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9: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合集下载

心理学导论期末考试客观题及答案

心理学导论期末考试客观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心理现象不包括()。

A.个体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

B.认知、情绪和动机等心理活动过程。

C.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某种情绪状态。

D.人的外显的行为模式。

正确答案:D2、“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的是()。

A.一种个性特征。

B.一种行为模式。

C.一个认知过程。

D.一种心理状态。

正确答案:D3、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什么?()A.所列答案都对。

B.描述某种心理现象。

C.解释特定的心理现象或行为模式的产生机制。

D.基于相关规律预测、控制、矫正或塑造特定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正确答案:A4、心理学研究的程序是什么?()A.基于现有理论、逻辑推理和直觉,尝试性地回答提出的研究问题,产生研究假设。

B.基于文献和社会实践发现并提出研究问题。

C.采用标准化的数据采集方法系统地搜集数据以验证假设并得出初步的研究结论。

D.各选项所列步骤都是。

正确答案:D5、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进而研究这个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常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个案法C.参与式观察法D.测验法正确答案:A6、发展心理学中,研究婴儿认知发展存在关键期的典型实验范式是:()A.去习惯化范式B.三山实验C.守恒实验D.错误信念范式正确答案:A7、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称为:()A.社会心理发展理论B.认知发展论C.性心理发展阶段论D.毕生发展观正确答案:B8、提出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理论的学者是:()A.荣格B.埃里克森C.弗洛伊德D.科尔伯格正确答案:B9、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下列哪种能力属于前运算阶段获得的:()A.心理理论B.守恒概念C.客体恒常性D.抽象思维和假设思维正确答案:A10、下列哪个案例或哪项研究发现最能够支持心理发展的“遗传-环境交互影响”观点:( )A.狼孩丧失语言学习能力。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D.不同环境长大的同卵双胞胎心理特征相似,被同一家庭收养的无血缘关系的子女在心理特征上也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摘要本次实验是为了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采用了自由回忆法和组内设计的实验设计类型。

共17名被试,每个被试分别记忆17个位置上的不同汉字。

根据每个位置再现的正确率,得到了被试对字单中的头几个字再现好,字单中部的项目再现不好,最后几个项目再现得也很好的结论。

验证了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关键词自由回忆法两种过程记忆理论前摄抑制倒摄抑制1前言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系列学习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

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和近因效应,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

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是两种过程记忆理论的重要证据。

系列位置效应的结果,以系列位置为x轴,正确再现的百分数为y轴,则可形成一个U形的曲线,叫系列位置曲线。

1962年,加拿大学者墨多克作过一次有趣的实验,他向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山、炸弹、手指、椅子、木偶”等,以每秒出现一个的速度呈现完毕,让被试以任意顺序自由回忆。

结果发现,回忆的效果于字词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密切相关。

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单词更容易回忆。

根据实验结果所画出的两头高中间低的曲线,被心理学家们叫做“系列位置曲线”,这种现象也被称之为“系列位置效应”。

持两重记忆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实验中词表系列开始部分有较多的复述机会而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回忆时是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取的;而末尾部分因刚刚学习过还来不及复述,是进入短时记忆中的,仍保持在人当前意识中,因此,更易于再现;记忆效果最差不在正中,而在中间稍偏右。

弗勾尔脱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中间偏右的项目受前面来的抑制较多,所以联系已经很弱了,从而更易受后面来的抑制的影响所造成。

本次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
摘要:一系列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一般先学的的和后学的容易回忆,中间的较难回忆。

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的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字词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

本实验采用PES心理实验系统,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单字(实验分为四种条件:1秒立即回忆,1秒延迟回忆,2秒立即回忆,2秒延迟回忆),每次呈现完毕后被试将能回忆的字输入电脑,。

根据被试回忆的正确个数在材料中的位置,验证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数据结果显示,四种实验条件下,位于材料最前面和靠后的材料较易回忆,而位于材料中间位置的回忆个数少,正确率低,验证了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

实验中间时间的改变(1秒增加到2秒),显著提高了识记量。

关键字: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因效应
引言:记忆的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浪费。

最早研究系列位置效应的是艾宾浩斯,他用一系列材料,发现了最后部分最容易记忆,其次是开始部分,最难的是中间部分。

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解释是干扰说。

干扰说可用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来说明。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这种现象为安德伍德(Underwood,1949)的实验所证实;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前面识记材料材料的干扰作用,谬勒和。

高中心理与健康《神奇的“系列位置效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心理与健康《神奇的“系列位置效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神奇的“系列位置效应”【主题背景】高一学生的学习容量与初中时相比急剧增大,其中需要记忆的科目和内容明显增多,在学习时间相对一定的情况下,初中时依靠反复复习来达到学习效果的记忆方法现在显然是行不通的。

但实际上,我们的记忆并非毫无规律可循,其中系列位置效应就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普遍的记忆规律,对学生的记忆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这一记忆现象的存在及其影响,简单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记忆机制,并能以此为依据,科学安排自己的记忆和学习。

【活动目标】1、学生初步感知系列位置效应,能列举自己或身边的系列位置效应。

2、学生能理解系列位置效应产生的基本机制。

3、学生能运用系列位置效应为自己的学习和复习提供有效帮助。

【活动方法】视频观看、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教师讲解等。

【活动准备】1、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平均分组。

2、印制系列记忆曲线,每组一份。

3、剪辑视频——《最强大脑》中王峰对战鲍里斯片段,并制作课件。

【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活动过程】引导语:欢迎大家来到心理课堂,今天的心理课上我首先要请大家一起观看《最强大脑》中中国记忆王王峰对战德国记忆大师鲍里斯的精彩视频片段。

一、寻找发现(5 分钟)播放《最强大脑》片段。

同学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注意用笔记下两位记忆大师要求回看的色盅号码和评委要求他们回忆的色盅号。

这些号码处在整个色盅序列的什么位置?学生回应。

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序列中这个位置的色盅?学生交流。

(位于中间、中间偏前或偏后位置的色盅尤其难记)提升语:看来不管是拥有超强记忆能力的记忆大师,还是从事记忆研究的专家评委,他们都认为:位于材料开头和结尾部分的内容比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效果要好。

就是说记忆材料中各部分的位置不同,记忆的效果就不同。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神奇的“系列位置效应”》。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记忆大师的精彩对决,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记忆奥秘的兴趣,引出主题。

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

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2007-12-20 17:46:53)转载▼分类:心理实验报告标签:学习公社摘要本实验目的是通过对汉字的记忆,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通过18名被试的测试结果绘制出相应的系列位置曲线,并且尝试用两种记忆理论说明系列位置效应。

关键词:系列位置效应、两种记忆理论、自由回忆、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1 前言近100多年来,记忆研究一直是心理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开创了对记忆的实验研究,并发现了保持和遗忘的规律。

此后,人们对记忆的研究多受艾宾浩斯的影响,除了对记忆广度的研究外,均属长时记忆研究。

同一时期,威廉·詹姆士提出了记忆二重学说,认为记忆不只是单一的长时记忆,一定还包含短时记忆。

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陆续从实验室中以及从临床事例中获得证实。

1962年加拿大学者墨多克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字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山、炸弹、手指、椅子、木偶,然后让他以任意顺序加以回忆。

实验结果发现,回忆的效果和字词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位置有关,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位置的单词比中间的单词更容易回忆出来。

心理学把这种现象成为系列位置效应,根据实验结果所画出的曲线叫做系列位置效应曲线。

[1]系列位置曲线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近因效应指系列最后几个项目回忆得最好;首因效应指系列中开头几个项目回忆的较好;渐进线指曲线的中间部分回忆最差。

这个实验给记忆的二重学说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2]本次实验的目的,采用自由回忆的方法,通过对18名被试进行汉字的记忆重复再现的经典实验,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并尝试用两种记忆理论说明系列位置效应.2 方法2.1 被试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自考学生18人,年龄在21-38岁之间,女性16名,男性2名;视力和矫正视力正常;无记忆障碍;被试以前没有实验经历,实验后无被试费用;每个被试单独接受实验。

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实验报告

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准考证号:姓名:实验题目: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摘要:本实验采用自由回忆法通过对数字的回忆验证了系列位置效应。

11名北大心理系自考生随机分配到以拉丁方排序的不同自变量变化水平上,每个被试以不同的顺序学习一遍11个数字,然后让他们做自由回忆,把再现的结果按系列位置登记、统计、处理后,基本得到系列位置曲线。

关键词:拉丁方、系列位置效应、自由回忆1.前言1.1 解释术语:系列位置效应:记忆的效果与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

1.21962年,加拿大学者墨多克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然后让被试以任意顺序自由回忆。

实验结果发现,回忆的效果与字词在原呈现的位置有关,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单词均比中间部分的单词更容易回忆。

1.3实验意义:验证课堂教学实验2.方法2.1 被试:北大心理学系自考生共11名,被试的背景涉及行政、学生、销售、老师、旅游,年龄在21岁至35岁,9名女生,2名男生,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无记忆障碍。

2.2实验材料:11组双位数字,数字之间的联想值很低,11组数字分别是:19 26 94 31 82 47 52 75 79 63 682.3实验设计:自变量:主试向被试呈现的数字的位置因变量:被试做自由回忆时,对数字的正确再现率。

控制变量:呈现方式、呈现时间、呈现距离。

2.4试验程序:2.4.1指示语:您好,下面我将为您呈现一组数字,当我说完毕时,您将开始回忆,并将所回忆的数字记录在纸上,回忆无顺序要求,一直到您不能写出为止,然后把记录纸交给我。

2.4.2主试将11个数字随机排列,然后将数字按拉丁方的顺序向每个被试单独呈现数字,拉丁方顺序见下图。

2.4.3让被试坐下,并给被试指导语:您好,下面我将为您呈现一组数字,当我说完毕时,您将开始回忆,并将所回忆的数字记录在纸上,回忆无顺序要求,一直到您不能写出为止,然后把记录纸交给我。

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背课文的时候,开头和结尾总是记得特别清楚,中间的部分反而容易忘?这其实就是神奇的“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在捣鬼啦!就拿我上次参加背诵比赛来说吧!老师给了我们一篇长长的文章,让我们在规定时间内背下来。

我一开始那叫一个信心满满,觉得自己肯定没问题。

我先从开头背起,“哇,这开头也太简单了吧,一下子就记住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然后背着背着,到了中间部分,我的脑袋就像一团乱麻,怎么都理不清楚。

“哎呀,这都是啥呀,怎么这么难记!”我急得直跺脚。

这时候,我的好朋友小明凑过来问我:“咋样啦?我这中间部分简直就是‘魔鬼’,太难搞啦!”我无奈地说:“可不是嘛,咱俩同病相怜啊!”终于,我咬着牙把中间部分磕磕绊绊地记住了一些,来到了结尾部分。

“嘿!这结尾也不难嘛,轻松拿下!”我兴奋得差点跳起来。

等到比赛的时候,我开头背得那叫一个顺溜,老师都对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我心里别提多得意了,想着:“这开头记得好,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呀,后面肯定也没问题!”可一到中间,我就开始结结巴巴,“完了完了,这中间咋这么容易忘呢?”我急得额头都冒汗了。

再看看旁边的小红,她开头和结尾也背得不错,中间虽然也有点小卡顿,但整体还算顺利。

比赛结束后,我问她:“小红,你咋记得比我好呀?”小红笑着说:“我呀,多下了点功夫在中间部分,反复多背了几遍。

”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还真不能小瞧。

开头和结尾就像是两座明亮的灯塔,特别容易被我们看到和记住。

而中间部分呢,就像是被迷雾笼罩的小路,得我们更加努力才能走得顺畅。

这不就像我们跑步比赛吗?起跑的时候大家都精力充沛,冲劲十足,能记得很清楚。

冲刺的时候,为了胜利,也会拼尽全力,所以也能记住。

可中间那段路程,要是没有坚定的意志和不断的努力,很容易就跑累了,跑迷糊了,就像记不住中间的内容一样。

所以呀,以后我们学习的时候,可不能只依赖开头和结尾的好记性,得给中间部分更多的关注和努力,这样才能把知识记得牢牢的,你们说是不是?。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与汉字呈现时间、延缓回忆Xxx(作者)(xx大学 xxxx学院应用心理学2班学号xxxxxxxx)摘要本实验以中国汉字为材料,考察汉字呈现时间、是否延缓回忆和汉字在系列中所处的不同位置三个因素对自由回忆效果的影响。

此次实验采用对同一个被试做不同处理得出的实验结果做比较的方法来进行。

结果表明,系列位置对回忆效果有显著影响,得到三条系列位置曲线;呈现时间的增加对系列位置的中间部分和末尾部分回忆正确率影响较大;是否延迟回忆对系列位置影响不大。

关键词系列位置效应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前摄抑制后摄抑制自由回忆1 引言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识记一系列项目时,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在自由回忆时,系列开始部分和末位部分的项目的记忆效果较好——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而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差。

以项目在呈现系列中的位置为横坐标,以回忆成绩为纵坐标,可以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系列位置曲线。

本实验采用的是回忆法中的自由回忆,自由回忆任务的程序恨简单,先呈现一系列项目让被试尽可能地记住。

与系列回忆不同的是,在这里被试无须回忆呈现顺序,只要能够回忆出呈现过的材料即可。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信息可以被划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类型或阶段(见参考文献[1]),进入各种感觉器官的大量信息,首先被登记在感觉记忆里。

感觉记忆的时间大约为0.5~3秒,感觉记忆的内容引起注意后会转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十几秒到一分钟左右,且容量有限,约为7±2个组块。

短时记忆的内容经过加工会进入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保存时间在一分钟以上,最长可以是终身的记忆,且容量无限。

对于系列位置效应的解释有一种说法是位于首位的部分因为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复述,所以进入了长时记忆,而近因部分因为尚处于短时记忆,所以回忆效果也较好。

前摄抑制作用是指前面学习的项目对后面学习的项目的保持产生的抑制作用。

而倒摄抑制作用是指后来学习的项目对前面学过的项目的保持产生抑制作用。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系列位置效应实验报告
加科学、合理的安排讲课内容的先后顺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系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即顺序学习一组材料,其 中每一个项目学会的快慢以及记忆的巩固程度都与这个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表现为: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 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分别叫首位效应(primacy effect)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而其效果较差的中 间部分称为渐近线部分。它最早由 Nipher(1878)报告,而且,系列位置效应可能是实验室研究的第一种记忆现象。系列位置效应 可以在不同方法的实验中,不同种系,不同年龄,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观察到。
60年代的心理学家认为(见参考文献[1]),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信息保持量有限,保持时间不超过1分 钟。长时
记忆容量无限,保持时间长达数十年之久。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可以通过复述等方式进入长时记忆。首因部分的项目由于首先呈 现,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复述进入长时记忆;而近因部分尚处在短时记忆之中,因此两者的回忆效果都较好。
本次实验的目的,采用自由回忆的方法,通过对被试进行汉字的记忆重复再现的经典实验,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1.1解释术语:
系列位置效应曲线: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如果以项目在呈现系列中的位置为横坐标,以回忆成绩为纵坐标绘 出的曲线叫做系列位置曲线。
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系列学习 (Serial Learning)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 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

记忆系列位置效应的表现

记忆系列位置效应的表现

记忆系列位置效应的表现你有没有发现,咱们这记忆啊,就像个调皮的小怪兽,有着特别奇怪的习性。

这就是记忆系列位置效应啦。

先来说说这个开头部分。

就像演唱会开场的热场嘉宾,第一个出来的东西特别容易被记住呢。

比如说你去参加一个相亲大会(哈哈,开个玩笑),第一个和你聊天的人,哪怕他只说了几句普通的话,像“今天天气不错”这种,你也可能会印象深刻。

这就好比是记忆里的先锋队,大脑给了它特殊待遇,直接把它拉到记忆的贵宾室里坐着。

但是中间部分就惨咯,像是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小可怜。

就像一群人排队领礼物,中间的那些人,你看一眼就过了,完全没什么印象。

比如说一场冗长的会议,中间那些发言者说了啥?哎呀,大多数时候都像一阵风吹过,啥也没留下。

这部分的记忆就像是被丢进了记忆的黑洞,无声无息地消失不见,就像一块小石子扔进大海,连个涟漪都没泛起。

最后呢,结尾部分又像压轴的大明星闪亮登场。

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最后冲线的那一瞬间你肯定记得很清楚。

考试的时候,最后一道题如果很有特点,那也会牢牢地粘在你的记忆里。

这结尾部分就像是记忆里的超级英雄,带着光环登场,大脑给它开了个记忆的快速通道,直接把它送到记忆宫殿里最显眼的位置。

记忆系列位置效应啊,就像是一场记忆的闹剧。

有时候你想记住中间的东西,可大脑就像个固执的小老头,摆摆手说“不行不行,前面和后面的才重要”。

这就好比你去吃火锅,你想吃中间那片毛肚,可筷子就像是被施了魔法,老是去夹最上面的和最下面的菜。

而且这个效应在学习上也特别明显。

就像你背一篇课文,开头几句和结尾几句,那是朗朗上口,很快就记住了。

可中间那些句子啊,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你脑袋里跳来跳去,就是不让你抓住。

不过呢,知道了这个效应也有好处。

就像拿到了打开记忆小窍门的钥匙。

我们可以在学习或者记忆东西的时候,把重点的东西往开头或者结尾放放,就像把宝贝藏在最显眼或者最后面的宝盒里一样。

这记忆系列位置效应啊,虽然让我们的记忆变得有点任性,但也让我们更了解大脑这个神奇的小宇宙。

心理案例9: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心理案例9: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案例9: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张杰!背诵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课文《匆匆》。

”张杰慢慢腾腾地从座位上站起来。

唉!讲完了一课就要背诵,烦死了!背诵对他来说真是天大的难事。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有再开的时候……再开……的时候……”才流利地说了几句,张杰的舌头就开始打结了,他紧锁着眉头,挠着后脑勺使劲回想着。

唉!怎么又忘了?昨天还会背来着!每次都是这样,开头之后就忘记了!老师皱着眉头看着他。

“老师!我会最后一句!”突然,张杰兴奋起来,接着,他的嘴就像上了膛的机关枪一样,嘟嘟嘟地喷出“珍珠”一串串:“……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老师!完了!”最后,他大声报告说。

看着他滑稽的样子,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系列位置效应看到张杰的样子,你是不是感到很亲切,以前自己是不是曾经有过和他一样的经历?是不是曾经抱怨过自己的记忆能力差,费了很多精力却不见成果?其实,每个人的记忆能力都差不多,不一样的只是记忆方法而已。

所以,抱怨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记忆方法是否合理?1962年,加拿大学者默多克(B.B.Murdock)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等,请被试按照一定顺序学习这些词,然后让他们进行自由回忆,想到哪个单词就说出哪个单词。

结果发现,最先学习的单词和最后学习的单词,其回忆成绩最好,而中间部分的单词回忆成绩最差。

据此,心理学家描绘了关于记忆的“系列记忆曲线”(serial position effect)(一个U形的曲线),并将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

系列位置效应表明,如果学习材料中各部分的位置不同,学习效果就不同。

比如,识记一篇文章,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的识记效果就比中间部分要好。

这可能是学习材料开始部分受到中间部分的干扰,影响了对开始部分的记忆,这种后面内容对前面内容的干扰叫做倒摄抑制;结尾部分受到中间部分的干扰,影响了对结尾部分的记忆,这种前面内容对后面内容的干扰叫做前摄抑制;中间部分受到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两部分内容的干扰,也就是同时受到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对中间部分的记忆,因而,中间部分记忆效果最差。

记忆系列位置效应的表现

记忆系列位置效应的表现

记忆系列位置效应的表现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的记忆就像一个调皮的小怪兽,有时候特别任性。

这就不得不提到记忆系列位置效应啦。

记忆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而系列位置效应就像是赛道上的特殊地形。

在这个比赛里,开头的那些记忆就像是站在起跑线最前端的选手,自带一种先发优势。

它们就像被聚光灯照着的明星,特别容易被我们记住。

比如说你去参加一个超级酷炫的派对,刚进门看到的那些超大型的、闪瞎眼的装饰,就像开头的记忆一样,一下子就刻在你的脑袋里了,想忘都难。

然后呢,中间的记忆就比较悲催啦。

它们就像马拉松里跑在队伍中间的那些选手,不突出也不落后,特别容易被忽视。

就好比派对中间那些普普通通的小点心,虽然也在那,但是没什么特别之处,很难在记忆的舞台上有一席之地。

这部分记忆就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小可怜,拼命招手也很难被大脑这个大老板注意到。

最后,结尾的记忆又像突然冒出来的黑马选手。

它们在最后的时刻闪亮登场,就像派对结束时那一场超美的烟花表演。

哇塞,一下子就把你的注意力全吸引过去了,在记忆里也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这记忆系列位置效应啊,还特别像坐过山车。

开头是缓缓上升充满期待的部分,那种兴奋感让你对开始的记忆印象深刻。

中间呢,就是在轨道上平平无奇地转来转去,没有太多惊喜。

到了结尾,“嗖”的一下冲下去,那种刺激感让结尾的记忆深深印在脑海。

如果把记忆比作一场音乐会,开头的记忆就是开场那震撼的交响曲,直接抓住你的耳朵。

中间的记忆像是演奏到一半时那些不温不火的小曲儿,很难让你打起精神。

而最后的记忆则是音乐会最后的大合唱,气势磅礴,在记忆里久久回荡。

我们的大脑似乎对这种开头和结尾的东西有着特殊的偏爱。

就像我们看一部电影,开头的精彩序幕和结尾的感人结局总是能让我们回味无穷,而中间那些情节,可能看完就忘了一大半了。

这记忆系列位置效应就像大脑里的一个小秘密,虽然很奇怪,但又特别有趣。

它时刻影响着我们对事情的记忆,就像一个无形的手在悄悄摆弄着记忆的小棋子。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

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范式认知心理学可是超级有趣的呢!里面有好多经典的实验范式,今天就来好好唠唠。

一、 Stroop效应实验范式。

这个实验可太有名啦。

想象一下,你看到一些字,这些字的颜色和字本身代表的颜色不一样哦。

比如说,“红”这个字,但是它是用绿色写的。

然后让你快速说出字的颜色,而不是字本身。

这可就有点难喽,你会发现自己老是忍不住想要念出字的意思,而不是正确的颜色。

这就表明了我们的认知加工过程中,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字的语义加工是自动的,它会干扰我们对颜色的加工,这种干扰就产生了Stroop效应。

这就好像大脑里有两个小人在吵架,一个说“我要念字的意思”,另一个说“不,要念颜色”,可有趣啦。

二、启动效应实验范式。

启动效应呢,就是之前的一个刺激对后面的刺激产生影响。

比如说,先给你看一些和“医生”有关的词,像“医院”“护士”“手术刀”之类的。

然后再让你看一个模棱两可的词,像“医”,你就会更快地把它识别为和医疗相关的东西。

这是因为之前的那些词在你的大脑里启动了关于医疗的概念。

就好像是大脑被提前预热了一样,对相关的东西就变得特别敏感。

这也说明我们的大脑在认知的时候是有一定的关联性和惯性的。

而且这种启动效应还分正启动和负启动呢。

正启动就是前面的刺激促进后面的刺激识别,负启动就是前面的刺激反而会阻碍后面刺激的识别,是不是很神奇呀?三、双耳分听实验范式。

这个实验就像是给大脑出难题。

实验者会同时给你的两只耳朵输入不同的信息,就像左耳听到一个故事,右耳听到一首诗。

然后让你去注意其中一只耳朵听到的内容,并且回忆出来。

结果发现呢,当你集中注意力在一只耳朵的时候,另一只耳朵的信息就被忽略了很多。

但是呢,有些时候,即使你没注意,一些特别重要的信息,比如你的名字,还是可能会从另一只耳朵“溜”进你的大脑。

这就说明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是有选择性注意的,但是这种选择性又不是完全绝对的。

就好像大脑有个把门的小卫士,大部分无关信息都被挡在外面了,但是有些特别的信息还是能偷偷混进来呢。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二十六课记忆“偏方”记忆规律知多少|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二十六课记忆“偏方”记忆规律知多少|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二十六课记忆“偏方” 记忆规律知多少|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记忆的实质,掌握记忆的基本规律和有效的记忆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讨论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运用记忆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记忆的积极态度,认识到记忆的重要性,树立信心,勇于面对记忆挑战。

教学内容1. 记忆的实质:介绍记忆是大脑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

2. 记忆的基本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解释遗忘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介绍开头和结尾的记忆优势。

多感官记忆:探讨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的方法。

3. 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法:利用关联、故事、图像等方法加强记忆。

重复练习法:通过重复练习加深记忆痕迹。

记忆宫殿法:构建心理宫殿,将信息存放在特定位置。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记忆的基本规律,学会有效的记忆方法。

2. 难点:理解记忆宫殿法的构建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记忆宫殿示例图。

2. 学具:练习册、彩色笔、记忆宫殿构建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记忆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记忆的实质和基本规律。

3. 互动环节:进行记忆策略的小组讨论和实践。

4. 案例分析:分析记忆宫殿法的实际应用案例。

板书设计1. 记忆的实质:大脑信息的编码、存储、提取。

2. 记忆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系列位置效应、多感官记忆。

3. 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法、重复练习法、记忆宫殿法。

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运用所学记忆方法,制作自己的记忆宫殿。

2. 小组作业:小组成员互相测试记忆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记忆的实质和规律,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

课后反思应关注学生对记忆宫殿法的理解和应用,以及他们在实际学习中运用记忆策略的情况。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记忆需求。

心理学实验:用自由回忆方法绘制系列位置曲线

心理学实验:用自由回忆方法绘制系列位置曲线

实验题目:用自由回忆方法绘制系列位置曲线姓名:准考证号:实验目的:本实验采用自由回忆的方法,被试通过对听到的阿拉伯双位数的回忆,验证系列位置效应的现象。

实验方法:1被试:北大心理系自考广州辅导站学员10名,被试的背景涉及教师、学生、医生等,男女比例为1:4。

本人所在组基本情况:被试年龄覆盖在25-35岁,听力及书写能力正常,无表面躯体性疾病现象。

10名被试分别单独参加实验。

2 材料:15个双位阿拉伯双位数:按第一被试排列是:27;31;19;41;73;39;62;28;79;26;97;42;47;16;713实验设计自变量:主试向被试诵读双位阿拉伯数字的位置。

因变量:被试做自由回忆时,对双位数的正确再现率。

无关变量的控制:本实验采用组内设计,为了排除实验顺序给实验带来的麻烦;为了减弱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我们采用拉丁方的方法使15个双位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上的机会都一样多。

这样听到的双位数避免了实验顺序对实验自变量的影响。

4 实验程序1)主试将15个双位数随机排列,然后将双位数按拉丁方的顺序向每个被试单独诵读,拉丁方顺序见附录一2)让被试坐下,开始准备诵读双位数,并给被试指导语:下面,我依次向你读出15个双位阿拉伯数,当读完后,请你立即在纸上写下你所能回忆出的双位数,顺序随意,一直到你不能写出为止。

然后把记录纸交给我。

3)在宣读完指导语并确保被试完全明白实验过程后,按附录一表中拉丁方呈现顺序向每个被试诵读双位数,语调平和,语速均匀。

一个被试一个顺序,每次1秒,间隔1秒。

4)当15个双位数诵读完毕后,立即让被试按自由回忆法尽可能回忆刚才听到的双位数,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当被试回忆不出双位数时,结束该被试的实验并记录回忆出的双位数的位置。

每个被试回忆时间要差不多长。

5)换下一个被试,重复以上实验,一直到10个被试都做完为止。

6)统计以上数据,整理出全部双位数的位置,并计算出系列位置与保存量的关系,绘出回忆双位数正确率的系列位置示意图。

记忆: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记忆: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实验心理学实验实验名称:记忆: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14应用心理学(1)班洑佳玉20143266700022015年11月09号指导教师严璘璘一、问题1、短时记忆中字符的识记是否与系列位置有关?2、A组和B组的字符正确再现的成绩是否相同?二、假设H0:如果短时记忆中字符的识记与系列位置无关,那么,12个位置字符正确再现的次数没有差异。

H1:如果短时记忆中字符的识记与系列位置有关,那么,12个位置字符正确再现的次数有差异。

H0:如果A组和B组的字符正确再现的成绩相同,那么,实验的先后顺序对实验无影响。

H1:如果A组和B组的字符正确再现的成绩不同,那么,实验的先后顺序对实验有影响。

三、预期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被试对卡片中首尾部分的记忆与对中间部分的记忆存在显著差异,且前者的记忆比后者的深刻,即短时记忆中存在系列位置效应。

2、先被后主(A组)和先主后被(B组)的实验顺序显著影响字符或数字的记忆保持量,且后者比前者的记忆保持量大。

四、方法1.被试:浙江理工大学本科生39名(10男29女),年龄18-24岁,所有被试身体健康,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变量2.1自变量:卡片编号和排列顺序、主试和被试的先后顺序2.2因变量:字符正确再现的次数2.3控制变量:回忆时间、实验环境相同、光线适宜、实验操作一致、字符或数字呈现时长、难度、大小和颜色、被试的记忆方式3.实验设计:单因素被试内设计4.实验任务和流程(1)被试和仪器每组2人,带Eprime程序的电脑,十张图片(每张呈现12个字符和数字)。

卡片编号和对应的字符串:a-8QT7Z0CL3MH2;b-V17LWP4CYTU9;c-T4H957UBN683;d-R5WHAQ2PXLGV;e-9MQ286K1YHRL;f-6B4AQD8273RL;g-RY8243TEF6LG;h-7KP3F85AB4CL;i-GDRLT7S3EYUA;j-7EZHS0T3C54B(2)程序:实验程序指导语:欢迎参加实验!屏幕中央先出现“#”提醒实验开始然后出现带子母和数字的图片被试按顺序依次读出字母和数字被试读完后,主试按“S”键终止图片呈现被试在30秒内自由回忆这些字母和数字,主试记录若明白实验要求,请主试进行按回车进行实验主试要求:a.开始计时,记录被试回忆出的内容。

记忆(1):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记忆(1):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班级:11应用心理姓名:娄颖颖_学号:2011326670109实验时间:2012-12-06指导教师:胡信奎_一、引言系列位置效应是在学习一系列内容后,学习者对记忆材料的掌握情况与材料呈现时所在位置有关。

最早研究系列位置效应的是艾宾浩斯,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材料,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材料开始部分最易学,容易回忆称为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最后呈现的材料也容易回忆,遗忘最少称为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而渐近线(asymptote)指曲线的中间部分回忆最差。

首因效应是指决定第一印象的形成最先出现的中心性格特点所具有的技能效果,近因效应是指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

二、目的检验字母和数字识记和保持的系列位置效应,学习绘制不同形式的曲线图。

三、假设和预期1、假设被试对卡片位置在前面的和在后面的记忆要比在中间的要好。

2、假设实验位置对回忆的效果有影响,表现为实验位置在前的比实验位置在后的回忆效果差。

四、实验仪器10张编号为30~39的投影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12个彼此没有意义联系的字母和数字)、速示仪。

五、方法1.被试(人数、性别、年龄)(1)被试基本信息:浙江理工大学应用心理系学生年龄:18~21岁总人数:16人(16位女生)2.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1)自变量:卡片上的系列位置、实验位置(2)因变量:回忆正确个数(3)控制变量:学习方式、材料呈现的时间、材料的长度和回忆方式等。

3.实验设计混合实验设计4.实验任务和流程分组和位置1.被试分组:随机分成A、B两组。

A(主试)组:该组被试先做主试,后做被试B(被试)组:该组被试先做被试,后做主试2.调试好仪器,按随机顺序分别给每个被试呈现10张投影卡片,10张为一组。

每张卡片大约有12秒钟让被试全部念完。

3.念完后,立即要求被试进行自由回忆并且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回忆不出时,报告主试,进行下一张投影卡片的呈现,每张的回忆时间不超过30秒钟。

[生活]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生活]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摘要本次实验是为了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采用了自由回忆法和组内设计的实验设计类型。

共17名被试,每个被试分别记忆17个位置上的不同汉字。

根据每个位置再现的正确率,得到了被试对字单中的头几个字再现好,字单中部的项目再现不好,最后几个项目再现得也很好的结论。

验证了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关键词自由回忆法两种过程记忆理论前摄抑制倒摄抑制1前言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系列学习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

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和近因效应,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

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是两种过程记忆理论的重要证据。

系列位置效应的结果,以系列位置为x轴,正确再现的百分数为y轴,则可形成一个U形的曲线,叫系列位置曲线。

1962年,加拿大学者墨多克作过一次有趣的实验,他向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山、炸弹、手指、椅子、木偶”等,以每秒出现一个的速度呈现完毕,让被试以任意顺序自由回忆。

结果发现,回忆的效果于字词在原呈现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密切相关。

在系列的开始部分和末尾部分的单词更容易回忆。

根据实验结果所画出的两头高中间低的曲线,被心理学家们叫做“系列位置曲线”,这种现象也被称之为“系列位置效应”。

持两重记忆理论的心理学家认为,实验中词表系列开始部分有较多的复述机会而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回忆时是从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取的;而末尾部分因刚刚学习过还来不及复述,是进入短时记忆中的,仍保持在人当前意识中,因此,更易于再现;记忆效果最差不在正中,而在中间稍偏右。

弗勾尔脱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中间偏右的项目受前面来的抑制较多,所以联系已经很弱了,从而更易受后面来的抑制的影响所造成。

本次的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现象。

对啊网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 (1)

对啊网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 (1)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1)--解析一、单选题1,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答案A,斯宾塞B,赫尔巴特C,卢梭D,布鲁纳考点课程理论流派分值 2 分正确答案 C文字解析卢梭是人文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不是学科中心论的代表者。

对啊网教师资格证考试免费资料中心,教师证考试免费视频免费题库、幼师证、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小学中学幼儿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6科视频和题库资料完整。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答案A,亚里士多德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考点教育学的发展分值 2 分正确答案 B文字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被称为“泛智”教育思想。

“泛智论”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这里的“泛”指一切知识;第二层意思,“泛”指一切人。

因此,泛智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答案A,环境因素B,社会条件C,主观努力D,成熟机制考点教育学的发展分值 2 分正确答案 D文字解析格塞尔一生主要研究儿童的生长和发展问题。

其主要观点是所谓的“成熟势力理论”,即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4,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

答案A,思维认知B,学习内容C,学习结果D,知识技能考点课程目标分值 2 分正确答案 C文字解析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它既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学工作的终点。

5,下列人物中,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

答案A,柏拉图和霍尔B,柏拉图和华生C,霍尔和洛克D,洛克和华生考点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分值 2 分正确答案 D文字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

在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中,洛克的“教育万能论”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产生了较大影响。

不做“东郭先生”——“U形记忆”给我的启示

不做“东郭先生”——“U形记忆”给我的启示
理效应》 才知道 , 这种学 习习惯 、 记忆能力 , 都是 “ U形记忆” 系列位
置 效 应 的典 型 表 现 。
同时 , “ U形记忆 ” 系列位置效应也告诉我们 , 要把最重要 的事 情 安排在开 头和结尾 的部分 , 合理利 用时 间会 使我们 的学 习 、 工
作更有效 。
回想起那天 的“ 拖堂 ” 行为 , 再仔 细 回想一 下 , 在我们 寒窗苦 读 1 O年间 , 被 多少 “ 善意 ” 的老师 拖过 堂 , 而我 们所 记得 的知识 点, 又有多 少来 自于下课铃响 以后呢? 我想 , 我以后再也不想做 “ 东郭先 生” 了, 你 呢?
・ …● 0 ‘ . - ’ … … ’ { ’ _ -…I ¨・ ・ 一‘ 。 _ ¨… …l l |・ ‘ “I II - -- … I n ・一’ I ' f… - 一。 ¨- ‘ 一。 …- ‘ I / i I l ・ ・ ¨・ 一- ……- 一’ “i
这是 一 个 在 教 学 生 活 中小 到 不 能 再 小 的插 曲 , 如 果 不 是 因 为
“ 丁零零 ……” 第二节语文课的下课 铃声 准时响起 。 “ 怎么这么快下课 了?要知道我这节课 的生字还没讲 完呢?” 看 了一 下讲 台上 剩下 的 卡片 , 还有 5张 , 抓紧一 点时 间应该来 得 及, 要 不然 , 又 只 能 拖 到 下 午 的语 文 课 中 去 学 了 , 可下午那 节语文 课 我还要完成课 堂作 业本 , 学 习任务也不轻 啊 !好 了, 二话不说 , 讲 完这 5张生字卡片再说 吧 !“ 来, 小朋友们 , 我们抓 紧时间 , 还有 5张生字 卡片 , 我们把它讲完再下课 , 好 吗? ” “ 好 ……” 孩子们 回答 得 非常 干脆响亮 , 但 我分 明看到 了他 们脸上厌 倦 的表 情 , 以及涣 散 的眼神。 “ 老师 , 下课 了呀 !” 这时 , 班中的小 杰( 化名 ) 举手 向我示 意。 “ 是呀 , 已经下课 了呀 !” “ 咱们下一节课再学 , 行 吗?” 因为有 了“ 出头鸟 ” , 孩子们 开始纷纷 小声 嘟囔起 来 , 这群 小 家伙 , 还学会抗 议了, 真是太过 分了。 “ 你们 以为只有你们想休息 吗?老师就不 累了?就不想 休息 了?要 知道 , 你 们还都是坐着听讲 , 而老师 呢 , 却是 站着 给你 们讲 课 呢 !” 我也 发起 了牢骚 , 再说 下去 , 那 5张卡 片的学习任务 就更 加完不 成 了 , 说完, 我举起 卡片 , “ 命令 ” 全班 同学 开始朗读 卡片 , 似乎我 刚才的一番话起到 了作 用 , 全 班同学读 卡片的声音可 以用 “ 大声 响亮” “ 精神饱满” 来形容 。 5分钟后 , 卡片读 完 , 我合上书本 , 满意地 宣布下课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9:
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张杰!背诵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课文《匆匆》。


张杰慢慢腾腾地从座位上站起来。

唉!讲完了一课就要背诵,烦死了!背诵对他来说真是天大的难事。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有再开的时候……再开……的时候……”
才流利地说了几句,张杰的舌头就开始打结了,他紧锁着眉头,挠着后脑勺使劲回想着。

唉!怎么又忘了?昨天还会背来着!每次都是这样,开头之后就忘记了!
老师皱着眉头看着他。

“老师!我会最后一句!”突然,张杰兴奋起来,接着,他的嘴就像上了膛的机关枪一样,嘟嘟嘟地喷出“珍珠”一串串: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老师!完了!”最后,他大声报告说。

看着他滑稽的样子,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系列位置效应
看到张杰的样子,你是不是感到很亲切,以前自己是不是曾经有过和他一样的经历?是不是曾经抱怨过自己的记忆能力差,费了很多精力却不见成果?其实,每个人的记忆能力都差不多,不一样的只是记忆方法而已。

所以,抱怨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记忆方法是否合理?
1962年,加拿大学者默多克(B.B.Murdock)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等,请被试按照一定顺序学习这些词,然后让他们进行自由回忆,想到哪个单词就说出哪个单词。

结果发现,最先学习的单词和最后学习的单词,其回忆成绩最好,而中间部分的单词回忆成绩最差。

据此,心理学家描绘了关于记忆的“系列记忆曲线”(serial position effect)(一个U形的曲线),并将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

系列位置效应表明,如果学习材料中各部分的位置不同,学习效果就不同。

比如,识记一篇文章,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的识记效果就比中间部分要好。

这可能是学习材料开始部分受到中间部分的干扰,影响了对开始部分的记忆,这种后面内容对前面内容的干扰叫做倒摄抑制;结尾部分受到中间部分的干扰,影响了对结尾部分的记忆,这种前面内容对后面内容的干扰叫做前摄抑制;中间部分受到开始部分和结尾部分两部分内容的干扰,也就是同时受到了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对中间部分的记忆,因而,中间部分记忆效果最差。

而且,学科之间也会相互抑制,材料性质越相近(如都是数学材料),抑制越严重,不同性质的材料之间(如数学和英语),抑制就会少些。

一般地说,该效应在学习的早期阶段最为明显。

睡前睡后
想一想过去的经历会发现,我们对事、对学习,最清晰的记忆就是事情的开头和结尾、学习内容的开始和末端。

大学毕业了,蓦然回首,印在脑子中的最深刻的就是入学时和毕业时的截然不同的感受和情景,4年时间发生了些什么?只有仔细追忆才能回想起来。

读书这么多年,我们一定会发现,清晨起来和晚上临睡前学习,有时竟有过目不完的神效!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开头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和结尾的“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早已烂记于心,中间的诗情画意却总是模模糊糊,不敢背诵出口,因为自己知道一出口肯定会出错的。

后来细细品味,慢慢咀嚼,脑子中才有了整篇文章的印象。

然而再后来,长时间没有回味后能回想起来的还是《再别康桥》的开头和结尾。

系列位置效应告诉我们,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开头和结尾部分。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这就是说要在一年的开始和一天的开头做最重要的事情。

记得在大学时,一个教授做讲座,告诫同学们要在最重要的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不要早晨起来就写写信啊、散散步啊,把最好的时光都浪费了。

这些话很通俗,但也最真挚,合理利用时间会使你的学习、工作更高效。

神奇的“记忆丸”
世界上没有让我们过目不忘的“记忆丸”,只有在最重要的时刻安排最重要的事情、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效率才会更高,才会更有收获。

系列位置效应告诉
我们:
●老师在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要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情。

课堂中会
发生很多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但要记住,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
能占据最重要的时间。

●学生要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

上课前准备好相关的学习用具,不要
让上课的前10分钟在找练习本的过程中度过,也不要让快下课的10分
钟在想象课后如何玩耍中度过。

●背诵课文、单词时变换开始位置。

背诵单词或文章,在正背之后适当的
从中间开始背,克服正背时由系列位置效应引起的中间部分记忆率低的
问题。

●每次学习的时间不宜过长。

学习时间过长,中间部分就相应增多,学习
效率就会下降。

●合理安排学习材料的顺序。

同一学习材料学习时间不要过长,前后两段
时间中学习的材料要不一样,这样可以避免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

好的方法就是神奇的“记忆丸”,坚持不懈地试一试,你就会体验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