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活动方案
新教师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教学挑战。
为了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我校决定开展新教师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使新教师了解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标1. 使新教师熟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
2. 培养新教师良好的教学态度和职业道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促进新教师与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4. 提升新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教学观摩组织新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观摩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教研活动等。
2. 教学研讨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让新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法。
3. 教学反思要求新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找出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4. 教学技能培训邀请优秀教师或有经验的教师为新教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
5. 教学竞赛组织新教师参加教学竞赛,以赛促学,激发新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水平。
6. 教学交流开展教学交流活动,让新教师分享教学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活动时间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一个月,第二阶段为两个月。
五、活动安排1. 第一阶段(第一月)(1)组织新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每周至少一次。
(2)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每周至少一次。
(3)要求新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每周一篇。
(4)开展教学技能培训,每周一次。
2. 第二阶段(第二月)(1)组织新教师参加教学竞赛,每周至少一次。
(2)开展教学交流活动,每周至少一次。
(3)要求新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每周一篇。
(4)对第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为新教师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六、活动评价1. 新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研讨参与情况。
2. 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效果。
实践教学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部的实践教学指导意见,我校特制定以下实践教学活动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中实现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4.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
三、活动内容1. 实践教学项目设计(1)项目名称:基于XXX行业的实践项目(2)项目背景:介绍该项目所属的行业背景、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
(3)项目目标:明确项目实践过程中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4)项目内容:详细列出项目实践过程中的具体任务、时间安排、考核标准等。
2. 实践教学活动安排(1)前期准备:组织学生进行项目调研、市场分析、团队组建等。
(2)中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实施,包括项目策划、项目执行、项目监控等。
(3)后期总结:项目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总结、成果展示、答辩等。
3. 实践教学考核方式(1)过程考核:根据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分。
(2)成果考核:对项目成果进行评审,评选出优秀项目。
(3)答辩考核:学生就项目实践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答辩。
四、活动实施步骤1. 项目启动:组织学生进行项目调研,明确项目目标和内容。
2. 团队组建:根据项目需求,选拔和组建项目团队。
3. 项目培训:对项目团队成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4. 项目实施: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实践,包括项目策划、项目执行、项目监控等。
5. 项目总结: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总结、成果展示、答辩等。
6. 项目评价:对项目成果进行评审,评选出优秀项目。
五、活动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成立实践教学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教学实践活动组织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特制定本教学实践活动组织方案。
二、活动目的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4. 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活动主题“实践出真知,创新赢未来”四、活动时间2022年9月15日-2022年10月15日五、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教室、图书馆、校外实践基地等六、活动对象全校学生七、活动内容1. 实践活动设计(1)实验室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2)课外阅读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阅读各类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3)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企业、农村、博物馆等,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4)创新项目比赛举办创新项目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创新意识。
2. 实践活动实施(1)实验室探究1)前期准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现场指导;3)实验报告: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2)课外阅读1)推荐阅读书目: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2)阅读分享: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交流阅读心得;3)阅读笔记:学生撰写阅读笔记,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
(3)社会实践活动1)前期准备: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活动方案,联系实践基地;2)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参与实践活动,教师现场指导;3)总结报告:学生撰写实践活动总结报告,分享活动成果。
(4)创新项目比赛1)项目申报: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填写申报表;2)项目指导:教师对申报项目进行筛选,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3)项目实施: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研究,教师现场指导;4)项目展示:举办项目展示活动,评选优秀项目。
社会实践学校教学方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学生了解社会、热爱社会。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学对象1. 中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
2.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设置不同的社会实践课程。
三、教学内容1. 社会调查与调研2. 公益活动与志愿服务3. 企业参观与实习4. 文化艺术体验5. 生存技能培训四、教学方案(一)课程设置1. 社会调查与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公益活动与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敬老院慰问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 企业参观与实习:组织学生参观知名企业,了解企业文化、生产流程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4. 文化艺术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文化场所,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5. 生存技能培训:开展野外生存、急救知识、烹饪技巧等生存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社会实践的意义、方法、技巧等,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5.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2周):进行社会实践课程概述,介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
2. 第二阶段(3-6周):开展社会调查与调研、公益活动与志愿服务、企业参观与实习等活动。
3. 第三阶段(7-8周):组织文化艺术体验、生存技能培训等活动。
实践活动教学目标设计方案(3篇)
第1篇一、背景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案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设计原则1. 全面性原则:教学目标应涵盖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可行性原则:教学目标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目标的可实现性。
3. 层次性原则:教学目标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逐步提高。
4. 可评估性原则: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三、实践活动教学目标设计方案(一)活动名称:环保知识宣传实践活动(二)活动时间:1课时(三)活动对象:八年级学生(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环保政策及环保法规。
(2)掌握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环保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宣传环保、倡导环保的行动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环保事业的热爱,树立绿色环保理念。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环保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2)提问:什么是环保?环保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 主体活动(1)分组讨论:环保知识知多少?(2)学生分享环保故事,交流环保心得。
(3)教师讲解我国环保政策及环保法规。
(4)小组合作,设计环保宣传海报。
3. 活动总结(1)展示各组设计的环保宣传海报,评选最佳创意奖。
(2)学生分享活动感悟,总结环保知识。
(3)教师点评,总结活动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知识掌握情况:考察学生对环保知识的了解程度。
(2)技能运用情况: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收集、整理、分析环保信息的能力。
大学实践教学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特制定本实践教学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三、活动时间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四、活动对象全校本科生、研究生五、活动内容1. 专业实习(1)实习单位: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作为实习基地。
(2)实习时间: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一般为6-8周。
(3)实习内容:学生参与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了解行业现状,掌握专业技能,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2. 创新创业实践(1)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长,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2)实践形式:包括创业计划书撰写、创业项目路演、创业团队组建等。
(3)实践平台:学校创新创业中心、孵化基地等。
3. 志愿服务实践(1)志愿服务项目:根据学生兴趣和专业特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实践形式:包括支教、环保、社区服务等。
(3)实践平台: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中心等。
4. 社会实践调研(1)调研主题:结合专业特点,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调研主题。
(2)实践形式: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
(3)实践平台:学校社会实践中心、学院团委等。
六、活动实施1. 组织管理(1)成立实践教学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各学院成立实践教学活动实施小组,负责具体活动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2. 宣传动员(1)通过校园网、海报、通知等形式,广泛宣传实践教学活动。
(2)邀请优秀校友、企业家等开展讲座,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
3. 培训指导(1)邀请专业人士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校园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
校园教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特制定以下校园教学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活动内容1. 校园科技创新大赛(1)活动主题:创新、实践、合作、共赢(2)活动对象:全校师生(3)活动时间:每月最后一个周末(4)活动内容:参赛选手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科技创新主题,进行项目设计、制作、展示和答辩。
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
2. 校园环保公益活动(1)活动主题:保护环境,从我做起(2)活动对象:全校师生(3)活动时间:每月第一个周末(4)活动内容:组织师生参与校园环保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清洁校园、垃圾分类等,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
3. 校园文化周活动(1)活动主题:传承文化,弘扬传统(2)活动对象:全校师生(3)活动时间:每学期一次(4)活动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摄影、音乐、舞蹈等,展示学生们的才艺,弘扬传统文化。
4. 校园志愿服务活动(1)活动主题:奉献爱心,服务社会(2)活动对象:全校师生(3)活动时间:每周六(4)活动内容:组织师生到社区、敬老院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扶贫、关爱留守儿童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校园科技节(1)活动主题: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2)活动对象:全校师生(3)活动时间:每年一次(4)活动内容: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科技创新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活动实施步骤1. 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特制定本综合实践教学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活动主题“学以致用,实践创新——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四、活动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五、活动地点XX大学实践楼、XX企业、XX社区等六、活动对象全校本科生、研究生七、活动内容(一)实践操作技能培训1. 培训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实践操作培训课程,如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计算机编程、市场营销等。
2. 培训方式: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和示范,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操作,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技能。
3. 培训时间:X天(二)企业参观与实习1. 参观内容:组织学生参观XX企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
2. 实习内容: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职场生活,提高就业竞争力。
3. 实习时间:X天(三)社会实践活动1.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环保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活动方式:分组进行,每组负责一个项目,由指导老师进行监督和指导。
3. 活动时间:X天(四)创新项目竞赛1. 竞赛内容: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创新项目竞赛,如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社会服务等。
2. 竞赛方式:以团队为单位,进行项目设计、实施和展示。
3. 竞赛时间:X天八、活动组织(一)领导小组1. 组长:校长2. 副组长:副校长、各学院院长3. 成员:各学院教学秘书、辅导员、教师代表(二)实施小组1. 组长:教务处主任2. 副组长:各学院教学秘书3. 成员:各学院教师、辅导员九、活动经费根据活动需要,向学校申请专项经费,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实践性教学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性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实践性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方案旨在设计一场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活动主题“专业技能提升与团队协作实践”四、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至2022年10月20日五、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实训室及企业合作单位六、活动对象我校全体大一、大二学生七、活动内容1. 开幕式及培训(1)时间:2022年10月15日上午9:00-10:00(2)地点:学校报告厅(3)内容:介绍活动背景、目标、内容,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
2. 专业技能培训(1)时间:2022年10月15日下午14:00-17:00(2)地点:学校实验室、实训室(3)内容: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如CAD制图、电路焊接、编程等。
3. 团队协作项目实践(1)时间:2022年10月16日至10月19日(2)地点:学校实验室、实训室及企业合作单位(3)内容: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个项目,如智能机器人设计、智能家居系统搭建等。
项目过程中,学生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与其他组成员进行沟通、协作。
4. 项目展示与评审(1)时间:2022年10月20日上午9:00-12:00(2)地点:学校报告厅(3)内容:各小组展示项目成果,邀请教师和企业专家进行评审,评选出优秀项目。
5. 总结与表彰(1)时间:2022年10月20日下午14:00-15:00(2)地点:学校报告厅(3)内容:对活动进行总结,表彰优秀项目及个人,颁发证书。
八、活动组织与实施1. 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
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案模式(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实践活动课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实践活动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问题导向和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案模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实践活动课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了解不同学科领域的实践活动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方案模式1. 问题导向教学(1)引入问题: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探究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3)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2. 项目式学习(1)确定项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的项目主题。
(2)分组合作:学生根据项目需求,自主组成小组,明确分工。
(3)实施项目: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包括资料收集、方案设计、实验操作、成果展示等环节。
(4)项目评价:教师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创新思维等方面。
四、教学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案,明确教学步骤和评价标准。
(2)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实践活动课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2. 实施阶段(1)引入问题:教师通过提问、案例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问题。
(2)探究问题: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4)项目实施: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分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
3. 评价阶段(1)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实践活动课进行评价,包括学生个体和小组。
老师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
三、活动内容(一)实践项目选择1. 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兴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践项目,如:工程实践、艺术设计、教育实习等。
2. 结合课程设置,确保实践项目与理论知识相辅相成。
(二)实践过程安排1. 前期准备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项目调研,了解项目背景、技术要求等。
- 学生分组,明确各组成员职责。
- 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践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任务分配等。
2. 实践实施阶段- 学生按照实践计划进行项目实施,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解决。
-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实践心得。
3. 总结评价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成果总结,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 学生撰写实践报告,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改进建议。
- 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三)实践项目实施1. 工程实践- 选择与企业合作的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
-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现场勘察、方案设计、施工管理等。
-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 艺术设计-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实际项目。
-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创意构思、作品制作等。
- 通过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
3. 教育实习- 安排学生到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担任班主任或学科教师。
-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辅导等。
- 通过教育实习,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实践研究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决定开展一次教学实践研究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实践研究,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目标1. 培养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能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
3. 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4.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三、活动内容1. 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的选择(1)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现状,确定本次教学实践研究活动的主题。
(2)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申报,筛选出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课题。
2. 教学实践研究过程(1)课题组成员进行文献综述,明确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
(2)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内容,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步骤、时间安排、预期成果等。
(3)课题组成员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的研究。
(4)课题组成员对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学实践研究成果的整理与推广(1)课题组成员对教学实践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2)组织教学实践研究论文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论文。
(3)将优秀论文汇编成册,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参考。
(4)组织教学实践研究经验交流会,推广优秀教学实践成果。
四、活动时间安排1. 第一阶段:课题申报与筛选(1周)2.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3个月)3. 第三阶段: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整理与推广(1个月)五、活动组织与实施1. 成立教学实践研究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
2. 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申报,筛选出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课题。
3. 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
4. 定期召开课题研究进度汇报会,了解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特制定本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案。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5. 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活动主题“走进社区,服务社会,展现自我”四、活动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五、活动地点XX社区六、参与对象全校学生七、活动内容1. 前期准备- 调研阶段:学生分组进行社区调研,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居民需求、社区资源等。
- 策划阶段: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时间安排等。
- 培训阶段: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如沟通技巧、团队合作、安全知识等。
2. 活动实施- 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环境清洁、关爱老人、义务辅导等。
- 社会实践:安排学生参与社区社会实践项目,如社区文化活动策划、社区教育普及等。
- 主题演讲:邀请学生就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进行主题演讲,分享实践心得。
3. 总结与反思- 成果展示:通过照片、视频、报告等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 经验交流: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实践活动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八、活动流程1. 前期准备阶段- 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本组的调研、策划和实施工作。
- 组织学生进行社区调研,收集相关信息。
2. 活动实施阶段- 按照活动方案,有序开展各项活动。
- 定期召开活动协调会,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 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活动的宣传和报道。
3. 总结与反思阶段-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
实践教学主题方案(3篇)
第1篇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理念,本方案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方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1. 主题一:科技创新与创业(1)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学习科技前沿知识,开展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2)活动形式:科技讲座、创新大赛、创业模拟等。
2. 主题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内容: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可持续发展理念,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2)活动形式:环保知识讲座、环保实践活动、可持续发展项目设计等。
3. 主题三:历史文化与传承(1)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活动形式:历史文化讲座、文化传承实践活动、传统技艺学习等。
4. 主题四: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1)内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活动形式: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人际交往实践活动等。
5. 主题五:社会实践活动(1)内容: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现状,提高社会责任感。
(2)活动形式:志愿服务、社区实践、企业实习等。
四、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项目驱动法:以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
5.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活动策划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响应国家教育政策,提高我校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制定本教学实践活动策划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3. 增进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弘扬民族精神;4. 促进学生与企业的交流,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三、活动主题“实践出真知,创新共成长”四、活动时间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五、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企业、社区等六、活动对象全校本科生、研究生七、活动内容1. 实践教学项目(1)实验室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研素养。
(2)企业实践: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了解企业运作,提高就业竞争力。
(3)社区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 创新创业活动(1)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邀请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分享创业经验。
3. 文化传承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2)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4. 交流互动活动(1)邀请企业代表来校开展讲座,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2)组织学生与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增进彼此了解。
八、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协调和监督。
2. 设立活动办公室,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和协调。
3. 组建活动志愿者团队,协助活动顺利进行。
4. 与企业、社区等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活动开展。
九、活动实施步骤1. 宣传动员阶段(2022年9月)(1)制定活动方案,报学校审批。
(2)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宣传。
(3)组织学生报名参加活动。
2. 项目实施阶段(2022年10月-2023年6月)(1)根据学生报名情况,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3篇)
第1篇一、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特制定本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本实施方案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施方案(一)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顺利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实践教学体系1. 建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将实践教学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
2. 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课程应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
3. 实习教学:与企业、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实习期间,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了解企业运作流程,提高职业素养。
4. 实训教学:开展校内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训课程应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了解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
6.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
毕业设计(论文)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
(三)实践教学实施步骤1.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安排。
2. 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按照实践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等活动。
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3篇)
第1篇一、实施方案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我校特制定本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案目标1. 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核心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三、实施方案内容1.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1)基础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课、实训课等,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核心技能。
(2)综合实践教学:包括项目设计、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社会实践:包括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2. 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教学: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2)实习实训: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项目设计: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企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毕业设计: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3. 实践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实验报告、实习报告、项目报告等。
(2)结果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成果进行评价,包括毕业设计、项目成果等。
(3)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
四、实施方案保障措施1.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担任实践教学任务。
教学创意实践活动方案(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开展一次教学创意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2.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三、活动主题“创新驱动,实践先行”四、活动时间2022年9月-2023年6月五、活动对象全校学生及教师六、活动内容1. 创意课程设计大赛(1)参赛对象:全校学生及教师(2)参赛要求:参赛者需围绕某一学科或主题,设计一堂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课程。
(3)评选标准: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课程内容是否丰富、生动、有趣;课程实施是否可行。
2. 创意实践活动展示(1)参赛对象:全校学生及教师(2)参赛要求:参赛者需围绕某一主题,开展一项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活动。
(3)评选标准:活动是否符合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活动是否具有教育意义;活动实施是否成功。
3. 创意作品征集(1)参赛对象:全校学生及教师(2)参赛要求:参赛者需围绕某一主题,创作一幅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作品。
(3)评选标准:作品是否符合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作品是否具有教育意义。
4. 创意教学研讨会(1)参会对象:全校教师(2)研讨内容:分享创新教学经验,探讨创新教学策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七、活动安排1. 宣传阶段(2022年9月)(1)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宣传活动意义。
(2)发布活动通知,明确参赛对象、要求和评选标准。
2. 实施阶段(2022年10月-2023年5月)(1)组织学生和教师参加创意课程设计大赛、创意实践活动展示和创意作品征集。
大学生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际教学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提高大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特制定以下教学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培养大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
2.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3. 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
4. 增进大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三、活动时间本次教学实践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培训阶段,时间为一个月;第二阶段为实践阶段,时间为三个月。
四、活动对象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对教学实践有兴趣的学生均可报名参加。
五、活动内容(一)理论培训阶段1. 教学理论课程:邀请资深教师为学员讲解教学理论,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 教学技能培训:通过模拟教学、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学员的教学技能。
3. 教学心理辅导:邀请心理专家为学员进行教学心理辅导,帮助学员调整心态,克服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4. 教学实践指导:邀请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学员提供教学实践指导,解答学员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实践阶段1. 实习学校:与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合作,为学员提供教学实习岗位。
2. 教学实践内容:学员在实习学校担任助教、班主任等职务,参与教学活动,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 教学实践考核:实习期间,学员需提交教学日志、教学反思等材料,由指导教师进行考核。
六、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2. 设立活动办公室,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包括报名、培训、实习等环节。
3. 邀请专家、教师担任活动指导老师,为学员提供专业指导。
4. 与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员提供实习岗位。
七、活动评价1. 实习结束后,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教学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团队合作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方案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实践学时:20学时实践学期:二年级适用专业:全院所有专业选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程实践目的与要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与时俱进,把握时代最新信息,突出该课程的实践性、政治性和科学性较强的特点,增添新的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理论视野;使学生真正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基础理论,并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通过学生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努力做到对国情、省情、院情的了解,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践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学会查阅资料、上网查阅、分析和利用资料,撰写论文等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1、通过与工人、科技工作者、社会各类劳动者的广泛接触中,学习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正确认识对社会经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消极的一面,科学地、辩证地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加深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
2、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所学到的知识,以一个确定的社会调查题目或社会实践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比较完整的实践报告,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辩证地、客观地、历史地、科学地分析和认识社会现实问题,以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目的,锻炼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3、要求学生从实践教学中学会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看社会现实问题,以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项目、内容、属性及学时分配注:实践属性:演示、验证、设计、综合三、实践报告要求为了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实践教学选题要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相关,采用社会调查报告、研讨、学习原著、参观访问、社会实践论文、观看录像等形式来促进学生对理论的学习,让学生认真思考现实问题,增强学生对社会、国家及民生问题的关注程度。
1、社会调查:社会调查以3人为小组并确定1名组长,要求学生根据社会调查的选题列出调查提纲(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作好采访笔记,并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等进行一定深度的实践调研活动,经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和分析,摹写一篇真实、客观、可信、反映个人看法与见解的社会实践总结或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1500字。
(具体社会实践调查要求附件一).2、专题研讨学生专题研讨以3人为小组并确定1名组长,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理论联系实际,以自信的谈吐,得体的举止和简洁的语言,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所选的课题。
目的是从考察学生综合分析素质能力出发,在数据、信息材料的收集、语言表达能力、课件制作、服装、专题研讨形式以及学生的组织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具体专题研讨实施方案见附件二).四、实践考核为了增强实践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教学必须实行严格、规范的考核。
教师在实践考核的过程中必须指导学生开展实践研究,本部分占学期总成绩30%。
1、社会调查(1)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社会调查可以获得第一手的直观的感性资料,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有关情况。
通过社会调查有助于学生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有助于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调查研究,增强大学生与工农相结合的群众意识、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把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2)成绩评定: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实践教学过程的成果、态度或其他表现综合评定,并记录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占实践教学成绩的60%,期末一并纳入成绩评定。
2、专题研讨(1)学生专题研讨的目的:从考察学生综合分析素质能力出发,在数据、信息材料的收集、语言表达能力、课件制作、服装、专题研讨形式以及学生的组织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理论联系实际,以自信的谈吐,得体的举止和简洁的语言,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所选的课题。
(2)评分标准:优(90分以上),观点正确,能较好地联系实际,结构完整,语言表达清楚,课件制作完整,服装整齐;良(80—89分):观点较正确,能联系实际,结构较完整,语言表达清楚,课件制作较完整、服装较整齐;中(70—79分):观点基本正确,联系实际一般,结构较松散,语言表达清楚,课件制作不够完整、服装不整齐;及格(60—69分):观点基本正确,联系实际一般,结构较松散,语言表达一般,课件制作不够完整、服装不整齐;不及格(59分以下):观点错误,联系实际差,结构较松散,语言表达不清,没有制作课件、服装不整齐。
占实践教学成绩的40%五、实践教学活动计划与学时安排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产实习、专业实习,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学生专业班级的实践时间要列入计划,指导教师一般由本门课程的教师担任,特殊情况下也可聘请专业教师担任。
实践教学20学时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教学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分散实践由学生个人自行进行,集中实践统一组织。
六、说明本大纲适用全院各专业学生。
编制:陈碧钦 2012日5月附件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要求政治理论教研室社会调查,是应用科学方法,对特定社会现象进行考察,了解其发生的各种原因和相关联系,从而提出解决社会问题对策的活动。
一、社会调查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实本身,必须无条件地尊重事实,如实记录、收集、分析和运用材料。
是从事调查研究最基本的一条原则。
2.实证性原则:调查研究的结论及与此相联系的所有观点,都必须为真实、可行的资料所充分支持。
要调查报告以资料、数据为依据;要调查所产生的结论既来自于调查材料,真实可行,又要避免以偏概全,以局部的、零散的材料说明总体、全面的情况;尽量用定量资料说明观点。
在调查过程中要坚持对调查材料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
在进行具体操作时,不能使用“也许”、“大概”、“差不多”等词句。
3.系统性原则:调查任何客观现象,都要从系统整体性出发。
调查研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把事物放在一个系统内,从整体来分析。
二、常用社会调查方式1、典型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选取一个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如个人、群体等进行全面、深入调查。
通过直接地、深入地调查研究个别典型,来认识同类事物的一般属性和规律。
2、重点调查:是通过对重点样本的调查来大致地掌握总体的基本数量情况。
3、抽样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人或单位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研究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抽样调查的调查对象一般要求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三、社会调查方法1.问卷法:合理设计问卷,采用开放式,封闭式或混合式问卷收集信息。
2.文献法:通过书面材料,统计数据等文献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调查。
3.访问法:通过交谈获得资料。
4.观察法:现场观察,凭借感觉的印象搜集数据资料。
四、社会调查一般程序1.准备阶段: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任务;明确课题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调查研究的类型和方式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和调查大纲等。
2.调查阶段:按照调查设计的要求收集有关的资料。
3.研究阶段:对资料进行审核、整理与统计,区分真假,保证资料的真实、标准、准确和完整。
在此基础上,对审核整理后的材料和统计分析后的数据,进行思维与加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说明事物的前因后果,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理论说明。
这是社会调查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阶段。
社会调查能否出成果,以及成果作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个阶段的工作。
4.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报告应着重说明调查结果或研究结论,并对研究过程、方法以及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等进行系统的叙述和说明。
五、社会调查报告(一)撰写步骤:1.确定主题:精心地确定和提炼主题,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关键。
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加以确定材料取舍,结构安排,语言表达,标题拟定。
2.选择材料:要从大量调查资料中挑选出最能充分表现主题的材料,力求避免不加选择、不分主次的材料堆砌。
3.拟定提纲:提纲是调查报告的基本构架或骨架。
有了提纲可使调查报告通篇一致,首尾贯通,重点突出,逻辑关系顺。
4.写作初稿:当材料选好、提纲拟定之后,就可动笔撰写。
撰写时要按提纲进行,要一气呵成,不能写写停停,以免打乱思路。
5.修改定稿:一篇好的调查报告多是精心修改的结果。
修改报告主要从报告的主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两方面着手。
(二)撰写要点:1.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写作。
行文要开门见山、平铺直叙,用尽可能简单明快的字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无论是描述事物现状,还是论证研究结论,都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2.叙述事实力求客观、准确,应避免使用主观或感情色彩较浓的语句。
力求叙述事实真实可靠,引用数据准确无误。
3.撰写报告,既要有篇的观念,也要有段的观念。
一份调查报告固然是一个整体,但篇中的段落也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4.调查报告的前言(绪言)部分,要写清社会调查的背景,社会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方法、过程等方面内容。
5.调查报告的结论部分要真正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
结论应是全文内容的归结。
(三)社会调查报告特点:1.真实性:要以事实为根据,不仅报告中涉及的人物、事件要真实,就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过程、原因和结果也必须真实。
2.客观性:客观地反映事实,忠于事实,不带有调查者的主观随意性。
不能对客观事实随意引申,或不切实际地渲染。
3. 针对性:社会调查报告就是要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一些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四)社会调查报告格式:1.标题要求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
2、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人、调查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3.报告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