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律诗的特点: 1.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 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2.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3.凡双数句都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如本诗 的“秋”、“流”、“舟”、“留”。 4.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是2、 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3.对《山居秋暝》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落笔两句, 从不同角度烘托出诗篇的标题;这里的“天气”,其 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于现代。
B、3、4两句诗,对仗工稳,简洁地勾画出“山居” 优雅的自然环境;5、6二句诗,着意描绘人物,却 写法不同——句5正面明写人;句6则侧面暗写人。 C、“王孙自可留”——王孙,古代本指贵族子弟,此 处为诗人自况。本诗句语出《楚辞》“王孙兮归来, 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诗中反其意而用之。 D、诗篇反映诗人过隐居生活的愿望。——这种愿望从 7、8二句诗中折射了出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 留。” 提示:本项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1、2句诗,只表现 出标题上的“山”和“秋”;句3凸现了“暝”,而7、 8句才透射出“山居”的信息。
首联
——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 ——轻快的调子
尾联
——肯定的语气 缓缓读出
诵读指导
阅读思考: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品。 宋朝著名诗人苏轼曾评价王维的作品是“诗中 有画”,那么王维是怎样绘出这幅山水的呢?
解题
我们赏析诗歌的第一步是理解文意,解题又
是我们理解文意的开始。我们看题目,《山 居秋暝》,“山居”即 山中居所 ,“秋暝” 即 秋天的傍晚 。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 首诗主要是写景还是叙事或状物? 写景。 既然是写景,那它的艺术技巧最有可能的是 什么?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1)颔联运用了一种修辞方法:对仗。 (2)颈联也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对仗。 (3)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 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这样的手法 叫做什么? 动静结合。 (4)诗的题目以及首联就告诉我们,这是“空山”, “空”就是空寂,但到了这里,我们发现这山有泉水 声,也就是我们上边所说的动景,这是否矛盾了呢? 不矛盾。山泉因为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 流过,淙淙有声,反衬出山中的静谧、清幽,这种手 法叫做以动衬静,如“蝉造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教室里很安静,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到了”。 小结:我们一起来归纳这首诗的艺术技巧。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鉴赏与讨论

一、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的词序 还可作两种排列:①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②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与上两种排列相比,诗 人的排列有哪些作用 ? 答:有五个作用:①与第一种排列相比,它是为了 押韵的需要,“舟”与“秋”“流”“留”押韵, 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②将“归”与“下”作使 动用,使句子更为活泼。③与第二种排列相比,它 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 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 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④“竹 喧”“莲动”置前,可以突出山间景物的神奇美妙。 ⑤这样写可以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

评价本诗的思想内容
学习:一首诗的“思想内容”是什
么? 思想:指的是诗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说得
明白一些,就是: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揭示怎 样的现实生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喜欢什么、 厌恶什么、希望什么)或说明怎样的道理。
内容:指的是上述“思想”的载体。也就是:为了 表达思想,作者写怎样的景,怎样的物、怎样的事、 怎样的人——这个(这些)人有怎样的外貌、语 言 、行为、心理。当然,如果直接写出感情和道 理,那就既是“思想”,又是“内容”了。

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1)这三联都有哪些意象? 鱼、月、松、、泉、石、竹、浣女、莲、渔舟。 (2)这些意象组成的图画有什么特点? 清幽、宁静、清新。 (3)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 则物皆著我之色彩”,那作者是在什么样的心态下 看到这么清幽、宁静的景象呢? 恬淡、宁静。 (4)看到这样清幽、宁静而清新的景象,作者的 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呢? 喜爱。

颈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地从竹林里回家去; 渔船顺流而下,水上莲叶便摇动起来。 在“月色朦胧的空 山”的大背景下,描绘 了两幅优美的画面—— “人之乐”的画面。
思考,作者是怎样 给我们展现画面的?
1.竹喧归浣女 ——出句写诗人所闻,因为被竹林遮挡,看不到 人的身影,但诗人从竹林里的欢声笑语中听出这是少 女们刚从水边洗衣归来。 虽是淡淡一笔,却生动地描绘出了“山中之乐”, 突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本课学习目的当然是从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四 方面了解鉴赏评价的有关知识, 并在鉴赏评价的活动中积累初 步经验。
山居秋暝
王维
诗人小传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 的著名诗人。一生以40岁为界,分为前后两 期。早期有积极的政治抱负,但几经沉浮厌 倦官场斗争,便归隐终南山,开始寄情山水, 醉心禅理。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后世人 称其为“诗佛”。 他的诗继承陶渊明和谢灵运的长处,使 山水诗的成就达到一个高峰。其诗风清新淡 雅,意境恬淡,优美如画。

颔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静静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是景物写生。明月、松林、清泉、山石几种意 象,组成色调明洁的图画,渲染了山景的清幽宁静。
思考,颔联给了我们一幅怎样的画面?
秋山傍晚,雨过天晴,空气格 外清新,松林一尘不染,显得格外 苍翠。 秋月银辉,洒遍了苍翠的松林, 月光透过茂密的青松林的空隙,照 射到地面上,斑驳点点,恍如满地 碎银,给人以明净、幽美的感觉。 加上细水奔流,在月光辉映下,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 溅起雪白明亮的浪花,像一曲优美 的奏鸣曲,反衬出山中的清幽、宁 静。 从而勾勒出一幅有声有色的幽 美、宁静的画卷。
山居秋暝
首联
课文分析
秋天的傍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新降,傍晚的天气显得格 外凉爽。 开篇紧扣题意(“山”、 “秋”、 “暝”),描绘出秋 天雨后山村傍晚的大背景,给 人以深远、幽静、清新之感。 思考,首联哪些字词最能 突出“环境”的特点。
“空”字——说明山中的人际罕至,给人一种 “清幽、深远”的感觉。 “新”字——说明刚刚雨过天晴,空气清新, 而且新雨洗净了山色,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 感觉。 “秋”字——说明晚来的天气“凉爽宜人”。 意境清新、深远、幽静的空山秋夜图,作者用 干净、简约之笔清晰地勾勒了出来。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 才”之说。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著名的文人画 大家,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 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 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 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竹喧” ,知 道是“浣女”归来; “莲动”,知道是 渔舟划动。 一听觉,一视 觉,以动衬静,突 出了山之“幽静”, 抒发了诗人“闲逸 萧散”心境。

小结:
以上两联:从“景之幽”写到“人之乐”。 在青松明月下,翠竹青莲中,生活着一群无忧 无虑、善良勤劳的人们。 在这样一幅美好、宁静、安乐的生活画卷中, 寄托了诗人的生活理想——向往“和平、宁静、自 由、安乐”的生活,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 官场的厌恶。
《山居秋暝》这首诗写的是居住在山中的诗人, 在秋天日落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通过描绘空山秋天傍晚“清新、宁静”的自然 风光,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抒发诗人迷 恋自然的闲适情怀,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 “和平、宁静、自由、安乐”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鉴赏与讨论
诗眼:就是一首诗中的关键词句,有了这一个 词(这个词可能是一个字)或这一个句子,全诗境 界尽出。 思考: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句?为什么?

解剖本诗形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首 联
对颔 仗联 对颈 仗联
尾 联
背诵指导
1.把握节奏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欣赏练习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 现出诗 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B .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 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中间两联摄取月、松、泉、石、竹、莲及 浣女、 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 诗中有画,寄寓诗人的高洁情趣。 D .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 不可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 隐遁消沉情绪。
空山新雨后
天 气 晚 来 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 喧 归 浣 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欣赏练习
1. 对课文中诗句的解说 ,不恰当的一项是
【 】 C A.题目中“山居”二字点明居住环境, “暝” 是傍晚的意思。 B.首句中 “空山” 写出山中树林繁茂, 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C .“竹喧”“莲动”两句是说浣女摇动竹 枝,竹枝发出沙沙声;晚风吹来,莲叶摇曳 多姿。 D .“随意”“王孙”两句是说春草任其凋 枯,如此秋景,“王孙”亦可自留。
三、与多数诗人的“悲秋”作品相比,王维

古诗的形象: 1.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2.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3.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意 象)。

古诗的语言特点: 或清新、或素朴、或绚丽、或含蓄……,这 些语言特点跟诗歌的形象、意境、作者的抒情密 不可分。

古典诗歌的类型
一、旧体诗歌的种类:
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 “词曲” 三类。 其中:近体诗又有 “律诗” 、“绝 句”之分。 本诗属于什么类型的诗: 八句,每句五字。属于五言律诗。

尾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花春草,任凭它枯谢吧, 我要留下享受这无比风光。 面对如此风光,面对如 此生活,诗人不由发出了感 慨——“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 令消逝吧,我在秋色中,自 可留连徜徉,自在安乐的生 活。” 巧妙表达了自己对山中 秋色的喜爱和安于隐居生活 的心情,深化了主题。
分析艺术技巧

答:是“王孙自可留”一句。 因为前面三联描写空山、新雨的大环境和月、松、 泉、石、竹、莲及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清 新而淳美欢乐的画面,诗中有画,这些描写都是渲染, 都是寄寓,来间接表现诗人的恬淡心境和高洁情趣。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联化用楚辞中“王 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反其义而为“可留”, 便把诗人流连忘返的情绪和意境和盘托出,深化了主题,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评价的考查内容和方式
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 1.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 2.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 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 注意: 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 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 响。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 幽。
2.莲动下渔舟
——对句写诗人所见,渔夫乘着顺流而下的 渔舟,利用月明来采莲。 清秋时节,明月高照,雨后莲花,满塘荷叶亭 亭玉立,荷花袅娜鲜艳;小船悠悠荡漾,渔歌响起, 唱出“丰收之乐”。
此时此景,让你联想到怎样 的图景? 月夜采莲图: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