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曼斯的交换理论(二)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

(完整word版)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

评论部分社会互换理论是20世纪60年月盛行于美国从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宽泛流传的一种社会学理论。

因为它对人类行为中的心理要素的重申,也被称为一种行为主义社会意理学理论。

这一理论主张人类的全部行为都遇到某种能够带来奖赏和酬劳的互换活动的支配,所以,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能够归纳为一种互换,人们在社会互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互换关系,而这一理论的主要开辟者就是霍曼斯。

(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个体主义力法论自然就应运而生,霍曼斯便成了开路前锋。

)而霍曼斯互换理论的产生其实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主要根源于三个方面:第一,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马克思的经济思想。

第二,文化人类学家的互换思想。

第三,斯金纳的个体主义心理学思想。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成功命题。

就个人的所有行动而言的。

人的行动与动物有着相像的地方,他要遵循酬劳原则。

也就是说,频次的有规律性所获取的酬劳和奖赏要低于没有规律所获取的奖赏和酬劳。

第二个是刺激命题。

某一特定的刺激或许一组刺激的出现会给某人的行动带来某种酬劳或奖赏。

那么此刻的刺激与过去的刺激越相像,个体就越有可能进行近似的行动。

第三个是价值命题。

假如某种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对一个人来说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采纳相同的行动。

自然.霍曼斯所讲的价值不只是指经济价值也包含了社会价值以致伦理道德价值要素在内.第四个是剥夺——知足命题。

一个人在近来越是常常地获取某种酬劳,那么跟着酬劳的增添这人所获取此酬劳的知足感和价值感就会减少。

第五个是攻击——赞成命题。

这个命题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当某人的行动没有获取他希望的酬劳或许他获取了猜想不及的处罚时,他将被激怒并越有可能采纳攻击性行为,而这种行为能够宣泄他的不满情绪,因此对他来说有价值。

其二。

当某人的行动获取了他所希望的酬劳,特别是酬劳比预期的还要大,或许他的错误行动没有遇到预料中的处罚,他都会非常快乐,持续做获取酬劳的行动或许防止错误行为的再度发生。

霍曼斯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霍曼斯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个人生平•代表著作•主要理论•相关评价个人生平1910年8月11日生于美国麻省波斯顿,父亲Robert Homans 是一位律师,母亲Abigail Adams Homans 是美国第二任总统John Adams 的后裔。

1923-1928年在ST.Pauls预科学校读书;1928年入哈佛学院,主修英美文学,1932年毕业。

1934-1939年,到哈佛大学新建的Harvard society of fellows 任Junior Fellow,研究社会学、心理学和历史学。

1939年成为社会学系教师,讲授工业社会学、功能主义人类学和中世纪历史。

1941年入海军参加二战,4年后返回哈佛。

1946年任哈佛社会学系副教授,1953年任教授,1955年在剑桥访学并获得MA,1964年任美国社会学会主席,1967-1970年任社会学系主任,1970年退休。

霍曼斯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89年5月29日逝世于麻省坎布里奇。

代表著作1950 年《人类群体》The Human Group1958年“作为交换的社会行为”Social Behavior As Exchange1961年《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Social Behavior:Its Elementary Forms1967 年《社会科学的本质》The Nature Of Social Science1984年Coming To My Senses:The Autobiography of a Sociologist《人类群体》1950年在纽约出版。

书中确定了小群体的定义,提出了群体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以及描述小群体的概念如活动、情感、规范、方向、频率等。

作者受T.帕森斯和R.K.默顿的影响,基本上采用功能分析方法。

书中主要分析了5个调查报告,即F.罗特利斯伯格等人的《管理和工人》、W.F.怀特的《街角社会》、R.弗思的《我们是提克皮亚岛人》、D.L.哈奇的《一个农村社区结构的变化》、C.阿伦斯伯格等人的《在一个工业公司中的干劲测量》,并力图对这5个个案研究提出描述性总结,把内部系统因素与命题相结合,把下一研究作为上一研究的印证,而把上一研究作为下一研究的来源,从而创造出一系列概括、描述不同类型群体合成及其活动、互动和情绪的内部系统的各种方式。

霍曼斯交换论 课件

霍曼斯交换论 课件
行为主义交换论 乔治•卡斯珀尔•霍曼斯
George Casper Homans
于艳华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 论
• • • • • 个人生平 代表著作 主要理论 相关评价 参考文献
2
个人生平
•1910年8月11日生于美国麻省波斯顿,父亲Robert Homans 是一位律师,母亲Abigail Adams Homans 是美国第二任 总统John Adams 的后裔。 •1923-1928年在ST.Pauls预科学校读书;1928年入哈佛学院, 主修英美文学,1932年毕业。 •1934-1939年,到哈佛大学新建的Harvard society of fellows 任Junior Fellow,研究社会学、心理学和历史学。 1939年成为社会学系教师,讲授工业社会学、功能主义人 类学和中世纪历史。 •1941年入海军参加二战,4年后返回哈佛。 •1946年任哈佛社会学系副教授,1953年任教授,1955年在 剑桥访学并获得MA,1964年任美国社会学会主席,19671970年任社会学系主任,1970年退休。 •霍曼斯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89 年5月29日逝世于麻省坎布里奇。 3
18
主要命题
• 理性命题 (Rationality Proposition)
在对两种行动之间进行选择时,人们会根据当 时的认识,选择那种随着获利可能性的增加,其结果的总 价值也会增大的行为。 该命题是对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值命题的 综合,同时也是对它们的限定。 行动=价值×可能性 霍曼斯断言,人们在这种意义上是理性的,即 在各种选择面前,他们往往倾向于导致等式右边价值最大 化的行为。 理性命题在指出行动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指 出行动的可能性问题。
对个体来说,其行动的结果越有价值, 他就越可能从事这种行动;反之,其行动的结果 越是没有价值,或带来惩罚,他就越不可能进行 这类行动。 价值命题指出人们在进行行动选择时是 有价值判断参与的。

完整版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

完整版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

评述部分社会交换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一种社会学理迨。

由于它对人类行为中的心理因素的强调,也被称为一种行为主义社会心理学理论。

这一诵论主张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某种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的支配,向此,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人们在社会交换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交换关系,而这一理论的主要开拓者就是霍曼斯。

(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个体主义力法论自然就应运而生,霍曼斯便成了开路先锋。

)而霍曼斯交换理论的产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马克思的经济思想。

第二,文化人类学家的交换思想。

第三,斯金纳的个体主义心理学思想。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成功命题。

就个人的全部行动而言的。

人的行动与动物有着相似的地方,他要遵循报酬原则。

也就是说,频率的有规律性所获得的报酬和奖励要低于没有规律所得到的奖励和报酬。

第二个是刺激命题。

某一特定的刺激或者一组刺激的出现会给某人的行动带来某种报酬或奖励。

那么现在的刺激与过去的刺激越相似,个体就越有可能进行类似的行动。

第三个是价值命题。

如果某种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对一个人来说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采取同样的行动。

当然.霍曼斯所讲的价值不仅仅指经济价值也包含了社会价值乃至伦理道德价值因素在内.第四个是剥夺一一满足命题。

一个人在最近越是经常地得到某种报酬,那么随着报酬的增加此人所获得此报酬的满足感和价值感就会减少。

第五个是攻击一一赞同命题。

这个命题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当某人的行动没有得到他期望的报酬或者他得到了料想不及的惩罚时,他将被激怒并越有可能采取攻击性行为,而这种行为可以发泄他的不满情绪,因而对他来说有价值。

其二。

当某人的行动获得了他所期望的报酬,特别是报酬比预期的还要大,或者他的错误行动没有受到预想中的惩罚,他都会非常高兴,继续做得到报酬的行动或者避免错误行为的再度发生。

第六个是理性命题。

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和布劳)

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和布劳)

霍曼斯倾向于个人主义方法论与心理还原论即以个人的心理的解释推导所有群体行为布劳则更多地倾向于集体主义方法论与整体结构论即认为社会复杂的结构不能还原为个人的心理现象而且具有整体的效应
国外社会学理论
授课教师 李伟梁
lwl7208@
社会交换理论
Social Exchange Theory
3.理论意义与不足 (1)理论意义 A.对社会整合的有效解释 B.对权力的有效解释 C.对地位的有效解释 (2)理论缺陷 A.心理还原主义 B.关于人的行为是一种理性行动的批评 C.理论命题中的同义反复
三、布劳的结构交换理论
生平与著述
Peter Michael Blau (1918-2002)
1.布劳的学术思想比较 (1)其理论与结构功能理论的不同之处: 结构功能主义重视均衡,而布劳则比较重视不均衡的 交换 ( 2 )布劳的社会交换论在方法论上不同于霍曼斯的地方, 有两点: ①霍曼斯倾向于“个人主义方法论”与心理还原论,即以 个人的心理的解释推导所有群体行为,布劳则更多地倾 向于“集体主义方法论”与整体结构论,即认为社会复 杂的结构不能还原为个人的心理现象,而且具有整体的 效应。 ②霍曼斯用对等性原则解释社会交换,布劳则用对等性解 释部分社会交换,用不对等性解释另外一些社会交换。 布劳认为,不对等交换产生了社会的权力差1.社会交换的基本概念 (1)行动 (2)报酬 (3)价值 (4)情感 (5)互动 (6)规范 (7)代价 (8)资源 (9)利润
2.基本命题 (1)成功命题:个人的某种行动越是经常地得到相应的报酬, 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重复这一行动。 (2)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会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动。 (3)价值命题:如果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那么 他就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 (4)剥夺与满足命题:指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 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 (5)攻击与赞同命题:A.当个人的行动没有得到预期的报酬或 受到未预期的惩罚时,就可能产生愤怒的情绪或出现攻击性 行为;B.当个人的行动得到预期的报酬或超过预期的价值, 或没有得到预期的惩罚时,他就会高兴,心理上也会赞同这 种行动。 (6)理性命题:人类的行为不是一种单纯的刺激—反应,而是 一种理性行为。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其一,当某人的行动没有得 到他期望的报酬或者他得到 了料想不及的惩罚时,他将 被激怒并越有可能采取攻击 性行为,这样对他来说有价 值。其二。当某人的行动获 得了他所期望的报酬,特别 是报酬比预期的还要大,或 者他的错误行动没有受到预 想中的惩罚。继续做得到报 酬的行动或者避免错误行为 的再度发生。
在选择采取何种行动时 ,人们会选择当时他所 认识到的行动结果与获 得这一结果的概率之乘 积较大的那一种行动。 报酬价值大但得到的概 率小,会降低人们行动 的可能性;反之,报酬 价值大且得到的概率也 大,则会提高行动的可 能性。
对霍曼斯行为交换理论的评价
• 霍曼斯忽视了社会因素在人际交 往中的作用,过分夸大了人际交 往以及社会交换中个人的目的与 动机,而忽视了宏观社会结构对 个体活动的制约作用以及个人对 于社会结构的能动作用。 • 再次,就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的 实质而言,他为了一味地反对帕 森斯的功能主义,只介绍了处于 微观水平上个体之间所进行的社 会交换原则,而没有深入揭示建 立在个体交换基础上宏观水平上 的社会交换。这一点就为布劳、 科尔曼等人所批判。布劳认为不 能把复杂的社会结构还原为简单 的心理现象,由于社会事实具有 与小群体完全不同的性质,因此 心理学命题无法取代社会学命题 去准确地把握和解释社会事实。
二、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一)成功命题 (二)刺激命题
(三)价值命题
人的行动与动物有 着相似的地方,他 要遵循报酬原则。 也就是说,如果个 体的某个行动越是 经常受到报酬和奖 ,那么他就越有 可能有经常类似的 行动 。
在过去的某个时间里 .如果某一特定的刺 激或者一组刺激的出 现会给某人的行动带 来某种报酬或奖励。 那么现在的刺激与过 去的刺激越相似,个 体就越有可能进行类 似的行动。

4·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总结&思考题

4·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总结&思考题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4学时)(一)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提出孔德认为,整个宇宙现象按其性质可具体分为五类,与此相应地,他将科学也划分为五种:天文学,研究天文现象;物理学,研究物理现象;化学,研究化学现象;生物学,研究生物现象;最后,社会学,研究社会现象。

前四种科学在他之前已经有了专门研究,成为独立的学问,惟有关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尚未进入实证阶段,成为真正的科学。

孔德把这门科学最初命名为“物理社会学”,后来改名为社会学。

(二)社会秩序论孔德把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

他将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

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是“重建社会秩序”的宏观构想。

它包括两个部分:人性结构和社会性结构。

孔德试图借助对人的本性的解释去了解社会历史,并人性中找到社会秩序的根基,找到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价值原则和道德力量。

孔德认为,宗教缔造社会秩序。

语言、所有制和社会组织(社会劳动分工)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变迁论孔德实证社会学的另一部分内容是社会动力学。

社会动力学是从社会纵的方面,动态地研究社会的变迁与进化。

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是孔德社会动力学的基本内容。

孔德根据他的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将人类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军事阶段、过度阶段、工业阶段。

智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除此之外死亡、人口、种族、气候、道德价值的精神和政治活动等对社会的进化都有影响作用。

【思考题】1、孔德的科学分类与社会学的关系是什么?2、为什么孔德把社会学分作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3、如何评价孔德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2学时)(一)社会进化论斯宾塞认为宇宙间一切都在进化,上至天体的形成,下至物种、人种的起源,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领域到人类社会,均受进化规律的支配。

布劳与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

布劳与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

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19世纪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交换学说。

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交换是古往今来一切民族、一切社会普遍具有的现象,人们之所以乐于互相交换是希望从中得到奖励和报酬。

霍曼斯从功利主义经济学中吸取了灵感,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不论是物质活动还是非物质活动,都是一种交换活动。

二是人类学的考察资料.人类学家对原始部落中形形色色的经济交换形式和社会交换的论述使霍曼斯确信,交换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而且.人类已丛经济交换发展为社会交换,已从单纯的物质交换发展为物质与非物质的综合性交换。

三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霍曼斯深受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纳的影响,认为斯金纳对鸽子和白鼠的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解释人类行为。

来自经济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思想使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一具有浓重的功利主义和行为主义色彩。

并且尤其强调对人类的社会交换行为作心理学解释.布劳是一位典型科班出身的社会学家,他的理论来源于各个派别的思想。

功能理沦、冲突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观点和概念都出现在布劳的著作中,布劳可以说是采各家之长,立己之论.共同点: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是以霍曼斯的为基础,两人都认为任何复杂的社会结构都产生于基本的社会交换过程.不同点:(一)研究主题的差异霍曼斯的交换理论不是从人的社会关系、从社会的动态过程去揭示人的需要和人的动机的存在和变化,未能认识到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效应.布劳批判霍曼斯的交换论忽略了社会结构所具有的突生性质,因此它只适用于直接人际互动关系的小群体,只能解释非制度化的社会行为.布劳认为霍曼斯从心理学原理来解释所有社会现象的做法犯了“无视社会突生属性的还原主义错误”,为此,他为自己确立了新的研究主题,即“分析社会交往、维持它们的过程和它们具有的形式,并且进一步探究它们所引起的复杂的社会力量和结构",或者说“回答较为复杂的社会交往过程是怎样从较为简单的过程中演化出来的"。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

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一、乔治·霍曼斯人物简介霍曼斯曾任美国社会学学会主席、美国科学院院士,出版了《人类群体》、《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社会交换的性质》和《社会科学的本质》等著作。

他是现代社会交换理论的奠基人,他的交换理论着眼于从个人层次上对个人行为的解释,因而被称之为行为主义交换理论或演绎交换理论。

二、理论渊源(对功能理论的批评)霍曼斯最初是一个有批判倾向的功能主义者。

他认为(1)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太抽象、太空洞。

(2)忽视了社会中作为行动者的人的重要性,忽视了对人的研究。

他主张,社会学应该回到最明确的事实中去,而明确的事实就是人的行为,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往则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形式。

20世纪60年代初,霍曼斯逐渐同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决裂,创立了社会交换理论。

他把社会现实看作个人行为的结果,把社会结构看作是由个人行为创造和维持的。

为解释人类行为的基本形式,霍曼斯修改和吸收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经济人”假设:人理性地算计自己在某一市场中行为的长期结果,并试图在交易中获得最大的物质利益。

霍曼斯认为,经济学的这一原理必须进行修改,因为:第一,人们并不总是追求最大利润,他们只是想在交换关系中得到某些利润;第二,人在交换中并非常常从长远着想或进行理性算计;第三,交换物不仅仅是金钱,还有赞同、尊重、依从、爱、情感,以及其他紧缺物质产品;第四,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交换行为,而并不是市场中才有交换行为。

霍曼斯还吸收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用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基本形式。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对动物的实验观察,认为一切行为都可以用“刺激——反应”的公式来表示。

霍曼斯把动物实验的结果推论到人类行为上,坚信行为主义心理学对人类行为具有解释力。

三、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为解释人类的基本行为,霍曼斯借用和改造了经济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有关概念,比如行动、期望、刺激、情感、报酬、成本、投资、利润、价值、惩罚等,建构起关于人类行为的一般命题系统。

征信理论查询-社会交换理论全面解析

征信理论查询-社会交换理论全面解析

征信理论查询-社会交换理论全面解析社会交换理论在加世纪60年代逐渐兴起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该理论认为能够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换活动支配着人类的一切行为.因此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交换.在这种社会交换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同时也是一种交换关系。

社会交换理论的创始人是乔治·卡斯伯·粗曼斯,主耍代表人物是彼得·麦克劳·布劳。

(一)霍曼斯行为主义交换理论粗曼斯在行为心理学和经济学概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关于人类社会行为的六个基本命题:成功命肠指出能够获得的回报和利益支配着个体的行为;刺激命皿指出如果在过去的某个时间里,某一特定的刺徽可以给某人的行动带来利益,那么现在这种刺橄同样也会让他进行类似的行为;价位命题根据人类趋利遨害的本能,认为如果某一行动越有价值即给人带来利益,人们就越会采取同样的行动,如果会带来惩罚,人们就会采取措施去规遨此类行动的发生;剥夺一润足命翅指出人类行为所获得的报酬和奖励是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攻击一赞同命题认为人类行为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人们受到了愈料外的惩罚时会采取攻击性行为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而人们在行动中有错误发生但最终获得的报阴比预期大时会继续做能够得到报阴的行动或遵免错误的再度发生;理性命题指出人类充满了理性思维,只有当这种行为所获得的价值足够大,并且获得回报的概率足够大时才会去采取行动。

用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行动发生的可能性二价值x概率粗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从个体需求、心理动机等人的理性出发所得出的社会交换的实质.即个人或者为获得报酬或者为减少惩罚而采取的理性行动,重新恢复了人的主体性。

(二)布劳结构交换理论布劳以名曼斯交换理论为基础,避免了其理论中的一些缺点.同时也看到了社会交换中的公平性和不兮平性及其产生的原因。

在研究中,他把社会结构区分为徽观结构和宏观结构。

布劳在对徽观社会结构中社会交换的研究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类活动都可以看成是交换,提出了辨别社会活动是否属于社会交换的两个标准:只有通过与他人进行互动才能达到行为的最终目标;互动双方都要面临为了达成目标如何选择途径的问题。

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和布劳资料讲解

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和布劳资料讲解
(1)其理论与结构功能理论的不同之处:
结构功能主义重视均)布劳的社会交换论在方法论上不同于霍曼斯的地方, 有两点:
①霍曼斯倾向于“个人主义方法论”与心理还原论,即以 个人的心理的解释推导所有群体行为,布劳则更多地倾 向于“集体主义方法论”与整体结构论,即认为社会复 杂的结构不能还原为个人的心理现象,而且具有整体的 效应。
• 齐美尔的交换原则:[特纳P271]
⑴吸引原则:行动者越是感到对方的资源具有价值,他们 之间就越有可能建立交换关系。
⑵价值原则:行动者对某一种特定类型资源的需求越迫切, 同时得到的可能性越小,则这种资源对他越有价值。
⑶权力原则:
A.行动者越是认为另一人的资源的价值越大,后者对其拥 有的权力越大。
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和布劳
一、社会交换理论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来源
㈠社会背景 50年代中后期,由于美国国内社会矛盾的普遍激化,人们逐渐
发现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并不能解释日益激化的美国社会矛盾,认 识到功能主义理论的局限性。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开始普遍强调 个性发展,崇尚个人力量,反对那种只把人作团体的组成部分, 而不把人作为社会个体行动者的理论观点。 ㈡思想来源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交换理论 2.人类学中的交换理论 ⑴弗雷泽的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姑表联姻模式 ⑵马林诺夫斯基特罗布里恩群岛KULA RING交换 3.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4.早期社会学家的交换理论:齐美尔
络理论。 交换理论同网络分析方法的结合,给传统交换理论注入了
活力,使它在困境中出现了新的转机。
五、社会交换理论的总结与评价
1.打破了结构功能主义一统天下的格局,推动了社会理 论研究出现多元化的局面。
2.有助于理论研究走出结构功能主义设立的理论迷宫, 走出以平衡、和谐为特征的“乌托邦”,更贴近地研究 社会现实。

布劳与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

布劳与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

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19世纪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交换学说。

斯密在《国富论》中认为,交换是古往今来一切民族、一切社会普遍具有的现象,人们之所以乐于互相交换是希望从中得到奖励和报酬•霍曼斯从功利主义经济学中吸取了灵感,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认为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不论是物质活动还是非物质活动,都是一种交换活动。

二是人类学的考察资料。

人类学家对原始部落中形形色色的经济交换形式和社会交换的论述使霍曼斯确信,交换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而且.人类已丛经济交换发展为社会交换,已从单纯的物质交换发展为物质与非物质的综合性交换。

三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霍曼斯深受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纳的影响,认为斯金纳对鸽子和白鼠的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解释人类行为。

来自经济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思想使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一具有浓重的功利主义和行为主义色彩•并且尤其强调对人类的社会交换行为作心理学解释。

布劳是一位典型科班出身的社会学家,他的理论来源于各个派别的思想•功能理沦、冲突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观点和概念都出现在布劳的著作中,布劳可以说是采各家之长,立己之论。

共同点: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是以霍曼斯的为基础,两人都认为任何复杂的社会结构都产生于基本的社会交换过程。

不同点:(一)研究主题的差异霍曼斯的交换理论不是从人的社会关系、从社会的动态过程去揭示人的需要和人的动机的存在和变化,未能认识到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效应。

布劳批判霍曼斯的交换论忽略了社会结构所具有的突生性质,因此它只适用于直接人际互动关系的小群体,只能解释非制度化的社会行为。

布劳认为霍曼斯从心理学原理来解释所有社会现象的做法犯了“无视社会突生属性的还原主义错误”,为此,他为自己确立了新的研究主题,即“分析社会交往、维持它们的过程和它们具有的形式,并且进一步探究它们所引起的复杂的社会力量和结构”,或者说“回答较为复杂的社会交往过程是怎样从较为简单的过程中演化出来的”。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第十一章社会交换理论

个体按约活动就是体现了群体旳道德规范。 (“It is groups, and not individuals, which carry on exchange, make contracts, and are bound by obligations. ” )个体间旳互换就是按照群 体规范进行旳,同步也就巩固了这些规则与 规范。因而,莫斯以为,既不能像功利主义 那样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也不能像马林诺斯 基那样过分强调个人旳心理需要,而应该以 为个人是社会群体旳代表。最终,互换关系 产生于群体道德,并巩固和服务于群体道德 这一自成一格(suigeneris)旳实体。
4.在互换过程中,人们根据其获取有价值商品旳难 易程度区别出多种群体,并造成权力、威望和特权旳 差别。
②马林诺斯基和非物质互换论
Bronislaw Malinowski and Nonmaterial Exchange
《西太平洋上旳航海者》(The 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在这本书中,马林诺斯基对物质性或经济性旳互换同非 物质性或符号旳互换进行了区别(material or economic exchanges from nonmaterial or symbolic exchanges )。 马林诺斯基以为,库拉圈不但是经济旳或物质旳互换网,而且 是用来加强社会关系网络旳符号互换。他指出:“一次交易并 未结束‘库拉圈(Kula ring )’旳关系,规则是,‘一旦进 行库拉交易,永远进行库拉交易’,两个人之间旳伙伴关系是 永久旳、终身不变旳事。”“尽管在库拉原则中确实存在着纯 经济性旳交易,但马林诺斯基观察到,臂环和项链(armlets and necklaces)旳仪式性互换才是库拉互换原则中旳主要功 能。

社会交换

社会交换


霍曼斯和布劳的观点
霍曼斯: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

基本原则,由于每个人都想在交 换中获取最大利益,结果使交换 行为本身变成一种对等的得与失。
霍曼斯交换理论基本命题
A
付出 B 回报
A
付出
B
回报


价值命题为:某种行为产生的结果对一个人 来说越有价值,则它可能采取同样的行动。 理性命题指:一个人在选择采取何种行动时 ,他会根据当时的认识而选择获得报酬最大 的行为。(行动=价值*可能性)
社会交换论应用在社区中的事例

以茶叶经济为支柱产业的半坡老寨为例。

(一)旅游因对原有茶叶经济又促进而得 到茶农支持
茶商 茶商,旅游业
茶农
茶农

(二)旅游因增加额外的经济收益、拓宽 社会关系而受到茶农重视

社会交换的目的是获得更优价值的结果, 这里的价值不仅包括经济价值,还包括社 会价值,文化价值等。

布劳:从社会结构的原则出发考察人 与人之间的社会交换过程。
(二)分化
竞争 有较多资源或稀缺资源的人 较高的交换地位
(三)整合与冲突
资源不平衡 等级形式固定 整合和冲突
社会交换理论主要内容


社会交换理论: 社区起源于个体由于期待 社会报酬而发生的交换。当互动双方都达 不到自我的目的时,社会互动就会趋向停 止。 交换物不仅仅是金钱,还有赞同、尊重、 依从、爱、情感,以及其他紧缺物质产品


(三)旅游因其发展潜力而吸引茶叶经营 的投入 视野开阔的茶农,愿意将部分茶叶经营的 收入投入到旅游上来,从而选择了与游客 之间进行社会交换。


(四)旅游因需要额外的技能与投入而使 部分茶农不愿意参与其中 一些村民由于文化水平、经营意识等自身 条件或资金闲置。认为旅游获得的相对价 值和自身成功获利的可能性较小,不愿进 行旅游相关的社会交换。(沟通、家庭旅 馆的前期资金投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大致看来,霍曼斯是在吸收上述思想家们的思想并总结斯金纳心理学理论五个命题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命题。

这些理论命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成功命题。

这是就个人的全部行动而言的。

人的行动与动物有着相似的地方,他要遵循报酬原则。

也就是说,如果个体的某个行动越是经常受到报酬和奖励,那么他就越有可能有经常类似的行动。

因此,个人行动的频率往,庄取决于得到报酬和奖励的频率以及获得报酬与奖励的方式。

霍曼斯进一步指出,频率的有规律性所获得的报酬和奖励要低于没有规律所得到的奖励和报酬。

这是因为没有规律的报酬或奖励更具有意外性与刺激性。

第二个是刺激命题。

在过去的某个时间里.如果某一特定的刺激或者一组刺激的出现会给某人的行动带来某种报酬或奖励。

那么现在的刺激与过去的刺激越相似,个体就越有可能进行类似的行动。

因此,在日常生活领域,很多球星往往穿着固定颜色、固定号码的衣服、保持着相对固定的发型就在于这种颜色、号码以及发型曾经带给他辉煌,使他获得过巨大的成功,这种衣服和发型就成了他幸运的标志。

因此只要出现同样的衣服和发型就能够激发他的潜能。

第三个是价值命题。

正如同鸽子的某种行动可以得到食物的奖励那样.如果某种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对一个人来说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采取同样的行动.反之。

如果某种行动产生的结果使得此人受到惩罚.那么他就有可能采取措施避免类似行动的发生.因此,在正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遵循趋利避害原则.总要花费一些时间去选择能够获得较高报酬、奖励即有价值的社会交往行动。

当然.霍曼斯所讲的价值不仅仅指经济价值也包含了社会价值乃至伦理道德价值因素在内.
第四个是剥夺——满足命题。

也就是获得的报酬和奖励遵循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这就是说,一个人在最近越是经常地得到某种报酬,那么随着报酬的增加此人所获得此报酬的满足感和价值感就会减少。

剥夺是指某人在得到某一报酬后所经历时间的长度。

满足是指一个人在刚刚过去时间里得到的报酬使他不再马上需要更多的酬赏。

霍曼斯的这个命题是对前三个命题的限定,即个人的行动与获得报酬的满足感必须把时间因素考虑进去。

他说,如果一个人时常得到报酬,起初他会有非常满足的感觉,但此后这种报酬如果重复出现,其价值就会降低。

其情形犹如一个非常饥饿的人吃第一个烧饼是感到极大的舒服,然而继续给他吃第二个、第三个以及第n个烧饼,伴随着他越来越饱,那种舒服感和满足感会越来越小,乃至消失。

第五个是攻击——赞同命题。

这个命题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当某人的行动没有得到他期望的报酬或者他得到了料想不及的惩罚时,他将被激怒并越有可能采取攻击性行为,而这种行为可以发泄他的不满情绪,因而对他来说有价值。

其二。

当某人的行动获得了他所期望的报酬,特别是报酬比预期的还要大,或者他的错误行动没有受到预想中的惩罚,他都会非常高兴,继续做得到报酬的行动或者避免错误行为的再度发生。

霍曼斯认为,这五个命题是把斯金纳对鸽子以及老鼠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推广到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与分析。

行动者进行社会行动时之所以会遵循上述原理就在于人是一个理性的人,人的行动首先是一个理性行动,于是在吸收斯密关于“经济人”假设观点基础上他提出了自己的命题。

第六个是理性命题。

斯密认为人能够从各种利益中选择最大的利益,以最小的代价实现自身的最大需要。

斯密同时认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交换往往是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的,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会实现个人选择的最优组合,从而实现个人选择与社会选择的有机结合,使整个社会富裕起来。

霍曼斯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一个人在选择采取何种行动时。

不仅会考虑到价值的大小,还考虑行动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选择时总会选择那些随着获利可能性增大其总价值也能够增大的行为,包括初民社会中礼物的交换也是交换者理性选择的结果。

霍曼斯指出,个体行动与否取决于成功与价值这两个因素,如果报酬的价值大但成功率小,这会降低采取这种行为的可能性;相反,价值小但成功率大就会增强这
种行为的可能性,用数学公式表示就是:行动发生的可能性=价值×概率。

霍曼斯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他们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取决于方程式中右面数值的大小。

这一命题充分说明了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最高酬赏和利润。

霍曼斯坚信,他的六个命题不仅可以解释动物和个人的行动,而且也可以解释整个人类的行动,社会行动只不过是理性的行动者借助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无数次搏弈最终达到“纳什均衡”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