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耦合的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_宁少慧

合集下载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是一个用于描述刚性物体与柔性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刚体通常指刚性结构,如机械零件、汽车车身等,而柔性物体则指能够弯曲、伸缩和扭曲的物体,如弹性绳、弹簧等。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柔性物体分割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通过柔性势能函数和刚性物体之间的接触力来描述其运动状态。

这些小段之间通过切向和法向力来保持相互连接并传递力量。

通过这种方式,整个运动系统可以描述为一个刚柔耦合的物体,其运动状态可以由刚性物体的位置和速度以及柔性物体各个小段的位置和弯曲程度来确定。

在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中,刚性物体通常被描述为自由度比较少的几何体,这些几何体在运动中保持形状和体积不变。

柔性物体则被用弹性模型来描述,这些模型可以是线性或非线性的,其形状和运动状态可以通过应变和应力场来确定。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中,同时也考虑了外部力和动量守恒等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是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其实际应用包括机器人控制、航空航天工程、运动生物力学等多个领域。

机械系统中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机械系统中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机械系统中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引言机械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是研究刚性部件和柔性部件耦合工作时的振动特性和动力学性能的过程。

刚柔耦合系统由刚性和柔性部件组成,其刚性部件具有高刚度和低振动特性,柔性部件则具有低刚度和高振动特性。

刚柔耦合分析在现代工程设计和制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飞行器、机器人、精密仪器等领域中的应用。

一、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是描述该系统振动行为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可以基于刚体动力学和弹性体动力学原理建立。

刚体动力学模型涉及质点、刚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方程,弹性体动力学模型涉及刚体振动的波动方程和柔性部件的变形方程。

综合考虑刚体和弹性体的动力学模型,可建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用于研究振动响应和动力学性能。

二、刚柔耦合系统的耦合方式刚柔耦合系统的耦合方式主要包括刚体与柔性部件的物理耦合和动力学耦合。

物理耦合是指刚体和柔性部件通过连接件(如螺栓、焊接等)实现的实体耦合,确保其共同工作。

动力学耦合是指刚体和柔性部件在振动过程中相互作用和影响。

物理耦合和动力学耦合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刚柔耦合系统的振动特性和动力学行为,提高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刚柔耦合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刚柔耦合系统的振动特性是研究该系统固有频率、模态形状和振型等振动性质的过程。

通过振动特性分析,可以确定系统的谐振频率和振型,为系统优化设计和振动控制提供依据。

常用的方法包括有限元分析、模态分析和振动测试等。

其中,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基于数值计算的方法,可以模拟系统的振动响应,模态分析可以获得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模态形状,振动测试可以直接测量系统的振动状态。

四、刚柔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分析刚柔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性能是研究该系统在外部激励作用下的响应和行为。

动力学性能分析主要包括动力学模态分析、频率响应分析和阻尼特性分析等。

动力学模态分析可以研究系统在特定工况下的振动行为和能量分布,频率响应分析可以研究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特性,阻尼特性分析可以研究系统的振动耗能和稳定性。

基于刚柔耦合的高速列车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基于刚柔耦合的高速列车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are little difference of vibration displacem ent between the rigid box and
the flexible box;2. the vibration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the flexible box are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rigid
frequency vibration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gear box,a vehicle dynamics model based on SIM PACK is established.
And the gear transmission system is modeled accurately in the mode1. Meanwhile, a r igid—f lexible coupling dynamic
Research on The Dynam ic Characteristics of Gear Transm ission
System of High-speed Train Based on the Rigid-f lexible Coupling Dynam ics

DENG Xiaoyu ZHANG W eihua
收稿 日期 :2016-03-23 作者简 介 :邓 晓宇(1990-),男 ,硕士研究生。 基 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铁 道部高 速铁路 基础研 究基金 联合 基 金 项 目(U1234208)

柔性齿轮运动特性及其振动抑制性能的实验研究

柔性齿轮运动特性及其振动抑制性能的实验研究

柔性齿轮运动特性及其振动抑制性能的实验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4)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5)二、柔性齿轮的理论基础与设计方法 (5)1. 柔性齿轮的定义与特点 (7)2. 柔性齿轮的基本结构与材料选择 (7)3. 柔性齿轮的设计方法与流程 (9)三、柔性齿轮运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10)1. 实验设备与方案设计 (11)2. 实验原理与方法 (1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4)四、柔性齿轮振动抑制性能的实验研究 (14)1. 抑振算法的选择与实现 (16)2. 抑振装置的设计与搭建 (17)3. 实验方案与步骤 (18)4. 实验结果与分析 (19)五、柔性齿轮振动抑制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 齿轮结构参数对振动抑制性能的影响 (22)2. 振动频率对振动抑制性能的影响 (23)3. 刚度匹配对振动抑制性能的影响 (24)六、柔性齿轮振动抑制性能的优化设计 (25)1. 优化目标与方法 (27)2. 优化设计过程与结果 (28)3. 优化后柔性齿轮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28)七、结论与展望 (30)1. 研究成果总结 (31)2. 存在问题与不足 (32)3. 后续研究方向与展望 (33)一、内容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柔性齿轮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传动装置,其运动特性及振动抑制性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实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柔性齿轮的运动特性和振动抑制性能。

在柔性齿轮运动特性的研究中,我们重点关注了柔性齿轮的模态特性、频率响应和传动误差等方面。

通过实验获取了柔性齿轮在不同工况下的模态参数,分析了其固有频率和振型特点。

我们还对柔性齿轮的频率响应进行了测量,了解了其在不同激励下的动态性能表现。

我们还对柔性齿轮的传动误差进行了评估,找出了影响传动精度的主要因素。

在振动抑制性能的研究中,我们主要探讨了柔性齿轮的阻尼特性、减振结构和控制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考虑可变刚度的CST齿轮传动刚柔耦合动力学研究

考虑可变刚度的CST齿轮传动刚柔耦合动力学研究

考虑可变刚度的CST齿轮传动刚柔耦合动力学研究齿轮传动是机械传动中常见的一种,具有传递大扭矩、高效率等优点。

而CST齿轮传动则是一种可变刚度齿轮传动,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适应地改变刚度,具有适应性强等优势。

CST齿轮传动的刚柔耦合动力学研究,旨在探究其在动态工作条件下的各种状态和性能表现。

首先,要建立CST齿轮传动的动力学模型,并考虑齿轮轴承、弹簧、减震器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对这一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对比分析不同刚度下的转矩-转速特性,以及不同转速下的动力学响应。

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在建立模型时,需要考虑刚度的变化。

CST齿轮传动刚度的变化可以通过减小或增加传动元件之间的间隙实现。

因此,要建立一个能够反映这种刚度变化的模型,并考虑齿轮传动的非线性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传动元件之间的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等因素,以获取更准确的结果。

在这个模型基础上,进行仿真分析,可以得到传动的转矩-转速性能图和动力学响应曲线。

在转矩-转速特性分析方面,需要比较不同刚度下的性能。

通过改变间隙,可以改变CST齿轮传动的刚度,进而影响其转矩-转速特性。

当传动元件之间的间隙小于一定值时,可达到相对较高的刚度,以传递更大的扭矩;而当间隙增加时,刚度降低,相应地传递的扭矩也会变小。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得到不同刚度下的传动效率和输出扭矩等性能参数,以评价CST齿轮传动的性能表现。

在动力学响应分析方面,需要考虑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

跟据不同的工况,进行不同转速下的仿真分析,观察CST齿轮传动的响应特性。

动力学响应表现出齿轮传动的振动幅值、相对速度、位移等动态特性。

通过仿真得到响应曲线,可以评估其动态性能。

最后,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对比仿真结果,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实验中,需要准确测量传动的扭矩、转速、振动等数据,以获取实际的动力学响应曲线。

将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到一个准确的CST齿轮传动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是一种描述刚体和柔性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

这种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各种复杂的力学问题,例如机械振动、机器人动力学、运动控制等。

本文将从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建模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刚体和柔性结构的运动方程进行耦合,描述刚体与柔性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该模型中,刚体通常被描述为质点或刚性体,具有确定的质量、形状和运动状态。

而柔性结构则被描述为连续介质,其形状和运动状态受到刚体的作用影响。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最常见的应用是机械振动。

在机械振动中,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研究机械系统的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

例如,模拟汽车行驶过不平坦道路时车身和悬挂系统的振动,或者研究机器人手臂在运动过程中的柔顺性。

在建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时,需要考虑刚体和柔性结构的几何特性、材料性质和力学行为。

为了描述柔性结构的运动,在模型中通常采用有限元法或杆模型等方法进行建模。

这些方法可以将柔性结构离散成为许多小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求解位移和应力等参数,从而得到整个系统的运动方程。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求解通常涉及到数值方法。

常用的数值方法有有限元法、迭代法和离散化方法等。

这些方法在模型求解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矩阵方程,需要用计算机进行求解。

数值方法的选择将影响模型求解的精度和计算速度。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可以有多种扩展和应用。

例如,可以将多个柔性结构耦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多体动力学问题。

还可以加入控制系统,用于实现对刚柔耦合系统的运动控制。

另外,还可以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与其他领域的模型进行耦合,例如流体力学模型,研究复杂的多物理场耦合问题。

总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刚体和柔性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在机械振动、机器人动力学、运动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建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需要考虑几何特性、材料性质和力学行为等因素,并采用适当的数值方法进行求解。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是一种优秀的分析研究机械系统动态响应的方法。

它将刚体与柔体耦合在一起,综合考虑了它们各自的特性,可以更加真实地模拟实际的复杂机械系统。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着重考虑了两种物体的特性:刚体和柔体。

其中,刚体通常是指机械系统中的固定部分,它的运动状态可以由其欧拉角度量表示。

柔体则是指机械系统中的可以变形的部分,比如弹性杆、柔性连杆等,其变形可以通过弹性力表示。

通过将这两种物体结合起来,就可以建立一个更为真实的机械系统动力学模型。

在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中,总的动力学方程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刚体的运动方程,它可以表示为:M*q''+C*q'+K*q=F(t)其中,q表示系统的状态向量,M、C、K分别是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F(t)是系统的外力,q'和q''分别表示状态向量q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

这个方程主要描述了刚体的运动规律。

另一部分则是柔体的运动方程,它可以表示为:D(x,t)x''+K(x)x=F(t)其中,x表示柔体的状态变量,D和K分别是柔体的阻尼系数和刚度系数,F(t)是系统的外力。

这个方程主要描述了柔体的运动规律。

通过将这两个方程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即:[M 0 ;0 D(x,t)]*[q'';x'']+[C K(x);-K(x) 0]*[q';x']+[K(x) 0;00]*[q;x]=[F(t);0]其中,0代表零矩阵。

这个方程表示了整个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可以通过求解状态向量q和柔体状态变量x的运动方程,来获得系统运动的轨迹和响应。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有限元方法或类似方法来求解柔体的运动方程,求解刚体的运动方程则常采用欧拉积分或基于Runge-Kutta方法等数值方法。

除了上述的动力学方程以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对机械系统的影响,比如摩擦力、已知外力等。

机械设计中的刚柔耦合问题研究

机械设计中的刚柔耦合问题研究

机械设计中的刚柔耦合问题研究引言:机械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材料力学、动力学、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机械设计中,刚柔耦合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刚柔耦合是指刚性结构与柔性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工作。

本文将从刚柔耦合的定义、应用领域以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刚柔耦合的定义刚柔耦合是指刚性结构与柔性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工作。

在机械设计中,刚性结构通常由金属材料构成,具有较高的刚度和稳定性;而柔性结构则由弹性材料或柔性机构构成,具有较高的柔度和适应性。

刚柔耦合的目的是通过刚性结构与柔性结构的协同工作,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机械运动。

二、刚柔耦合的应用领域刚柔耦合技术在机械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其中一个典型的应用领域是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通常由刚性机械臂和柔性手指等部件组成。

刚性机械臂用于完成精确的定位和运动控制,而柔性手指则用于抓取和操作物体。

刚柔耦合技术能够使机器人具备更高的操作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精度。

另一个应用领域是航空航天技术。

在航空航天器的设计中,刚柔耦合技术可以用于改善飞行性能和减轻结构重量。

通过在飞行器的机翼和尾翼等部件中引入柔性结构,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质量,提高飞行器的机动性和燃油效率。

三、刚柔耦合问题的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刚柔耦合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进展。

一方面,研究者通过实验和仿真等手段,深入研究了刚柔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和控制方法。

另一方面,研究者还通过材料和结构的创新,设计出了许多新型的刚柔耦合结构,如可变刚度材料和柔性机构等。

在刚柔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方面,研究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仿真分析,揭示了刚柔耦合系统的振动特性和稳定性。

他们发现,刚柔耦合系统具有非线性、时变和耦合等特点,需要采用先进的控制方法来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

在刚柔耦合结构的设计方面,研究者通过材料和结构的创新,设计出了许多新型的刚柔耦合结构。

例如,可变刚度材料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质来实现刚度的调节,从而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

刚柔耦合动力学——轻量化协作机器人设计与控制的力学基础——解读《机器人刚柔耦合动力学》

刚柔耦合动力学——轻量化协作机器人设计与控制的力学基础——解读《机器人刚柔耦合动力学》

刚柔耦合动力学——轻量化协作机器人设计与控制的力学基础——解读《机器人刚柔耦合动力学》尹海斌【期刊名称】《中国机械工程》【年(卷),期】2018(029)024【总页数】4页(P3020-3023)【作者】尹海斌【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数字制造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1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1.1 背景与现状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减少对大自然的索取与排放,为此,人们提出了工业发展的节能减排约束机制。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也应该遵循这一工业化发展的大趋势,向节能化方向发展。

另外,随着用工成本的上升、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机器人越来越被看好,它是一个可以替代人工去做很多繁重和重复性工作的工具;要提高机器人的人工替代率,机器人必须具有一定的智能。

因此,节能与智能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两大趋势。

现有的绝大多数机器人结构设计是结构刚度最大化,以减小机器人结构的振动而实现精确的运动定位。

但是,这种最大化刚度结构的机器人用材多、不经济,结构笨重不节能,惯量大而动态性能差,生产效率低。

况且,不存在绝对的刚性结构,一定条件的输入会激励出一定频率的振动,即使设计成最大化刚度结构,机器人在高速重载的工作条件下同样面临着结构振动的问题。

因此,要提高机器人运动的精度(降低柔性结构振动),往往会以牺牲其性能指标(节能经济、动态性、效率、工作条件)为代价。

机器人大量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但其人工替代率仍不足1%,这是因为机器人还不能够如人一般自主适应外界环境和目标的变化,进行自主安全的运动和操作。

柔顺结构或柔顺关节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能,能够适应环境和目标的变化,能够感知操作者的动作意图,但同时也会存在结构振动从而带来运动控制精度的问题。

柔性机器人轻量节能,对环境和目标的变化具有适应性,但也存在因为结构刚度较低而导致的结构振动的问题。

要想充分利用柔性结构的优点,关键是要解决柔性结构带来的振动问题。

基于刚柔耦合的风电机组行星传动动力学特性及齿圈变形研究

基于刚柔耦合的风电机组行星传动动力学特性及齿圈变形研究

基于刚柔耦合的风电机组行星传动动力学特性及齿圈变形研究由于行星齿轮传动具有诸如高效、量轻且传动比范围大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在风电机组传动系统中。

内齿圈是行星传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一般情况下通过螺栓或者花键与机体相配合在一起,并直接与行星轮啮合以传递运动和动力。

以往的研究者大多认为内齿圈是刚性的,但对于变形可以忽略的厚轮缘齿圈而言,这种假设尚可成立。

然而为追求系统轻量化以及提高传动均载性能,薄壁柔性齿圈开始大量运用于行星传动系统中。

据有关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当齿圈为柔性状态时,行星齿轮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于此,研究齿圈柔性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工程设计人员前期设计具有轻量化、低振动和高可靠性的风力发电机组行星齿轮传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本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结论有:1、在传统的行星传动平移—扭转耦合动力学模型基础之上,为研究齿圈柔性对风电机组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将连续体的柔性齿圈离散成多段刚性轮齿段,借以连接处的扭簧扭转刚度来量化齿圈的柔性特点。

在行星架随动坐标系下,综合考虑了啮合刚度、支撑刚度和齿圈柔性等因素,建立了计入齿圈柔性的风电机组行星传动系统平移—扭转耦合模型。

2、为量化描述齿圈柔性特点,本文将齿圈处理为以齿圈周长为长度的悬臂梁结构,则扭簧等效扭转刚度可由悬臂梁弯曲刚度来表示,从而构建起扭簧扭转刚度与齿圈厚度的等效关系。

进而分析了各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微位移及齿圈的受力情况,运用牛顿力学推出其动力学微分方程。

3、研究了齿圈柔性、齿圈支撑点数目与负载力矩对齿圈变形及系统啮合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了太阳轮浮动轨迹在不同齿圈支撑点数目下的表现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过程中的柔性齿圈产生较大的弹性变形,致使太阳轮与行星轮啮合力幅值出现长周期波动,且其频谱中出现多个转频成分,经对比发现该转频分别为行星架转频、n倍行星架转频及2n倍行星架转频(n为齿圈支撑点数目)。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是一种研究刚体与柔性物体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

刚体是指刚性物体,它们的形状不会被外力而改变,而柔性物体则是指能够被变形的物体,例如弹性绳、橡胶板等。

这种模型可以用于研究操纵机器人的运动过程,研究这些机器人如何与环境中的不同物体进行交互以及对物体的执行任务的影响等。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刚体系统,另一部分是柔性物体系统。

在这种模型中,刚体与柔性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接触力来传递的。

因此,一个合理的接触力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接触力模型通常包括刚体表面的几何形状和载荷等参数,以及柔性物体的弹性和运动状态等参数。

其中,刚体表面的几何形状对接触力的大小和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载荷参数则可以用来模拟外部施加在刚体上的力。

柔性物体的弹性参数可以用于计算物体在接触时的形变和应力等参数,而运动状态参数可以用于描述物体的形变和位置等变化。

为了能够建立一个准确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需要采集大量的实验数据来估算模型的参数。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技术,例如力传感器、电子显微镜、计算机视觉技术等。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和技术,可以获得物体的各种物理量,并根据这些物理量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可以用于研究机器人操作过程中的力学特性,以及机器人如何与各种材料和形状的物体交互。

例如,当机器人操作一个柔性物体时,由于物体的形状和弹性等特性,机器人需要以特定的方式施加力,并控制它的运动状态,以达到所需的效果。

总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是研究刚体和柔性物体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它可以用于研究机器人的操纵、环境中的交互和执行任务等。

其建立需要借助实验数据和数学模型来完成,因此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技术。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也将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应用。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是一种模拟柔性物体在刚性结构体上运动和互动的模型。

它是基于多体动力学和弹性理论的复杂模型,通常用于机器人的机械臂、手指、足部等柔性部件的控制和仿真。

在这个模型中,刚性部件和柔性部件之间相互作用,并且对于柔性物体,则采用比较精确地黎曼曲面理论表示。

动力学模型包含了刚性部件的质量、几何结构、摩擦和约束力以及柔性物体的刚度、阻尼和粘滞阻尼。

在这个模型中,刚性结构体可以被表示成结构体中的多个质点,这些点可以通过使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质点系统动力学方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而柔性物体则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进行数值求解和建模,并考虑其非线性本质。

这个模型的分析使得我们可以预测柔性物体在刚性结构体上的运动和应变情况。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成功建立与应用,为控制机器人手指、足部等柔性部件的制造和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数学工具。

在现代机器人领域,一些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和控制方法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到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中,使得机器人系统的性能和精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这个模型也为金属材料、塑料材料等柔性材料的应用和制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参考。

总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对于研究和控制复杂机器人和柔性材料产生了重要的价值,为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无级变速器刚柔耦合模型的性能仿真研究

无级变速器刚柔耦合模型的性能仿真研究

无级变速器刚柔耦合模型的性能仿真研究贾小刚;赵晓青【摘要】以封闭式无级变速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其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虚拟仿真试验.对行星锥盘和输入轴等两个柔性体构件的动力学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构件进行耐久性分析,获得了在仿真过程中构件的动态应力分布情况.为实现无级变速器的精确动力学分析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为变速器传动设计提供依据.【期刊名称】《机械工程师》【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无级变速器;刚柔耦合;虚拟样机;动力学分析【作者】贾小刚;赵晓青【作者单位】武警工程大学装备工程学院,西安710086;武警工程大学装备工程学院,西安71008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640 引言封闭差动无级变速器是至少有一个作行星运动的中间滚动体,依靠滚动副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它是通过改变太阳轮或行星轮的工作半径来实现变速的无级变速器。

该变速器具有变速范围广、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运转平稳、噪音低等特点[1]。

随着无级变速器部分构件采用轻质柔性材料,转速的加快以及传动稳定性要求的提升,构件的高速运动与其变形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以至造成较大的传动误差。

因此,要得到精确动力学分析结果,就必须采用刚柔耦合的虚拟样机模型。

1 刚性体虚拟样机模型建立1.1 三维实体建模图1 封闭式差动无级变速器总装配图零部件的实体建模及装配是可视化虚拟样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封闭式差动无级变速器结构很复杂,一般借助三维软件来完成实体建模建立。

根据设计图纸,运用Pro/Engineer 软件建立封闭式差动无级变速器所有构件的几何模型,并进行组装,建立如图1 所示的三维实体模型。

1.2 刚性体虚拟样机模型将三维几何模型导入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 中的步骤为:1)对构件属性进行编辑。

2)模型环境的设置。

3)对模型施加约束。

确定零部件之间的依附关系及相对运动关系,这是开发虚拟样机及动力学分析至关重要的一环。

变速器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与设计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变速器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与设计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变速器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与设计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引言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齿轮传动作为变速器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动力学特性与设计优化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变速器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变速器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现状,并对设计优化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现状1.齿轮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在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研究中,建立准确的齿轮动力学模型是基础和关键。

目前,研究者主要借鉴刚体动力学理论和梅奥理论,建立了一系列齿轮动力学模型,包括点接触模型、线接触模型和区域接触模型等。

这些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为后续的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2.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分析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主要涉及齿轮的振动、动态载荷和噪声等问题。

研究者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齿轮传动中的共振问题、载荷分布问题以及齿轮传导噪声问题等。

研究结果表明,齿轮传动中的动力学特性与齿轮的几何参数、工作条件和材料性质等密切相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和优化,可以有效地改善齿轮传动的性能和可靠性。

3.齿轮传动的动力学仿真模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齿轮传动的动力学仿真模拟成为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齿轮传动的数学模型,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仿真计算,可以对齿轮传动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准确预测和评估。

目前,研究者已经开发了多种齿轮传动仿真软件,如ADAMS、ANSYS等,并将其应用于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中。

二、设计优化方法的研究现状1.多目标优化方法在齿轮传动的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多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和优化。

多目标优化方法能够同时考虑多个目标函数,通过构建多目标数学模型,使用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进行求解,得到一组近似最优解集。

这些方法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多种设计方案选择,满足不同需求和优化目标。

2.材料与润滑优化方法齿轮传动中的材料选择和润滑设计对于传动系统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与仿真技术研究

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与仿真技术研究

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与仿真技术研究一、概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刚—柔耦合系统在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类系统通常由刚体部分和柔性体部分组成,其动力学行为既包含刚体的运动特性,也包含柔性体的变形特性。

如何准确、高效地对刚—柔耦合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和仿真,对于理解和预测系统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行为,以及优化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刚—柔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建模理论与仿真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将对刚—柔耦合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进行介绍,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后,将综述当前在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领域的主要方法和进展,包括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建模方法、有限元方法、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刚—柔耦合建模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关键技术,如刚柔耦合界面的建模、参数识别、以及模型验证等。

本文还将探讨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的相关技术。

仿真技术的选择和实现对于准确预测系统动态行为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不同的仿真策略,如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有限元仿真以及多尺度仿真,并探讨这些策略在刚—柔耦合系统中的应用。

同时,将讨论仿真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如计算效率、精度控制和结果分析等。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展示所提出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刚—柔耦合系统中的应用效果,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为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刚—柔耦合系统的定义与特性刚—柔耦合系统是指在工程实际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复杂系统,其核心特点在于系统内同时包含了刚性部件和柔性部件。

这种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不仅受到刚性部件的直接影响,还受到柔性部件的显著作用。

刚—柔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对于理解和预测这类系统的动态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刚—柔耦合系统可以被定义为一个由至少一个刚性部件和一个柔性部件组成的动力学系统。

刚柔耦合机器人力学特性分析与优化

刚柔耦合机器人力学特性分析与优化

刚柔耦合机器人力学特性分析与优化机器人力学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而刚柔耦合机器人则是在传统刚性机器人的基础上,引入了柔性元件,使得机器人在灵活性和精准性方面有了更好的平衡。

本文将从机器人力学特性的角度出发,对刚柔耦合机器人进行分析与优化。

刚柔耦合机器人力学特性的分析是研究刚柔耦合机器人的重要课题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刚柔耦合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刚柔耦合机器人一般由刚性链和柔性链组成,刚性链由刚性连接件组成,可以提供刚性运动;柔性链由柔性连接件组成,可以提供柔性运动。

通过刚柔耦合机构的设计,可以将刚性链和柔性链的力学特性相结合,从而提高机器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刚柔耦合机器人的力学特性主要包括刚性特性和柔性特性。

刚性特性是指机器人在刚性链中的刚性运动特性,主要包括位置精确性、刚度和载荷能力等。

位置精确性是指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的位置精度,即机器人能否达到目标位置并保持稳定。

刚度是指机器人在负载作用下的变形能力,即机器人是否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载而不发生过大的变形。

载荷能力是指机器人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即机器人的工作能力。

柔性特性是指机器人在柔性链中的柔性运动特性,主要包括柔性度和柔性变形特性等。

柔性度是指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的柔性程度,即机器人能否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

柔性变形特性是指机器人在外界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即机器人是否能够在外界载荷作用下保持稳定,并且能够恢复到原始形状。

刚柔耦合机器人的力学特性分析可以采用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建立刚柔耦合机器人的力学模型,可以对机器人的力学特性进行仿真模拟,从而得到机器人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运动特性和力学性能。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对机器人进行实际测试,验证仿真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对刚柔耦合机器人进行力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优化设计来改善机器人的力学特性。

优化设计可以根据机器人的具体需求和工作条件,对机器人的结构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提高机器人的力学性能和工作能力。

考虑耦合与刚度影响的齿轮传动系统分析

考虑耦合与刚度影响的齿轮传动系统分析
WU Qi-hao, WU Xin-yue, WEI Wei (Navy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Wuhan 430033, China)
Abstract: Modal analysis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analyze all kinds of vibration.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gear system, we build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multistage-transmission gear system. Then we analyze the mod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he system coupling and stiffness. T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when the gear system coupling, modal parameter will be changed in pairs based on the single stage transmission, and will produce new modal; By changing the stiffness of gear mesh and bearing support, we can know the changing trend of modal under the different stiffness,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gear system to reduce vibration and noise.

齿轮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齿轮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32 机械传动 2009 年 文章编号 :1004 - 2539 (2009) 04 - 0032 - 04
齿轮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军械工程学院 火炮工程系 , 河北 石家庄 050003) 王 炎 (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 湖北 武汉 430000) 马吉胜 蒙 刚 谢正军
为清晰提取齿轮啮合振动的频率信息 ,采用二级 齿轮传动模型获得箱体表面振动加速度信号 。在主动 齿轮转速 120r/ min ,被动齿轮负载 300N·m ,其余齿轮 空载的工况下测得到箱体表面 4 050 节点振动加速度
第 33 卷 第 4 期 齿轮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3 5
信号如图 9 所示 。对加速度信号做傅立叶变换 ,频域 曲线如图 10 所示 。
采用 如 图 11 的 实 验 方 案[11] , 在 主 动 齿 轮 转 速 120r/ min ,被动齿轮负载 300N·m 的工况下测量了箱体 表面振动加速度信号 。加速度时域图和功率谱图如图 12 所示 。
图 9 4 050 节点处加速度时域曲线
图 3 传动箱多刚体模型
3. 2 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 3. 2. 1 柔性文件的生成 以箱体的柔性化过程为 例 ,首先对箱体的实体模型进行修正 ,去除与仿真无关 的螺栓 、螺孔 、倒角等 ,然后在 Partran 中对箱体划分网 格 。提交分析后将所得到的 3 . dbf 文件导入到 Virtu2 al . Lab ,在 Virtual . Lab Motion \ Flexible Body Design 模 块中 ,于柔性体与其他部件铰接处定义 spider 网格 ,并 在 spider 网格中心增加新的节点 。spider 网格的作用 是将作用于约束副上的作用力 ,通过刚性梁分配到柔 性体的节点上 ,以避免柔性体上应力集中 。模型类型 如表 2 所示 。

基于刚柔耦合的成形磨齿机动态特性分析

基于刚柔耦合的成形磨齿机动态特性分析

基于刚柔耦合的成形磨齿机动态特性分析
杨勇;赵迪;张颂;王婷;赵大兴
【期刊名称】《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成形磨齿机具有高精度、高响应等特点,滚珠丝杠进给驱动机构是机床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动态特性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对其关键部位---滚珠丝杠进行柔性化,利用SolidWorks , ANSYS , ADAMS建立机床进给驱动系统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得到机床的动态特性曲线。

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对比以及多刚性体模型和刚柔耦合模型仿真结果对比,验证建模方法的可行性,为提高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提供研究方法。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杨勇;赵迪;张颂;王婷;赵大兴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68;湖北工业大学机械
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68;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68;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68;湖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61+6;TP391.7
【相关文献】
1.基于刚柔耦合的数控进给工作台动态特性分析∗ [J], 刘念聪;谢进;杨勇;曾浩然;杨家锐
2.基于刚柔耦合的数控铣齿机床动态特性分析 [J], 房瑞祥;黄筱调
3.基于刚柔耦合的机床进给系统丝杠动态特性分析 [J], 宣贺;华青松;张洪信;程联军;赵清海;张鉴;张昊;张晨
4.基于刚柔耦合的数控机床动态特性分析 [J], 罗卫平
5.基于ADAMS的机械臂刚柔耦合动态特性分析 [J], 边兵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嵌入式传感器的齿轮裂纹故障诊断

嵌入式传感器的齿轮裂纹故障诊断

嵌入式传感器的齿轮裂纹故障诊断
宁少慧;韩振南;武学峰;王志坚
【期刊名称】《振动与冲击》
【年(卷),期】2018(037)011
【摘要】针对传统的齿轮箱体振动信号的故障诊断,提出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即把传感器直接安装在齿轮箱体内的齿轮体上,缩短了振动信号的传递路径,有效降低了振动信号在传递过程中幅值衰减,能诊断出齿轮传动系统的早期故障.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对齿根2 mm裂纹的故障齿轮传动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发现从齿轮体上的振动信号中能成功诊断出齿轮裂纹的早期故障,而箱体上的振动信号则不能体现故障特征.这充分说明了振动信号在经过复杂的传递路径后导致幅值衰减和频率成分丢失,微弱的故障信息被削弱.这为齿轮箱的早期微弱故障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总页数】6页(P42-47)
【作者】宁少慧;韩振南;武学峰;王志坚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太原030024;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太原030024;中北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太原03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32
【相关文献】
1.风机行星齿轮系统齿轮裂纹故障诊断 [J], 桂勇;韩勤锴;李峥;褚福磊
2.基于频谱编辑和调制信号双谱的齿轮裂纹故障诊断 [J], 李加伟;张永祥;赵磊
3.振动监测技术在齿轮裂纹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J], 王二化;刘忠杰;刘颉
4.基于SCAE-ACGAN的直升机行星齿轮裂纹故障诊断 [J], 孙灿飞;王友仁;夏裕彬
5.基于扭振信号加窗RMS时域同步平均的行星齿轮箱裂纹故障诊断 [J], 魏伟;李云鹏;梁景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齿 轮 啮 合 刚 体 模 型
2.2 柔 体 (刚 柔 耦 合 )模 型 的 建 立 齿轮柔性体的建立是利用有限元软件 ANSYS将
构 件 离 散 成 许 多 细 小 的 网 格 ,通 过 模 态 计 算 ,生 成 模 态 中性文件 mnf,直 接 读 取 到 ADAMS 中,文 件 中 包 含 了 柔 性 齿 轮 的 质 量 、质 心 、转 动 惯 量 、频 率 、振 型 以 及 对 载荷的参与因子等信息。建立齿轮柔性体的具体过程 为:首先在 ANSYS中 进 行 网 格 划 分 和 各 种 材 料 参 数 的设置,然后在齿轮有 限 元 模 型 的 适 当 位 置 建 立 3 个 外部节点及 刚 性 区 域,最 后 生 成 MNF 文 件。 对 齿 轮 副的刚体模型仿真结 束 后,直 接 导 入 齿 轮 副 柔 性 体 的 模态中性文件来替代 原 有 刚 性 体,约 束 和 载 荷 都 相 应 地被转换到柔性体的 外 部 节 点 上,两 齿 轮 的 接 触 设 置 类型为柔体和柔体的接触。建立的齿轮啮合柔体模型 如图3所示。
摘要:为了进行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分析,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了齿轮传动系统的刚体模型;利用有限元 分析软件,通过生成模态中性文件建立了系统的柔体模型;并借助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软件,对两种不同 的模型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两种模型综合考虑了传动系统中传动轴和支撑轴承的弹性以及箱体的刚度和阻 尼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模型下啮合齿轮的速度、啮合力和加速度的动态响应特性。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柔性体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实际更加接近,因此,把齿轮传动系统中的轴和齿轮作柔性化处理后再进 行虚拟分析的动力学仿真更具有实际意义。 关 键 词 : 传 动 系 统 ; 耦 合 ; 齿 轮 ;ADAMS;动 力 学 中 图 分 类 号 :TH132.41∶TP391.7 文 献 标 识 码 :A
0 引 言 齿轮传动是机械 系 统 的 主 要 传 动 型 式,齿 轮 传 动
的振动特性直接影响着机械系统的可靠性。一些学者
对齿轮系统振动特性已做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 究 ,并 取 得 了 一 些 研 究 成 果 。 文 献 [1]是 把 齿 轮 传 动 系 统 简 化 为 刚 性 系 统 ,分 析 了 齿 轮 的 动 态 啮 合 力 特 性 ;文 献 [2]通 过 离 散 齿 廓 渐 开 线 获 得 了 齿 面 的 离 散 接 触 面 , 把 轮 体 看 作 为 刚 体 ,把 齿 体 看 作 柔 体 ,分 析 了 刚 柔 耦 合 模 型 啮 合 力 动 力 学 特 性 ;文 献 [3]建 立 了 多 级 齿 轮 传 动 系统虚拟样机模型,对 比 了 柔 性 轴 和 刚 性 轴 对 齿 轮 啮 合 力 的 影 响 ;文 献 [4]只 对 传 动 系 统 中 的 小 齿 轮 进 行 柔 化 处 理 ,分 析 了 轴 承 支 撑 刚 度 对 系 统 动 态 特 性 的 影 响 ; 文 献 [5]把 传 动 系 统 的 转 子 做 了 柔 化 处 理 后 ,分 析 了 刚 柔两种转子对系统啮 合 力 的 影 响,但 没 有 分 析 齿 轮 的 柔化对振动加速度 的 影 响。 针 对 现 有 研 究 的 不 足,本 文以某单级直齿轮传 动 系 统 为 例,利 用 三 维 造 型 软 件 Pro/E 建立传动系统的 刚 体 模 型,利 用 ADAMS 和 有 限元软件 ANSYS对传动系统的轴和齿轮分别进行柔 性 化 处 理 ,建 立 传 动 系 统 的 柔 体 模 型 ,再 用 动 力 学 仿 真 软件对两种模型分别 进 行 齿 轮 动 态 啮 合 力、速 度 和 加 速度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为主、被 动 轮 绕 旋 转 中 心 的 转 动 自 由 度,xp、yp、xg 和 yg 为4个平移自由度。
设Ip、Ig 分别为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动惯量,mp、 mg 分别为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质量,Rp、Rg 分别 为 主 动 轮和从动轮 的 基 圆 半 径,km 为 齿 轮 副 的 啮 合 刚 度,cm 为齿轮副 的 啮 合 阻 尼,kpx 、kpy 、cpx 、cpy 分 别 为 主 动 轮x 向和y 向的刚 度和 阻 尼 值,kgx 、kgy 、cgx 、cgy 分别为 从 动 轮x 向和y 向 的 刚 度 和 阻 尼 值,e 为 啮 合 间 隙。 传 动 系统的广义位移列阵为:
图 4 径 向 接 触 力 仿 真 结 果
由图4、图5可知:刚性齿轮径 向 接 触 力 最 大 值 为 4 009 N,均 方 根 值 (RMS)为 1 416 N;柔 性 齿 轮 径 向 接触力最大值为3 812N,RMS 为1 278N;刚 性 齿 轮 切向接触 力 最 大 值 为 7 633 N,均 方 根 值 (RMS)为 3 641N;柔 性 齿 轮 切 向 接 触 力 最 大 值 为 7 418 N, RMS 为3 454N。 啮 合 力 仿 真 值 与 理 论 计 算 值 对 比 见 表1,柔性齿轮各项接触力数值比刚性 齿 轮 接 触 力 低, 更接近理论数值,表 明 柔 性 齿 轮 模 型 更 能 有 效 地 描 述 齿轮啮合传动特性。
齿轮传动系 统 参 数 如 下:主 动 轮 齿 数 为 30,从 动 轮齿数为45,模数 为 4 mm,齿 宽 为 40 mm,压 力 角 为 20°。在 Pro/E 中建立传动系统三维模型后,导入机械 多体动力学软件 ADAMS中 进 行 仿 真,齿 轮 副 间 的 接 触设置为刚体与刚体 的 接 触,轴 和 箱 体 间 的 连 接 轴 承 用轴套 力 来 模 拟,完 成 的 齿 轮 啮 合 刚 体 模 型 如 图 2 所示。
图 6 主 动 轮 的 刚 、柔 模 型 速 度 对 比 图 7 主 动 轮 的 刚 、柔 模 型 加 速 度 对 比
4 结 论
传动系统动态特性[J].吉 林 大 学 学 报,2011,41(2):382-
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分别建立了齿轮传动系统弯 扭耦合的刚体模型和 柔 体 模 型,较 真 实 地 模 拟 了 齿 轮 系统工作状态下的 动 力 学 特 性。 仿 真 结 果 表 明:柔 体 仿 真 结 果 与 理 论 偏 差 较 小 ,更 接 近 实 际 情 况 。
有一些小的波动,这 是 因 为 齿 轮 系 统 各 种 激 励 源 以 及
轮 齿 的 啮 合 都 会 产 生 振 动 ,导 致 主 动 轮 的 速 度 会 变 化 ,
而不是一个定值,所 以 可 以 看 出 柔 体 模 型 仿 真 结 果 更
接近实际。
3.3 加 速 度 分 析 图7为主动 轮 的 刚、柔 模 型 加 速 度 对 比。 由 图 7
第 6 期 (总 第 193 期 ) 2015 年 12 月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AUTOMATION
文 章 编 号 :1672-6413(2015)06-0064-03
No.6 Dec.
刚柔耦合的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宁少慧,武学锋
(太原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尼 系 数 C =67 N ·s/mm, 静 态 相 对 速 度 vs = 0.1mm/s,动态相对速度vd =10 mm/s,静 摩 擦 因 数 为 0.23,动 摩 擦 因 数 为 0.16。 3.1 接 触 力 仿 真
经过理论计 算,齿 轮 的 径 向 接 触 力 为 1 214kN, 切向接触力为3 334kN,径向和 切 向 接 触 力 的 仿 真 结 果 如 图 4、图 5 所 示 。
可 以 看 出 ,两 种 分 析 模 型 的 振 幅 最 大 值 接 近 ,但 刚 体 模
型比柔体模型仿真的 振 动 要 大,这 是 因 为 在 齿 轮 啮 合
过 程 中 ,把 齿 轮 体 作 柔 化 处 理 后 ,柔 性 轮 齿 比 刚 性 轮 齿
有了更大的弹性变形,这 就 缓 冲 了 啮 合 轮 齿 的 部 分 刚
3.6
3.2 速 度 分 析 图6为主动轮的刚、柔模 型 速 度 对 比。 由 图 6(a)
可 以 看 出,刚 体 模 型 仿 真 出 来 的 主 动 轮 角 速 度 在
113.04rad/s处呈一条直线,几 乎 没 有 波 动,而 图 6
(b)柔体模型仿真出 的 角 速 度 是 在 113.04rad/s附 近
性 冲 击 ,最 终 使 主 动 轮 加 速 度 的 振 幅 变 化 不 太 明 显 ,说
明当考虑啮合轮齿的 柔 性 变 形 时,齿 轮 啮 合 传 动 规 律
· 66 ·
机 械 工 程 与 自 动 化 2015年第6期
更接近于齿轮实际传动,且具有较好的平稳性,符合齿 轮传动设计要求。
-y·g
·
+Rgθg
).
2 齿 轮 传 动 系 统 动 力 学 模 型 的 建 立
(1)
在齿 轮 系 统 虚 拟 样 机 中,根 据 实 体 模 型,借 助
ADAMS虚拟 仿 真 平 台 和 有 限 元 软 件 ANSYS,建 立
收 稿 日 期 :2015-07-22; 修 订 日 期 :2015-10-29 作者简介:宁少慧 (1978-),女,山西稷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传动系统的故障诊断。
1 齿 轮 系 统 啮 合 耦 合 型 的 振 动 分 析 模 型 齿轮传动广泛应 用 于 各 种 齿 轮 箱 中,齿 轮 安 装 在
传动轴上,再由轴承 支 撑 在 箱 体 上,传 动 轴、轴 承 和 齿 轮都是弹性的,所以 分 析 时 不 能 仅 考 虑 为 理 想 的 刚 性 体[6-7]。本文研究的圆柱齿轮副 啮 合 的 耦 合 型 动 力 学 模型如图1所示,考 虑 传 动 轴 的 具 体 振 动 形 式 及 齿 面 摩擦,将支撑轴承及 箱 体 的 刚 度 和 阻 尼 用 组 合 形 式 等 效值来代替。分析模型具有6个自由度,θp 和θg 分 别
图 5 切 向 接 触 力 的 仿 真 结 果 表 1 啮 合 力 仿 真 值 与 理 论 计 算 值 对 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