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时代的龙泉窑特征
元代龙泉窑工艺特点
元代龙泉窑工艺特点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龙泉窑则是元代陶瓷的代表之一。
以下是元代龙泉窑的主要工艺特点:
绿釉技术:元代龙泉窑以其独特的青瓷闻名,主要采用绿色釉料。
这种绿釉的成色和质地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和效果,从浓绿色到浅透明绿色,以及宝石般的光泽。
烧制温度:元代龙泉窑的瓷器采用高温烧制,温度相对较高,通常在1250℃-1300℃之间。
高温烧制使得瓷器的胎体坚韧致密,釉面光泽鲜明。
钧窑技术:元代龙泉窑在钧窑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钧窑是一种使釉色产生变化的特殊烧制方法,它通过控制窑炉内的空气流动和烧制温度,使得釉面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瑰丽变化。
青花技法:元代龙泉窑也开始出现了青花技法的应用。
青花将蓝色颜料涂在未经釉烧的胎体上,随后釉烧,在烧制过程中形成深浅不一的蓝色图案。
这种技法给元代龙泉窑的瓷器增添了更丰富的装饰效果。
装饰风格:元代龙泉窑的装饰风格相对简朴,主要以自然景物和纹饰为主题。
常见的纹饰有花卉、云纹、水纹等,形态独特而富有变化。
总的来说,元代龙泉窑以独特的绿釉和高温烧制为特点,突出了青瓷的品质和风格。
它在钧窑技术和青花技法的应用上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装饰风格。
元代龙泉窑的陶瓷作品具有高雅、典雅的特点,代表了当时中国陶瓷工艺的高峰。
青 瓷 1、 宋代时,传说浙江龙泉有章姓两兄弟,分别设窑 …
徐朝兴 张海文 张海文 青 瓷1、 宋代时,传说浙江龙泉有章姓两兄弟,分别设窑制作瓷器。
这就是享有盛誉的哥窑和弟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的特点是釉层晶莹,如玉似冰。
釉面显露纹片,间有大小纹片的叫“文武片”;形成细网眼的叫“鱼子纹”;仿佛冰裂般的纹片叫“百圾碎”。
《处州府志》称哥窑的百圾碎“冠绝当时”。
弟窑的产品胎骨厚实,釉层饱满丰润,釉色青碧柔和,有如翠玉,代表龙泉窑正色。
粉青、梅子青更是脍炙人口,被誉为宋朝民窑巨擘。
龙泉青瓷源出五代。
宋室南迁后,士大夫云集杭州,出现了偏安的表面繁华,为了满足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庶民的需要,龙泉瓷工吸取了历代名窑的优秀传统技艺,烧制出精致优雅的瓷器,把青瓷生产推向一个全盛时期,并且驰誉全球。
那时瓯江两岸群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往来如梭。
单是目前发现的古窑遗址就有200多处。
1504年,英国威尔海主教送给牛津新学院一件精美的青瓷碗,轰动整个英国。
这件精美如玉的瓷器,是传到英国的第一件龙泉青瓷。
17世纪欧洲一位萨克森国王是位中国瓷器迷,不惜用一个团的健壮骑兵与普鲁士国王交换几只龙泉青瓷花瓶,一时传为美谈。
奥斯曼帝国的君主对龙泉青瓷特别喜爱,还认为青瓷盘可辨别毒物。
如今,在土耳其总统的贵宾接待室还挂着几十件龙泉青瓷。
古代阿拉伯人把珍贵的龙泉青瓷作为炫耀高雅和富有物品装饰在室内。
有的还作为寺院内部和墓标的装饰。
东非哥迪和基利菲遗留下的15至16世纪的清真寺废墟里,可以看到按一定比例间隔镶嵌在墙壁上的龙泉青瓷。
2、龙泉青瓷始于南朝,兴于北宋,盛于南宋,古代龙泉名窑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
“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不愧为瓷中之宝,珍奇名贵。
龙泉青瓷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白胎和朱砂胎青瓷,著称“弟窑”或“龙泉窑”,另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哥窑”。
宋元考古龙泉窑
4、装饰手法, 北宋时采用刻划花。
南宋时因釉层厚而使用浮雕、出筋、贴花、弦技法。
贴塑
5、器型种类多,体小而精致,缺乏大件器物。 日用器皿:盘、碗、壶、瓶、炉。
文房用具:笔筒、笔架、笔洗、舟滴。
仿铜礼器:鬲、觚。
6、铭款:碗心有“河滨遗范”、“金玉满堂”等印章式铭 文。
(四)龙泉窑各时代的特征
第一阶段:北宋早期。白胎,淡青色薄釉,纤 细的刻划花,薄胎薄釉较多,受到浙江地区越窑等 窑址的影响,尚未形成自身风格。
第二阶段:北宋中后期。灰白胎,青绿色薄 釉,釉层略有增厚,流行双面刻划花。
第三阶段:两宋之际至南宋中期。龙泉窑异 军突起,流行厚胎薄釉,釉色淡青,碗盘流行器内 壁单面刻划花,花纹以莲荷为主,并有葵口出筋装 饰。
1、胎分白胎和黑灰胎两类,白胎青瓷是龙泉 窑特色,占90%。
2、龙泉窑瓷器最具特色的是在南宋时期使用 石灰碱釉,粘性大,釉汁流动性低。从瓷片断面上 可以看到是多次上釉,形成厚釉。光洁滋润,白胎 瓷器基本不见开片。
南宋龙泉青瓷在釉色和釉质上达到了中国青瓷 发展历史的顶峰。
3、黑灰胎青瓷是龙泉 窑仿南宋官窑的产品。 黑胎瓷普遍有开片, 有紫口铁足。
龙泉窑
(一)地点 浙江省丽水地区的龙泉市,以大窑村一带为中心。
(二)考古发现
1979年为配合紧水滩水电站的修建,社科院考古所、 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浙江省考古所联合对山头 窑和大白岸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发Hale Waihona Puke 多条龙窑,依山坡建造,窑体长,宋代最长的龙 窑长80多m,装烧量大。
(三)产品特点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香炉的艺术美感特质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香炉的艺术美感特质雷国强杨盛侃从艺术与工艺角度考察南宋时期龙泉青瓷香炉的艺术风格,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在造型艺术上具备精致端巧、简练大方的特点;在釉色呈现上具备厚如凝脂、青比美玉的特点;在装饰艺术上具有摒弃繁缛、精致明朗的特点;在制作工艺上具备精耕细作、不惜工本的特点。
所以我们在鉴赏一件古代陶瓷作品时,如果仅仅局限于它的造型、胎质、釉色、纹饰的分析以及制作年代的考定、经济价值的评估,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放在与其相关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坐标体系中去解读它所承载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去品鉴其所代表的时代审美旨趣,去感受它所传达的时代社会精神风貌乃至世风人情。
即在艺术品鉴与审美鉴赏方面,还要我们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南宋时期龙泉青瓷香炉有着什么样的艺术审美特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关于器物制作的哲学指导理念层面上,一直遵循着“道器”的传统概念与准则。
何为“道”与“器”?中华传统文化认为,宇宙间自然万物的生命运动存在着两种情势,一是无形的气场运动,即为“道”;二是有形的形象变化,即为“器”。
《易经·系辞》对此归纳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老子的《道德经》亦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意谓先有道后有术,道是生育天地万物生命之源。
在中华古代文化传统的发展中,人们的行为处世以及造物作具,均遵循着“道”与“器”相统一的传统。
从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发展源头上来看,中国陶瓷艺术一开始就遵从和倡导“道”与“器”并重的传统观念。
所谓“道”就是理,即理念与思想;而“器”则指尚用,即为用具、形状。
作为形而上之“道”和作为形而下之“器”,都是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所以每个时代的陶瓷作品都有其鲜明的时代风格特征。
正是基于这一客观事实和规律,南宋龙泉青瓷香炉从设计到制作成形、修坯上釉,再到遴选出售的整个过程,虽然由许多人根据不同的分工来完成,但他们都受制于当时的社会思想观念——“道”的影响与约束,因此他们能够统一行动,将属于他们那个时代共同的时代精神、文化基因以及社会文化心理特征,用他们特有的心智与行为模式来完美复制和投射到他们所创造的作品——青瓷香炉之上。
大同市博物馆馆藏宋龙泉窑瓷器鉴赏
北宋时期的龙泉窑瓷器以日常用具碗、盘、壶为主, 器物类型并不多,底部修坯平滑,常见以刻花进行装饰, 这一时期瓷器的特点是厚胎薄釉,釉层较薄,整体呈一种 青黄色(黄中带绿的颜色,见表1)。发展至北宋中期以 后,龙泉窑自己的风格开始显现出来,器物类型也增多 了,瓶、盘、炉、渣斗等器物开始出现,样式也丰富起 来,装饰上仍以刻花为主。
龙泉窑是中国瓷器历史中最为长寿的民窑系统,目前 主流学术界普遍认为龙泉窑的烧造是从北宋一直延续到清 初康熙年间,时间跨度700余年。宋代庄绰《鸡肋编》记 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 盖取于此。”这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记载有关龙泉窑青瓷 最早的文献。
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起了宋朝,他知道“兵骄则逐 帅,帅强则判上”,所以宋朝开始启用“文官集团”来治 理国家,虽历尽艰辛,但享国近300年,开创了中国历史 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这一时期各大名窑相继登上舞
晚期的厚釉类瓷器更多趋向于梅子青釉,约在南宋晚 期。梅子青釉因釉层颜色像青梅而得名,其釉的玻璃化程 度比粉青釉稍高,所以烧造时要求胎色的白度便会更高一 些,釉面有很强的乳浊感,状如凝脂,烧成温度也要高于 粉青釉,需要较强的还原性气氛,烧成温度为1250~1280 摄氏度。
5 结语
在中国陶瓷历史的长河中,龙泉窑以其独特的风格、 绝美的釉色展示着不同时期人们对于审美和实用的追求。 龙泉窑青瓷的传承与发展、碰撞与融合,形成了悠久夺目 的青瓷文化遗产。不论是北宋时期的创烧,还是发展至南 宋时期的极盛,都是中华文明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提 倡文化自信的当下,我们更应该坚信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 精深,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技艺,让中国的瓷 器成为世界的骄傲,世代不衰。■
参考文献
青瓷
1青瓷的记忆——龙泉窑的发展历史1·1 早期龙泉青瓷南朝时期,处州地区就已经开始生产龙泉青瓷,产品以碗、钵为主。
唐中期后,产品种类增加。
五代时金村窑生产的一种淡青釉瓷器,胎质细腻、造型端巧、刻花纤细,别具一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1·2 北宋龙泉窑北宋是龙泉窑的发展时期,瓷业已初具规模。
产品造型规整,胎色较灰,胎壁厚薄均匀。
釉色青中泛黄,釉层透明,釉面光洁。
装饰以刻划花为主,刻划线条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颇具匠心。
1·3南宋龙泉窑南宋是龙泉窑发展的鼎盛时期。
龙泉窑在胎釉配方、施釉、造型、烧造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改进,成功烧制出滋润如玉的粉青釉与梅子青釉,使青瓷釉色达到顶峰。
这一时期,烧制的黑胎厚釉开片青瓷和白胎厚釉青瓷,胎薄釉厚、釉色类玉、造型优雅、制作精细,无与伦比。
1·4哥窑与弟窑龙泉青瓷分黑胎开片和白胎青釉两类,即传统所说的哥窑与弟窑。
黑胎产品主要特征是紫口铁足,胎薄釉厚,釉面布满纹片,即《龙泉县志》记载的哥窑产品。
1·5 元代龙泉窑元代生产规模继续扩大。
此时产品器型增大产品装饰,博采众长,丰富多样,使龙泉窑装饰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把我国青瓷装饰艺术推向颠峰。
1·6 明代龙泉窑明中期以前龙泉窑规模不减,声誉依然,仍承烧宫廷用瓷。
明晚期,产品釉层浅薄,制作粗糙,质量下降,龙泉窑逐渐衰落。
1·7 清代龙泉窑清代龙泉窑产品胎体厚重、造型笨拙,釉色青中泛黄,以烧炉、瓶、盘为主,有的器物内外底不施釉,除供器和少数花瓶制作工整外,大多胎骨疏松、品质粗劣、纹饰呆板,龙泉窑趋于衰落。
1·8民国时期的仿古青瓷清末民初,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罗古青瓷,其后国内大批古董商来龙泉淘宝;一批民间制瓷艺人开始研制仿古瓷,同时也生产新品种。
2土与火的交响——龙泉窑制瓷工序及特色2·1取土2·2粉碎2·3淘洗2·4练泥2·5成型2·6装饰2·7素烧2·8 施釉2·9烧制3瓷海明珠——龙泉窑风韵龙泉青瓷温柔敦厚,委婉含蓄,符合中庸、中和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教思想;龙泉青瓷对釉色类玉效果的追求,符合中国人崇玉文化的审美情趣与道德观,所以特别受朝廷的偏爱和文人雅士的钟情。
非遗世界龙泉青瓷“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但这使龙泉窑形成两种不同的烧制方法。在南宋中晚期出现了一类黑胎开片瓷器,即所谓哥窑瓷,与 着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特点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
5 龙泉青瓷的传承人
2007 年 6 月 5 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龙泉市的徐朝兴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26 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徐朝兴,1943 年生于浙江龙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龙泉青瓷传承人。1982 年作品《52 公分迎宾大挂盘》,获第二届全国陶瓷设计评比—等奖、获艺术瓷总分第一名,被誉为当代“国宝”,收藏 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
而弟弟则延续着原来地烧制技术,一直沿用至今,并被誉为“雪拉同”,从此也就开创了龙泉青瓷哥 弟窑在釉色、泥土等方面富有各自特色却各不相容,平分秋色的面。
龙泉青瓷开创第二春,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在砖窑里调制泥土收缩比例,掌控烧窑温 度,并克服来之釉色配方的困难,在一方面要保持哥弟窑特色的同时,又融入新的时代特色,并要将二者 完美结合,使新的瓷器技术既有丰富的裂纹,又有光滑的手感和整体感。这就是哥弟结合。
南宋
南宋财政困难,鼓励外贸,因之龙泉窑进入鼎盛阶段,新的制瓷作坊大量涌现,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窑场达 260 多处,遍布县境南区和东区沿溪一带。其时,龙泉青瓷产品远销国内外。
元代
青瓷生产规模继续扩大,产品品种增多,器型增大。龙泉境内瓷窑发展到 330 多处,大窑村仍为龙泉 窑系中工艺造诣最高之地,是龙泉窑的支柱和骨干。
浅谈龙泉青瓷的特点及艺术魅力
浅谈龙泉青瓷的特点及艺术魅力作者:王泽和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11期摘要:瓷器,从古至今在中国艺术史上一直都是辉煌的一页。
龙泉青瓷以其釉色晶莹润澈、青翠如玉、别具风格而在中国瓷器中独领风骚,开创了中国陶瓷美学的新境界,成为举世无双的陶瓷艺术珍品。
关键词:龙泉;青瓷;特点;艺术魅力青瓷是中国陶瓷史上著名的瓷器,其中以龙泉产的青瓷尤为著名。
史称中国五大名窑的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中的哥窑,指的就是龙泉的青瓷。
龙泉青瓷是我国瓷器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它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我国文化史上占重要的地位。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龙泉青瓷是龙泉人民世代相传、与当地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每个时代本民族地域的社会经济、物质文化、社会文明发展状况,都能在青瓷作品中得以体现,并折射出青瓷文化的传承历史。
一、龙泉青瓷的历史概况我国青瓷烧制技术源远流长,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
自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到东汉以来的成熟青瓷,晋代的“缥瓷”,唐越窑的“秘色瓷”,直到龙泉青瓷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
从早期青瓷的青黄、淡黄到后来的纯青等色,浓艳浅淡,但都无不以青为尚。
青瓷有“雨过天青”之雅,有阿拉伯人称“海洋绿”之幽,更有“类玉”、“类冰”之青质,兼得苍天、青山、绿水、碧玉之万般灵秀。
龙泉窑青瓷就是诸多青瓷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龙泉青瓷是我国制瓷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窑系,窑址在今浙江西南部山区。
龙泉青瓷肇始于三国,兴起于北宋,在南宋到元达到鼎盛,明代中晚期后开始衰落,其生产历史长达1600多年。
作品主要以釉色吸引人,是最著名的颜色釉瓷器品种。
施釉往往多次,釉较厚,玻璃光感很强。
龙泉窑的白胎青瓷,胎质细腻致密,白中泛青。
釉层柔和无开片,足底露胎处呈储红色,俗称“朱砂底”。
驰名中外的龙泉窑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釉质晶莹的青玉,其色调可与翡翠媲美,达中国古代青色最佳的境界。
各时代的龙泉窑特征
各时代的龙泉窑特征龙泉窑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瓷器制作窑口,历史悠久,影响广泛。
下面将从不同的时代,探讨龙泉窑的特征。
唐代至五代:唐代至五代是龙泉窑的初期阶段。
这个时期的龙泉窑瓷器主要以绿釉瓷器为主,特点是胎薄,釉色瑰丽,通体宜釉,烧制温度相对低。
器型方面,以碗、盘、壶、罐等器物居多。
其中,碗和盘最为常见,装饰多为青花和铁锰红彩,纹饰主要以凸花、划花和字画为主。
此时期的龙泉窑瓷器,注重造型的畅达和釉色的瑰丽,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宋代:宋代是龙泉窑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龙泉窑主要生产青瓷,釉色呈现出淡绿色,釉面平滑细腻。
特点是制作精细,矾石含量较低,釉色晶莹透明,胎质坚实。
器型方面,此时的龙泉窑主要制作碗、盘、瓶、罐、香炉等器物。
青瓷的装饰主要以雕刻为主,有很多精美的纹饰,常见的有莲瓣纹、菊花纹、葵花纹等。
青瓷在此时期达到了极致,并对后世的瓷器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明代至清代:明代至清代是龙泉窑的复兴阶段。
在明代,龙泉窑恢复了早期的规模和烧制技术,瓷器质量得到了提升。
釉色方面,明代的龙泉窑以青色为主,釉面细腻,颜色清晰鲜艳。
器型方面,此时的龙泉窑制作的器物种类繁多,有碗、盘、壶、罐、瓶等。
装饰方面,明代的龙泉窑瓷器主要通过刻花、雕刻、以及彩绘等方式进行装饰,纹饰丰富多样,常见的有花鸟、人物、山水等图案。
此时期的龙泉窑瓷器精美而细腻,艺术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龙泉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其特点和风格。
从初期的瓷器胎薄、釉色瑰丽到宋代的制作精细、青瓷炉釉透明,再到元代和明代的釉色粗糙和亮丽,龙泉窑瓷器经历了不同的变迁和发展,展现了中国瓷器制作的精湛技艺和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
无论是在烧制工艺上还是在装饰技法上,龙泉窑都具有独特的特色,是中国古代瓷器制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宋元时期具有金银器造型风格特征的龙泉青瓷茶(酒)具考察(下)
宋元时期具有金银器造型风格特征的龙泉青瓷茶(酒)具考察(下)(四)瓜瓞单耳杯《诗经·大雅》中《绵》云:“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瓜者多籽,其叶绵延。
“多籽”音谐“多子”,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之中多子即谓多福。
瓜叶绵延者,意谓子孙生生不息,有祝颂子孙万代昌盛之意。
故“瓜瓞绵绵”,就成为一句祝愿子孙昌盛、兴旺发达的吉祥成语,在传统工艺文化中也成为一种寓意深远的传统民俗经典造型与吉祥传统装饰纹样。
宋元时期金银材质的金瓜或银瓜杯都属此类传统经典杯盏款式。
四川彭州宋代窖藏出土的金瓜杯(图1),彭州市博物馆馆藏,这是一件仿生器。
制作工匠巧妙利用瓜的形状,把瓜剖成两瓣,以此为母型制作成一件金瓜杯。
金瓜杯高3.6厘米,重101克。
此盏方唇,直口,斜腹,圆底。
金器整体呈长条五棱瓜形。
瓜柄扭成一圈;瓜蒂处装饰有五片叶子,每片叶子分别装饰着细密的叶脉纹;瓜棱内,用小鱼子纹饰成卷草纹,近瓜脐处饰有双卷叶折枝花纹,内里以小碎点纹衬地;瓜脐外鼓,瓜脐上面饰着小碎点纹。
瓜脐边上錾有“齐”字的铭文。
“瓜形器”是金银器的常见造型,如瓜棱瓶、瓜棱壶等,但瓜形盏还是首次被发现。
这类器物的造型匠心独运,自然清新,同时也体现出了这件金器的时代风尚和制作者的生活情趣。
“仿生器”在宋代的窖藏文物中屡见不鲜,这也体现了宋人普遍的审美风尚和高超的工藝水准。
南宋银鎏金瓜形杯,福建博物院藏(图2)。
长9.5、宽4.3l厘米,福建福州茶园山许峻墓出土。
此器银质,瓜形,通体鎏金。
器型为瓜形,呈瓜棱六瓣,一端连接瓜蒂与枝叶为把。
瓜叶枝藤缠绕,刻工精湛,造型新颖别致,具有宋代造型风格。
元代初期的金银器制作基本沿袭了宋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
元代金银器在宋代金银器的基础上,工艺、形制、品种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渐形成自身的时代特色。
湖南临澧新合、益阳八字哨元代窖藏出土银枝梗瓜杯,是元代金银器制作延续宋代金银器制作工艺的经典代表作。
明朝时期瓷器简介(九 明嘉靖、隆庆时期)
明嘉靖、隆庆嘉靖、隆庆时期瓷器的鉴定1、嘉靖胎质不及前朝,器型多种多样,有方形、棱形的造型。
2、琢器胎体厚重,接痕显露。
圆器多有随底心下凹和塌陷。
3、一般器物釉面粗糙不平,官窑及民窑小件器物则细润肥厚。
往往见釉下的青花轮廊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4、青花用回青料,有时加入石青,其色调呈特殊的紫兰,青金兰色,同时也有发浅淡黑灰色。
5、青花及白釉器物,常于口部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之特征。
6、纹饰线条虽纤细清丽,画风多写意却显得粗率,画面多见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内容。
7、器底施釉,多为亮青釉。
8、圆器圈足多向内收敛,甚至有的可用手指挂起来。
玲珑薄胎器皿一般为滚圆矮浅窄小的圆足。
9、款识字体,笔划较粗,均为楷书体。
一般多于底足书写六字双行、带有双圈。
“大”字的一抛一捺较平,“靖”字立部往上,“年”字一抛挨上点,“制”字衣横少越刀。
10、隆庆时青花色调兰中泛紫,浓重艳丽。
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中,以隆庆时青花呈色最佳。
这点可作鉴定判别隆庆青花器的主要依据。
11、款识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极少写“制”字。
隆庆时器物传世不多。
青花八宝碗 (一对) 明嘉靖直径8·2厘米估价:RMB40000一60000侈口,圆腰不收,圈足,碗外绘莲花莉八吉祥纹。
八吉祥是倪教常用的象征吉注的八件器物,有法纶、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及盘肠,瓷器上常与莲花组成图案,始见于元,流行于明清,它是由西藏喇嘛教流传而来。
因人们视它为吉祥之兆,所以广泛流行于瓷器和其他工艺品上。
青花双龙纹盖罐,通高54.2cm,口径25.2cm,底径30cm。
(故)罐敞口,溜肩,肩下渐敛,平底。
盖面隆起,上有宝珠形圆钮。
罐里光素无纹,外部青花装饰。
肩绘缠枝莲纹,腹部绘双行龙、盘寿字及海水朵云纹饰,近底处绘勾云纹。
盖上绘异兽、缠枝团寿及云头纹。
罐外口沿楷书“大明嘉靖年制”横行六字款。
此罐造型浑厚雄伟,构图繁密严谨,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宋代龙泉窑的鉴别
宋代龙泉窑的鉴别摘要:一、龙泉窑的历史背景二、宋代龙泉窑的特点三、鉴别宋代龙泉窑的方法四、总结正文:宋代龙泉窑的鉴别龙泉窑是中国瓷器历史上著名的瓷窑之一,位于今浙江省龙泉市。
宋代是龙泉窑的鼎盛时期,其制品以优美的造型和独特的釉色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宋代龙泉窑的鉴别方法。
一、龙泉窑的历史背景龙泉窑始于东汉,发展于北宋,鼎盛于南宋。
龙泉窑的制品以青瓷为主,在北宋时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当时中国瓷器的主要产区之一。
二、宋代龙泉窑的特点1.釉色:宋代龙泉窑的釉色以青釉为主,釉色纯净,釉面有光泽。
其中,梅子青和豆青为代表性釉色。
2.造型:宋代龙泉窑的制品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富有变化。
常见的器型有鬲式炉、长颈瓶、鬲式尊等。
3.胎质:宋代龙泉窑的胎质较松,呈紫灰色。
部分精品瓷器采用薄胎厚釉工艺,胎质更为轻薄。
4.工艺:宋代龙泉窑采用支钉支烧和垫饼垫烧两种烧制工艺。
薄胎薄釉青瓷采用支钉支烧,通体满釉;薄胎厚釉青瓷采用垫饼垫烧,釉稠且厚。
三、鉴别宋代龙泉窑的方法1.观察釉色:宋代龙泉窑的釉色纯净,光泽柔和,具有独特的梅子青或豆青色。
2.观察造型:宋代龙泉窑的制品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富有变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观察胎质:宋代龙泉窑的胎质较松,呈紫灰色,部分精品瓷器采用薄胎厚釉工艺,胎质更为轻薄。
4.观察工艺:宋代龙泉窑采用支钉支烧和垫饼垫烧两种烧制工艺。
薄胎薄釉青瓷采用支钉支烧,通体满釉;薄胎厚釉青瓷采用垫饼垫烧,釉稠且厚。
综上所述,要鉴别宋代龙泉窑的瓷器,需要从釉色、造型、胎质和工艺四个方面进行观察。
繁盛和谐吉祥有鱼考古出土的龙泉窑双鱼纹
52龙泉窑是中国古代南方名窑,窑址主要分布在浙江龙泉、景宁、庆元、云和、丽水、遂昌、松阳、缙云、武义、青田、永嘉、文成、泰顺等县市,是一个窑场众多、分布范围很广的瓷窑体系,中心窑场位于龙泉大窑和金村附近。
龙泉窑以高雅素洁的青釉产品闻名于世,青釉釉色丰富,常见粉青、梅子青、豆青、青绿、天青、米黄、青灰等颜色。
鱼纹是中国古陶瓷装饰中最重要的纹样之一,根据目前考古发现,鱼纹图案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反映了古代先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拜。
双鱼纹更是被赋予繁盛、和谐等吉祥寓意,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早期双鱼纹装饰主要见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长沙窑黄釉贴花双鱼纹水注、英国大英博物馆藏唐三彩双鱼海棠式杯等少量陶瓷器上。
宋时,双鱼纹流行开来,成为耀州窑、定窑和磁州窑等瓷器上的常用纹样。
龙泉窑双鱼纹最早见于南宋时期,之后一直流行至明代,以元至明中期最为集中。
时代风格南宋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富足,龙泉窑青瓷制作工艺达到顶峰,该南宋刻划双鱼纹洗Tales考古物语文 图/张米考古出土的龙泉窑双鱼纹繁盛和谐 吉祥有鱼宋末元初阴印双鱼纹盘南宋刻划双鱼纹碗时期龙泉窑注重对造型和釉色的艺术追求,装饰纹样相对简单。
双鱼纹常被刻划于洗、碗等器类底部。
刻划的双鱼风格趋向写意,形似海豚。
阴刻小圆圈眼,刻直线表示阔嘴,以弧线和波浪线表示鱼鳞、鱼鳍、鱼尾等细节,线条简洁流畅。
双鱼纹或对称相随,或与水草相伴,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除了抽象写意形态,因受到唐代写实风格宋末元初贴花双“鱼龙”纹盘宋末元初贴花双鱼纹盘内底宋末元初露胎贴花双鱼纹洗宋末元初贴花双鱼纹盘的影响,南宋龙泉窑双鱼纹中亦出现了一些写实的风格。
南宋末期,龙泉窑器物内底出现模制贴花双鱼纹装饰,双鱼鼓凸,形象逼真传神。
此类双鱼纹青瓷的外壁常饰有宽莲瓣纹,少数内壁同时刻饰卷草纹,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南宋龙泉窑青釉素贴双鱼洗,印证了模印贴花双鱼纹已成为南宋时期龙泉窑的重要纹饰之一。
南宋龙泉青瓷釉色及装饰浅析
南宋龙泉青瓷釉色及装饰浅析作者:李军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8期摘要:龙泉青瓷在南宋时期达到顶峰,尤其是“粉青”和“梅子青”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的一枝独秀。
文章从分析南宋龙泉青瓷的釉色和装饰入手,对其制瓷业发展繁荣的历史背景和工艺技术等问题进行论述,并对哥窑、弟窑的概念定义和龙泉青瓷的装饰发展阶段变化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釉色;装饰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8.004瓷器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
考古学研究表明,由陶到瓷的嬗变是以青瓷为起点的,无论是胎质、釉色,还是形制、装饰,瓷器都蕴涵着本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和文化心态。
作为工艺品,瓷器既要有其本质上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还要有体现其特殊神韵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一点在南宋龙泉青瓷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南宋龙泉青瓷以釉色取胜,其“粉青”和“梅子青”可谓冠绝古今,古人有“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硫酸泛青时”的赞美诗句。
1 南宋龙泉青瓷釉色的历史学观察中国青瓷发展到宋代,已然是一派百花齐放、繁荣向上的景象,堪称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①。
宋代历时320年左右,是中国历史上有数的长命王朝之一,但是南宋与北宋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已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说,南宋王朝是苟延残喘地在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唯诺偏安,但是,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南宋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时代特征不仅反映在当时的文艺作品中,也体现在陶瓷器的艺术风格上。
唐三彩那种雍容博大的异邦情调和大国胸怀已经消失,充斥于宋代瓷器形制中的是一種幽柔典雅、秀美端庄的文人趣味。
北宋的覆亡直接导致了开封官窑的停废,同时由于北方被金人所占,当时如汝窑、定窑等名窑受战乱影响,已不能继续生产。
伴随着南宋皇室迁入杭州,统治阶级仍然需要大批量的生活和享受器具,那么何以弥补官窑停产带来的供需矛盾呢?这一矛盾也为南方制瓷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历代龙纹饰简介
中国历代龙纹饰简介中国历代龙纹饰简介龙是华夏民族进入农业社会后创造的一种虚拟动物。
传说中的龙是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
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白虎、玄武)之首。
随后,演变成为皇权象征,以致于历代帝王都以“真龙天子”自居。
一、元代:各种陶瓷器上都多见龙纹,尤以青花瓷上的龙纹最典型生动、时代特征最强。
元代龙泉青瓷龙塑,四肢与躯干同粗,不生背鳍(其)。
元龙泉窑青瓷印云龙纹,龙角无分杈,龙鳞为单个的突出点组成,爪长而尖稍弯。
元代景德镇青花龙纹:形体细长似蛇,头瘦、上颚尖、细颈、长躯,背有尖的齿形鳍脊,斜方鳞;细长腿、以三爪居多,爪细长锐利,尾部细,作火焰状,肘毛形如飘带,圆目有神,发疏向后或向上前方飘拂,双鹿角细长尖部上钩,背有尖的齿形鳍脊,长而较密,有的鳍齿一长一短,大腿和小腿表现的明显。
二、明代:龙纹为官窑瓷器上最常见的纹饰,身体粗状,猪嘴(下颚比上颚长些),龙须上卷,鱼鳞,五爪多。
这是总的特征,各时期,又多少还有些差别;明末,龙画得更为草率,线条凌乱,色彩浅淡,填涂粗糙。
崇祯时的正面龙,形似老人,毫无生气与威严,反映出明王朝的统治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微残了。
永乐、宣德龙纹:猪嘴,颈部略细,龙躯粗壮,龙首上颚唇高突起,下颔突出,鼻子向上翻起,张目吐舌,五束长发向后上作波浪状飞起,身躯修长,四足壮硕。
龙爪呈轮盘式张伸,肘毛长飘拂,形神凝重威严。
爪有三、四、五爪之分:三爪龙,爪向后;五爪龙,一爪向前,另四爪向后,五爪爪尖成带状圆排列。
弘治:龙的两眼平视。
多为五爪。
一般来说,龙首长方,闭嘴露一齿,双短髯上飘,眼眉直立,圆目并列平视呆板,肘毛短、细花尾。
正德龙纹:一般来说,龙首长方,闭嘴露一齿,双短髯上飘,眼眉直立,圆目并列平视呆板,肘毛短、细花尾。
龙头扁长,脖细身粗,龙的鬃发呈三角形,倒竖在头顶,嘴巴如灯,一前一后地并排一条水平线上。
五爪短粗有力,作轮式撑张。
嘉靖:龙多绘双翅,飞舞盘旋,鬓发竖立,姿态凶猛。
[南宋龙泉窑的特点及鉴定技巧]
[南宋龙泉窑的特点及鉴定技巧]龙泉窑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瓷窑之一。
从出土的标本来看,它创始于五代,继承越窑传统,烧造青瓷,至南宋而鼎盛,于明代开始走下坡,最终结束于清代康熙年间,有700多年的烧瓷史。
它的产品自元代开始,除供应全国各地外,还大量行销海外,在今 ___、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国的古港口及遗址都有龙泉窑瓷器出土,影响十分深远。
南宋龙泉窑特点龙泉窑以烧造青瓷闻名于世,器物除烧造盆、碟、盘、碗、壶、渣、斗等日用器外,还烧制各种文具及仿古的瓶、鬲、觚、鼎、炉等,还有仿玉器的琮。
器物造型至南宋时形成自己的风格:淳朴,器底厚重,圈足宽阔而矮,具有稳重感。
南宋中晚期,成功创烧出粉青和梅子青两种纯净的青釉,代表了中国青瓷工艺的最高成就,并被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
其中,粉青釉釉层厚而透明,釉面光泽,外观柔和淡雅,有如青玉;梅子青的釉层比粉青釉更厚,略带透明,釉面光泽,色调可与翡翠媲美。
特别是梅子青品种,仅在南宋一朝烧造,存世极少,又多为仿古铜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弥足珍贵。
鉴定技巧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时多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转折处,往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装饰上很少刻花、划花,而流行用贴花、浮雕,例如在盘中常堆贴出双鱼图案,在瓶身上贴出缠枝牡丹图案。
但有的釉层厚者,往往不再加装饰。
元代,装饰彩用划、刻、印、贴、镂、堆等多种方法,以划花为主,划花纹粗略,线条奔放,并出现了褐色点彩、露胎装饰。
纹饰以云龙、飞凤、双鱼、八仙、八卦、梅菊、马上封侯等多见。
在国内,景德镇仿烧龙泉窑产品延续的时间最长,从元代开始到清代,凭借着雄厚的烧瓷技艺,仿烧器物品种丰富。
其最大的特点不是对龙泉窑产品机械地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础上,对器物的品种和造型加以创新。
清光绪、宣统年间,孙坑范祖绐、祖裘兄弟制仿古青瓷名噪一时,至 ___初期,县城廖献忠(清秀才)仿古制品几可乱真。
龙泉窑瓷器基础知识讲解
龙泉窑瓷器基础知识讲解龙泉窑是中国古代瓷器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以其独特的青瓷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介绍龙泉窑瓷器的基础知识,包括历史背景、特点以及鉴赏价值。
通过本文的阅读,您将更好地了解龙泉窑瓷器的魅力。
一、历史背景龙泉窑位于浙江省龙泉市,起源于南宋时期,历经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龙泉窑以其独特的制瓷技艺和出色的产品质量而闻名于世。
据史书记载,龙泉窑曾经是南宋官方的御窑,为皇家所用。
龙泉窑的瓷器曾远销海外,对于东方瓷器的传播和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特点1. 青瓷色泽独特龙泉窑瓷器以其青瓷而著称,青瓷是一种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釉色。
这种青色是由于窑炉内的还原气氛,使得铁元素被还原成为亚铁离子,从而呈现出青瓷的色泽。
青瓷有着深邃宁静的美感,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
2. 造型优雅简约龙泉窑瓷器的造型以简约而著称,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整体的协调。
无论是花瓶、盘碗还是茶具等,都以素雅的外观设计为主,体现了中国古代审美的独特魅力。
3. 釉面温润光滑龙泉窑瓷器的釉面质地温润光滑,给人以触感舒适的感受。
制作过程中,艺人们注重控制瓷器的釉料和温度,使得釉面呈现出细腻且均匀的效果,更增添了瓷器的魅力。
三、鉴赏价值龙泉窑瓷器凭借其卓越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首先,龙泉窑瓷器代表了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巅峰水平,是中国瓷器工艺史上的重要突破口。
其独特的青瓷色泽以及精湛的制作工艺,彰显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卓越魅力,在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地位。
其次,龙泉窑瓷器的鉴赏价值还表现在其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上。
作为中国古代瓷器的重要品种之一,龙泉窑瓷器见证了历史的演变和文化的传承。
由于历经岁月的洗礼,存世的龙泉窑瓷器越来越稀少,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最后,龙泉窑瓷器的艺术价值也不可小觑。
其优雅的造型、温润的釉面和独特的青瓷色泽,使得龙泉窑瓷器成为收藏爱好者和艺术品市场的宠儿。
拥有一件龙泉窑瓷器不仅代表了收藏者的品性和审美追求,还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
历代龙泉窑青瓷的特征和鉴定(图)
历代龙泉窑青瓷的特征和鉴定(图)龙泉窑属于南方青瓷系统,早在公元二、三世纪,今浙江东部宁绍地区形成早期越窑青瓷体系。
除越窑外,烧制青瓷的还有婺州窑、瓯窑及德清窑。
据朱伯谦《龙泉窑青瓷》所述,龙泉及周围地区陆续发现的一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古墓,墓内出土的瓷器与越窑、婺州窑、瓯窑及德清窑的产品有些差别,具有自己的特色,可能属于龙泉窑早期产品,由此推测龙泉窑可能源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现有考古发现表明,龙泉及周围地区有几处唐代的青瓷窑业遗迹,如现今庆元县竹口镇黄坛村、松阳县赤寿乡界首村、青田县腊口镇石帆村、莲都区吕步坑村,其中庆元在当时属于龙泉管辖范围。
这一时期龙泉窑青瓷产业规模不大,属于就近销售模式。
五代时期,龙泉窑青瓷得到了快速发展,博得了世人的关注。
据宋?庄绰《鸡肋编》记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
”这是目前发现最早记载龙泉窑青瓷的文献。
由此可见,早在吴越国时期,龙泉窑已经从众多窑场脱颖而出,成为吴越钱王纳贡所需秘色瓷的生产地。
从龙泉东区安福等五代时期窑址产品来看,釉色淡青,青中泛黄,基本形成龙泉早期产品淡清釉的特征。
东晋龙泉窑青瓷四系壶高24.4cm,腹径15.9cm,口径12.4cm,底径9.8cm南朝龙泉窑青瓷平底碗高4.8cm,口径10.8cm,底径6.2cm唐代龙泉窑青瓷撇口碗高4.8cm,口径13.6cm,底径6.4cm唐代龙泉窑青瓷四系罐高24.4cm,腹径15.9cm,口径12.4cm,底径9.8cm五代龙泉窑青瓷双系瓶高24.4cm,腹径15.9cm,口径12.4cm,底径9.8cm宋代龙泉窑北宋时期是龙泉窑青瓷逐步实现釉层加厚,色泽更青,在制瓷工艺和文化审美上属于承上启下的阶段,这方面的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基本保持一致。
北宋早期龙泉窑青瓷,常见产品有碗、盏、盘、梅瓶、执壶、罐、盒、多管瓶、盘口壶等,胎质较白,釉色淡青,装饰以刻划花为主要手法,线条娴熟纤细,花纹有莲瓣、牡丹、菊花、梅花、水草、蕉叶、鱼、龙、弦纹等,具有独特的时代风格和地域特征。
各时代的龙泉窑特征
4
胎:灰胎、浅灰胎或土黄色胎、质地坚、有小气孔,底
足露胎。
CHENLI
5
釉:釉层匀薄透明、温润
光洁、釉面有气泡、受越窑 影响,釉多呈青黄色,有玻 璃光泽。
纹饰:装饰普遍使用刻
花,纹样较简练,常见的纹 样有鱼纹、荷花、蕉叶等, 图案花纹一般对称;风格趋 于奔放。
CHENLI
6
造型:器物以
盘、碗、壶为主。 挖足浅,圈足厚、 足跟平切,多管 瓶、盘口壶为这 一时期新产品。
25
支烧工艺:器物外底中间有一
圈刮釉,中心有釉,似涩圈,露胎呈 黄褐、灰黄、红棕、火石红等色相。
元 龙泉窑坐像人物水柱 CHENLI
26
元 龙泉窑露胎鸟纹菱花口盘CHENLI
元 龙泉窑双鱼洗 27
元 龙泉窑粉青釉划 花撇口碗
元 龙泉窑褐斑盖罐 CHENLI
28
CHENLI
29
明早期
CHENLI
CHENLI
33
明 龙泉窑暗花莱菔尊
支烧工艺:支烧方
式呈多样化,根据器类不 同,装烧方式也不同。足 端刮釉,涩圈;或垫饼垫 烧。支烧印痕浓艳,呈火 石红。
CHENLI
34
CHENLI
35
CHENLI
36
CHENLI
37
CHENLI
38
CHENLI
39
CHENLI
40
CHENLI
41
CHENLI
龙
元
泉
龙
窑
泉
青
窑
釉
海
点
水
彩
Hale Waihona Puke 纹玉云壶
龙
春
纹
辨假识真:南北宋时期龙泉窑的历史特征及鉴定方法!附细图鉴定
辨假识真:南北宋时期龙泉窑的历史特征及鉴定方法!附细图鉴定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
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
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
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
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青瓷之美,当推龙泉窑。
龙泉青瓷在不同的时代出现的烧造工艺、胎釉变化、造型特征,反映了龙泉青瓷从北宋的发展期,到南宋至元代的鼎盛期,以及明清的衰落期三个明显的历史发展轨迹。
本文主要说说宋代龙泉青瓷如何鉴定与辨伪,给大家参考参考。
南北宋龙泉窑瓷器特征及鉴定北·宋——龙泉窑瓷器的特征及鉴定龙泉窑出产的瓷品,可以看作龙泉生产的越窑器,其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
直到北宋晚期,才开始有自身特色的创新,除了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一般的日用器皿,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开始显现出“龙泉制造”的独特烙印。
碗、盘类刻花纹饰以莲瓣、牡丹、菊花为主要题材,多为蓖纹、折扇纹。
纹饰之间以楞线分隔,楞线分单线、双线。
花叶一般用蓖纹作叶脉。
北宋早期瓷器胎薄而较白,施淡青釉,器物以盘、碗、壶为主,盆、罐等少见。
这一时期的新产品有多管瓶、盘口壶、多叶瓶。
其中多管瓶、盘口壶壶盖一般饰花苞钮、花蒂钮为主。
多叶瓶盖顶以鸡、狗等动物作钮为主。
在釉色上,早期施淡青色釉,有泛黄现象。
浙江博物馆藏北宋中晚期是龙泉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北宋中晚期窑址有30余处,主要集中在大窑、金村、大白岸、庆元的上窑,丽水市的石牛等地。
中期多采用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色灰或灰白,亦有泛黄现象,釉层薄,釉面有光泽。
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多以生活用具为主,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篦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9
20
南宋 龙泉窑青瓷束口碗
南202宋0/1/1龙9 泉窑凸花葫芦瓶
21
元中后期
2020/1/19
22
胎:胎体厚重,胎质粗,胎色为白中带
灰或淡黄。
2020/1/19
23
釉:薄釉,粉青带黄绿,色泽感强,釉层半透明。
纹饰:装饰手法多种多样,有刻、划、印、贴、
塑等,以堆花、 贴花为主。纹饰以云龙、双鱼、牡 丹、荷叶多见,或书有吉语、铭文。
46
2020/1/19
47
明 龙泉窑凸花牡丹梅瓶
明中晚期
2020/1/19
48
胎:灰胎,胎质粗糙,胎壁厚重,有气泡,底足露胎。
釉:釉色青中泛黄,泛灰,施釉薄而涩,呈色不稳。
纹饰:仍以刻划、模印为主,也有雕塑、镂空,
但刀法不佳,入刀浅显,纹饰简单模糊。
2020/1/19
造型:有玉壶春、盖罐、碟以及出现一些
多仿宋元。
2020/1/19
明 龙泉窑暗花菱口碗32
纹饰:器物多数有装
饰,以刻划、印划、堆 塑技法为主,装饰繁富。 出现十字杵纹、菱形锦 纹。
2020/1/19
33
明 龙泉窑暗花莱菔尊
2020/1/19
支烧工艺:支烧方
式呈多样化,根据器类不 同,装烧方式也不同。足 端刮釉,涩圈;或垫饼垫 烧。支烧印痕浓艳,呈火 石红。
形制较好的新器形。
支烧工艺:底足露胎,成褐色或
红棕色,支烧印痕不明显。
49
2020/1/19
50
2020/1/19
51
2020/1/19
52
2020/1/19
53
2020/1/19
明嘉靖 龙泉窑镂空刻花绣 墩
54
参考书目:
《中国古陶瓷鉴定标本参考图录 青瓷卷(上)》,朱顺龙主编陈, 上海: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
2020/1/19
24
造型:多大件器物,新创器型多,有高足杯、
菱口盘、环耳瓶、凤尾尊、荷叶盖罐等。
元 龙泉窑菊瓣纹
荷叶盖罐
2020/1/19
25
支烧工艺:器物外底中间有一
圈刮釉,中心有釉,似涩圈,露胎呈 黄褐、灰黄、红棕、火石红等色相。
2020/1/19 元 龙泉窑坐像人物水柱
26
元2020龙/1/1泉9 窑露胎鸟纹菱花口盘
高 4.2厘米 口径 15.5厘米 底径6.6厘米
2020/1/19
16
南 宋 龙 泉 窑 青 瓷 塑 像
2020/1/19
宋 龙 泉 窑 青 釉 贯 耳 弦 纹 17 瓶
南
宋
龙
元
泉
龙
窑
泉
青
窑
釉
海
点
水
彩
纹
玉
云
壶
龙
春
纹
瓶 2020/1/19
18瓶
南宋 龙泉窑贴龙纹盘
2020/1/19
南 宋
龙 泉 窑 青 瓷 凤 耳 19 瓶
各时代的龙泉窑特征
2020/1/19
09文物 B090903058 赵华歆
1
龙泉窑的历史——
1、浙江龙泉
2、五代创烧→北宋发展→南宋兴盛→
千年
元中期结束
历史
3、洪武宣德第二个高潮→明晚期、清
衰落
2020/1/19
2
北宋
南宋至 元早期
元中后 期
明早期
明中晚 期
胎
釉
造型
纹饰
支烧工 艺
典型器 2020/1/19
《首都博物馆藏瓷选》,首都博物馆编,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1年9月第一版(20中20/国1/19期刊网、、各省市博物馆官网)55
谢谢大家~
2020/1/19
56
2020/1/19
57
2020/1/19
58
胎:胎色以浅灰、
灰白为主,胎骨坚质 细密,略有小气孔。
11
釉:创梅子青釉、粉青釉。器物均施满釉且
多次施釉。有冰裂纹或小气泡。底足露胎。
南宋 龙泉窑青釉三足炉
宋
龙
泉
窑
青
釉
盘
口
2020/1/19
瓶
12
造型:除继续生产北宋原有器物,出现了鼎式炉、奁式炉、渣
斗、洗、尊形瓶,琮形瓶、双耳瓶、人物及仿古铜器等。
元 龙泉窑双鱼洗 27
元 龙泉窑粉青釉划 花撇口碗
2020/1/19 元 龙泉窑褐斑盖罐
28
2020/1/19
29
明早期
2020/1/19
30
胎:灰白胎,细腻坚质,相比元代胎体较厚。
釉:以青绿釉、青黄釉为主,釉色有深浅变化,匀净滋
润。
2020/1/19
明永乐 龙泉窑刻花鸡心碗
31
造型:盘、碗、高足杯、洗、炉、瓶多见,人物雕塑
宋
龙
泉
窑
青
釉
琮
式
20宋20/1/1龙9 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
瓶
13
纹饰: 以刻花为主,有云纹、水波纹及各种动、
植物变形图案。大多装饰在器物外表,有浮雕效果。
2020/1/19
南宋 龙泉窑青瓷菊花纹碗
14
支烧工艺:烧造方法
为垫饼垫烧,底部留有支烧 痕迹,可见明显窑红。
2020/1/19
15
宋 龙泉窑梅子青菊瓣纹洗
3
北宋
2020/1/19
4
胎:灰胎、浅灰胎或土黄色胎、质地坚、有小气孔,底
足露胎。
2020/1/19
5
釉:釉层匀薄透明、温润
光洁、釉面有气泡、受越窑 影响,釉多呈青黄色,有玻 璃光泽。
纹饰:装饰普遍使用刻
花,纹样较简练,常见的纹 样有鱼纹、荷花、蕉叶等, 图案花纹一般对称;风格趋 于奔放。
2020/1/19
34
2020/1/19
35
2020/1/19
36
2020/1/19
37
2020/1/19
38
2020/1/19
39
2020/1/19
40
2020/1/19
41
2020/1/19
明 永乐 龙泉窑三足炉 42
2020/1/19
43
2020/1/19
44
2020/1/19
45
2020/1/19
《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瓷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
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龙泉青瓷博物馆编,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9年5月第一版
《中国陶瓷全集 宋(下)》,李辉柄主编,上海:上海人民美术 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
《瓷器 苏州博物馆藏》,苏州博物馆编著,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9年7月第一版
6
2020/1/19
造型:器物以
盘、碗、壶为主。 挖足浅,圈足厚、 足跟平切,多管 瓶、盘口壶为这 一时期新产品。
7
支烧工艺:底足露胎,足跟光滑、支烧痕迹多
不明显。
2020/1/19
8
2020/1/19
北 宋
龙 泉 窑
北 宋
青龙
釉泉
五窑
管青
带釉
盖双
罐系
罐
9
南宋至元早期
2020/1/19
10
20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