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北魏孝文帝改革分节练习及专题测试

北魏孝文帝改革分节练习及专题测试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班级姓名自主知识梳理1、北魏是(民族)建立的政权,建立者是,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孝文帝改革前,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和的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起义。

3、471年,在及大臣的精心安排下,登上皇帝的宝座,即魏孝文帝。

课时同步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鲜卑族拓跋部的发祥地嘎仙洞遗址位于今天的A、新疆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C、甘肃省D、黑龙江省2、东晋时,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是A、代国B、魏国C、北魏D、前秦3、下列史实属于拓跋在位时期的是①对原来的部落组织实行编户②计口授田,劝课农桑③仿汉制设官④将势力扩张到黄河流域,迁都平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下列关于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统治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凭借武力征服B、实行一些汉化措施C、开始实行编户D、重用儒生,兴办太学5、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宗主督护制导致A、国家赋税增加B、豪强地主隐瞒人口C、农民负担减轻D、社会矛盾缓和7、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8、推动孝文帝改革的因素有①社会矛盾的尖锐②冯太后的推动③农民起义不断④孝文帝自幼饱读儒学经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左》《老》,尤精释义。

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孝文帝本纪》材料二(冯太后)性聪达,自入宫掖,粗学书计,及登尊极,省决万机……太后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杀赏罚,决之俄顷……是以的威福兼作,震动内外。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迫在眉睫

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迫在眉睫

二.改革的有利条件
---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 1.改革的依据: 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 2.改革人物和措施: 拓跋珪改革:
经济上:实行编户;授田劝农; 政治上:仿汉官制;重用儒生(如崔浩); 思想文化上:兴办太学。
崔浩
《皇帝吊殷比干文》
北魏辅国元老,崔宏之子,博学多才,官至司徒,晚年修北魏 史书,因直笔实录被杀。《吊比干文碑》这一名闻书坛的惊世 之作,也出自崔浩之手。崔氏为北方士族之首,力图恢复汉士 族特权地位,为鲜卑贵族所忌恨。
天敕 似勒 穹川 庐, , 阴 笼山 盖下 四, 野 。
北朝民歌
北朝乐府诗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经济)赋税制度的混乱
内容:
材料二:魏初规定:“天下民户分为九等纳租赋”,自文成 帝(孝文帝祖父)始,又兴十五项“杂调”(杂税),后以 战争的临时征发,一户竟收租五十石, 为正常年租赋的二倍 半! 材料三: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 三十家方为一户,谓之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 于公赋矣。”
根据资产多少规定赋税多少,分成 九品征收。即九品相通制
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 避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材料三的现象 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社 对北魏政府有什么影响? 会矛盾日益强化
三、必要性
——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 阶级矛盾尖锐 一是在政治上实行宗主督护制 二是在赋税制度“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长城--
两种文明的分隔线? 农耕文明的防卫线?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一 制定新制
特点: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建立新制度 1、内容
(1)制定俸禄制,整顿吏治 (2)推行均田制
吏治有所好转
均田制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 一、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 受露田二十亩,分露田时会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身 死或年满七十岁,须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田,不须还官; 按照规定,桑田内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至于不 宜蚕桑的地区,则改受麻田,当中男子十亩,妇人五亩。 二、露田、桑田均不得买卖,但“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 得买所不足。” 三、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他们可得壮牛一头, 田三十亩,但不再给桑田。 四、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 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交接, 不许出卖。 后代谓此“公田”为“职分田”或“职公田”。
洛阳龙门石窟
一 促进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1)孝文帝的改革 1、原因 (2)北魏发展经济政策 (3)民族大融合的影响
2、表现
(1)农业生产发展:农具进步;修水利、垦荒地; 畜牧业发展 (2)手工业日益活跃:丝织业发展显著;北方出 现青瓷
北方青瓷
南方青瓷
一 促进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1)孝文帝的改革 1、原因 (2)北魏发展经济政策 (3)民族大融合的影响
2、意义
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文化的融合; 争取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整体感受
——改革内容
社会问题 1 阶级矛盾激化 2 民族矛盾激化 3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4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5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6 平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形成原因 宗主督护制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官无俸禄任意搜括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 保守势力强大,经 济落后,柔然威胁

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迫在眉睫

一生产方式农耕化: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 的恢复与发展
二社会制度封建化:加速了北魏政权 封建化进程 三 生活方式汉族化:缓和民族矛盾, 促进民族融合。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 (前期)
1.特点: 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建 立新制度取代旧制度。
2.措施
(1)俸禄制(官制) (2)均田制(土地制度) (3)三长制(基层行政制度) (4)租调制(赋税制度)
俸禄制
内容:
484年实行
由国家征收统一租调,筹集禄银,按级别 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制定奖惩贪污 的方法.
俸禄制 、 均田制
三、地方基层制度
三长制
宗主 农民
改革前
北魏政权
改革内容: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 改革后 北魏政权
三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农民
影响:
有利于中央集权; 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四、赋税制度
租调制
1、背景:赋税征收混乱,农民负担重;
2、内容:租(缴纳粮食)调(缴纳绢帛)
3、影响: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3.影响:
①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 促进了民族融合。 ②争取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③推动了政权的封建化。
巩固小结 阶段 特点 主要措施
实行官吏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冯太后主持, 第一 推行均田制 重点是 阶段 实行三长制 创建新制 推行租调制 迁都洛阳; 第二 孝文帝主持, 移风易俗(易服装;讲汉话;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 阶段 重点是 移风易俗 改籍贯
概念解读
古代的民族融合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经济农耕化的过程; 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汉化的过程; 3.从政治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政权封建化的过程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孝文帝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 (1)国家和豪强地主的矛盾: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 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他们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 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2)国家、豪强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北魏的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 “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
[特别提醒] 北魏能够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 (1)经济上: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政策,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使拓跋部由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 定居生活,适应了中原地区先进生产力的需要。 (2)政治上:仿照汉制设官,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完善朝廷典 章制度,国家机构日益完备。 (3)文化上:兴办太学,积极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4)军事上:建立强大的军队,发动一系列征伐兼并战争。
2.可能性 (1)客观条件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 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②拓跋珪学习汉族先进制度,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逐渐转向农 业经济,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同时,国家机构日益完备, 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2)主观条件 ①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积极推动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②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具有推行汉族封建国家 统治经验的强烈愿望。
【答案】 (1)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了 基础。
(2)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危机严重。 根本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北魏统治。
[史料二]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 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 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 改一字。
——《魏书·孝文帝纪》
(2)史料二所述影响说明了什么?针对史料一反映的问题,他采 取了什么措施?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迫在眉睫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迫在眉睫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简要叙述北魏统一北方后的形势。
【答案提示】 北魏于 439 年统一黄河流域后,初步结束了 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社会 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北魏统治者 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开始封建化进程。但是,北 魏政权运作主要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系,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 多欠缺之处,基层统治方式实行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上“纵富 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阶级矛 盾尖锐;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高压政策,致使 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 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
自我校对 ①鲜卑族 ②代国 ③前秦 ④淝水之战 ⑤拓跋珪 ⑥
平城 ⑦黄河 ⑧社会生产 ⑨交流和融合 ⑩农业经济 ⑪ 汉族儒生 ⑫太学 ⑬宗主督护制 ⑭汉族 ⑮阶级矛盾 ⑯ 民族矛盾 ⑰儒家经典 ⑱封建国家 ⑲冯太后
1.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 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拓跋珪和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按照汉族封 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
(3)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后执掌朝 廷实权。
(4)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 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1)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是改革最主要的客观原 因。 (2)当时的经济、军事、政治需要是改革最为直接的现实原因。 (3)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是改革的主观 原因。 (4)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为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2.简要分析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答案提示】 冯太后临朝听政,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 汉族先进文化,进行社会改革;她对孝文帝实施系统的汉文化教 育,亲自督促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同 时指导他阅读诸子百家的著作和历史典籍,使孝文帝具有了深厚 的汉文化底蕴;在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续推行冯太后的改革政 策。所以说,孝文帝改革是在冯太后的影响和直接推动下进行的。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1)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1)
• (2)黄河流域已有的文明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 (3)前期统治者(拓跋珪、拓跋焘)已在一定程度上汉 化,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
• (4)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并在掌权时期进行了前期改革。
• (5)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 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
• 答案: (1)对内:解散部落组织,实行编户;计口 授田,劝课农桑;仿汉制设官。对外:进击强敌。
• (2)由于实行宗主督护制和“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的赋税制度,阶级矛盾激化;由于实行压迫和歧视 的民族政策,民族矛盾激化,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 (3)孝文帝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编后语
听课不仅要动脑,还要动口。这样,上课就能够主动接受和吸收知识,把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这对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口头 表达能力,以及考试时回答主观题很有帮助的。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上课的动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 (2)东晋时建立代国,不久被前秦吞并。淝水之战 (1)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 (2)398年,迁都______,北魏历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
期。
平城
• 3.统一
• (1)完成: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 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 (2)影响
• 请回答:
• (1)据材料可知,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
• (2)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
• (3)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分析理 解能力。第(1)问通过阅读材料,可直接得出,第(2) 问需联系教材知识,回答其危害。第(3)问是要回答 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即宗主督护制和改革的关系。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 眉睫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 眉睫课件 (共28张PPT)
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有何危害?
北魏前期赋税制度混乱:
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九品”.九品是按资产 多少而规定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等第将税收送 到不同地区.但实际上却无法做到.一方面由于世家大 族隐瞒大量田地和人口,造成贫富不分;另一方面,由 于官吏与地主勾结,把负担压在广大人民身上。
1.阶级矛盾激化 ⑴基层统治方式实行宗主督护制; ⑵赋役制度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东晋
北魏 宋齐梁陈
隋 朝
南方
“千古第一后”
➢听政20年间,主持了前期改 革,为孝文帝全面改革奠定了 基础。 ➢培养孝文帝,使他具有浓厚的 汉文化,为他推行全面和彻底 汉化奠定了基础。
拓拔珪是鲜卑族 拓拔部的首领,386年 他重建代国即后来的 北魏,399年称帝,是为 道武帝.他的后代在 439年统一了黄河流 域。
这是位于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大 兴安岭的嘎仙洞遗址,它是鲜卑族拓拔部的发 祥地。
农耕文明的防卫线?
长城-- 两种文明的分隔线?
“秦长城长度超过万里,标志着万里长城的开 始;同时也代表着中华大地上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共 存的开始。”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李鸿宾
北方
东 汉
魏 蜀 吴
西晋
十六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4.使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最终推动其进
行汉化改革的是
A.拓跋珪
B.道武帝
C.冯太后
D.拓跋宏
5.东晋时,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是 A、代国 B、魏国 C、北魏 D、前秦
6.鲜卑族拓跋部的发祥地嘎仙洞遗址位于今天的 A、新疆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甘肃省 D、黑龙江省
12.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 有①实行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 税收人②赋税征收严重不均,农民负担重③民 族矛盾日渐突出④冯太后崇尚“汉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
1.冯太后 汉族先进文化 。 (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_____________ 儒家经典 ,使其接受汉文 (2)亲自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_________
化。
2.孝文帝 统治经验 , (1)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_________ 鲜卑族 落后的统治方式。 改革_______ 冯太后 一起掀起改革运动。 (2)和_______
生活在同一地域,相互学习和交流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角度1】► 宗主督护制的推行对北魏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危 害? 提示 在宗主督护制下,豪强地主趁机隐瞒控制人口,逃 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 发。与此同时,由于出现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的现象, 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将所有部落户口都变成国家的编户齐民。从此,各部落逐
渐走向定居,从事农业生产。明元帝继位后,又大力劝课 农桑,减免一半田租,并选贤任能,到处网罗汉族士人参 与北魏的政权建设。太武帝在位期间,还积极笼络世
家大族,将大批汉族的世族人士召入平城,居官任职。 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带来的胡文化,也对中原汉族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如胡服、胡羹、胡饼等,就在北方地区广泛
名师点拨:
拓展1 阅读下列材料: 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 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 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
——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
(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
答案
(1)民族矛盾尖锐。
(2)严重威胁着北魏统治的巩固。
④国家机构日益完备。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阶级矛盾激化 北魏靠武力统一北方,各种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宗主督护 赋税收入和_________ 徭役征发 ,也激化了矛盾。 制影响了国家的_________ 2.民族矛盾激化 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激化了矛盾。 3.社会危机严重 阶级矛盾 和_________ 民族矛盾 的激化,各地起义不断。 由于_________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3.1改革迫在眉睫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3.1改革迫在眉睫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1-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2-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1.课程标准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学习要点 (1)北魏的崛起和统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状况。 (3)冯太后的执政措施、孝文帝继位。
一二
目标导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北魏的崛起 1.338年,鲜卑族拓跋部首领建立代国,但不久被前秦吞并。 2.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次年,正式称帝,北魏历史进入新的发展 时期。 4.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 分裂割据局面。
一二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二、孝文帝改革的条件 1.改革的必要性 (1)北魏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在基层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 出任宗主,他们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 (2)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①表现: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进入中原地区后,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 关系,致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②影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
一二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2.改革的可能性 (1)北魏统一后对汉族文化的吸收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一定基础: 北魏统治者在依赖武力从事征服兼并的同时,也参照汉族封建政权 的一些统治方式,拓跋部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2)孝文帝继位后,在冯太后的培养下,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 趣,感到要巩固统治,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 的统治经验。 知识补充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继位时年仅4岁,一切军国大政皆由 他的祖母冯太后主持。冯太后是汉人,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并有 杰出的政治才能。北魏早期的改革,虽以孝文帝的名义进行,但实 际的决策者却是冯太后。

改革迫在眉睫

改革迫在眉睫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A课程目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C重点与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缘故与条件难点:宗主督护制;社会矛盾激化的缘故;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阻碍D教学进程:【导入新课】本科导言给同窗们展现了北魏武士的风韵,北魏:南北朝时期曾经一度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由鲜卑族所成立。

从这幅陶俑上,咱们能够想象北魏士兵在战场杀敌时的情景,正是靠这些士兵,北魏才能一度统一黄河流域。

可是“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各类制度有许多不完善和欠缺的地方。

这一点北魏最高统治者也深知,他们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成效最明显的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教学新课】一、改革的重要前提——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一、北魏的崛起(1)族源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拔部;“鲜卑”作为一个部落集团的名称,约始见于东汉。

鲜卑一名,有学者以为鲜卑即“犀毗”,亦称“师比“,指胡人的带钩而言。

“鲜卑”意为瑞祥或神,合之为瑞兽或神兽。

拓跋氏初是鲜卑地处最东北的一支,亦称别部鲜卑。

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移,射猎为业”。

据研究,“拓跋”的含义,乃是北人谓鲜卑父、胡(匈奴)母所生后代之意。

魏晋之际游牧与山西、内蒙;东晋时成立代国,为前秦兼并。

(2)崛起①背景: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割裂和战乱②北魏成立:386年拓拔珪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年拓拔珪迁都平城,次年称帝,是为道武帝。

二、统一黄河流域(2)意义①初步终止西晋以来北方割裂割据局面;②制造了北方相对稳固的社会环境,增进了社会生产的进展;过渡: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不仅为其全面推行改革提供稳固和普遍的空间,而且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展,这是加速北魏进行封建化改革的关键。

同时,统一对北方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增进,更使他们熟悉到汉族文化的先进方面,成为汉化改革的重大前提。

正是在以上因素阻碍下,北魏统治阶级一开始就注重汉化改革,并非断推动!二、改革的有利条件——拓拔珪的汉化改革(奠基)一、依据: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二、方法:(政治、经济、文化)(1)解散部落组织(分土居住),实行编户;(2)计口传田,劝课农桑;(3)仿汉制设官制;(4)延揽人材,重用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5)兴办太学,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优秀PPT (15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单元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优秀PPT (15页)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第 3单元 北 魏 孝 文帝的 改革措 施 优 秀 PPT ( 1 5页)
民族融合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 汉化的过程;
3、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三、后期改革——孝文帝的移风易俗
1.特点:
由孝文帝主持,以学习汉文化为主要目的。
2.措施:⑴易服装
⑵讲汉话
⑶改汉姓,定门第 等级 ⑷通婚姻 ⑸改籍贯
促进了鲜卑人对汉 族文化的认同;
争取了汉族地主对 政权的支持;
推动北魏政权向汉 族统治模式转化。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选 修一第 3单元 北 魏 孝 文帝的 改革措 施 优 秀 PPT ( 1 5页)
北方 南方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

---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元 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构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回顾旧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与有利条件
必要性:宗主督护制和赋税制度导致阶级矛盾加剧。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 各地人民起义不断危及北魏统治。

7.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 。这许 多民族 ,不管 是共时 态存在 还是历 时态存 在,均 可以寻 到某种 内在的 关系。 族与族 之间的 关系有 两种: 一为血 缘性; 另为社 会性。 民族之 间不只 是存在 着血缘 性的关 系,也 还存在 社会性 的关系 ,其中 最主要 是文化 关系。
影响: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

2019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2019秋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2.可能性 (1)客观条件。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 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②拓跋珪学习汉族先进制度,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逐 渐转向农业经济,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同时国 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2)主观条件。 ①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积极推动孝文帝学习汉族先 进文化。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 1 课 改革迫在眉睫
[目标导航]
知识目标
素养目标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 过程、原因和影响 2.北魏面临的社会矛盾 和统治危机的表现及原 因 3.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 的影响 4.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条件及目的
1.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 盾仍然尖锐,北魏统治集团与各族人民 的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这是孝文 帝改革的主要原因(历史解释) 2.运用必要性与可能性的分析方法,认 识孝文帝改革的主客观条件。社会矛盾 激化使改革很有必要,冯太后支持孝文 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以改变鲜卑族的 落后,这些使改革具备了主观条件(唯 物史观)
②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具有推行汉族 封建国家统治经验的强烈愿望。
[探究问题] 材料 北魏经济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在大量役使奴 隶劳动的同时,在中原封建经济的影响下,对广大被征服 的人口,不得不采取封建方式组织生产……道武帝入主中 原以后,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一开始就采取了田租 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中原的封建经济关系原封不动地保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1.北魏的崛起 (1)北魏是源于东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 (2)东晋时,拓跋部首领建立代国,但不久被前秦吞并。 (3)386 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 魏,史称北魏。398 年,迁都平城。 2.统一黄河流域 (1)时间:439 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答案:C
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的原因
1.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是改革最主要的客观 原因。
2.当时的经济、军事、政治的需要是改革最直接的现实 原因。
3.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是改革的主 观原因。
4.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为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例2】 北魏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主要有( )
【思考探究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开始采用汉族的先 进文化进行统治,其措施有哪些?
【答案】①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 ②推行 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 ③重用汉族儒生。 ④兴办太学。
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1.阶级矛盾激化 (1)北魏靠武力统一北方,各种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2)宗主督护制影响了国家的___赋__税__收__入___和徭役征发,也 激化了阶级矛盾。 2.民族矛盾激化: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其他民族的 关系,激化了矛盾。 3 . 社 会 危 机 严 重 : 由 于 __阶__级__矛__盾____ 和 民 族 矛 盾 的 激 化,各地起义不断。
理调整 ④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碰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北魏政权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地方官吏与地 主勾结,欺压农民;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的碰撞,这些都导致 社会矛盾激化,①②④正确。当时民族矛盾没有得到合理调 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当时面临的更大危机,故排除③。因 此选C项。
①豪强地主隐瞒赋税 ②农民负担沉重 ③汉族与鲜卑族
矛盾冲突 ④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北魏改革迫在眉睫
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以及由此引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528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528人教PPT课件

• (二)能力提升(分析改革背景)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
山林湖泊。东晋以后,巨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 晋成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 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 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 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 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 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 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 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 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 并存。
•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 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 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 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 “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 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 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 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 之”。
•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
理制度改革强大族擅 占山泽,百姓无权享有山泽之利。(6分)
• 2\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 实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 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 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 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 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 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 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 税,被称为“客户”。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一、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影响 1.原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 统一;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北魏军事力量强,骑 兵强悍;北魏统治者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
2.影响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了北方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3)为北魏进行封建化改革创造了条件。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必要性: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北魏面临统治危机,社会改 革迫在眉睫。 ①阶级矛盾:由于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赋税制度的混乱导致国家、 豪强地主、农民之间的矛盾重重。 ②民族矛盾: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 族矛盾激化。
(2)可能性 ①客观条件: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 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b.拓跋珪学习汉族先进制度,使 拓跋部由畜牧经济逐渐转向农业经济,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进程。同时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②主观条件:a.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积极推动孝文帝学习汉族 先进文化。b.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具有推行汉族 封建国家统治经验的强烈愿望。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改革的主观条件 1.冯太后 (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亲自督促孝文帝学习___儒__家______经典,使其接受汉文化。 2.孝文帝 (1)希望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 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来巩固统治。 (2)和___冯__太__后____一起,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 改革运动。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史料一 ①北魏统治者在依赖武力统一北方的同时,也参照汉族 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 农业的经济政策。通过分配土地,让人民定居生活,拓跋部由以 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史料二 ②《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 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 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 不改一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社会矛盾出现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

从历史解释角度探究少数民族学习先进汉族文化的途径及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改革的客观条件1.北魏的崛起(1)起源:源于我国东北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政权。

(2)建国: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迁都: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次年,正式称帝。

(4)统一: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早期改革内容影响经济实行编户,使部落成员定居下来;计口授田,劝课农桑推动拓跋部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政治仿汉制设官;汉族儒生在北魏受到重用,国家机构日益完备文化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题,拓跋珪和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按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启了封建化的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改革的必要性1.社会矛盾: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宗主督护制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2.民族矛盾: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民族矛盾激化。

3.社会危机: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各地不断发生人民起义。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34“学思之窗”,思考:思考一下,你认为太武帝的言论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什么问题?提示反映了北魏统治者不能较好地处理民族关系,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深度点拨] 北魏前期的政治、经济危机,本质上是落后的制度与中原先进的生产力的矛盾、民族压迫政策与民族融合趋势的矛盾。

三、冯太后和孝文帝——改革的主观条件1.冯太后(1)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亲自督促孝文帝学习儒家经典,使其接受汉文化。

2.孝文帝(1)希望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来巩固统治。

(2)和冯太后一起,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改革运动。

[深度认知]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在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2.拓跋珪和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按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

3.孝文帝通过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史料一《魏书·李冲传》曰:“旧无三长,惟立①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官吏们畏于权势,多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史料二“每有骑战,②汉人为肉篱。

”史料三北魏统治者③没有处理好与农耕文化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致使矛盾日益尖锐。

史料四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颇为悬殊,拓跋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④汉族地主官僚也是心存不满,常常与鲜卑贵族发生矛盾。

①宗主督护制是官府与地方豪强势力勾结、镇压民众、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方式。

②说明汉人遭受鲜卑贵族的压迫。

③说明不同民族文明程度的差异。

④表明汉族地主官僚和鲜卑贵族存在矛盾。

根据上述史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社会存在哪些矛盾?提示鲜卑贵族盘剥导致阶级矛盾;鲜卑族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孝文帝改革前的主要社会矛盾(1)国家和豪强地主的矛盾: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实行宗主督护制,由豪强地主出任宗主,他们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2)国家、豪强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北魏的地方官吏与地主勾结,“纵富督贫,避强侵弱”,导致广大农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

(3)鲜卑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拓跋部原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地区后,北魏统治者没有处理好与经济文化相对先进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

(4)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悬殊,拓跋贵族对汉族地主存有戒心,汉族地主官僚也心存不满,常常与鲜卑贵族发生矛盾。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史料一①北魏统治者在依赖武力统一北方的同时,也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

通过分配土地,让人民定居生活,拓跋部由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史料二②《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左》《老》,尤精释义。

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孝文帝本纪》①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具备了许多有利条件。

②体现了北魏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

(1)从史料一中可以看出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么有利条件?提示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开始学习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北方地区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2)史料二所述说明了什么?针对史料一、二反映的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提示说明:北魏孝文帝深受汉族文化影响,对汉族的儒家、道家思想非常了解,造就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措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必要性: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北魏面临统治危机,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①阶级矛盾:由于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赋税制度的混乱导致国家、豪强地主、农民之间的矛盾重重。

②民族矛盾: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2)可能性①客观条件: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b.拓跋珪学习汉族先进制度,使拓跋部由畜牧经济逐渐转向农业经济,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同时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②主观条件:a.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积极推动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b.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具有推行汉族封建国家统治经验的强烈愿望。

一、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影响1.原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北魏统治者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

2.影响(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促进了北方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3)为北魏进行封建化改革创造了条件。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1.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改革最主要的客观原因。

2.当时的经济、军事、政治的需要是改革最为直接的现实原因。

3.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是改革的主观原因。

(建议用时:20分钟)一、选择题1.在对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进行探讨时,某班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A.统治者恰当地处理了民族关系B.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族政治文明C.北魏统治者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D.拓跋部拥有骁勇善战的民族性格解析:选D。

解答时,需要注意题干要求选择的是“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过程中,统治者主要依靠的是武力征服,通过征服强迫其他民族服从统治。

而当时的北魏无论是政治模式、政府政策还是社会经济,都是比较落后的,各民族间也是矛盾重重。

2.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 )A.阶级矛盾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民族矛盾D.鲜卑族内部矛盾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当时北魏的社会矛盾。

北魏统一北方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同时由于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十分尖锐。

但鲜卑族内部的矛盾当时并没有显现出来。

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淝水之战后,拓跋珪成立北魏政权,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这里的“胡汉豪族的威权”具体是指( ) A.建立郡县制B.采用宗法制C.宗主督护制D.实行分封制解析:选C。

本题考查北魏基层组织建设。

北魏建国初期,实行宗主督护制,由当地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造成了地主趁机隐瞒人口,逃避赋税、徭役的现象,故出现“胡汉豪族的威权”现象,C项正确。

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4.据白寿彝的《中国通史》统计,从孝文帝即位的延兴元年至太和四年,有史可考的各地暴动、叛乱事件就有二十几起,北魏政局处于严重动荡之中。

这说明( )①北魏统一北方违背了历史潮流②北魏统治者固守旧思想③社会矛盾尖锐④改弦更张,进行改革,势在必行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可知,北魏政局处于严重动荡之中,这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的结果,这就要求当局进行必要的改革,故③④说法正确;北魏统一黄河流域迎合了历史发展潮流,①说法错误;②不能由材料得出。

5.史书记载,孝文帝的祖母冯太皇太后在其成长过程中曾对他进行系统的汉文化教育。

冯太皇太后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B.改变落后的统治方式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D.摆脱社会危机解析:选C。

注意题干中“根本目的”这一限定,作为统治者的政策,其根本目的都是维护自身的统治。

6.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具备的有利条件有( )①北魏完成统一,民族融合加强②冯太后掌握实权,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文化③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落后的深刻认识④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平等政策⑤北魏社会局势安定,社会矛盾相对缓和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解析:选B。

北魏凭借武力统一北方,主要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系政权,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汉族与鲜卑族民族矛盾尖锐,由此导致了北魏政权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不能当作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所以排除了含有④⑤的A、C、D三项。

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经济是一种复杂的混合体,在大量役使奴隶劳动的同时,在中原封建经济的影响下,对广大被征服的人口,不得不采取封建方式组织生产……道武帝入主中原以后,面对人口众多的汉族地区,一开始就采取了田租户调的封建剥削方式,中原的封建经济关系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拓跋部贵族面临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他们圈占、抢夺大量的土地,逐渐转化为封建贵族,拥有的奴隶则变成了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材料二445年,陕西一带人民起义,参加者既有汉族,也有羌族等其他少数民族,起义军很快就发展到十余万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