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精编
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殷庆威(青岛市新闻出版局,山东青岛266071)[摘 要] 针对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快青岛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核心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以文化旅游业、演艺业、节庆和会展业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娱乐业,培育发展以动漫、网络游戏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的新兴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婚庆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街区,积极扶持文化用品、设备生产以及以美术品生产、销售为主的文化产业,力争保持15%以上的增长率,到2010年文化产业GDP 达到300亿元。
[关键词] 青岛市 文化产业 问题 对策[中图分类号]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07)04—0078—04收稿日期:2007207208作者简介:殷庆威,青岛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其复杂性和独特性。
顾名思义,它是“文化”和“产业”的结合体。
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本文所研究的文化产业是依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界定范围,主要业态包括出版业、报刊业、电影业、广播电视业、音像业、印刷复制业、游戏业、演艺业、网络传播业等,同时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其外延,还包括了文化旅游业、会展业、婚庆文化产业等业态。
一、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近年来,青岛市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已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
截止到2005年底,青岛市共拥有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913万人,同比增长316%,占全社会就业总量的比例达411%;全年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12611亿元,同比增长2411%,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417%。
青岛市已经建立了门类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框架基本确立,行业格局基本形成,形成了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为代表的核心文化产业群,以休闲娱乐、广告会展为代表的外围文化产业群,以文化用品、设备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为代表的相关文化产业群。
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一)引言 (1)(二)研究背景及价值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一)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及内涵特征、发展沿革等 (3)(二)关于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研究 (4)(三)关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5)(四)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及增长机理 (6)三、研究内容、方法、创新 (6)(一)研究内容 (6)(二)研究方法 (6)(三)创新之处 (7)第二章青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政策的目标及内容 (8)一、青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及现状 (8)(一)发展背景 (8)(二)发展现状 (14)(三)发展案例:以“东方影都”项目为例 (16)二、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政策的目标 (19)(一)发展目标及定位 (19)(二)重点发展分类 (19)(三)组织保障 (19)三、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政策的主要内容 (19)(一)市场准入政策 (19)(二)土地和房屋政策 (19)(三)财税政策 (20)(四)投融资政策 (20)(五)文化市场与消费政策 (20)(六)人才引进政策 (21)(七)作品奖励政策 (21)第三章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2)一、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2)(一)文化创意产业总量仍然偏小 (22)(二)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22)(三)产业促进政策不完善,系统性和创新性待提高 (22)(四)缺乏一流的城市文化创意氛围和人才 (23)(五)缺乏足够的文化消费习惯,文化消费支出偏少 (23)二、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24)(一)受城市工业化程度等影响,文创产业化发展启动较晚 (24)(二)城市整体创新能力较弱成为文创产业发展软肋 (24)(三)未充分整合资源,发挥区位等优势,突出文创优势产业 (25)第四章发达国家及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及其借鉴 (26)一、发达国家的经验 (26)(一)英国:产业鼻祖,政府引领 (26)(二)美国:版权为基,文化输出 (27)(三)德国:节会领路,产业转身 (28)(四)日本:动漫王国,文化立国 (29)(五)韩国:挖掘传统,本土优势 (30)二、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 (32)(一)北京:双轮驱动,金融助推 (32)(二)上海:文化开放,出口先锋 (33)(三)深圳:文化为核,产业融合 (34)(四)杭州:人才天堂,动漫王国 (35)三、对青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启示 (36)第五章加快推进青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建议 (44)一、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体制 (44)(一)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44)(二)继续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44)(三)在文化国企中推行混合所有制 (44)二、扶持小微文化企业,发挥民资等多种资本作用 (45)(一)出台专门政策鼓励民资进入,进一步扶持小微文化企业 (45)(二)鼓励社会力量捐助文化事业 (45)(三)多种形式鼓励文化企业技术及管理升级 (45)(四)鼓励本地资金对文化事业的投入 (45)三、强化文创产业中介作用,打通各类经济体联系通道 (46)(一)降低门槛,鼓励成立各种文化中介组织 (46)(二)发挥中介功能,鼓励文化衍生品 (46)四、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47)(一)抓好文化名人的引进和使用 (47)(二)重视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使用 (47)(三)从小学开始开展各类培训课程和特色课程 (47)五、加大争创国际创意城市力度 (48)(一)打造“电影之都”,刷新城市形象 (48)(二)鼓励动漫电影等多种文化产品宣传青岛文化 (48)(三)进一步研究城市精神等,梳理挖掘城市文化品牌 (48)六、鼓励文化消费,营造文化创意氛围 (49)(一)增加政府对本地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49)(二)整合资源创建特色城市文化创意品牌 (49)(三)加强国际文化交流,鼓励文化出口 (49)七、发挥海洋文化特色,促进多种产业融合 (50)(一)鼓励科技企业投身文化创意产业 (50)(二)充分发挥海洋文化特色,出台专项规划 (50)(三)创建蓝色智慧青岛 (50)参考文献 (51)致谢 (53)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引言随着世界经济加速向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发展,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各国发展和研究的对象。
青岛文化发展状况及策略

青岛文化发展状况及策略1. 简介青岛是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青岛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青岛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2. 青岛文化发展现状2.1 自然资源利用青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美丽的海岸线、优质的海洋气候等。
但目前把自然资源转化为具有创意和商业价值的文化产品的能力较弱,缺乏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创意产品。
2.2 文化产业基础青岛的文化产业基础相对较弱,缺乏大型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同时,文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3 文化设施建设虽然青岛有许多现代化的文化设施,如博物馆、剧院、音乐厅等,但规模和品质与国内一线城市相比还有差距。
此外,文化设施的整合和多元化利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3. 青岛文化发展策略3.1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青岛可以借鉴其他文化发达城市的经验,探索建立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例如,可以引入文化企业集群,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培育和吸引优秀的文创人才。
3.2 挖掘本地文化资源青岛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
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故事和传统技艺等,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和节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3.3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为了提升文化设施的品质和规模,青岛应加大投入,加强对文化设施的管理与运营。
同时,还可探索文化设施的多元化利用,例如将博物馆与艺术展览、文化演出等相结合,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体验。
3.4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青岛可以积极与国内外其他城市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活动,推广和传播青岛的文化形象,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结论青岛在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一线城市相比还有差距。
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强交流合作等策略的实施,青岛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发展水平,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作用机理与路径选择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作用机理与路径选择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也是一片充满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土地。
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大省,山东省的文化产业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山东省文化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从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机理与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山东省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一、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创意产品、文化创意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链为主导的产业形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加深,文化产业的地位日益凸显,成为经济增长中的新的引擎。
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它不仅可以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还可以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拉动消费增强民生福祉,同时还能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为山东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山东省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资源和传统手工艺品,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产业优势。
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文化产业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地方经济带来更多的外部收入,助推经济发展。
二、山东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随着文化产业的逐步升温和政策的不断扶持,山东省文化产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
按照中国文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山东省文化产业在整个国家的地位和规模都处于领先水平。
据统计,山东省文化产业规模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文化企业数、文化从业人数等方面均居全国较高水平。
山东省还以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在山东省的文化产业中,对于文化创意方面的发展较为突出。
山东省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创产业交融,不仅传承了传统的文化精髓,还创造了大量具有传统文化烙印的文化创意产品,涵盖了文化创意设计、文创产品制作、文创商业运作等多个环节。
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及对策

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及对策青岛市文化局亢清泉文化产业,是近几年来在文化界和经济界出现的一个新的名词,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出现的崭新事物。
作为一种新事物、新生命,它一经出现,就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和活力。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趋势,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依据。
在这种条件下,作为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者,我们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立足于青岛市的现状,加深对文化产业的理论认识,同时加强对青岛市文化产业现状的调查研究,制定出一条理论结合实际的,符合青岛现实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找到一条适合于青岛文化产业发展的,具有岛城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
一、文化产业的内容和作用(一)文化产业的主要特性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具有其复杂性和独特性。
顾名思义,它是“文化”和“产业”的结合体。
首先,它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文明之树上结出的丰硕的果实,同一般物质生产部门不同,他的生产和产品并非传统的物质性的东西,而更多是精神生产力发展的成果,是生产精神的产品,是生产“内容”的产业;另一方面,既然作为一种产业,他必然与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经济行为。
文化产业在世界上尤其是发达国家迅速发展,正在成为这些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支柱产业,它在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国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简言之,文化产业是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高度发达的现代化这个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知识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文化产业的概念、内容关于文化产业的概念的提出,在国际上仅有半个世纪的历史。
“文化产业”的提出来源于法兰克福左派学者Adorno。
当时的表述是“文化工业”,是对大众流行文化的一个带有贬义的称呼。
这也是文化产业作为概念产生和发展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以1990年时代华纳合并为标志,美国开始实施对各类传媒的“非管制化”政策,使得像时代华纳这样的特大型文化产业组织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趋势,并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及推进路径

目前就山东省的情况而言从事文化产业的相关人员的素质还远远不够专业人才的数量较少高端文化产业人孔子泰山封禅大典等大型实景演出项目但是这些演出质量都不高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要原因之一在于无论是编剧还是舞美策划参与编排人员的素质都不高纯粹是为了舞蹈而舞蹈很少有人真正能够理解并表现出儒家文化的意蕴内涵以及泰山封禅大典的庄严和神圣意味不过是一种肤浅的娱乐
元, 占G D P比重达到 5 . 1 1 , 比2 0 0 4 年的3 . 1 增加 2
*本 文 为 2 o 1 3年 中 共 山 东 省 委 党 校 课 题 “ 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阶 段性 成果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0 6
作者 简介 : 顾迎新 , 中共 青 岛 市 委 党 校 副 教 授 , 文 学博 士 。
中共 青 岛市委 党校 青 岛行政 学院 学报
J 0 U R N I / . O F T H E P A R T Y S C H 0 0 L O F C P C . Q I N G D A 0 M U N I C I P A L C O M M I 丌匪
2 0 1 4年 第 2期
2 0 1 4年 第 2期
N0.2, 2 O 1 4
8月 , 山东 省 《 省 会 城 市 群 经 济 圈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规 划》 初稿 完成 , 提 出 以济 南 为 核 心 , 协 同周 边 城 市包 括 泰安 、 淄博 、 莱芜 、 滨州、 德州、 聊 城等 组 团发 展 , 促 进 经济 圈 城 市 的文 化 产 业 共 同迅 速 进 步 。2 0 1 1年
青岛文化产业增长趋势分析

青岛文化产业增长趋势分析青岛是中国著名的滨海城市,也是山东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近年来,青岛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也成为当地新的增长极。
本文将对青岛文化产业增长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潜力。
一、青岛文化产业的现状青岛作为一座充满浓厚文化氛围的城市,其文化资源丰富多样。
青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传媒、演艺、文旅等多个方面,涵盖了影视制作、艺术设计、演出表演、旅游景区等多个细分领域。
目前,青岛的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并正在持续增长。
根据青岛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青岛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837.6亿元,同比增长15.1%。
文化产业占青岛市GDP的比重达到了5.9%。
同时,文化产业的就业人数也大幅增加,达到了132.5万人。
青岛的文化创意产业是该市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创意产业包括动漫游戏、设计创意、传统工艺等领域,涵盖了科技、艺术、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
根据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30.2亿元,同比增长12.3%。
其中,动漫游戏业是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青岛市已经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动漫产业基地之一。
二、青岛文化产业增长的原因1.政府支持力度加大青岛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其视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政府加大了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资金支持、场馆建设、税收减免等,以吸引更多的文化企业和创意人才来青岛发展。
政府推动的项目还包括建设文化创意园区、组织文化艺术展览等。
政府的支持为青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文化资源丰富青岛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青岛老城区的历史文化遗址、百年建筑群、青岛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博物馆等。
这些文化资源为青岛的文化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发展空间。
同时,青岛还有多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平台和发展机会。
青岛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人才 匮乏 ,不仅导致 在 国际国 内缺 乏叫得 响 的知 名文化 企 业集 团和文化创 意产 品 ,而且导致 了缺乏有 较强竞 争力 的
视 同仁 。
域 ,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 ,拓宽投融资渠道 ,
( ) 五 文化产 业的高精 专人才 相对缺乏 。人才 总量 、
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 ,为激发文化创意企业
的发展活力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 ( )多方拓展融资渠道 ,引进战略投资者。在扶 三 持文化企业发展方面,积极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平 台,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贷款和金融服务 , 推
与此同时,青岛还不 断创新发展模式 ,重点打造 以文化市 场为主体,文化休 闲、消费于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进一
步拓 展 了文化 产业链 。
信 息 系统 工程 I2 1.. 0 42 1 0
9 1
E XCHANG XP R E E 经 验 交流 E OFE E I NC
规划和市场结合点 , 表现出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无序和凌
展 ,并推动 了 “ 文化走 出去 ”,主动 占领了国际文化市
场。据悉 ,目前青 岛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2 3 , 5家 文化产品出口额达到4 元 以上 ,增长速度达到1%,其 乙 7 中以创新科技数字娱乐产品制造基地和世正乐器研发制造 基地为依托 ,青岛电子数字娱乐产品出口、钢琴乐器出口 量连续三年都位居 全国前两位 。青岛的文化产业发展较
得新的突破 ,形成法人治理结构,打造各具特色的艺术品 牌 ,积极开拓市场 , 建立既符合艺术规律又符合市场规律 的生产、营销新机制。同时加快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制 改革,积极引 入 社会资本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 人 条件和领
发展蓝色文化打造“文化青岛”路径探讨

发展蓝色文化打造“文化青岛”路径探讨摘要: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在当前青岛打造蓝色硅谷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蓝色文化可以为青岛蓝色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软实力支撑。
本文从打造青岛蓝色文化的重要意义,青岛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推进青岛蓝色文化发展、打造“文化青岛”的具体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青岛蓝色文化文化青岛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发展蓝色经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0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海洋经济;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被批复的第一个国家发展战略,也是第一个被批复的以海洋为主题的发展战略,《规划》将青岛定位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青岛适时提出打造中国“蓝色硅谷”战略,2012年3月,《青岛蓝色硅谷发展规划》出台,青岛蓝色硅谷规划范围为“一区一带一园”。
“一区”即蓝色硅谷核心区,包括即墨市鳌山卫、温泉两镇陆域和海域全部。
“一带”由核心区向南,沿滨海大道延伸至崂山区科技城,形成一条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
“一园”即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
青岛市委书记李群在《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更广视野、更高起点、更深层次上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文化品位高雅、文化底蕴丰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的现代海洋文化名城[1]。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青岛依山傍海,在海洋文化上有丰厚的底蕴,有丰富的海洋历史文化遗产、海洋自然文化遗产和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当前青岛全力打造蓝色硅谷的大背景下,如何从蓝色文化层面多措并举,使蓝色文化成为青岛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使蓝色文化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的不竭内生动力,使蓝色文化的发展成为青岛蓝色经济、蓝色硅谷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妥善思考,积极应对。
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特征及路径选择

提 出结合 “ 主 三 辅 多 组 团 ” 市 框 架 , 建 “ 城 一 城 构 一 ( 面建设 滨 海现代 文化 名城 )一 带 ( 中打造 环胶 全 、 集 州 湾文 化产业 带 )六 区 ( 、 市南 文 化创 意产业 集 聚区 、 市 北特 色文化 街 、 山旅游 文化集 聚 区 、 岛影视 传 崂 黄
胶南 美术 品创 作集 聚 区 )的文化 产业 发展 格局 。为 ” 实现 以上 目标 和 要求 , 我们 首 先 要 对 青 岛 市 文化 产
业 的发展 现状 进行 梳 理 , 总结 出文 化 产 业 的发 展 特 征 , 此基础 上 , 在 寻求 文化产 业发 展 的途径 和对 策 。
媒 文化 集聚 区 、 阳乐 器和 工艺 美术 品生 产集 聚 区 、 城
区生产总值 比重稳步提高 , 全市文化产业在结构调 整中驶入快车道 , 在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作用 日益
凸显 , 现出 以下显 著 特征 。 体
( ) ~ 文化 产业 发展 的总体 框架 基本 确 立
一
是青 岛市文 化产 业 发展 的 主题 已经确 立。
・
8 ・ 2
维普资讯
产业 发展 的意 见》 文件也 相继 出 台 , 青 岛市文 化 等 使
产业发 展步入 轨 。
2. %, 1 6 分别 高于全 国和 全省平 均增速 4 5和 8 3 . .
个百 分点 ; 文化 产业 增 加 值 占地 区生 产 总值 的 比重 为 4 8 , 比提 高 0 个 百分 点 , 别 高 于 全 国 .% 同 .1 分
关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
谭业庭, 李欣章, 华章琳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文法系, 山东青岛 !""#!$) 摘 要: 文化产业被公认为黄金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既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又能培育文化消费市场和提高
全民素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新城区, 必须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此必须解决以 下相关问题: 观念、 体制、 战略、 资金和人才。 关键词: 青岛; 经济技术开发区; 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 ,&’& $! + $$-& + $’
谭业庭等: 关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足开发区群众休闲时间的文化精神需要的文化场 馆、 设施等走事业性道路外, 其它的应该走市场化 道路。观念转变的同时还应有体制的保障, 因此, 必须要进行体制创新。按照 “精简、 统一、 效能” 原 则, 强化文化在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及公共管理和 行业管理职能, 切实抓好监督、 评估、 执法和服务等 各环节。同时扩大文化产业单位的经营自主权, 进 一步确立文化产业单位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对 现有文化单位要进行科学分类。对文化公益事业, 如图书馆、 重要的新闻媒体、 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 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 重要文化遗产和 优秀的民间艺术等, 政府要给以支持和保障, 切实 加强管理; 对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 要逐步改制为 企业, 实行企业化管理, 向市场要效益, 实行自主经 营、 自负盈亏、 依法纳税。加快各类国有文化企业 体制和运行机制转换, 建立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 政 企分开、 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合理、 灵 活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 积极进行体制创新试点, 创办文化产业开发试验 点, 提高试验点自身造血功能, 实行滚动开发, 增强 发展后劲。 第二, 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主攻方向。 根据开发区资源特点、 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 应当 以文化旅游、 体育竞技、 文化娱乐为强势板块, 实施 重点推进的发展策略。进而带动大众传媒、 广告、 平面设计、 礼品、 电子网络、 文化科技等产业的发 展。开发区是青岛市最具发展活力的旅游新区, 拥 有国际旅游业最推崇的三 “!” 资源— — —大海、 阳光、 沙滩。 “城、 海、 山、 岛、 文” 五类资源全都具备。开 发区三面环海, 有前湾、 薛家岛湾、 唐岛湾等较大的 海湾和金沙滩银沙滩等海滩, 山则有小珠山森林公 园等, 有薛家岛等岛屿。人文资源有齐长城、 马濠 公园等文物遗址以及港口、 工业园区等资源。所有 这一切, 构成了开发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几年来以 金沙滩文化旅游节为龙头的旅游业已取得了很大 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多种原因, 开发区的旅游资 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 长期处于 未开发和半开发状态, 造成开发区资源的浪费和破 坏。体现为基础设施简单、 半城市半乡村化、 经济 效益不高。这些都制约着开发区经济的总体发展。 为了振兴开发区的文化旅游业, 笔者认为, 可以借 万方数据 鉴文化旅游业发达城市 (如深圳) 的经验来开发我 们的文化旅游业: 一是要有统一规划, 用规划来保 证自然风景旅游开发。在规划方面开发区已有了 初步的理念, 即坚持 “高起点规划、 高水平建设、 大 公司开发” 的指导方针和 “保护为主、 绿化为主” 的 根本原则, 搞好薛家岛度假区和珠山国家森林公园 的规划建设。已确定了 “一个半岛、 三个区域、 三种 不同体验” 的概念设计框架, 聘请国际一流的规划 设计公司, 搞出一流的规划建设方案。二是采用国 际招标的方式进行资源开发, 在此基础上采用统一 的大公司制方式进行管理。开发区要按照 “大手 笔、 出精品、 创一流” 的开发建设理念, 通过国际招 标的方式, 建设国际一流的旅游项目。根据 “成熟 一个, 建设一个” 的原则, 每引进一个项目就要建成 一个旅游精品。关于旅游精品建成后怎样管理的 问题?深圳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深圳在这 几年建成的旅游精品如 “锦绣中华” “世界之窗” 、 等 都由深圳特区华侨城统一管理, 一开始就走市场 化、 产业化的道路, 从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们应当采用如青岛金沙滩文化有限公司或薛家 岛旅游公司等方式来进行管理。三是增加旅游的 文化含量, 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 这点尤为重要。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文化可以增加一个城市的感召 力和影响力。旅游业兴旺发达与否的关键因素是 其文化内涵是否深厚。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一种 文化消费行为, 其动机和目的在于获得精神上的享 受与心理上的满足。实践证明, 不同的文化是一个 国家、 一个地区旅游业保持自身特色、 吸引游客和 重要因素。根据青岛开发区靠海、 文化历史遗产比 较丰富的特点, 依据体现 “主题性、 创造性、 时代性” 的宗旨, 我们应大力开发青岛山海旅游文化、 欧陆 风情旅游文化、 名牌企业旅游文化、 乡土民俗旅游 文化, 成立自己的文化艺术团体, 如金沙滩艺术团 等。定期在文游节时举行国际沙滩排球赛或国际 足球邀请赛等。只有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才能使我们的文化旅游业成为开发区的真正支柱 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体育产业是继文化旅游业后 的又一大支柱产业。有些地方的体育产业不但成 为本地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且增加了该地的文化内 涵, 成为其城市品牌, 提高了它的国际知名度。如 金州本来是大连一个不太出名的区, 只因金州举办 ・ "" ・
浅谈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

浅谈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作者:陈刚,谭业庭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02期摘要: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时代,文化产业成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抓住产业转型这个时机,推动开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强开发区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打造国际化新城区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产业;发展时机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2-0051-02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以生产和提供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和服务为特征,以文化市场为导向,以文化生产和经营的企业为主体,并通过投入产出模式,向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营利性经济部门。
从文化产业的定义中,我们就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经济与文化的普遍的和全面的互渗。
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文化产业逐渐显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和迅猛的发展势头。
并且,随着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浪潮的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时代重心和一股新力量,大有取代第二产业的趋势。
文化产业,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需求,又是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为其他产业增加了大量的产品附加值。
青岛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国最早的国家级开发区,经过26年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
然而,青岛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正面临着大规模城市化和高速工业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渐渐地超出了青岛经济开发区的承受能力,能源紧缺尤其是土地资源的短缺将成为青岛经济开发区未来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瓶颈。
在这种情况下,青岛经济开发区必须转变发展理念,由以制造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一、青岛经济开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规划和正在编纂的“十二五”规划中都对青岛经济开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做了研究报告,制定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目标。
同时,青岛开发区提出“文化立区”的战略。
文化产业政策的创新路径与未来实施策略分析

文化产业政策的创新路径与未来实施策略分析在当今时代,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丰富社会生活、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为了促进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文化产业自身的快速发展,现有的文化产业政策面临着诸多挑战,迫切需要创新路径和未来实施策略。
一、文化产业政策的现状与问题当前,文化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政策的针对性不够强。
部分政策未能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文化领域的特点和需求,导致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效果不佳。
例如,一些偏远地区或小众文化领域难以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
政策的协同性不足。
文化产业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如文化、旅游、科技等,但目前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不够顺畅,存在政策冲突或政策空白的情况,影响了政策的整体效果。
政策的扶持方式较为单一。
多以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等直接扶持为主,对市场机制的运用和创新激励不够,难以激发文化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政策的监管机制不完善。
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诸如版权侵权、内容低俗等问题,但现有的监管政策和手段未能及时跟上,无法有效保障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文化产业政策的创新路径为了应对上述问题,需要探索文化产业政策的创新路径。
强化精准施策。
深入调研不同地区和文化领域的发展状况和需求,制定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政策。
比如,对于文化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可以重点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推广力度;对于新兴的数字文化产业,可以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加强政策协同。
建立健全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文化、旅游、科技等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政策合力。
例如,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共同制定支持文化科技创新的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创新扶持方式。
除了传统的资金补贴和税收优惠,还应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如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等。
青岛高新区文化传媒产业战略投资项目分析

青岛高新区文化传媒产业战略投资项目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传媒产业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青岛高新区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也开始着力发展文化传媒产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青岛高新区文化传媒产业战略投资项目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推动产业发展。
一、项目背景青岛高新区文化传媒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这为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与此随着文化产品消费需求的升级和文化产业技术的不断革新,文化传媒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对青岛高新区文化传媒产业的战略投资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实现产业发展与投资回报的双赢。
二、项目分析1. 市场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和娱乐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尤其是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和娱乐形式的需求日益增长。
青岛高新区文化传媒产业市场需求巨大,投资者可以通过不断创新、提高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2. 产业发展青岛高新区文化传媒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蓬勃发展。
政府鼓励创新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传媒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文化传媒产业不断壮大,相关产业链也更加完善,投资者可以充分利用青岛高新区的优势,进行产业链布局,实现资源共享和产业协同发展。
3. 投资回报青岛高新区文化传媒产业战略投资项目的投资回报前景广阔。
随着文化传媒产业的持续发展,投资者可以通过产品创新、营销推广等手段,实现投资回报的最大化。
政府对文化传媒产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加,包括税收政策、融资支持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项目建议1. 加大研发投入青岛高新区文化传媒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水平,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拓展市场渠道青岛高新区文化传媒产业可以通过拓展多元化的市场渠道,包括线上线下渠道、跨界合作等方式,实现产品销售的多元化,拓展市场份额。
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目录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1.研究背景 (2)2研究意义 (3)二、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 (3)1.萌芽阶段:1992年以前 (3)2.起步阶段:1992年一2002年 (3)3.快速发展:2003年至今 (4)三、青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土壤 (4)四、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7)1动漫产业的发展 (7)2演艺产业 (7)3新闻出版业 (7)4会展 (8)5帆船之都 (9)6音乐之岛 (9)7影视之城 (9)8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 (9)五、对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 (10)六、对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路 (14)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框架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谓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快的产业之一,也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新世纪,全国各市都掀起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浪潮。
1.研究背景当历史走进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的崭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快,世界范围内的交往日益频繁,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知识经济覆盖面愈深愈广等,纵观这些变化,文化在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而在九十年代之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热潮高涨,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高度,集中优势力量发展优势产业,以此为龙头,全面深刻的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一体化,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文化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的发展程度,以知识,娱乐,信息等为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其发展的短短几十年里一跃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纵观全球市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比起欧美等国家还相对落后。
虽然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总量、竞争实力、从业人数等方面都有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整体实力还是比较弱小,存在诸多的不足和落后的方面"比如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比较小、质量不高;缺乏国际视野的高端产业管理人才;产业发展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政府在2001年正式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纳入国家十五规划纲要,十七大上首次提出特色鲜明的文化软实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词,对后续的发展产生重大的意义"就在这样鼓舞人心和士气的背景下,青岛市委、市政府也一刻都没有停止敦促青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步伐。
促进青岛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促进青岛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金花;刘玫;丁仲德
【期刊名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1(34)6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支撑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也必将承载着推动青岛城市发展的主动力和新动能。
随着人们对文化产业所展现的业态、服务内容需要的日益增多,青岛文化产业重大发展机遇期已经到来。
顶层设计、战略落地和多元发展是促进青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当着重考虑的方面。
【总页数】4页(P1-4)
【作者】金花;刘玫;丁仲德
【作者单位】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科研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4
【相关文献】
1.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促进河北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提升能级的对策研究
2.促进江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3.新时代促进西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投融资创新研究
4.基于新发展理念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5.文化产业集群助力山东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路
径分析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0-10-30 作者:转载自《青岛日报》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2000年以来,我国加强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文化产业年增加值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
在这种大趋势下,青岛市在2005年就提出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发展战略、主要举措、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行业等。
从目前情况看,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框架基本确立,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取得的成效非常显着。
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文化产业份额比重偏低,核心层与外围层文化产业相对落后;二是文化产业单位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主体;三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不够均衡,新兴文化产业亟待大力开发;四是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不足,文教娱乐支出比例偏低。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青岛市
文化产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一、及时总结成败得失,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布局
目前,青岛市的文化产业布局已经大体形成,市南文化创意区、市北特色文化街、崂山旅游文化、城阳乐器和工艺美术品生产、胶南美术品创作、黄岛影视传媒六大文化产业集聚区已具雏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一步需要做的是冷静地反思一下:前一阶段工作中可取之处有哪些,不足之处在哪里,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这个布局,将布局中的优势之处做大、做强、做好、做稳,不足之处尽快查明原因,找准对策,做出改进。
如有的区的创意文化聚集区,只有少数产业园发展较好,其他几个产业园区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经营困难、状况混乱的情况;有的区的特色街,有些运营的比较成功,有些就非常冷清,人气不旺,长期下去将会出现难以为继的局面,等等。
对这些情况,市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尽快组织人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成败得失,尽快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制定下一步发展措施。
二、积极进行文化资源整合,重塑和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鉴于青岛市文化产业单位规模小、文化产业集团少、竞争力弱的现实,要做大做强全市文化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必须打破部门分割、区域分割和行业垄断,从发展青岛文化产业的全局上加大文化资源整合的力度,按照系统优化、统分结合、科学合理的原则,对现有资源进行系统规划和整合,实行强强联合,走“骨干企业为龙头、集团化发展为目标”之路,尽快组建广电集团、演艺集团、印刷集团、影视中介集团等,达到跨行业、跨部门的立体联合,使其在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和增值,实现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整体效益。
同时,要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改组改制工作,盘活资产,鼓励非国有经济成分及非文化性质的单位参与文化产业;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形成社会化、市场化的产业互动机制,努力提高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提升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三、大力发展新闻出版、文化旅游、节庆会展、婚庆等文化产业
新闻出版是文化资源比较集中、基础雄厚、市场前景广阔的行业,必须重点突破。
在这方面,青岛市应以建设“书香青岛”为目标,整合出版资源,实施品牌战略,打
造青岛版图书和报刊品牌。
应该利用青岛出版集团转企改制的契机,以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大行业的跨媒体整合和地域整合,全力打造优质出版品牌,构建多元化的大型传媒集团,依靠资本市场和文化产业政策的推动,努力发展成为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企业。
2008年奥帆赛在青岛举办,极大地提高了青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给青岛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为此,青岛市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加大对旅游重点景区开发建设的投入,增加旅游的文化含量,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
要发挥青岛沿海旅游城市的特点,大力开发青岛山海旅游文化、欧陆风情旅游文化、名牌企业旅游文化、乡土民俗旅游文化,使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要着力旅游配套产业、关联产业同步联动,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培育综合旅游产业体系,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和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同时,应大力发展节庆会展业。
以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海洋节、青岛图书文化节、崂山樱桃节、田横祭海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注入文化内涵,打造青岛节庆文化品牌。
青岛啤酒节现在已经逐步打造成了一个狂欢节性质的节日,在全国都有影响力。
田横祭海节也在中央电视台播
出过,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一定要趁热打铁,把这些节庆品牌做大、做强、做好,成为加大青岛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内容。
樱桃节也应该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成为青岛春季旅游的一个增长点。
要以文化为主题,策划举办新的文化产业博览会,形成富有特色的节庆、会展文化。
在宣传青岛的同时,促进全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另外,还要培育发展婚庆文化产业。
充分发挥青岛独特的优势,形成以前海、八大关、石老人等沿海一线着名景区为主要区域,以集体海上婚礼、赴韩国旅行结婚、西式教堂式婚礼、具有胶东浓郁地方特色的中式传统婚礼为主要形式的婚纱摄影、婚庆服务等婚庆文化特色产业,打造“海誓山盟”、“浪漫婚情”等婚庆文化产业品牌。
四、有效刺激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促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不足,文教娱乐支出比例偏低,是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青岛市城乡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收入差别过大是影响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
另外,人们没有主动花钱进行文化消费的观念,潜在的精神文化需求亟待唤醒,为此:一要进一步加大建设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力
度,大力开发适合普通百姓的文化娱乐项目,将城乡居民的潜在文化需求转化为现实文化需求。
二要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拉动文化消费需求。
三要适当降低文化消费门槛,以薄利多销刺激居民文化消费需求,让普通百姓能够真正参入到各类文化活动中。
四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着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和方式,丰富农村的文化娱乐生活,促进文化产业在农村的健康、良性发展。
五、推动文化产业市场行为规范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
开放的文化市场并不是一个无政府主义的市场。
文化市场开放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民主的标志,同样文化市场规范化的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民主的标志,而且是一个更重要的标志。
这一标志是以文化法制建设的现代化程度表现出来的。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文化产业市场行为规范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问题在青岛市还不是特别突出,但是市政府应该从战略高度,未雨绸缪,对这个问题提前考虑。
因为,从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看,随着中国文化市场的更加开放,各项文化产业法规建设的进一步到位,将使中国文化民主建设进入一个依法管理的历史新时期。
文化产业市场行为规范将随着文化产业市场准入的
进一步开放而进一步制度化和法制化,文化法律建设的进一步到位将使中国文化民主建设进入一个依法管理的历史新时期。
另外,文化安全问题将随着我市文化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而呈现出更加严峻的形势,市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必须对此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积极构建我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安全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