白话。所以,他强烈反对 赵景深的“宁错而务顺”的说法,又不赞成鲁迅 的“宁信而不顺”的观点。
第二次爱情故事正在继续……
当杨之华感觉到两人互有好感时,内心充满矛 盾,她选择回避,跑到了萧山母亲家。 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瞿秋白也苦苦地思索: 既然沈剑龙已经背叛了杨之华,为什么我不能去 爱?既然我真心地爱她,为什么不敢表示!于是 趁放暑假的机会,瞿秋白大胆来到了萧山杨家。 当时沈剑龙也在杨家。
第二次爱情
杨之华,是瞿独伊的母亲,1900年出生于浙江萧山,是家道中落 的绅士门第小姐,曾就读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20岁时,她和浙江有 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相爱成婚。沈剑龙喜欢诗词与音乐, 但他和朋友一起到上海后,经不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生活引诱, 堕落了。 杨之华心里很怨愤。 1922年杨之华只身跑到上海,参加妇女运动, 认识了向警予、王剑虹等人,并于1923年底被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录取。 瞿秋白当时是社会学的系主任,他风度翩翩,知识渊博,在师生中 声望很高,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的课,就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之华努力学习,有时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瞿秋白与她渐渐熟悉 起来。瞿秋白还做了她的入党介绍人。
瞿秋白PPT

★瞿秋白——他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用
பைடு நூலகம்
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赞歌,给 后人开辟出一条光明之路! ★瞿秋白——他是一代伟人!用生命捍 卫了理想和信仰,抱着乐观心态去奋斗! ★瞿秋白——他是一个真正的文人, 更是一个真正的革命伟人!
瞿秋白永在人们心中
• 《秋之白华》
——影视作品
《多余的话》
• 《多余的话》没有一句批评主义和 组织,但其强烈的“自我谴责”却渲 染出内部斗争失败者的悲沉意绪。他 没有一句否定革命和斗争,但坚决不 作烈士状,对自己是否为叛徒不无犹 豫的语气,确实暗示了对斗争哲学的 深刻厌倦。 • 《多余的话》肯定是革命进行曲 的不和谐音。但消极的自责包含着积 极的主张:软弱的绅士和脱离实际的 文人要参加政治斗争,非得来一番脱 胎换骨不可,“软心肠”的人是从事 不了血流如水、积尸为山的革命斗争 的。
• 1921年秋,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秋白作为当 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 中国班单独编一班,该班学生有刘少奇、罗亦农、 彭述之、任弼时、柯庆施、王一飞、肖劲光等, 瞿秋白讲授俄文、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并 担任政治理论课翻译。
在中共担任职务
• 1925年1月起,瞿 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 四、五、六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当选为中 央委员、中央局委员 和中央政治局委员, 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
瞿秋白(1899.1-1935),江 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 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 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 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 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 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 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 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 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 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批栋 梁之才。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 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 义,时年36岁。
中华散文百家:瞿秋白散文

内容简介
《中华散文百家:瞿秋白散文》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饿乡纪程 绪言 一至十六 跋 赤都心史 一黎明 二无政府主义之祖国 三兵燹与弦歌 四秋意 五公社 六革命之反动
作者简介
瞿秋白(1899-1935),号熊伯,中国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生于江苏常州,1917 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1919年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35年就义于福建长汀中山 公园。临就义之时,他独坐八角亭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酒喝到一半,瞿秋白说:“人之公余,为小快乐; 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喝完,他缓步走出中山公园,手执香烟,神色自若,自己找了 块空地面北盘足坐下,回头看了看行刑者说:“此地甚好。”从容就义。瞿秋白的杂文锐利而有才气.俄语水平 更是当时数一数二的。他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是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的人。瞿秋白与鲁 迅有着很深的交往。瞿秋自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委托人营救。瞿就义后,鲁迅叹息良久,说过“瞿若不死,译 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的遗著《海上述 林》。另著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等
一九二三年回国以后,直到一九三五年就义,瞿秋白长期致力于党的领导工作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译介;他 也执行过错误的政治路线,有些思想观点也存在明显的片面性。这样的人生经历和书生性格,使他犹疑于文学和 政治两个阵线,成为“脆弱的二元人物”,深受困扰。这种心理状况,当然会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心的声音》、 《多余的话》就是代表。
这套丛书计划以二十世纪初为起点,以人为单位,从我国历代散文作家中选取名家精品,汇成丛集。入选作 者除专门的散文家之外,自然也包括其他作家,甚至不以作家名世的作者;与此相应,不仅选取狭义的纯粹散文 作品,也选取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影响甚巨但不那么纯粹的大散文作品,从而不仅体现散文的文学价值,更体现散 文创作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价值。也可以说,这是这套散文丛书最为突出的特色——不仅是文学的,更是思想文化 的;不仅关乎写作技巧,更是关乎素质养成;不仅可供了解作家作品,更可以由此体察历史洪流、社会巨蛮的大 风景……
瞿秋白

瞿秋白当时是社会学系的系主任,他风度翩翩、知识渊博, 瞿秋白当时是社会学系的系主任,他风度翩翩、知识渊博,在师生中声 望很高。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的课,就对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望很高。杨之华第一次听瞿秋白的课,就对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杨之华学习努力,又是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 杨之华学习努力,又是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瞿秋白与她渐渐熟悉起 瞿秋白还做了她的入党介绍人。 来。瞿秋白还做了她的入党介绍人。
瞿秋白
目录
人物介绍 人物外传 主要作品 瞿秋白烈士纪念馆
瞿秋白的两次爱情故事 瞿秋白的两次爱情故事 白的两次爱情
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
中文名:瞿双 中文名: 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出生日期: 出生日期:1899年1月 年 月 逝世日期: 逝世日期:1935年6月18日 年 月 日 享年36岁 享年 岁
纪念馆图片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汀 瞿秋白常州纪念馆
第一次爱情
第一个爱人王剑虹( ),四川酉阳人 第一个爱人王剑虹(1903-1924.7),四川酉阳人,是 爱人王剑虹 ),四川酉阳人, 著名作家丁玲在上海大学的挚友,是一位聪慧的女性。 著名作家丁玲在上海大学的挚友,是一位聪慧的女性。
1923年两人相 ,识、相爱,不到半年即结合。由 年两人相 相爱,不到半年即结合。 于两人都有志于革命,并且都热爱文学, 于两人都有志于革命,并且都热爱文学,有着诗 人的气质和才华, 人的气质和才华,他们婚后的生活充满了诗歌的 浪漫和词赋的情趣。 浪漫和词赋的情趣。
主要作品
《赤都心史》 《饿乡纪程》 赤都心史》 饿乡纪程》 多余的话》 《多余的话》
咏梅》 《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 咏梅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 眼底云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 眼底云 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花落知春 一任风和雨。 信是明年春再来, 残,一任风和雨。 信是明年春再来, 应有香如故。 应有香如故。
党史人物:瞿秋白

党史人物:瞿秋白瞿秋白瞿秋白(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
江苏常州人。
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
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
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的身分,去莫斯科采访。
1921年兼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的教员。
192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先后出席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
1923年春回到北京,主持起草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草案,参与制定国共合作的战略决策。
同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7月去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1924年1月参加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
后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
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7月接替陈独秀负责中央工作。
主编过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曾将为陈独秀等人压制和拒绝发表的毛泽东写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发表,并为之写了序言。
大革命失败后,在汉口主持召开临时中央紧急会议,后任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8年4月去苏联,6月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会后,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
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着,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着作。
瞿秋白

作者简介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栋梁之才。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题词,高度赞扬他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
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遗书节选”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狱中题照)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
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
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
瞿秋白就义前最后留影但是,永别了,美丽的世界!散文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两部带有极大散文风格的游记作品,二者在内容等方面的承接使其恰好成为相得益彰的“姊妹篇”。
收杂感、散记、小品、游记、读书录、散文诗四十六篇。
记述作者在考察莫斯科时的见闻,描绘了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俄社会生活中新的生机,介绍了不少著名人物的活动,并记录了自己的思想演变过程。
这两部作品一方面为当时的国人直观地展示了苏俄在其诞生之初的原生性的社会形态,并通过这种展示抒发了作者一系列的政治主张与感受,从而表现出一种愿意反映并参与到社会政治变革中来的热情;另一方面又从文学的角度,以极端散文化且带有一定诗意的笔触刻画出作者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及心灵运动,这种运动是高度内在及个人化的,是作者在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所进行的一番精神上的独舞。
瞿秋白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20年10月16日,瞿秋白以北京《晨报》记者名义赴苏俄考察。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号熊伯(或雄魄),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1927年7月—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34年2月,瞿秋白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部长。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
敌人得知他的身份后,采取各种手段利诱劝降,都被他凛然拒绝。
6月18日,他坦然走向刑场,沿途唱着《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
到达刑场后,盘膝坐在草坪上,饮弹洒血,慷慨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祖籍江苏宜兴,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内东南角的青果巷(今82号)一座名为八桂堂的花园住宅内的天香楼二楼。
八桂堂是瞿秋白的叔祖瞿赓甫的住宅,这所住宅内花木繁多,因有八株桂花而得名八桂堂,天香楼也是因沉浸在花木的芬芳之中而得名。
瞿家是一个书香门第,世代为官,瞿赓甫当时任湖北布政使。
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
母亲金璇,也是官宦之女,精于诗词。
她的子女中长大成人的有5子1女,瞿秋白是家中的长子。
瞿秋白

瞿秋白简介及个人作品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主编中央的另一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
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1927年2月7日,自编《瞿秋白论文集》。
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内东南角的青果巷(今82号)一座名为八桂堂的花园住宅内的天香楼二楼。
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县行政长官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瞿秋白祖上是宜兴的望族。
1904年5岁的瞿秋白进入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私塾启蒙读书,1905年转入当地冠英小学,爱学习,勤思考,作文写得也很好。
曾有一篇作文,先生给了满分,拿给校长看,因字写得好,又加了五分。
清宣统元年(1909年)春天,10岁的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学堂(现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
瞿秋白受校长屠元博革命思想影响,在中学时代确实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辛亥革命后,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
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
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农历正月初五,金璇服毒自尽,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友,瞿秋白先在杨氏小学教书。
1916年年底,瞿秋白得到表舅母的资助,西赴汉口,寄居在京汉铁路局当翻译的堂兄瞿纯白家中,并进入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文。
瞿秋白生平

瞿秋白 (1899-1935),江苏常州人。
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
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
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的身分,去莫斯科采访。
1921年兼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的教员。
192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张太雷)。
曾先后出席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
1923年春回到北京,主持起草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草案,参与制定国共合作的战略决策。
同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7月去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
后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
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7月接替陈独秀负责中央工作。
主编过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曾将为陈独秀等人压制和拒绝发表的毛泽东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并为之写了序言。
大革命失败后,在汉口主持召开临时中央紧急会议,后任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8年4月去苏联,6月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会后,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
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著,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著作。
瞿 秋 白 先 生 作 品 目 录

瞿秋白先生作品目录[著作书目]新俄国游记(散文集,有名《饿乡纪程》)1922,商务赤都心史(散文集)1924,商务乱弹及其他(论文、说唱)1938,上海霞社街头集(论文、说、唱)1940,上海霞社论中国文学革命(论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屋中国语文的新生(论文集)1949,时代鲁迅的精神论文(论文)1951,人大瞿秋白文集(1—4卷)1953—1954,人文瞿秋白选集 1959,人文瞿秋白论文学(理论)1959,人文瞿秋白诗文选,1982,人文瞿秋白选集 1985,人民瞿秋白选集·文学编(1、2、3、4、5、6、)1985—1988,人文(未初齐)瞿秋白文集2政治理论篇(1—3)1987—1989,人民(未出齐)肖伯纳在上海(资料汇编)1933,上海野草书店鲁迅杂感选集(杂文集)编,1933,上海青光书店[翻译书目]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与耿济之合译,1923,共学社犯罪(小说)俄国紫霍甫著,1923,商务不平常的故事(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2,上海合众书店高尔基创作选集(小说)1933,生活解放了的董·吉诃德(剧本)苏联卢那察尔期基著,1934,上海联华书局二十六个和一个(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等著,1935,生活海上述林(上下卷,理论、创作集)1936,诸夏怀霜社高尔基论文 1937,张鑫山发行为了人类(评论)苏联高尔基著,1939,上海挣扎社茨冈(长诗)俄国普金希著,1940,上海万叶书店爱森的袭击(小说)德国马尔维察著,1954,人文高尔基论文选集 1954,人文短篇小说集·高尔基选集与巴金合译,1956,人文[研究资料书目]民族解放先驱瞿秋白(陈绍禹等)1937,莫斯科瞿秋白的文学活动(曹子西)1958,新文艺瞿秋白著译系年目录(丁景唐,文操合编)1959,上海人民瞿秋白与文学(上官艾明)1959,江苏文艺学习鲁迅瞿秋白作品扎记(丁景唐)1959,上海文艺瞿秋白传(司马璐)1962,香港自联忆秋白(《忆秋白》编辑小组)1981,人文瞿秋白诗词浅释(周红兴编注)1981,广西人民瞿秋白(陈云志)1982,黑龙江人民瞿秋白文学活动纪略(曹子西)1983,上海文艺瞿秋白年谱(周永祥)1983,广东人民瞿秋白研究文选(丁景堂等)1984,天津人民回忆秋白(杨之华)1984,人民瞿秋白传(王士菁)1984,四川人民瞿秋白论稿(王铁仙)1984,华东师大瞿秋白思想研究(丁守和)1985,四川人民瞿秋白写作生涯(梦花编)1986,百花瞿秋白传(陈铁健)1986,上海人民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王观泉)1989,天津人民诸夏怀霜(罗宁)1990,文津出版社附:讨瞿 1967,北京政法学院政法公社《讨瞿战报》编辑部瞿秋白批判集 1968,北师大红军。
瞿秋白作品集

[著作书目]新俄国游记(散文集,有名《饿乡纪程》)1922,商务赤都心史(散文集)1924,商务乱弹及其他(论文、说唱)1938,上海霞社街头集(论文、说、唱)1940,上海霞社论中国文学革命(论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屋中国语文的新生(论文集)1949,时代鲁迅的精神论文(论文)1951,人大瞿秋白文集(1—4卷)1953—1954,人文瞿秋白选集 1959,人文瞿秋白论文学(理论)1959,人文瞿秋白诗文选,1982,人文瞿秋白选集 1985,人民瞿秋白选集·文学编(1、2、3、4、5、6、)1985—1988,人文(未初齐)瞿秋白文集2政治理论篇(1—3)1987—1989,人民(未出齐)肖伯纳在上海(资料汇编)1933,上海野草书店鲁迅杂感选集(杂文集)编,1933,上海青光书店[翻译书目]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与耿济之合译,1923,共学社犯罪(小说)俄国紫霍甫著,1923,商务不平常的故事(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2,上海合众书店高尔基创作选集(小说)1933,生活解放了的董·吉诃德(剧本)苏联卢那察尔期基著,1934,上海联华书局二十六个和一个(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等著,1935,生活海上述林(上下卷,理论、创作集)1936,诸夏怀霜社高尔基论文 1937,张鑫山发行为了人类(评论)苏联高尔基著,1939,上海挣扎社茨冈(长诗)俄国普金希著,1940,上海万叶书店爱森的袭击(小说)德国马尔维察著,1954,人文高尔基论文选集 1954,人文短篇小说集·高尔基选集与巴金合译,1956,人文[研究资料书目]民族解放先驱瞿秋白(陈绍禹等)1937,莫斯科瞿秋白的文学活动(曹子西)1958,新文艺瞿秋白著译系年目录(丁景唐,文操合编)1959,上海人民瞿秋白与文学(上官艾明)1959,江苏文艺学习鲁迅瞿秋白作品扎记(丁景唐)1959,上海文艺瞿秋白传(司马璐)1962,香港自联忆秋白(《忆秋白》编辑小组)1981,人文瞿秋白诗词浅释(周红兴编注)1981,广西人民瞿秋白(陈云志)1982,黑龙江人民瞿秋白文学活动纪略(曹子西)1983,上海文艺瞿秋白年谱(周永祥)1983,广东人民瞿秋白研究文选(丁景堂等)1984,天津人民回忆秋白(杨之华)1984,人民瞿秋白传(王士菁)1984,四川人民瞿秋白论稿(王铁仙)1984,华东师大瞿秋白思想研究(丁守和)1985,四川人民瞿秋白写作生涯(梦花编)1986,百花瞿秋白传(陈铁健)1986,上海人民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王观泉)1989,天津人民诸夏怀霜(罗宁)1990,文津出版社附:讨瞿 1967,北京政法学院政法公社《讨瞿战报》编辑部瞿秋白批判集 1968,北师大红军。
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

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孔已己》、《故乡》、《伤逝》、《春风沉醉的晚上》、《月牙儿》、《小城三月》、《梅雨之夕》、《人生哲学的一课》人物形象《孔已己》:孔已己。
《故乡》:闰土、水生、杨二嫂、宏儿。
《阿Q正传》:阿Q、赵太爷、小D.《伤逝》:涓生、子君。
《春风沉醉的晚上》:我、陈二妹。
《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潘师母、王妈、姓吴的、局长、局长的表弟。
《超人》:何彬、程姥姥、禄儿。
《春桃》:春桃、刘向高、李茂、老吴。
《林家铺子》:林先生、林小姐、林大娘、寿生、阿四、陆和尚、王三毛、痨病鬼经理。
《子夜》:吴荪甫、赵伯韬、杜竹斋、屠维岳、冯云卿、唐云山、李玉亭。
《家》:觉新、觉民、觉惠、鸣凤、梅芬、瑞珏、冯乐山、高老太爷。
《寒夜》:曾树生、汪文宣。
《四世同堂》:祁老人、祁瑞宣、程长顺、钱诗人、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祁瑞丰。
《小城三月》:翠姨。
《生死场》:王婆、麻面婆、二里半、赵三。
《萧萧》:萧萧、花狗。
《边城》:翠翠、傩送、天保。
《在其香居茶馆里》:方治国、邢幺吵吵。
《小二黑结婚》:二诸葛、三仙姑、小芹、小二黑、金旺。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黑妮、张裕民、顾涌、程仁、钱文贵、李子俊。
《暴风骤雨》:赵玉林、郭全海、白玉山、肖祥、老孙头、韩老六、杜善人。
《围城》:方鸿渐、赵辛楣、孙柔嘉、苏文纨、唐晓芙、高松年、韩学愈、李梅亭。
《金锁记》:曹七巧、姜季泽、长安、长白、芝寿。
《屈原》:屈原、张仪、郑袖、郑詹尹、婵娟。
《雷雨》:周朴园、蘩漪、侍萍、周萍、周冲、鲁大海、鲁贵、四凤。
《名优之死》:刘振声、刘芸仙、刘凤仙、杨大爷。
《上海屋檐下》:林志成、杨采玉、匡复、赵振宇、黄家楣、施小宝、李陵碑。
作品场景鲁镇:《孔已己》。
未庄:《阿Q正传》。
吉兆胡同:《伤逝》。
上海:《春风沉醉的晚上》、《子夜》、《街景》、《梅雨之夕》、《金锁记》。
日本:《沉沦》。
碧庄:《潘先生在难中》。
北京:《春桃》、《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重庆:《寒夜》。
瞿秋白

瞿秋白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人物生平瞿秋白,又名瞿双,祖籍宜兴,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1927年7月~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五四运动1917年春,瞿秋白随同堂兄纯白北上到北京。
原本秋白要报考北京大学,但付不起学膳费,参加普通文官考试未被考取,于是考入外交部办的“不要学费又要出身”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
1919年5月4日,性格内向的瞿秋白参与了五四运动,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6月3日参加上街演讲活动,反动当局逮捕了包括瞿秋白在内的一百七十八人,关押于北大法科校舍临时改的拘留所。
6月8日迫于各界压力释放全部学生。
8月23号,瞿秋白和各地学生代表集聚新华门抗议“马良祸鲁”被警察厅逮捕,8月30号迫于全国爱国运动的压力,释放了全部请愿代表。
大学助教1920年8月,瞿秋白被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
1921年6月22日,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
7月6日,是瞿秋白永远难忘的日子,他在安德莱厅见到了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并在会间进行了简短的交谈。
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节四周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参加工人的纪念集会,又一次见到了列宁,并聆听了他的演讲。
1921年秋,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秋白作为当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中国班单独编一班,该班学生有刘少奇、罗亦农、彭述之、任弼时、柯庆施、王一飞、肖劲光等,瞿秋白讲授俄文、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并担任政治理论课翻译。
瞿秋白

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 时,正我逍遥处。 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卜算子》
感情生活
折叠第一次爱情 瞿秋白一生有两次爱情。第一个爱人王剑虹 (1903年-1924年7月),四川酉阳人,土家 族,是著名作家丁玲在上海大学的挚友,是一 位聪慧的时代女性。1923年两人相识、相爱, 不到半年即结合。由于两人都有志于革命,并 且都热爱文学,有着诗人的气质和才华,他们 婚后的生活充满了诗歌的浪漫和词赋的情趣。 遗憾的是,结婚仅7个月,王剑虹就因患肺结 核而去世。瞿秋白曾在给丁玲的信中表白说 “自己的心也随剑虹而去”。
评价
混淆两个革 命阶段界限的错误,又包含有可贵的理论成果。 可以说,正确与错误的交织,是瞿秋白犯“左” 倾错误时期思想与实践的一个显著特点。 他在被打击以后,仍继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主要是在文化方面),瞿秋白临终前写了《多 余的话》,作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临终前的消沉、 动摇还是可以谅解的。在1935年6月英勇地牺牲 在敌人的屠刀之下。 他是我们的英雄,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小故事
1935年6月,福建长洒罗汉岭下布满了荷
枪实弹的国民常军队,他的枪口都对准
着一个文弱书生模样的人,但这位书生
手挟香烟,顾盼自若,他选了一块草坪
盘膝而坐,对那帮刽子手徽笔点头说:
“此地很好,就在这里,你开枪吧!”
揭秘 刽手们杀害的就是中国现代革命 思想家
—
瞿秋白
生平事迹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常州,是 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 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 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 者之一。
生平事迹
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栋梁之才。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中文名:瞿双别名:瞿霜,瞿爽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常州出生日期:1899年1月逝世日期:1935年6月18日职业:革命家,理论宣传家,文学家毕业院校:北京俄文专修馆信仰:马克思主义主要成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之一翻译《国际歌》参与建立上海大学,培养大批栋梁代表作品:《赤都心史》,《饿乡纪程》,《多余的话》目录1人物生平革命影响1瞿秋白在中共党史上留下6个“第一”1文学造诣概述1与鲁迅的交往1文学影响1作品一览主要作品1作品欣赏1遗书节选家庭背景1个人情感第一次爱情1第二次爱情个人影响历史评价瞿秋白烈士纪念馆o贴吧相册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生平瞿秋白(qú qiū bái )原名瞿双,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1927年7月~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17年春,瞿秋白随同随同堂兄纯白北上到北京。
原本秋白要报考北京大学,但付不起学膳费,参加普通文官考试未被考取,于是考入外交部办的“不要学费又要出身”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
1919年5月4日,性格内向的瞿秋白参与了五四运动,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6月3日参加上街演讲活动,反动当局逮捕了包括瞿秋白在内的一百七十八人,关押于北大法科校舍临时改的拘留所。
瞿秋白与中国早期红色音乐

瞿秋白与中国早期红色音乐摘要: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最早关注音乐问题、从事红色音乐传播和创作的共产党人。
他不但有“心弦上乐谱的记录”,已能窥见其对音乐艺术的挚爱,且是第一个将《国际歌》完整的词曲中译本公开发表的译配家;由他作词作曲的歌曲《赤潮曲》,则是我国最早的原创性革命歌曲作品,在中国红色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关键词:瞿秋白;《国际歌》;《赤潮曲》;红色音乐史瞿秋白(),祖籍江苏宜兴,出生于常州,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我国革命文艺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也是最早关注音乐艺术问题、从事革命音乐传播和红色音乐创作的中国共产党人。
瞿秋白对于我国革命文艺和红色音乐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基于唯物主义反映论关于文艺功能的阐发以及《国际歌》的译配和歌曲《赤潮曲》的创作中。
早期革命活动及其“心弦上乐谱的记录”早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的1920年,瞿秋白即以《晨报》记者身份出访苏联,并写作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这两本散文集,作者用激情洋溢的笔调和充满诗意的优美文字,如实而具体地报道了他在苏联采访期间所看到的十月革命后苏联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在中国人民面前展现了一个劳动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的崭新世界。
这可说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第一部文学游记。
前者于1922年9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时,改题为《新俄国游记》。
至于瞿秋白是否接受过基础性的音乐教育和熏陶,目前尚无确凿史料可证;但从他将自己的这两本散文集称为“心弦上乐谱的记录”看,瞿秋白对音乐艺术的挚爱、其内心之音乐艺术情结和修养可见一斑。
《赤都心史》写成的1922年,是瞿秋白思想发展的分界线――是年,经张太雷和张国焘介绍,瞿秋白在莫斯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就此从一个热烈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文艺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其实,早在1920年,瞿秋白在其文章中便明确提出文学的反映论和“喉舌”论:文学只是社会的反映,文学家只是社会的喉舌。
瞿秋白作品

瞿秋白主要作品有《赤都心史》《俄乡纪程》《多余的话》《高尔基创作选集》《现实-马克思主义文艺论文集》。
作品欣赏:《江南第一燕》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
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卜算子·咏梅》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
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
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
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红梅阁》出其东门外,相将访红梅。
春意枝头闹,雪花满树开。
道人煨古拙,烟湿舞徘徊。
此中有至境,一一入寒杯。
坐久不觉晚,瘦鹤竹边回。
《咏菊》今岁花开盛,宜栽白玉盆。
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
《哭母诗》亲到贫时不算亲,蓝衫添得新泪痕。
饥寒此日无人问,落上灵前爱子身。
一种云瞿秋白天总是皱着眉头。
太阳光如果还射到地面上,也总是稀微的淡薄的。
至于月亮,那更不必说;只是偶然露出半面,用他那惨淡的眼光看一看罪孽的人间,这是孤儿寡妇的眼光,眼睛里含着总算还没有流完的眼泪。
受过不止一次封禅大典的山岳,至少有大截是上了天,只留一点山脚给人看。
黄河,长江……据说是中国文明的父母,也不知道怎么变了心,对于他们的亲生骨肉,都摆出一副冷酷的面孔。
从春天到夏天,从秋天到冬天,这样一年年的过去,淫虐的雨,凄厉的风和肃杀的霜雪更番的来去,一点儿光明也没有。
这样的漫漫长夜,已经二十年了。
这都是一种云在作祟。
那云为什么这样屡次三番的摧残光明?那云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这是太平洋上的大风暴吹过来的,这是大西洋上的狂飓吹过来的。
还有那些模糊的血肉--榨床底下淌着的模糊的血肉蒸发出来的。
那些会画符的人——会写借据会写当票的人,就用这些符篆在呼召。
那些吃田地的土蜘蛛,——虽然死了也不过只要六尺土地葬他的贵体,可是活着总要吃住这么二三百亩田地,--这些土蜘蛛就用屁股在吐着。
那些肚里装着铁心肝铁肚肠的怪物,又竖起了一根根的烟囱在喷着。
狂飓风暴吹过来的,血肉蒸发出来的,符篆呼召来的,屁股吐出来的,烟囱喷出来的,都是这种云。
这是战云。
难怪总是漫漫的长夜了!什么时候才黎明呢?看那刚刚发现的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瞿秋白(1899.1.29—1925.6.18) 主要作品
[著作书目]
新俄国游记(散文集,有名《饿乡纪程》)1922,商务
赤都心史(散文集)1924,商务
乱弹及其他(论文、说唱)1938,上海霞社
街头集(论文、说、唱)1940,上海霞社
论中国文学革命(论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屋
中国语文的新生(论文集)1949,时代
鲁迅的精神论文(论文)1951,人大
瞿秋白文集(1—4卷)1953—1954,人文
瞿秋白选集1959,人文
瞿秋白论文学(理论)1959,人文
瞿秋白诗文选,1982,人文
瞿秋白选集1985,人民
瞿秋白选集·文学编(1、2、3、4、5、6、)1985—1988,人文(未初齐)瞿秋白文集2政治理论篇(1—3)1987—1989,人民(未出齐)
肖伯纳在上海(资料汇编)1933,上海野草书店
鲁迅杂感选集(杂文集)编,1933,上海青光书店
[翻译书目]
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与耿济之合译,1923,共学社
犯罪(小说)俄国紫霍甫著,1923,商务
不平常的故事(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2,上海合众书店
高尔基创作选集(小说)1933,生活
解放了的董·吉诃德(剧本)苏联卢那察尔期基著,1934,上海联华书局二十六个和一个(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等著,1935,生活
海上述林(上下卷,理论、创作集)1936,诸夏怀霜社
高尔基论文1937,张鑫山发行
为了人类(评论)苏联高尔基著,1939,上海挣扎社
茨冈(长诗)俄国普金希著,1940,上海万叶书店
爱森的袭击(小说)德国马尔维察著,1954,人文
高尔基论文选集1954,人文
短篇小说集·高尔基选集与巴金合译,1956,人文
[研究资料书目]
民族解放先驱瞿秋白(陈绍禹等)1937,莫斯科
瞿秋白的文学活动(曹子西)1958,新文艺
瞿秋白著译系年目录(丁景唐,文操合编)1959,上海人民
瞿秋白与文学(上官艾明)1959,江苏文艺
学习鲁迅瞿秋白作品扎记(丁景唐)1959,上海文艺
瞿秋白传(司马璐)1962,香港自联
忆秋白(《忆秋白》编辑小组)1981,人文
瞿秋白诗词浅释(周红兴编注)1981,广西人民
瞿秋白(陈云志)1982,黑龙江人民
瞿秋白文学活动纪略(曹子西)1983,上海文艺
瞿秋白年谱(周永祥)1983,广东人民
瞿秋白研究文选(丁景堂等)1984,天津人民
回忆秋白(杨之华)1984,人民
瞿秋白传(王士菁)1984,四川人民
瞿秋白论稿(王铁仙)1984,华东师大
瞿秋白思想研究(丁守和)1985,四川人民
瞿秋白写作生涯(梦花编)1986,百花
瞿秋白传(陈铁健)1986,上海人民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王观泉)1989,天津人民诸夏怀霜(罗宁)1990,文津出版社附:
讨瞿1967,北京政法学院政法公社《讨瞿战报》编辑部瞿秋白批判集1968,北师大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