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案(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精品教案

《狼》教案一、研读教材《狼》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短小精悍,却又寓意深远。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和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目标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翻译课文;2、了解蒲松龄及《聊斋志异》;3、理清情节结构,体会本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屠户内心世界变化的过程;2、认识狼贪婪凶残和阴险狡诈的本性,屠夫对待狼没有盲目厮杀,而是利用天时地利,巧妙杀狼。

从这个方面,引导学生懂得用“智慧”同他们面对的任何“敌人”作斗争。

(2)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实词、熟练翻译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阐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突破方法:为解决重、难点,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和小组辩论,感受故事情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精神,在理解中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学情这篇课文是一篇短小精悍、扣人心弦的小故事,字词较易理解,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抓住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加上这之前对文言字句的积累,在诵读中较易梳理词句和翻译课文。

且课后研讨练习中的第三大题,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

三、教法学法教法设想: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激趣法、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加以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做好充分预习和诵读基础上,自主疏通课文时,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难词、难句,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组组交流,加以点拨,从中悟出规律方法。

第二方面,针对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方面的疑难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达到进一步把握主题的目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狼的视频片段(狼对天嚎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案一. 教材分析《狼》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只狼为了生存而追杀村民的故事,揭示了狼的凶残本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课文情节紧凑,富有悬念,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狼的行为和性格,让学生认识到狼的凶猛一面,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学生在面对复杂情节和深入思考问题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狼的行为和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学会分析课文内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狼的凶猛一面,同时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狼的行为和性格特点。

2.难点:分析课文情节,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多媒体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狼的形象和特点。

进而引入课文《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引导学生关注狼的行为和性格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如:“狼为什么追赶村民?”“村民是如何应对狼的?”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狼》讲述了屠户和狼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结尾耐人寻味。

小说形象鲜明,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

小说结构清晰,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议狼。

语言简洁,情节生动,适合通过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点语句或段落等方式,把握段落大意,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

【学情分析】之前,已经学习过《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几篇文言文。

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疏通了文意,整体感知了课文。

所以,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安排“合作”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得的学习经验来学习这篇文章。

在理解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有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受到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熏陶,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使语文学习开放而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1.快速浏览课文,可以以自然段为基础阅读单位,在学生自主“圈点勾画”,的基础上,用批注的方式,梳理出情节。

2.跳读有关狼和屠户的句子,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归纳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重点】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整理出课文的情节。

【教学难点】跳读有关狼和屠户的句子,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归纳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圈点关键,概括段意1.默读课文,圈点出语段中的关键词: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方法提示:把“狼”作文核心词,在前面加一个动词,概括各段的大意。

指导学生先划出关键句,然后圈出关键词,最后按照“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的方法概括。

最后一段属于作者的议论,不是故事的一部分,所以在概括时,主语有变化。

2.认识表达方式,梳理文章结构问题设置:本文前4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前4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4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论故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狼》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狼》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狼》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本文讲述了狼的狡猾与贪婪,以及最终失败的结局。它是古代文学中讽刺手法的一个典型例子,对于理解古文和人性具有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狼的行为和结局,了解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对比、讽刺等手法来表达主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狼》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狼》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狼》一文展开。教学内容包括:
1.文章朗读与理解: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故事背景及作者蒲松龄。
2.词语解析: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狡黠”、“吝啬”等。
3.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理解句子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4.篇章结构分析:探讨文章的结构特点,分析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5.人物形象分析:分析狼的形象,理解作者通过狼形象所讽刺的社会现象。
6.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贪婪、狡猾、吝啬等不良品质的危害。
7.写作技巧: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讽刺等手法,并尝试仿写。
8.拓展阅读:推荐阅读《聊斋志异》中的其他故事,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句子分析:学会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掌握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把握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
-人物形象:分析狼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通过狼形象传达的寓意。
-写作技巧: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对比、讽刺等写作手法。
举例解释:
-在分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这句话时,要引导学生理解“黠”字的含义,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这句话揭示了狼的狡猾和最终失败的命运。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狼》优质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狼》优质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狼》优质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狼》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文,讲述了狼的贪婪、凶残以及作者对狼的深刻见解。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狼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意图,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相对较弱,对狼的了解也较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古文,了解狼的特点,并激发学生对狼的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

2.能够理解狼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意图。

3.能够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狼的特点的理解。

2.对作者意图的理解。

3.古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狼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课文翻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与狼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狼,激发学生对狼的兴趣。

然后,教师朗诵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翻译,引导学生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个清晰的理解。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适时解释一些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狼的贪婪、凶残以及作者对狼的深刻见解。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狼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意图。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此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教师可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狼的看法,以及在生活中如何与狼相处。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狼,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狼的特点和作者的意图。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多阅读古文,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7.家庭作业(5分钟)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8.板书(5分钟)狼的特点:贪婪、凶残。

《狼》教案 (5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教案 (5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狼》教案第(1)课时引入从这些成语中大家可以看出狼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贪婪、阴险、狡诈狼的出现,是动物版图上最奇妙的一笔,凶残是自然界赋予它的本性,而在狼的凶残之中,又渗透着智慧的成份,这就使它成为人们比对其他猛兽更感兴趣的话题。

古今中外,有关狼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也要来欣赏记录在以谈狐说鬼著称的《聊斋志异》中记录的一个关于狼的故事……2、蒲松龄及《聊斋志异》(以提问方式出现)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聊斋志异》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食刺虐入骨三分”。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讲讲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呢?(生讲、再点评)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就是要读,下面老师先请同学来试读一下,看看同学们预习的成果如何。

1、指定个别学生(最好是程度较低者)朗读,以便发现学生的疑难之处,使讲解更有针对性。

2、其他生点评,师总结。

3、注意正音,纠正节奏停顿的错误。

我们读文言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读准字音,这个的生字比较多,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齐读)4、教师范读,学生细听,听时注意:听清节奏、体会感情。

朗读注意事项:第一段首句交代背景,宜读得平缓;次句才是情节开端,略带紧张语调;第二段首句“投以骨”,有试探阻狼缀行意,可稍停,看效果如何。

第二、三句说效果,无妨读得平缓些。

至“骨已尽矣”,则顿呈紧张,并一直保持到第三段“奔倚其下”,这是情节发生转折之处,再改用比较平缓的语调读——此刻,屠户已由完全被动状态转入半主动状态,形成了相持局面。

第四段首句是制造悬念,可用设疑语气轻声调——其实是为高潮蓄势。

“暴起”以下是高潮,要加快节奏,至“亦毙之”止。

末两句是结局,颇有喜剧色调,可读得轻松些。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教学设计

《狼》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狼》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20课,它是一篇文言文。

二、设计思路本设计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杜郎口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针对文言文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自学和分组展示自学成果,使学生能读好课文并借助注释翻译全文,积累重点词语,理解作者蒲松龄的写作意图。

本文是一篇短小生动的寓言故事。

全文仅二百余字,有叙有议。

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

全文有五个层次。

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高潮部分是重点,写两只狼相互配合,企图用假相来欺骗屠户达到“攻其后”的目的。

屠户没有上当,利用第一只狼的假寐的时机,杀死了第一只狼。

又“转视积薪后”,发现第二只狼正打洞,又杀了第二只狼。

这样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

让故事在两只狼全被击毙的高潮中结束。

文章的最后一句,作者发表议论,点明故事的寓意。

本文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第14篇文言文,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所以通过学生预习自学、展示交流、教师点拨、当堂检测是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的。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顺畅诵读课文,借助注释学会翻译,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小组分工合作自学和分组展示自学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懂得保护狼,保护其他动物。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翻译课文并积累文言词汇。

五、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学、合作能大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前预习任务1、了解作者作品,完成填空题。

《狼》选自,作者蒲松龄,字,又字,别号,世称,《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

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的意思,“异”指。

2、朗读课文:(1)、指导学生注意注释中带拼音的生字及文中的多音字,可注上拼音。

缀行甚远(zhuì)少时(shaǒ)意将隧入(suì)(2)、指导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3、翻译课文:(1)注意以下重点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狼》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难以判断他人真正意图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狼》中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教案,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出发,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狼的形象及故事寓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2.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及书面表达,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3.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课文《狼》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狼与东郭先生的故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对狼的描绘。
-举例:狼的聪明、狡猾、贪婪等性格特点在故事中的具体表现。
(2)学习生字词,丰富词汇量:本节课共有10个生字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
-举例:黠、假、猜等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狼的形象特点以及故事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狼形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狼的聪明和狡猾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
(3)分析狼的形象,提炼故事寓意:通过分析狼的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介于精读课文与课外阅读之间,成了桥梁性的教学材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半独立阅读。

因此,教学《狼》这篇课文,我准备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安排“合作”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得的学习经验来学习这篇文章。

我是在初一刚入学的学生中上这一堂课,在小学,他们已经学习了几篇文言文,本学期的《童趣》也已学完,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准备分三个阶段落实:一是预习。

二是课堂学习。

三是课后作业。

预习阶段,主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并记忆这些信息;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解把课文读通顺,把文意弄明白。

这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

课堂学习阶段,一是让学生积累词语,包括含“狼”的词语和文言实词虚词及活用词语;二是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翻译;三是让学生领悟课文的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多元认识事物,培养学习辩证的思维能力。

课堂学习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引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课后作业阶段,是对课堂的有效延伸。

背诵和默写全文,是对知识的巩固;拓展阅读《狼》三则的另两则,是对课堂知识的发展。

这一教学思想,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理解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有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受到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熏陶,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使语文学习开放而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字生词,积累文言词汇。

2.朗诵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1.熟读成诵。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

2.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推荐阅读,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辩证地认识狼,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及立体思维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熟读成诵能力。

教学难点: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课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jiǒng),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

屠乃奔(bēn)倚其下,弛(chí)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dān)眈相向。

少(shǎo)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míng),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shù)刀毙(bì)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suì)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xiá)矣,而顷(qǐng)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教案学习目标:一、掌握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识。

二、背诵翻译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三、理清情节,分析形象,理解主旨。

四、正确认识狼的品格。

第一课时一、成语积累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狼入室)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比喻坏人当权。

(豺狼当道)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狼心狗肺)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狼子野心)二、文学常识蒲松龄,明末清初人,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创作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的书房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相传蒲松龄曾摆过一个茶摊,为过往路人提供休息解渴之地,但是路人需要留下一个故事,久而久之,蒲松龄搜集了如此丰富的资料,写成了此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狼》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狼》这一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本文通过屠户与狼的智斗,展示了智慧与勇敢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情节。这个案例展示了屠户如何运用智慧与勇敢应对狼的威胁,以及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文学作品的主题挖掘: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作者想要表达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意义。
举例解释:
-词语的准确理解与运用:解释“狡黠”一词在文中的具体指代,以及在其他情境下如何使用该词语。
-句子的深层含义分析:通过分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狼的狡猾与屠户的机智,以及作者对这一对比的深层含义。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狼》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主题以及智慧与勇敢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品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此外,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有助于他们形成独立见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内向,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自信心。同时,我还将尝试采用一些互动性强的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

狼(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狼(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为了巩固知识点,我决定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复习课文的同时,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短语及精彩句子,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分析狼的形象特点和寓意,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评。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如寓言、讽刺等,培养写作技巧。
举例解释:
-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掌握故事的核心内容,如狼与屠夫的斗争、狼的狡猾与屠夫的勇敢等。
-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短语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如“狡黠”、“觊觎”等。
狼(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内容
《狼》-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1.文本阅读:蒲松龄《狼》
-了解作者背景及文学成就
-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寓意
2.词语学习: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狡黠、觊觎等
-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句子解析:
-分析文中精彩句子,如:对狼的描绘、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等
举例解释:
-在讲解寓意和讽刺时,教师需要运用生动的实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词语进行创意表达。
-对于寓言故事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分析故事背后的意义,帮助他们突破理解难点。
五、教学反思
在这次《狼》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在把握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上。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20狼》优质课获奖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20狼》优质课获奖教案_0

《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先自行阅读尝试理解文意,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理清故事脉络。

3、结合具体语句把握狼的特点和屠户形象。

4、在品析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领悟寓意,并内化为自己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品悟文本的过程中领悟寓意。

讲授法、点拨法、自主探究法、诵读法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激发思考与狼共舞,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设计意图:打开学生思路,调动学生经验,初步思考人与狼之间的关系。

)那么蒲松龄笔下的屠户遇到狼时,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设计意图:激疑引入课题)(二)字词积累,疏通文意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提出自己预习时未解决的字词或句子翻译,或者点出自己认为的重要字词和句子。

(设计意图:检查预习,培养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勤思善问的能力。

)2、通过大屏幕上的提示,理清故事脉络。

(设计意图:既再次考察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意思,也给孩子复述故事以抓手,渗透复述故事的方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以文言表达方式再次熟悉故事内容,并借此对学生的朗读的节奏、读音、语气加以指导。

)(三)分析狼性,解读屠户1、紧扣文中的语句说说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面对这样的狼,找出屠户反应的句子并对屠户作出点评。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设置,目的既在于让学生紧扣文本,理清狼的特点和屠户形象,为揭开寓意做铺垫,也想慢慢培养学生由具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概括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勇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思考。

)(四)角色互换,讨论寓意1、假如你是屠户,事后向自己的孩子讲述自己的遇险经历时,他会怎样告诫自己的孩子呢?(设计意图:设置情境,让孩子结合文本去体会、感悟文本寓意)2、蒲松龄对这个故事也有自己的看法,请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出议论、点明主旨)(五)课堂小结,点出写法蒲松龄运用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狼的本性和屠户形象,采用讲故事和发表看法相结合的方式——叙议结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请让我们紧记——齐读最后一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教案狼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教案狼
-修辞手法运用:学生需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思辨能力培养:学生需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分析狼在生态中的角色,探讨人与动物的关系等,这需要较强的思辨能力。
-文化认知拓展:学生需拓展对狼文化认知的视野,将狼在不同文化中的形象进行对比,这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
举例解释:
7.课堂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狼》的文学特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评价能力。
2.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训练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章结构,推理作者观点,提升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了解狼在传统文化中的形象,比较现实与传说的差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教案狼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四单元“动物与人”中,本节示范课以“狼”为题,深入剖析课文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课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及特点。
2.文章结构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论点、论据,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阐述观点的写作方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狼的生活习性、狼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狼与人类的关系。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狼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尊重动物。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第18课《狼》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第18课《狼》教案
例:以狼为例,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态、行为、心理等多个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狼》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勇气和智慧来面对困难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狼的特性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3)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狼》一课,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本课生词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狼的生态特点,使学生了解自然,尊重生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环保意识。
其次,在讲授修辞手法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比喻、拟人等手法掌握不够熟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大对此类修辞手法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更好地运用。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角色扮演活动,虽然学生们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还存在紧张、不自信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多组织类似的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过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狼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狼》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狼》教案
举例:介绍古代对狼的寓言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狼形象。
(3)思想教育: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举例:讨论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的意识。
(4)思维拓展: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举例:讨论狼的形象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然而,在讲解难点部分,如文化背景和写作手法时,我发现部分学生似乎对这些内容兴趣不大,可能是因为这些知识点相对抽象,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使用更多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文化背景和写作手法的作用。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表现得相当积极,课堂氛围活跃。但从成果展示来看,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可能过于注重趣味性,而忽视了深入挖掘动物智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对学生讨论方向的引导,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也能学到有深度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本理解:把握课文《狼》的故事情节,理解作者对狼的描绘,掌握课文的核心内容。
举例: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如“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理解狼的聪明与悲剧命运。
(2)词语积累: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如“狡兔三窟”、“狼子野心”等,并能正确运用。
举例:通过例句理解词语含义,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3.语法知识:分析课文中的句式结构,如:并列句、主谓短语等,并学会运用。
4.写作手法: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狼的描绘,表现狼的性格特点,学习运用形象、生动的写作手法。
5.文化传承:了解我国古代对狼的认知和评价,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6.思想教育: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的生存智慧,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0.《狼》(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20.《狼》(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与和句式,活学活用。

3.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2.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懂得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与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2.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中心。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好心救它,却险些被它吃掉,幸亏得到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作品介绍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作者,补充学生预习中的不足。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

工诗文,善作俚曲。

尤其以集毕生精力写成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成就最高。

今人辑有《蒲松龄全集》。

(2)作品介绍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介绍《聊斋志异》,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它们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3)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教案
学习目标
1.熟读,理解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素养。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4.理解文本主旨。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体会现代汉语与古代语法之间的区别。

难点:把握文章主旨,并理解“狼”这一形象在古人思维中的意义。

知识链接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
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学法指导:
1.该篇文章是一篇小故事,趣味性强,相信同学们一定喜欢,建议同学们去看多的《聊斋志异》小故事。

2.在阅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关注部分文言词汇,如: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可通过工具书或互联网对这些字的古字形进行分析探讨,便于加强掌握。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字音梳理】1.分别给下列加横线生字选出正确的读音。

(1)眈眈相向 A.dān B.chén
(2)苫蔽 A.zhàn B.shàn
(3)少时 A.shǎo B.sáo
(4)弛 A.cǐ B.chí
【字词解释】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目似瞑()(2)意暇甚()
(3)屠自后断其股()(4)乃悟前狼假寐()
(5)缀行甚远()(6)两狼之并驱如故()
(7)一狼乃从()(8)屠大窘()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1.借助注释初读课文,然后合上书,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2.请你逐段分析本文,简要阐述各个段落所描写的内容。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同学们,本文情节波澜起伏,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和动词的合理使用生动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屠户心理行动的变化,请同学们互相合作,将这系列动作描写与动词找出来进行分析。

示例:“缀行甚远”、“并驱如故”一个缀字与一个驱字,生动表现了狼的贪婪与凶狠形象。

2.搜集与狼相关的成语,看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是怎样的?与同学共同搜集狼的有关资料,看看狼的真实形象是怎样的,并说说你的收获。

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意义或用法
(1)顾野有麦场()(2)屠乃奔倚其下()
(3)乃悟前狼假寐()(4)屠暴起()
(5)以刀劈狼首()(6)盖以诱故()
2.下边句子中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A.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C.狼亦黠矣,而倾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说明其中的语法现象,并翻译该句子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
1.(1)A (2)B (3)A (4)B
2.(1)闭眼;(2)空闲;(3)大腿;(4)睡觉;(5)紧跟;(6)原来;(7)跟从;(8)困窘急迫
3.留仙;柳泉居士;聊斋先生;《聊斋志异》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
1.略。

2.第一段描写了屠户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是故事的开端;第二段写屠户畏惧狼,两次投骨不能摆脱狼的追踪,表现了屠户的谦让和狼的贪婪。

第三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情急之下的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第四段讲屠户杀狼,表现屠户的警觉和狡诈艰险,这是故事高潮和结尾。

第五段发表议论,点明主旨,说明人类的聪慧将永远战胜邪恶势力。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
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不前二字表现了畜生的谨慎,眈眈又表现了狼的凶恶。

“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等都表现了狼的狡诈,“惧”“投以骨”“复投之”表现了屠夫的害怕和侥幸心理;“顾”“倚奔”“弛”“持”等,变现了屠户决心斗争的觉悟。

“暴起”“劈”等动作描写表现了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2.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狼吞虎咽等等,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邪恶狡诈形象,通常用其形象表现恶人或邪恶势力。

狼实际上是一种十分有特性的的动物,它们群居,拥有十分团结的力量,它们对自己的配偶忠诚,护犊爱幼,这是在人类世界中都值得深为赞赏的品质。

如此看来,狼并非是一种十恶不赦的动物,我们对它也存在着片面的看法与误解。

故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课堂检测
1.(1)看见(2)于是(3)才(4)突然(5)用(6)用来
2.C
3.(1)前进,形容词用作动词。

翻译:狼不敢前进,瞪着眼朝着屠户。

(2)像狗一样,名词活用作状语。

翻译: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的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3)打洞,名词用作动词。

翻译: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想钻洞进入来攻屠户的后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