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改项目申报书: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经管类人才培养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创新和创业教育缺乏合格的师资。 经过多年的努力 , 现在高校的师资在知识更新和学历
层次上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在新教师队伍中
, 仍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做过真正意义上的科
研 , 没有经历过实际工作的锻炼 , 没有直接参与过产品的研发和改进 , 因而他们在创新创业教
育方面没有多少心得体会 , 自然难以适应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构建培养对象更为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更重要的是,创新与创业之间存在内在必然联
3
系,使得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也具有内在联系的必然性。所以,
“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应实现创
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一体化。
(二)优化培养目标,明确“双创型”人才的目标导向
目标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成长、成才和成功的起点。通
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转变。
一是强调教学内容的超前性、新颖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
生掌握最新的知识,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态,使学生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与世界发展先进水平趋于
同步,这样,才可能使学生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实现创新和突破。这就要求加大科研促教学的力
增强专业适应性;再次是增设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结构,提高人文底
蕴和科学素养;四是引进发达国家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五是追踪学科
发展前沿,紧跟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六是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模块或体系,有针对
4
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七是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二是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
。尊重学生的选择、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的学
习自主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进一步完善弹性学
制、分流培养、分级教学、分层教学,扩大学生自主选专业、自主选教师、自主选课程的空间。
三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首选是要加强通识教育, 奠定厚实的基础; 其次是要拓宽专业口径 ,
决策。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
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
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
度,把更多的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运用于教学实践。
二是强调学生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知识是十分复杂的,难于直接由他人传递,在很
大程度上,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构筑的,其构筑过程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所以,在教
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学习过程比学习的结果更为重要。知识又具有
, 觉得现在生源质量下降 , 传统意义
上的学习质量都难以保证 , 还谈什么创新创业 ? 大多数学生则在应付着各种考试 , 能否创新那
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既然管、教、学三方的积极性都不高
, 创新创业教育自然难以开展。
2.“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
多年来,创新和创业逐渐成为人才培养
及学生个性差异而产生的对教育需求的不同, 积极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由学校培养与
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理论教学、模拟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
结合、 国内经济社会形势教育与国际背景教育相给的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 学校、
社会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多元作用。
有针对性的环节外,创新教育基本上没有自成体系的、独立的教学环节和内容,而是存在于日常
教学过程中,存在于每一个环节、每一门课程、每一节课堂之中,体现为创新的教学内容、创新
的教学方法等。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形成初步的创
业能力、 掌握创业基本技能的教育活动, 注重于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创业教育具有自成体系的、
创业富民、
创新强省,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浙江人民在创新创业伟大实践中锻造形
成的浙江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浙江继续走在前列,再创发展辉煌的必然选择。坚定不移地走创
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就是要在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地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人民群众自强不息、创新创业与党和政府与时俱进支持人民创新创业
附件 2:
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主持人 :
---- 以经管类人才培养为例
主持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 真:
电子邮箱:
合作单位:
二○○七年九月制
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项目意义:
党中央、 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 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
2
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 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改革内容及目标
创新是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创业基于创新,创业推进创新,培养融创新与创业为一体的
“双创型”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双创型”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在优化培
养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双创型”人才的目标导向,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和以
创新。大学应努力培养融创新与创业为一体的“双创型”人才。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是一个辨证统一体, 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标的
教育活动,注重的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一种普及性教育。除个别
目标的重要指标, 各种政策、 制度和措施在不断的出台, 但人才培养模式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
一是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而只是在传统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正
和补充;二是形式重于实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3.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强有力的目标导向。 尽管社会普遍关注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缺乏目
才应具有扎实的知识根基和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再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具
有典型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独到的思维方式,善于判
断和把握机会;具有高超的创新能力,实践、实施和拓展能力;具有优秀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
和社会竞争力。 二是专业人才的行业特征。 以经管类人才为例,经济管理是人们在各类各种经济
良性互动的浙江经验,大力弘扬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努力创造继续走在前列的更加辉
煌的发展新篇章。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
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
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
方面要通过传播知识、传播科技、传播文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
还要创造知识、创造科技,以自己的基础和敏感,努力站在科技前沿,不断向社会输送新知识、
新成果,同时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
既能创新、又能创业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发展需要是人们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充分
创业可持续性的保障。但是 创新并不必然导致创业活动,创业也并不等于创新
。创新活动存在多
样性,并不是所有的创新都适合于创业活动, 也并不是所有适合创业的创新都会转化为创业活动,
创业需要高潜质的创新。创业活动也存在多样性,包括创新型创业、模仿型创业、复制型创业。
任何不基于创新基础的“创业” ,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 。所以,创业基于创新,创业推进
过确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途径
,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 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行
为准则、思想意识、学习规范和学习动因,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学会选择与
规划 , 引导学生个体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双创型”人才的目标特征基于二个方面: 一是 “双创型”人才的一般特征。 “双创型”人
1
现状分析:
1.对创新和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 创新和创业教育
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创新和创业教育尚未变成高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行动。原因是管、教、学三方
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一些管理者认为 , 现在学校扩招 , 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 能维持学校的正常
运转就不错了;一部分教师还未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标导向,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一是长期以来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教师
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范围,在教师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等待遇上还没有和创新创业教育挂钩。至于
学生方面 , 传统单一价值评判模式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依然在教学领域保持着轨道惯性,成为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双创型”人才的“瓶颈” ,阻碍着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一)转变教育理念,实现创新创业的一体化教育
创新与创业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 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或
服务的发现、发明和设计的过程。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新产品或服务和实现其
潜在价值的过程。创新注重价值发现,创业注重价值实现。创业与创新有着必然的联系,
创新是
创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是创业活动的最核心要素和最本质的特征,是创业的灵魂和关键,也是
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
这是省委从我
省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关键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的实
际出发,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继续走在前列的奋斗目标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社会性, 是内含在团队或共同体中的, 更多地使用合作与对话的方式更有助于教学的提高。
所以,
要摒弃传统的以讲授式为主、仅适应知识传承的课程教学方法,积极推行问题式教学法、探讨式
较为独立的教学体系,有独立的课程和训练环节,需要由学校为学生单独组织相关教学。并不是
每一位学生都会从事创业活动, 所以, 创业教育往往实行普及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施。
但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取向是基本一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互通性,教学功能
和作用也基本相同。同时,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都作用于同一培养对象,是以不同的角度和层次
活动中,对人、财、物及技术等各种要素资源进行合理组织和有效调配,以达到经济活动的有效
运行和有效产出,既涉及管人、管事,又涉及管财、管物。所以,经管类“双创型”人才需要在
“懂经营、善管理”的基础上具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的能力,并能捕捉
机会实现创新成果的潜在价值。
(三)优化培养模式,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及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
和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教育过程和方式。“双创型”人才需要广博的知识面、良好的
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知识根基,需要有一种能根据个性爱好激发学习兴趣、近距离或零距离接触
社会生活的多元培养方式。
一是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需要,以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基于“双创型”人才的特征,实践教育和第二课堂教
育将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双创型”人才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和考核方式也将随之
改革。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基础在教育,这就需要一支具有“双创型”特征的教师队伍与之相
配套,“双创型”人才的培养还要有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来保障。
(四)创新教学方法,完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培养“双创型”人才离不开改革与创新,以
教育理念的创新,推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技术的全面创新。教学方式必须实现从传统
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向知识传授与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并以调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和追求
, 它包括劳动、学习、创造等的需要。当前 , 国
际国内形势正在深刻变化着 , 高校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 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未来的接班人 , 他们迫切希望发展自我 , 完善自我 , 因此 , 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征的自我发展成为
大学生主要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