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初中物理知识点习题集
《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2022年物理习题专练
![《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2022年物理习题专练](https://img.taocdn.com/s3/m/e7abc479d0d233d4b04e6935.png)
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一、知识点】1.升华和凝华的基本概念:(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
--2.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三态转化图示:【二、例题精讲】【例1】★气体液体固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凝华放热升华吸热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解析: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瓶壁,在其表面液化形成小水珠;故B错误;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衣服上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D正确.答案: D【测试题】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B.冰箱中取出的冰棍结上“白霜”C.洗过的湿毛巾被晾干D.冰天雪地里人说话时口中冒“白气”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解析:A、樟脑丸变小了,是由固态的樟脑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B、冰箱中取出的冰棍结上“白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C、洗过的湿毛巾被晾干,是液态的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D、冰天雪地里人说话时口中冒“白气”,是由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在空中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答案: A【例2】★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一层白色的霜C.大堆纸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纸灰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解析: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一层白色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时直接变成了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C、大堆纸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纸灰,是纸燃烧时发生了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答案: B【测试题】“雾凇”将冬天干枯的树枝包裹起来,装扮成了一个银色的世界。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升华和凝华(基础)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升华和凝华(基础)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0cef0a3998fcc22bdd10d30.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升华和凝华(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2.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3.理解升华吸热与凝华放热;4.掌握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的应用。
【要点梳理】要点一、升华1、定义:【《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干冰升华、碘升华、固体清香剂消失等。
要点诠释:1、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注意在此物态变化中并不存在液态。
2、一般在任意温度下,任何固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升华现象。
某些干燥的固体物质如香皂发出气味这就是固体表面发生升华。
要点二、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现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霜、雾凇等都是凝华。
要点诠释:1、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在此物态变化过程中没有经过液体。
2、凝华需要该物质的蒸气达到一定的浓度以及温度要降到该物质的凝固点以下才能发生。
要点三、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1、人工降雨:关于人工降雨原因: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熔化成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2、舞台烟雾:关于舞台“烟雾”的之谜: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迅速升华降温,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3、储藏食物、医学手术: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大量的热,还没有残留物。
利用该特点,可以用来作强制冷剂,用来储藏食物或用在医学研究上,现代医学中的“冷冻疗法”就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在部分组织上,利用干冰升华吸热迅速降温,使其组织坏死。
要点诠释:1、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凝华放热。
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2、学习了物质的三态之间的六种变化,在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弄清物态变化中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以及变化过程中的条件。
升华、凝华及三态变化--精练题(含答案与解析)
![升华、凝华及三态变化--精练题(含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45e8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d.png)
升华、凝华及三态变化升华(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2)常见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雪人没有熔化但逐渐变小等。
干冰升华碘升华雪人变小凝华(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2)常见现象: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雪、霜、雾凇的形成等。
霜雾凇窗户冰花物态变化现象辨析1.在后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物态变化的名称(1)冬天,早晨树枝上的霜;(2)夏天,清晨草上有露水;(3)湿衣服晾干了;(4)冰箱中水结成了冰;(5)铁块化成了铁水;(6)冬天,湿衣服冻干了;(7)用蜡水浇铸模型;(8)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9)用久的灯泡丝变细。
2.《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形成,需要放热D.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需要吸热4.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式。
以下列出了几种物态变化的过程,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干冰升华吸热b、干冰熔化吸热c、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放热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放热e、水蒸气以干冰为凝结中心成雨f、小冰晶下落熔化吸热a eA.→→→a c d f B.→C.→→→→→a d fa b c d e f D.→→5.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这种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是,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113.7C,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中,图(填“甲”800C,碘的熔点为︒或“乙”)更好,因为另一种加热方式还可能会出现(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3.4《升华和凝华》知识点+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4《升华和凝华》知识点+练习-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4034c79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a.png)
17、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农业中采用喷灌技术,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好处是减少输水过程中的和,同普通的地面浇灌相比,喷灌可以达到的目的。
18、黑色物体善于吸收热,可以叫雪山献水。我国西北的祁连山,山上终年积雪,但它周围的土地却因为缺水干旱而荒芜。后来,人们想出了办法,派出开发利用雪山的工作队,带上大量的碳黑,撒落在整个祁连山上。由于乌黑的碳黑大量吸收来自太阳的辐射热,使得冰融雪化,祁连山终于献出了滚滚雪水,灌溉周围良田。请回答下列问题:
二、凝华
1、凝华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三、自然现象中云、雨、雾、露、霜、雪、冰雹的成因及物态变化名称
自然现象
成因
物态变化
云
太阳照在地面上,水温升高,含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云
3.4《升华和凝华》
1、有关水的利用,不正确的是( )
A、水可以塑造自然美景 B、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C、水是各种动、植物的生命之本 D、水是各种污染的天然消化场所
2、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C.冰已不存在,全部熔化成水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1) 完成短文中的填空;
(2)根据短文中的说明,总结形成不同形状的冰花的原因有哪些? (至少答出两点)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a5a40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13.png)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知识点
1、升华
(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2)特点:
物质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例如碘升华时要对它加热,就是要让碘吸热来完成升华。
2、凝华
(1)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特点: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物质在凝华时要放热。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1、定义: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2、常见凝华物质:气态碘、水蒸气、气态钨、气态萘等。
3、常见凝华现象:
(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黏附在物体上形成的。
它的`环境温度比“下露”“下雾”时更低。
(2)灯泡用久发黑,目光灯两端发黑(先升华,后凝华)。
(3)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华成的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的。
小冰晶和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就掉下来,在掉落的过程中小冰晶熔化便形成了雨。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1、定义:
在物理学中,升华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相变过程;
2、生活现象:
(1)冬天,冰冻的衣服(结了冰)变干(温度低于0℃,冰不能熔化,消失的本质是冰逐渐升华为水蒸气了)。
(2)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
(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
(3)冬天,0℃或以下(未达到熔点)雪人会逐渐变小。
(4)衣箱中的樟脑丸变小。
(5)碘受热升华为紫色的碘蒸气。
(6)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八年级上册科学《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科学《物理》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62363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9.png)
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练习题1.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液化D.汽化2.把新鲜蔬菜快速冷冻后放到低温真空环境中,蔬菜很快就变干燥了,这样既能长期保存又能保持原有的营养和味道。
在加工过程中,蔬菜中的水先凝固,然后()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3.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B.图乙,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C.图丙,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D.图丁,用久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4.(2020·黑龙江牡丹江中考)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深秋,清晨草叶上出现白霜C.夏天,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出汗”D.冬天,背阴处的雪没熔化却变少5.某次实验中,周乾同学不小心将一些碘和黑沙混在一起,下列四位同学参考碘的性质,帮她想办法将黑沙中的碘除掉,说法合理的是()碘的性质A.通过颜色不同,用观察法找出黑沙B.都装入烧杯中然后放入沸水中使碘熔化C.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使碘升华D.用猛火加热使碘沸腾发生汽化现象6.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连成了千姿百态的云。
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7.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8.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9.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与重难点突破3.4升华和凝华-【课堂笔记】同步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解读与重难点突破3.4升华和凝华-【课堂笔记】同步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93d16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0.png)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材考点梳理一、升华与凝华1.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2)特点:升华吸热。
(3)常见升华现象:A.冰冻的衣服变干、卫生球变小、用久的灯丝变细、用干冰制冷保鲜食物、碘遇热变为紫色碘蒸气等等。
B.炒菜时,不能在热锅中先放碘盐,就是为了防止碘的升华。
2.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2)特点:凝华放热。
(3)常见凝华现象:雪、霜、雾凇、冬天窗玻璃内表面上的冰花等。
3.用干冰制造舞台“白雾”效果:(1)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
(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雾状小水珠。
4.用干冰制造人工降雨:(1)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
(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
(3)小冰晶下落熔化为雨。
▲敲桌子:(1)水蒸气在高于0℃的环境遇冷会液化。
(2)水蒸气在低于0℃的环境遇冷会凝华。
5.如图:碘实验(1)微微加热,现象:瓶内出现紫色气体。
(2)停止加热,现象:紫色气体消失,瓶内出现碘颗粒。
(3)实验中,碘先升华后凝华。
(4)类似现象:使用时间长的灯泡会发黑。
二、物态变化▲敲桌子:“362”3:物质的三种状态:6:六大物态变化:2:两种现象(吸热和放热):▲▲电冰箱制冷原因:(1)液态制冷剂在电冰箱内发生汽化,吸走冰箱内的热量。
(2)气态制冷剂在电冰箱外发生液化,放出热量变为液态。
三、自然界的水循环1.云、雨:液化。
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滴,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小水滴聚集成大水滴下降就形成雨。
2.露、雾:液化。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或温度较低的树叶等,液化成小水珠在空气中成为雾,或附着在树叶上成为露。
3.霜、雪、雾凇、冰花:凝华。
(1)冬天,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急剧降温,凝华为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附着在树枝上形成雾凇。
(2)高空中的水蒸气在寒冷的空气中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起来就形成雪花飘落大地4.屋檐下的冰凌、冰柱:凝固。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知识点及课后测试含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知识点及课后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c9d9f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7b.png)
(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含答案)知识点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丸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放热。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情况全部正确的是()A .湿衣服变干——汽化(吸热)B .冰块化成水——熔化(放热)C .烧水时壶嘴冒“白气”——升华(吸热)D .霜的形成——凝固(放热)2、物质处于 A 物态时,具有固定的形状;处于 B 物态和 C 物态时,具有流动性。
对处于C 物态的物质进行降温压缩后,也可以使其转变为 B 物态。
下列哪种物态变化为升华()A .物态 A 变为物态 CB .物态 B 变为物态 CC .物态 C 变为物态 BD .物态 A 变为物态 B3、使用樟脑丸可以让棉毛织物等免受虫蚁的侵害。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打开存放衣服的箱子,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还会观察到樟脑丸变小了,甚至没有了。
出现这一现象的物态变化是()A .汽化B .熔化C .凝华D .升华4、在上学路上,小皓观察到了不少情景,于是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做出了如下判断,正确的是()A .早上路面结冰,导致走路时有点滑,这是凝华现象B .同学之间打招呼,说话时会呼出“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 .树叶和车窗上出现白霜,这是凝固现象D .上周堆的雪人没有化成水就消失了,这是升华现象5、如图所示,把一些干冰(约 -76 ° C )放入一个干燥的空金属易拉罐内,过一会儿,易拉罐外壁上部出现小水珠,外壁下部出现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水珠是易拉罐中的干冰熔化后渗透出来的B .小水珠是周围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的C .霜是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凝华而成的D .霜是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凝固而成的6、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D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7、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草叶上挂满了露珠,到了初冬覆盖了一层霜,所以霜是由露珠变成的C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了“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 .在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后一会儿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把-10℃的冰拿到10℃的房间里,它会立即熔化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蒸发放热的原因C.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D.电灯泡用久了,钨丝变细和内壁变黑分别是由于钨的升华和凝华而造成的9、“ALS冰桶挑战”是一个让更多的人关注“渐冻”即“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慈善募捐活动,要求参与者将整悀的冰水混合物浇遍全身,如图所示。
中考物理知识点003 升华与凝华-知识点+例题+解析(初三物态变化)
![中考物理知识点003 升华与凝华-知识点+例题+解析(初三物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76311d0763231126fdb1180.png)
知识点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2)升华吸热实例: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凝华现象:①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②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2)凝华放热实例: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成的。
003升华与凝华典例放送【典例1】下列发生了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 .洒在地板砖上的水不见了B .刚出冷库的冻肉比原来重C .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来越小D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典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春,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属于升华现象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属于液化现象C.深秋,树叶上形成“霜”属于凝固现象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属于汽化现象【典例3】在“冰城”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嘴中呼出的“白气”是凝华现象B.用雪制成的雕塑一段时间会变小,是汽化现象C.雪的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D.冰放在手中融化了,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升高【典例4】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单层的不锈钢盆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盆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将装有西瓜汁的小塑料杯放在盆中的冰块里,几分钟后西瓜汁变成了水果冰棍,这时观察到盆外壁出现白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瓜汁变成了冰棍,属于凝华B.西瓜汁变成冰棍的过程,内能增加C.白霜是盆周围的水蒸气放热形成的D.吃冰棍感觉凉爽,因为冰棍含有的热量少【典例5】如图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按照图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____(A/B)的位置,再调整固定_____(A/B)的位置。
往烧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液态的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成水蒸气从烧瓶口部冒出。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讲解附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讲解附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6fe1dd0c22590102029d88.png)
第4节升华和凝华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自主探究一、升华1.概念: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叫做升华.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熟悉的升华现象吗?请写下来:(1) ;(2) ;(3) .3.升华热.二、凝华1.概念:物质从直接变成的过程叫做凝华.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熟悉的凝华现象吗?请写下来:(1) ;(2) ;(3) .3.凝华热.三、物态变化【反馈练习】1.今年春季,我国南方的许多地方持续了较长时间的“回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此现象属于(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2.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要热;物质由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要热 .3.在严冬,早晨走进教室时会看到窗玻璃上有冰花,这是由水蒸气发生而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玻璃的侧(填“内”或“外”).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春的早晨,出现大雾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秋天的早晨,地面小草上出现的白霜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北方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寒冷的冬天,人们在外面说话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B.汽化和升华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熔化3.某次实验中,周乾同学不小心将一些碘和黑沙混在一起,下列四位同学参考碘的性质,帮她想办法将黑沙中的碘除掉,说法合理的是( )碘的性质A.通过颜色不同,用观察法找出黑沙B.都装入烧杯中然后放入沸水中使碘熔化C.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使碘升华D.用猛火加热使碘沸腾发生汽化现象4.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连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吸热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 5.如图是研究碘的物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当碘 热量后,直接升华成碘蒸气;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 成固态的碘(填物态变化名称).6.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1)你认为实验 方案更好些,理由 .(2)实验中用到酒精灯或热水,说明碘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一、升华 1.固态 气态2.(1)结了冰的衣服也能变干 (2)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 (3)利用干冰制作舞台烟雾3.吸 二、凝华 1.气态 固态2.(1)冬天窗内玻璃上的窗花 (2)灯泡变黑 (3)美丽的雾凇景观3.放三、物态变化【反馈练习】1.B2.固气吸气固放3.凝华内课堂检测1.C2.C3.C 解析:碘的颜色是紫色,和黑沙的颜色很相似,混在一起很难用肉眼分辨,故选项A 不合理;都装入烧杯然后放入沸水中,温度不能达到碘的熔点,所以不能熔化,故选项B不合理;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能够使碘发生升华现象,故选项C合理;用猛火加热碘的温度在到达沸点之前就会发生升华和汽化现象了,没有必要加热至沸腾,故选项D不合理.4.C 解析: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的结果,这一过程要放热;小冰晶是水蒸气遇冷凝华的结果,这一过程要放热,故选项C正确.5.答案:吸收凝华解析:给碘加热,碘吸收热量后由固体直接变成了气体,碘蒸气遇冷后又会放出热量,发生凝华变成固态的碘.6.答案:(1)2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不能说明“碘的升华”;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不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2)升华吸收解析:(1)在实验1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试管内将出现液态的碘,碘蒸气也可能是碘熔化后,再汽化形成的,不能有力地说明碘升华;而在实验2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不能使碘熔化,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2)实验中用到酒精灯或热水说明了碘在升华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升华需要吸收热量.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学习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自主探究1.光源: 叫光源.2.光源的分类:(1)自然光源:如.(2)人造光源:如.3.光在沿直线传播.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km/s,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合作探究1.有下列物体: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有,一定不是光源的有,可能是光源的是.2.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的传播规律可以归纳为.3.光线: ,画法: .4.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影子的形成(2)小孔成像5.光速(1)真空的光速:我们计算时一般取c= m/s.(2)空气中的光速真空中光速,我们一般认为与真空中光速一样大,也取m/s.(3)水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玻璃中的光速约为真空中光速的.课堂检测1.以下每组看起来有光射出的物体全部都是光源的是( )A.耀眼的幕墙玻璃、正在燃烧的火柴、萤火虫B.镜子、煤油灯火焰、发出彩色光芒的钻石C.篝火、水母、夜空中的月亮D.发光的灯泡、点燃的蜡烛、太阳2.车棚顶部有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在车棚底部形成一个光斑,这个光斑是( )A.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影子B.圆形的,是太阳的实像C.三角形的,是太阳的实像D.圆形的,是太阳的影子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星星一定是光源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D.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一样的4.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是( )A.先见闪电,后闻雷声B.坐井观天,所见甚小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D.日下立杆,其影立现5.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到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会发现( )A.图象和声音一样正常B.图象和声音同时消失C.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图象D.可以看到图象但听不到声音6.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②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7.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演员只要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系在道具“小兔”身上的细线,屏幕上就能出现生动活泼的小兔形象,并且与道具“小兔”动作完全一致,可谓形影不离.这其中涉及的光学知识有.参考答案自主探究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2.(1)太阳、萤火虫(2)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3.同种均匀的介质中4.3×1083×105不同的合作探究1.③⑧⑨②④⑥①⑤⑦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表示光的传播情况的物理模型一条带箭头的直线4.(1)(2)5.(1)3×108(2)非常接近3×108(3)课堂检测1.D2.B 解析: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经过小孔时会形成太阳的像(圆形的),也就是我们见到的地面上的光斑,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3.C 解析:我们看到的行星不会发光,而是反射的太阳光,选项A错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大约是3×108 m/s,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水中的速度大约是真空中的,在玻璃中的速度大约是真空中的,选项B、D错误.4.A5.D 解析:图象属于光信号,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仍可以看到图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6.D7.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物理升华和凝华知识点总结
![物理升华和凝华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c52600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0.png)
物理升华和凝华知识点总结物理中的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过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
一、定义和区别:1. 升华:物质直接由固态转变为气态,无涉及液态的过程。
例如,干冰在常温下由固态直接转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2. 凝华:物质直接由气态转变为固态,无涉及液态的过程。
例如,水蒸气在冷凝器中由气态转变为水。
二、升华和凝华的条件:1. 升华:当物质的升华温度低于其熔化温度时,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升华。
升华温度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2. 凝华:当物质的凝华温度高于其沸点时,物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凝华。
凝华温度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温度。
三、升华和凝华的实例:1. 升华:除了干冰的例子,还有一些常见的物质也可以发生升华,如苏打粉、氨水等。
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
2. 凝华:水蒸气在冷凝器中凝结成水是凝华的典型例子。
此外,硫磺蒸汽在低温下也可以凝华成固态硫磺。
四、升华和凝华的应用:1. 升华:升华广泛应用于干燥、净化和分离等领域。
例如,将湿漉漉的衣物晾晒在阳光下,水分会逐渐蒸发,使衣物变干。
2. 凝华:凝华广泛应用于冷凝器、净化和制冷等领域。
例如,冷凝器可以利用凝华原理将蒸汽转变为液体,从而实现蒸汽的回收和净化。
五、升华和凝华的规律:1. 升华:物质的升华温度是固定的,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不同物质的升华温度不同,例如干冰的升华温度为-78.5℃。
2. 凝华:物质的凝华温度也是固定的,与物质的性质有关。
不同物质的凝华温度不同,例如水蒸气的凝华温度为100℃。
六、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1. 升华:在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即升华潜热。
升华潜热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时吸收的热量。
2. 凝华:在凝华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即凝华潜热。
凝华潜热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时释放的热量。
七、升华和凝华的影响因素:1. 升华:升华速率受到温度、压力和表面积的影响。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4课时升华和凝华(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4课时升华和凝华(解析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993d8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07.png)
第3.4课时 升华和凝华1.物态变化图升华: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特点:属于吸热过程.凝华: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特点:属于放热过程.考点一 升华和凝华现象升华: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升华过程要 。
凝华: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凝华过程要 。
常见升华现象:①(想想做做)将试管中的碘放入热水中(碘的熔点113℃),过一会儿固态碘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汽又会变成固态碘。
②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晾在外面的结冰的衣服会变干,这也是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了。
④钨丝灯的钨丝时间久了会变细,这是升华现象。
常见的凝华现象:冬天早上出现的霜,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雪花,钨丝灯灯泡用久了会变黑,这些都是凝华现象。
升华吸热: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干冰升华吸热降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医学手术——干冰升华;舞台云雾效果。
三个制冷作用:①熔化吸热制冷,例如超市用冰熔化吸热保鲜荔枝和海虾等;②蒸发吸热制冷,例如夏天室内洒水可以降温;③升华吸热制冷,例如用干冰人工降雨(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例1】“寒露”和“霜降”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下列关于露和霜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熔化形成的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解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C正确。
故选:C。
【变式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衣柜中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熔化现象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D.戴眼镜从寒冷的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解析】A、衣柜中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练习题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5c1717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3.png)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练习题一、选择题1. 升华是指物质由()直接转变成气体态。
A. 液体态B. 固体态C. 等价态D. 气体态2. 凝华是指物质由()直接转变成固体态。
A. 气体态B. 液体态C. 平衡态D. 固体态3. 下列不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 冰消失时B. 雾气凝结时C. 雪花融化时D. 樟脑球飘散时4. 下列不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 钢材冷却时出现露水B. 热锅上产生水珠C. 玻璃窗户上生成霜花D. 酒精滴漏时会挥发5. 能够在常温下凝华的物质是()。
A. 松香B. 巨人石C. 硫磺D. 甘油二、填空题1. 升华的逆过程称为()。
2. 凝华的逆过程称为()。
3. 升华和凝华都属于()现象。
4. 在常温下,冰的升华和凝华同时发生,这种情况下称为()。
5. 水蒸气在接触到较冷的表面时会(),变成水滴或冰晶。
三、解答题1. 解释一下升华和凝华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2. 请说明什么因素会影响物质发生升华和凝华的速度。
3. 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观察到物质的升华和凝华?请举例说明。
4. 如何利用升华和凝华的特性进行实际应用?请举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四、综合题某天,小明在寒冷的冬天早上走到窗前,发现窗户上结满了美丽的霜花。
他对这种现象很好奇,于是找到了物理老师向其请教。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向小明解释以下问题:1. 为什么窗户上会结霜?请给出详细的物理解释。
2. 如果窗户上的霜花直接变为水滴,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请解释。
3. 除了窗户上出现霜花,你还能在哪些地方观察到物质的凝华现象?4. 请列举两个你生活中亲眼观察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以上是关于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的练习题。
请你认真思考并回答题目,加深对物质变化的理解与应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5d40e820912a21615792969.png)
3.4升华和凝华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如在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放在衣橱内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如树枝上的雾凇、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
知识点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⑴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钨)会变细,灯泡内壁会变黑。
⑵人工降雨:人们从陆地向云层发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或从飞机上向云层撒干冰,从而达到降雨的目的。
这一实例中包括几种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知识点三:物质的三态联系重点难点解析1.能根据定义解释升华和凝华现象是重点要知道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如在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
冰冻的衣服物质冰初始状态是固态,晾干了,说明物质终态变为气态。
根据物态变化过程可知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是生化现象。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如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
房屋中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冰花,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
2.牢记物态变化间的关系是重点也是难点请结合下面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转化图理解记忆物态变化过程的名称和吸热放热情况。
对点例题解析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例题1】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A.凝华B.凝固C.汽化D.液化【答案】A【解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知识点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例题2】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杯中液态氮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答案】不变;凝华.【解析】物质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放出热量.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液态氮沸腾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奶浆和杯子的温度急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杯子,在其表面凝华形成霜.知识点三:物质的三态联系【例题3】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4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915f4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1.png)
3.4 升华和凝华知识梳理上述现象中物质可以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也可以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都没有经过液态这一过程。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知识点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把少量碘放入烧瓶中,瓶口加上塞子,用酒精灯对烧瓶底微微加热,会看到固态的碘逐渐减少,最后不见了,烧瓶中充满了碘的蒸气,且烧瓶中没有液体出现,说明固态碘直接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由此可知,升华是吸热过程。
凝华为升华的相反物态变化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基础训练一、填空题1.升华是指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升华时要________热;凝华是指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凝华时要________热.【答案】固气吸气固放【详解】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需要吸收热量;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时需要放出热量;【点睛】本题考查了升华与凝华的定义,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相关物态变化的定义直接进行作答即可.2.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________.【答案】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详解】冬天湿衣服结成了冰,但是冰冻衣服也能晾干,说明衣服上的冰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进入空气,故该现象属于升华;3.冰柜内的四壁上经常会结有很多霜,这些霜是由于__________而成的.【答案】水蒸气凝华【详解】冰柜内的水蒸气遇冷时在四壁上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该物态变化过程为凝华现象.【点睛】物态变化有三组六种: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每一组中的两个物态变化都是互逆的过程.本题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4.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在形成黑斑的过程中先发生_________后发生_________.【答案】升华凝华【详解】日光灯通电时,灯内温度升高,日光灯的钨丝吸热升华,一部分固态的钨变成了钨蒸气,日光灯断电后会逐渐冷却,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灯管壁会放出热量凝华成固态的钨附着在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上,所以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故答案为(1). 升华(2). 凝华5.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_________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_________成小水滴,变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成_________,汇成江河流入大海;另一部分_________ 涌出地表面后变成一股股清泉.【答案】水蒸气液化小溪渗入地下【详解】(1)阳光晒暖海洋,海水温度升高,水蒸发(汽化)后形成暖水蒸气到达高空,(2).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3).变成雨落到地面一部分聚集后直接变成小溪,汇成江河流入大海(4).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面后变成一股股清泉.【点睛】第(3)(4)问要根据题干中给出的语境进行推断,答案合理符合整体语句情境即可.6.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_________;气压越高,沸点越_________. 【答案】低高【详解】根据沸点与大气压强的关系,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7.攀登喜马拉雅山顶峰的队员们,在山峰上做饭时,只能使用高压锅,否则食物就煮不熟,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详解】随着高度升高,大气压强变低,水的沸点也随之变低,该情况下要使用高压锅进行增压才可以煮熟食物.二、单选题8.在实验室里,关于利用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时可以放热从而获得高温B.此时可以放热从而获得低温C.此时可以吸热从而获得高温D.此时可以吸热从而获得低温【答案】D【详解】干冰升华时会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故应选D.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物理学中所说的物态变化的是()A.秋天出现的漫天大雾B.下雪后地面变的潮湿C.冬天的窗户上出现的冰花D.水泥用水合成泥浆【答案】D【详解】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雪后地面变潮湿属于熔化现象,故B错;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水泥用水合成泥浆不是物态变化,故D正确;应选D.10.下列几种物态变化中,放出热量的是()A.熔化、凝华B.汽化、升华C.液化、凝华D.凝固、蒸发【答案】C【详解】A、熔化吸热、凝华放热,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汽化吸热、升华吸热,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液化与凝华均放热,故C选项符合题意;D、凝固放热、蒸发吸热,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11.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而糖在高于100℃的环境下容易变质,为了使糖不变质,下面所说的办法中可行的是()A.用小火沸腾较长时间B.用猛火缩短加热时间C.降低糖汁表面上的气体压强D.增大糖汁表面上的气体压强【答案】C【详解】使用“小火”或者“猛火”并不改变糖汁沸腾的温度,这样在这两种情况下,糖汁沸腾时温度仍旧高于100℃,所以A、B选项不正确.若增大糖汁液面的压强,会升高糖汁沸腾的温度,也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减小糖汁液面的压强,会降低糖汁沸腾的温度,符合题意,故C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沸点与大气压强的关系,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12.关于霜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在物体上形成了霜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物体上形成了霜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固在物体上形成了霜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再凝固在物体上形成了霜【答案】A【详解】水蒸气遇冷会直接变成小冰粒,形成霜,该过程发生的是凝华现象;故A正确.13.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升华和凝华B.凝华和液化C.汽化和熔化D.液化和升华【答案】C【详解】因为熔化、汽化和升华是吸热;液化、凝固和凝华是放热.故选C.14.下面所说的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B.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往外冒“白气”C.冬天,室外冰冻的湿衣服干了D.春天,下过雨后路面干了【答案】C【详解】A、秋天,屋顶上的瓦结了一层霜,属于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B、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往外冒“白气”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C、冬天,室外冰冻的湿衣服晾干了是升华现象.符合题意.D、春天,下过雨后路面干了,是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15.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在100 ℃时一定沸腾B.冰在0℃时一定熔化C.水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蒸发D.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答案】D【详解】解:A、水沸腾在一标准大气压条件下沸点才是100℃,故此选项是错误的;B、冰熔化还缺少一个条件:继续吸热,故此选项是错误的;C、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故此选项是错误的;D、冰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这属于升华现象,此选项正确.故选D.16.电灯泡使用的时间长了,其中的钨丝会变细,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A.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升华了B.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熔化了C.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蒸发了D.钨丝在使用过程中一部分液化了【答案】A【详解】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灯丝钨丝在高温下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灯丝变细.故选A.17.关于自然界中云、雾、霜、露的形成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液化成的小水珠及凝华成的小冰晶形成的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形成的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附着在花草叶片上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再凝固成冰,附着在花草树木上形成的【答案】D【详解】A、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颗粒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顶起,从而形成云.故A正确;B、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这些浮尘上面,这就是雾.故B正确;所以露和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C、水蒸气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上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露.故C正确;D、水蒸气直接在地面、花草、石块上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故D错误.故选D.三、综合题18.用笔划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熔化浇铸成工件液化从游泳池上来感到凉爽凝华春天水池中的冰融化了升华夏天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不见了汽化秋天看到草上的露水凝固【答案】【详解】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铁水铸成工件属于凝固现象;从游泳池上来感到凉爽属于汽化现象;冰的融化属于熔化现象;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现象;露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
1升华与凝华 习题课件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
![1升华与凝华 习题课件 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15099a5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d.png)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16.物质存在的状态不仅与物质所处的温
度有关,还与其所处的压强有关,如图是碘物
质的状态与压强、温度关系图线,OA、OB、
OC分别是三种状态的临界限,O点称为三相点,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当t>114 ℃时,碘物质一定处于气态
B.当t<114 ℃时,碘物质可能处于液态
14.要说今年最火的网红食品,非“冒烟冰激凌”莫属,吃一口, 嘴巴、鼻子都“冒烟”,这种新奇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其实它还有个 名字:“液氮冰激凌”,冰激凌经过液氮处理后,吃在嘴里时液氮与口 腔内部接触,产生__汽__化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需要__吸____(选填 “吸”或“放”)热,有可能造成__冻____(选填“冻”或“烫”)伤。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知识点1 升华 1.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果蔬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 很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冷冻,使其中的水结冰,然后再放进低压的环境 中,冰就能吸取热量,直接从固态变成___气__态___。 2.小儿感冒发烧时,常在额头贴“退热贴”。退热贴内部是一种 固态物质,在使用过程中固体胶状物会直接消失,在这个过程中胶状物 产 生 的 物 态 变 化 是 ___升__华___ , 该 过 程 需 要 __吸__热____( 选 填 “ 吸 热 ” 或 “放热”)。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 在玻璃车窗的___内__侧___(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
7.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
的物态变化属于
( C)
A.汽化
B.凝固
C.凝华
3.4升华和凝华(知识点+例题)(解析版)
![3.4升华和凝华(知识点+例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87c58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c.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升华★ 2 210二凝华★ 3 3一、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特点:吸热;3.常见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晾干了、樟脑丸慢慢变小、白炽灯泡灯丝变细等。
【例题1】北方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该过程的物态变化主要是()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华【答案】C【解析】解: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是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变式1】食品运输中,常使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干冰()A.液化吸热 B.熔化吸热 C.凝华放热 D.升华吸热【答案】D【解析】解: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在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获得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故选:D。
【例题2】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现象是()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答案】C【解析】解:A、由于冰棍的温度低,导致冰棍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这是液化过程,故A错误。
B、冬天,室外温度低,玻璃窗温度也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冰花,这是凝华过程,故B错误。
C、衣箱中的樟脑丸直接变成樟脑蒸气,这是升华过程,故C正确。
D、夏天,盛水的水缸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水缸变成小水珠,出现水缸“出汗”的现象,这是液化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2】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由升华形成的是()A.水壶嘴处冒白气 B.潮湿衣服被晾干C.灯泡的灯丝变细 D.玻璃窗出现冰花【答案】C【解析】解:A、水壶嘴处冒白气,是因为从水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空气变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八年级物理上册 2.6 升华与凝华知识点与同步训练(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2.6 升华与凝华知识点与同步训练(含解析)(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8b2a62bf7ec4afe04a1dfd8.png)
升华与凝华一.升华1.升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2.升华现象:(1)在实验室中,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2)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3)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
(冰升华成水蒸气)。
(4)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
(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5)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6)冬天,0°C 或以下(未达到熔点)雪人会逐渐变小。
(7)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来冷藏物品。
二.凝华1.凝华的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2.凝华现象:(1)霜、雪、雾凇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2)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3)用久的电灯泡会从透明变成黑色,是在电灯泡工作时发热,而钨丝受热升华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遇冷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
一.核心考点1.升华和凝华现象★★·知识精讲··三点剖析·2.升华实验★★★二.重难点和易错点1.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以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形势存在。
2.物态变化的条件(1)物态之间的转化有一定的条件,与温度和气压有关,是了解的内容。
固体液体气体,但是部分是不需要熔化就直(2)很多变化路线是这样的:⇒⇒接能变成气体的,即升华,比如固态氧,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物体的三种状态都平衡存在时的温度和气压)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
(3)凝华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
3.“白气”的产生有三种情况:(1)置于空气中的低温物体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2)含水的高温物体冒出的“白气”是高温物体上的水先汽化后液化而形成的。
(3)舞台上的烟雾或者“白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得环境中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汇集在一起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北京习题集)(教师版)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18秋•海淀区校级期末)下列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A .雾凇的形成B .河水结冰C .樟脑丸逐渐变小D .露珠的形成 2.(2019•东城区二模)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A .熔化B .升华C .汽化D .凝华3.(2019•丰台区二模)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利用飞机在高空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如图所示。
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变成气体。
同时高空中的水蒸气放热变成小冰晶或者液化为小水滴,云中小冰晶和小水滴增多,从面形成降雨。
其中与干冰吸热变成气体以及水蒸气放热变成小冰晶相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液化B .汽化、凝华C .升华、熔化D .升华、凝华4.(2016•海淀区二模)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B .冰箱冷冻室内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C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 .放入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5.(2014•西城区二模)如图的四种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 A .甲和一B .乙和丁C .甲和丙D .丙和丁6.(2012秋•朝阳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沸腾,属于液化现象()()()()()()B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C .早晨形成的露珠,属于汽化现象D .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属于升华现象7.(2009•海淀区一模)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的是 A .熔化B .汽化C .液化D .升华二.多选题(共3小题)8.(2015秋•北京校级期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 .冰升华B .水蒸气液化C .酒精蒸发D .霜的形成9.(2013•怀柔区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B .空气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引力很大C .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内能减少D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10.(2013秋•西城区校级月考)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C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D .夏天,剥开冰棒纸,冰棒上冒的“白气”是水蒸气三.填空题(共3小题)11.(2018秋•西城区期末)火箭在大气中飞行的时候,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生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
在火箭头部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升华,此过程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使得火箭头部温度不致过高。
12.(2018秋•通州区校级月考)干冰可用来人工降雨,干冰撒进云层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或 成小雨滴,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 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13.(2018春•海淀区校级期中)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形成的,干冰在空气中迅速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小冰粒,这是 过程,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降过程又变成水滴,这是 过程,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请在横线上填上物态变化的名称)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4.(2018秋•西城区校级期中)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及物理课中所学的知识,将如图()()()())所示四个实例的描述补充完整。
图: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约半分钟后,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 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白霜。
图: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这说明 (选填“空气”或“真空” 传播了声音。
图:用手 (选填“轻”或“重” 划桌面,使坐在桌子左侧的小华在空气中不能听到划桌子声;控制声音响度的大小和声音传播的距离 ,小华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划桌子声,证明桌子能够传声。
图: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当音箱发出声音时,观察到烛焰随着声音“舞动”。
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
五.解答题(共1小题)15.(2016春•北京校级月考)如图所示,小红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不久可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凝华现象。
小红认为:烧瓶内水的温度会升高,一定是因为碘凝华放热的缘故,你认为她的判断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 B ))C )D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北京习题集)(教师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18秋•海淀区校级期末)下列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A .雾凇的形成B .河水结冰C .樟脑丸逐渐变小D .露珠的形成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必然要伴随着吸放热的进行,其中熔化、汽化、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解答】解:、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错误。
、河水结冰时,液态的水变成的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错误。
、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正确;、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错误。
故选:。
【点评】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结合吸热和放热进行分析判断。
2.(2019•东城区二模)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 A .熔化B .升华C .汽化D .凝华【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不符合题意;、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故不符合题意;、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故不符合题意;、物质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此类题目考查学生对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题目,需要牢记。
3.(2019•丰台区二模)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利用飞机在高空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如图所示。
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变成气体。
同时高空中的水蒸气放热变成小冰晶或者液化为小水滴,云中小冰晶和小水滴增多,从面形成降雨。
其中与干冰吸热变成气体以及水蒸气放热变成小冰晶相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 A B B C C D D C ()A A B B C C D D D ()A .熔化、液化B .汽化、凝华C .升华、熔化D .升华、凝华【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
【解答】解: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是液化过程;水蒸气变成小冰粒的过程是凝华过程,故正确,错误。
故选:。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生活中的液化、升华和凝华现象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热点。
4.(2016•海淀区二模)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B .冰箱冷冻室内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C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D .放入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需要吸热,故错误;、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错误;、冬天人呼出的高温气体遇到外面的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人们看到的“白气”,液化是放热的,故错误;、冰是固态的,冰变成水后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物体熔化是吸热的,故正确。
故选:。
【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利用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5.(2014•西城区二模)如图的四种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 D ABC D ()A A B B C C D D D ()A .甲和一B .乙和丁C .甲和丙D .丙和丁【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甲:屋檐上的冰凌正在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乙:铁丝网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丙: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丁:草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因此需要放热的是乙和丁。
故选:。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热学知识考查的热点内容。
6.(2012秋•朝阳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沸腾,属于液化现象B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C .早晨形成的露珠,属于汽化现象D .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属于升华现象【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水的沸腾,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早晨形成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A BCD D【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7.(2009•海淀区一模)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的是 A .熔化B .汽化C .液化D .升华【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