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内容参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侧重掌握以下要点内容:一、劳动价值理论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从商品剖析开始。
2、商品二因素理论。
商品使用价值的和价值及其一致性和矛盾性。
3、劳动二重性理论。
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详细劳动同物质因素相联合,创建使用价值,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创建使用价值的详细劳动是人类生计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详细劳动不是创建社会财产即便用价值的独一源泉;抽象劳动即活劳动形成价值,反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创建价值的独一源泉。
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形成中的不一样作用。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需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不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形成的价值老是同样的。
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转变形式。
4、钱币理论。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钱币的发源;商品内在矛盾外化;价钱是商品价值和钱币价值的比率;钱币的本质和职能;钱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物价上升。
5、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
二、节余价值理论1、钱币转变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矛盾的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节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节余价值的产生一定在流通中,又一定不在流通中,节余价值源于节余劳动的凝固;相对节余价值和绝对节余价值生产。
3、生产自动化条件下节余价值的源泉。
4、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及其区分意义。
5、薪资理论。
薪资本质,名义薪资和本质薪资。
资本主义薪资改动趋向。
6、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三、资本累积理论1、重生产与资本累积。
资本累积的本质;简单重生产与扩大重生产,外延型扩大重生产与内含型扩大重生产;节余价值是资本累积的独一源泉,资本累积不是扩大重生产独一源泉;影响资本累积规模的主要因素。
2、资本主义累积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内容参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内容参考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着重把握以下重点内容:一、劳动价值理论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商品分析开始。
2、商品二因素理论。
商品使用价值的和价值及其统一性和矛盾性。
3、劳动二重性理论。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具体劳动不是创造社会财富即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即活劳动形成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是相同的。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转化形式。
4、货币理论。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内在矛盾外化;价格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率;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
5、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
二、剩余价值理论1、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矛盾的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的产生必须在流通中,又必须不在流通中,剩余价值源于剩余劳动的凝结;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3、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4、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及其划分意义。
5、工资理论。
工资本质,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变动趋势。
6、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三、资本积累理论1、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实质;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外延型扩大再生产与内含型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不是扩大再生产唯一源泉;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南京气象学院经济贸易系于波导论●教学目的通过导论的教学,使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根本任务,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实和发展。
●教学要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为己任的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作为—门学科最早是由法国重商主义者孟克列钦(1575~1622年)提出的。
在19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中,孟克列钦使用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
这里的“政治”与我们现在一般使用的“政治”概念不同,它是国家范围或社会范田的意思。
“政治经济学”就是指所研究的是国家范围或社会范围的经济问题,突破/以往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只局限于家庭经济或庄园经济,或只作为某一学说的组成部分的限制。
从此以后,“政治经济学”—词便被广泛使用,成为研究社会经济问题这门学科的代名称。
到1890年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书后,这门学科的名称才逐渐由政治经济学改为经济学。
但马歇尔认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怡经济学”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经济学”。
当今,随着经济学科的发展,经济学分支学科不断增多,于是将政治经济学纳入理论经济学的范畴,以与应用经济学科、管理经济学科相区别。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政治经济学”这个学科名称并不是马克思发明的,因而“政治经济学”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专用词。
这样,政治经济学就因理论框架、理论观点的不同而区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反映客观经济运动规律的经济理论,具有严格的、高度的科学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简介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简介摘要:一、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背景和意义二、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学习方法四、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应用价值正文:一、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背景和意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发展规律,对于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素养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和特点:分析不同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的发展和演变,阐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经济运行机制和规律:研究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的运行机制和规律。
3.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探讨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不同阶段的经济发展战略、政策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比、分析和思考,理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具体方法包括:1.把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准确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深入学习和分析打下基础。
2.联系实际:通过观察社会经济现象,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深入思考:对政治经济学原理进行深入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应用价值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经济现象、分析经济问题和指导经济工作。
通过学习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我们可以:1.增强经济意识:更好地认识经济现象,提高对经济问题的敏感度。
2.提高分析能力: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经济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经济学原理各章节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原理》卫兴华、顾学荣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或体系。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其统一面在于,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律。
其差异面在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具体表现为,研究怎样处理好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以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怎样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健全和完善经济运行机制,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逐步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以达到共同富裕。
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1、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
离开了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也就不存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更不会产生反映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经济规律。
因此,要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需要了解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2、社会生产力是如何构成的?答:生产力的构成,概括地说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学教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帮助学生掌握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3、引导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
4、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方法。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和根源。
2、难点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和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逻辑体系和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相关经济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当前社会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如物价波动、企业盈利与亏损等,引发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引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二)讲解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1、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例如,一件衣服能够保暖,这是它的使用价值;而生产这件衣服所耗费的人类劳动决定了它的价值。
2、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比如,裁缝制作衣服的具体劳动创造了衣服的使用价值,而在制作过程中耗费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形成了衣服的价值。
3、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如果某个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他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则处于不利地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整理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经济学和政治学1.经济学是在希腊奴隶社会时出现,2.政治经济学一词17世纪初出现,中叶作为独立学科产生3.古典政——代表人物:英国威廉。
配第创始,亚当斯密和李嘉图完成庸俗——:法国萨伊和英国的马尔萨斯小资产阶级——:法国的西斯蒙第和普鲁东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2.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代表登上政治舞台,并展开强大的工人运动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3)特点内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在继承古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理论基石。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1)是人们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2)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社会关系中起支配制约作用。
生产关系的含义:1)狭义的: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广义的: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或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马克思政治经学侧重研究资本主义制度,其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
2)原因: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特别要揭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经济关系的实际,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三、社会注意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统一又有差异A.其统一面:在于,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MarxistPolitical Economy )课程编号:162002总学时数:40学时讲课学时:40学时学分:2.5学分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顾海良、顾钰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参考书目:苏树厚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课程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揭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高校所有本科专业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正确观察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和分析新问题的能力。
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辨别能力,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提高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能力。
总的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七章。
导论: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难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动规律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内容: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重点: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如价值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及货币的发展与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与作用)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难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重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生产过程以及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难点: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资本主义地租第三章:资本的运行主要内容: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重点: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理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的手段和政策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展的基础难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第四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人分配制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分配制度及建立的客观必然性难点: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第六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主要内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电大政治经济学教案11
电大政治经济学教案11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应能够:1.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和发展历程;3.理解政治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4.认识政治经济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1.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2.政治经济学的分支学科;3.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活动与政治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规律对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追求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2.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价值与价格、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经济增长与经济循环等。
其中,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价值与价格是研究商品交换和资本运动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探讨了不同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增长与经济循环则关注了经济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3.政治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政治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总量和经济运行的总体规律,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增长率、就业率等指标;微观经济学则研究个体或单位的经济决策和行为,主要关注供求关系、价格理论等。
4.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济思想家亚当·斯密。
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自由放任主义的理论,为后来的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变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政治经济学不断发展,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古典主义政治经济学等不同学派。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相关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辨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加深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资源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课本、学术论文、政府报告、新闻报道等。
《政 治经济学》教案
《政治经济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3、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
(2)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2、难点(1)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2)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和原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经济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如商品价格的波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引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它的任务是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阐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3)价值量的决定: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4、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值规律的作用: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授课教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2.掌握相关的理论框架,能够分析和解释现实经济问题;3.培养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危机-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实践-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2.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 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想碰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加深对概念理解的深度;-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进行教学:第一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内涵- 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第二讲: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解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讨论价值的形式和实现过程- 探讨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第三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 回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阶段- 分析不同时期的理论变革和演进- 探讨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动向第四讲: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危机- 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讨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危机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探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困境第五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理和实践- 介绍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特征- 分析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经验和案例- 讨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挑战和发展方向第六讲: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分析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前沿问题- 介绍新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态- 探讨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中国经济的启示和借鉴四、学术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应遵守以下学术要求:1.全面了解相关学术概念和理论,并能够正确运用于实际情境中;2.积极参与讨论和研究,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3.注重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4.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作业,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义一、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经济规律的学科。
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基础。
本讲义将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展开阐述,从生产方式、剩余价值、商品交换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二、生产方式与经济形态生产方式是指人们通过劳动活动来生产生活资料的方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下,生产方式会发生变化,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演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不同的生产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经济形态。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以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家为中心,通过市场商品交换实现资本的增殖。
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以全体劳动者为中心,通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手段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剩余价值和利润剩余价值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剥削工人所得到的利润。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但工人只能获得劳动力的等价物,即工资,剩余价值归资本家所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剩余价值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和不平等现象。
这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商品交换与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交换是基本的经济行为。
商品作为一种经济形式,有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指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的量度,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价值规律作为核心原理,揭示了商品交换中的潜在矛盾和深层次的利益冲突。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危机和不平衡现象。
五、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周期性出现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不断积累过程的必然结果。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能够实现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和经济的持续稳定。
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需要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满足人们多样化、立体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分析不同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其优缺点。
3. 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4. 培养学生运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2.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3.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4. 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以下为具体教案内容:一、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1.1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社会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1.2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2.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劳动能力。
生产关系是指一定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形式的总和。
1.2.2 价值规律原理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1.2.3 剩余价值原理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大于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部分,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
二、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2.1 经济制度的分类经济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的总和。
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不同,经济制度可分为以下几种:2.1.1 封建主义经济制度2.1.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2.1.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2 经济体制的分类与特点经济体制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根据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经济体制可分为以下几种:2.2.1 计划经济体制2.2.2 市场经济体制2.2.3 混合经济体制2.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其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改革、价格改革、金融改革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讲解
❖ 因为不能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与实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讲 解
3、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19世纪30年代以后)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萨伊、巴斯夏;英国的马尔萨斯、西尼耳、 穆勒;美国的凯里克拉、奥国的门格尔、庞巴维克等。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主要任务是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 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辩护。 历史上还有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如西斯蒙第、空想社会主 义经济思想如罗伯特•欧文等。 现代西方经济学有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瑞典维克塞 尔为代表的瑞典学派、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弗里德 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萨缪尔逊为代表的后古典综合学派、 坎南、罗宾斯为代表的伦敦学派、拉弗、费尔德斯坦为代表 的供应学派、卢卡斯的理性预期学派、欧根等的弗莱堡学派 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讲 解
➢ 近现代/经济的含义
①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 ②指经济活动,即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 换、分配、消费等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③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如工业经济; ④指节约、精打细算之意,如经济效益。
➢ “经济”一词的近现代用法在中国的使用是20世纪初。是从 日本引进这一概念的。
➢ 19世纪下半叶日本使用中国古籍中的“经济”一词来翻译英 语词汇“Economy”,当时译为“经济”、“理财”、“生计”等, 直到辛亥革命后,在孙中山的肯定下,才把“‘经济”译法 确定下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讲 解
2、经济学的产生
➢ 从历史角度看: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经济活动; 人们对经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经济思想(粗疏 的、不完整、不系统); 经济思想系统化形成经济理论; 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成为一门学科,形成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希腊社会出现,指对奴隶制的家庭管理。
〔奴隶制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进展〕政治经济学:17世纪初出现,研究容扩展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国民经济中〕,是拓宽了研究围的经济学。
〔简称经济学〕 生产关系:〔狭义〕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广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
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17世纪中叶〕英国,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嘉图任务:批判封建主义经济制度,阐述资义生产和分配的原理,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了资义生产的在关系,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观点。
(19世纪30年代) 萨伊〔法国〕、马尔萨斯〔英国〕它竭力掩盖资义矛盾,美化资义制度,为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利益服务。
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代表:西斯蒙第——从小生产者的破产和工人的贫困中发现了资义的矛盾和经济危机的必然性,批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辩护理论。
普鲁东——既批判私有制,又宣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改良的方式予以解决。
1。
资义经济开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理论基石:剩余价值学是马经资本主义局部的理论基石,揭示社会历史开展中的经济规律。
所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或体系。
A . 社会关系:1。
最根本的关系——生产关系2.还包括: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关系、亲友关系、师生关系等〔受生产关系制约〕 1。
马克思揭示资义制度的在矛盾;2.揭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经济关系的实质;3.揭示资义开展的历史必然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义取代资义提供理论武器。
㈤、,揭示经济运动规律。
1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酱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义制度产生、开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义终将被社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串讲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选择1.政治经济学不是政治加经济的学说。
P42.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的因素。
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人物:威廉配第开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完成。
P6 3.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凡是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阶级性,但不是都具有科学性,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P9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P1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5.物质资料的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重点)劳动对象的两类:自然物(天然存在的:矿藏等),原料(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等)。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P127.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物质资料的生产环节: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
P13广义的生产关系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9.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劳动工具。
10.社会生产过程的起点: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
11.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
1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P1613.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4.经济规律的种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一个社会形态独有的经济规律。
15.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的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
P20答题1.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记住)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案【总计划】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揭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
本门课程主要是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文献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认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文件。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1.教学方法:第一,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有条件的教室可以运用计算机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
第二,运用案例教学的手段。
为了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力求每一章都有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来讲授政治经济学原理,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其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案例要选择得当。
提供案例重在进行分析、探讨、思考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能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三,课堂讨论。
每学期组织1—2次课堂讨论。
讨论的题目是选择当前经济实践的热点、难点问题。
要求学生事前写出发言简要,课堂发言,提倡不同观点的讨论。
目在在于锻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运用所学经济理论,解剖经济实际,提出有说服力的观点和进行分析。
答案不强求统一,提倡独立思考,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可以拷贝
《政治经济学》教学要点
(2014级本科适用)
第一讲导论
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物质生产的三要素和四环节。
3. 生产力的三个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生产力发展的特点.
4.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5.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6.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7.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内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类型
以上内容不做考试要求
第二讲商品和货币
1.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交换价值是两种使用价值交换的固定的比例和关系,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2. 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和两种劳动。
3.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其中,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劳动量成正比。
4.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 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职能是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并非天然就是货币。
影响货币流通量的因素:待售商品价值总额(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6. 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通货膨胀: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金属
货币量,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7.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讲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1. 价值规律的作用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市场竞争和价格波动中贯彻。
2. 价格围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 价值规律的三大作用
第四讲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1. 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
剩余价值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劳动力商品特殊的使用价值是矛盾产生的根源。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2. 资本的本质: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生产关系,当资本家将货币作为剥削剩余价值的手段时,货币转化为资本。
3.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率
4.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5.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6.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7.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8. 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资本积累的实质。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9. 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方式: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杠杆。
10. 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及其变化趋势。
11.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
12. 资本积累的后果:资本积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失业与贫困的积累。
13.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物,企业利润表现为经营的成果.利息率的计算。
影响利息率的因素。
利息率有下降的趋势。
银行信用的特点,银行资本的构成。
银行利润的数量。
银行业务的基本形式。
8. 股份公司的概念,股票及其特点、股息和股票价格。
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
9.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级差地租的概念,级差地租的两种形态。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来源与源泉。
绝对地租的概念,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来源。
土地价格的概念,土地价格本质,土地价格有上涨的趋势。
第七讲垄断资本主义及其特征
1.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经历了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产生垄断的过程。
2.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要引起垄断的产生。
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决定的。
3. 垄断资本主义的五个特点。
垄断资本主义的五个经济特征的共同本质是垄断。
4. 垄断组织的形式。
5. .金融资本的概念。
银行由普通的中介者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金融寡头的概念。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
6. 资本输出必要性、形式。
7. 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8. 垄断利润的概念,来源。
垄断价格的概念,垄断价格与价值规律。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垄断不能消除竞争,而且使竞争更加激烈。
垄断竞争的特点。
9. 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和技术发展出现停的趋势和快速发展的趋势。
第八讲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基本原因和具体原因。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所有制结构。
国家所有制、(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国有化、国家直接投资办国有企业)国家私有混合经济、与国家密彻联系的私人垄断经济。
3. 国家对经济的计划调节及其意义。
第九讲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1. 二战以后,垄断组织的新变化是出现了混合联合公司。
混合联合公司的概念。
混合联合
公司发展的原因是垄断统治下资本积累规模的过渡膨胀。
2. 跨国公司的概念。
跨国公司发展的原因。
3. 资本国际化的原因。
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及其原因。
4.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关系及其原因、实质。
5. 现代世界经济关系的形成与特点。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内涵、途径。
6. 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