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林分结构的设计
林分结构参数
林分结构参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林分结构参数是指森林中不同层次及不同空间中林木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是描述林分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
林分结构参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森林的生长状态、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对森林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一、林分结构参数的种类1.树冠密度:树冠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树冠所占的空间比例。
树冠密度高表示林木生长茂密,树冠形成了连续的覆盖层,有利于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和稳定。
2.胸径分布:胸径是指树木干部地下1.3米处的直径,胸径分布描述了不同胸径级别的树木在林分中的分布情况。
合理的胸径分布有利于优胜劣汰,保持林分的生长繁茂和稳定。
3.树高结构:树高结构是指不同高度层次上树木的分布情况。
良好的树高结构有利于森林内部的光照、空气流通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对提高森林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4.径阶结构:径阶是指不同胸径级别的树木在林分中的分布。
合理的径阶结构有利于树木间的竞争和协作,维持森林内部生态平衡,促进森林的持续生长和更新。
1.生态功能:林分结构参数直接影响着森林的生态环境和功能。
合理的树冠密度、胸径分布、树高结构和径阶结构可以促进森林内部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2.生长状态:通过观测和分析林分结构参数,可以了解森林的生长情况和生长趋势,及时发现生态环境问题和林木病虫害,为森林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经济效益:良好的林分结构可以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增加森林的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调整树冠密度、胸径分布、树高结构和径阶结构,可以实现森林的持续经营和利用。
4.生物多样性:林分结构参数对森林内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促进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林分结构,可以增加不同树种和树龄层次的分布,创造更多的生态位和生境条件,为各种植物和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
1.间伐和更新:通过定期的间伐和更新,可以调整树冠密度和胸径分布,促进树木的生长和更新,增加林分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森林培育学概论教学大纲有思考题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森林培育学》是为林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充分掌握有关林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林木种子生产、壮苗培育、人工造林、森林经营和主伐更新等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提高森林经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从业能力,为森林资源的恢复、环境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服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为专业课,需要必备的林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学习本课程前,应系统学习“树木学”、“土壤学”、“气象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等专业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长发育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的理论和技术。
培养科学思维,掌握森林培育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
三、教材选编及依据本课程选用由北京林业大学沈国舫教授等编著的《森林培育学》作为主讲教材。
该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在内容的编排程序、深度等方面都适合于林业专业的教学。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章节与教材内容有所变动,充实我国北方森林培育的内容。
四、《森林培育学》教学内容绪论1.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2.森林培育事业的成就与问题3.我国新世纪林业建设的战略性转变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对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发展、现状计存在问题具备初步的了解。
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森林培育的重要性、国内外育林的现状、成就与问题,新世纪我国林业战略性转变的深远意义。
着重介绍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林木结实规律及影响因素,掌握林木良种基地建立技术。
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影响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因子;林木产生结实周期性的原因及控制途径,提高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技术;良种基地营建技术;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林木种子贮藏技术。
主要讲授:(1)林木生长发育和结实规律(2)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因素(3)影响林木结实的因素(4)林木良种基地类型及营建技术(5)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6)林木种子贮藏技术第二章苗木培育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林木种子休眠机制、苗木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种子催芽处理方法和主要类型苗木的培育技术。
第五章森林资源经济评价
U—经营周期 V—年均营林生产间接费用(包括森林保护费、营林设 施费、良种实验费、调查设计费、基层生产单位管理费 、场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P—利率
推导:
Da Db
Au
Au
Au
Au
Da Db
Da Db
Da Db
V
Ci Ci
Ci Ci
Ci Ci
Ci Ci
则一个轮伐期内,不考虑期间费用时的纯收益(u年末
u
B uA uD a(1P )u-aD b(1P )u-b i 1C i(1P )u i 1V
(1P )u 1
P
Bu—林地评估值 Ci—第i年投入的营林生产直接费用(包括整地、栽植 、抚育等费用)
Au—现实林分第U年主伐时的纯收入(指木材销售收入
扣除采运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有关 税费、木材经营的合理利润后的部分)
W=Y/Y.*100
W-被评价林地的级分
Y-被评价林地的指标值(如树高、蓄积等) Y.-标准林地(分值为100)的指标值
3.回归分析法
运用回归法建立林地生产力(用蓄积或 树高等表示)与林地各特征(如土层厚度、 坡度等)的关系式,然后依据具体地块的特 征确定该林地的生产力。
三、林地资源货币评价——林地 资产评估
100.00
林分:
林分指内部结构特征(如树种组成、林 冠层次、年龄、郁闭度、起源、地位级 或地位指数等)基本相同,而与周围森 林有明显区别的一片具体森林。
林分常作为确定森林经营措施的依据, 不同的林分需要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
林班:
林班是在林场的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 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 面积大小比较一致(我国一般为50-200 公顷)的基本单位。
《林分结构与培育》PPT课件
人工林概述
1、什么叫人工林? 通过人们的生产营造与更新所培育的森林。 2、人工林的种类有几种? 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新炭林、特种 用途林 3、人工林特点 生长快、产量高、质量稳
上海人工林现状
从农田林网到经济果林,再到大步推进生态公益林开展, 本市森林资源总量快速增长,林业实现跨越式开展,市绿 化和市容管理局今天透露,截至2021年,本市林地总面 积140万亩,比1999年增加113万亩;森林覆盖率 11.63%,比1999年增加8.4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近1个 百分点,到2021 年本市森林覆盖率到达15%。
上海市林业的这一跨越式开展呈现几大特点:一是林业作 为上海城市生态建立、改善人居环境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开 展的根底局部来开展,初步构建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框架; 二是林业开展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南汇水蜜桃、松江水 晶梨、崇明三岛的柑橘和桑椹、嘉定的葡萄,以及奉贤的 黄桃等特色品牌,带动了上海各片区林业经济的全面开展。
《林分结构与培育》PPT 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讲课内容
第一节 人工林的合理构造 第二节 林分密度 第三节 确定造林密度的原那么和方法 第四节 树种组成及混交林
四、立体林业
所谓立体林业就是“充分、合理和有效地利用林 地的生态资源,进展多层次、多行业、多时效的 综合经营,以获得最正确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 益〞。立体林业着眼于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所 以也有人称之为"生态林业"。
经营立体林业的关键,首先必须选择适宜的立体 组合。立体组合是指同一块地内,先后或种植树 木、果树和其他经济作物。在收益的时间上构成 长中短相叠连的时态,在经营内容上既有种植业, 又有养殖业和加工业;在空间上呈乔、灌、草及层 间植物多层构造的人工植物群落。
测树学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
评估森林经济效益
林分蓄积量是衡量木材生产潜力和经 济效益的重要指标,通过测定林分蓄 积量,可以评估森林的经济效益和价 值。
林分蓄积量测定的方法
标准地调查法
在林分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标准地,对 标准地内的树木进行每木检尺,根据 标准地数据推算林分蓄积量。
样地调查法
在林分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样地,对样 地内的树木进行抽样调查,根据样地 数据推算林分蓄积量。
测树学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 定
目录
• 林分蓄积量测定的基本概念 • 林分蓄积量的计算方法 • 林分蓄积量测定的实践应用 • 林分蓄积量测定的发展趋势 • 林分蓄积量测定的挑战与对策
01
林分蓄积量测定的基本概 念
定义与意义
定义
林分蓄积量是指一定面积林分中所有 树木的材积之和,是衡量森林资源的 重要指标。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确定经营目标
通过林分蓄积量测定,可以评估 森林的生长潜力和经营目标,制
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调整森林结构
根据林分蓄积量测定结果,可以 了解森林的结构和分布情况,合 理调整树种、年龄和密度等结构
因素。
森林采伐设计
确定采伐量
01
根据林分蓄积量测定结果,可以估算采伐量,确保采伐作业的
顺利进行。
2
AI技术可以处理大量的遥感影像和GIS数据,快 速生成林分蓄积量的估算结果,大大缩短了测定 时间。
3
AI技术还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预测森林的生 长趋势和变化,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 学依据。
林分蓄积量测定与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
林分蓄积量测定与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领域密切相关,通过交叉研究可以促进相 关领域的发展。
林分蓄积量测定精度的影响因素
5第五章 3侵蚀沟道与水文网水土保持林配置
谷坊一般要与护坡林结合
谷坊一般不长期起蓄水作用
谷坊与道路相结合
3.沟底防蚀林
作用:防止沟道下切,缓流挂淤
沟底栅栏状造林
适用:坡度较缓的中下游沟道 结构:50~80m横向栽植3~5行树木,紧密结构
沟底全面造林
沟底坡度>5%时,结合土柳谷坊,全面造林,造林时
注意流出水路
栅栏状造林
(3)侵蚀沟系的上、中、下游,侵蚀发展都很 活跃,整个侵蚀沟系均不能进行合理的利用。 对这类沟系的治理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距居 民点较远又无力治理,采用封禁的办法;二是 距居民点较近处,在沟底设置谷坊群,固定沟 顶、沟床的工程措施并结合生物措施。基本控 制侵蚀后,再考虑进一步的利用问题 。
(三)侵蚀沟系林业生态工程的配置
二 河岸防护林
(一)河川护滩林
1.防护目的
• 缓流挂淤
• 抬高滩地,改良土地
• 保护河滩
• 增加经济效益
2.配置特点 (1)雁翅形护滩林 林带与水流方向构成30--45° 每带栽植2--3行 带间隔5--10m 造林方法:插条造林,丛状栽植 行距1.5--2m,丛距1m,每丛插条3根,多用 1--2年生枝条,长30--40cm,直径1.5--2m
第六节 水库、河岸水土保持 林生态工程
一 水库防护林
(一)防护目的 固定库岸,控制浪蚀,拦截并减少进入库区 的泥沙,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 提高水库的景观价值和美学吸引力; 减少水库水面蒸发。
(二) 水库防护林的配置
1. 库岸防护林 (1)防浪灌木林
营造起点:正常水位或略低于此线的地方 开始
(2)侵蚀沟系的中、下游,侵蚀发展基本停止, 沟系上游侵蚀发展较活跃,沟道内进行了部分利 用。在有条件的沟道打坝淤地、修筑沟壑川台地、 建设基本农田;沟头防护工程与林业措施的结合, 如配置编篱柳谷坊、土柳谷坊,修筑谷坊群等; 在已停止下切的沟壑,如不宜于农业利用时,最 好进行高插柳的栅状造林。
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
第五章林分蓄积量测定一、填空题1.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和三要素构成。
2.在林分蓄积量测定中,应包括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测定和林分测定。
3.增加标准木的株数,一般可以林分蓄积量的测定精度。
4.根据立木材积三要素的理论,当两株林木的胸径相同,而两株林木的树干材积不相等时,这是由于两株林木的树高或树干不同所引起的。
5. 检量原木长度时,应量测原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处的距离。
6.平均直径、平均高、林木株数及林分蓄积量完全相同的两个林分,其材种出材量却不一定相同、且可能有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可能不同。
二、概念题1. 蓄积量2. 标准木法3. 一元材积表4. 二元材积表5. 三元材积表6. 立木材积三要素7. 立木材积表三、简述题1. 简述“3P”抽样的特点。
2. “3P”抽样的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3.四、论述题1. 试分析一、二元材积表的优缺点,我国林业生产中是如何编制一元材积表的?2. 试述平均标准木法的步骤,并说明其它三种标准木法选择标准木的原则。
五、计算题1. 测得落叶松林分平均高为11m,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21.6 m2,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分别为36m2和212m3,则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是多少立方米?2. 测得标准地二株平均标准木:g1=0.05107 m2,v1=0.5226m3; g2=0.05027 m2,v2=0.44013m3;林分总断面积 G=10.84 平方米,试求林分蓄积量。
标准答案一、填空题1.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
2.在林分蓄积量测定中,应包括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测定和林分面积测定。
3.增加标准木的株数,一般可以提高林分蓄积量的测定精度。
4.根据立木材积三要素的理论,当两株林木的胸径相同,而两株林木的树干材积不相等时,这是由于两株林木的树高或树干形状不同所引起的。
5. 检量原木长度时,应量测原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最短处的距离。
东林营林学课件5第五章 林分改造理论与技术
第五章林分改造理论与技术第一节林分改造的必要性与改造对象一、低价林的概念起源、组成、结构、郁闭度等不符合经营要求,产量低、质量差、生态功能弱的林分。
包括人工林和天然林。
二、林分改造的必要性人为/自然干扰、造林技术等原因,造成大面积低价林;许多低价林立地条件优良,具有改造潜力。
南方杉木、北方杨树人工林存在大量低价林;山杨、白桦、黑桦、栎类等天然林中亦有较多低价林。
三、林分改造的对象1、“小老头”人工林造林后,长时期处于成活不成林,成林不成材的低产、低价值林分。
林分中林木矮小,无明显主干,树干弯曲,萌条丛生,枯梢。
未老先衰或濒于死亡。
2、生长衰退无培育前途的多代萌生林经过多次樵采形成的萌生林,生长慢,生产力低,心腐严重。
如多代萌生的柞树、山杨、杉木林等。
3、经济价值低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经济价值低下的树种占优势,无法通过抚育间伐予以调整。
4、郁闭度在0.2以下的疏林地造林保存率低、或因放牧、火烧、风、雪、病虫害等破坏而成为幼龄疏林(人工林);多次择伐后留下的近熟、成熟天然疏林。
5、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林分遭受火灾、风灾、雪害及病虫害的残破林分。
林木受机械损伤,树枝折断,树干弯曲,无培养前途;林木死亡,造成严重疏密不均,甚至林窗。
6、生产力过低的林分因立地选择、混交方法不当,或遭外力破坏,生产力低下的林分。
东北地区中龄林阶段生产力:速生树种:<3.0 m3/ha;慢生树种:<1.5 m3/ha;7、天然更新不良,林相残破的近熟林林相残破,林下缺乏目的树种的幼苗、幼树,难以通过封禁改善品质的近熟林。
8、大面积的灌丛地除了灌木经济林(柞树丛-养蚕;柳丛-编织;沙棘、榛子-果用)、薪炭林等特殊经营的灌丛地以外,立地条件较好的灌丛。
三、林分改造的要求①改低产林为高产林;②改萌生林为实生林;③改疏林为密林;④改纯林为混交林;⑤改灌丛为乔林。
第二节低价人工林的改造低价人工林形成原因与相应的改造方法主要归纳为6种:1、造林树种选择不当,未能做到适地适树;2、种苗质量低劣;3.整地粗放;4、栽植技术不当;5.造林密度偏大或保存率太低;6.抚育管理不当1、造林树种选择不当或种苗质量低劣成因:造林不适地适树;如北方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营造的杨树林。
第5章 森林成熟与森林经营周期(林经-13)
b.伐后更新 U=a+v=60(y)
c.伐前更新 U=a-v=40(y) 常见于渐伐 作业
各地区主要树种的主伐年龄都有规定 (p63表3-17)。主伐年龄一般以龄级表示。
如某树种的龄级期为10年,主伐年龄为Ⅳ龄 级,则其主伐年龄的年限为31-40年。
(三)轮伐期的作用 轮伐期是经营单位导向法正状态(理想的森林 结构)的一种必要手段,是林业生产中的一个 重要的林学技术经济指标。具体而言:
几个概念 经营周期(forest management cycle )
森林经营中,一次收获到另一次收获之间的间隔期。
与经营周期相关的概念包括:
轮伐期(rotation)
更新期(regeneration period)
回归年(circulat更新期的概念
回归年是实行择伐作业的森林中所设计的一种时间概 念。以此回归期除全林面积,则得年伐区域之面积 , 而每一年伐区域,均依所定回归年回归至其再次择伐。 回归年的年数根据施业集约度、树种、立地条件的差 别而有不同,一般回归年越长就越成为脱离择伐作业 本质的作业法。
2. 确定方法 方法1: 查明择伐林内各直径林木(包括被压过 程在内的林木)的整个直径生长过程 (即直径与年龄的函数)。 择伐周期:A=a×n
确定数量成熟龄时,还要查出最高平均生长量的持续时间。 只要林分生长尚未明显停滞,在数量成熟到来以后一个龄 级内进行采伐利用,不会带来很大的木材损失,还可能由 于木材质量的提高补偿木材数量的损失。
(二)自然成熟 (1)概念:当树木或林分过渡到开始枯萎 阶段的状态,称为自然成熟;这时的年 龄称为自然成熟龄。它是以林木生理上 自然衰老的现象为标准的,故也称生理 成熟龄。
第5章林分蓄积量测定(精)
第5章 林分蓄积量测定[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采用标准木法、数表法测定林分蓄积的具体方法、步骤,以及一些数表的简要编制方法。
另外,在本章中简要介绍了一种较好的3P 样木法,该方法仅供教学中参考。
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称作林分蓄积量(Stand Volume),简称蓄积(记作M)。
在森林调查和森林经营工作中,林分蓄积量常用单位面积蓄积(m 3/hm 2)表示。
林分蓄积和单木材积一样,是由断面积、树高和形数三要素构成,因此,林分蓄积量的基本概念为D GH f 3.1M =。
它又与单株木的材积有区别,因为林分是由树木的群体组成,它具有生长、积累过程。
因此,受林木直径、树高、形数及株数等因子的制约,并受树种、年龄、立地条件和经营措施的直接影响而发生变化。
蓄积是鉴定森林数量的主要指标。
单位面积蓄积的大小标志着林地生产力的高低及经营措施的效果。
另外,在森林资源中,经济利用价值最大的仍是木材资源。
因此,林分蓄积的测定是林分调查主要目的之一,它为森林经营和采伐利用提供重要的数量依据。
林分蓄积的测定方法很多,可概分为实测法与目测法两大类。
实测法又可分为全林实测和局部实测。
在实际工作中,全林实测法费时费工,仅在林分面积小的伐区调查和科学实验等特殊需要的情况下才采用。
在营林工作中最常用的是局部实测法,即根据调查目的采用典型选样的标准砸进行实测,然后按面积比例扩大推算全林分的蓄积。
对复层、混交、异龄林分,应分别林层、树种、年龄世代、起源,进行实测计算。
对极端复杂的热带雨林的调查方法需根据要求而定。
实测确定林分蓄积的方法又可分为标准木法、数表法等,目测法可以用测树仪器和测树数表作辅助手段进行估算林分蓄积,或根据经验直接目测。
5.1 标准木法用标准木测定林分蓄积,是以标准地内指定林木的平均材积为依据的。
这种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mean tree)。
而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称为标准木法(method of mean tree)。
第五章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基本形式-园林树木
2.立面搭配
3.树群的位置 应选在有足够面积的开阔场地上,其观赏视 距至少为树高的4倍,树群宽的1.5倍以上。树 群在园林植物配置中常作为主景或邻界空间的 隔离,其内不允许有园路经过。
4.单纯树群:由 一个树种组成, 为丰富其景观 效果,树下可用 耐荫花卉作地被 植物
单纯树群(南京情侣园)
二、对植
(一)概念 凡是乔灌木以相互呼应的形式布置在构图轴线两侧
的配置。
(二)作用
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人口,用 作进口栽植和诱导栽植。在园林构图中始终作为配
景,起陪衬和烘托主局的作用,如利用树木分技状态 或适当加以培育,形成相依或交冠的景框,构成框
景。
(三)形式
1.两株对植 (1)对称种植
花地疏林
C 疏林广场
在游人密度大,又需要进入疏林活动的情况下设置。林下全 部为铺装广场。
(2)密 林
树冠之间成重叠或交接状,水平郁闭度在 0.7--1.0之间,在自然风景区或森林公园中 常见。分单纯密林和混合密林。 纯林树种单一,生长速度一般,形成的林缘 线单调平淡,而混交林树种变化多样,形成 的林缘线季相变化复杂,绿化效果也较生动。
三、环植
即围绕某一中心将树木配置成圆、椭圆、方形、长 方形、五角形及其它多边形等封闭图形的配置形式。 环植可为一环或多环,闭合环或半环等,环中心多 为雕塑、纪念碑、水体、草坪、广场或建筑物等,形 成四周聚合向心的效果。 环植树木本身多为配景,因此,一般要求色泽较 暗,以免喧宾夺主,以生长慢、枝叶茂密及体态较小 的树种为佳。
2.三株的配植
(7)不能在一条直线上,也不能等边三角形栽植,距 离要不等; (8)最大的一株和最小的一株要靠近,而中等的一株 远些
第五章---森林调查
第五章森林调查(复习题)理论部分一、名词解释1、地形图2、等高线3、林分4、单纯林和混交林5、林相6、密度7、郁闭度8、疏密度9、标准木10、行数和行率11、树木生长量12、树木生长率二、填空题1、罗盘仪导线测量适用于测量及测量,导线种类可分为导线和导线,无论那种类型导线的罗盘仪测量,都是依次测定各导线的及,用测距离。
每个测点要设,在桩上标记测点号。
为提高测角精度,常使用法。
2、树木直径测定常用的工具有和等,林木调查规定,以树基以上处的直径作为胸径。
3、测定立木高度的方法分为和法,测定树高的工具和仪器也很多,常用的有、克里斯顿测高器、望远测高仪以及用测出仰角后计算等。
4、标准地测量一般用罗盘仪测量,用量距,当林地的坡度大于5°时,斜距要换算成水平距离,侧线的闭合差不超过。
如为固定标准地,在四角要埋设,标桩上标明标准地号、,标准地的一个角和附近某一明显地物连接。
5、角规可直接用于测定林分,也可间接测定蓄积量、、及林分平均高等因子。
6、标准林分是指某一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地利用了所占空间的林分,这样的林分疏度密度等于。
7、树木的高生长与胸径生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的规律为树高随胸径的增大而。
8、在树高曲线上,与林分平均直径相对应的树高值,称为林分条件平均高。
9、根据林木树干材积与其()的相关关系而编制的立木材积表,称为一元材积表。
10、根据林木树干材积与其胸径及()两个因子的相关关系而编制的立木材积表,称作二元材积表。
11、地位指数是指在某一立地上特定标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的(平均年龄和平均高查相应的地位指数表来确定)。
12、林分蓄积测定,应包括林分面积测定和林木(平均高)测定。
13、根据我国规定的标准,用材部分长度占全树干长度( 40% )以上的树为用材树。
五、简答论述题1、简述罗盘仪导线的测量方法。
2、测定树木直径的工具有哪些,如何使用?3、勃鲁莱测高器怎样使用?4、单株木材积测定公式。
林学概论 第5章 林木遗传改良
措施,才能使它适应新的环境,称为驯化。驯化的另一涵义 是野生树种变为栽培树种,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的造林树 种都是已经驯化的树种。
加拿大和北京地区的主要气候指标
纬度 年均 温度 (℃ ) 1月平 均温 度( ℃) 0~-20 -4.7 7月平 均温 度( ℃) 16~24 26.1 绝对 最低
地理 分布
•我国对划分种子区的树种,采种后要分别种批,填写采地 标签,包括种批号、树种、产地、种子区、种子亚区、采种 日期、签证人和签证日期和签证机关等项目。 •所谓种批,指在一个县(旗)范围内采集的,属于同一树 种,立地条件、林分年龄和采种时间也大致相同的种子; •产地,指产种林分或母树所在的县。
油松
樟子松
征集、评价、利用
研究、掌握 采用适当的 审 定
2.良种选育传统途径:引种、种内变异选择、杂交育种 2.1种质资源
林木种质资源是指在选育林木优良品种工作中可能利用的一切 繁殖材料。
本地种质资源
外地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
人工创育的种质资源
野生的种质资源
(一)创育新品种的物质基础
2.1.1种质资源
的重要性
(二)选育优良品种的物质基础
( )
二 降 水 和 湿 度
降水量和湿度是决定自然界植被类型的 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引进树种成败的因素。 雨量的不同季节分配型,称为雨型。雨 型与引种成败有一定关系。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一定比例的昼夜交 替,即所谓光周期现象。不同植物对光周期的要 求是不同的,只有在适宜的光周期作用下,树木
2.5.3种源试验的方法
种源试验:指将来自同一树种不同种源的群体样 本放在一起,在选定的地点所进行的对比栽培 试验。 (1)种源试验的目的
《森林营造》PPT课件
造林于抚育管理技术难度大。(是目前营造纯林多原因)
• 混交的树种分:主要(目的)树种,伴生(辅佐)在树种
• 混交林分类型:指不同树种搭配形成的类型。
如主辅混交、乔灌混交等
20
第四节
造林施工技术
21
造林
• 按造林设计方案造林施工 • 造林可分为三大阶段: (工序)
• 人工林的结构: (也叫人工林群体结构) 指人工林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式。
• 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年龄结构. • 理想的结构可以通过造林前的设计有意识安排,也可通过造
林后的抚育管理来调节和维持结构。
• 人工林的结构主要取决于:密度,配置、组成树种、林龄等因素。
• 人工林多数为同龄林
决定水平结构 决定垂直结构
适合树种的生物学特性3适当考虑其它因素适当考虑其它因素种源栽植技术成本等101用材林的树种选择用材林的树种选择速生丰产优质经济价值高市场需求大的树种具有丰产特性的树
第五章 森林营造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张於倩
1
content
1
概述
2
造林树种的选择
3
人工林结构设计
4
造林施工技术
5
防护林营造
2
第一节 概述
7
一、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P105
• 适地适树(P108)
指造林时要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树种的生 物学特性,选择既符合造林目的要求,又适 宜造林地条件的树种。 • 适地适树包括两个方面:
为造林地选适合的树种 为已定的树种选适合的造林地
8
一、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P105
树种的生物学特性(P108): 指该树种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外界 环境的要求和反映的特性。 如:喜光、耐荫、 耐旱、喜湿,喜欢酸性土壤等等。
第五章__林分蓄积量测定
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4. 树高级材积
• 根据直径与树高的关系,把相同林分平均直径对应的不同 林分平均高分为若干等级 称作树高级。一般分3~7级, 用罗马数字表示。
• 按树种或树种组,分别树高级编制的一元材积表叫做树高
级立木材积表。 • 树高级材积表是介于二元和一元材积表之间的一种表。
•
用树高级材积表测算林分蓄积首先根据林分平均直径和
3. 三元材积表 (form class/three-way volume table)
• • • • 三元材积表是分别形率级(形级)编制的二元材积表。 使用时要测定林木胸径、树高和一个上部直径来确定树 干材积的方法,故称为三元材积表。 我国为解决云南亚热带林区森林资源调查树种很多的困 难试编过形率级三元《通用立木材级表》。 虽然三元材积表的理论精度较高,但因使用较烦,未能
Vi Vˆi V
i 1 i 1 n i
2
V
2
式中: p—方程参数个数; n—样本数。
y,x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小黑杨人工林一元材积式及拟合图
V 0.000343836 2.138717 D
• n=1150, SSE=0.43377, Sy.x=0.019447,R2=0.9942
(2)编制一元材积表的方法与步骤
① 资料收集与整理 • 分别树种、分别使用地区编制,因在不同地区树 高曲线的差异较大。因此,先确定编表树种的适 用范围。 • 样本数量:在一个地区(林业局)样本数量一般 要求在200~300株以上。 • 抽样原则:采用随机取样的原则,选取该地区不 同立地、不同径阶、不同树高的样木。 • 测定方法和要求:样木伐倒后用同一种工具、同 一种区分求积法计算其材积。
第五章林分结构的设计
第五章林分结构的设计本章着重说明有关人工林结构的设计问题,在主要造林树种确定以后,人工林结构主要决定于密度、配置、组成等因素。
林木群体结构――指林木群体的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式。
下面逐项介绍林分结构设计的主要项目:林分密度、种植点配置、树种组成第一节林分密度一、概念和意义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的数量。
林分密度是所能控制的主要因子,也是形成一定林分水平结构的数量基础,对林产品的质量、数量和林分的稳定性都有深刻的影响,探索合理密度是森林培育研究及生产的中心课题之一。
由于密度在森林一生中不断变化,就冠以不同名称来称之。
将森林起源时形成的密度称之“初始密度”,它是森林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密度变化的基础,而将其它时期的密度称为“经营密度”。
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穴)数。
如:杉100~300株/亩;油茶3~5粒/穴;油桐2~3粒/穴,70~80穴/亩。
二、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造林密度以及由它发展成的后期林分密度在人工林整个成林成材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了解和掌握这些作用规律,将有助于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
密度对林木的作用,从幼林接近郁闭时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成熟收获期,尤以在干材林阶段及中龄阶段最为突出。
(根据密度作用规律,说明密度与树冠、胸径、树高的关系,并说明其原因)1. 密度与树冠的关系随密度增加,树冠减小,密度与树冠呈反比。
说明密度大小明显影响树冠的发育即冠幅CW、冠长、树冠表面积或体积。
原因:随着密度增加,林分郁闭提前,树冠之间的矛盾就来得早,相互之间抑制也早,因此,冠幅就越小。
2. 密度与直径生长的关系密度对直径生长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即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密度与直径呈反比关系。
密度倒数式:D-1=A+BN(密度效应曲线)原因:随着密度增加,树冠减小,叶面积指数减小,制造的光合产物减少。
对一个树种来说,一定的胸径与一定的密度相对应,而与年龄和立地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林分结构的设计本章着重说明有关人工林结构的设计问题,在主要造林树种确定以后,人工林结构主要决定于密度、配置、组成等因素。
林木群体结构――指林木群体的各组成成分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格式。
下面逐项介绍林分结构设计的主要项目:林分密度、种植点配置、树种组成第一节林分密度一、概念和意义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的林木的数量。
林分密度是所能控制的主要因子,也是形成一定林分水平结构的数量基础,对林产品的质量、数量和林分的稳定性都有深刻的影响,探索合理密度是森林培育研究及生产的中心课题之一。
由于密度在森林一生中不断变化,就冠以不同名称来称之。
将森林起源时形成的密度称之“初始密度”,它是森林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密度变化的基础,而将其它时期的密度称为“经营密度”。
人工林的初始密度称为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穴)数。
如:杉100~300株/亩;油茶3~5粒/穴;油桐2~3粒/穴,70~80穴/亩。
二、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造林密度以及由它发展成的后期林分密度在人工林整个成林成材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了解和掌握这些作用规律,将有助于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
密度对林木的作用,从幼林接近郁闭时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成熟收获期,尤以在干材林阶段及中龄阶段最为突出。
(根据密度作用规律,说明密度与树冠、胸径、树高的关系,并说明其原因)1. 密度与树冠的关系随密度增加,树冠减小,密度与树冠呈反比。
说明密度大小明显影响树冠的发育即冠幅CW、冠长、树冠表面积或体积。
原因:随着密度增加,林分郁闭提前,树冠之间的矛盾就来得早,相互之间抑制也早,因此,冠幅就越小。
2. 密度与直径生长的关系密度对直径生长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即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密度与直径呈反比关系。
密度倒数式:D-1=A+BN(密度效应曲线)原因:随着密度增加,树冠减小,叶面积指数减小,制造的光合产物减少。
对一个树种来说,一定的胸径与一定的密度相对应,而与年龄和立地无关。
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还表现在直径分布上,直径分布是研究林木及其树种结构的基础,在林分生长量、产量测定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密度对直径分布作用总的规律是密度加大使小径阶林木的数量增大,而大中径阶的数量减少。
3. 密度与树高生长的关系――比较复杂在不同的地区条件下,对不同树种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密度范围内得出不同的结论。
但综合起来可得出较为统一的认识。
1)对于大多数树种,在相当宽的中等密度范围内,密度对树高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
原因:树木的高生长主要由树种的遗传特性、林分所处的立地条件来决定,这也是为什么把树高生长作为评价立地条件质量生长指标(立地指数)的基本道理。
2)郁闭初期,以密促高作用,到中、后期随着密度提高,树高反而减少。
原因:郁闭初期,林木都需要阳光,为了得到阳光,树高相互之间有促进作用。
对强阳性树种表现明显,杨、落叶松由于密度比较大,竞争激烈个体生长受到抑制,也包括抑制高生长在内。
较耐荫的树种以及侧枝粗壮,顶端优势不旺的树种才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以密促高。
4. 密度与根系的关系随着密度的提高,根系数量减少,密度与根系呈反比。
原因:根系与地上部分即树冠的关系,枝叶多,促进根系生长,反之。
地下空间:随密度增大,个体间根系矛盾激烈,争夺地下营养空间激烈。
在密林中不但林木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小,垂直分布较浅。
在全林中总根量也较少,而且同种林木根系易连生,加强了个体间的竞争和分化。
在密林中生长物质的分配似乎更偏向于供应地上部分生长。
地上部分生长纤细,根系发育受阻,树木易遭风倒、雪圧及病虫侵袭的危害,林分处于不稳定状态。
5. 密度与材积(蓄积量)生长的关系1)密度越大,平均单株材积越小,且较平均胸径降低的幅度要大得多,密度与单株材积呈反比。
原因:单株材积决定于树高H、胸高断面积G1.3和树干形数f等3个因子。
N--------->H、G1.3、f其中:N----->H、f 关系较弱D----->N 关系大,而G1.3 ∝D2∴G1.3就成为不同密度下单株材积的决定性因子,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作用规律与对直径生长的相同。
这个作用主要表现在干材林及中龄林阶段。
实质上是个体对生活资源的竞争。
密度与单株材积生长的效益,可以用一定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即密度竞争效应幂乘式:V=KN-a当N趋于最大密度时,a接近于1.5,则V=KN-3/2,称之为3/2幂法则2)密度对林分干材产量的关系蓄积量W=V×N,V与N是两个互为消长因子,其乘积值取决于哪个因子居于支配地位。
最终产量恒定法则――在较稀的密度范围内,密度本身起主要作用,林分蓄积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密度的竞争效应增强,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达到平衡,蓄积量就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不再随密度增大而增大,这个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树种、立地及栽培、集约度等非密度因素。
蓄积量同时决定于单株材积和密度本身两因素,而这两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互为消长的关系,其中取决于哪个因素占支配地位。
{幼林期:N主导,M随N 而。
达到一定N,M稳定在一定水平上再N,则M。
林分后期:V主导,较稀的林分总蓄积量反而逐渐赶上或超过较密林分。
{阳性树种:N所起作用时间短;阴性树种:…………………长;中性偏阳的树种如杉木仍以较密林分)300株/亩产量高。
6. 与材质的关系{密植林分,树干较易通直(主要对阔叶树种而言),形饱满(尖削度小),分枝细小,有利于自然整枝及减少木材中节疤数量及大小。
稀植林分则相反。
当然,林分过密,干材过于纤细,树冠过于狭窄,也不符合用材和健康要求。
总之,在人工林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造林密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对各个树种来说,在一定的立地条件及一定的阶段都存在一个最适密度范围,过密过疏都不好。
探索密度作用规律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这个最适密度范围确定下来。
三.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密度不是一个常数,林木生长的各个时期密度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它有一个数量范围。
初始密度是形成林分各个时期的基础,为此我们主要以初始密度来讨论原则。
经营目的,造林树种,立地条件,经营条件,造林技术1. 经营目的主要反映在林种和材种上。
要考虑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eg: 用材林中培育大径材(锯材、枕材、胶合板材),密度小中小径材(矿柱材、杆材、造纸材),密度大;防护林――水土保持林要求林分迅速覆盖地面,发挥生态效益,较大密度;但水分不稳定区,可利用其原有植被,适当减少乔木树种的造林密度,形成乔灌草林分结构。
经济林,密度稀。
主要是在培育过程中不需疏伐。
超短轮伐期的能源林是以高度密植为其特征的。
2 造林树种喜光、速生的树种宜稀,如杨树、马褂木耐荫而初期生长缓慢的宜密,如侧柏、闽楠干形通直而自然整枝性能较好的宜稀,如杉、檫干形易弯且自然整枝较差的宜密,如马、栎见《林业工作站基础知识》P31――江西省主要树种造林密度参考表3 立地条件立地的好坏是林木生长快慢的最基本的条件。
这个关系比较复杂,从单位面积上能够容纳一定大小的株数来看,立地条件好的地方能够容纳多些,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少些。
但从经营条件来看,立地条件好的地方适于培育大径材,应适当稀植;(原因在于林木生长快,郁闭分化也早)立地条件差的地方能育中小径材的宜密(以求及时郁闭,随后通过疏伐,使之保持适当密度。
)俗语:肥山稀、瘦山密缓坡稀,陡坡密山顶山腰密度大山洼山足密度小。
但在西部地区大部分地分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状态,水分环境承载力(水分环境容量)是主要限制因子。
上述理论不适宜,故应该以降水资源环境容量来确定密度。
降水资源环境容量――指在无灌溉条件下及无地下水补充土壤水分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及水量平衡的前提下,一定的降水资源所能容纳的树木种类及其数量,这个数量体现在林分结构上就是某一树种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最大林分密度或单位面积林地上所能容纳的最大林木株数。
现有研究表明,半干旱地区树种的经营密度比现在常规的造林密度要少得多(见教材P73表3-2)。
四、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从上面5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即应采用的合理的造林密度,具体的方法如下:1 经验需足够的理论知识及生产经验,从过去人工林采用的不同密度获得不同效果进行判断分析,加以调整,从而确定。
2 试验通过造林试验来确定。
不足:时间长花较大精力和财力但主要树种的造林密度确定可通过小范围试验来进行确定。
3 调查调查现有林分的不同密度,得出密度效应规律。
用得较广4 查图表从密度管理图中获取,如杉木、落叶松、油松、欧美杨、毛白杨第二节种植点的配置人工林种植点配置――是播种点或栽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其排列方式。
每一种造林密度必须以某种配置方式来体现,如造林密度相同配置不同,则由于植株的受光、营养空间分配状况不同及植株间的关系不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及经济的效果。
一、行状配置――单株(穴)分期有序排列的一种方式。
1. 正方形株行距相等,成正方形,即a=ba苗木配置均匀,有利于树冠均匀发育适于用材林和经济林2. 长方形行距大于株距成长方形,即b>a虽不如正方形配置植株分布均匀,却有利于行内株间提前郁闭和行间进行机械化中耕除草及间作。
在林区还有利于行间更新或保留天然阔叶林,实现栽针保阔。
用材林常用3. 三角形品字形:要求相邻行的种植点彼此错开,成品字形排列。
等腰三角形(图1)正三角形:相邻株种植点排列呈正三角形排列,见图2正三角形配置最均匀,且单位面积上株数可以增加15%,用于平地经济林培育。
因山地定点困难,一般不采用。
=========3×3667/9=74 三角形如长方形,3×4,则为55株/亩如正三角形,3×3×sin 60°则为85株/亩二.群状配置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水分布,群内植株密集,群间距离很大。
特点:群内能很早达到郁闭,有利于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因子的危害,可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适应恶劣环境有显著优点,以适用于较差的立地条件及幼年生长缓慢的树种。
随着年龄增长,群内幼树间矛盾逐渐突出,株间竞争加剧,分化明显,应该人为地选株,留优去劣。
方法:大穴密播、簇播。
块状密植等,群的大小要从环境需要出发,从3~5株到十几株。
第三节人工林的树种组成人工林组成——指构成林分的树种林分极其所占比例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人工林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人工林造林时:树种组成=各树种(包括灌木)株数/全林株数×100%(以株数表示)成林时:树种组成=各乔木树种的胸高断面积/全林总胸高断面积×株数(以 G3表示)一树种组成的特点同龄纯林只能形成结构简单的单层林混交林可形成较为复杂的单层林或复层林总体上说,当前提倡混交林,但步骤上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