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仪器设备使用制度
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流程

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流程1. 前言抢救仪器设备是医疗急救中的重要工具,正确的使用流程能够提高急救效率,保护患者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流程,以供参考。
2. 使用流程以下是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流程的具体步骤:1.确认患者状况:在使用抢救仪器设备之前,首先需要确认患者的状况。
包括意识状态、呼吸是否正常、是否有血压等方面的观察。
2.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根据患者状况的判断,选择合适的抢救仪器设备。
比如,心肺复苏时可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呼吸困难时可使用呼吸器等。
3.准备工作:在使用抢救仪器设备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比如,打开仪器设备的电源,检查电池是否充足;准备好对应的救治药物;确保仪器设备处于可用状态。
4.操作步骤:根据具体的仪器设备进行操作。
具体操作步骤需要根据不同的仪器设备而定。
在操作过程中需注意操作技巧和安全事项。
5.注意事项:使用抢救仪器设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遵循操作手册:按照抢救仪器设备的操作手册进行操作,避免错误使用导致患者伤害。
–保持冷静: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按照流程进行操作,避免出现失误。
–注意观察:在使用抢救仪器设备过程中,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措施。
6.结束操作:在使用抢救仪器设备之后,需要做好结束操作。
包括关闭仪器设备的电源,清理仪器设备等。
同时,将患者的状况交接给医疗团队进行后续治疗。
3. 总结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流程是医疗急救中的关键环节,正确的操作流程能够提高急救成功率。
在使用抢救仪器设备时,需要根据患者状况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并遵循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同时,需要保持冷静,注意观察患者的状况变化。
使用完毕后,做好结束操作并将患者状况交接给医疗团队。
只有熟悉掌握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流程,才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与流程

8、台式水银血压计发生水银泄露按预案处理。
二、常用仪器、设备管理规范及使用说明、 操作标准
1、输液泵管理规范及使用说明、操作标准 2、注射泵管理规范及使用说明、操作标准 3、心电监护仪管理规范及使用说明、操作标准 4、心电图机管理规范及使用说明、操作标准 5、除颤仪管理规范及使用说明、操作标准 6、吸引器管理规范及使用说明、操作标准 7、洗胃机管理规范及使用说明、操作标准 8、呼吸机管装输液管,关闭泵门,打开输液器流量夹。②如果使用微量输液 泵应将配好药液的注射器连接输液泵泵管,注射器正确安装于微量输液泵上。(两种任选一种操作)
6
7)打开输液泵/微量泵开关,根据医嘱设置输液速度和预输注量。
3
操作步骤 8)与静脉通路相连,启动输液泵/微量泵开始输注。
注射泵、输液泵故障应急处理流程图
输液泵/微量输注泵使用技术操作评分标准(50分制)
操作项目
操作内容
标准分 扣分
操作目的 准确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输注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发生作用。
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过敏史、自理能力、合作程度等。2.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皮肤及血管情况及输液 泵功能状态。3.了解药物作用、副作用及药物配伍禁忌。
常用仪器和设备管理及维护制度
1、仪器设备应规范保管存放,科室设立专门的仪器设备存放处。
2、各种仪器设备标识清楚,仪器上悬挂简明使用操作流程或规程。 同类仪器设备数量较多的,进行编码排序,设立仪器保养本。
3、加强护士的专业技能培训,每年对护士进行仪器的结构、原理、 性能及正确的操作讲解,尤其是新入科或新上岗的护士重点培训,避 免操作不当给病人带来负面的影响和对仪器设备造成损害。
急救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急救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一、目的急救设备是医疗领域非常重要的工具,对于及时救治病人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建立和规范急救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制度旨在加强对急救设备的管理,确保其正常运作,提高急救效率,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救治服务。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急救中心等单位内所有的急救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三、管理机构1. 急救设备的管理机构为医疗机构的护理部门或相应的管理部门,负责对急救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和指导。
2. 管理人员应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急救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
4.每个急救设备应有专人负责该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四、急救设备的采购和选用1. 急救设备的采购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采用正规渠道购买,并保留购买凭证。
2. 在选择急救设备时,应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和规模进行选择,并保证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3. 负责采购的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准确评估急救设备的性能和品质,并进行选择。
五、急救设备的使用和保养1. 使用急救设备时,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能够正确操作设备,保证病人的安全。
2. 在使用急救设备时,应按照设备的操作手册和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
3. 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4. 对急救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
5. 定期进行设备的检定和校准,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急救设备的存放和保管1. 对急救设备的存放应符合相关的规定,采用防潮、通风、干燥等方法,保证设备的保存环境。
2. 对急救设备的保管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设备应放置在指定的位置,避免受潮、阳光和高温的影响。
3. 对急救设备的周围应保持整洁,避免积尘、异物等对设备的影响。
急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急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急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为保证急诊抢救设备、设施的齐全,管理制度完善,应制定规范的急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急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急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1一、仪器设备购入、验收后,科室必须有专人保管。
科主任、护士长是责任人。
使用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仪器设备正确的操作方法。
二、使用仪器设备前必须熟悉其原理、性能、操作规程及一般故障的处理。
三、仪器使用前后操作人员必须检查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填写使用记录。
四、仪器设备运行期间,不得擅自离岗,发现异常及故障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
由科室上报设备科,设备科联系有关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五、仪器设备保管人员负责日常的保养,定期检查其技术性能。
急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篇2为了保证急诊抢救设备、设施的齐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人,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现规定如下:1.抢救室的仪器设备管理责任到人,并有定期检查、登记、签名。
2.医务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使用各种仪器;操作者必须了解仪器性能及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否则不可随便动用;保管人每周进行一次设施、器械的检查,护士每班当面清点交接,发现问题及时请维修工修理,发现遗失,当班护士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对陈旧、磨损的设施使用不便,必须报废的,护士长应向保障部申请报废、更新。
3.建立仪器使用登记本,对贵重仪器使用后应有记载。
当班人员负责使用后的清洁及维护,使该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4.操作前需检查仪器,使用后全部关闭仪器,键钮复原,套好机罩。
5.仪器使用时必须有使用记录,运转有故障时,应及时修理;仪器使用后,护士必须及时清洗、浸泡、消毒管道和附件,晾干后经消毒处理后装配并试机,对主机必须用消毒溶液擦拭或熏蒸消毒处理;使用当中发现故障,及时汇报护士长或科主任,同时汇报器械维修工及保障部,并做好登记。
6.每天交接班必须清点贵重仪器并签名。
7.每种器械、设施定人、定期、定地点、定数量管理,保证各种仪器、材料性能良好,并建立仪器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设备序列号、生产厂家、设备编号、使用部门、购买日期、设备专管人、设备维修专管人等。
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及各项流程图

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一、定位放置:各种仪器、设备和抢教物品等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二、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士均应具备识别主要报警信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三、定期检查(一)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二)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四、定期消毒:依据仪器种类选择适当的方式定期消毒。
五、仪器不得随意外借,必须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六、定期保养(一)有指定岗位人员负责清洁保养。
(二)保养人每月清洁保养并记录。
(三)医学装备科定期检修。
使用中若仪器出现报警等故障,应立即检查报警原因,必要时更换仪器同时通知医学装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或抢救车内,悬挂故障标识。
八、保障流程:定点放置一一定人管理一一定期检查一一随时处于备用状态一一使用部门做好日常养护并记录一一医学装备科定期检修出现故障及时检修并悬挂标识。
参考文献【1】《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2】《护士条例》抢救车使用、管理制度一、抢救车应放在显眼位置,车上严禁放置除抢救以外的任何用品。
二、定位放置,保持进出通道畅通,不得有障碍物阻挡,车轮不得制动,保证推动自如。
抢救车内药物、物品基数固定,位置固定并按使用频率排序。
三、抢救车药品、物品只限抢救时使用。
四、护士保持抢救车各类抢救药品、物品、设施处于应急状态。
五、护士保持抢救车清洁整齐,标识清晰,放置合理便于使用;无过期、无变质。
六、抢救车的明显位置张贴有急救物品的平面图,便于抢救和清点。
七、抢救频率较高的科室使用班班清点、交班并记录的清点方式,检查药品、物品数量、有效期、物品性能是否良好并记录,签全名。
八、抢救频率较低的科室可使用封条贴封抢救车。
(一)封条需标明年、月、日和检查人及近效期物品、药品。
(二)护士每班检查封条是否完好并在抢救车登记本上记录。
如封条不完整,重新查对、贴封条并签全名。
急救、生命支持医疗设备使用操作规程

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使用操作规程除颤仪的使用操作规程1、联接除颤仪病人导联线,开机并选择监护导联,应严密观察病人心律失常状况,准备好病人的皮肤,避开皮损及贴敷,其他监护仪器电极片的位置。
2、通过“输出能量设定”,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
3、根据病人情况选择 R 波同步除颤或者非同步除颤模式。
4、从除颤仪取下除颤电极,在电极表面涂以电极膏,并注意不要让电极膏涂到医生手上或者除颤电极手柄上。
5、将除颤电极按在病人正确的部位,在病人皮肤上小幅度的来回挪移电极,以增加电极与病人皮肤之间的良好接触,注意除颤电极之间不能有电极膏联接!然后保持电极静止,并施加 11-14kg 的压力。
6、按下除颤电极或者控制面板的充电按钮进行充电,等待除颤仪提示充电完成。
7、充电完成后,如果需要改变能量大小,可直接将“能量设定”开关调整到需要的数值,并等待除颤仪提示充电完成。
8、适度调节并确认电极安放的位置和施加的压力合适。
9、确认没有其它人员与病人有身体接触,没有其它可能形成电流回路的路径,如监护电极盒、导联线、床栏等,高声提醒所有人员与病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10、同时按下除颤电极的两个“除颤”按钮,同步除颤时按下“除颤”按钮后应保持一段时间等待“R”波触发同步除颤。
11、检查打印除颤后病人心电图,确定除颤效果。
呼吸机使用操作规程开机之前必须确认呼吸机的各电源及氧气管路已连接好。
1、开机步骤(1)连接好主机上的病人呼吸管道,三叉端接上摹拟肺,确认湿化罐已加入指定的医用纯净水(注射用水)。
(2)连接交流电,确认面板电源指示灯亮。
(3)连接氧气,确认氧气压力已调节在 0.3~0.4 Mpa 范围内。
(4)打开压缩机背面带有标志的主机电源,确认前面板指示灯亮,再打开主机电源开关。
(5)根据病人病情调节呼吸机工作模式及参数。
应用模肺观察呼吸机工作情况,按照调节平稳工作数分钟后可连接病人。
(6)打开加温加湿器面板电源开关,调节适当的温度。
抢救仪器使用流程及管理制度

简易呼吸器操作流程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20XX年10月简易呼吸器管理制度1、定位放置:简易呼吸囊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呼吸囊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备用(由固定班次以 250-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浸泡 10 分钟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储氧袋只需以 250-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禁止浸泡,严防损坏。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1)固定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呼吸囊出现故障、漏气等应立即更换呼吸囊,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标记明显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的抢救仪器不得出现在抢救车内。
简易呼吸器使用说明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检查简易呼吸机性能-------连接面罩与呼吸囊-------并将面罩盖住患者的口鼻部-------按要求挤压呼吸囊简易呼吸器的操作注意事项(1)连接要正确。
(2)注意保持气道开放。
(3)面罩与口鼻紧贴,不要漏气。
(4)一次挤压可有500-10000ml 空气或氧气进入肺内。
操作要均匀,每分钟 16-20 次。
双手挤压时排气量约1000ml,单手挤2/3 的呼吸囊排气650ml。
(5)患者有自主呼吸,自主呼吸应与人工呼吸同步化,即患者吸气初顺势挤压呼吸囊,达到一定潮气量便完全松开气囊,让患者自行完成呼气动作。
挤压吸呼时比为1:(1.5-2)。
(6)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胸部起伏情况,面色、甲床末梢循环情况。
简易呼吸器的操作常见问题 1开放气道的方法不正确,导致气道打开不充分。
2 面罩大小选择不当,充气面罩充气不足,影响通气效果。
3 球囊与储氧袋连接才能充分发挥效能,应用过程中未能正确使用储氧袋,或未待储氧袋充满氧气后开始通气,导致氧浓度不足。
抢救设备管理制度(7篇)

抢救设备管理制度1、抢救设备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2、一切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均须放在指定位置,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
3、药品、器械用后均需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放回原处,以备再用。
4、经常核对药品,做到帐物相符。
5、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须重新灭菌。
6、如有抢救病例,抢救情况应及时作专项记录。
抢救设备管理制度(二)1.建立急救车药品、物品基数本。
抢救药品、物品做到五固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二及时:及时检查维修、及时领取补充。
2.抢救必备物品齐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达到____%。
3.抢救药品齐全,标签清晰,无变色、变质、过期失效、破损现象。
每个药盒内只能放置一种药品,按药物有效期放置和使用。
4.抢救药品、物品使用后,____小时内补充齐全,及时封存。
如因特殊原因无法补齐时,应及时交班,并报告护士长协调解决。
5.封存抢救车管理。
封存前护士长(或分管护士)和另一名护士按基数清点药品、物品核对无误后封条封存,双人签名并填写封存时间。
护士每班检查封条的完好情况并做好记录;每月由护士长和分管护士启封检查急救车内药品、物品一次,并做好记录。
6.非封存抢救车管理。
每班按基数清点药品、物品,并做好记录,分管护士每周检查一次,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账物相符。
注:1.急救车的封存:(1)使用统一的封存条,按要求粘贴封存条。
(2)按要求在封存条上注明封存时间。
(3)一个月启封检查一次。
(4)车内药(物)品应在距失效日期前两个月更换。
(5)封存者双人签名。
(6)封条一经开启、或疑有损坏,应立即按基数重新核对、清点、封存者双人签名。
2.急救车检查内容:药品:贮存条件是否合适,数量、规格等是否与药品清单上所列的相符,是否过期、变质、标签脱落或模糊不清;物品。
抢救设备管理制度(三)1.建立急救车药品、物品基数本。
急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急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一、前言急救仪器设备是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的必备设备,对于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一套完善的急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能够有效保障仪器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设备的管理范围本制度所涉及的急救仪器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肺复苏设备:包括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手动体外除颤器、呼吸机等;2.危重疾病处理设备:包括监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3.体温控制设备:包括高温体外降温机、体内降温设备等;4.辅助救治设备:包括人工呼吸器、氧气制氧装置等;5.废弃物处理设备:包括医疗垃圾自动处理机等。
三、设备管理的要求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急救仪器设备的完好性、功能性和安全性。
为此,本制度提出以下管理要求:1. 设备采购设备采购应当经过充分的考虑和决策,确保选购的设备符合医疗机构的具体需求和使用情况,并且在性能和质量等方面达到标准要求。
对于一些高端、复杂的设备,应当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评估和测试,以确保设备的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2. 设备验收设备验收是设备进入医疗机构之前的重要程序,目的是检测设备在运输、安装过程中是否受到损坏、设备的性能和功能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等。
在验收过程中,应当仔细检查设备的外观、元件、连接线等是否完好,设备标识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原理性测试,确保设备功能正常。
3. 设备维护设备维护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定期维护、保养、修理和更换。
设备维护要求具备专业性,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设备维护计划,并对计划进行严格的执行,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 设备保养设备保养是设备维护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洁、润滑、防锈等操作,以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
对于全自动的设备,还需进行软件、硬件系统升级,确保设备能够一直处于最新的状态。
5. 设备检修设备检修是指对设备进行完整的检修,包括设备故障排除、更换零部件、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等。
常用急救仪器与设备操作规程

常用急救仪器与设备操作规程概述急救仪器与设备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辅助工具,用于提供基本的急救和救护给予。
熟练操作这些仪器和设备是急救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急救仪器与设备的操作规程,帮助急救人员更好地应对各种急救情况。
心电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常用于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心脏异常情况。
以下是操作心电监护仪的规程:1.穿戴手套:在操作前,应先穿戴一次性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2.准备设备:将心电监护仪接通电源,并确保电源正常工作。
3.准备导联:将导联线连接到心电监护仪,并确保导联与患者身体充分接触,以减少信号干扰。
4.安放导联:根据需要,将导联片贴在患者胸部的正确位置。
通常需要贴4个导联片:RA(右臂)、LA(左臂)、RL(右腿)、LL(左腿)。
5.设置监护模式: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监护模式,如心率监测、心律监测等。
6.开始监护:按下心电监护仪上的开始按钮,开始监测患者的心电图。
7.监护过程:在监测过程中,密切关注心电图的波形和心率等指标。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8.停止监护:监护结束后,按下心电监护仪上的停止按钮,然后将设备关闭并拔掉导联线。
呼吸机呼吸机常用于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在急救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以下是操作呼吸机的规程:1.穿戴手套:在进行呼吸机操作前,务必戴上一次性手套。
2.设置呼吸参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合适的呼吸参数,包括呼吸频率、吸气压力、呼气压力等。
3.安装呼吸管道:将呼吸管道连接到呼吸机上,并确保连接紧固可靠。
4.确保通气畅通:在连接呼吸管道后,检查管道是否有堵塞或损坏,并确保通气通道畅通无阻。
5.启动呼吸机:打开呼吸机电源,并根据呼吸机的使用说明启动设备。
6.监测呼吸参数:在呼吸机工作过程中,密切观察各项呼吸参数的变化,如呼吸频率、潮气量等,以确保患者的呼吸功能正常。
7.调整呼吸参数: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生的建议,随时调整呼吸参数,以提供最合适的支持。
仪器设备及急救物品使用管理制度

仪器设备及急救物品使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仪器设备及急救物品的正常使用和维护,提高医疗急救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二、使用管理1.仪器设备和急救物品的使用需经过相关培训并经资质认证的人员方可操作。
2.使用人员应熟悉仪器设备和急救物品的功能、使用方法、日常维护和保养等知识。
3.使用中发现仪器设备和急救物品有问题或损坏应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并停止使用。
4.使用完毕后,使用人员应及时清理、消毒、整理,并保证放置于指定位置。
三、日常维护1.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定期进行检测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急救物品如药品、救生用品等应按规定保存,保证有效期。
3.使用人员应按要求进行物品的定期检查,如有过期或损坏的应及时更换。
4.仪器设备和急救物品的维修维护应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如有损坏或故障应及时报修。
四、库存管理1.对于仪器设备和急救物品的库存数量应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2.库存数量及变动应有专人负责登记、统计和监督,并实时报备相关负责人。
3.出入库时应进行清点和核对,确保库存正确无误。
五、仪器设备采购和更新1.仪器设备的采购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和标准,严格把关质量和性能。
2.仪器设备的更新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及时进行替换和更新,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3.采购和更新过程应进行严格审批和备案,确保采购计划合理可行。
六、急救演练和培训1.定期进行急救演练,以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2.不定期组织急救培训,使医护人员掌握最新的急救技能和知识,不断提升水平。
七、责任追究1.对于保管、使用不当导致的设备损坏或急救物品浪费等问题,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严重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并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八、附则本制度由仪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修订后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进行培训。
以上即为仪器设备及急救物品使用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仪器设备和急救物品的使用和管理,以提高医疗急救水平,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救仪器管理制度(5篇)

急救仪器管理制度1、定位放置:监护仪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监护仪表面每日由固定班次以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1)固定班次日班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监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必要时用手动血压计测量血压,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抢救室内。
急救仪器管理制度(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急救仪器的管理,保障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突发状况下的抢救能力和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急救仪器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急救仪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急救仪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急救仪器的安全、有效使用,保养、维修和更新急救仪器,提高抢救能力。
第四条急救仪器管理制度包括急救仪器的选购和采购、仪器的登记和台账管理、仪器的存储和维护、仪器的更新和废弃、仪器的使用和归还等。
第五条急救仪器管理制度执行者是急救仪器管理人员,负责急救仪器的管理和维护。
第六条急救仪器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急救仪器。
第七条急救仪器管理人员有义务将急救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情况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
第八条急救仪器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使用急救仪器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能正确、安全地使用急救仪器。
第九条所有使用急救仪器的人员都应按照急救仪器的使用说明正确操作仪器,并保持仪器的干净和完好。
第十条急救仪器管理制度要与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相适应,确保急救仪器的合理配置和安全使用。
第二章急救仪器的选购和采购第十一条急救仪器的选购应根据所需功能和使用场所的特点进行,确保仪器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常用急救仪器与设备操作规程

常用急救仪器与设备操作规程急救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急救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而制定的指导方针。
以下是常用急救仪器和设备操作规程的一些要点:1.预备急救包的使用:-急救包应放置在易于取用的地方,确保每个人都知道它的位置。
-急救包应配备常用的急救用品,如绷带、剪刀、敷料、止血带、消毒剂等,并保持完好无损。
-在使用急救包之前,应先了解每种急救用品的用途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2.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AED应放置在易于取用的地方,并确保有人能迅速取用并会正确运用。
-使用AED时,首先要确保患者不再呼吸或没有脉搏,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在使用AED之前,应仔细阅读和遵循设备的使用说明,正确放置电极贴片,并遵循设备的声音指示。
3.吸氧机的使用:-吸氧机应在需要氧气辅助呼吸的患者旁边放置,并确保氧气瓶有足够的储备。
-在使用吸氧机时,应根据患者的需要设置合适的氧气流量,以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使用吸氧机之前,应检查氧气管道和接头是否有漏气,并确保设备正常运作。
4.玻璃敷料包的使用:-玻璃敷料包是用于处理外伤性伤口的一种敷料,通常包括无菌敷料、透明胶带和剪刀等。
使用时需要保持手部卫生。
-在使用玻璃敷料包之前,应先清洗伤口,并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将敷料贴在伤口上时,应确保敷料贴平整,紧密贴合伤口,并用胶带固定。
5.急救架的使用:-急救架通常用于支撑患者的颈部和背部,并保持患者的颈椎、脊柱和头部稳定。
-在使用急救架之前,应先清理急救架,并确保架子没有损坏或松动的部分。
-在将患者放置在急救架上时,需要至少两个人的配合,一个人负责支撑颈部,另一个人负责支撑背部。
急救仪器管理制度

急救仪器管理制度急救仪器是医疗机构和急救车辆等急救单位的重要设备,对于救援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急救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医疗机构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急救仪器管理制度。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急救仪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一、采购与验收医疗机构采购急救仪器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进行。
采购过程应该明确规定购买的品种、型号、数量、性能指标和质量要求等,确保购买的急救仪器符合国家标准和医疗机构的需求。
在验收环节,医疗机构应该根据仪器的使用手册和技术要求进行严格验收,检查仪器的外观、功能以及相关证明文件是否齐全,确保仪器的质量和性能等达到要求。
二、仪器登记与分类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健全急救仪器的登记管理制度。
对于每一台急救仪器,都应该有相应的台帐记录包括仪器的品种、型号、编号、购入时间、购入渠道、使用科室、责任人等基本信息,并对仪器进行分类管理,按照性质、用途、规格等因素进行分类,以方便仪器的管理和使用。
三、维护与保养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健全急救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制度。
定期对急救仪器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仪器的性能稳定和正常使用。
对于维护和保养工作,医疗机构应该明确责任,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标准,确保每一台仪器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和保养。
四、库存与更新医疗机构应该合理控制急救仪器的库存量,确保急救仪器的有效利用和适时更新。
根据急救仪器的使用频率和使用寿命,制定库存量的合理标准,并进行定期盘点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过期、损坏或者不合格的仪器。
同时,医疗机构应该跟踪国内外急救仪器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和替换老化的仪器,确保医疗救援工作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急救仪器管理制度对于医疗机构和急救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确保急救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提高救援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医疗机构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急救仪器管理制度,加强对急救仪器采购、登记、分类、维护、保养、库存和更新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不断完善急救仪器管理工作,为医疗救援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范本(2篇)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为了确保急诊抢救设备的有效管理,提高急诊抢救的应急救援能力和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急诊科及相关部门。
3.急诊抢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
二、设备管理责任1.急诊科主任负责全面组织和协调急诊抢救设备的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购置、存储、维修和更新等。
2.设备管理员负责具体的设备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领用和归还、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等。
三、设备的购置1.急诊科主任根据实际需要和经费情况,编制设备的购置计划,并提交上级部门审批。
2.购置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选用品牌可靠、质量稳定的产品。
3.设备购置应与科室使用需求相匹配,不得盲目追求高端设备或过度购置。
四、设备的存储和保管1.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存储和保管工作,设备应按照规定的位置分类存放,并做好相应的标识和记录。
2.设备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安全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湿度过高。
3.设备应放在固定的位置上,避免碰撞和掉落。
五、设备的领用和归还1.急诊医生在使用设备前,应填写设备领用登记表,并由设备管理员审核和签字确认。
2.设备归还时,急诊医生应按时归还,并将设备领用登记表交给设备管理员进行记录。
3.设备管理员对领用和归还设备进行检查,如发现设备有损坏或故障应及时报告。
六、设备的检查和维护1.设备管理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2.设备检查和维护应按照设备厂家的要求进行,并做好相关记录。
3.设备管理员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七、设备的更新1.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更新,需要更新的设备应及时申请,并提交上级部门审批。
2.更新设备的选型应符合医院的需求和急诊科的实际情况,确保设备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3.更新设备后,原设备应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得私自转让或外借。
八、设备的报废1.设备管理员对报废设备进行鉴定,并填写报废申请表,报请上级部门批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仪器设备使用制度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心电监护仪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监护仪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
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识别主要报警信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监护仪表面每日由主班以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电缆、传感器和仪器的所有附件每次使用后需要250-500mg/L有效
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部门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主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7、做好仪器运行和维修记录。
使用中若监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必要时用手动血压计测量血压,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
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8、定期更换电极片及其粘贴位置,定时检查指端挤压情况,每4小时将指端SaO2传感器更换到对侧。
除颤仪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除颤仪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
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3)使用后将电极板充分清洁,及时充电备用。
4、定期消毒:除颤仪表面每日由治疗班以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
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治疗班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7、做好仪器运行和维修记录。
使用中若除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并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吸痰器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中心吸痰装置定位放置,电动吸痰器放在易取放的位置,
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中心吸痰装置使用后一次性装置,吸引表和电动吸痰器表
面每日由治疗班以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治疗班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中心吸痰装置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电动吸痰器或改用注射器抽吸吸痰法,不得中断病人抢救,并立即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标记明显不得出现在仪器柜内。
心电图机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心电图机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
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心电图机表面每日由主班以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
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主班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心电图机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检查故障出现原因,并同时通
知设备科检修及通知心电图室完成心电图记录,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标记明显不得出现在病房内。
简易呼吸器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简易呼吸囊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
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呼吸囊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备用(由固定班次以500-1000
mg /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后用流动水反复晾干);储氧袋只需以500-1000 mg /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流动水冲净,各部件均干燥后保存于清洁盒内。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治疗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呼吸囊出现故障、漏气等应立即更换呼吸囊,已坏或有故障
的仪器标记明显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的抢救仪器不得出现在抢救车内。
输液泵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输液泵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输液泵表面每次使用后由治疗班次以250-500mg/L有效氯
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治疗班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输液泵出现报警等故障,应立即检查报警原因,必要时更换
输液泵同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
柜。
注射泵使用制度
1、定位放置:注射泵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
(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注射泵表面每次使用后由治疗班次以250-500mg/L有效氯
消毒液擦拭。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
(1)治疗班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注射泵出现报警等故障,应立即检查报警原因,必要时更换
注射泵同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仪器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