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9--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地下水资源的计算与评价水文与水资源学
9.2.1 水量均衡的原理
对于一个均衡区(或水文地质单元)的含水层组来说, 地下水在补给和消耗的动平衡发展过程中,任一 时段补给量和消耗量之差,永远等于该时段内单 元含水层储存水量的变化量,这就是水量均衡原 理。 具体公式详见教材206~207页。
9.2.2 地下水均衡计算
1.均衡区的划分 应将评价区进行分区。均衡区一般可分为一级区、 二级区或更次一级的若干分区。 一级区以地下水类型、含水层成因类型的组合作 为分区根据。 二级分区是在一级分区内,以水文地址条件作为 分区依据,即:含水层岩性结构、导水性、给水 性、地下水位埋深等作为指标。
10.2.1 单一的山丘区
这种类型的地区一般包括一般山丘区、岩溶山区、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表水资源量为当地河川径 流量,地下水资源量按排泄量计算,相当于当地降 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水 量为河川基流量。分区水资源总量(W)为
10.2.2 单一的平原区
这种类型区包括北方一般平原区、沙漠区、内陆 闭合盆地平原区、山问盆地平原区、山间河谷平 原区、黄土高原台源阶地区。
13.2.2英国水资源管理体制 依据英国的新水法,英国在环境部下设立国家流 域管理局,其中英格兰和威尔士按流域适当归并 成立了8个流域管理局,其管理范围与10个水务局 职责范围完全一致。 一个流域中的两个机构职责分工明确:流域管理 局担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行政职能,负责水质 监测和洪水防御;水务局实行民营化运作,统一 负责水资源开发、调配、节约、治理、保护等方 面的具体工作。
地下水有利用价值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 地下水能够成为资源,首先是由有利用价 值来决定的,而资源量多少是由量来体现 的。 本章着重论述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评价。
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
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一、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是指对人类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在
当今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下,能够开发的地下 水。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 二、地下水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 地下水水量的计算
二、地下水储存量计算
2.承压水含水层的弹性储存量
W=F·S·h 式中:
W--地下水的弹性储存量(m3); F--含水层的面积(m2); S--弹性释水系数; h--承压水含水层自顶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度(m)。
一、地下水补给量计算 二、地下水储存量计算 三、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
第二节 地下水水量的计算
一、地下水补给量计算
1.降水入渗补给量
降水入渗的补给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当采用降水入渗系数计算时
Q=F·α·X/365 式中:Q--日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m3/d);
F--降水入渗的面积(㎡); α--年平均降水入渗系数; X--年降水量(m)。
在任一地点获取的地下水量,都是以周围地段甚至整 个系统的水量为代价的。那种将流经本地区(段)的地下水视 为已有的资源观,显然违背了水资源流动性这一客观事实 。
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二、地下水资源的特点
3.可恢复性 地下水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在不断接受外界水量和溶质
补充的同时,也将系统内部水量连同水中所含的物质排泄出去。 在天然条件下,补、排水量在多年间可以大体平衡,各
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三、地下水资源的分类
3. 曹万金提出的地下水水资源分类
补给资源: 储存资源:指多年中不能动用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区域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
区域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计算和评价一、引言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生产的必备物质条件,如果利用不合理,就会破坏资源、恶化生态环境、给社会带来灾难。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水占有量只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第88位。
西山地区亦是个缺水地区,由于地下水的抽取,使地下水位已下降到了一个危险的程度,如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是制约工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计算区域地下水资源储量将为合理开采提供重要依据。
二、区域主要含水岩组的埋藏条件、分布规律西山地区位于厥山村南部土古洞至青石山一带,属低山丘陵区,区内主要构造有土古洞背斜、陡沟断层及其派生的次级断裂,碳酸盐岩含水岩组是本区的主要含水岩组,组成岩性为奥陶系花斑灰岩、条带状灰岩、泥晶灰岩、灰质白云岩和寒武系(∈2+3)鲕状灰岩、鲕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灰岩等岩层,零星出露于背斜轴部的土古洞、南井沟、李村、青石山一带,其它均隐伏于第四系和二迭系地层之下,组合成覆盖型和埋藏型结构。
覆盖型结构的碳酸盐岩含水岩组,分布于土古洞村、蝎子山断层以南、南井沟至马道洼以北地区,上覆地层均为中更新统(Q4el)黄土。
埋藏型结构的碳酸盐岩含水岩组,主要分布于覆盖型结构的外围呈环形条带状分布。
三、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本区碳酸盐岩含水岩组除零星出露地表外,绝大部分隐伏于地下。
裸露区可直接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和地表产流的入渗补给,隐伏区主要接受地下迳流补给。
地下水的迳流在西山地区均以水平运移为主要迳流方式,本区西南部水位高程270—280m,北部水位高程220—230m,地下水自西南向北东方向迳流,仅裸露区为垂直交替运动。
地下水的排泄,在天然状态下以泉的形式进行排泄,仅克昌泉的泉水流量就达100l/s以上。
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改变了原来的排泄方式,在现状条件下,地下水的排泄以人工开采排泄为主。
四、大气降水入渗系数的确定从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并结合以往的经验,确定如下参数值。
第04章-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
三、地下水资源的分类
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二、地下水资源的特点
1.系统性;2.流动性;3.可恢复性;4.可调节性
1.系统性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认识从水井(水源地)评价发展到
含水层、含水岩组,直到含水系统整体评价。 过去,人们把具有密切水力联系的统一整体,人为分
动储量:通过含水层横断面的天然径流量 调节储量:地下水位变动带(多年最高与最低水位之间)内含
水层中的重力水体积 开采储量:指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引水工程能从含水层中取出
的水量,并在预计的开采期内不会引起水量削减 及水质恶化等现象,从含水层中可能取得的水量。
普氏分类法只反映了地下水资源在天然条件下的各种数量组 成,没有明确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数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Q允开≈Q雨渗十Q河渗+ Q溢出+ Q流出
第三节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
一、水量均衡法
2.计算步骤
步骤1:划分均衡区 (1)在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中,以地下水系统边界圈定 的范围为均衡区; (2)局域地下水水量计算中,均衡区需要人为划分,均衡 区的边界尽量选择天然边界或地下水交换量容易确定的边界; (3)如果均衡区面积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均衡要素差 别大,还可以根据含水介质成因类型和地下水类型的组合作 为分区依据。例如在基岩山区-平原地区,可分为基岩山区 裂隙水、平原区松散孔隙水等一级子区;
量和允许开采量两部分
该分类方案以水均衡为基础,突出了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同时还注意到了开 采前后补给量和排泄量的变化,从而使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更加接近于实际。
第二节 地下水水量的计算
一、地下水补给量计算 二、地下水储存量计算 三、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
最新第九章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
地下水资源量应按完整的地下水系统 来进行。若指定的评价区仅为地下水系统 的某个部分,水量计算时,计算区应适当 扩大,使之覆盖一个完整的系统。如果评 价区包容若干个地下水系统,则应按地下 水圈划的结果,逐一评价。
二、根据“三水转化”的规律进行评价
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大气降水、地表水、 地下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统一体。一 方面,地表水、地下水接受降水的补给并通 过蒸散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另一方面, 地表水与地下水也不断进行着水量交换。
通常所讲的水资源评价往往是就水 量评价而言的,又称水资源数量评价。
地下水的使用价值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 面。它是否能成为有使用价值的资源,首先由 水质决定的。在水质符合利用要求的前提下。 看其可资利用的数量有多少。
因此,地下水资源评价,应同时进行水质 和水量的评价。地下水量的计算和评价比水质 评价复杂得多;一般所说的进行地下水资源评 价,都是在水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着重对水 量进行评价。
水资源评价主要是指对水资源数量、质量 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的分析论证。
评价的重点对象一般是在现实经济技术条 件下便于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特别是能迅 速恢复补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资源的使 用价值取决于水的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
水资源评价包括水质评价和水量评价, 水质评价是水量评价的前提,水量评价 则是评价工作的核心。
地下水资源是按一定的地下水系统分 布埋藏的,不论是孔隙水、裂隙水还是 岩溶水,系统内部的水是一个有机整体, 具有密切的水动力联系和水化学组分迁 移聚集的完整性。
正确认识地下水系统的结构以及系 统与外界的联系,是评价地下水资源的 基础。特别是在区域地下水水量评价时, 更要注意与外围地区的水量联系,避免 出现水量固化在计算区和水量重复计算 的问题。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地下水资源量是指地下水的可用量,它是地下水的总量减去不可用量的剩余量。
地下水资
源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考虑到地下水的可用性、可抽取性和可利用性等因素。
首先,要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必须先确定地下水的总量。
这可以通过地质勘探、地下水测
量和地下水模拟等方法来确定。
其次,要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必须确定地下水的可用性。
这可以通过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温度、溶解氧含量、污染物含量等指标来确定。
此外,要计算地下水资源量,还必须确定地下水的可抽取性和可利用性。
可抽取性是指地
下水的可抽取量,可以通过地下水的压力、流量和抽取深度等指标来确定。
可利用性是指
地下水的可利用量,可以通过地下水的可抽取量、可抽取深度和可抽取时间等指标来确定。
最后,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地下水的可用性、可抽取性和
可利用性等因素。
在计算地下水资源量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
定地下水的可用量。
地下水资源数量及可开采量评价
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5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技术要求
(3)地下水蓄变量
平原区还要求计算1980~2000年期间的年均地下 水蓄变量
(4)水均衡分析 在平原区,要求进行总补给量、总排泄量与地下 水蓄变量之间的水量平衡分析,检查计算成果的 合理性
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6 山丘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技术要求
给量1980~2000年期间的年均值之和作为近期条件下的平
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从总补给量中扣除相应的 井灌回归补给量即为平原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
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5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技术要 求
(2)排泄量 • 排泄项包括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潜水蒸 发量、河道排泄量、侧向流出量等 • 平原区要求计算1980~2000年期间各项排泄 量的年均值,并要求计算1956~2000年逐年 由当地降水入渗补给量形成的河道排泄量
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8 简化问题 • 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腾格里、巴丹吉 林和浑善达克等面积较大的沙漠区,本次可不
做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仅要求标划出各沙漠区
的地域分布范围
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9 深层承压水资源量计算 • 深层承压水资源量不纳入水资源总量 • 深层承压水资源量的评价技术要求和方法待有
一、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5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计算的技术要求
• 各项补给量之和为总补给量,总补给量扣除井灌回归补给
量为地下水资源量
• 平原区要求计算1956~2000年的降水入渗补给量系列,其 他补给只要求计算1980~2000年期间(即近期或近期条件) 的年均值 • 以降水入渗补给量系列中1980~2000年的年均值与其它补
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
Q采 Q补 Q排 Q储
第三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1、评价原则 2、地下水资源评价分类 3、地下水开采量的分级
第三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
(1)评价原则
为了客观、准确地评价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在实际 工作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按流域或地下水系统进行评价 2、根据“四水转化”的规律进行评价 3、根据“以丰补欠,调节平衡”的原则进行评价 4、可持续发展原则 5、根据动态和发展的原则进行评价
第二章 地下水水量的计算
§3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
2)单元区的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可视为单项输 入
3)地下水的排泄方式单一而集中,可视作单项输出
n
② Q(t)(Pt1W) iQ ik
其的中径Q流,t n 绝P大( t部分)W 已(经)d 排除表含示水t层n以,前尚降有雨很形小成的
径流量参与其中,所Q 以 很小。
第二章 地下水水量的计算
§3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
③评价方法
应用数学模型评价地下水资源时,通常分两步工作 :一是确定权函数,二是利用确定的权函数预报流 量或开采量。
流量预报 在上式中, PtiWi
这时的Wi已在第一步i确k 定,所以上式就是一般的预 报方程。
3.地下水资源的分类 ①补给量;②存储量;③允许开采量
第二章 地下水水量的计算 1.地下水补给量计算 2.地下水储存量计算 3.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
第二章 地下水水量的计算
§1 地下水补给量的计算
(1)地下水径流量
进入含水层的地下水径流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Q=K·I·B·M
式中: Q--地下水径流量(m3/d); K--渗透系数(m/d); I--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的地下水水力坡度; B--计算断面的宽度(m) M—含水层厚度(m)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2 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主要方法
3 地下水资源评价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地下水资源––––是指有使用价值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它属于整个地 球水资源的一部分。 地下水的使用价值包括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 它是否能成为有使用价值的资源,首先是由水质决定的。在水质符合利 用要求的前提下,看其可资利用的数量有多少。因此,地下水资源评价, 应同时进行水质和水量的评价。地下水量的计算和评价比水质评价复杂 得多。一般所说的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都是在水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 着重对水量进行评价。因此,将地下水的各种量也多称为资源。前章已 经讲了水质评价。 本章则讨论水量的计算和地下水资源评价。
但只要停止开采,水位又可逐渐恢复原位,即地下水的储存量又得到了补充。 这就是地下水的可恢复性,是与一般矿产资源的重要区别。固体矿产,开一
点就少一点,没有恢复补偿性质,石油等液体矿产也是如此。地下水虽然可
以不断得到补给和更新,开采后可以补充恢复,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如果大量超采,也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消耗甚至枯竭。
2013年7月13日10时21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查明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进 行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量是处在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动平衡中,是 随着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的。特别是在大量开采地下水后,会
引起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的改变,给地下水量的准确计算带来不少困
μ *Fh
μV 2013年7月13日10时21分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水文地质勘察
由于地下水的水位常常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地下水储存量也随 时而异。 这是由于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不均衡而引起的。地下水的储存量在地下水的
地下水数量评价总结
E潜 E 0 1 0
n
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1. 以补给量的地下水资源估算 (2)回归分析法确定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根据降水量和地下水的排泄量系列资料,可用逐步回归分析 法估算降水入渗补给量,从而确定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1. 以补给量的地下水资源估算 (3)水文分割法确定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该方法适用于无地下水动态资料,而有河流水文站流量资料 的山丘区。
• 按区域植被、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分布特征,将区域划分为若 干均衡区;
• 每个均衡计算区选择一个或几个分割基流的代表站。
三、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1.河川基流量的计算
(5)区域河川基流量的计算 • 计算区域内各代表站的多年平均河川基流模数。
W基 M基 = f
式中:M基为代表站多年平均河川基流模数;W基为代表站多年 平均河川基流量;f为代表站流域面积。
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1. 以补给量的地下水资源估算 (一)降水入渗补给量 降水入渗补给量是指降水入渗到包气带后在重力作用下渗透 补给潜水的水量,它是浅层地下水重要的补给来源。其计算公 式为:
U p = PF
α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与地下水埋深,包气带石性、降水量有关。 α可采用地下水动态资料计算。在地下水侧向径流较弱、地下水埋深较
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1. 以补给量的地下水资源估算 (六)山前侧向流入补给量 指山丘区山前地下径流补给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的水量,估算方 法见山丘区山前侧向流出量的计算。 (七)越流补给量 深层地下水水头高于浅层地下水不头的情况下,深层地下水通过 弱透水层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 (八)人工回灌补给量 指通过井孔、河渠、坑塘或田面,人为地将地表水灌入地下,补 给浅层地下水的水量。
2019最新9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英语
第九章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2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
一、水量均衡法
1、基本原理
水量均衡法是水量计算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
个均衡区内的含水层系统,在任一时段Δt内补给量与排泄
第九章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二、地下水资源的分类
小结 1、补给量 2、储存量 3、允许开采量 4、允许开采量的组成
第九章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2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 §3 地下水资源评价
第九章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第九章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1 地下水资源的特点及分类
一、地下水资源的特点
2、流动性 地下水资源是流体,在补给、径流、排泄的过程中,
不断循环流动,因此地下水资源是动态资源。地下水资源 的数量和质量随外界条件变化而变化。
在任一地点获取的地下水量,都是以周围地段甚至整 个系统的水量为代价的。那种将流经本地区(段)的地下水 视为已有的资源观,显然违背了水资源流动性这一客观事 实。
§2 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
计算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核心问题。计算允许开 采量的方法,也称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
由于各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已有资料详细程度不同,以及对计算 成果要求的精度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水量均衡法、解析法、数值法、相 关外推法、开采抽水法、补偿疏干法和“黑箱法”等。
第九章 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地下水评价方法
一、分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一)、平原区(含河谷平原区)1、降水入渗补给量年降水入渗补给量的计算公式为:Q=p×a×F式中:Q一年降水入渗补给量;p一一年降水总量,采用地表水评价成果a—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F一计算面积。
经计算,柳绕平原区年降水入渗补给量为34538万m3。
2、山前侧渗补给量的计算确定一般山丘区对平原区补给面积,利用一般山丘区地下水径流模数,计算该项补给量。
经计算柳绕平原区年山前侧渗补给量为2169万m3,河谷平原区年山前侧渗补给量为5722万m3。
3、河道渗漏补给量河流域的渗漏损失量采用新民水文站非汛期平均径流量计算的年径流量的10%计算,渗漏河段总长103km,阜新渗漏河段长度为25km,假定均匀渗漏,计算得区域河道渗漏补给量为325万m3。
4、灌溉入渗补给量本次灌溉水量采用2000年水量调查成果,计算区域灌溉入渗补给量。
经计算,柳绕平原年灌溉入渗补给量为2118万m3,河谷平原年总灌溉入渗补给量为840万m3。
经计算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37862万m3。
二、一般山丘区利用一般山丘区地下水径流模数的计算成果,确定各计算分区的地下水径流模数,根据各计算分区的控制面积,分别计算各分区的河川基流量和侧向流出量,汇总得出各计算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
某市一般山丘区年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4528万m3。
二、区域地下水资源量的确定及可开采量计算(一)、区域地下水资源量的确定将各计算分区的地下水资源量相加,扣除其中的重复量,按流域(或行政)分区进行汇总,确定各流域(或行政)分区地下水资源量。
1、山丘区(一般山丘区与河谷平原区)自身重复量河谷平原区的山前侧渗补给量与一般山丘区的河川基流量为重复量;河谷平原的井灌入渗补给量为其自身的重复量。
2、平原区自身重复量平原区的井灌入渗补给量为其自身的重复量。
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量平原区的山前侧渗补给量与一般山丘区的侧向流出量为重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