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_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黄土高原》这一节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中的内容。是在学生从理论知识角度认识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和相互影响的基础上,使学生又从实际了解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事例,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阅读地图的能力,初步形成分析人地关系的科学观念,同时本节课内容也是学生们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重要一课”。黄土高原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色的特殊地形区,教材突出的其有别于
其他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这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认识区域的重要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
地理学科对于初二年级学生讲是一门“老”课程,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的内容,对于地理学有了相对系统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图的阅读。所以在学习本节内容时相对有较深基础。学生课外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对于黄土高原的环境相对知道些许。根据这一现状,我在准备依据教材内容采取自学和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并有意识的渗透文化底蕴,将地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1、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知晓黄土高原多样地貌的形成及相互联系。
2、运用读图,资料分析等方案掌握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以及形成千沟万壑特点的原因。
3、通过黄土高原的文化特色,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知道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谐发展的理念。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及不同地貌类型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黄土的来历分析
四、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式,启发探究式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课程资源(微课)。
五、板书设计:
黄土高原
一、位置范围
二、风成说
三、黄土地貌:塬、梁、峁、川
四、文明摇篮
分组讨论支持风成说的证据,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证据一: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证据二: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这位同学你先来说风吹起沙石尘土的时候,颗粒大的和颗粒小的谁先沉积下来?看我们来看这幅图来描述,所以粗大的砾石风吹不动,率先沉积下来,形成戈壁;之后较粗的沙子沉积,形成——沙漠;最后在远处沉积的是颗粒小的——黄土。所以你能总结一下,顺着风向,沉积的颗粒物的大小顺序有什么规律么?
(PPT呈现——顺着风向,从从戈壁到沙漠到黄土,颗粒越来越小)
得益于这个例子的启发,我们来看证据二,黄土高原上西北到东南颗粒逐渐变小,恰恰说明黄土的流动方向是从哪到哪?——西北到东南,所以是什么方向的风带来的?西北风
我们国家,是典型的季风气候类型,冬季盛行什么?——强烈的西北风,就卷着砂土向东南方向飘扬。
我们再来想黄土是西北风吹来的,谁来推测一下黄土最初的老家是哪?(……)这些地方主要位于黄土高原的什么方向?——西北部
所以,黄土高原的黄土可能来自中亚、蒙古、我国西北内陆等内陆干旱地区,由西北风从上述地区吹过来堆积而成。
证据三:黄土就象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视频总结风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