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驱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过去十多年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过去⼗多年的经济发展模式海外需求驱动,然后有了制造业的繁荣。
制造业再带动中上游⾏业,和产业⼯⼈进城,由此带动城镇化。
城镇化带动基建、房地产、消费与服务。
基建、房地产⼜反过来带动制造业和中上游。
⽽⾦融业,为这过程中的制造业、房地产、基建等提供融资,因为这些⾏业都是资本密集型的,所以⾦融业的⽣意也特别好,跟着赚⼤钱,⽐如银⾏业也是跟着“黄⾦⼗年”,总规模⼤增。
所以,外需、房地产、基建成为了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
⽽基建主要靠地⽅政府投⼊,它们借钱搞基建,将来卖地来偿还负债。
⽽卖地⼜取决于房地产。
说⽩了,基建也依赖房地产。
所以,最核⼼的驱动⼒,其实是外需和房地产。
但这个模式,后来遇到了问题,难以为继。
⼀是外需不会永远那么好,⼆是,房地产、基建等过度发展可能会导致资产价格泡沫(主要是指房地产泡沫)。
因此,这些产业⾼度依赖资本,也就会⾼度负债、⾼度杠杆,有明显的⾦融脆弱性。
所以,经济结构要转型升级,要做些更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尤其是⼀些不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这样对资本、债务的依赖没那么⼤,风险也会⼩⼀些,产出效率也会⾼⼀些。
我国⽼早就喊经济结构转型了,喊了很久,效果不明显,2012年之后,转型有所加速,但还是不够快。
直⾄如今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经济结构转型变得迫在眉睫了,不转就⽆路可⾛了。
这⾥主要有两个因素:(1)西⽅货币政策正常化:次贷危机后,经过多年货币宽松,欧美经济步⼊复苏,货币政策将常规化。
如果海外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导致新兴经济体的资⾦外流,这可能导致我国货币条件也被动紧缩,继⽽⾦融机构信⽤被动紧缩,极端情况下会诱发泡沫破裂或危机。
(2)贸易战:这更是让外需驱动型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其实,如果没这些因素,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也在进⾏中,只是可能没那么紧迫。
但眼下,由于国内确实是存在⼀定的泡沫⽔平的,如果海外超预期紧缩(退出QE以及加息等),怕会导致这些泡沫破裂,进⼊被动去杠杆的局⾯,不可收拾。
因此,眼前最紧迫的事,是⾃⼰赶紧主动先把杠杆降下来,也就是说,那些杠杆过⾼的⾦融机构或企业,必然马上就地解决。
创新驱动型和资源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差异研究
创新驱动型和资源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差异研究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追求发展的重要指标。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增长模式。
本文将探讨创新驱动型和资源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
一、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增长模式。
它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该模式不仅注重在技术方面进行创新,同时也注重在制度和管理方面进行创新。
在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中,企业需对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投资,进而促进技术进步与产品的升级。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是,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也能够解决环保减排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资源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资源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以资源禀赋为核心,以扩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手段,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模式。
该模式被广泛应用于资源丰富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特别是石油、煤炭等资源型产业。
在资源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中,企业大力开发资源,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来实现经济增长。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是,资源丰富,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同时也使得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带来繁荣和稳定的社会环境。
然而,资源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资源是有限的,经过长期的开采会使其耗尽,从而导致经济增长持续缓慢或停滞;另一方面,过度开采和使用资源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因此会对国家环境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三、创新驱动型和资源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创新驱动型和资源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存在诸多差异。
具体分析如下:1.核心驱动力不同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通过不断的科技进步来实现经济发展;而资源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则以资源禀赋为核心,通过丰富、优质的资源来支撑经济的发展。
2.竞争能力不同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使得企业更具有竞争力;而资源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往往缺乏竞争力,需要依赖于国际市场的价格。
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研究
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市场化的推进,各国都在探索适合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式。
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归纳为传统型、发展型和创新型三种不同的模式。
本文尝试比较三种经济增长模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希望为各国提供借鉴和参考。
1. 传统型经济增长模式传统型经济增长模式是指以重资产、大规模生产和资源开发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
其主要的经济驱动力是投资,通过投入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来实现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
这种模式的经济增长质量较低,GDP增长主要来自于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投资,而非单位生产效益的提高,因此经常会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
传统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中国的高速增长模式。
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开始采取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实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随着经济体制变革的深入,中国的GDP增长率开始逐步提高,进入到高速增长阶段。
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资本积累,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剧。
以此为例,可以看出传统型经济增长模式的优势和缺陷。
由于重视投资和扩大规模,这种模式的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能够快速地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
但是,由于忽视了生产效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早期的发展会带来很多后遗症,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来并不是很理想。
2. 发展型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型经济增长模式是指以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拓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
其主要经济驱动力是技术和创新,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来实现经济增长。
这种模式的经济增长质量较高,GDP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和市场开拓等因素,而非简单的规模扩张。
发展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韩国的经济增长模式。
韩国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进行经济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逐渐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这种发展模式强调技术和产业的创新,重视市场开拓和国际贸易,使得韩国的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社会福利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分析与研究
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转换分析与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越来越复杂多样。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下,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机制,以更加科学理性的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一、动力转换背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和因素,包括投资、消费、出口等,而动力转换则是指这些经济发展的动力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调整,并最终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同水平和形态的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为:经济增速逐渐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消费升级以及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需要提高创新源动力、扩大内需、优化外贸结构等方面的挑战,这些都引发了动力转换的需求和变化。
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动力转换正在逐步实现。
一方面,以消费为代表的内需动力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消费在经济中占比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一半以上的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服务业驱动,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发展带来新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推动了创新源动力的拓展。
从微观层面来看,我国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也在不断利用动力转换的机会。
例如,传统企业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或者由传统产品向高新技术产品转型,推动了创新源动力扩大;新兴产业的爆发,如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虚拟现实等,推动了技术创新和范式转换。
三、动力转换的展望1. 以消费为代表的内需动力将更加强劲——“消费升级”将继续推进,消费需求将从基本物质生活需求转向更高层次、更复杂、更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和服务需求。
2. 创新源动力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将推动生产、服务、消费等各个方面的变革。
3. 优化外贸结构将成为新的动力源——海外市场需求的引领和国内市场的相互促进下,优质产品和服务将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外贸也将成为长期的动力源。
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模式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用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来推动其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分析其特点和优缺点。
一、传统模式传统模式是一种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人们的主要生计来自于农业生产,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农业的增长。
传统模式适用于农业资源丰富、劳动力密集的国家和地区。
优点:传统模式能够发挥农业的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满足人民的食物需求。
它促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传统模式还能够保护农业文化传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缺点:传统模式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口需求。
此外,农业收入的不稳定性和农村贫困问题也是传统模式的挑战之一。
二、工业化模式工业化模式是一种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国家把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工业化模式适用于资源相对匮乏、人口红利消失的国家和地区。
优点:工业化模式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它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降低失业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此外,工业化模式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缺点:工业化模式可能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
此外,工业化也存在着城乡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等问题。
三、现代服务业模式现代服务业模式是一种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国家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各种服务,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现代服务业模式适用于人力资源丰富、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优点:现代服务业模式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它能够满足人民对教育、医疗、娱乐等服务的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现代服务业模式还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缺点:现代服务业模式可能依赖于外需,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较为敏感。
此外,现代服务业模式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需要长期积累和培育。
总结: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策略
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策略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策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策略各不相同。
不同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和资源禀赋,采取了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策略。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国际间经济发展的比较,并分析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策略。
一、传统型:资源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传统型经济增长模式是指以资源为核心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发展初期,资源的丰富性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路径。
以沙特阿拉伯为例,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依靠石油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增长。
二、劳动密集型:低成本劳动力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劳动密集型经济增长模式是指以低成本劳动力为核心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
印度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国家,其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外资和国际企业的投资。
这种模式下,劳动力集约型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劳动力转移就业率高,因此经济快速增长。
三、技术创新型:知识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技术创新型经济增长模式是指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了以高技术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这种模式下,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和研发投入,吸引了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和技术资源。
四、服务业导向型: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服务业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是指以消费需求为核心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
以我国为例,我国从经济增长的传统依靠出口驱动转向以内需拉动增长。
近年来,我国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因此,我国发展服务业,提升消费能力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五、可持续发展型:绿色低碳的经济增长模式可持续发展型经济增长模式是指以绿色低碳为核心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各国都开始致力于推进可持续发展。
像丹麦等北欧国家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保护环境,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关系研究
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关系研究从古至今,商业和市场的发展一直是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需求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因此,如何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发展就成为了当今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一、市场需求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市场需求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市场需求的多少和变化,直接影响着各个行业的发展。
例如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智能科技、医疗保健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业方向,并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不仅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顺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必要手段。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市场需求愈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例如,人们通过网上购物,实现了从数量、质量、布局、价格、服务等多方面满足需求的目的。
顺应市场需求变化、针对用户需求定制产品和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信任感,从而增强企业商誉和品牌价值。
二、产业发展对市场需求的驱动力产业发展对市场需求也有着重要的驱动力作用。
通过不断深化产业规划和布局、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等手段,可以创造更多新的市场需求。
例如,当电动自行车这一新型交通工具逐渐被市场接受和使用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巨大的电动自行车配套产品市场。
电动自行车电池等各项配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市场提供了更为便捷和高效的交通工具选择。
同样,与人们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相呼应,健身房行业迅速发展。
在健身房工作的教练们通过设计更合理的运动方案,引导消费者更加科学的健身。
而健身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健身服装、器械等行业的发展。
行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共生,促进市场需求逐步累积和扩大。
三、如何实现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协同发展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是相互关联的,如果能够实现协同发展,必将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何实现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协同发展呢?首先,企业需要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多角度、多层次了解消费者需求,更新产品研发方向。
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未来趋势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未来趋势分析随着中国逐渐崛起为全球经济的强国,人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未来趋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文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经济趋势进行展望。
一、消费需求的崛起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这为消费需求的崛起提供了巨大潜力。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市场的开放,消费需求呈现出爆发性增长。
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和消费者群体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未来,随着消费型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受到消费需求的推动。
二、科技创新的推动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政府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以及不断提升的研发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中国庞大的人才储备和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持续的动力。
未来,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三、对外开放的深化中国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合作和投资往来。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
近年来,中国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的范围,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并推出了一系列的自由化措施。
中国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
未来,对外开放将继续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四、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经济正经历由传统制造业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升级的阶段。
政府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
中国新兴产业崛起,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
五、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积极推进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和生态保护,加大对新能源、环保技术和可再生资源的投资。
未来,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包括消费需求的崛起、科技创新的推动、对外开放的深化、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探讨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和因素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探讨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和因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并不完全相同,它们指向的是经济的不同方面和层次。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的不同模式和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经济发展的模式1.传统经济模式传统经济模式一般指基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济形态,它以农村为基础,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低下。
发展传统经济模式的国家或地区通常存在技术和教育水平低下的问题。
2.工业化经济模式工业化经济模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它以工业化为核心,大量投入到制造业和重工业领域,推动经济发展和增长。
工业化经济模式的国家或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和教育水平,生产效率相对较高。
3.信息化经济模式信息化经济模式是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而兴起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在信息化经济模式下,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知识经济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二、经济发展的因素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要素之一。
人力资源包括人口规模、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等方面。
发展经济需要充足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育和培训的投入非常重要。
2.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创新,推动经济的长期增长。
投入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资源,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助推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
3.产业结构和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合理和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
此外,跨国公司的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有助于带动区域产业的发展。
4.市场开放和国际贸易市场开放和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市场开放和国际贸易,可以引进更多的技术和经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市场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市场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市场需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需求的角度探讨市场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互动机制。
一、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企业将面临更大的销售机会,从而增加生产和投资。
这种增加的生产和投资将推动经济增长。
市场需求的增加还会刺激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因此,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市场需求的下降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当市场需求减少时,企业将面临销售下滑的风险,可能会减少生产和投资。
这种减少的生产和投资将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
此外,市场需求的下降还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抑制企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
因此,市场需求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市场需求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市场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互动机制。
首先,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进而提高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他们愿意购买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刺激市场需求的增长。
这种市场需求的增加又会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生产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其次,市场需求的增加可以刺激企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当市场需求增加时,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需要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将不断进行创新和技术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这种创新和技术进步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
最后,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进而提高市场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愿意购买更多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
这种消费需求的增加将刺激市场需求的增长,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三、市场需求与经济增长的政策启示从市场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政策启示。
首先,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促进市场需求的增长。
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与推动因素分析
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与推动因素分析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繁荣和富裕的关键。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因素推动经济发展。
本文将分析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推动因素,并探讨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创造新的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经济增长。
技术创新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和拓展市场。
例如,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电子商务和数字经济的兴起,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投资与资本积累投资和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投资是生产力的重要来源,通过增加资本存量和改善生产条件,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
投资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实物资本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工业设备购置等;另一种是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教育、培训和健康等领域的投入。
通过加大对教育、科技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促进人力资源和实物资本的积累,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
三、市场需求与消费推动市场需求和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市场需求的扩大能够刺激企业增加生产和扩大规模,促使经济增长。
消费的增加也能够带动各个行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例如,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其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政策引导与改革创新政策引导和改革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手段来引导和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改革创新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改革开放,加大市场化程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培育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五、人力资源与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和人才培养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
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人才的培养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因——创新驱动力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因——创新驱动力研究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面临国际经济形势严峻的当下,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动因。
创新驱动力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因,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经济发展中的创新驱动力中国制造业的传统竞争力是低成本、大规模生产。
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在这种情况下,创新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驱动力。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已经完成了从模仿性到创新性的转变,不断推动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推动高速的经济发展。
以华为为例,它顺应了市场的变化,从通讯设备行业顶端的制造商,转型成了既提供设备又开展服务的全业务公司。
华为的成功离不开其在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方面的投入与努力。
创新驱动力不仅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电子电器工业的产业链,从一开始设备生产制造和部件供应,开始向网络和信息服务领域扩展。
比如,苹果公司不仅仅是一家高科技设备生产商,它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互联网服务和数字内容也是其发展的关键。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苹果成为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创新驱动力不仅在商业和产业领域表现出效果,也在社会和公共服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居民的期望,也是政府的目标。
创新技术和新领域的应用,正在推动着社会公共服务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二、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创新马力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是创新驱动力的重要保障。
政府鼓励创新,表示在未来的几年内将加大对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的投资力度,还推动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
目前,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例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引领人才计划等。
商业经济发展的几种驱动力
商业经济发展的几种驱动力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经济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驱动力的推动,这些驱动力既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
在本文中,我将重点讨论商业经济发展的几种常见的驱动力,包括科技进步、市场需求、政府政策和全球化等方面。
首先,科技进步是推动商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传统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兴科技行业如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迅速崛起,为商业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的发展使得商业活动更加高效,提高了生产力和效益,推动了商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例如,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商业交易更加便捷,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购物,商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拓展销售渠道,加速商业经济的发展。
其次,市场需求也是驱动商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市场需求是商业经济活动的基础,只有有需求才会有商业活动的存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这促使商家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
市场需求的变化既推动了产品的升级和创新,也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和扩大。
政府政策也对商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管理者,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对商业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政府的税收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等都会对商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降低企业税负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扩大规模,刺激商业经济的增长;制定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可以带动科技行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经济的升级。
此外,全球化也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力,对商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商业活动也越来越具有全球性。
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商业活动的全球化与迅猛发展。
国际贸易以及跨国公司的兴起为商业经济的互联互通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推动了商业经济的跨国发展和合作。
城市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研究
城市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研究城市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那么,城市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政策驱动力政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城市经济的支持政策愈加扶持,特别是一系列“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不断出台。
政府的出台的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为城市提供了支撑,为城市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从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人口驱动力人口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从而助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人口增长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同时,城市人口的增长带来了更多的消费者和劳动力,也为城市的产业和服务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从而推动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金融驱动力金融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金融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城市的融资能力,为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金融业的发展也可以带来更多的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四、科技驱动力科技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科技也在不断地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水平,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五、文化驱动力文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城市的文化可以激发城市的创新和创意,从而推动城市的艺术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同时,城市的文化也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涌入城市,也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六、环境驱动力环境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城市环境的改善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和投资,提高城市的产业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环境的改善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与驱动力
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与驱动力近年来,经济发展一直是社会发展的焦点和重点。
各国都在寻求发展和繁荣的道路上寻找关键的因素和驱动力。
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和业界专家们通过对经济数据、案例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一些关键的因素和驱动力。
本文将探讨这些重要因素,分析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一、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利用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通过教育和培训,人力资源可以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创造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以中国为例,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加大对教育投入,提高了国民的受教育水平,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可以推动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产业的升级和结构的优化。
通过科技创新,一些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进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例如,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电商和共享经济的兴起提供了契机,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充足、高效的基础设施可以提高交通和物流的畅通程度,降低物流成本,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
例如,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加快货物和人员的流动速度,促进产业的融合和发展。
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经济的发展。
四、市场需求和消费能力市场需求和消费能力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市场需求的增长可以带动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消费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商品和服务的销售,拉动经济的增长。
例如,中国近年来推进消费升级,改善民生,鼓励居民增加消费支出,扩大内需,从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五、政府政策支持政府政策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税收优惠等手段,引导和推动经济的发展方向。
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企业的创新。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是指推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方式和动力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是指科学技术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一种模式或路径,动力则是指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力量。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1. 线性模式:线性模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早模式,也是最简单的模式。
这种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线性的,即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技术开发和应用。
这种模式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明确的顺序和关系。
2. 级联模式:级联模式是在线性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过程。
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可以实现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3. 网络模式:网络模式是在级联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网络化的过程,不同领域、不同机构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合作,形成一个复杂的科学技术创新网络。
通过网络化的合作,可以实现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创新。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1. 经济驱动力:经济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经济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经济发展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2. 社会需求驱动力:社会需求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3. 政策支持驱动力:政策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科技政策和法规,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政策的支持可以激发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4. 人才驱动力: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优秀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社会需求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社会需求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社会需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社会需求发生了诸多变化,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消费需求、劳动需求和教育需求这几个方面来分析社会需求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消费需求的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需求由基本物质需求向品质需求转变。
过去,人们更注重购买基本生活必需品,而如今,他们追求的是高品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这就推动了经济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发展,提升了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消费需求的变化也给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和市场空间,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经济增长。
其次,劳动需求的变化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产业升级,劳动力市场面临着需求结构的调整。
过去,由于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和传统制造业,对技能要求较低;而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新兴行业的崛起,高技能、高素质的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
这就要求教育体系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最后,教育需求的变化对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一直在不断变化。
过去,重视的是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而如今,人们对高等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求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教育体系不断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人才。
教育需求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着各级教育机构的发展和教育产业的繁荣,对经济贡献巨大。
总的来说,社会需求的变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消费需求的转变推动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劳动需求的变化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优化,教育需求的变化提升了人力资源的素质和竞争力。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密切关注社会需求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只有紧跟社会需求的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分析
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
那么,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什么?本文将系统分析几种普遍的经济发展驱动力。
一、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科技进步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先进的科技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创造新的产业和市场,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许多企业带来了诸多机遇。
当然,科技进步并不是可以独立存在的,需要有适宜的环境和制度,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以及先进的人才来支持。
为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各国政府都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如设立科技园区、科技奖励、研究经费等。
二、资本的发挥作用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
资本可以提供企业生产所需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
资本也可以驱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刺激消费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务市场的开放,各种投资机会不断涌现,如股票、债券、衍生品等。
除此之外,各国政府也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促进资本的流动,如设立股权交易所、开放金融市场、放松外资准入限制等。
三、外贸的促进作用贸易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贸易可以带来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贸易开始形成全球性的网络,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为促进贸易发展,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出口退税、贸易便利化、优惠关税政策等。
此外,各个国际组织也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协定等方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健康发展。
四、人力资本的支持作用除了科技、资本和贸易,人力资本也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力资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绩效等。
而人力资本的提升需要长期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政策的支持。
为此,各国政府和企业都提供了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建立起人才培养体系和资金支持体系,以满足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人才需求。
社会消费需求与经济供给的关系研究
社会消费需求与经济供给的关系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对经济供给的影响越来越大。
消费需求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而经济供给则是满足消费需求的手段和方式。
因此,研究社会消费需求与经济供给的关系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消费需求对经济供给的影响。
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激发了经济活力,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社会的消费需求从最基本的食品、衣物、住房等生活必需品,到各种文化娱乐、旅游度假等高端消费品,消费者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这些需求的增长直接刺激了相应产业的供给,推动了企业创新与发展,提高了产品和服务质量。
同时,消费需求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经济供给的调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消费者对于环保、健康、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这就迫使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注重绿色环保、健康营养、个性定制等方面的创新。
经济供给必须与消费需求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社会消费需求与经济供给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的。
经济供给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和影响着消费需求。
经济供给的增加可以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促使消费需求的增长。
经济供给的多样化和创新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同时,经济供给也可以通过市场竞争的机制来引导消费需求的改变。
企业之间的竞争推动了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在选择时更加注重品质和性价比,从而对消费需求产生了调整。
经济供给通过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而形成新的消费需求。
社会消费需求与经济供给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增长推动了经济供给的调整和发展;另一方面,经济供给通过提供多样化和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引导和塑造了消费需求。
这种相互关系的动态平衡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也需要意识到消费需求与经济供给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社会消费需求的过度扩张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而不合理的经济供给也会引发过剩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需求变化与经济发展
需求变化与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需求变化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驱动力。
需求的变化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和企业的战略决策,进而对整个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需求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一些特点。
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消费者需求是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驱动力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过去,人们主要关注食品、衣着和住房等基本生活需求,而现在,他们更加注重品质、品牌和个性化需求。
例如,在购买衣服时,人们不仅关注价格和舒适度,还重视时尚和品味。
这种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反映了社会进步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科技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出新的趋势。
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和虚拟现实等新兴科技产品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对这些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不仅如此,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增加,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产品的需求也出现了显著增长。
二、企业战略的调整企业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主要提供者,他们必须及时调整战略以适应需求的变化。
与过去仅仅追求规模扩张的时代相比,现在的企业更加关注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
他们重视市场调研和消费者洞察,将消费者需求纳入产品开发和战略决策的考量因素。
通过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企业不仅能保持竞争优势,还能实现持续的增长。
同时,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他们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提供符合消费者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一些企业开始倡导定制化生产,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产品。
这种趋势在时尚和家居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的需求。
三、需求变化对经济的影响需求变化不仅影响企业决策,也对整个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的变化,不仅引领了产品创新和市场竞争的方向,还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例如,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关注增加,健康食品、无糖饮料和可再生能源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从传统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需求为驱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09T17:00:20.150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9年第1期作者:裴斐
[导读] 社会的发展程度常常用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寻找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原始驱动力一直是政府、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们思考的问题。
裴斐
日照海通班轮有限公司山东省日照市 276826
摘要:社会的发展程度常常用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寻找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原始驱动力一直是政府、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们思考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工作经历和研究成果,“需求”是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的条件下,需求会发生变化,用不同的形式满足需求,形成了多样化的自由交易行为,以此构成市场经济的根基。
关键词:经济发展;驱动力;需求;经济模型;经济循环
引言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任何交易行为均来源于“需求”,脱离需求的自愿交易几乎不存,有些是基于安全,有些是基于生活,有些是基于心理,交易的本身行成社会的经济活动,所以,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原始驱动力。
当人类进化过程中,学会了储存食物之后,就发展了以物换物的交易行为,逐渐演变成以货币为中间物经济行力。
由于人与人不同的能力差异,不同地区的资源差异,而人们天生的学习和向好本性,这种差异构成新的生活需求。
当人们发现铜质铁质的劳动工具比石器工具效率更高更好时,而冶铜冶铁技术被少数人撑握,铜铁的交易形成经济行力;汽车比马车跑得更快,而且不用喂养,没有汽车的地域开始学习使用新型交通工具,汽车的生产和销售形成经济驱动力。
用柴生火做饭延续了几万年,但柴的取得、运输、使用均不方便,而且破坏自然资源,用煤也存在相同的问题,特别是发现构成的环境污染对人们生活产生非常大的负面效应,寻找更清洁更便捷的能源就形成新的需求,石油天燃气的发现解决了柴和煤的弊端,所以现在各国为石油和天燃气构成新的经济驱动力,黄金美元变成了石油美元,新加坡由于是世界石油定价中心,保证了经济稳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来争取石油的话语权。
以石化为主要原料为主,导致环境及大气污染对人类生存产生威胁时,环保的需求被人们意识到,产生了以围绕环保为主题的经济机会;社会交易跨度越大,交易越频繁时,人们对交通工具速度的需求更高,飞机成了比汽车更好的交通工具,但受成本、天气、运载量的影响,更准时、成本更低、更便捷快速的交通成了新的需求,中国此时发现这种并迎合需求,发展高铁,使之成为中国制造和基础建设的新名片。
1经济发展的原则
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运行原则是“3R”原则,也就是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资源化(resource),由美国福特公司最早实施,并于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环境署工业局局长J·拉德瑞尔在福特公司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并进行推广。
经济发展的第一原则是减量化2,它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开展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控制废物的产生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从生产源头即输入端进行控制,减少生产流程中的物质数量,从而在经济活动中最大可能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排放。
经济发展的第二个原则是再利用3,它是指将废弃物尽可能地被直接利用或通过修复和再制造后再次作为产品或产品的部分部件予以利用。
经济发展的第三个原则是资源化4,它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再次进入生产过程,从而得到再生利用,强调发挥资源的最大利用效能。
再利用和资源化都是指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因此再利用和资源化往往相提并论。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再利用是一种过程控制,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利用效率。
而资源化则是对输出端进行控制,要求产品在实现其直接使用价值后又尽可能重新变成可重复利用的有用资源而不只是有害的垃圾,使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变成资源。
2济协调发展的路径
2.1围绕需求解决方案是发展经济的机会
当我们发现一种新需求时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对政府和企业都象征着发现了新的机会,紧接着就是要针对机会找到解决方案,通常从产品、服务、制度三个方面着手。
大部分的需求可以通过产品来解决。
当石油能源逐渐匮乏和带来环境污染时,需要寻找更清洁的能源解决,产生了一系列新能源产品,如:电动汽车、天燃气汽车、油电混合车等成为汽车工业新的发展机会。
当劳动力结构趋向老龄化且年青人不愿做低附加值时,需找高效率且愿意做危险和重复繁杂的工人成了新的需求,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产品成为各国大力鼓励投入未来的机会。
有产品不一定能获得成功,投入产品之前必定存在技术的研发,技术获得、产品成本、消费者获得便捷性是决定产品与需求关系的关键因素。
有些需求需要用服务的方式来解决。
在中国的上班族面临上下班“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下了公交车、出了地铁口,到家到公司差“一公里”左右,走路太远,打的士不合算,高峰期还不一定能打到,这种需一度困扰到政府,当只有需求没有供给方案几乎要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矛盾时,“共享单车”的服务模式既解决了这种供需平衡,也为企业带来了突发的增长态势。
企业与企业之间既是竞争也是合作关系,阿里巴巴首先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通过电子商务的模式,最便捷让企业间找到销售机会和寻找到需要的资源。
金融公司提供的理财服务,旅游公司的组团服务,咨询公司的咨询服务等都是以服务解决需求。
也有既提供产品也提供服务的形式,汽车4S店、体育用品公司发展运动场馆及与健身俱乐部合作提供健身教练服务等。
制度也是解决需求的重要工具,通过制度来平衡社会矛盾,通过制来解决资源不足,对于国家和政府都比较有用。
计划经济导致企业养老不堪重负,借签国外通过保险公司来解决,中国政府通过立法推动保险业的发展;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过程中,三农问题成了新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通过“免除农业税”“土地流转”“发展乡村旅游”等法规制解决。
创业没有资金,发展新项目没有技术,员工努力工作的驱动力不够,可以通过合伙人制度来解决,华为和阿里巴巴是合伙人制度践行中典型的成功案例。
在实际需要解决需求一种需求时,产品、服务和制度往往不单独存在,而是三方面一起运用,形成组合拳才容易达到预期效果,弄清楚以谁为主以谁为相辅的发展战略。
2.2循环-低碳发展并重,加快结构调整
我国发展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所处的经济环境与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完全不同。
中国低碳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处理好低碳取向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同等规模总量的经济,同样的技术水平,产业结构不同,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就差距很大,相应碳排放量可能相去甚远。
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就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今后20年,是我国基本完成工业化中期任务并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的转型过渡时期,以机械、钢铁、石化为核心的重化产业群和以“住行”为特征的汽车工业、房地产业
的发展仍将成为进一步促进增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所以,加快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经济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并重,以工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低碳农业。
结语
以解决需求为导向的经济形为和模式是稳键的发展模式,需求面越广越大,获得经济效益越快越好,没有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注定得不到市场的接收和认可。
围绕需求展开经济活动意味着才有市场基础,有交易机会,抓住机会,采用有效的驱动方式才可以推动济发展。
对需求的研究是对未来的探索,是社会稳定和经济政策基本原动力,所以,我们有理由承认需求是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参考文献:
[1]谢爱明.扩大内需与调整消费政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18).
[2]许永兵.消费需求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