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
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3394-51 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事故现场急救应按照紧急呼救、判断伤情和救护三大步骤进行。
(一)紧急呼救当事故发生,发现了危重伤员,经过现场评估和病情判断后需要立即救护,同时立即向专业急救机构(EMS)或附近担负院外急救任务的医疗部门、社区卫生单位报告,常用的急救电话为120。
由急救机构立即派出专业救护人员、救护车至现场抢救。
1.救护启动救护启动称为呼救系统开始。
呼救系统的畅通,在国际上被列为抢救危重伤员的“生命链”中的“第一环”。
有效的呼救系统,对保障危重伤员获得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应用无线电和电话呼救。
通常在急救中心配备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话务员,能够对呼救作出迅速适当应答,并能把电话接到合适的急救机构。
城市呼救网络系统的“通讯指挥中心”,应当接收所有的医疗(包括灾难等意外伤害事故)急救电话,根据伤员所处的位置和病情,指定就近的急救站去救护伤员。
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便于伤员救护和转运。
2.呼救电话须知紧急事故发生时,须报警呼救,最常使用的是呼救电话。
使用呼救电话时必须要用最精炼、准确、清楚的语言说明伤员目前的情况及严重程度,伤员的人数及存在的危险,需要何类急救。
坍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8篇)
坍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8篇)如何利用范文的框架写出文章呢?每个人的做事风格都不一样,会经常需要撰写不同文档,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看范文。
学习范文的组织方式可以让我们在写作时更有章法,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坍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的相关信息,许多时候我们言传无法传达分享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坍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篇1坍塌事故是一种突发性的灾害事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置坍塌事故,保障人们的安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个应急处置措施范文,供参考:1.应急调度:坍塌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度。
调度人员需迅速查明事故情况,确定现场救援队伍和装备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调度救援力量到达现场。
2.现场救援: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应首先确保自身的安全。
成立指挥部,明确各个救援小组的任务和职责,并分工合作。
立即展开搜救工作,寻找被困人员并进行救援。
同时,注意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3.伤员救治:救援队伍应当随时关注被救援人员的伤情,并在救援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
将伤员迅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4.事故现场封控:事故现场应当立即进行封控,确保外界人员不得入内。
设置警戒线,并配备警察力量进行监控。
保持通畅的应急通道,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5.信息发布:及时向社会发布事故情况和救援进展情况。
公布事故现场的交通管制措施和应急通道的开放情况,引导公众及时避让和配合救援工作。
6.事故调查:坍塌事故受到一定规模的调查是必要的,以查明事故原因,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调查人员应当依法开展调查工作,严肃查处事故责任人。
7.善后处理:坍塌事故处置结束后,应对现场进行彻底的清理工作,恢复正常秩序。
对于受灾群众,要提供必要的帮助,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并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以上是一个关于坍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的范文,供参考。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三篇)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一、背景介绍施工现场作为一个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常常面临各种事故和灾害的风险。
为了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和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至关重要。
二、应急救援原则1. 我们的应急救援工作以“保护生命、减轻损失、恢复功能”为原则。
2. 我们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灾害类型,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
三、灾害类型及应急救援措施1. 自然灾害1.1 暴雨和洪水洪水来袭时,我们应立即组织工人和机械设备转移到安全地带,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
同时,我们要加强现场巡查,确保排水系统畅通,防止积水对施工造成影响。
1.2 雷电在雷电天气中,我们要确保工人安全避雷,集中避雷设施的使用。
同时,我们要暂停高空和户外作业,保证工人不受雷击。
2. 人为事故2.1 摔伤和跌落我们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操作区域的防护设施完善并得到正确使用。
一旦发生摔伤和跌落事故,应立即组织工作人员提供急救,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处理。
2.2 火灾在火灾发生时,我们首先要迅速报警,并组织员工进行紧急疏散。
使用灭火器对初期火灾进行扑灭,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应立即撤离所有人员,等待消防部门的到来。
四、应急救援组织和责任分工1. 应在施工现场设立应急救援指挥部,由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负责指挥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2. 指挥部下设救援小组,包括急救小组、消防小组、疏散小组等。
3. 每个小组应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合理分工,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
五、应急救援的基本步骤1. 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将详细情况通报给应急救援指挥部,确保指挥部掌握到最新的灾情信息。
2. 指挥部根据灾害类型和具体情况,调动相应的救援力量和资源。
3. 救援人员应迅速抵达现场,进行初步勘察和评估,制定救援方案。
4. 按照救援方案,组织救援行动,并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
5. 灾害得到控制后,应急救援部门要及时总结救援经验,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便于今后的工作。
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知识
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知识事故现场急救应按照紧急呼救、判断伤情和救护三大步骤进行。
(一)、紧急呼救当事故发生,发现了危重伤员,经过现场评估和病情判断后需要立即救护,同时立即向专业急救机构(EMS)或附近担负院外急救任务的医疗部门、社区卫生单位报告,常用的急救电话为120。
由急救机构立即派出专业救护人员、救护车至现场抢救。
1.救护启动救护启动称为呼救系统开始。
呼救系统的畅通,在国际上被列为抢救危重伤员的“生命链”中的“第一环”。
有效的呼救系统,对保障危重伤员获得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应用无线电和电话呼救。
通常在急救中心配备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话务员,能够对呼救作出迅速适当应答,并能把电话接到合适的急救机构。
城市呼救网络系统的“通讯指挥中心”,应当接收所有的医疗(包括灾难等意外伤害事故)急救电话,根据伤员所处的位置和病情,指定就近的急救站去救护伤员。
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便于伤员救护和转运。
2.呼救电话须知紧急事故发生时,须报警呼救,最常使用的是呼救电话。
使用呼救电话时必须要用最精炼、准确、清楚的语言说明伤员目前的情况及严重程度,伤员的人数及存在的危险,需要何类急救。
如果不清楚身处位置的话,不要惊慌,因为救护医疗服务系统控制室可以通过地球卫星定位系统追踪其正确位置。
一般应简要清楚地说明以下几点:(1)报告人电话号码与姓名,伤员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电话。
(2)伤员所在地的确切地点,尽可能指出附近街道的交汇处或其他显著标志。
(3)伤员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倒、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4)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时,说明伤害性质、严重程度、伤员的人数。
(5)现场所采取的救护措施。
注意,不要先放下话筒,要等救护医疗服务系统(EMS)的调度人员先挂断电话。
3.单人及多人呼救在专业急救人员尚未到达时,如果有多人在现场,一名救护人员留在伤员身边开展救护,其他人通知医疗急救部门机构。
如意外伤害事故,要分配好救护人员各自的工作,分秒必争组织有序地实施伤员的寻找、脱险、医疗救护工作。
现场急救ABC
现场急救ABC无论是急病或创伤,无论施救人员是否是医务人员,无论条件多么简陋、人员多么混乱、现场多么嘈杂,院前急救都应遵循以下的程序施救,做到急而不乱,有条理、循步骤、按计划地进行救治。
一、识别与评估识别与评估的目的是判断病情,分清轻、重、缓、急,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
在紧急情况下评估与急救同时进行。
无论是大灾害还是小事故,对伤员进行评估分类是每个医务人员最重要的责任,伤员分类的理念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假设:大量伤员的健康需求与可利用的医疗资源之间可能存在着潜在的不平衡,即供需不匹配,应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急需的病人身上。
(一)现场评估:在现场救助伤者,首要的问题是评估现场是否有潜在的危险。
如有危险,应尽可能解除。
例如,在交通事故现场防止火灾发生,在火灾现场防止爆炸发生。
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二)创伤评估:种类很多,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是CRAMS评分法,包括:循环(Circulation)、呼吸(Respiration)、腹部(Abdomen)、运动(Motor)、语言(Speech)每项各2分,总分为10分,如果得分≤8分为重度创伤,得分≥9分为轻度创伤。
创伤评估顺序:首先进行初步评估,包括:1.颈部制动和气道维持;2.检查呼吸和通气;3.检查循环状况;4.神经系统状况、意识水平;5.暴露受伤处。
在初步处理后进行再次评估(进一步评估)。
(三)病情评估:顺序:A.接诊;B.护理体检,即用护理观察方法(看、问、嗅、摸)来分析病人的主诉,了解其症状和体征,明确病因,注意鉴别,积极抢救。
(四)评估的内容:1.意识:首先观察伤者的意识是否清楚,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高声叫喊,如“您感觉怎么样?”或“你哪里不舒服?”。
(2)轻拍病人的面颊(面颊无伤)。
(3)用拳在病人胸骨柄上来回刺激。
(4)轻拧或轻压病人的手指。
(5)用指甲按压病人的人中穴位(图1-7)。
图1-7 人中穴位置判断标准:能正确回答问题为意识清楚;能回答一些简单问题,但回答比较混乱的为意识模糊;对轻微刺激无反应则为意识不清;对呼唤、强光、高声、疼痛刺激均无反应为昏迷。
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
编号:SM-ZD-29226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事故现场急救应按照紧急呼救、判断伤情和救护三大步骤进行。
(一)紧急呼救当事故发生,发现了危重伤员,经过现场评估和病情判断后需要立即救护,同时立即向专业急救机构(EMS)或附近担负院外急救任务的医疗部门、社区卫生单位报告,常用的急救电话为120。
由急救机构立即派出专业救护人员、救护车至现场抢救。
1.救护启动救护启动称为呼救系统开始。
呼救系统的畅通,在国际上被列为抢救危重伤员的“生命链”中的“第一环”。
有效的呼救系统,对保障危重伤员获得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应用无线电和电话呼救。
通常在急救中心配备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话务员,能够对呼救作出迅速适当应答,并能把电话接到合适的急救机构。
城市呼救网络系统的“通讯指挥中心”,应当接收所有的医疗(包括灾难等意外伤害事故)急救电话,根据伤员所处的位置和病情,指定就近的急救站去救护伤员。
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便于伤员救护和转运。
2.呼救电话须知紧急事故发生时,须报警呼救,最常使用的是呼救电话。
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7篇】
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7篇】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精选篇1)一、总则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校园受灾师生学习、生活进行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
本预案适用于洪涝、冰雹、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救助反应。
二、自然灾害应急机构1、成立校园自然灾害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校救灾工作。
组长:周振泉(校长)副组长:尹曦翔(副校长)成员:吴小文、李慧萍、张义智、史建华、贺志斌、张国章、龙新华工作人员:值班教师和其他所有教职工三、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和任务1、任何人员发现灾情后,要敢于承担责任,首先做到及时控制险情,并立即报告组长或副组长。
2、组长或副组长接到报告后,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向教体局汇报灾情和救助工作进展情况,负责处理校应急领导小组各项工作和日常事务。
3、到场人员必须听从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
4、由组长或副组长联系民政局,做好救灾物资的登记、收集、保管和分配工作。
5、负责灾后防疫和校园卫生整治工作,指定人员联系防疫部门进行传染病的预防。
6、落实灾后校园各项安全规范和措施,总务处监督检查灾后学校饮水,食品卫生工作,并将检查结果及时报组长或副组长。
7、组长或副组长组织教职工做好校园灾后该做的工作。
8、保障救灾信息畅通,做好救灾宣传,加强灾后值班纪律。
四、灾情报告校救灾办应密切注意气象、地震和灾害预报部门发出的灾情预警。
在自然灾害发生后,校救灾办必须立即向教体局和县救灾办报告有关情况,启动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灾情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灾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灾害后果,救灾工作和受灾师生生活安排情况。
五、灾害救助应急反应1、救助领导小组进入工作状态,研究确定救灾工作事宜。
2、迅速组织受灾师生按照预案,紧急转移,安排他们的学习、生活,做好食品、饮水、衣物等救灾物资的调集和发放工作。
3、根据救灾工作的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救助申请。
自然灾害应急处理预案(精选篇2)为提高我校自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和校舍安全,维护校园稳定,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预案。
坍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坍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坍塌事故是一种突发性的灾害事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有效地处置坍塌事故,保障人们的安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置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个应急处置措施范文,供参考:1.应急调度:坍塌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度。
调度人员需迅速查明事故情况,确定现场救援队伍和装备的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调度救援力量到达现场。
2.现场救援: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应首先确保自身的安全。
成立指挥部,明确各个救援小组的任务和职责,并分工合作。
立即展开搜救工作,寻找被困人员并进行救援。
同时,注意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3.伤员救治:救援队伍应当随时关注被救援人员的伤情,并在救援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
将伤员迅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4.事故现场封控:事故现场应当立即进行封控,确保外界人员不得入内。
设置警戒线,并配备警察力量进行监控。
保持通畅的应急通道,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5.信息发布:及时向社会发布事故情况和救援进展情况。
公布事故现场的交通管制措施和应急通道的开放情况,引导公众及时避让和配合救援工作。
6.事故调查:坍塌事故受到一定规模的调查是必要的,以查明事故原因,为今后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调查人员应当依法开展调查工作,严肃查处事故责任人。
7.善后处理:坍塌事故处置结束后,应对现场进行彻底的清理工作,恢复正常秩序。
对于受灾群众,要提供必要的帮助,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并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以上是一个关于坍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的范文,供参考。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坍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的目标和原则:目标:迅速安全地处置事故,保护人员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原则:1. 迅速反应:坍塌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采取行动,保护现场周围的人员生命安全。
2. 按照章程:按照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和程序进行处置,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参与应急处置。
事故应急救援指南
事故应急救援指南
当遇到道路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事故时,如何进行第一时间的应急救援工作是很重要的。
本指南将介绍在不同场景下的基本救援原则和流程,以帮助民众做好自救互救工作。
一、道路交通事故
1. 现场安全第一。
看清事故情况,确保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不要凑热闹进入危险区。
2. 呼叫救援。
使用手机或附近的公用电话呼叫120或者其他紧急救援电话,报告事故线路、事故时间和大概情况。
3. 起初抢救。
根据症状抢救重伤和心脏骤停等生命垂危的伤者,控制出血,还原呼吸循环。
4. 等待支援。
避免擅自移动伤者,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进行全面救治。
指挥现场秩序,保护受伤者。
5. 事后配合。
如有需要,及时提供事故始末和线索,配合公安部门调查工作。
二、自然灾害事故
针对不同类型的灾害,掌握相应的自救知识和流程,下次提供详细内容。
三、其他紧急情况
如火灾事故、突发疾病等其他紧急情况下,也请抢占现场安全,联系急救机构,给予初步扶助,等待救援人员到场处理。
以上就是一个初步的事故应急救援指南大纲。
针对不同具体事故,还需要不断完善和细化相关知识点。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
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事故现场急救应按照紧急呼救、判断伤情和救护三大步骤进行。
(一)紧急呼救当事故发生,发现了危重伤员,经过现场评估和病情判断后需要立即救护,同时立即向专业急救机构(EMS)或附近担负院外急救任务的医疗部门、社区卫生单位报告,常用的急救电话为120。
由急救机构立即派出专业救护人员、救护车至现场抢救。
1.救护启动救护启动称为呼救系统开始。
呼救系统的畅通,在国际上被列为抢救危重伤员的“生命链”中的“第一环”。
有效的呼救系统,对保障危重伤员获得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应用无线电和电话呼救。
通常在急救中心配备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话务员,能够对呼救作出迅速适当应答,并能把电话接到合适的急救机构。
城市呼救网络系统的“通讯指挥中心”,应当接收所有的医疗(包括灾难等意外伤害事故)急救电话,根据伤员所处的位置和病情,指定就近的急救站去救护伤员。
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便于伤员救护和转运。
2.呼救电话须知紧急事故发生时,须报警呼救,最常使用的是呼救电话。
使用呼救电话时必须要用最精炼、准确、清楚的语言说明伤员目前的情况及严重程度,伤员的人数及存在的危险,需要何类急救。
如果不清楚身处位置的话,不要惊慌,因为救护医疗服务系统控制室可以通过地球卫星定位系统追踪其正确位置。
一般应简要清楚地说明以下几点:(1)你的(报告人)电话号码与姓名,伤员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电话。
(2)伤员所在的确切地点,尽可能指出附近街道的交汇处或其他显着标志。
(3)伤员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倒、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4)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时,说明伤害性质、严重程度、伤员的人数。
(5)现场所采取的救护措施。
注意,不要先放下话筒,要等救护医疗服务系统(EMS)调度人员先挂断电话。
3.单人及多人呼救在专业急救人员尚未到达时,如果有多人在现场,一名救护人员留在伤员身边开展救护,其他人通知医疗急救部门机构。
急诊医学9第九章灾害事故急救ppt课件
车祸现场
41
完整最新版课件----刘保池----
三、矿难急救
1
瓦斯爆炸
2
矿井透水
3
矿井塌方
4
井下烧伤
42
完整最新版课件----刘保池----
煤矿瓦斯爆炸
43
完整最新版课件----刘保池----
矿井透水事故
44
完整最新版课件----刘保池----
矿井塌方
45
完整最新版课件----刘保池----
洪涝灾害
29
完整最新版课件----刘保池----
洪涝灾害带来的鼠疫流行
30
完整最新版课件----刘保池----
第四节 人为灾害
第九章 灾害事故急救
31
人
是指主要由人为因素引发灾害主要包括:
为
①火灾;②爆炸;③交通事故;④建筑物
灾
事故;⑤工伤事故;⑥卫生灾害;⑦矿山
害
灾害;⑧科技事故;⑨战争及恐怖爆炸等
49
完整最新版课件----刘保池----
一、特点及分类
特点及分类
分类
•骨髓型(造血型) • 肠型 • 脑型
病程分期
• 初期 • 假愈期 • 极期 • 恢复期
50
完整最新版课件----刘保池----
分类
1
骨髓型
•骨髓造血组织损 伤为基本病变 •白细胞数减少、 感染、出血等为主 要临床表现
2
脑型
•胃肠道损伤为基 本病变 •呕吐、腹泻及水 电解质代谢紊乱为 主要临床表现
洪灾淹溺急救 1. 洪涝灾害的发生可 致使导致人们淹溺死 亡 2. 洪涝灾害带来的更 严重问题是传染病的 流行
27
完整最新版课件----刘保池----
急救措施现场
急救措施现场在突发意外事件时,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来保护伤者的生命安全。
下面是一些在急救现场常用的措施,请大家仔细阅读并掌握。
1.保护现场在发生意外事故后第一时间要注意保护现场,尽量减少二次伤害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及时切断电源、关闭阀门等;•报警;•封锁现场;•移动危险物品;•留下现成证据,不轻易擅自移动任何物品。
2.紧急呼叫急救电话在发生伤害后,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告知事故具体情况,包括伤者数量、伤者情况、事故地点等,这样可以尽快引导急救车抵达事故现场。
急救电话全国统一为120。
3.进行人员伤势初步判断初步判断伤者的伤势情况至关重要,这样可以对伤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急救处理。
判断伤者情况的要点包括:•是否有意识;•是否有呼吸;•是否有心跳;•有哪些外伤。
4.实施基本救护措施伤者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基本救护措施:•口对口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措施;•脱离衣服以便进行多种救护动作;•对外伤处进行包扎止血;•给予伤者急救用药以减轻伤者的痛苦。
5.急救人员的安全当我们进行急救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急救措施具体包括:•全副武装,在救治伤者前,要穿上防护手套等防护装备;•分工协作,做到有条不紊、有序开展急救工作;•在处理伤者前,要进行自我保护和消毒杀菌等措施。
总之,在急救现场,我们需要冷静、专业、有序地处理事故,此时我们尤其需要注意急救人员的安全和伤者的生命安全。
掌握以上基本救护常识,可以让我们在突发意外事件发生时进行正确的急救处理,并很大程度上减轻事故危害。
灾害现场医疗救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处置人员专业技术不过硬,到达现场应急能力欠佳;
医生作为现场急救的组织者和指挥员的作用要进一步强化;
无菌观念不强;
未认真询问病史、查体;
现场抢救的概念不强,处理草率,不检查不分类。
手举下颌法
人工通气的方法:口对口呼吸、球囊面罩通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心-肺复苏:改变不利于心-肺复苏的体位、判断意识、呼吸、动脉搏动情
况、胸外心脏按压、清除呼吸道异物、仰头抬凳打开气道、辅助呼吸、循环操
作。
常用的包扎材料:三角巾、急救包、绷带等。
固定:
固定是针对骨折的急救措施,避免骨折断端损伤血管神经及脏器,切忌不
中灾[C级]:伤亡人数百至千人,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至千万元之间;
大灾[B级]:伤亡人千至万人,直接经济损失在千万元至亿元之间;
巨灾[A级]:伤亡人数达万人,直接经济损失在亿元心目;
突发事故分类:
一般事故:伤亡售货员在10人以下,事故无发展趋势,或伤亡人数不再增
加。
重大事故:伤亡10-100人,事故有或有可能发展趋势,或伤亡人数有可能
一、现场医疗救护的基本概念
灾害定义:指客观条件突然巨变面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破坏的
自然现象或人类行为,它是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总和。
灾害特点:具有破坏性和突发性,而且其规模和强度已经超过受灾社区的
自救和承受能力。
灾害事故的分组:
微灾[E级]:伤亡人数十人以下,直接经济损失在十万元以下;
小灾[D级]:伤亡人数十至百人,直接经济损失在十万元至百万元之间;
增加。
特大事故:伤亡100人以上(其中死亡3人以上),事故有发展趋势,伤亡
售货员还在增加。
事故应急处置要求
事故应急处置一、事故现场的控制措施事故救援人员和事故调查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后,在积极组织救援的同时,应对事故现场进行局部封闭,如设置路障、圈定事故现场边界、布置现场警戒等。
事故发生后,有的事故可能会再生或继续发生,为此事故现场管理人员应当做好充分准备。
救援指挥人员应当具有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和较为丰富的指挥经验,做到科学果断,危而不乱,调动一切力量控制事故、灾情扩大或蔓延。
(一)事故现场的紧急处置原则(1)遇到伤害事故发生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镇静,并设法维持好现场的秩序。
(2)在周围环境不危及生命的条件下,一般不要随便搬动伤员。
(3)暂不要给伤员喝任何饮料和进食。
(4)如发生意外而现场无人时,应向周围大声呼救,请求来人帮助或设法联系有关部门,不要单独留下伤员而无人照管。
(5)遇到严重事故、灾害或中毒时,除急救呼叫外,还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及卫生、防疫、公安等有关部门报告,报告现场在什么地方、伤员有多少、伤情如何、做过什么处理等。
(6)伤员较多时,根据伤情对伤员分类抢救,处理的原则是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
(7)对呼吸困难、窒息和心跳停止的伤员,立即将伤员头部置于后仰位,托起下颌,使呼吸道畅通,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复苏操作,原地抢救。
(8)对伤情稳定、估计转运途中不会加重伤情的伤员,迅速组织人力,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分别转运到附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9)现场抢救的一切行动必须服从有关领导的统一指挥,不可各自为政。
(二)应对突发性安全事故的步骤和方法1.事故刚发生时的应对(1)事故当事人如果在事故中没有受伤,应当立即使自己冷静,观察事故发生的源头和原因,关闭事故的起因物或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的助力物(如煤气、毒气、电气和蒸气阀门或开关),用可能联系的方法,如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用其他发响或发光的,能使外界听到或看到的东西进行报告联系或呼救,同时呼喊在场人员向着安全方向(逆风、逆水和事故源相反的方向)逃生或避难。
地震应急现场处置方案
地震应急现场处置方案•相关推荐地震应急现场处置方案(精选9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
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震应急现场处置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震应急现场处置方案篇1地震灾害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保证破坏性地震临震的预报发布后,迅速全面地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准备工作及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自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减少人员伤亡,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一)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震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甘州区教育系统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我中心学校所属各中小学学校、幼儿园处置发生或可能发生地震灾害的应急活动。
(三)工作原则1.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性地震事件工作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本着“内紧外松”的原则,不麻痹大意,不掉以轻心,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布置、及时处理。
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性地震事件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地震发生前,要立足防范,掌握主动,加强宣传,从细节抓起,适时演练,提高防范措施和自救技能,增强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应急反应水平;二是地震发生后,要迅速反应,紧急疏散,迅速判明性质,并且报告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上级主管部门,同时,依法办事,注意方法,及时果断处置;三是地震平息后,要全面排查,妥善安置,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积极做好灾后重建和教学秩序恢复工作。
2.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各中小学、幼儿园立即按照预案采取应急措施,全体教职员工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在出现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危机时刻,学校领导和教师,特别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中青年教师一定要发扬不怕牺牲,勇于奉献,英勇顽强,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全力保护学生的安全为宗旨开展救援工作。
水利工程应急救援具体措施
水利工程应急救援具体措施应急救援一般是指针对突发、具有破坏力的紧急事件采取预防、预备、响应和恢复的活动与计划。
根据紧急事件的不同类型,分为卫生应急、交通应急、消防应急、地震应急、厂矿应急、家庭应急等不同的应急救援。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任务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①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②迅速控制事态发展;③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④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事故应急救援以“对紧急事件做出的;控制紧急事件发生与扩大;开展有效救援,减少损失和迅速组织恢复正常状态”为工作目标。
救援对象主要是突发性和后果与影响严重的公共安全事故、灾害与事件。
这些事故、灾害或事件主要来源于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等突发事件。
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险危害区域的其他人员;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险、危害进行监测、检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维护程度;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查明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二、现场急救的基本步骤(1)脱离险区。
首先要使伤病员脱离险区,移至安全地带,如将因滑坡、塌方砸伤的伤员搬运至安全地带;对急性中毒的病人应尽快使其离开中毒现场,转移至空气流通的地方;对触电的患者,要立即脱离电源等。
(2)检査病情。
现场救护人员要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
应尽快对受伤或中毒的伤病员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査,确定病情。
检査内容包括: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瞳孔是否正常,有无出血、休克、外伤、烧伤,是否伴有其他损伤等。
检査时不要给伤病员增加无谓的痛苦,如检査伤员的伤口,切勿一见病人就脱其衣服,若伤口部位在四肢或躯干上,可沿着衣裤线剪开或撕开,暴露其伤口部位即可。
(3)对症救治。
根据迅速检査出的伤病情,立即进行初步对症救治。
对于外伤出血病人,应立即进行止血和包扎;对于骨折或疑似骨折的病人,要及时固定和包扎,如果现场没有现成的救护包扎用品,可以在现场找适宜的替代品使用;对那些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员,要分秒必争地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对于急性中毒的病人要有针对性地采取解毒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事故现场救护的基本步骤
事故现场急救应按照紧急呼救、判断伤情和救护三大步骤进行。
(一)紧急呼救
当事故发生,发现了危重伤员,经过现场评估和病情判断后需要立即救护,同时立即向专业急救机构(EMS)或附近担负院外急救任务的医疗部门、社区卫生单位报告,常用的急救电话为120。
由急救机构立即派出专业救护人员、救护车至现场抢救。
1.救护启动
救护启动称为呼救系统开始。
呼救系统的畅通,在国际上被列为抢救危重伤员的“生命链”中的“第一环”。
有效的呼救系统,对保障危重伤员获得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应用无线电和电话呼救。
通常在急救中心配备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话务员,能够对呼救作出迅速适当应答,并能把电话接到合适的急救机构。
城市呼救网络系统的“通讯指挥中心”,应当接收所有的医疗(包括灾难等意外伤害事故)急救电话,根据伤员所处的位置和病情,指定就近的急救站去救护伤员。
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便于伤员救护和转运。
2.呼救电话须知
紧急事故发生时,须报警呼救,最常使用的是呼救电话。
使用呼救电话时必须要用最精炼、准确、清楚的语言说明伤员目前的情况及严重程度,伤员的人数及存在的危险,需要何类急救。
如果不清楚身处位置的话,不要惊慌,因为救护医疗服务系统控制室可以通过地球卫星定位系统追踪其正确位置。
一般应简要清楚地说明以下几点:
(1)你的(报告人)电话号码与姓名,伤员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电话。
(2)伤员所在的确切地点,尽可能指出附近街道的交汇处或其他显著标志。
(3)伤员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倒、呼吸困难、大出血等。
(4)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时,说明伤害性质、严重程度、伤员的人数。
(5)现场所采取的救护措施。
注意,不要先放下话筒,要等救护医疗服务系统(EMS)调度人员先挂断电话。
3.单人及多人呼救
在专业急救人员尚未到达时,如果有多人在现场,一名救护人员留在伤员身边开展救护,其他人通知医疗急救部门机构。
如意外伤害事故,要分配好救护人员各自的工作,分秒必争组织有序地实施伤员的寻找、脱险、医疗救护工作。
在伤员心脏骤停的情况下,为挽救生命,抓住“救命的黄金时刻”,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然后迅速拨打电话。
如有手机在身,则进行1~2min心肺复苏后,在抢救间隙中打电话。
任何年龄的外伤或呼吸暂停患者,打电话呼救前接受1min的心肺复苏是非常必要的。
(二)判断危重伤情
在现场巡视后进行对伤员的最初评估。
发现伤员,尤其是处在情况复杂的现场,救护人员需要首先确认并立即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检查伤员的意识、气道、呼吸、循环体征等。
判断危重伤情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如下。
1.意识
先判断伤员神志是否清醒。
在呼唤、轻拍、推动时,伤员会睁眼或有肢体运动等其他反应,表明伤员有意识。
如伤员对上述刺激无反应,则表明意识丧失,已陷人危重状态。
伤员突然倒地,然后呼之不应,情况多为严重。
2.气道
呼吸必要的条件是保持气道畅通。
如伤员有反应但不能说话、不能咳嗽、憋气,可能存在气道梗阻,必须立即检查和清除。
如进行侧卧位和清除口腔异物等。
3.呼吸
评估呼吸。
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2-18次,危重伤员呼吸变快、变浅乃至不规则,呈叹息状。
在气道畅通后,对无反应的伤员进行呼吸检查,如伤员呼吸停止,应保持气道通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4.循环体征
在检查伤员意识、气道、呼吸之后,应对伤员的循环进行检查。
可以通过检查循环的体征如呼吸、咳嗽、运动、皮肤颜色、脉搏情况来进行判断。
成人正常心跳每分钟60~80次。
呼吸停止,心跳随之停止;或者心跳停止,呼吸也随之停止。
心跳呼吸几乎同时停止也是常见的。
心跳反映在手腕处的桡动脉、颈部的颈动脉较易触到。
心律失常,以及严重的创伤、大失血等危及生命时,心跳或加快,超过每分钟100次;或减慢,每分钟40~50次;或不规则,忽快忽慢,忽强忽弱,均为心脏呼救的信号,都应引起重视。
如伤员面色苍白或青紫,口唇、指甲发绀,皮肤发冷等,可以知道皮肤循环和氧代谢情况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