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16949体系审核&新版过程审核、产品审核培训报告
TS16949体系审核计划范例
![TS16949体系审核计划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72efcc0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3.png)
TS16949体系审核计划范例
一、背景介绍
二、审核目的
三、审核范围
本次体系审核的范围包括以下方面:
1.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程序;
3.关键业务流程和过程的绩效。
四、审核时间和地点
该体系审核计划在2024年进行,具体时间和地点将根据组织的需求和可行性进行确定。
预计该审核计划将持续3个工作日。
五、审核人员
2.具备审核技巧和实践经验;
3.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4.具备客观、公正和谨慎的工作态度。
六、审核计划和流程
本次体系审核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准备阶段:
a)审核员熟悉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和程序;
b)确定审核范围和关键业务流程;
c)确定审核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d)制定审核计划和工作日程。
2.实地审核阶段:
a)审核员按照审核计划和工作日程进行逐项审核;
b)审核员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和记录;
c)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面谈和访谈;
d)审核员编写审核报告。
3.报告撰写阶段:
a)审核员根据实地审核的结果和发现撰写审核报告;
b)审核报告包括整体评估和发现的问题;
c)审核员与组织相关人员确认和讨论审核报告。
4.结果和建议阶段:
a)审核员与组织相关人员分享审核结果和建议;
b)帮助组织纠正和改进存在的问题;
c)提供持续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七、审核报告和后续工作
审核报告将具体包括组织的体系审核结果、发现的问题和建议的绩效改进措施。
组织应及时对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并在下一次体系审核前提供相应的证明。
TS16949体系审核计划范例(201-年)
![TS16949体系审核计划范例(201-年)](https://img.taocdn.com/s3/m/fd817198b307e87100f6967b.png)
TS16949体系审核计划范例(201*年)TS16949体系审核计划范例(201*年)附录1201*年体系审核方案审核目的:验证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TS/16949技术规范和组织的质量管理手册要求,对基本要求的完整性及其有效性进行评定.审核依据:ISO/TS16949:201*标准、体系文件、适用的国家法律法规、顾客要求等。
审核范围:对公司产品实现的所有班次、过程、部门进行审核。
顾客导向过程名称子过程支持以及管理过程对应标准过程所属审核主要部门时间C1:市场开发成本报价/顾客要求评审C1.1:市场开发/报价过程C1.2:顾客要求评审C2:产品和过程设计、开发、验证、确认C2.1:产品/过程设计开发C2.2:工艺规程编制C2.3: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C2.4:生产件批准C2.5:产品/过程更改管理S1:文件/记录管理S1.1:文件管理C1.1.1:市场开发S1.2:外来文件管理C1.1.2:主机新产品报价S1.3:记录管理C1.1.3:备件产品定价调M1:经营策划、沟通、职责管理价M1.1:体系策划管理C1.1.4:标准成本管理M1.2:管理评审C1.2.1:顾客特殊要求确M1.3:业务计划管理定、评审M2:成本管理C1.2.2:合同评审管理M4:数据分析和改C1.2.3:计划评审管理M4.1:数据分析与改进进管理C1.2.4:顾客财产管理M4.2: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M4.3:持续改善S1:文件/记录管理S1.1:文件管理S1.2:外来文件(包括顾客财产)管理S1.3:记录管理S2:资源管理S2.1:人力资源管理S2.1.1:人员招聘/调动C2.1.1:Ⅰ类产品第一阶S2.1.2:公司员工培训段(计划和确定项目)S2.1.3:员工激励C2.1.2:Ⅰ类产品第二阶S2.2:设施策划管理段(产品设计和开发)S4:设备管理C2.1.3:Ⅰ类产品第三阶S4.1:设备的采购验收段(过程设计和开发)S4.2:设备使用维护,指标统计分析与改进C2.1.4:Ⅰ类产品第四阶S5:工装管理段(产品和过程确认)S5.1:工装采购管理C2.1.5:Ⅰ类产品第五阶S5.2:工装投入使用管理段(反馈、评定和纠正措S6:人员和产品安全性管理施)S6.1:产品安全性管理C2.1.6:Ⅱ类新产品先期S6.2:人员安全性管理质量策划S6.3:环境安全性管理C2.1.7:Ⅲ类新产品先期S7: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质量策划S7.4:测量系统分析过程S8:产品/过程监视和测量C2.3.1设计FMEAS8.1:外购器材、外购件/外协件入厂检验C2.3.2过程FMEAS8.2:外购器材、外购件/外协件紧急放行S8.3:过程/最终检验和试验控制C2.4.1:生产件批准流程S8.4:例外放行S9:标识和追溯管理C2.5.1:工艺过程参数更S9.1产品标识流程改S10:不合格品管理C2.5.2:现场过程异常管S10.1:进货不合格品管理理S10.2:过程不合格品管理C2.5.3:设计更改S10.3:过程不合格品退回供应商C2.5.4:设计/工艺变更S11:产品防护管理后在制品流程S11.1:搬运流程S11.2:原材料与器材的贮存S11.3:零组件与产成品的贮存S11.4:包装流程S12:工作环境管理S12.1:工作环境管理流程M1:经营策划、沟通、职责管理销售公4.1、4.2、5.1、司、5.2、5.3、5.4、5.5、5.6、6.1、工程技术7.1.3、7.2、部、7.3.4.1、7.5.4、8.1、8.4、8.5综合部见季度审核计划4.1、4.2、5.1、5.3、5.4、5.5、6.1、6.2、6.3、6.4、7.1、7.2、7.3、7.4.3、7.4.3.1、工程技术7.5.1c)、7.5.1.1、部、7.5.1.2、7.5.1.4、7.5.1.5、7.5.3、7.5.5、7.6、8.1、制造厂8.2.2、8.2.3、8.2.4、8.3、8.4、8.5质管部见季度审核计划顾客导向过程名称子过程支持以及管理过程对应标准过程所属审核主要部门时间C3采购管理C4产品生产M1.1:体系策划管理M1.2:管理评审M1.3:业务计划管理M2:成本管理M3:体系/产品/过程审核M3.1:审核策划和实施过程M4:数据分析和改M4.1:数据分析与改进进管理M4.2: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M4.3:持续改善S1:文件/记录管理S1.1:文件管理S1.3:记录管理S3:供应商管理S3.1:新供应商开发S3.2:供应商业绩评价S3.3:供应商过程审核S3.4:供应商体系开发C3.1:外协件采购管理S3.5:供应商生产件批准C3.2:外购件采购管理S3.6:合格供应商新供产品批准C3.3:原材料/辅料采购管理S8:产品/过程监视和测量C3.4:应付账款管理S8.1:外购器材、外购件/外协件入厂检验C3.5:外购成品管理S8.2:外购器材、外购件/外协件紧急放行S8.4:例外放行S10:不合格品管理S10.1进厂不合格品管理S11:产品防护管理S11.2:原材料与器材的贮存M4:数据分析和改进管理M4.1:数据分析与改进M4.2: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M4.3:持续改善S1:文件/记录管理S1.1:文件管理S1.2:外来文件(包括顾客财产)管理S1.3:记录管理S2:资源管理S2.1:人力资源管理S2.1.1:人员招聘/调动S2.1.2:公司员工培训S2.1.3:员工激励S2.2:设施策划管理S4:设备管理S4.1:设备的采购验收C4.1:生产计划管理S4.2:设备使用维护,指标统计分析与改进C4.2:特殊过程和关键/重要过程管理S5:工装管理C4.3:生产过程管理S5.1:工装采购管理C4.4:应急计划管理S5.2:工装投入使用管理C4.5:流动资产报废管理S6:人员和产品安全性管理S6.1:产品安全性管理S6.2:人员安全性管理S6.3:环境安全性管理S7: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S7.4:测量系统分析过程S8:产品/过程监视和测量S8.1:外购器材、外购件/外协件入厂检验S8.2:外购器材、外购件/外协件紧急放行S8.3:过程/最终检验和试验控制S8.4:例外放行S9:标识和追溯管理S9.1产品标识流程物料部4.2.3、4.2.4、7.4、7.5.3、7.5.5、质管部8.3、8.4.1、8.5.1、8.5.2、财务部8.5.3见季度审核计划4.2.3、4.2.4、6.1、6.2、6.3、6.4、7.5.1、7.5.2、7.5.3、7.5.4.1、制造厂7.5.5、7.6、8.1、8.2.2、8.2.3、生产部8.2.4、8.3、8.4、8.5.1、质管部8.5.2、8.5.3见季度审核计划顾客导向过程名称子过程支持以及管理过程S10:不合格品管理S10.1:进货不合格品管理S10.2:过程不合格品管理S10.3:过程不合格品退回供应商S11:产品防护管理S11.1:搬运流程S11.2:原材料与器材的贮存S11.3:零组件与产成品的贮存S11.4:包装流程S12:工作环境管理S12.1:工作环境管理流程M3:体系/产品/过程审核M3.1:审核策划和实施过程M4:数据分析和改M4.1:数据分析与改进进管理M4.2: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M4.3:持续改善S1:文件/记录管理S1.3:记录管理S9标识和追溯管理S9.1产品标识流程S11产品防护S11.1:搬运流程S11.3:零组件与产成品的贮存S11.4:包装流程M3:质量成本管理M4:数据分析和改进管理M4.1:数据分析与改进进管理M4.2: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M4.3:持续改善S1:文件/记录管理S1.3:记录管理S9标识和追溯管理S9.1产品标识流程S10:不合格品管理S10.4:库存返修M4:数据分析和改进管理M4.1:数据分析与改进M4.2: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对应标准过程所属审核主要部门时间C5:产品交付/支付C5.1:产品交付管理C5.2:产品支付管理销售公司4.2.4.、7.5.3、见季7.5.5、8.4、度审财务部8.4.1、8.5.1、核计8.5.2、8.5.3划生产部C6:顾客反馈/服务C6.1:顾客信息接收C6.2:顾客信息处理C6.3:退货处理C6.4:外出服务C6.5:三包备件C6.6:顾客满意度管理C6.7:返修品处理4.2.4.1、7.2.3、7.5.1.7、7.5.1.8、销售公司7.5.3、8.2.1、8.3.2、8.3.3、8.3.4、8.4、质管部8.5.2、8.5.3见季度审核计划注:审核过程中,所有子过程和支持及管理过程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均在当次的审核范围之内。
ISO16949审核要点
![ISO16949审核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54d3aae65ce050876321348.png)
ISO-TS16949审核要点一、最高管理者审核要点:1. 组织的质量方针是什幺?是如何制订出来的?制订的依据是什幺?有书面的质量方针吗?是否沟通到组织的全体员工?2. 组织的质量目标有哪些?是否包含组织的总目标?各职能部门目标和各层级的目标为何?制订质量目标的依据是什幺?目标是否可以测量?制订的质量目标是否在期限内达到?制订的质量目标是否符合顾客的期望?3. 目前质量目标的达成状况如何?对于未达成的质量目标是否采取了有关措施?4. 最高管理者是通过什幺方式把顾客的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要求沟通到组织的各个层级和全体员工的?我们是如何遵守这些法律法规的?5.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知道组织的资源需求?是否提供了适用的资源?6. 最高管理者如何理解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是通过什幺途径什幺方式了解顾客的满意度?对于顾客不满意项是如何处理的?7. 顾客投诉是如何处理的?如果没有发生顾客投诉,是否就意味顾客满意呢?8. 组织有哪些激励员工的措施?最高管理者了解员工的满意度吗?9.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分配各个部门的职能?如何分配各级管理人员权责?10. 最高管理者如何理解持续改进?有哪些地方需要持续改进?是否有具体规划?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如何?11.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产品质量的?监控的结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12.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员工工作的绩效?目前采取的手段有效吗?13. 最高管理者是如何监控员工的工作质量?又是如何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14. 组织是否制订了经营计划?哪些人知道公司的经营计划?质量目标是否包含在经营计划中?15. 所有的生产过程、各个班组(包括白班与夜班),是否设置了质量控制人员?当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有停止生产的权力?负责质量的人员是否开具过生产停工单?最高管理者参与了吗?16. 当出现质量问题,该信息是否第一时间报告到有采取纠正措施权力的管理阶层?17. 是否设置了管理代表?管理代表的职责是什幺?管理代表参加了哪些质量活动?18. 是否设置了顾客代表?顾客代表的职责是什幺?顾客代表是否参加了组织内一些质量会议或质量活动?顾客代表是否就选择特殊特性、制定质量目标、实施纠正与预防措施、产品的设计等方面发表过自己的意见或建议?采纳了吗?二、管理代表审核要点:1. 组织是否建立了书面化内部审核程序?内部审核的相关记录是否被维持?2. 组织是否对审核的方案进行策划?方案是否考虑到过程的重要性,区域的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3. 是否规定了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内部审核是否涵盖了所有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过程活动和班次?4. 审核员是如何选择的?选择的依据是什幺?审核员有无审核自己的工作?5. 受审区域发现的不符合项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审核员是否跟踪及验证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6. 是否有制造过程的审核计划,是否已经进行了制造过程审核?审核结果如何?7. 组织是否规定了适当频率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对产品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如何?8. 管理者代表是如何提升整个组织对顾客需求认知水平的?9. 管理者代表是否不定期或定期的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了质量体系的运行效果?提出了那些改进的建议?10. 当组织发生重大的质量事故时,管理者代表是否参与了处理?三文控中心的审核要点1. 是否建立了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否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是否规定了过程的顺序和过程的相互关系?2. 是否建立了书面的文件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纠正措施程序,预防措施程序与培训程序?3. 是否对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如何控制?4. 文件发放前是否经过批准?文件变更时是否重新评审与批准?5. 文件的更改和文件现行版本状态是否能够识别?6. 使用场所是否能够得到文件的最新版本?现场有失效文件吗?7. 外来文件是否能识别?是否在受控下发布?8. 文控中心由于积累知识或法律需要而保留的旧版文件能否识别?9. 是否对记录标识,储存,保护,保管期限和处置方法做出了相关规定?10. 是否建立了文件总清单?文件总清单是否定期的更换?11. 对顾客的工程标准或工程规格,包括顾客提出工程标准变更,,是否在不超过两周工作日完成评审,分发与执行?12. 是否保存了工程标准变更后,生产实施的日期记录?13. 工程变更完成后,相关的控制计划,FMEA等文件是否有作相应变更?14. 顾客,法规和当地政府是否规定了某些质量记录的最低保存期限?是否按规定执行?四行政部的审核要点1. 是否建立并维持了书面的培训程序?对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工作人员,其能力是如何识别的?识别的依据是什幺?2. 员工能力不够时,是否提供了适当的培训?培训的有效性有评价吗?3. 组织如何来提升员工的认知水平?如何要求员工为达成质量目标做出贡献?具体有些什幺有效的措施?4. 是否对新进员工,转岗员工,临时工,合同工和代理人员进行了培训?5. 是否对影响质量的岗位进行了资格鉴定,如:内审员,质量控制人员,实验室人员,设计人员,特殊过程人员,关键设备操作人员,量具校验人员,其它影响产品质量的人员的等?6. 有维持适当的教育,训练,技能和经验的记录吗?7. 有那些公共设施与生产设备?这些设施设备目前的状况如何?能否满足产品的规定要求?8. 设备是否被维护吗?是如何维护的?维护的效果如何?9. 产品需怎样的工作环境?这些工作能满足要求吗?组织是如何管理这些工作环境的?工作环境是否考虑到人员的安全?10. 本部门有量化的质量目标吗?目标的达成状况如何?11. 本组织的内部沟通有那些方式?这些方式沟通的有效性如何?12. 是否有激励员工的措施?是如何去激励员工的?这些激励措施的有效性是否进行过程评估?13. 是否采用多方论证的方法来制定工厂,设施及设备的计划?是否针对工厂,设施及设备策划的有效性指定了评价操作和过程效果的方法?14. 当出现公共设施中断,劳工短缺,主要设备故障时,组织书否准备了紧急应变计划?这些应变计划启动后,是否确保准时交货?五市场部的审核要点1. 目前有哪些产品/服务?这些产品/服务的要求是什幺?有没有与产品有关的法规法律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如何遵守的?2. 在提供产品前,时否对标书,合约或定单进行了评审?评审了那些内容?评审的结果有记录吗?这些记录是否被维持?3. 在合同评审时,是否对制造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是否对风险进行了分析?4. 有没有口头或其它书面声明的合约或定单?这类合约或定单如何处理?5. 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如何处理?变更处理的记录是否被维持?6. 组织如何与顾客沟通?有哪些沟通的方式?沟通的效果如何?7. 有顾客指定的特殊性吗?这些特殊性如何控制?8. 通过什幺方法来获得顾客感受(满意感受,不满意感受)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分析过吗?是如何来处理有关满意或不满意信息的?9. 是否对顾客满意度进行了持续评价,而不是一年评价一次或两次?10. 对于在组织控制下的顾客财产是如何管理的?当发生异常时,是否第一时间报告顾客?异常报告的记录是否被维持?11. 当接到顾客反馈的信息时,是否迅速地通报制造,质量,工程和设计部门?这些信息(如客诉)处理后是否回复客户?12. 是否对服务人员进行了培训?13. 是否对顾客提供的工装,设备进行了永久性标识?六技术部的审核要点1. 当有新产品时,是否有设计和开发计划?2. 设计开发是否规定了设计与开发人员的权责?不同小组的组织接口是否理清?3. 设计与开发的输入时,是否使用了以下信息,如以往成熟的设计项目,竞争对手的数据与资料,供应商反馈的信息,现场问题报告等?在设计输入评审时是否对产品的质量,寿命,可靠性,耐久性,维护度,工时和成本进行了评审?评审结果如何?是否对过程设计输入的要求进行了识别,形成文件并进行了评审?4. 设计输入了那些内容?文件在发放前有评审吗?经过批准吗?产品设计的输出是否包含设计FMEAS,可靠性结果,产品的特殊性产品的定义,产品设计的评审结果?5. 过程设计的输出是否包含规格和图纸,过程流程图/配置图,过程FMEAS,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过程批准的能力指标?组织在进行过程设计输出时,是否考虑到产品设计输出,生产力,过程能力,质量目标,顾客要求和以往的开发经验?6. 在开发的哪些阶段进行了评审?哪些人员参加了评审?评审记录是否被维持?7. 在设计与开发的哪些阶段进行验证?谁参加了验证?采用了哪些验证方法?验证结果如何?记录被维持了吗?8. 设计与开发的确认在什幺情况下进行?是否按照计划的安排来实施?顾客参加了设计与开发的确认吗?在设计与开发确认时,是否跟踪了所有的性能试验活动?确认的记录是否被维持?9. 在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是否有设计变更?有多少变更是什幺原因引起的变更?变更后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有多大?是否对产品寿命期间内的变更进行控制?这些变更的记录是否被维持?10. 对有专利的设计变更,是否与顾客共同商议并评价变更的影响程度?如果顾客要求,任何产品实现的变更,是否通知顾客,并得到顾客的同意?11. 对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的进行是如何控制的?采取了哪些措施减少甚至避免设计更改?12. 特殊特性的开发,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控制计划的制定与评审是否经过跨功能小组采用多方论证方式来完成?13. 是否对产品的特殊特性和过程参数的特殊特性进行了识别?14. 特殊特性的符号是否在图纸,FMEA,控制计划及作业指导书上出现,他们的符号是否一致?15. 是否制定了针对设计与开发阶段的测量标准与方法?16. 顾客要求时,是否制定了原形样件计划和控制计划?原型样件的制作是否使用了正式的工装,人员,与供应商?17. 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是否采用了多方论证的方法?七生产部的审核要点1. 是否对生产和服务的提供进行了策划?策划时输入了什幺?输出了哪些文件?2.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是否对这样的过程(特殊过程)实施了确认?是如何确认的?特殊过程控制时的记录是否被维持?3. 当可行时,是否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用适宜的方法进行标识产品?有哪些标识方法?监视与测量后是否有产品状态的标识?当有追溯要求时,能否唯一的识别出来?4. 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了哪些防护措施?5. 所有的过程操作的员工是否有书面的作业指导书,这些指导书是否在工作场所容易取得?作业指导书能指导作业吗?效果如何?6. 当作业开始,材料变更、作业变更时,是否进行了作业准备验证?7. 是否对制造过程中的机器设备进行预防性保养?8. 在进行工具和量具设计、制造和全尺寸检验时,组织是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资源,如果工装的设计与制造被分包,是否实施了控制?如何控制?9. 是否有易损工装的更换计划?是否对工装进行状态标识,如生产中、修理中、处置中?10. 是否排定每天的生产计划?如何监控生产计划的完成?生产计划完成的如何?当不能完成生产计划时,有哪些应急措施?11. 组织是否执行了顾客生产批准程序所批准的过程能力?当过程不稳定或过程能力不足时是否提出了适当的反应计划,当顾客要求时,该计划是否交顾客批准?12. 控制计划和过程流程图是否被执行?13. 工具变换、机器维修等重要过程事件是否摘记在控制图上?14. 当有外观项目时,是否在外观检查时有充足的照明、标准的样件?是否对从事外观判定的人员进行了资格鉴定?15. 生产现场的整齐与清洁是否被维持?产品所需求的工作环境(如湿度、温度等物理环境)是否能满足?16. 如果有返工作业,是否有返工作业指导书?来指导返工作业?17.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重大质量事故或频繁地发生了一般的质量问题时,生产部是如何处理的?18.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是如何处理的?八、质量部的审核重点1.如果需要,是否有特定产品、专案或合同?如果有是否制定了质量计划?2.是否制定了接受准则,计数值抽样计划的接受准则是“零”吗?如果不是,是否经顾客批准?对影响产品实现的变更,对变更产品的结果是否进行了评价、验证和确认?3.组织是否确认了需要实施的监视和测量?是否提供了监视和测量的装置?这些装置是否符合产品测量的要求?4.监控和测量装置在使用前是否进行了校准或验证,这些校准能否证明追溯至国家或国际标准?这些记录是否被维持?5.当发现监控和测量装置不符合规定要求时,是否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6.组织是否对控制计划规定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分析的结果如何?7.测量系统分析是否采用参考手册规定的内容与方法?如果顾客要求,是否采用了顾客规定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8.是否保存在校准的记录?9.是否有内部实验室?实验室是否符合有关的技术要求,如实验室程序、实验室人员、实验室能力等?10.对组织无法试验的项目,可委托外部实验室,外部实验室是否符合ISO17025或得到国家认可?1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哪些阶段对产品的特性实施监控和测量?比如:来料、过程和最终产品?产品测量和监控的记录是否被维持?12.产品是否在全部测量完成,且经过有关授权人员批准后才放行?13.是否按控制计划规定频次进行全尺寸的检验与功能测试?14.全尺寸检查是否进行了设计记录所有零件尺寸的完整测量?15.是否有来料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的规范或标准?16.紧急放行是否有权责人员批准?17.当出现重大事故时,质量部是否有停止生产的权利?质量部开具过《停工生产单》吗?组织是否制定了不合格品控制的书面程序?18.对于不合格品,采取了哪些处理方式?不合格品被纠正是否进行重新验证?为避免类似不合格品再次发生,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19.对于让步使用的不合格品如何控制?是否经过顾客同意?20.当不合格品在交货或开始使用后被发现,是否根据其影响采取了适当行动?21.返工产品有控制吗?如何控制?返工作业指导书和相关人员容易得到吗?22.当产品或过程与目前已经被顾客批准的产品或过程不同时,是否向顾客报告并取得顾客特许或偏差许可?23.组织是否形成纠正措施的书面程序?有无规定采取预防措施的时机与步骤?目前组织采用了哪些预防措施?效果如何?24.是否制定了预防措施的书面程序?有无规定采取预防措施的时机与步骤?目前组织采用了哪些预防措施?效果如何?25.是否对顾客退回产品进行试验/分析,如何分析?分析之后是否及时报告顾客?退回产品分析的资料是否被保存?26.产品放行,产品交付和产品交付后的活动是否实施控制?是如何控制的?27.是否对产品的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或材料的各层次制定了控制计划?28.对生产散装材料的过程是否制定控制计划?29.是否对产品的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或材料的各层次制定了控制计划?30.对生产散装材料的过程是否制定控制计划?31.是否对产品的系统、子系统、零部件或材料的各层次制定了控制计划?32.对生产散装材料的过程是否制定控制计划?33.是否有试产控制计划和量产控制计划?如果有设计责任,是否有样件的控制计划?这些控制计划得到很好的执行吗?34.当出现过程不稳定或过程能力不足时是否采用了指定的反应计划?这些采取的反应计划效果如何?35.当有任何的变更影响到产品、过程、测量、运输、供应来源或变更FEMA时,是否重新评审和更新控制计划?36.当顾客要求时,更新后的控制计划是否提交顾客评审与批准?37.在控制计划中规定的统计技术,组织是否在应用,是如何应用的?九、采购的审核要点1.组织是如何初期评价和选择供应商的?初期评价的依据是什幺?2.与供应商确定合格关系后,组织是否对供应商进行连续评价?连续评价的依据是什幺?是如何对供应商进行连续评价的?3.初期评价与连续评价的记录被维持了吗?4.对独占市场与顾客指定的供应商是如何控制的?控制的效果如何?5.采购文件如何控制?采购文件发放前是否经过相关权责人员的批准?6.采购产品验证了吗?是如何验证的?验证的准则是什幺?是否有未验证的产品而直接投入生产线使用?7.如果组织到供应商处验证产品或顾客到供应商处验证产品,这种情况如何控制?产品放行的方法有规定吗?8.对一些水准差的供应商怎样处理?是否频繁的更换供应商?组织是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培训或采取其它方式提升供应商水准?9.如出现合并、收购或加盟的供应商,是否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重新评审?10.采购的产品或材料是否符合生产国和销售国法律法规的要求?11.是否有供应商质量体系开发的计划?是否建议所有的供应商在某一期限内必须符合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12.是否要求所有的供应商以符合本技术规范为目标?13.对顾客批准的供应商,如何控制?控制效果如何?14.是否对进货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如何控制?控制方法是什幺?控制效果如何?15.是否对供应商的交货质量绩效,退货款、超额运费等进行监控?16.是否要求供应商监控自身的过程绩效?17.当供应商不能准时交货时,是否要求其提出纠正措施?为确保供应商准时交货采取了哪些措施?18.是否有外包过程,是如何控制的?十仓库的审核要点1. 是否规定了材料进出的管理办法并遵守?2. 是否规定了半成品,成品进出的管理办法并遵守?3. 是否规定了产品搬运的方法并遵守?4. 仓库内材料,半成品,成品是否有标识?仓库的工作环境如何?5. 在内部过程和交货目的地期间,是否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6. 是否建立准时交货的生产计划?7. 仓库材料的帐物是否一致?是否定期盘点?8. 材料的进出是否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执行了吗?9. 为检测产品仓储不良,组织是否按计划周期性的评价库存状况?当发现仓储不良时,如何处理?10. 仓库是否制定库存优化的指标?目前库存状况如何?十一生产计划中心的审核要点1. 是否制定了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制定的依据是什幺?有哪类生产计划,比如:年度生产计划,季度生产计划,月生产计划,周生产计划和日生产计划?2. 是如何来监控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的?当不能完成生产计划时有哪些应急措施?3. 是否有经常性的临时插单?这些临时插单如何处理?4. 有无生产库存品,为什幺有不按定单生产的情况?为什幺要生产库存品?5. 目前生产计划的完成率是多少?造成生产计划不能完成的原因有哪些?有改进的措施吗?6. 有无根据产能工时来指定生产计划?。
TS16949内部质量审核程序(含表格)
![TS16949内部质量审核程序(含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477654f3c8d376eeaeaa3154.png)
内部质量审核程序1. 目的本规定是确认我公司质量体系(以下简称Q.M.S)的有关活动是否适合ISO9001:2015(以下简称ISO 9001)、或ISO/TS16949:2009(以下简称ISO/TS16949)的要求事项并有效地实施和保持,对其进行 有效性的判断为目的。
2. 适用范围对于我公司实施质量体系有关活动的所有部门都适用。
3. 用语的定义3.1质量体系的有关活动指ISO9001或ISO/TS16949所规定的所有活动。
3.2被监查部署接受内部质量监查的管理部门(总务、人事、购买等)及制造部门的部署、所属单位,统称被监查部署。
3.3年度指从4月开始到来年3月。
3.4内部质量监查内部质量监查在ISO9001中叫做质量体系监查(以下简称Q.M.S监查), 在ISO/TS16949中有3种监查,分别是Q.M.S监查、制造工程监查、制品监查。
以『质量手册』(RDS-ZA-001)「0.2适用范围」为依据,由于在进行ISO9001审查时ISO/TS16949的要求事项是适用范围外,所以符合ISO/TS16949要求事项的Q.M.S监查、制造工程监查、制品监查在进行ISO9001审查时,如[表1]所示作为对象外处理。
[表1]内部质量监查的适用范围规格监查区分 ISO9001ISO/TS16949对象对象Q.M.S监查(ISO/TS16949的要求事项是(ISO/TS16949的所有对象外)要求事项)制造工程监查 对象外对象制品监查 对象外对象3.4.1Q.M.S监查(质量体系监查)为了检验质量体系是否符合ISO9001、或ISO/TS16949以及进一步追加的所有的Q.M.S要求事项,要对Q.M.S进行监查,频度为1次以上/年。
ts16949体系认证内容
![ts16949体系认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7cf524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1.png)
ts16949体系认证内容
TS16949体系认证是针对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它是在ISO9001基础上专门为汽车行业制定的要求和标准。
TS16949体系认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TS16949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需要制定和落实一系列质量管理文件,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和职责等。
同时,企业需要进行内部审核,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其次,TS16949要求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
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供应商的质量标准符合要求。
同时,企业还需要对物料、零部件和成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控制,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第三,TS16949要求企业进行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
企业需要制定并执行各个生产过程的控制计划,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同时,企业还需要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和管理评审,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以不断改进质量管理水平。
最后,TS16949要求企业进行产品验证和认证。
企业需要制定产品验证计划,包括样品测试、零部件验证、产品认证等。
在产品验证和认证过程中,企业需要确保产品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总的来说,TS16949体系认证内容涵盖了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供应链管理、过程控制和持续改进、产品验证和认证等方面。
通过获得TS16949认证,企业可以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持续的发展。
TS16949审核要点(仅供参考)-概要
![TS16949审核要点(仅供参考)-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5332892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d.png)
TS16949审核要点(仅供参考) -(2)概要1. 什么是TS16949?TS16949是ISO/TS 16949国际标准的简称,是一个全球性的标准,于2002年推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中,帮助企业提高产品品质和持续改进。
2. TS16949的审核目的和意义TS16949审核的目的是评估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能力,确保企业能够持续满足客户需求。
这个标准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损失,还可以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形象。
3. TS16949审核的常用要点TS16949审核内容涉及众多方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质量方面质量方面常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产品质量方面:涉及产品设计、订单管理、生产过程、查验检测、产品处理等方面。
•过程管理方面:涉及生产流程、控制流程、关键性过程、预防性措施、内部审核报告等方面。
•不符合品得方面:涉及不良事件的处理、不符合品得评价、纠正措施、预防性措施等方面。
(2)管理方面管理方面常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主要是企业内资产质量职责,以及建立合适的管理制度和程序。
•内部沟通,人员素质和培训:建立技术培训和行业培训制度,提升员工能力和素质。
•供应商管理和外部环境分析:考虑到企业中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包括商业和经济关系,协助管理者对业务环境有深入的把握和了解。
(3)应用审核应用常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标准的应用:了解客户要求和确认产品性能,明确技术和规格要求,以便企业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的要求。
•组织客户满意度调查:在客户服务方面,要定期收集和分析客户需求,实现客户需求的满足。
•过程分析和改进:企业要借助过程分析,推动过程改进,消除潜在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
4. TS16949的审核标准整合TS16949标准审核要点覆盖面广泛,其中涉及许多统计和数学原型。
因此,在审核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同时需要审核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以提高审核过程的正确性和客观性。
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流程
![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818dfa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2.png)
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流程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什么是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TS16949是国际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旨在提高整个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供应链的一致性。
•TS16949认证是指符合该标准的组织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经过认证机构评定,达到了国际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要求。
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流程1.预备阶段–组织进行初步评估,确认是否需要进行TS16949认证。
–审查组织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识别和纠正潜在的不符合点。
2.规划阶段–制定TS16949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责任分工。
–设立质量管理团队,负责实施和监控认证过程。
3.认证准备阶段–完善和更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工作指导书、程序文件和记录表等。
–培训组织成员,确保员工了解和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4.实施阶段–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执行相关的工作流程和程序。
–监控过程并记录数据,以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5.内审阶段–自我评估和审核,发现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
–审核团队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准备外部认证。
6.认证审核阶段–聘请认证机构进行现场审核,核查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
–审核包括文件评审、现场检查和员工访谈等。
7.客观证据分析阶段–认证审核员评估现场审核所收集到的客观证据。
–对组织的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8.认证结论阶段–认证机构根据审核结果做出认证决定。
–可能的认证结论包括通过认证、存在符合和建议仍需改进等。
9.跟踪维持阶段–组织必须继续遵循和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确保体系持续有效。
结论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于汽车行业的各个组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和认证,组织能够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改善供应链的一致性,为顾客提供更可靠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对组织来说,认证过程需要严格遵循一系列的流程和标准,确保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ts16949体系认证要求
![ts16949体系认证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b081efa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9.png)
4.过程方法:组织需要采用过程方法来规划、执行和控制相关活动。这包括确定关键过程和集成的管理系统。
5.产品实现:组织需要对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管控,包括设计和开发、供应商选择和管理、生产和服务等。
TS16949体系认证是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基于I49体系认证的一些主要要求:
1.领导承诺:组织的高级管理层必须明确承诺和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并确保它符合标准的要求。
2.管理责任:管理层需要制定并传达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确保资源的适当分配,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6.测量、分析和改进: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测量和分析机制,以监控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这也包括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防止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
7.内部审核:组织需要进行定期内部审核,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这需要经过培训的内部审核员进行审核,并生成相关的审计报告。
8.管理评审:组织需定期进行管理评审,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绩效进行全面审查。这将帮助确定改进机会和制定未来的目标。
9.持续改进:组织需要不断寻求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机会,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来解决问题和提高绩效。
以上是TS16949体系认证的一些主要要求,每个组织在实施时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具体的操作和调整。重要的是要确保满足标准的基本要求,并持续不断地改善和提升质量管理体系。
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三种类型内部审核的区别
![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三种类型内部审核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eb0b4fca58f5f61fb73666ea.png)
浅谈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三种类型内部审核的区别【摘要】ts16949的内部审核按审核对象可分为产品审核、制造过程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三种,非质管部门的员工有时会将三种不同的审核混淆,从而给审核工作带来困难。
本文分析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三种审核的区别,以加深大家对内部审核的理解,进而更好的理解体系、运用体系。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区别许多汽车行业的企业为了满足顾客要求,赢得顾客信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实物质量,改善公司业绩,都在进行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但是许多企业在建立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由于对此方面意义和要求的不理解,因此并不能很好的将标准有效的运用的日常的工作中来。
要规范和有效的运行企业的管理体系,不能仅靠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外部审核,而是要通过企业自己进行内部审核来确保全员参与,通过实施审核来加强各部门员工对体系的理解和运用。
ts16949的内部审核按审核对象可分为产品审核、制造过程审核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三种,非质管部门的员工有时会将三种不同的审核混淆,从而给审核工作带来困难。
下面就谈谈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三种审核的区别,以加深大家对内部审核的理解,进而更好的理解体系、运用体系。
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审核目的: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是否得到有效保持、实施和改进。
审核范围: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所有过程、部门和班次。
审核频次:一般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覆盖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如有下列情况时,可临时决定开展内部审核:a)当公司的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时;b)发生重大服务或安全事故连续出现顾客投诉时;c)当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改进需要时;d)质量管理体系的某些要求或某些职能部门需加强管理和控制时。
审核内容:a)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贯彻、执行情况;b)公司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相关文件是否符合ts16949标准、法律法规的要求;c)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d)持续改进的内容;e)公司质量活动过程控制情况;g)现行使用的硬件设施、设备是否能满足生产的需要;f)顾客满意度及外部环境对公司的评价等。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https://img.taocdn.com/s3/m/5f06af62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e.png)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百科名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为验证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组织计划的安排,确认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被正确、有效实施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内的各项要求是否有助于达成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适时发掘问题,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为组织被审核部门/人员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以确保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目录目的目标依据方式应用编辑本段目的ISO/TS16949:2002标准主要是用来鉴别代表以下活动的发现或观察的要素。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未在所有工作现场都配备妥当以供参阅;2、无法识别产品或产品组件;3、组织内出现更改,但没有对其进行有效沟通;4、没有对供应商进行再评估/考核;5、没有确定顾客需求(特别是顾客的特殊要求);6、组织内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没有进行沟通;7、没有评估培训的有效性;8、没有确定用于顾客不满意的合适的方法;9、零件、工具/工程图样出现采用的工程更改编号不一致;10、没有持续改进的证据。
2、质量管理体系外部审核的目的:1、判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2、判定组织所执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达到质量目标的规定效益;3、提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信息与机会;4、判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国家/国际标准、政府/区域法律法规的要求;5、获得第三方认证机构注册登录及其证书。
编辑本段目标1、保证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与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相符合;2、保证组织遵循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3、决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结果是否有效达成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4、监督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实施与有效性;5、提出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信息和机会;6、决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是一系列过程,而不仅仅是独立的要素的集合。
编辑本段依据1、组织选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2、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及表单/记录;3、合同/订单;4、顾客特殊要求;5、与组织产品有关的国际/国家、政府/区域之法律法规、标准。
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05469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7.png)
出货检验
对最终产品进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客户及行业 标准。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沟通
与供应商保持良好沟通,确保供应链的顺畅 运行。
供应商选择
选择可靠的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
供应商质量评估
对供应商质量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其持续改 进产品质量。
持续改进
不合格品处理
对不合格品进行及时处 理,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
具备风险评估能 力
具备文件管理和 报告能力
审核员应具备汽车制造、 质量管理或相关领域的专 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 和应用TS16949标准要求 。
审核员应保持独立性和客 观性,不受到任何外部干 扰或压力,确保审核结果 的公正和准确。
审核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 和协调能力,能够与被审 核方和管理层进行有效沟 通,确保审核过程的顺利 进行。
审核报告评估
认证机构对审核报告进行评估,确定组织是否符合 TS16949标准要求。如果符合,颁发认证证书;如果不符 合,提出改进建议并延期认证。
监督审核
认证机构定期对已获得认证的组织进行监督审核,以确保 其持续符合标准要求。
审核员要求
01
02
03
04
05
具备专业知识和 技能
具备独立性和客 观性
具备沟通和协调 能力
初步审查
认证机构对申请进行初步审查,包括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 系进行初步评估。
签订合同
如果初步审查通过,认证机构将与组织签订认证合同,明 确认证范围、认证费用和认证时间表等信息。
现场审核
认证机构派遣审核员对组织的生产过程、产品或服务进行 现场审核,以确认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TS16949 标准要求。
建立文件化体系,确保质量管理 计划的实施和跟踪,以及持续改 进的记录。
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35fa3b43323968011c92c8.png)
TS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一、审核目的对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检查,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正常运行符合审核依据标准的要求。
二、审核依据1、ISO/TS16949:20092、公司《质量手册》版本(B)和《程序文件》版本(B)3、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三、审核范围产品范围:汽车用Ep2.4通用吊钩、前盖板、隔热罩支架的制造过程。
审核部门:最高管理层、管理者代表、技术质量部、销售部、办公室、采购部、生产部、财务部。
审核场所:本公司内四、审核组成员审核组组长:五、审核日期XX年XX月XX日六、审核综述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运行情况:本公司最高管理层在XX年XX月对建立依照ISO/TS16949:2009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进行了前期的策划,具体对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目的和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划。
于2006年5月正式建立了本公司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自XX年XX月XX日进行了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于XX年XX月XX日公司组织了管理评审工作。
到目前为止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已试运行整整一年的时间,为了进一步全面检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同时作好国家认证部门组织的ISO/TS16949:2009现场审核准备工作,公司于XX年XX月XX日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本次审核按照TS/ISO16949:2009标准的要求、公司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的文件进行。
对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场所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在审核过程中发现目前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情况基本符合最高管理层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安排和预期要达到的目标。
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符合ISO/TS16949:2009idt标准的要求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良好,部门的沟通和工作衔接也有效,本公司内部已形成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监视、检查和持续改进的机制。
2、公司质量方针的贯彻、实施情况本公司的质量方针和总的质量目标由董事长制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内部运行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传达,各部门内部组织的对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学习,以及在公司内进行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宣传,已经让全体员工都了解并理解了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且全体员工都已经认识到满足顾客要求,法规要求以及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来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改进本公司业绩的重要性。
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注意事项
![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aca5845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1.png)
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注意事项一、系统管理1.质量体系内审计划;2。
质量体系内审记录;3.内审员资格证书;4。
检查表;5。
不符合项报告;6。
内审报告;7.三审报告及改善措施;8.质量体系管理评审计划;9。
质量体系管理评审记录;10.决议事项的跟进记录11.体系稽查计划12.体系不符合项目改善与追溯13。
质量与环境目标数据分析二、设备维护1。
主要生产设备清单;2.设备保养计划; 3.设备保养记录;4.设备寿命能力评估;5。
设备精度三、品质过程管理系统仪器校正1.仪器清单;2。
仪器校准计划;3.仪器校准记录;4。
外校报告;5。
内校人员资格证书;6。
内校系统性文件;7。
内校报告;教育训练8。
年度培训计划;9。
培训记录;10。
签到表11.测试卷;12。
品质管理人员岗前资质认定资料(培训及测试记录);产品审核13.产品规格书;14。
BOM表 (BOM);、15。
安规认证证书 ;16.样品检测报告;过程品质管理17。
试产记录;抽检记录;巡检记录18.试产评估报告;19。
各流程品质管理作业指导书20.检验标准;品质管理工具21.FMEA分析资料;22。
产品质量控制计划(QC工程图);23。
订单评审记录;供应商管理24.新供应商资格评定报告;25。
现有供应商质量、交期、价格及服务定期评分表;26进料检验作业指导书;27.进料检验标准、进料检验记录;28.不合格来料处理记录(含供应商纠正预防措施报告);29. 原材料过期重检记录;统计方法应用30.C应用指引;PK测量记录及制程能力不足时的改进记录;31.CPK32可靠性检测与产品环境检测33.产品可靠性及环境测试计划及记录34.客诉与改善、追溯35.客户满意度调查与分析36.产品外包,是否组织评审,记录?如何控制?37.风险优先改善项目计划四、采购部1。
原材料采购订单2.原材料规格承认书3.原材料保存周期规定4.原材料过期重检记录5。
控制图表及超限处理记录6。
TS16949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中英文)
![TS16949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中英文)](https://img.taocdn.com/s3/m/04c1f09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9.png)
TS16949内部质量体系审核Internal Quality System Audit文件更改历史记录Amendment HistoryTS16949内部质量体系审核Internal Quality System Audit1.0目的 Purpose:本程序规定了开展内部质量审核的策划,准备,实施,审核,报告,跟踪验证各阶段的控制要求和方法,以确定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得到有效地实施和保持。
This procedure give the methods and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internal quality audit planning, preparing, implementing, auditing, reporting and following-up, to ensure that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s in compliance with requirements and is implemented and maintained effectively.2.0范围Scope:适用于本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及质量体系涉及的所有部门或个人。
FP internal audit and all departments and persons related to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3.0定义Definitions: N/A3.1IQAR:内部质量审核报告Internal Quality Audit Report3.2NC:不符项(不符合ISO要求的项目)Non-conformance (item against ISOrequirement.)a)Major严重不符合项: there are systematic problem, territorial problem,and the findings will cause the major result during the system run; 体系运行出现系统性失效,体系运行出现区域性失效,出现影响产品或体系运行的严重后果的不合格现象.b)Minor一般不合格项: aim at the systematic requirements, the finding isseparate, occasional and isolated minor problem; 对不满足质量体系过程或体系文件的要求而言,是个别的、偶然的、孤立的性质轻微的问题.3.3OBS观察项: 未构成不合格,但有变成不合格的趋势,或是证据暂时不足。
TS16949质量体系审核清单
![TS16949质量体系审核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605d0f3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1.png)
●●文件批准记录
●●不同场所文件的可得性
●●文件处所可知
●●文件可被理解
●●作废文件的贮存,处置
●●内外部文件通知/发放过程
●●修改文件的评审和批准
已有该文件但实施性须完善
4。2.3。1工程规范
4。2。5
组织是否建立过程,按顾客要求的时间计划,及时评审、分布和实施所有顾客工程标准/规范及其更改(包括适当的文件更新)?(4。2。3.1)
问题号
提问
证据
记录
责任者
备注
4。0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4。1。1
组织是否按ISO/TS 16949:2002的要求,建立并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4.1)
●●符合ISO/TS16949:2002的质量手册,或质量手册并附带转换矩阵表
已有质量手册的初稿,但需补充相应的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等支持性文件。
●●记录维护体系,包括记录的处置
4.2.8
记录是否清晰,易于识别和可恢复?(4.2.4)
●●质量管理体系记录的清晰度
●●质量管理体系记录的标识
●●环境和存放条件必须与文件的存储方法相协调(如:硬拷贝,软盘等)
4。2。9
组织是否建立书面程序,以明确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恢复、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4.2。4)
●●符合ISO/TS16949:2002的质量手册,或质量手册并附带转换矩阵表
●●根据组织的复杂程度确定的适当的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程序
●●质量记录
●●已有质量方针及目标须签署
●●已有质量管理体系程序
●●已有质量记录,但需补充并登录于明细上
4。2.2质量手册
4.2。2
组织是否建立和维护了质量手册,包括:
TS16949质量体系外部审核前注意事项(精)
![TS16949质量体系外部审核前注意事项(精)](https://img.taocdn.com/s3/m/377bec7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e8.png)
TS16949质量体系外部审核前注意事项TS16949质量体系是汽车行业的一种标准,旨在通过规范和优化汽车企业的管理体系和流程,提高汽车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客户满意度的最大化,并确保企业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为了评估汽车企业是否达到TS16949质量体系标准,汽车行业内定期进行审核。
为了确保通过审核,必须按照以下注意事项进行准备。
审核标准在审核前,必须全面了解TS16949质量体系的标准和要求。
TS16949质量体系要求企业实行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包括质量保证、质量计划、产品设计开发、采购、生产、设备管理、岗位培训、内部审核、持续改进、客户投诉处理等所有方面,确保高品质产品完美交付给客户。
了解这些标准和要求有助于企业明确审核范围和重点,避免遗漏和虚假宣传。
内部审核在进行外部审核前,建议企业自己进行一次内部审核。
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问题和短板,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企业的内部审核应对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发现所有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应该记录下来并及时进行整改。
审核团队准备外部审核时,确保原有审核团队资质及时更新,审核师要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学历。
此外,在筛选审核团队时,必须考虑其专业技能和行业知识,比如质量管理、汽车制造、人力资源等。
风险管理在外部审核之前,企业应该对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计划好应对措施和预案。
风险评估应当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内部风险通常涉及人员素质、流程和系统控制等方面;外部风险则涉及市场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变化等方面。
现场准备外部审核前,企业应该针对所有可能被审核的领域进行准备,并准备充足的相关文件。
这些文件应包括流程图、工艺流程、控制计划、标准操作程序和检测记录等。
所有文件必须真实,精确,完整无缺。
准备的现场资料应达到良好的布置和标识要求。
文件将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并设置手写记录的展示区域。
环境准备审核场地必须符合要求,以确保审核团队成员的安全和舒适。
ts16949体系审核整改报告范本
![ts16949体系审核整改报告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c850d14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c7.png)
ts16949体系审核整改报告范本
以下是一个可能用于TS 16949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整改报告的范本,具体内容需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公司名称:
审核日期:
审核组长:
整改报告编号:
1. 审核结果总结
在TS 16949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非一致项和机会for improvement。
以下是总结:
•非一致项:X 个
•机会for improvement:X 个
2. 非一致项
非一致项编号:NC-001
描述:非一致项的具体描述,包括发现的具体问题、违背的标准条款等。
原因分析:对该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包括可能的根本原因。
整改措施:描述采取的整改措施,包括负责人、截止日期等信息。
整改完成日期:YYYY年MM月DD日
3. 机会for improvement
机会编号:OI-001
描述:机会for improvement 的具体描述,包括存在的潜在问题、改进的建议等。
改进措施:描述采取的改进措施,包括负责人、截止日期等信息。
改进完成日期:YYYY年MM月DD日
4. 审核组意见
整改措施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并且相信它们将有效地解决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
5. 审核组长签名:________________
6. 审核日期:YYYY年MM月DD日
这只是一个整改报告的简单范本,具体内容和格式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组织的要求进行调整。
在编写报告时,确保详细描述发现的问题、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并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截止日期。
TS16949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方法
![TS16949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0e21683b3567ec102d8a7c.png)
要求:
准时,简短,明了; 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获得受审核方的理解与支持; 由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2019/11/14
32
首次会议的内容
会议开始:参加人员签到,审核组长宣布会议开始,适 当时请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讲话;
人员介绍:审核组长介绍审核组成员及分工,各受审核 部门介绍陪同工作的人员;
7.审核日程安排
20(19/见11下/1页4 )
22
现场审核计划——范例
7.审核日程安排 日期 时间
审核部门与负责的质量体系要求
第一组
第二组
8:30-9:00
首次会议
04 月 9:00--12:00 总经理、管理者代表(4.1、5、8.4) 营销部(7.2、7.5、8.2.2) 15 日 13:00-17:00 技术部(7.1、7.3、8.1、8.5.1) 采购部(7.4)
第二方审核
7
3、审核目的-第一方
内部审核
为顺利通过第二、三方审核做好准备;
保持、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2019/11/14
8
审核目的-第二方
选择、评价、认可供应商;
第二方审核
促进供应商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2019/11/14
9
审核目的-第三方
得到符合TS16949标准的注册;
第三方审核
减少重复审核和不必要的开支; 提高企业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企业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
TS16949培训教材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2019/11/14
1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审核概论 第二部分: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步骤 第三部分: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
2019/11/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S16949审核&新版过程审核、产品审核培训报告今年3月23日-25日,我和管理者代表王经理、体系工程师梁工、项目部赵工一同到芜湖参加了上海森特企管举办的TS16949标准及体系审核课程&新版过程审核、产品审核课程。
在这里非常感谢公司给予了我这样一个提高工作技能的机会,也感谢郑汝康培训老师的精心讲解和耐心的指导。
通过这3整天的培训,我现在将培训总结如下:
1.本次培训的内容简介:本次培训主要是理解掌握熟悉TS16949:2009技术规范详细内容;掌握过程方法的应用(顾客导向过程、管理过程、支持过程);体系审核、过程审核、产品审核的原理、流程和每个过程的审核要点和方法;TS16949:2009&VDA6.3新版本与老版本的异同;结合精益、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全面阐述TS16949:2009标准在企业的实际应用;利用生动的案例,深入的剖析每个审核条款的深入含意及应用方法,并对新版VDA6.3的打分原则进行讲解和训练,可让受训者能够掌握标准的精髓和有效实施。
2.参加本次培训的主要收获:培训的第一天郑老师给我们讲解了TS16949审核,重点强调了程序文件的编写要精、细、全,做到“文不如表,表不如图,图不如图文并茂”;培训的第二天郑老师给我们讲解了VDA6.3新版过程审核,重点强调了过程方法和SPC的运用,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找原因,本着“方法正确、事半功倍”的理念去做事情;培训的第三天郑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产品审核,重点强调了产品审核的时机、数据分析与缺陷原因检查。
本次培训的主要收获是从系统上深入学习了这三个审核标准,怎样使审核具有有效性并产生效率。
3.将培训收获或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思考:通过这次培训我觉得我们应该把图纸、控制计划、检验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梳理一下,使它们保持一致性,避免出现“做的人不懂,懂的人不做”的局面。
在质量控制方面,并不仅仅靠检验,因为检验是一个不增值的过程。
输入客户要求,按照顾客导向过程展开组织需要的各个相关支持过程和管理过程,输出顾客满意。
通过培训师的专业讲解及案例分析,我认识到了产品审核、过程审核、体系审核之间的相关联性,审核应带着这些输入去审核,才能更有效果。
针对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纠正,并举一反三,不仅仅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有把体系审核和过程审核中出现的问题关闭了才能保证输出合格的产品。
培训中郑
老师结合案例分析,使我们对标准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给我们日后的审核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4.工作改进计划:①引进新管理方法,编写体系文件尽量做到图文并茂;进行问题展开分析时,充分使用SPC统计过程方法,对每个过程都贯彻PDCA的思想;
②将本次培训的心得和同事们分享,同相关质量工程师及项目经理、内审员进行积极讨论,共同提高工作技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报告人:叶宇
日期:20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