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历年统计资料

合集下载

1998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8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8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8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面对国内外市场变化的新形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部署,振奋精神,团结奋斗,积极采取多项宏观调控政策,扩大投资,启动内需,深化各项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全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持续发展对全省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买方市场的出现使结构和机制性矛盾加剧,在此情况下,全省及时采取措施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稳步推进各项改革,扩大内需政策效应初步见效,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有效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率超过GDP增幅5.3个百分点。

下半年消费需求明显回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超过GDP增幅3.6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

初步统计,1998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16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0.0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3456.9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2475.3亿元,增长11.6%。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2%,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48.2%、34.6%,比上年分别提高0.3和0.5个百分点。

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经济体制改革迈出坚定、有序的步伐。

1998年,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多项改革经过精心安排,陆续出台,稳步推进,我省在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秩序等方面取得进展。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等措施进入实施和落实阶段。

新的粮食亏损挂帐被遏制,一些品种的粮食市场价格已经回升。

山东省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总产及单产历年统计资料

山东省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总产及单产历年统计资料

山东省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总产及单产
历年统计资料
一、粮食作物、夏粮、小麦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二、(秋粮、稻谷、玉米)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三、地瓜、大豆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四、棉花、油料、麻类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五、烟叶、烤烟、蔬菜、水果
注:本表2006、2007年系与第二次农业普查衔接数据,与以前年份不可比。

2010年单
位为:万亩、万吨、公斤/亩
六、水果产量和果园面积
注:2010年单位为:万亩、万吨。

200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统计信息网2001-03-02200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统计局2000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省各条战线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一系列方针和部署,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开拓,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好转,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2000年,全省继续采取综合性的宏观调控手段,进一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在重视向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重视技术改造投资,提高经济长期增长的内在动力;在扩大国内需求的同时,努力扩大出口需求;在增加有效需求的同时,注重调整优化供给结构。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在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下,正向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国民经济增长持续加快,初步核算,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4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68.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226.6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047.3亿元,增长10.3%。

分季度看,国民经济增长呈现持续加快的趋势。

宏观经济景气状况较上年明显上升。

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全年平均为126.8,比上年提高15.3个百分点,反映企业税后利润情况的景气指数达到近年来的最高点,其中大中型企业的优势更加明显。

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完成。

紧紧围绕资本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等三个关键问题,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了明显进展。

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面达81.8%,111户重点国有企业有100户实行了公司制改造,中小企业中有80%以上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涉及产权关系变革的占50.6%。

山东诸城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山东诸城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山东诸城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吴建梅;孙金森;陈林祥;马英洁;徐桂华【摘要】[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s in Zhucheng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1961 to 2010.[ Method]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Zhucheng City from 1961 to 2010 were chosen to analyze its annual and seasonal changes based on linear trend estimation method. [ Result]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n recent 50 years rose at a speed of 0. 383 ℃/10a. The mean temperature in each season increased.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span in winter > autumn > spring > summer, the mean precipitation in recent 50 years decreased at a speed of 18. 7 mm/10a, increased in spring and winter but decreased in summer and autumn. Temperature reduced most distinctly in summer al a speed of 20.9 mm/10a. Temperature reduction in recent 50 years appeared only fur one year. Abnormal high temperature happened in seven years, after 1990s. In recent 50 years, only six years had abnormal precipitation and the annual total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was uneven.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accuracy of precipitation report.%[目的]分析1961 ~2010年山东诸城市气候变化特征.[方法]选用诸城市1961 ~2010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其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诸城市近50年平均气温以0.383℃/10a的速度上升,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增温幅度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近50年平均降水量以18.7 mm/10a的速度下降,春季、冬季略呈上升趋势,夏季、秋季呈下降趋势,且夏季下降最为明显,以20.9 mm/10a递减.近50年气温异常低温仅出现1年,异常高温出现了7年,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近50年来出现降水异常偏少年份,降水异常偏多年份为6年,年总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说明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为不均.[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气温和降水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22【总页数】3页(P11341-11342,11379)【关键词】气候变化;诸城市;特征分析【作者】吴建梅;孙金森;陈林祥;马英洁;徐桂华【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市气象局,山东诸城262200;山东省诸城市气象局,山东诸城262200;山东省诸城市气象局,山东诸城262200;山东省昌乐县气象局,山东昌乐262400;山东省潍坊市气象局,山东潍坊2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2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许多气候学家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1-3],指出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0.3~0.6 ℃[1]。

农作物统计数据(山东)

农作物统计数据(山东)

农作物统计数据(2015年,山东)2017年6月目录1. 2015年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1)2. 2015年山东省主要农作物单产统计数据 (2)3. 2015年山东省主要农作物总产统计数据 (3)4. 2015年山东省粮食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4)5. 2015年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5)6. 2015年山东省玉米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6)7. 2015年山东省水稻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7)8. 2015年山东省棉花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8)9. 2015年山东省花生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9)10. 2015年山东省大豆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10)11. 2015年山东省谷子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11)12. 2015年山东省高粱种植面积统计数据 (12)13. 2015年山东省蔬菜+食用菌面积统计数据 (13)14. 2015年山东省粮食单产统计数据 (14)15. 2015年山东省小麦单产统计数据 (15)16. 2015年山东省玉米单产统计数据 (16)17. 2015年山东省水稻单产统计数据 (17)18. 2015年山东省棉花单产统计数据 (18)19. 2015年山东省花生单产统计数据 (19)20. 2015年山东省大豆单产统计数据 (20)21. 2015年山东省谷子单产统计数据 (21)22. 2015年山东省高粱单产统计数据 (22)23. 2015年山东省粮食总产统计数据 (23)24. 2015年山东省小麦总产统计数据 (24)25. 2015年山东省玉米总产统计数据 (25)26. 2015年山东省水稻总产统计数据 (26)27. 2015年山东省棉花总产统计数据 (27)28. 2015年山东省花生总产统计数据 (28)29. 2015年山东省大豆总产统计数据 (29)30. 2015年山东省谷子总产统计数据 (30)31. 2015年山东省高粱总产统计数据 (31)32. 2015年山东省蔬菜总产统计数据 (32)1. 2015年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10地市粮食种植面积占全省粮食总种植面积的83.1%)(10地市小麦种植面积占全省小麦总种植面积的84.7%)(10地市玉米种植面积占全省玉米总种植面积的81.9%)(10地市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总种植面积的99.6%)(10地市棉花种植面积占全省棉花总种植面积的97.9%)(10地市花生种植面积占全省花生总种植面积的92.8%)(10地市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大豆总种植面积的89.1%)(10地市谷子种植面积占全省谷子总种植面积的92.0%)(10地市高粱种植面积占全省高粱总种植面积的90.3%)13. 2015年山东省蔬菜+食用菌面积统计数据(10地市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7.7%)(10地市粮食总产占全省粮食总产的84.1%)(10地市小麦总产占全省小麦总产的85.8%)(10地市玉米总产占全省玉米总产的82.6%)(10地市水稻总产占全省水稻总产的99.7%)(10地市棉花总产占全省棉花总产的97.5%)(10地市花生总产占全省花生总产的93.5%)(10地市大豆总产占全省大豆总产的89.5%)(10地市谷子总产占全省谷子总产的90.4%)(10地市高粱总产占全省高粱总产的89.3%)(10地市蔬菜总产占全省蔬菜总产的87.4%)。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摘要】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

本文从主要粮食作物种类、种植面积、产量、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比较,可以得出山东省在粮食生产方面的优势所在。

在总体分析山东省粮食作物的优势,并提出一些建议用以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山东省粮食生产水平。

展望未来,山东省粮食产业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山东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种类、种植面积、产量、市场需求、生产技术、发展建议、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传统农耕文化。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山东省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粮食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对于山东省农业经济和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国范围内,山东省是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之一,特别是在小麦和玉米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山东省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粮食需求量不断增加,山东省粮食生产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山东省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山东省粮食生产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未来粮食生产提供科学的发展建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为了全面了解山东省近5年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我们制定了以下研究目的:1. 分析主要粮食作物种类在山东省的种植情况,了解各种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占比,探讨不同作物的发展态势;2. 比较不同粮食作物的产量情况,分析各作物的产量差异,探讨产量优势及影响因素;3. 分析市场对不同粮食作物的需求情况,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对作物重点种植的影响;4. 比较不同粮食作物的生产技术水平,探讨技术改进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粮食作物产量和质量提供建议。

199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统计信息网2000-11-24199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成果,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国民经济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一些新的积极变化,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继续扩大,科技、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综合1997年,全省国民经济总量平衡趋势继续得以巩固,社会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总供求平衡关系仍处于基本适度区间,“高增长、低通胀”的宏观格局初步形成。

国民经济持续适度快速增长。

初步统计,1997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6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5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3185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2270亿元,增长14.4%。

物价涨幅在上年明显回落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度回落。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仅比上年上涨0.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均为近十三年来的最低涨幅。

这主要得益于正确的宏观调控和工农业生产有效供给的稳定增长,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主要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买方市场的初步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物价的上涨。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产业结构有所变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0%、47.9%、34.1%,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规模经济开始起步。

数量仅占独立核算企业11%的2487家大中型企业,其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和利税分别占到全省的60.0%、56.6%和66.9%,对全省工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发挥了骨干作用。

2005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统计信息网2006-03-06山东省统计局2006年3月5日2005年,是我省圆满完成“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

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对山东的一系列指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更加注重统筹发展,更加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全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

据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184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7.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0620.3亿元,增长17.9%,其中工业增加值9562.9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5920.4亿元,增长14.5%。

三次产业比例为10.4:57.5:32.1。

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全年四个季度生产总值增幅差距在0.5个百分点以内。

人均生产总值20044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2447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5%。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

城镇新增就业106.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6万人,其中“4050”等困难人员再就业10.1万人。

按规定减免各种税费近5亿元,惠及下岗失业人员132万人次。

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859.2万人,比上年增长10.7%。

“西输东接”工程成效显著,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62.2万人,增长34.9 %。

城镇登记失业率3.35%。

价格总水平涨幅趋缓。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涨幅较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

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3%,消费品价格上涨1.2%;城市上涨1.1%,农村上涨2.4%。

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业是山东省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山东省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深入研究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引导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山东省农业面临着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技术创新缺乏,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低。

需要深入探讨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提供参考。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概念及测算方法,探讨当前测算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2. 分析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了解当前农业生产效率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3. 探讨影响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包括资源配置、技术水平、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生产率的具体影响。

4. 提出政策建议,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改进方案,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5. 展望未来,预测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和策略选择。

1.3 研究意义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关乎到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通过对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为精准施策、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率提供参考依据。

201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499.7 万公顷, 增长 0.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 252.6 万公顷,增长 5.5%。开 工建设平原水库 8 座,建成 3 座。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662.0 平方公里,整治河道 3829.0 公里。国家级和省级水利风景区 177 处,新增 30 处。
39 个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实现增长,占 95.1%。其中,化学原料和
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 17.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 11.6%,纺织
业增长 14.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 12.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
延加工业增长 21.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 12.7%,橡胶和塑料
制品业增长 13.4%,金属制品业增长 15.0%。
表 3 2012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规模以上工业总计 #轻工业 重工业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股份制企业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比上年增长(%) 11.4 11.2 11.5 6.1 10.5 10.7 12.3 7.8 14.3
多数工业行业实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 41 个大类行业中有
表 4 2012 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原煤 天然原油 发电量 水泥 平板玻璃 粗钢 钢材 纱 布 机制纸及纸板 塑料制品 合成氨 啤酒 橡胶轮胎外胎 数控金属切削机床 金属成形机床 动车组 汽车 摩托车整车 手机 彩色电视机 家用电冰箱 家用洗衣机 化学药品原药 微型计算机设备
#笔记本计算机
2.6 2.6 1017.0 132.0 68.8 4111.5 1504.6 575.0 624.0 58.2 254.0 233.6
1.3 0.3 1.4 1.3 -0.7 2.0 8.9 16.7 20.0 7.0 18.4 7.7 6.1 21.5 4.0 18.2 -12.6 10.6 -13.1 -5.5 22.0 -20.0 0.3 20.5 -37.2 -21.3

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成为评价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山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已成为当务之急。

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可以为山东省农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本研究旨在对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力求揭示其影响机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持,促进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高,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深入分析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为山东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分析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了解其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二是探讨影响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包括资源配置、农业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三是揭示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深入分析不同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式和程度;四是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提高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

通过研究,旨在为山东省农业的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山东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

通过研究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帮助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于全国农业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山东省桃产业发展概况

山东省桃产业发展概况

山东省桃产业发展概况王长君 王金政 张安宁(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山东,泰安,271000)摘 要:山东桃产业近年发展迅速,栽培面积和产量都是全国第一,趋于稳定调整阶段。

本文对比国内外桃产业发展状况,综合分析存在问题,研判发展方向,期盼达到可持续稳定发展目标。

关键词:桃;山东;产业;现状;问题山东是全国的桃主产区之一,泰安的肥城桃、潍坊的青州蜜都是地方的名优特产,享誉海内外。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不断发展,桃产业已经成为山东几个主产区县市的主导产业,也成为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生活依靠,事关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大局。

1 山东省桃产业基本情况1.1 产业现状据山东省农业厅2007年、2008年统计,山东省桃栽培面积分别是10.8821万公顷、9.8046万公顷;桃总产量分别是234.7485万吨、243.7846万吨。

据FAO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世界共有71个国家生产商品桃,全世界桃树总面积144.8万公顷,总产量1718万吨;其中中国桃面积是1018万亩,桃产量是821万吨,均为世界第一位。

2007年山东桃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6.03%和28.59%,无论是栽培面积还是产量在全国都是第一位。

1.2 产业分布由于桃树适应性广,在全国大部分省份都有栽培,山东省内普遍栽培。

山东的桃主要集中在鲁中南山区的临沂(面积4.11万公顷,占全省的37.799%;产量103.2万吨,占全省的42.33%)、潍坊(面积1.8399万公顷,占全省的18.766%;产量33.0968万吨,占全省的13.5762%)两地,其次是泰安(面积0.8867万公顷,占全省的9.0437%;产量20.5875万吨,占全省的8.445%)、淄博(面积0.7857万公顷,占全省的8.0136%;产量13.7180万吨,占全省的5.627%)。

山东桃产区集中在临沂的蒙阴、沂水、平邑、费县、苍山等县,泰安的肥城,潍坊的安丘、青岛的莱西等地市。

200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末常住人口9470.3万人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山东工作的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国民经济实现企稳回升,民生状况不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一、综合经济发展逐步企稳向好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3805.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9% 季度GDP累计增速稳步提高,经济呈现“下行-见底-企稳-回升”的运行轨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26.6亿元,增长4.2% ;第二产业增加值19035.0亿元,增长13.7% ;第三产业增加值11543.7亿元,增长10.7% 三次产业比例为9.6:56.3:34.1人均生产总值35796 元,增长11.3% ,按年均汇率折算为5240美元图12008-2009年季度累计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5.7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2.4 万人,连续6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失业人员再就业62.5万人,比上年增长20.0% ,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1.8 万人,增长0.9% 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保持“动态消零”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价格运行先抑后扬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比上年涨幅回落 5.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下降0.1% ,农村上涨0.1% ;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2% ,消费品价格下降0.3% 食品价格上涨1.3% ,回落11.7个百分点,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的主要因素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4.5%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7% ,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7%表1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图22009年各月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区域经济实现重点突破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50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鲁南临港产业带建设起步良好,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2.8% 和14.1%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实现生产总值12273.6亿元,增长12.9% 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方财政收入过10 亿元的县(市、区)54 个,比上年增加7 个20 个县(市)启动“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主要海洋产业实现总产出5408.4 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海洋渔业实现产出1827.5 亿元,增长12.1% ;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快速发展,分别实现产出1311.9 亿元、427.1亿元,分别增长20.0% 、25.0%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海洋石油、原盐产量分别增长7.5% 、13.7% ,分别提高4.8个和8.5个百分点海洋保护继续加强新建11处县级海洋环境监测站(点),初步形成覆盖沿海所有县(市、区)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新建5处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转方式、调结构面临较大压力;外需紧缩的局面及影响仍在持续,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难度加大;民间投资还不够活跃,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尚需完善等二、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全面增长农业增加值1883.4亿元,比上年增长2.7% ;林业增加值71.3 亿元,增长9.8%;牧业增加值691.1亿元,增长5.2% ;渔业增加值459.8亿元,增长6.1%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1.0亿元,增长10.1%主要农牧产品质优量增粮食连续七年实现增产,总产量达到4316.3 万吨,比上年增长 1.3% 农产品质量不断优化,小麦和玉米全部实现优质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分别达到800万亩、1160万亩和51万亩畜牧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表22009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造林面积273.3万亩,新育苗35.2万亩,全民义务植树 1.8亿株防控美国白蛾成效显著,压缩发生面积110万亩,重点防控区有虫株率下降到0.5% 以下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01‰以内28 个县(市、区)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渔业生产稳步推进水产品总产量765.4万吨,比上年增长4.8% 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38.2 万吨,增长4.7% ;淡水产品产量127.2万吨,增长5.3% 优质水产品稳定增长,海参、对虾产量分别达到 6.3万吨、12.8万吨,分别增长3.3% 和9.4%新建国家和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区57处,面积达7万公顷制修订渔业标准49项,省级标准化示范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40% 以上新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61 个,认定产地81 个新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2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农机装备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机总值640.0 亿元,比上年增长9.4% ;农机总动力达到 1.1亿千瓦,增长6.5% 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除险加固小型水库1446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345.5万亩,增长0.6% ,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216万亩,增长3.3% 村镇建设快速发展完成投资1050亿元,增长57% ;村镇道路硬化率达65% ,提高5 个百分点通自来水率为88.7% ,新增沼气用户55万户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企稳上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43557家,比上年增加5369 家,增长14.1% 按生产法与收入法加权计算,实现增加值18847.8亿元,增长14.9% ,提高 1.1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12.1% ,回落 1.1 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长16.2% ,提高 2.1 个百分点;非公有工业增加值13608.4亿元,增长18.4% ,提高1.3个百分点图32008-2009年季度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表3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6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实现利润、利税分别为4390.4亿元、7253.4 亿元,分别增长14.4%和12.9%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86.6,提高26.4点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98.5% ,提高0.2个百分点扭亏成效显著,企业亏损面为6.2% ,比上年收窄0.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57.5%工业结构逐步优化制造业发展较快,实现增加值16836.8 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上年的86.3% 提高到89.3% ;实现利润3787.0亿元,增长26.3% ,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比重由77.9% 提高到86.3%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5402.8亿元,增长18.2% ,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6.1% 提高到28.7%十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3.5% ,比重下降3.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实现产值23558.7 亿元,增长18.2%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9% ,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面扩大在国家重点调度的120种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100种,占83.3% ,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实施“家电下乡”和汽车购置税减免等政策,拉动了部分相关产品产量大幅提高其中,汽车产量达到100.0 万辆,比上年增长42.5% ;彩色电视机增长26.9% ;家用电冰箱增长15.1% ;家用洗衣机增长23.3%表4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建筑业生产效益增长加快全省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578.3 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提高 4.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63.6亿元,增长19.5%,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04.6亿元,增长27.4%;实现利税75.0亿元,增长22.2% ;非国有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373.7亿元,增长17.3% ;实现利税288.6亿元,增长18.8%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31.0 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其中,城镇投资15439.1亿元,增长23.2%;农村投资3591.9亿元,增长23.6%投资到位资金20423.6亿元,增长27.9%,其中,自筹资金增长25.1% ,占到位资金的71.9% 项目储备能力明显增强,新开工项目增长17.2% ,提高9.4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 3.7:53.0:43.3调整为 3.2:51.1:45.7服务业投资增势较快,完成投资8699.5 亿元,比上年增长29.1% ,分别比第一、二产业投资增速快19.8和9.6个百分点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居民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投入保持40% 以上的快速增长技改投资力度加大,完成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4012.7 亿元,增长57.6% ,占全社会投资的21.1% ,比重提高5.8个百分点十大调整振兴产业投资增势较好,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2695.1亿元,增长27.8% ;信息产业投资398.9亿元,增长34.5%房地产市场建销转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增长16.3% ,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6.6% ;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40.3%,占13.5% 商品房竣工面积4950.5万平方米,增长9.2% ,提高14.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262.1 万平方米,增长9.1% ,提高14.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6931.7万平方米,由上年的下降1.0% 转为增长25.9%五、国内贸易消费市场保持繁荣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63.0 亿元,比上年增长19.1% ,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8% ,增幅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348.4亿元,增长19.6% ,拉动零售总额增长16.4 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673.6亿元,增长19.5% ,拉动零售总额增长 2.6个百分点市场规模化程度大幅提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数达到14934家,比上年增加5219家,增长53.7% ;实现零售额5003.4亿元,增长31.2%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县及县以下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324.5亿元,增长18.4% 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有效实施,进一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城乡零售额增幅差距由上年的 3.3个百分点缩减至1.1个百分点生活消费保持较强增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的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保持较快增长,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27.2%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6.5% ,日用品类增长30.6% ;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势强劲,金银珠宝类增长38.1% ,家具类增长33.7%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7.1% ,汽车类增长45.4%六、对外经济对外贸易下滑局势初步遏制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和促进外经贸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进出口、出口、进口降幅逐步缩减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386.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4%其中,出口795.6亿美元,下降14.6%;进口590.4亿美元,下降9.1%美国超过欧盟成为山东第一大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的18.6%,欧盟占17.8%图4 2009年季度累计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和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3.0% 、17.2% 、12.3% 和17.9% ,分别提高1.8、2.5、1.6和 1.2个百分点部分资源类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较快,煤、铜矿砂及其精矿分别增长9.4 倍和29.9% ,高新技术产品增长1.2%利用外资降势明显减弱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账额80.1 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 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新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3个,增长 1.8倍;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46个,增长10.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利用外资实现大幅增长,分别增长 2.4倍、12.6倍对外经济合作稳定增长境外投资取得积极进展新核准设立境外企业(机构)299家,比上年增加52家;协议投资总额13.6 亿美元,增长62.9% ,其中,中方协议投资11.3亿美元,增长67.6%;核准设立境外资源开发项目33个,中方投资4.3亿美元,增长1.6倍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保持良好局面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85.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2.5亿美元,分别增长28.4% 和55.9% ;对外承包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93.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0.9亿美元,分别增长23.6% 和41.9%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铁路、公路、水运共完成旅客运量23.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9.8% ;完成货运量28.1 亿吨,增长16.4%年末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285公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7.3亿吨,增长11.1% 航空客运量1888.9万人次,增长20.2% ;货邮量24.2万吨,增长8.5%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709.7万辆,增长18.8% ,提高8.3个百分点,其中,私人轿车239.8 万辆,增长41.0% ,占轿车拥有量的85.2%表52009年客货运输量及增长速度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586.8亿元,增长11.3% ;邮政业务总量65.2亿元,增长9.8% 光缆线路总长度39.3万公里,增长12.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256.3万户,减少8.0%;移动电话用户5341.8万户,增长15.8%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0.7部,增加4.3部旅游业保持良好增势实现旅游总收入24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2.3% 其中,入境旅游收入17.7亿美元,增长26.7% ;国内旅游收入2331.7 亿元,增长22.2% 接待入境游客310.0万人次,增长22.1% ,人均消费569.4 美元,增加21.0 美元A级旅游景区达到348家,新增48家;星级饭店912家,新增96家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财政收支状况趋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其中,税收收入1720.2亿元,增长12.2% ,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8.2% 地方财政支出3266.8亿元,增长20.8%,扣除成品油税费改革支出和地方政府债券支出因素,可比口径增长12.9% 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文化体育与传媒、农林水事务支出分别增长29.7% 、28.8%、27.0%和24.6%金融支持力度明显加大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170.7 亿元,比年初增加7884.6 亿元,比上年多增3012.5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23.7亿元,增加2715.9 亿元;企业存款余额10313.2 亿元,增加3253.1 亿元信贷结构优化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385.9亿元,增加6463.5 亿元,是上年新增额的 2.1倍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167.1亿元,多增2734.4亿元;服务业贷款增加2746.7 亿元,增长45.4%中小企业贷款增加2264.6亿元,增长33.2%,高于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增速4.2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款增加963.8亿元,多增657.6亿元,其中,住房贷款增加795.2亿元,多增573.8亿元金融机构实现盈利548.9亿元,增长13.6%资本市场较快发展年末拥有境内上市公司99家,境外上市公司68家,分别比上年增加3 家和6家16家境内上市公司实现境内融资187.2 亿元境内上市公司年末总市值8406.5亿元,比上年增长 1.3倍证券市场交易活跃证券公司全年总交易额4.1万亿元,增长1.2倍,其中股票基金交易额 3.6万亿元,增长1.5倍期货市场发展良好期货公司全年代理期货交易量7964.1万手,交易金额 4.8万亿元,分别增长56.5% 和73.5%保险业平稳发展实现保费收入7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15.2亿元,增长26.3% ;人身险保费收入577.7亿元,增长14.7% 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新增保险公司5家,总量达到56家;新增专业中介法人机构8家,总量增至200家保险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承担各类风险责任12.7万亿元,支付各项赔款与给付228.4 亿元,分别增长8.5% 和15.1%农业保险加快发展,承保农作物3989.3万亩,牲畜1021.5 万头,为农户提供了1070.8万户次的182.4亿元风险保障九、科学技术科技事业成果丰硕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3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评选出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498项,其中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人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64项,其中,农业领域306项,工业领域849项,医疗、卫生领域737项,其他领域472项国内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步增加专利申请量 6.7万件,比上年增长11.0% ,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 1.4 万件,增长2.0% 专利授权量3.5 万件,增长29.3% ,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865件,增长55.3%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共有住鲁两院院士37人,其中新增1人,引进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4 人,新增2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2 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0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776 人,新增106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新增山东省首席技师97人,新增技师、高级技师 3.2万人信息产业较快发展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2239家,比上年增加17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56 亿元,比上年增长16% ;实现利润、利税273亿元和416亿元,分别增长24% 和21% 软件业快速增长,实现业务收入484.2亿元,增长24.9% ,利润、利税分别增长46.1% 和48.0% 软件业务出口2.9 亿美元,增长1.1% ,其中,软件外包服务出口增长14.4% 累计认证软件企业792家,登记软件产品3402个,软件著作权2280个,入围全国重点软件企业5家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电子制造产业基地(园区)34个,软件产业园13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15个,动漫产业基地3个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正式成立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在省内落户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8家,新增3家创新型企业建设取得实效,被认定第二批国家创新型企业6家,被认定第三批创新型试点企业11家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1个质量兴省战略效果明显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4个,比上年增加5个;山东名牌产品1557个,增加78个;山东省服务名牌263 个,增加60个创建全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24个、龙头骨干企业40个拥有国家级质检中心23家,省级质检中心61家,省重点实验室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全国驰名商标135个,增加40个新制定省地方标准346项,其中节能标准33项;新增采用国际标准364项食品药品监管有序进行第二批23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通过考核验收,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现场质量体系考核150家次气象地震领域服务能力增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得到加强建设市级应急移动气象台1个,建设能见度自动观测系统22套新增石油平台气象站4个、船舶自动气象站4个、雷电监测站5个人工影响天气成效显著地面人工增雨防雹面积 1.8万平方公里,飞机作业影响面积42.2万平方公里,十一运会等大型活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成功实施地震台网的观测效能进一步提高新建并投入运行的强震台13个、测震台8 个,各类地震观测台站达到190个,省地震台网中心实时数字信号接入测震台站达到78个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义务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8% ,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20%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分别提高到400元、600元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十、百、千”建设工程,完成“十一五”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114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面建立,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补助金额分别达到9.0亿元、1.4亿元、7.2亿元和 6.1亿元表62009年各类教育基本情况文化事业协调推进全省拥有博物馆96个,公共图书馆147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56个拥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19个,艺术表演场馆90个;新建市、县文化设施48处,乡镇综合文化站572处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分别发展到6家和71家,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出版各类图书11241种、报纸85种、杂志262种成功承办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现场销售额达1290多万元,创历届全国书博会之最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8.0% ,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7.9% 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影院达65家,票房收入1.6亿元,增长48.6% ,创造了30多年来电影票房增长的新纪录参与投资、制作的多部影视剧作品获奖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全省拥有卫生机构 1.5万所(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3029所,妇幼保健机构14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73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2.2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0.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6.9万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190 处,新增317 处完成村卫生室建设项目2.2万所,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广泛开展惠民医疗服务,启动免费白内障复明、唇腭裂修复等十大惠民计划,惠及群众529万人次成功承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十一运会上,获得金牌63枚、银牌44枚、铜牌46枚,总分3220分,打破4项亚洲纪录、5项全国纪录,创2项全国青年纪录,金牌数、奖牌数和总分均列全国第一,实现了全省竞技体育历史性突破十一运会的举办,带动全省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共新建和改造比赛、训练场馆129个,新增体育设施面积220万平方米、观众坐席53万个17个市都建设了全民健身中心,城镇群众体育设施增长50%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40% 以上的行政村十一、城乡建设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8.3% ,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继续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编制完成了17个设区城市和91 个县(市)规划,编制完成了全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竣工461.8 万平方米,交付 5.6 万套,廉租住房建设竣工42.4 万平方米,交付8429套所有县(市、区)将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增廉租住房保障 2.6万户,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到8.1万户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积极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在全省范围内启动,“百万农户建新房”工程开始实施启动农房建设104万户,其中,整村改造村庄3400多个,改造危房18.9万户城市承载能力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8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6% 新建污水处理厂16座,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58万吨,城市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3%新增无害化垃圾日处理能力2800吨,无害化处理率70%新增日供水能力48万吨,供热面积4878万平方米城乡环境面貌改善济南大明湖新景区、潍坊白浪绿洲湿地公园等综合治理工程顺利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270万平方米、4 万套(户),新增道路面积3475万平方米、绿地面积8606 公顷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园博会和第七届全国花博会新增国家级园林城市5个、国家级园林县城3个、国家级园林城镇1个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资源勘探取得新进展省内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新增储量金199.1 吨、煤5433.8 万吨、铁矿石 5.2亿吨省外合作开发成果显著,在山东地域外累计取得探矿权209个工业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全省共淘汰钢铁产能212万吨,水泥熟料1510万吨,焦炭47 万吨,关停小火电装机容量193.3万千瓦重点考核的千户重点用能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生产实现节能470.8 万吨标准煤;千户重点企业的49 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下降的占93.9%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力度不断加大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9.7 万千瓦,增长1.4 倍;风力发电12.0亿千瓦时,增长 1.2倍建设领域节能扎实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1062 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达到1800万平方米列入国家首批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4个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节能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的94% 新型墙材生产量330亿块标砖,占墙材生产总量的80%;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新型墙材应用量占墙材应用总量的96%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新建水污染物减排项目334 个、大气污染物减排项目253个全省削减化学需氧量3.16万吨,削减二氧化硫10.17 万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下降4.67% 和 6.01% 全省104个河流断面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下降18.1%,氨氮平均浓度下降29.7% 新增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命名省级环境优美乡镇144个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2658起、死亡人数5033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4.8% 和9.9%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5人,下降16.7% 其中,煤矿百万吨死亡0.04人,下降52.2% ;工矿商贸就业人员10万人死亡0.87人,下降5.4%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2.78人,下降13.4%十三、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保持低速平稳增长根据人口变动和劳动力抽样调查推算,全省出生人口110.4万人,出生率11.70‰;死亡人口57.4 万人,死亡率6.08‰;自然增长率5.62‰其中,0-14岁人口1485.8万人,占总人口的15.7% ;15-64 岁人口6996.6万人,占73.9% ;65岁及以上人口987.7万人,占10.4%城镇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678元,比上年增长12.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元,增长9.2% 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人均财产性收入413 元,增长19.0% ;人均转移性收入3559元,增长16.0%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013元,增长9.1% ,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954元,增长6.9%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9% ,降低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8平方米,增加0.4平方米表7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19 元,比上年增长8.5% 其中,人均财产性纯收入196 元,增长19.6% ;人均转移性纯收入297 元,增长18.2%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17 元,增长8.3% ,其中,人均食品支出1619元,增长4.3%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6% ,降低 1.5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2平方米,增加1.3平方米表8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661.0 万人、2540.2 万人、899.5 万人、1064.6万人和703.0。

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统计信息网2011-02-28山东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2011年2月28日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全省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积极成效,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不断改善,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综合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88.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1398.9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14429.0亿元,增长13.0%。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三次产业比例为9.1:54.3:36.6。

图1 2005-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5.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9.4万人,连续7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双过百万。

失业人员再就业52.7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12.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6%,比上年末降低0.04个百分点。

价格水平结构性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比上年涨幅扩大2.9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上涨2.6%,农村上涨3.5%;消费品价格上涨3.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8%。

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特征明显,食品价格上涨8.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8个百分点,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7.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3%,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7%,其中新建房上涨7.1%。

山东卷统计近几年地理高考考点及考查形式

山东卷统计近几年地理高考考点及考查形式

图表外商投资比重表省份粮食资料表格城市化水平折线图城市等级金字塔图资料表格资料表格折线柱状图气温降水图剖面图区域图柱状统计图区域图区域图图表:知识点注意:设问(1)说明A支流的水文特征。

(2)说出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3)指出图13中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湖泊及其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4)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3)依据表4概括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集中分布的两个地带,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4)简要回答这种分布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大气状况。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10分)(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3)读图8、9,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4)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1)指出图6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分析B地年降水量少于A地的原因。

(2)在制作地图时,我们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的位置来绘制等高线。

请用此方法绘出(3)分析在当地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的意义。

(4)比较分析A地所在省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特征。

(4分)对该省工业的发展,有人提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

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3)与全国相比,环渤海地区在资源利用方面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本地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1)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2005年山东省统计年鉴

2005年山东省统计年鉴

Sheet Name A0101cA0102cA0103cA0104cA0105cA0106cA0107cA0108cA0109cA0110cA0111cA0112cA0113cA0114cA0115cA0116cA0117cA0118cB0201cB0202cB0203cB0204cB0205cB0206cB0207cB0208cB0209cB0210cB0211cC0301cC0302cC0303cC0304cC0305cC0306cC0307cC0308cC0309cC0310cC0311cC0312cC0313cC0314c C0315c C0316c C0317c C0318c C0319c C0320c C0321c C0322c C0323c C0324c C0325c D0401c D0402c D0403c D0404c D0405c D0406c D0407c D0408c D0409c D0410c D0411c D0412c D0413c D0414c D0415c D0416c D0417c D0418c E0501c E0502c E0503c E0504c E0505c E0506c E0507c E0508c E0509c E0510c E0511c E0512c E0513c E0514cE0515c E0516c E0517c E0518c E0519c E0520c E0521c E0522c E0523c E0524c E0525c E0526c E0527c E0528c F0601c F0602c F0603c F0604c F0605c F0606c F0607c F0608c F0609c F0610c F0611c F0612c F0613c F0614c F0615c F0616c F0617c F0618c F0619c F0620c F0621c F0622c F0623c F0624c F0625c F0626c F0627c F0628c F0629c F0630cF0631c F0632c F0633c F0634c F0635c F0636c F0637c F0638c F0639c F0640c F0641c F0642c F0643c F0644c G0701c G0702c G0703c G0704c G0705c G0706c G0707c G0708c G0709c G0710c G0711c G0712c G0713c G0714c G0715c G0716c H0801c H0802c H0803c H0804c H0805c H0806c H0807c H0808c H0809c H0810c H0811c H0812c H0813c H0814cH0815c H0816c H0817c H0818c H0819c H0820c H0821c H0822c I0901c I0902c I0903c I0904c I0905c I0906c I0907c I0908c I0909c I0910c I0911c I0912c I0913c I0914c I0915c I0916c I0917c I0918c J1001c J1002c J1003c J1004c J1005c J1006c J1007c J1008c J1009c J1010c J1011c J1012c J1013c J1014c J1015c J1016c J1017c J1018cJ1019c J1020c J1021c J1022c J1023c J1024c J1025c J1026c J1027c J1028c J1029c J1030c J1031c J1032c J1033c J1034c J1035c J1036c J1037c K1101c K1102c K1103c K1104c K1105c K1106c K1107c K1108c K1109c K1110c K1111c K1112c K1113c K1114c L1201c L1202c L1203c L1204c L1205c L1206c L1207c L1208c L1209c L1210c L1211cL1212c L1213c L1214c L1215c L1216c L1217c L1218c L1219c L1220c L1221c L1222c L1223c L1224c L1225c L1226c L1227c L1228c L1229c L1230c L1231c L1232c L1233c L1234c L1235c M1301c M1302c M1303c M1304c M1305c M1306c M1307c M1308c M1309c M1310c M1311c M1312c M1313c M1314c M1315c M1316c M1317c M1318c M1319c M1320cM1321c M1322c M1323c M1324c M1325c M1326c M1327c M1328c M1329c N1401c N1402c N1403c N1404c N1405c N1406c N1407c N1408c N1409c N1410c N1411c N1412c N1413c N1414c N1415c N1416c N1417c N1418c N1419c N1420c N1421c N1422c N1423c N1424c N1425c N1426c O1501c O1502c O1503c O1504c O1505c O1506c O1507c O1508c O1509cO1510c O1511c O1512c O1513c O1514c O1515c O1516c O1517c O1518c O1519c O1520c O1521c O1522c O1523c O1524c O1525c O1526c O1527c O1528c O1529c O1530c O1531c O1532c O1533c O1534c O1535c O1536c O1537c O1538c O1539c O1540c O1541c O1542c P1601c P1602c P1603c P1604c P1605c P1606c P1607c P1608c P1609c P1610c P1611cP1612c P1613c P1614c P1615c P1616c P1617c P1618c P1619c P1620c P1621c P1622c P1623c P1624c P1625c P1626c P1627c P1628c P1629c P1630c P1631c P1632c P1633c P1634c P1635c P1636c P1637c P1638c P1639c P1640c P1641c P1642c P1643c Q1701c Q1702c Q1703c Q1704c Q1705c Q1706c Q1707c Q1708c Q1709c Q1710c Q1711c Q1712cQ1713c Q1714c Q1715c Q1716c Q1717c Q1718c Q1719c Q1720c Q1721c Q1722c Q1723c Q1724c Q1725c Q1726c Q1727c Q1728c Q1729c Q1730c Q1731c Q1732c Q1733c Q1734c Q1735c Q1736c Q1737c R1801c R1802c R1803c R1804c R1805c R1806c R1807c R1808c R1809c R1810c R1811c R1812c R1813c R1814c R1815c R1816c R1817c R1818c R1819cR1820c R1821c R1822c R1823c S1901c S1902c S1903c S1904c S1905c S1906c S1907c T2001c T2002c T2003c T2004c T2005c T2006c T2007c T2008c T2009c T2010c T2011c T2012c T2013c T2014c T2015c T2016c T2017c T2018c T2019c T2020c T2021c U2101c U2102c U2103c U2104c U2105c U2106c U2107c U2108c U2109c U2110c U2111c U2112cU2113c U2114c U2115c U2116c U2117c U2118c U2119c U2120c U2121c U2122c U2123c U2124c U2125c U2126c U2127c U2128c U2129c U2130c U2131c U2132c U2133c U2134c U2135c U2136c U2137c U2138c U2139c U2140c U2141c U2142c U2143c U2144c U2145c U2146c U2147c U2148c U2149c U2150c U2151c U2152c U2153c U2154c U2155c U2156cU2157c U2158c U2159c U2160c V2201c V2202c V2203c V2204c V2205c V2206c V2207c V2208c V2209c V2210c V2211c V2212c V2213c V2214c V2215c V2216c V2217c V2218c V2219c V2220c V2221c V2222c V2223c V2224c V2225c V2226c V2227c V2228c V2229c V2230c V2231c V2232c V2233c V2234c V2235c V2236c V2237c W2301c W2302c W2303cW2304c W2305c W2306c W2307c W2308c W2309c W2310c W2311c W2312c W2313c W2314c W2315c W2316c W2317c w2318c W2319c W2320c W2321c W2322c W2323c W2324c W2325c W2326c w2327c w2328c W2329c W2330c W2331c W2332c W2333c W2334c W2335c W2336c W2337c W2338c W2339c W2340c W2341c W2342c w2343c W2401c W2402c W2403c W2404cW2405c W2406c W2407c W2408c W2409c W2410c W2411c W2412c W2413c W2414c W2415c W2416c W2417c W2418c W2419c W2420c W2421c W2422c W2423c W2424c W2425c W2426c W2427c W2428c W2429c W2430c W2431c W2432c W2433c W2434c W2435c W2436c W2437c W2438c W2439c W2440c W2441c W2442c W2443c W2444c W2445c W2446c W2447c W2448cW2449c W2450c W2451c W2452c W2453c W2454c X2501c X2502c X2503c X2504c X2505c X2506c X2507c X2508c X2509c X2510c X2511c X2512c X2513c X2514c X2515c X2516c X2517c X2518c X2519c X2520c X2521c X2522c X2523c X2524c X2525c X2526c X2527c X2528c X2529c X2530c X2531c Z2600c Z2601c Z2602c Z2603c Z2604c Z2605c Z2606cZ2607c Z2608c Z2609c Z2610c Z2611c Z2612c Z2613c Z2614c Z2615c Z2616c Z2617c Z2618c Z2619c Z2620c Z2621c Z2622c Z2623c Z2624c Z2625c Z2626c Z2627c ZA2701c ZA2702c ZA2703c ZA2704c ZA2705c ZA2706c ZA2707c ZA2708c ZA2709cTable Name1-1 全国行政区划 (2005年底)1-2 自然状况1-3 自然资源1-4 土地状况1-5 主要山脉基本情况1-6 主要河流基本情况1-7 河流流域面积1-8 内陆水域面积1-9 湖泊面积1-10 海区海域及渔场面积1-11 浅海滩涂海湾可养殖面积1-12 主要矿产基础储量1-13 各地区主要能源、黑色金属矿产基础储量 (2005年) 1-14 各地区主要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基础储量 (2005年) 1-15 主要城市平均气温 (2005年)1-16 主要城市平均相对湿度(2005年)1-17 主要城市降水量 (2005年)1-18 主要城市日照时数 (2005年)2-1 各部门机构数2-2 平均每天主要社会经济活动2-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2-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2-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2-6 按区域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2005年)2-7 人均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2-8 民族自治地方自然资源2-9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划和人口 (2005年)2-10 民族自治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11 少数民族分布的主要地区3-1 国内生产总值3-2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3-3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3-4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3-5 分行业增加值及构成 (2004年)3-6 三次产业贡献率3-7 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3-8 地区生产总值和指数3-9 地区生产总值 (2005年)3-10 地区生产总值项目结构 (2005年)3-11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3-12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结构3-13 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3-14 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 (2005年)3-15 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 (2005年)3-16 各地区最终消费支出及构成 (2005年)3-17 居民消费水平3-18 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 (2005年)3-19 国际收支平衡表 (2005年)3-20 2002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中间使用部分)3-21 2002年投入产出基本流量表(最终使用部分)3-22 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表 (2002年)3-23 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表 (2002年)3-24 资金流量表 (实物交易,2003年)3-25 资金流量表 (金融交易,2003年)4-1 人口数及构成4-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4-3 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005年)4-4 各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 (2005年)4-5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4-6 各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4-7 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 (2005年)4-8 各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户规模 (2005年)4-9 各地区分性别、户口登记状况的人口 (2005年)4-10 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 (2005年)4-11 各地区按性别和婚姻状况分的人口 (2005年)4-12 各地区按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分的人口 (2005年)4-13 各地区按性别分的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人口 (2005年)4-14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 (2005年)4-15 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4年11月1日至2005年10月31日) 4-16 各地区0-30岁独生子女数(2005年)4-17 各地区家庭户按住房来源分的户数 (2005年)4-18 各地区家庭户的住房间数和面积 (2005年)5-1 就业基本情况5-2 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 (年底数)5-3 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 (2005年底)5-4 按城乡分就业人员数 (年底数)5-5 按行业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5-6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 (年底数)5-7 按登记注册类型和细行业分职工人数 (2005年底)5-8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人数 (年底数)5-9 各地区按行业分国有单位职工人数 (年底数)5-10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集体单位职工人数 (年底数)5-11 各地区按行业分其他单位职工人数 (年底数)5-12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 (年底数)5-13 各地区按行业分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 (2005年底)5-14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 (2005年底)5-15 各地区私营企业就业人数 (2005年底)5-16 各地区个体就业人数 (2005年底)5-17 职工工资总额和指数5-18 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5-19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工资总额5-20 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 (2005年)5-21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5-22 各地区按行业分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23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24 各地区按行业分其他单位职工平均工资 (年底数)5-25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其他单位职工平均工资5-26 各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就业人数和劳动报酬 (2005年)5-27 各地区职业介绍工作情况 (2005年)5-28 各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及失业率6-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 按城乡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 各地区按经济类型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 按资金来源和构成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 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6-6 各地区全社会住宅投资6-7 各地区按主要行业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 各地区全社会建设总规模6-9 各地区全社会施工、竣工房屋面积和价值6-10 按资金来源和隶属关系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1 按构成和建设性质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2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总规模6-13 按行业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总规模(2005年)6-14 按行业、隶属关系和注册类型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05年) 6-15 城镇各行业投资资金来源和新增固定资产 (2005年)6-16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7 各地区按项目规模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18 各地区城镇能源工业投资6-19 各地区城镇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和价值6-20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新增固定资产6-21 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投产项目个数6-22 城镇新增固定资产及交付使用率6-23 按行业分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投产项目个数 (2005年)6-24 新增主要产品生产能力6-25 全社会主要产品建设规模 (2005年)6-26 农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和建房6-27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主要指标6-28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6-29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从业人员数6-30 房地产开发企业 (单位)土地开发及购置6-31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投资总规模及完成投资(2005年) 6-32 按用途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投资完成额6-33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资金来源6-34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房屋建筑面积和造价6-35 按用途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新开工房屋面积6-36 商品房屋销售情况6-37 按用途分商品房屋销售面积6-38 按用途分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6-39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资产负债6-40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情况6-41 按规模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完成投资 (2005年)6-42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成套住宅竣工与销售情况6-43 35个大中城市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05年) 6-44 在建大型项目基本情况(2005年)7-1 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7-2 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7-3 综合能源平衡表7-4 石油平衡表7-5 煤炭平衡表7-6 电力平衡表7-7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7-8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7-9 按行业分能源消费量 (2004年)7-10 按行业分能源消费量 (2005年)7-11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7-12 平均每天能源消费量7-13 生活能源消费量7-14 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7-15 各地区电力消费量7-16 各地区能源消耗指标 (2005年)8-1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8-2 国家财政分项目收入8-3 各项税收8-4 国家财政主要支出项目8-5 国家财政按功能性质分类的支出8-6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8-7 国家财政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8-8 国家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8-9 政策性补贴支出8-10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8-11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8-12 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收入项目 (2005年)8-13 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 (2005年)8-14 各地区财政收入 (2005年)8-15 各地区财政支出 (2005年)8-16 预算外资金分项目收入8-17 预算外资金分项目支出8-18 中央和地方预算外资金收支及比重8-19 国家财政债务发行情况8-20 国家财政债务还本付息支出8-21 外债余额8-22 外债风险指标9-1 各种价格指数9-2 各种价格定基指数9-3 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 (2005年)9-4 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 (2005年)9-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6 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9-7 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9-8 各地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分类指数9-9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9-10 各地区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9-11 各地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12 按行业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13 工业品出厂价格分类指数9-14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9-15 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9-16 按工业行业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17 房地产价格指数9-18 全国和35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10-1 人民生活基本情况10-2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10-3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10-4 各地区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 (年底余额)10-5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0-6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2005年)10-7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2005年)10-8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2005年)10-9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主要商品数量10-10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0-11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的主要商品数量 (2005年) 10-12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2005年) 10-13 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主要商品数量 (2005年)10-14 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2005年)10-15 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 (2005年)10-16 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2005年)10-17 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2005年底)10-18 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10-19 农村居民按纯收入分组的户数占调查户比重10-20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10-21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0-22 各地区按来源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005年)10-23 按收入五等份分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2005年)10-24 按收入五等份分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 (2005年)10-25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构成10-26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 (2005年)10-27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现金支出 (2005年)10-28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2005年)10-29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10-30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10-31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 (2005年)10-32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2005年) 10-33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 (2005年)10-34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2005年底)10-35 城乡新建住宅面积和居民住房情况10-36 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10-37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 (2005年)11-1 全部地级城市数 (2005年)11-2 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城市社会经济指标 (2005年)11-3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指标 (2005年)11-4 地级及以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2005年)11-5 城市公用事业基本情况11-6 各地区城市建设情况 (2005年)11-7 各地区城市供水情况 (2005年)11-8 各地区城市燃气情况 (2005年)11-9 各地区城市集中供热情况 (2005年)11-10 各地区城市市政设施 (2005年)11-11 各地区城市公共交通情况 (2005年)11-12 各地区城市园林和绿地 (2005年)11-13 各地区城市环境卫生情况 (2005年)11-14 各地区城市设施水平 (2005年)12-1 环境保护基本情况12-2 水资源情况12-3 供水用水情况12-4 各地区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 (2005年)12-5 工业按行业分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 (2005年)12-6 主要城市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 (2005年)12-7 全海域海水水质评价结果 (2005年)12-8 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标 (2005年)12-9 工业按行业分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 (2005年)12-10 各地区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 (2005年)12-11 主要城市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 (2005年)12-12 各地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 (2005年)12-13 按行业分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 (2005年)12-14 主要城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 (2005年)12-15 各地区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和处理情况 (2005年)12-16 主要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情况 (2005年)12-17 国控主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情况 (2005年)12-18 各地区土地利用情况 (2005年)12-19 各地区森林资源情况12-20 造林面积12-21 林业重点工程造林面积12-22 各地区湿地面积12-23 红树林各地类面积12-24 各地区自然保护基本情况 (2005年)12-25 地质灾害及防治情况12-26 森林火灾情况12-27 森林病虫鼠害防治情况12-28 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情况12-29 地震灾害情况12-30 主要海洋灾害情况 (2005年)12-31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12-32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12-33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完成情况12-34 林业系统营林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12-35 林业系统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13-1 农村基层组织和农业基本情况13-2 主要农牧渔业生产情况13-3 农村基层组织情况13-4 乡村从业人员 (年底数)13-5 各地区耕地面积13-6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指数13-7 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 (年底数)13-8 有效灌溉面积、农用化肥施用量、农村水电站及用电量13-9 农村水电建设和发电量13-10 灌溉、水库和除涝、治水、治碱情况13-11 各地区水利设施和除涝、治碱面积 (2005年)13-12 农村居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 (年底数)13-13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 (年底数) 13-14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土地经营情况 (2005年底)13-15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16 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13-17 主要农产品产量13-18 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13-19 主要林产品产量13-20 牲畜饲养情况13-21 畜产品产量13-22 水产品产量13-23 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13-24 重点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2000年)13-25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出售主要农产品13-26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出售主要畜产品及水产品13-27 主要农产品产量与解放前最高年产量比较13-28 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13-29 国营农场基本情况14-1 全部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004年)14-2 按行业分全部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004年)14-3 各地区全部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004年)14-4 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2005年) 14-5 按行业分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5年)14-6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14-7 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2005年)14-8 按行业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2005年)14-9 按行业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5年)14-10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指标14-11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5年)14-12 按行业分私营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2005年)14-13 按行业分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5年)14-14 私营工业企业主要指标14-15 私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5年)14-16 按行业分“三资”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2005年)14-17 按行业分“三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5年)14-18 “三资”工业企业主要指标14-19 “三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5年)14-20 按行业分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2005年)14-21 按行业分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5年)14-22 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14-23 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005年)14-2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4-25 工业产品产量14-26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 (2004年)15-1 建筑业企业概况15-2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005年)15-3 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15-4 各地区总承包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005年)15-5 各地区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005年)15-6 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15-7 各地区建筑业增加值15-8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15-9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15-10 各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15-11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建筑业企业单位数 (2005年)15-12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 (2005年)15-13 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情况15-14 国有建筑业企业技术装备情况15-15 各地区建筑业总产值 (2005年)15-16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建筑业总产值 (2005年)15-17 各地区按行业分建筑业总产值 (2005年)15-18 各地区按资质等级分总承包建筑业总产值 (2005年)15-19 各地区按资质等级分专业承包建筑业总产值 (2005年)15-20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情况 (2005年)15-21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承包工程完成情况 (2005年)15-22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建筑业企业实收资本 (2005年)15-23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资产 (2005年)15-24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建筑业企业资产 (2005年)15-25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2005年)15-26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建筑业企业所有者权益 (2005年) 15-27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建筑业企业负债 (2005年)15-28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总收入 (2005年)15-29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建筑业企业总收入 (2005年)15-30 各地区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 (2005年)15-31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建筑业企业税金总额 (2005年)15-32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 (2005年)15-33 各地区按资质等级分总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 (2005年) 15-34 各地区按资质等级分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 (2005年) 15-35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利润 (2005年) 15-36 各地区建筑业劳动生产率 (2005年)15-37 建筑业房屋建筑面积15-38 各地区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主要指标 (2005年)15-39 勘察设计机构和人员数 (2005年)15-40 勘察设计单位营业收入情况 (2005年)15-41 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和人员数(2005年)15-42 建设工程监理营业收入(2005年)16-1 各地区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职工人数 (2005年底)16-2 交通运输业基本情况16-3 各地区运输线路长度 (2005年底)16-4 运输线路长度16-5 运输线路质量16-6 客运量16-7 旅客周转量16-8 货运量16-9 货物周转量16-10 旅客运输平均运距16-11 货物运输平均运距16-12 各地区客运量 (2005年)16-13 各地区旅客周转量 (2005年)16-14 各地区货运量 (2005年)16-15 各地区货物周转量 (2005年)16-16 国家营业铁路基本情况16-17 铁路机车拥有量16-18 国家铁路客、货车拥有量16-19 国家铁路运输固定资产16-20 按货类分国家铁路货物运输量16-21 铁路主要干线客货运输量 (2005年)16-22 铁路主要车站旅客发送量16-23 铁路主要车站货物发送量16-24 国家铁路运输主要财务指标16-25 国家铁路运输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26 民用汽车拥有量16-27 私人汽车拥有量16-28 新注册民用汽车数量16-29 公路运输汽车拥有量16-30 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16-31 私人运输船舶拥有量16-32 沿海主要港口分货类吞吐量16-33 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16-34 沿海主要港口码头泊位数 (2005年底)16-35 内河主要港口码头泊位数 (2005年底)16-36 民用航空航线及飞机架数16-37 民用航空运输量及通用飞行时间16-38 输油(气)管道长度和运输量 (2005年底)16-39 邮电业务基本情况16-40 邮电业务量16-41 邮政局所数及邮递线路(年底数)16-42 电信主要通信能力 (年底数)16-43 邮电通信服务水平17-1 国内贸易基本情况17-2 消费品市场交易情况17-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基本情况 (2005年) 17-5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数17-6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数17-7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数17-8 按行业分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销、存总额 (2005年)17-9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购、销、存总额17-10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主要商品分类销售额17-11 各地区星级住宿业经营情况17-12 各地区限额以上餐饮业经营情况17-13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资产及负债 (2005年) 17-14 按行业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资产及负债(2005年)17-15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资产及负债17-16 限额以上批发企业资产及负债17-17 限额以上零售企业资产及负债17-18 按登记注册类型和行业分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资产及负债(2005年) 17-19 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资产及负债17-20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05年) 17-21 按行业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05年)17-22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17-23 限额以上批发企业主要财务指标17-24 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17-25 按登记注册类型和行业分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2005年) 17-26 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主要财务指标17-27 按业态分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17-28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17-29 分地区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17-30 按业态分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基本情况17-31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基本情况17-32 分地区限额以上连锁餐饮企业基本情况17-33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限额以上连锁住宿企业基本情况17-34 分地区限额以上连锁住宿企业基本情况17-35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 (2005年)17-36 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摊位分类情况 (2005年)17-37 各地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基本情况18-1 对外经济贸易基本情况18-2 人民币对主要外币年平均汇价 (中间价)18-3 货物进出口总额18-4 按贸易方式分货物进出口总额18-5 历年出口货物分类金额18-6 历年进口货物分类金额18-7 进出口货物分类金额18-8 我国同各国(地区)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18-9 出口主要货物数量和金额18-10 进口主要货物数量和金额18-11 各地区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货物进出口总额18-12 各地区按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分货物进出口总额18-13 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货物进出口总额18-14 利用外资概况18-15 按方式分外商投资额18-16 按国别(地区)分实际外商投资额18-17 按行业分外商直接投资 (2005年)18-18 按行业分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情况 (2005年)18-19 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情况18-20 按主要国别(地区)分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 18-21 按行业分对外直接投资 (非金融类)18-22 对外经济合作18-23 按国别(地区)分对外经济合作完成营业额19-1 旅游事业发展情况19-2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及构成19-3 按性别、年龄和事由分外国入境旅游人数19-4 按国别分外国入境旅游人数19-5 各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9-6 各地区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9-7 国内旅游情况20-1 银行系统机构、人员数 (2005年底)20-2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资金平衡表 (资金来源) 20-3 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资金平衡表 (资金运用) 20-4 金融机构现金收入20-5 金融机构现金支出20-6 金融机构现金投放与回笼20-7 国家银行人民币信贷收支 (年底余额)20-8 货币供应量 (年底余额)20-9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20-10 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利率20-11 金融机构法定贷款利率20-12 黄金和外汇储备20-13 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年底余额)20-14 外资银行资产负债表 (年底余额)20-15 国内有价证券分类发行情况 (2005年)20-16 证券市场基本情况20-17 上市公司数量20-18 股票发行量和筹资额20-19 股票交易情况20-20 保险系统机构、人员数 (2005年底)20-21 保险公司业务经济技术指标 (2005年)21-1 学校、教职工和专任教师情况 (2005年)21-2 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学生情况 (2005年)21-3 各级各类学校数21-4 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21-5 各级各类学校招生数21-6 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数21-7 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数21-8 研究生和留学生数21-9 分学科研究生情况 (2005年)21-10 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2005年)21-11 高等学校 (机构)学生数 (2005年)21-12 成人本、专科分学科学生数 (2005年)。

农业生产条件报表知识

农业生产条件报表知识

农林牧渔业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指标解释年报包括的指标多,内容广泛,全面,是一年内生产经营状况的综合反映。

目前执行的年报有:农生产条件(A301表)、水果生产情况(A303表)、林业生产情况(A304表)、畜牧业生产情况(A305表)、渔业生产情况(A306表)、耕地面积情况(A308表)、农村非农行业产值(M303表)、农村固定资产结构(M306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商品产值计划性标表(M301F)、农林牧渔总产值(M301)、农林牧渔业商品产值表(M305表)、乡镇社会经济基本情况(V101表)、村卡(U102表)1.农业生产条件(A301表)一、农村基层组织情况(个)二、农村基础设施乡镇个数:指农村中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乡一级行政区划的数量。

不包括城关镇、城市街道办事处、工矿区。

村委会个数:指农村中经上级政府批准,按居住地区设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个数。

含城关镇中的村。

我们玉溪习惯上也将居民委员会和社会个数包括在内。

自来水受益村数:指有自来水设施(包括取水、净水、输配水等硬件设施)符合饮用生卫标准、受益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80%以上的村委会、居委会、社区的个数。

特别注意不能是自然村的个数。

通汽车村数:是指已拥有能进行客、货运,且能通乡及乡以上公路的村委会、居委会、社区个数。

(能拥有乡级以上公路通过,并通达客运或货运汽车的村委会个数。

)通汽车村民小组数:是指已拥有能进行客、货运,且能通乡及乡以上公路的村民小组数。

通电村数:是已同时接通照明电和动力电的村委会、居委会、社区个数。

(指凡输电线路已架设到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并有部分农户使用照明和生产的村委会个数。

)通电村民小组数:是已同时接通照明电和动力电的村民小组数。

通电话村数:指已接通一部经上电话的村委会、居委会、社区个数。

(指已架设通讯线路并能用有线电话与外界联系的村委会个数(一个村委会中含几个自然村并都通有电话的按一个村计算)三、乡村人口与从业人员乡村户数: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

200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统计局•【公布日期】2003.02.27•【字号】•【施行日期】2003.0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0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东省统计局2003年2月27日)200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按照“四大战略”和“三个坚持”、“三个关键”、“三个亮点”、“六个变化”的工作思路,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一、综合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

初步测算,全省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10552.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这标志着我省综合经济实力跃升到新的台阶。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90.00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309.54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52.52亿元,增长10.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4.4:49.3:36.3变化为13.2:50.3:36.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了1.0和0.2个百分点。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643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1407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 %。

宏观经济景气保持高位运行。

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与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全年平均为132.6,比上年提高0.2点;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景气指数分别为132.6和114.5,比上年提高2.4和6.5点。

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全省111户重点国有企业已规范改制的101户,占91%,企业正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和经营实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