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
![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b26dd9a55022aaea988f0f53.png)
目录摘要 (2)第一章平民化视角含义及平民化产生的背景 (2)1.1 平民化的含义 (2)1.2 平民化产生的经济背景 (3)1.3 平民化产生的政治背景 (3)第二章电视新闻平民化流行的原因 (4)2.1 经济和技术的原因 (4)2.2 独立受众形成的原因 (4)2.3 受众本体论的原因 (4)第三章平民化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表现形式 (5)3.1 采用“平视”拍摄和采访 (5)3.2 取材视角的平民化 (6)3.3 传播方式平民化 (7)3.4 后期编辑考虑受众审美需求 (8)第四章新闻报道平民化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8)4.1 出现的种种弊端 (8)4.2 解决措施 (8)4.2.1新闻工作者自身加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8)4.2.2实行有效舆论监督体制 (8)第五章总结 (9)谢辞 (10)参考文献 (10)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摘要当今电视新闻平民化成为传播媒界比较关注的话题,我认为平民化是这一阶段电视新闻的主流趋势。
本文结合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的现状分析了电视新闻平民化的产生的原因、优势、表现形式、面临问题及对策等四个方面。
首先从经济和技术条件、受众心理等方面分析我国电视新闻平民化产生的原因。
其次分析电视新闻平民化的优势:民本思想和平等对话交流模式的体现、是大众话语权的倡导、维护社会公正。
再次是依照比较典型的栏目来阐述平民化在电视新闻中的具体表现,分别从镜头拍摄、取材、视角、文字稿件、主持人风格、后期编辑等方面陈述。
最后由于当今社会媒体间的激烈竞争会使一些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品位下降、向庸俗化沦落,面临这样的问题文章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以便促使我国电视新闻的平民化的发展。
关键词:电视新闻平民化受众平民视角News reports of civilians from the PerspectiveAbstractFirst, from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nditions, audience psychology analysis of the television news Civilian causes.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elevision news of the Common Advantages: People equal dialogue and exchange ideas and expression patterns, is the public voice of advocacy, maintenance of social justice. Again in accordance with typical sections to illustrate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of the concrete in the TV news show, respectively, from the camera, drawing, perspective, writing articles, host style, such as the late editor statement. Finally, since today's society the media would lead to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TV news Civilian grade down, reduced to the vulgar,Face this problem,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se problems, some feasible proposal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television news in China's development.Key Words: TV News; Civilian; Audience; Civilian Perspective一、中国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含义及其产生背景1、新闻“平民化”的含义《现代汉语辞典》对“平民“的解释是“泛指普通老百姓”,我们认为,“平民化”视角是指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投向普通的老百姓,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坚持平民立场,关注同普通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在新闻报道的方式上,坚持平民方式,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亲切朴实的语言和形式传递信息,为民代言;在新闻报道的取向上,坚持平民利益,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弘扬朴素的人性之美。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90554c9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b0.png)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平民化”视角越来越被重视。
所谓“平民化”,即是让报道更加接地气,更贴近群众生活,以普通人的视角来传递新闻信息。
这种报道方式能够使新闻更加生动、鲜活、容易被普通群众理解接受。
首先,“平民化”视角不仅适用于体育、娱乐等轻松的新闻报道,它同样适用于经济、政治等重要的新闻报道。
以经济新闻为例,过去的经济新闻往往只是简单地讲一些数据或政策,很难让普通群众真正理解和重视,反而容易埋没在繁琐的信息之中。
而采用“平民化”视角,将经济新闻放在普通人的角度去讲解,以生动、形象化的方式呈现,会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
其次,采用“平民化”视角可以加强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通过让新闻报道更平民化,报道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呈现,它更能够引发公众的共鸣和讨论。
对于一些涉及到大众利益的新闻,采用平民化视角的报道方式,可以更好地引起公众对该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从而达到提高社会影响力的效果。
再次,“平民化”视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新闻品牌。
只有将“平民化”融入到新闻报道中,才能真正做到与民同行,成为广大群众信任的媒体品牌。
良好的新闻品牌涵盖了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品牌的可信度和亲和力。
只有采用更真实、更接地气的报道方式,才能真正做到传递可信且亲切的信息,建立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
最后,“平民化”视角也能够提升读者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通过让普通人参与到报道中来,让他们来讲述故事,不仅可以提高报道的趣味性,还能够有效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这种参与感和忠诚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新闻媒体的用户留存和粘性,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
总之,“平民化”视角是电视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新闻媒体广受欢迎的报道方式。
只有不断地加强对该视角的应用和深入探讨,才能在激烈的新闻报道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76d044c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d.png)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是一种对新闻报道的角度和方式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也逐渐增加。
传统的新闻报道往往以专业知识和权威性为基础,关注政治、经济等大众关注的话题。
这种报道方式可能会使观众感到疏远和无法理解,导致他们对新闻报道的兴趣和信任度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视新闻报道开始注重平民化视角的运用。
所谓平民化视角,就是将新闻报道从专业技术和权威性的角度转变为更加亲民和贴近生活的视角,使普通观众对新闻内容产生共鸣和兴趣。
平民化视角要求新闻报道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关切。
在报道中,要注重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状况、家庭困难和个人成长经历等,使观众能够从报道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增强共情和亲和力。
在报道社区活动时,可以选择关注普通居民的参与度和活动效果,而不仅仅是传达政府的政策宣传。
平民化视角要求新闻报道更加注重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
新闻报道要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表达方式,而是采用平民化的语言和形象,使观众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报道科技创新时,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创新的意义和影响,而不是只关注技术原理和专业细节。
平民化视角还要求新闻报道更加注意表现人物的真实情感和态度。
观众更容易对真实的、有情感的人物故事产生共鸣和关注,因此新闻报道应该注重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讲述他们的真实故事,传递他们的真实感受。
这样的报道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促进他们对新闻报道的信任和认同。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是一种注重关注普通人的实际需求和关切,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表现人物真实情感和态度的报道方式。
这种方式能够增强观众对新闻报道的兴趣和信任度,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电视新闻媒体应该积极探索和使用平民化视角,不断提升报道质量和观众满意度。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67e4364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08.png)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近年来,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所谓“平民化”,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更加注重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强调人性化的报道方式,使得新闻更加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
这种趋势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不仅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也使得新闻报道更富有人文关怀。
本文将从“平民化”视角探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影响。
可以说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在过去,新闻报道更多地着重于重大事件、政治议题和国际形势等内容,而对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经历往往只是附带性的报道。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和多样化,人们对于新闻内容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他们更加渴望通过新闻了解同样身边的普通人的生活,希望从中获得共鸣和感动。
电视新闻媒体也开始注重从平民的角度出发,将更多的报道关注点放在普通人身上,力求通过“平民化”的报道方式更好地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也对新闻报道的方式和内容产生了影响。
在过去,新闻报道往往是采访权威人士和专家,报道政治、国际等大事件为主。
如今,在“平民化”的趋势下,电视新闻报道更多地涉及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举动、情感和故事成为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新闻节目会安排主持人深入生活片区,记录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经历,把普通人的故事进行深入报道,这种方式符合观众对于真实、温暖新闻的需求,也提高了观众对于新闻的关注度和认同感。
这种“平民化”视角也让普通人感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和存在感,让他们的生活故事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尊重。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平民化”视角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并非没有问题。
一方面,过分强调“平民化”可能会导致新闻报道失去客观性,由于过于关注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故事,报道可能会受到情绪化和个人情感的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客观性可能会被削弱。
过分强调“平民化”也可能导致新闻报道过分娱乐化,忽略了新闻传播的责任性和专业性。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5da8215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f.png)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电视新闻报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既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形式,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表达。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平民化”视角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报道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对普通人和普通事件的报道,力求从平民的角度出发,展现真实、贴近生活的画面。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从“平民化”视角的定义及其影响入手,对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进行探讨。
我们来看看“平民化”视角的定义。
所谓“平民化”,指的是对普通人和普通事件的报道,强调真实、贴近生活的视角。
这种报道方式主张从平民的角度出发,关注人民生活的点滴,让普通人的声音得以传播,让普通人的生活得以展现。
相比于传统的新闻报道,这种新的报道方式更注重对社会底层、边缘群体的关注,更注重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琐事的呈现。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影响深远。
它可以拉近新闻报道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在以往的新闻报道中,往往局限于政治、经济、社会等高层次议题,而忽略了普通人的生活。
而“平民化”视角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限,让新闻报道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更有亲和力。
观众在看到这样的报道时,往往更容易感同身受,更有共鸣感,从而增加了对新闻报道的关注度。
“平民化”视角的出现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在新闻报道中,对底层群体的报道往往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从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这种报道方式,一些社会不公和丑恶现象得以曝光,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谴责,从而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平民化”视角的出现也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新闻报道中,对底层群体的报道往往能够展现他们的朴实、善良和努力,展现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和乐观。
这样的报道不仅有助于树立社会正能量,还有助于引导人们向着正确的价值观前进。
“平民化”视角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报道对象的选择需要谨慎。
在使用“平民化”视角进行报道时,往往需要更加关注报道对象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5e95140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6.png)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电视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是指将报道对象定位为普通百姓,关注普通人的生活、需求和权益。
这种报道视角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公众对新闻报道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是电视媒体对观众的调查与反馈的结果。
公众对新闻报道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过去,电视新闻报道主要关注政治、经济等大事件,以及名人、权威人士。
这种报道模式使得新闻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距离较远,公众无法从中获取自己关心的信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的关心焦点从政治、经济等大事件转移到了自身的生活和权益上。
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工作、生活状况,以及身边发生的事件。
电视新闻报道需要更加贴近公众的需求,将报道焦点放在普通百姓的身上,关注他们的生活、需求和权益。
电视媒体对观众的调查与反馈也促使了报道视角的“平民化”。
为了保持收视率和观众数量,电视媒体常常进行观众调查,听取观众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的观众调查发现,许多观众对过去的电视新闻报道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认为报道距离他们太远,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大。
这些反馈使得电视媒体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报道视角,更加关注普通百姓,提供更加贴近观众生活的报道。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对于社会和媒体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提高新闻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传统的新闻报道往往更关注政治、经济等权威人士的观点,偏向于权力方。
“平民化”视角将报道重心放在普通百姓身上,更能体现普通百姓的观点和需求,同时也能更客观地反映事实。
它可以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参与度。
普通百姓作为新闻报道的对象,能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参与感,从而提高观众对新闻的关注和参与度。
它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意识的发展。
通过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权益,电视新闻报道能够反映社会的不公和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讨论,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意识的发展。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准确把握和反映普通百姓的需求和观点是一个难题。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d133843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9.png)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即是指对新闻报道对象进行普及化、大众化的处理方式。
具体来说,就是将复杂的社会问题或专业性强的事件,通过简单、直观、易懂的表述方式呈现给大众,使人们容易理解、接受和关注。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平民化”视角的运用非常普遍。
在新闻选题阶段,电视媒体会选择当下最热门的话题或最具关注度的事件,如重大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国际重要会议等,使新闻内容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
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电视媒体经常用生动的语言、图片、视频来呈现新闻事件,以简单的语言、真实的情景呈现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和结果,将复杂的社会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大众。
比如,当发生自然灾害时,电视媒体会播放灾情现场的实况画面,让观众看到受灾地区人民的真实生活,从而引起社会关注。
除了在报道内容上的“平民化”处理外,在报道形式上也会运用“平民化”视角。
电视新闻报道会采用语言简练、图片清晰的方式来呈现新闻事件,使其更加生动、鲜活。
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也会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来讲述新闻事件,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然而,“平民化”视角的运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为了让新闻更加生动、鲜活,电视媒体可能会夸大新闻事件的影响力和程度,甚至编造一些不实信息来吸引观众眼球。
其次,过分追求观众的兴趣和需求,可能会导致视频炫耀、娱乐化的倾向。
最后,“平民化”视角的运用存在知识、思维的局限性,可能会影响观众的认知和理解。
总之,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运用“平民化”视角是必要的,既能让复杂的社会问题变得通俗易懂,也能促进公众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但是,要注意在应用“平民化”视角的过程中不失事实性、主观性和客观性,不过分追求新闻的煽动性和娱乐性,力求呈现真实、客观、生动的新闻内容。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d795066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b.png)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指的是将新闻报道的主角角色从政府官员、权威专家等转变为普通民众,关注社会底层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工作和权益,让他们成为新闻报道的焦点和主角。
这种视角的引入是对传统新闻报道模式的一种改变和创新,旨在增加报道的多样性和真实性,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关注度。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平民化”视角能够增加新闻报道的多样性。
传统新闻报道通常关注政府决策、权威专家意见等,报道内容单一,容易陷入官方视角。
而引入“平民化”视角后,新闻报道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社会问题和事件,并通过普通民众实地采访和讲述,展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样一来,新闻报道能够呈现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声音和观点,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状况。
“平民化”视角能够促进新闻报道的深入和发现。
传统新闻报道往往只是简单地报道事件的发生和基本情况,很少深入探究事件的原因和背后的问题。
而引入“平民化”视角后,新闻报道可以从普通民众的生活和经历入手,通过采访和追踪报道的方式,深入挖掘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这种深入探讨和思考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具有独特性和独到见解,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思考的空间。
应注意在使用“平民化”视角时要注重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虽然“平民化”视角能够增加报道的多样性和真实性,但是记者在采访和报道过程中要保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对事件进行歪曲和夸大。
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能够真正反映社会的多样性和真实面貌,让观众能够真正了解社会问题和事件的本质。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2ed93a7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5.png)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电视新闻报道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动态的重要渠道,而如何在报道中呈现“平民化”的视角,更好地反映社会普通人的声音和生活状态,是当前电视新闻媒体亟待思考与改进的问题。
本文将从新闻报道的角度,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一、理解“平民化”“平民化”视角是指在新闻报道中,更加注重展现普通民众的生活、情感和声音,以及关注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这种视角不仅注重宏大的政治、经济事件,更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注重真实、生动、鲜活的报道,以便更好地让观众产生共鸣和关怀。
在当前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我们很少看到关于普通人生活的真实反映。
大多数报道都是官方数据、权威人士的讲话,或者是大众熟悉的明星八卦、娱乐花边。
这些报道虽然能够满足一部分观众的好奇心,但并不能真正代表多数普通人的利益和关切。
在新闻报道的选择上,媒体更倾向于报道与现实社会生活疏远的政治、经济议题以及社会精英的生活状态,而对于普通人的问题和声音缺乏关注。
这种报道倾向导致观众在接受信息时难以感同身受,缺乏对新闻的共鸣和关怀。
作为媒体,应当更多地选取真实发生的普通事件,真实的人物故事作为报道对象,发掘普通人的真实声音和生活状态。
在报道的方式上,电视新闻更倾向于浓缩、快节奏的报道方式,导致很多重要的社会问题难以得到深入的关注和解答。
对于普通人的生活问题,更需要深入、贴近的报道方式,通过对个人故事的还原,让观众更加贴近真实的社会生活,产生共鸣和理解。
在报道的角度上,电视新闻更多地关注宏观的社会问题和事件,缺乏对普通人的情感关怀和细致观察。
新闻报道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呈现穷人、农民工、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心声和呼声,使他们的生活状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为了提升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媒体需要在多方面进行改进。
媒体应该更加关注普通人的生活问题和困难,选择更多真实发生的普通事件和人物故事作为报道对象。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aae0597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9.png)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电视新闻报道是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它通过电视媒体将新闻信息传播给观众。
而在电视新闻报道中,一种常见的视角是“平民化”的视角。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进行探讨。
电视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体现在对新闻事件的选题和报道方式上。
在选题上,电视新闻更加关注普通民众关心的问题,比如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等。
相比于政治、经济等对普通人来说较为抽象的话题,电视新闻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直接影响普通人生活的事件进行报道。
这种选题方式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并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
而在报道方式上,电视新闻更注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以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
它还通过运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等视觉手段,来增加报道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电视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体现在信息的解读和分析上。
电视新闻在报道事件时,往往会对事件的原因、结果、影响等进行解读和分析。
而在解读和分析中,电视新闻通常会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以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
电视新闻还会通过举例、对比等具体的方式进行说明,以增加报道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这种解读和分析方式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并对事件产生更全面、深入的认识。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在多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来。
通过选择适合普通观众关注的新闻事件,采访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使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以及进行简明易懂的解读和分析,电视新闻能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并增强观众对新闻内容的认同和关注度。
这种“平民化”的报道方式有助于缩小新闻报道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促进新闻信息的传递和社会共识的形成。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9cea103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1.png)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平民化”的视角可以将繁琐复杂的事件和问题进行简化和概括,使观众在短时间内就能够理解和掌握新闻的要点。
例如在报道一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时,新闻报道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科学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意义,而不是纠缠于诸如技术细节和理论深度等专业术语。
这样的报道方式不仅能够增加观众对科学的兴趣,也能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相关信息。
“平民化”的视角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和社会现象与观众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加观众的关注和共鸣。
例如在报道环境污染问题时,新闻报道可以通过展示当地居民的环境生活现状和他们的生活困境,引发观众的共鸣和关注,从而提高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和重视。
这种“平民化”的报道方式能够让观众感受到问题的紧迫性和直接影响,切实体会到环境问题对自己和家人的伤害,从而更有动力去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平民化”的视角也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当观众在电视新闻中看到描写平民生活的场景和故事,他们更容易对新闻内容产生信任感和共情。
通过描写真实人物的故事和真实情感的披露,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加真实感人,观众也更有可能接受和相信这些报道。
相比较华丽夸张的报道语言和场景,观众更愿意接受真实的、平实的描述和讲述。
“平民化”的视角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在使用“平民化”的视角时,新闻报道容易向流俗化和低俗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吸引观众的关注和眼球,有些媒体会故意夸大报道内容,加入一些不实的信息和夸张的场景,导致报道失去了客观性和严谨性。
新闻报道的“平民化”也容易让观众产生片面的和肤浅的认识。
当新闻以简单明了的方式来展现问题和事件时,观众可能只看到冰山一角,很难获得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运用“平民化”的视角需要把握好平衡,既要追求简化和贴近观众的目标,又要保持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媒体从业人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案例和故事来传递信息,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和场景来阐述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期达到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目的。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db67619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4.png)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被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探讨。
所谓“平民化”视角,指的是电视新闻报道在角度、内容、形式等方面更加注重平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这种视角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电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接受度,还使得新闻报道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增强了新闻的社会效益。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在角度上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传统的新闻报道往往偏向政治、经济等高层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很少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和困境。
而“平民化”视角的出现,使得新闻报道更加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心理需求和关切的社会问题。
在报道某地发生的重大意外事故时,新闻媒体不仅仅关注事故本身,还关注事故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以及他们的需求和诉求。
这种“关怀民生、服务民众”的报道方式,使得新闻报道更加贴近人民群众,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新闻报道的信赖和满意度。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还反映在形式上。
传统的新闻报道往往形式单一且较为呆板,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而“平民化”视角的出现,不仅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有趣,还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和习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闻报道逐渐在电视、手机、平板等多个媒介上展示,使得人民群众可以在不同的终端上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
新闻媒体还通过采访、调查等形式与观众互动,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接受度。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对“平民化”视角的理解和把握不同,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容易出现浅尝辄止、只是片面化关注民众需求的情况。
在追求热点新闻和商业利益的诱导下,一些媒体片面强调触及民生话题,却忽略了深入分析的责任。
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也容易被一些不良力量利用,将媒体用于宣传和炒作。
这就需要媒体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的要求。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1dccf91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c.png)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电视新闻报道是传播信息、宣传理念、引导舆论的重要途径,而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有一种重要的视角被称为“平民化”。
这种视角强调直观、亲近、真实的内容呈现,注重传递普通百姓的生活、工作、情感。
“平民化”视角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以下,将对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进行浅谈。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能够增强新闻的可读性与可理解性。
新闻报道常常涉及复杂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对于一些普通观众来说,这些内容可能较为晦涩难懂。
而采用“平民化”视角,则可以将新闻内容呈现得更加生动、贴近日常生活,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通过讲述具体案例、事实,展示普通百姓在各个领域中的经历和见解等方式,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有助于拉近新闻报道者与观众的距离,增加互动与参与感。
“平民化”视角强调将普通百姓作为报道的主体,他们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成为新闻报道的内容。
观众看到自己或身边人的形象在电视中出现,会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电视新闻报道中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倾听他们的声音、需求和意见。
这样的互动与参与,使新闻报道真正成为一个沟通的平台,而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和呈现。
在运用“平民化”视角进行电视新闻报道时,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与挑战。
过度平民化可能导致新闻内容的浅化和质量下降。
新闻报道是一种严肃的媒介形式,需要保持客观、准确的原则。
当过度追求平民化时,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报道可能会注重轻松有趣的细节,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的分析。
这样的报道往往只停留在报道现象的表面,不能给观众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思考的空间。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运用“平民化”视角时,也需要保持专业和公正的原则。
“平民化”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夸大、渲染或倾斜报道的角度。
作为媒体工作者,应该始终保持对事实的敏感和批判的精神,准确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事件的影响和背后的动因。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850a2b80a0116c175f0e48d8.png)
Q: 垫
S c i e n c e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I n n o v a t i o n He r a l d
管 理 创 新
浅谈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 “ 平民化 "视角①
侯雪娟 ( 河南省沁阳市广播 电视台 摘 4 5 4 5 5 0 )
征, 并 说 明怎 样 实现 电视 新 闻报 道 的平 民化 。
关键词 : 电视新 闻报道 平民.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0 9 8 x ( 2 0 l 3 ) 0 8 ( b ) 一 0 1 8 4 — 0 1
1 电视 新 闻 报 道 平 民 化的 内涵 及 其特
征 1 . 1 平 民化的 内涵 在 现 代 汉语 辞 典 》中,“ 平 民” 的 意 思 就是指老百姓 , 而 平 民 化 视 角指 的 就 是 普 通 老百 姓 是新 闻报 道的 立 足点 与出发 点 , 在 对 新 闻进行 报 道 的过 程 中, 其 内容 必 须站 在 平 民 的立场 上 , 对与 老 百姓 切身 利 益 相关 的
一
将 受 众对 新 闻事 件 的 关注 度 、 问 题 予以 高度 重 视 ; 在 报 道 形式 上 采 取平 的 判 定 方面 , 例 民 化 的 方式 , 运 用 老百 姓 喜欢 的 、 朴 实的 形 新 闻对 受 众 的 吸 引力作 为主 要 的标 准 。 如商 品房 的质 量 问题 、 假 冒伪 劣产 品 问题 以 式 与语 言进行 信 息 的传 递 ; 在 新 闻 取 向上 , 上 述 这 些 问 题 都 是 普 通 以老 百姓 的利 益为 先 , 充分 展现 老 百姓 的 生 及 腐 败 问题 等 等 , 百姓 所 关心 的 问题 。 活态 度与生存 方式 , 体 现 淳朴 的人性 美 。 2 . 2 报 道 内容 贴 近 民生 1 . 2 新 闻报 道平 民化的 特 征 对一则新 闻报道 的价值 进行判定 , 主 首先 , 新 闻 报 道 题 材 多样 化 。 针 对平 民 化 取 向的 电 视 新 闻 报 道 , 其 题 材 不 单 单 只 要 是 观 察 其 对百 姓 的 生 活 与生 产所 带 来 的
浅议新闻的“平民化”
![浅议新闻的“平民化”](https://img.taocdn.com/s3/m/d6be7ccd4028915f804dc291.png)
浅议新闻的“平民化”所谓新闻“平民化”,就是新闻以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视角进行采访写作,让普通大众最能参与和接受。
这就需要新闻从业人员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增强“平民意识”,寻找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生活。
选择平民话题,关注百姓生活从传播角度说,新闻传播内容只有观众接受并认可,百姓关注并欢迎,传播过程才算完成。
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要求我们多将视角对准平民百姓,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体现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人文关怀。
从目前来看,平民关注的题材很多,从经济生活到社会事件都已融入市民的生活中。
但是,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还是批评性或焦点性事件报道以及重大事件报道,这类报道相对容易受到关注。
同时经济类的批评报道也引人注目,国际著名的商业类杂志《福布斯》,就是靠着在经济界准确、尖锐地批评一些商业公司而使其发行量节节上升的。
当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媒体,它肩负了新闻与宣传的两大任务,在完成宣传任务之外,在不与党的政策相违背的条件下,大力实施“平民化”举措,特别是加大完全用事实说话、有力度的曝光题材的采编,自然会得到读者的喜爱。
寻找平民视角,贴近百姓情感一名出色的记者必须善于平视生活,也就是要学会从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搞报道。
具体地说,作为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无论是时政报道、经济报道、还是社会新闻报道,都要善于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和选择报道的内容和主题。
多从基层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群众日常生活的变化中发现具有普通意义或对全局有指导和启示意义的新闻。
譬如,报道一项重大政策或措施,要善于选择平民视角,通过具体的事实,反映这些政策措施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而其中百姓又需要做些什么,等等。
选择平民视角,还要求记者更多地去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的命运和人的价值。
同时,记者在语言语境的创造上也要体现平民意识。
比如,记者以新闻事件的目击者身份或采访者身份,在事件现场作报道,这时,记者就是百姓的代言人,他应该并且必须不加修饰地将现场的原生态展现给观众,观众需要得到什么信息,他都能告诉观众,观众藉此平等地获得新闻信息,从而充分满足了自己的求新、求真和求近的心理需求。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7b90186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3.png)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电视新闻报道在传递信息、反映社会现象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变化,电视新闻报道越来越倾向于“平民化”视角,更加注重呈现普通人的声音和视角。
本文就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进行探讨,分析其原因、影响和挑战。
我们来看看电视新闻报道中“平民化”视角的原因。
一方面,这与社会的发展和观众需求变化有关。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信息的快速传播,观众对新闻报道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政治、经济等大型事件的报道,更加关心自己的生活和身边的事物。
他们更愿意看到那些与自己有共鸣和联系的报道,希望通过电视新闻了解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问题。
媒体的竞争也促使电视新闻报道走向“平民化”。
电视台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收视率,倾向于采取更加亲民、贴近人民的角度报道新闻。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使普通人的声音得以被关注和表达,为社会边缘群体提供了发声的平台。
通过报道普通人的经历和问题,电视新闻可以唤起社会对一些重要议题的关注,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它也让人们更加真实地了解到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传统的新闻报道往往只报道政治、经济等大型事件,忽略了许多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问题。
而通过平民化的视角,人们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了解到社会的多样性,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关系。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何平衡“平民化”和专业化是一个关键问题。
电视台不仅要满足观众的需求,还要保持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客观性。
在追求“平民化”的不能牺牲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电视新闻报道的“平民化”也容易受到商业利益的干扰。
电视台为了吸引观众和提高收视率,可能会在报道中过分迎合观众的口味,夸大一些情节和事件,导致报道的失真和不实。
电视新闻的“平民化”也需要记者和编辑的专业素养。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新闻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够从普通人的故事中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保持客观和公正。
浅析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析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b9704a5a336c1eb91a375d19.png)
浅析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新时期我国的电视新闻报道必然会向着平民化的方向发展。
电视新闻报道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以往的新闻报道中过于重视对典型形象的报道,例如领袖、先进人物等,不够接地气儿,缺少平民化。
而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种新闻报道方式,已经不能吸引受众。
想提升自身的收视率,应该在新闻报道中加入平民色彩,从平民视角出发。
一、我国电视新闻“平民化”的简介我国的电视新闻“平民化”发展,符合了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必然产物。
下面主要从“平民化”的含义、背景及特征三个方面进行描述:(一)新闻“平民化”的含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平民的理解是“普通的老百姓”,我们认为“平民化”视角是指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是普通的老百姓,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坚持普通百姓的立场,关注的问题也是普通百姓最渴望知道的消息:在新闻报道的方式上,坚持平民方式,用人们喜闻乐见,容易理解的报道语言和信息传递形式:在新闻报道的取向上,坚持平民利益,反映最底层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赞扬朴素的人性之美。
在实际操作者,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报道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状态,让他们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
在实际的操作中,“平民化”视角的内涵出现了被误读的现象,什么两只狗打架最后演变成了两个人打架、某位大明星嫁给了富豪,这些更多的成为了普通百姓饭后茶余的谈资,而不是有价值的新闻。
如果这样的新闻出现的太多的话会影响到新闻媒体的真正价值,许多以“平民视角”出现的新闻充满了丑陋的东西。
“平民化”视角的定义有两个原则:第一、新闻节目之所以要进行“平民化”定位,是为了更好的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成为党和政府和普通老百姓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第二、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是站在全部老百姓的立场上宏观的考虑百姓的生活,而不是低级庸俗的趣味。
(二)“平民化”产生的背景“平民化”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本身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寻求突破。
平民化视角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分析
![平民化视角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00a39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6.png)
平民化视角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分析电视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和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平民化视角的应用在电视新闻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平民化视角是指在报道新闻时,采用平民角度、语言和思维方式,来解释和分析事件,让观众更加易懂、接近新闻。
一、平民化视角的优点1. 能够引起观众共鸣。
平民化视角更接近普通人,用普通人的话语和思维方式表达,能够更加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并且促使他们对新闻的关注和反思。
例如,在报道贫困地区的灾情时,记者可以采访当地的居民,让他们讲述自己的遭遇和感受,这样能够更加深入地传递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让观众更能够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
2. 可以促进社会意识的提高。
平民化视角可以让更多普通人关注社会问题和公共事件,更能够促进社会的民主和公平,推动社会的进步。
例如,报道社区安全保卫问题时,可以采访当地居民对社区治安的看法和意见,让更多的民众了解社区治安问题,促使更多人参与到社区治安维护之中。
3. 能够消除信息的障碍。
平民化视角采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可以让观众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新闻内容,消除信息障碍,使新闻更加亲民化。
例如,在报道医学研究时,可以用生活化的语言或类比的方式对医学研究进行解释,使更多的观众对医学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二、如何实施平民化视角1. 简洁、通俗的语言。
如果电视新闻使用华丽词藻,晦涩难懂的语言来描述事件,对观众的吸引力会大大降低。
因此,在新闻描述时,要使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减少抽象词汇的使用,尽量避免教条式口吻,让观众更能够理解。
2. 关注真实情况。
电视新闻应该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新闻内容应该密切关注真实情况,并且要有实证依据,例如,可以采访当事人或现场工作人员,让观众更关注真正的新闻事件,从而更好地了解事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3. 强调社会责任。
电视新闻媒体应该强调具有社会责任的态度,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以积极的形象树立社会道德,教育观众对社会问题的认知。
例如,在报道重大公共事件时,要注重全面性,坚持公正、客观的立场,让观众不受任何势力迷惑。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5d849e5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f3.png)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什么是“平民化”?平民化是指将社会中普通人的生存环境、生活状况、思想情感等作为新闻报道的内容,通过讲述一般人的故事和生活体验来反映现实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强调通过讲述普通人的生活故事、社会事件和问题,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增进观众对新闻内容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这种平民化的方式不仅能够让新闻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共鸣。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平民化的报道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普通人的故事和生活体验,这对于新闻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和报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平民化的报道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为在报道过程中可能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和事件,导致报道的片面性和不全面性。
电视新闻报道在平民化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平衡,既要讲好普通人的故事,也要及时反映社会的热点问题和事件,做到新闻报道的全面和多元。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媒体技术的进步,平民化的报道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创新。
在新媒体时代,通过社交媒体和微博等平台,可以更加方便地触达到普通民众,收集到更多真实的生活故事和信息素材。
通过多样化的报道手法和表现形式,也能更好地传递普通民众的生活情感和社会体验。
未来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将更加深入和全面,为观众呈现更加真实和丰富的社会生活。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是一种重要的报道方式和表达方式。
通过平民化的报道,电视新闻能更好地反映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升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和深化平民化的报道方式,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到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000字】。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4e1881f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a.png)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电视新闻报道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带给我们最新的国内外时事、突发事件、重要政策等新闻信息,让我们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增长见识。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平民化”视角,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人性化的人世界,也为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常常是从人民普遍关注的视角切入,即从“关心民生”的角度出发,来展示新闻事件会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比如最近疫情期间,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一幕是医护人员的奋斗,但报道不仅仅局限于它们的英雄形象,还会详细介绍他们是如何与病毒作斗争的。
他们生活的状态、工作的不易,更让观众感知到疫情造成的影响,增强了大众的抗疫意识。
除此之外,电视新闻报道中也经常报道下层群众的困境和生活状态,通过他们的真实故事和生活状况,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如2019年暴雨袭击湖北恩施市,电视新闻报道中展示了受灾村民的状况,例如饮水困难、饥饿和滞留在家中等,这些报道展示了记者和观众们很少有机会了解的信息,增加了人们对于灾难的同情和理解。
“平民化”视角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是,让电视新闻变得更具价值观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改变,这种转变在电视新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现在,当我们打开电视,我们不只是看到新闻中心的解说员,还会看到当事人的意见和观点。
通过报道他们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当事人的遭遇,还可以看到他们丰富的情感和价值观,这就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让我们思考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有偏差,如何带来更积极的政治和社会意义。
然而,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不仅有着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现实中,电视新闻报道的制作是需要取得一定的视觉效果和点击率,对于新闻事件的选材和处理,往往有着一些人为的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报道的真实性往往会受到影响,导致观众收到了不够客观和全面的信息。
另一个问题是,有些电视新闻报道会采取宣传的方式来报道新闻,这种宣传往往不仅存在着价值观上的扭曲,也会误导观众的思想观念,从而影响公众对于事件的正确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摘要 (2)第一章平民化视角含义及平民化产生的背景 (2)1.1 平民化的含义 (2)1.2 平民化产生的经济背景 (3)1.3 平民化产生的政治背景 (3)第二章电视新闻平民化流行的原因 (4)2.1 经济和技术的原因 (4)2.2 独立受众形成的原因 (4)2.3 受众本体论的原因 (4)第三章平民化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表现形式 (5)3.1 采用“平视”拍摄和采访 (5)3.2 取材视角的平民化 (6)3.3 传播方式平民化 (7)3.4 后期编辑考虑受众审美需求 (8)第四章新闻报道平民化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8)4.1 出现的种种弊端 (8)4.2 解决措施 (8)4.2.1新闻工作者自身加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8)4.2.2实行有效舆论监督体制 (8)第五章总结 (9)谢辞 (10)参考文献 (10)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摘要当今电视新闻平民化成为传播媒界比较关注的话题,我认为平民化是这一阶段电视新闻的主流趋势。
本文结合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的现状分析了电视新闻平民化的产生的原因、优势、表现形式、面临问题及对策等四个方面。
首先从经济和技术条件、受众心理等方面分析我国电视新闻平民化产生的原因。
其次分析电视新闻平民化的优势:民本思想和平等对话交流模式的体现、是大众话语权的倡导、维护社会公正。
再次是依照比较典型的栏目来阐述平民化在电视新闻中的具体表现,分别从镜头拍摄、取材、视角、文字稿件、主持人风格、后期编辑等方面陈述。
最后由于当今社会媒体间的激烈竞争会使一些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品位下降、向庸俗化沦落,面临这样的问题文章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以便促使我国电视新闻的平民化的发展。
关键词:电视新闻平民化受众平民视角News reports of civilians from the PerspectiveAbstractFirst, from th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nditions, audience psychology analysis of the television news Civilian causes.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elevision news of the Common Advantages: People equal dialogue and exchange ideas and expression patterns, is the public voice of advocacy, maintenance of social justice. Again in accordance with typical sections to illustrate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of the concrete in the TV news show, respectively, from the camera, drawing, perspective, writing articles, host style, such as the late editor statement. Finally, since today's society the media would lead to fierce competition among TV news Civilian grade down, reduced to the vulgar,Face this problem,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se problems, some feasible proposal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television news in China's development.Key Words: TV News; Civilian; Audience; Civilian Perspective一、中国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含义及其产生背景1、新闻“平民化”的含义《现代汉语辞典》对“平民“的解释是“泛指普通老百姓”,我们认为,“平民化”视角是指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投向普通的老百姓,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坚持平民立场,关注同普通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在新闻报道的方式上,坚持平民方式,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亲切朴实的语言和形式传递信息,为民代言;在新闻报道的取向上,坚持平民利益,反映普通百姓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弘扬朴素的人性之美。
在实践中,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报道普通老百姓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喜怒哀乐,让他们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
在实践操作中,“平民化”视角的内涵却出现了误读现象——“伪平民”倾向。
什么长了三只脚的鸡、一位老教授与研究生结婚等等,这些更多的是平民的谈资,而不是有价值的新闻。
如果热衷于此,将有损于新闻媒体真正价值的体现。
许多以“平民视角”出现的新闻,充满了琐碎、反常、丑恶的东西。
“平民化”视角定位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则:第一、新闻节目的“平民化”视角定位就是为了更好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真正做到为大众服务,成为党和政府与普通老百姓之间相互理解、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第二、新闻的“平民化”视角定位是站在宏观的、人文的角度来关注百姓的生活,而不是低级庸俗的趣味。
2、“平民化”产生的经济背景早在1989年6月,邓小平就指出:“实行关闭政策对我们极为不利,连信息都开放,才能灵通,改革必胜;否则信息闭塞,改革必败。
”在这里,邓小平其实是把“开放”看成是信息获取的重要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发信中国开始从一个政治意识形态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社会进入了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社会,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开始向消费者身份转变,它所带来的必然后果就是中国社会的“平民化”趋势。
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其中,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也越发的强烈,而作为传播信息最普遍的电视媒体于民生生活也越来越巨大。
电视媒体信息的传播影响到了大众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的理念,人们的思维,甚至影响人们的生活、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行为。
当人们的普通行为都无法避免电视传媒的影响,电视及其新闻的“民生”特点就显而易见的展示在了每一个人的眼前,而这本身又是最符合现代新闻媒体报道的方式和特点。
3、“平民化”产生的政治背景自从党和政府提出改革开放的口号,国家追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了引领回家前进的航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迈开了向“现代化”变迁的脚步,如此的追求改变了文革时期封闭落后的社会状态与社会景观。
事实永远胜于雄辩,正如许多人所看到的那样,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与邓小平社会改革的理念是分不开的,他意识到了“国计民生”才是中国走向富强的重要主题,而并非是以前的“阶级斗争”。
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民生意识”已逐渐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潮流。
2001年,中央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共产党的性质和目标做了新的历史阐释,把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看成了首要任务,同时也作出了社会改革坚定不渝的目标,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得到了很大的重视。
于是,党和政府这些国家权力机构开始意识到只要涉及民众生命、财产的事情都要加以关注和保护,“国计民生”理应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二、电视新闻“平民化”流行的原因1、经济和技术条件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发展壮大并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社会群体。
很多城市居民不满足自己的现状认为光有物质生活是不够的,他们还力求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为平民化新闻的崛起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受众群。
“物质经济条件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技术条件得变化,电视传播观念的变革他们利用电子摄像设备进行拍摄,尽可能将一段生活素材保持完整,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为观众提供一个由形象、声音、环境氛围和心理情绪所组成的信息场,使观众有足够的时空来观察,具有较大的获取信息的自由度。
”毋庸置疑,平民化电视节目正是基于以上的物质技术条件才得以产生和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2、独立受众的形成“从大众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传播一直是一种权利,而且这种权利主要掌握在精英者手里,平民大众从来就很少有掌握传播的权利,但这反而助长了平民对于传播权利的渴望与向往,他们希望有更多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来展示自己的生活。
所以平民化传播日渐盛行,在某种程度也反应出人们获得传播权利的内心驱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形成的独立受众群就会给平民新闻或市民新闻提供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认为只有尊重受众从而传播的新闻才更会有亲和力,认识到这一点后传媒将视点对准平民百姓,使得普通人的命运受到了关注。
这主要体现在媒体做人物新闻或人物专题时,传播者不再仅仅将目光投射到英雄人物和典型人物的身上而是把视角转移到了平民百姓身上,以前所未有的真正的平视视角关注平民的命运和生存状态。
人是社会中的人每个人都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这对于电视来说同样如此,媒体为社会中的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个平台。
人们因此渴望在其中获得信息,因此平民化传播营造了一个基于媒介的平民社交圈。
3、受众“本体论”“受众‘本体论’的核心就是:一切传播活动均随广大受众的意志而转移,完整表达受众意图及其生存状态和提高受众素质成为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这一理论推动下电视新闻工作者逐渐意识到,受众已经不愿再听编导者强行灌输的观点而要求在真实的新闻报道中自己去理解和体会其中蕴含的信息。
平民化的新闻更加确立了这一点,进而确立了以前的从“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的价值观念,让新闻有了回归“受众本体”的趋向。
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新闻杂志性栏目《东方时空》,栏目一开播就受到了社会、观众的普遍赞赏。
栏目设置自始至终都体现出一种浓厚的平民意识是《东方时空》最受百姓欢迎的地方,无论是《东方之子》还是《生活空间》每一个板块无论从内容还是到形式都呈现出对人的关心与关注,他们力求将镜头对准生活中最普通、最平凡的老百姓,如实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思想、感情、心态。
现在许多电视节目制作人越来越能意识到,许多受欢迎的媒体在选择和处理新闻时更关注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注重满足普通市民贴近的、实用的、喜闻乐见的信息。
此外时政、国际这类的硬新闻比例有所减少,远离了一些宏大的信息,逐渐加强主流媒体的实用性和服务性,使平民百姓有足够的信任和足够的自由度去观察和思考,最大限度满足了观众的要求成为大众化媒体的“主菜谱”。
三、“平民化”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表现形式1、采用“平视”拍摄和采访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要求,它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体现也是新闻规律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