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细胞核遗传和质遗传的判定
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之间的关系
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之间的关系1.引言1.1 概述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是细胞传递遗传信息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在细胞功能和特征的传递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细胞质遗传主要指的是通过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质组织传递的遗传信息,而细胞核遗传则是指通过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传递的遗传信息。
相较于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具有一定的特点和重要性。
首先,细胞质遗传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染色体外DNA上,其特点是遗传信息的传递相对稳定。
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含有独立的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和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细胞质遗传,这些细胞质DNA可以在后代细胞中相对稳定地传递下去。
因此,细胞质遗传在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细胞质遗传与细胞功能的表现密切相关。
许多重要的细胞功能和特征,如能量代谢、细胞呼吸以及光合作用等,都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密切相关。
细胞质遗传的变异可能会引起这些细胞功能的异常或改变,进而导致细胞的生理和形态特征发生变化。
与细胞质遗传相比,细胞核遗传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性。
细胞核遗传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传递遗传信息,这些染色体内含有大部分的基因和遗传信息,编码着细胞的大部分蛋白质和生物功能。
细胞核遗传对于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细胞遗传过程中,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所带有的DNA,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共同决定了细胞的特征和功能。
细胞核中的基因调控和表达也会对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功能产生影响。
因此,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相互作用是细胞遗传调控的重要方面,它们共同决定了细胞的功能和特征表现。
综上所述,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它们在细胞的正常发育、功能表现以及遗传特征的传递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深入理解和研究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细胞生物学的奥秘以及人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的现象和特征(普通遗传学课件)
(Kda) 线粒体中合成
细胞质中合成
ATPase
340 ATPase 6、8、9 ATP 1、2、3、4、7
(对寡霉素敏
(FO 膜因子)
(F1 ATPase)Fra bibliotek感)细胞色素 C 氧 137
CO 1、2、3
CO 4、5、6、7
化酶
细胞色素 bc1 160 细胞色素 b 脱辅
6 个亚基
复合物
基蛋白
《遗传学》
《遗传学》
细胞质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chloroplast genome
(一)结 构——环状双链DNA
SSC
IRA
IRB
SSC: short single copy sequence
LSC:long single copy sequence
IR: inverted repeats
眼为褐色。现已鉴定这种色素是由犬尿素所形成的, 由一对基因(Aa)控制 。突变型不能合成犬尿素,不 能形成色素,使幼虫皮肤无色,成虫复眼为红色。
麦粉蛾色素遗传的母性影响
(二)持久的母性影响
持久的母性影响: 母亲基因型对子代个体影响持久,影响子代个体终生。 例如:锥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
例如椎实螺的外壳旋转方向的遗传 椎实螺是一种♀、♂同体的软体动物,每一个体都
(三) 通过连续的回交能把母本的核基因全部置换掉, 但母本的细胞质基因及其控制的性状仍不消失。
回交:指两个亲本杂交,杂交F1与亲本之一再杂交。
连续回交:指选取回交后代继续与亲本之一再杂交。
♀A
×B ♂
♀ F1 × B ♂
♀ BC1
×B ♂
♀ BC2
×B ♂
广西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五第2讲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
数据:
亲本组合 ①紫色叶×绿色叶 ②紫色叶×绿色叶
F1株数 121 89 0 0
F2株数 451 242 30 81
紫色叶 绿色叶 紫色叶 绿色叶
请回答:
(1)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理论上组合 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 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为____________。
(4)细胞核遗传时,正反交结果相同,F1均表现显性亲本的
性状;细胞质遗传时,正反交结果不同,F1的性状与母本相同,
即母系遗传。
热点考向1
遗传两大定律中正常比例的应用
角度一:判断亲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 【典例1】(2012·福建高考)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 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 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实验的统计
为aabb,亲本中紫色叶是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F2紫色叶基 因型包括A_B_、A_bb、aaB_,紫色叶为15份,其中纯合子为 1AABB、1AAbb、1aaBB,所以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15=1/5。
(3)组合②中F1自交,F2中紫色叶与绿色叶的比例约为3∶1,
说明类似于一对杂合子自交而另一对纯合,绿色叶为隐性,所 以基因型为aabb,所以可能是aa纯合,则F1为aaBb,相应紫色 叶亲本基因型为aaBB;也可能是bb纯合,则F1为Aabb,相应紫 色叶亲本基因型为AAbb;所以紫色叶亲本基因型为AAbb或aaBB。 F1基因型为aaBb(Aabb),与aabb杂交类似于测交,所以紫色 叶与绿色叶的比值为1∶1。
遗传学细胞质遗传
㈡、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
1. 结构: 草履虫(Paramecium aurelia)是一种常见
的原生动物,种类很多。 大核(1个),是多倍体,主要负责营养; 小核(1~2个),是二倍体、主要负责遗传。
41
④.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线粒体内100多种蛋白质中,约有10种是线粒体本身
合成的,包括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4种ATP酶亚基和1种 细胞色素b亚基。
∴线粒体的蛋白是由线粒体本身和核基因共同编码的, 是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42
第五节 共生体和质粒决定的染色体 外遗传
一、共生体的遗传:
㈠、共生体(symbionts): 不是细胞生存所必需的组成部分,仅以某种共生的
(二)持久的母性影响
例: 椎实螺外壳 的旋转方向受母亲基 因型控制,终生不变。 它受一对等位基因控 制,右旋(D)对左旋(d) 为显性。
椎实螺正反交,F1旋转方向都与各自母本相似,即右 旋或左旋,F2却都为右旋,F3才出现右旋和左旋的分 离。
P ♀DD × dd♂
右旋 左旋
♀dd × DD♂
左旋 右旋
36
线粒体数目及mt DNA大小:
生物种类 酵母
几种生物的 mt DNA
每细胞中 线粒体数
mt DNA 大小 (kb)
22
84
鼠(L 细胞)
500
16.2
人(Hela 细胞) 800
16.6
mt DNA 与 核 DNA 比值
0.18
0.002 0.01
37
㈡、线粒体基因组的构成:
1981年Kanderson最早测出人的mt DNA全序列为16569 bp。 人、鼠、牛的mtDAN全序列中测出: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最完美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题最完美解题技巧。
展开全文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题解题技巧谈谈粗浅认识。
技巧一: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准确判断生物性状的遗传方式是解遗传规律题的前提。
1.细胞质遗传、细胞核遗传的判断[例题]下表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和反交的实验结果。
组数正交反交①♀野生型×♂突变型a→野生型♀突变型a×♂野生型→野生型②♀野生型×♂突变型b→野生型♀突变型b×♂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b③♀野生型×♂突变型c→野生型♀突变型c×♂野生型→突变型c试分析回答:第①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______遗传;第②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______遗传;第③组控制果蝇突变型的基因属于______遗传。
分析:生物性状遗传方式的判断,首先是区分生物性状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方法是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来判断。
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性状一致且无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常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有性别上的不同,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核遗传中性染色体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不一致且具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则该生物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
答案:细胞核中常染色体细胞核中性染色体细胞质2.细胞核遗传方式的判断:下面以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为例来说明(1)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类型及主要特点:类型特点实例白化病常染色体隐性①一般隔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女性相等常染色体显性①代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女性相等多指症X染色体隐性①一般隔代发病;②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色盲、血友病X染色体显性①代代发病;②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佝偻病Y染色体遗传病全部男性患病外耳道多毛症(2)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1.典型特征1.1确定显隐性:隐性—父母不患病而孩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显性—父母患病孩子不患病,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RNA
RNA:(核糖体RNA)rRNA:与蛋白质共同构成了核糖体。
(信使RNA)mRNA。
转运RNA即tRNA。
还有好多功能性的小RNA,它们会长久呆在核内,有些可以与DNA结合,可以起基因表达调控作用,如RNAi。
1.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区别(1)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分子,但是分布的位置不同。
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在细胞质中。
(2)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遗传桥梁都是配子,但是细胞核遗传雌雄配子的核遗传物质相等,而细胞质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卵细胞中。
(3)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性状表达主要通过体细胞进行的。
核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有均分机制,进行均分遵循遗传规律;细胞质遗传物质的载体(具有DNA的细胞器)没有均分机制,而是随机的。
(4)细胞核遗传时,正反交相同.细胞质遗传时,F1的性状均与母本相同,即母系遗传。
2.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除有DNA外,还有RNA(mRNA、tRNA、rRNA),核糖体等。
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自身转录RNA和翻译蛋白质的体系。
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它们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
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信息系统控制的,所以它们都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细胞质包含有胞质溶胶及除细胞核外的细胞器。
原生质是由水、盐、有机分子及各种催化反应的酶所组成。
原核细胞内的基因有两种,一是拟核内的大型环状DNA分子,二是质粒,质粒是小型的环状DNA分子,控制着原核细胞固氮,抗药性,抗生素生成等性状。
真核细胞内的基因包含核基因和质基因。
质基因在细胞质内的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DNA上。
人的遗传物质就是DNA。
没有“主要”二字。
只有就整个生物界而言,才可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低等植物指是藻类、苔癣和蕨类植物。
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繁殖方式为孢子繁殖,属于无性繁殖类型,异养需氧型。
高考生物必备知识点:细胞核与细胞质遗传区别
2019年高考生物必备学问点:细胞核与细胞质遗传区分查字典生物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9年高考生物必备学问点:细胞核与细胞质遗传区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查字典生物网。
真核生物很多性状由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限制的遗传方式叫细胞核遗传,真核生物还有一些性状是通过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限制的,这种遗传方式叫细胞质遗传。
一、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的区分在于:1、细胞核遗传时,正交与反交的结果相同,即均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细胞质遗传时,正交与反交的结果不同,即子一代均表现母本性状(母系遗传)2、细胞核遗传的杂交后代有规律性比例,而细胞质遗传的杂交后代无规律性比例,这是因为核遗传物质及其载体有均分机制,遵循三大遗传定律;而细胞质遗传物质的载体(如线粒体、叶绿体等)没有均分机制,随机分布进入配子。
3、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但分布的位置不同,分别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4、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都是通过配子向下传递的,但细胞核遗传中雌、雄配子中核遗传物质的量相等,而细胞质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卵细胞中。
二、中学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遗传区分比较项目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F1表现性状显性亲本性状母本性状(为什么?)受精卵中遗传物质来源精卵各半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杂交后代性状分别比会出现肯定的分别比不会出现肯定的分别比(为什么?)减裂形成子细胞时遗传物质的安排有规律(有什么规律?)随机、不均等物质基础细胞核中DNA(载体是什么?)细胞质中DNA(载体是什么?)三、中学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遗传联系:1、生物体大部分性状是受核基因限制,核基因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有些性状受质基因限制。
⒉核遗传和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
质基因也可以自我复制,可以限制蛋白质的合成。
⒊核遗传与质遗传相互影响,很多状况是核质互作的结果。
中学生物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如下遗传物质的载体遗传规律正、反交结果性状分别及分别比细胞核遗传染色体三大遗传定律相同有,有肯定分别比细胞质遗传叶绿体、线粒体母系遗传不同有,无肯定分别比2、中学生物定律的比较基因分别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探讨对象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关系细胞学基础减Ⅰ后同源染色体分别减Ⅰ后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F1形成配子时基因间关系及种类等位基因彼此分别,2种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n种F1重组率及配子可能组合,4种50%,4n种F2表现型数目22n表现型比例3:1(3:1)n基因型数目33n(n≥2)基因型分别比1:2:1(1:2:1)n定律间联系分别是自由组合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长与发展;核遗传规律是同时进行的四、中学生物基因分别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分分别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相对性状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限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一对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a分别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A、a,B、b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的活动)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遗传实质等位基因分别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重组互不干扰F1基因对数12或n配子类型及其比例21:122或2n数量相等配子组合数442或4nF2基因型种类332或3n亲本类型22或2n重组类型02或2n-2表现比3:1(3:1)2或(3:1)nF1(测交子代)基因型种类22或2n表现型种类22或2n表现比1:1(1:1)2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年高考生物必备学问点:细胞核与细胞质遗传区分》,对于高考政治学问点了解是否更加加深了一点呢?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查字典生物网,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
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ppt
方法2:测交。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若后代出现 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 则最可能为纯合体。待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注意与多个 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使后代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 有说服力。 方法3:用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 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体,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 方法4: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液呈 现不同颜色,杂种非糯性水稻的花粉是减数分裂的产物; 遇碘呈现两种不同颜色,且比例为1∶1,从而直接证明了 杂种非糯性水稻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 彼此分离。同时也证明被检验亲本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 体。
学案 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
核心术语——(记准、写准、理解透,把握内涵和 外延) 1.亲本(P)、子一代(F1)、子二代(F2) 2.杂交(× 3.性状(相对性状、性状分离、表现型) 4.基因(等位基因、基因型、杂合体、纯合体) 5.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黏: 6.伴性遗传(红绿色盲、交叉遗传、隔代遗传)和性
答案
(5)思考基因型的确定方法(有关基因用A和a,B 和b表示)。 答案 ①依据表现型表现特点 a.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是两个隐性基因组成, 即aa。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 不能确定,即Aa或AA。 b.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推测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 状分离推测为杂合体Aa。 c.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推测为纯合体;自交后代性 状分离,双亲是杂合体。 d.双亲均为显性,杂交后代仍为显性,至少亲本之一 是显性纯合体;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体分离出来,双 亲一定是Aa×Aa。
1.细胞核遗传的规律与减数分裂的关系
项目 遗传规律
基因分离 定律
发生 时期
减Ⅰ 后期
基因自由 减Ⅰ 组合定律 后期
细胞质遗传
物种类型 昆 虫 真 菌 高等植物
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 物种数目 基因组大小(kb) 42 14.5~17.9 27 18.9~95 20 120~2700
二 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双链闭合环状(线状),裸露,多拷贝, 基因组大小因物种而异,浮力密度比核DNA低, 没有重复序列,两条链的密度不同, 复制时间与核DNA不同(S,G2), 核糖体与细胞质中的不同,遗传密码与通用密码 有差异 DNA可以自我复制,转录,翻译,但是由于其含 有为数不多的基因,仅能编码自身结构和组成的 一小部分物质,其余大部分由核基因编码。因此 线粒体也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3 细胞质-细胞核互作雄性不育性 由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相互作 用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 简称为质核 互作不育性。
质核互作不育性由不育的细胞质基因和 与其相对应的核内不育基因共同决定。 胞质不育基因 S 对应的可育基因 N 核内不育基因 r 对应的可育基因 R R又称为育性恢复基因
1、孢子体不育和配子体不育
(1) 孢子体不育
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植株)基因型控制,
而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若植株的基因型为rr,全部花粉败育 基因型为RR,全部花粉可育 基因型为Rr,也是全部花粉可育, 尽管有一半的花粉含有r基因 杂合体自交后代表现为株间分离。
(2)配子体不育
花粉育性直接受雄配子体(花粉)本身 的基因型所控制。 配子体内的核基因为R,可育 配子体内的核基因为r,不育 杂合株的花粉一半可育,一半不育,表 现为穗上分离。 杂合体自交后代中,有一半植株上的花 粉是半不育的。
2、胞质不育基因的多样性与核育性基因的对应性
同一物种内,可以有多种质核互作不育类型。
由于胞质不育基因和核内不育基因的来源和性质不 同,在表现型特征和恢复特性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例谈细胞核遗传和质遗传的判定
例谈细胞核遗传和质遗传的判定谭家学(湖北省郧县第二中学442500)生物遗传方式包括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它们的遗传物质虽然都是DNA分子,但是其分布的位置不同,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核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有均分机制,后代有一定性状分离比,遵循三大遗传定律;细胞质遗传物质(具有DNA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没有均分机制,是随机分配的,后代无一定性状分离比,不遵循三大遗传定律。
下面通过例题对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判定方法进行归纳。
方法一:正交和反交法判断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子一代均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则为细胞核常染色体遗传;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子一代性状均与母本相同,则为细胞质遗传;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子一代在不同性别中出现不同的性状分离(即与性别有关),则为细胞核性染色体遗传。
值得注意的是被子植物在进行正交和反交的时候,果实的性状总表现为母本的性状,这与细胞质遗传有着本质的区别。
怎样证明果实的性状遗传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这需要用细胞质遗传的第二个特点来进一步证明,即细胞质遗传杂交后代无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如豌豆种子种皮的颜色有白色(d)和灰色(D),为了确定该性状的遗传为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可以进行杂交实验, 让正交或反交后代进行连续自交,当自交后代不表现出母系遗传特点,且自交第二代植株上种子种皮的颜色数量比为灰:白=3:1时,可以确定种皮颜色的遗传为核遗传,否则为细胞质遗传。
【例1】果蝇是被用于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分析回答下列在关问题:(1)果蝇品系有三组性状:I和I/、Ⅱ和Ⅱ/、Ⅲ和Ⅲ/(I、Ⅱ、Ⅲ表示显性性状,I/、Ⅱ/、Ⅲ/表示隐性性状)根据以下几组实验结果,分析上述三组性状控制基因的位置和和方式,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I×♂I/→F1 ,F1只表现I性状;♀I/×♂I→F1 ,F1只表现I性状,说明:②♀Ⅱ×♂Ⅱ/→F1 ,F1只表现Ⅱ性状;♀Ⅱ/×♂Ⅱ→F1 ,F1只表现Ⅱ性状(♀)和Ⅱ/性状(♂),说明:③♀Ⅲ×♂Ⅲ/→F1 ,F1只表现Ⅲ性状;♀Ⅲ/×♂Ⅲ→F1 ,F1只表现Ⅲ/性状,说明:(2)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能否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用标准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和推导。
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核与细胞质遗传区别
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核与细胞质遗传区别
高中生物学习中掌握重点知识点是生物学习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生物知识点掌握之后在学习起来会变的轻松很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知识点之细胞核与细胞质遗传区别的相关知识,希望对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有帮助。
一、高中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遗传区别
比较项目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F1表现性状显性亲本性状母本性状(为什幺?)受精卵中遗传物质来源精卵各半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为什幺?)减裂形成子细胞时遗传物质的分配有规律(有什幺规律?)随机、不均等物质基础细胞核中
DNA(载体是什幺?)细胞质中DNA(载体是什幺?)二、高中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遗传联系:⒈生物体大部分性状是受核基因控制,核基因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有些性状受质基因控制。
⒉核遗传和质遗传各自都有相对的独立性。
质基因也可以自我复制,可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⒊核遗传与质遗传相互影响,很多情况是核质互作的结果。
高中生物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如下
遗传物质的载体遗传规律正、反交结果性状分离及分离比细胞核遗传染色体三大遗传定律相同有,有一定分离比细胞质遗传叶绿体、线粒体母系遗传不同有,无一定分离比高中生物定律的比较
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研究对象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非。
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比较和判断
(1)①细胞质遗传②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能进行有规律的分离,而是随即的、不均等的分配到子细胞中(2)核基因(或细胞核)
【例3】藏报春的叶片有绿色、白色、花斑三种类型,属于细胞质遗传;花色由一对核基因R、r控制,基因型RR为红色,Rr为粉红色,rr为白色。
(1)白花、花斑叶片植株①接受花粉,红花、绿色叶片植株②提供花粉,杂交情况如图a所示。根据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特点,①向③传递,而②向③传递。③的叶片类型可能是。
(2)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遗传都是通过配子,但是细胞核遗传雌雄配子的核遗传物质相等,而细胞质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卵细胞中;
(3)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性状表达都是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核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有均分机制,遵循三大遗传定律;细胞质遗传物质(具有DNA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等)没有均分机制,是随机分配的。
(1)实验一
P ♀条斑叶×绿色叶♂
↓
F1绿色叶条斑叶或白色叶
重复该实验后代的性状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①实验结果显示,母本患条斑病时,该病通过_______方式遗传。
②实验中后代不同性状的个体的比例是随机的,其原因_________
(2)实验二
P ♀绿色叶×条斑叶♂
↓
F1绿色叶
↓自交
F2绿色叶条斑叶或白色叶
(2)不定的随机不均等1:l
从以上三个典型例题总结得出基因位置的判断方法:
1、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如以甲作为母本,乙作为父本为正交;而用乙作为母本,甲作为父本的杂交为正交,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可以用来检验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如果生物的某一性状由核基因控制,则正交、反交的结果一样,如果生物的某一性状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则因母本不同,正交和反交的结果往往不同。
生物专题:遗传方式的判定
生物遗传方式的判定知识框架一、可遗传与不可遗传的判断二、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判断三、细胞核遗传中各遗传方式的判断一、可遗传与不可遗传的判断【知识小结】方法1、进行杂交实验,看后代是否出现特定的分离比方法2、改变生存环境,看后代性状是否保持(或连续遗传)例1、(2007山东高考)26.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
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答案: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杆,子二代高杆:矮杆=3:1(或出现形状分离)则矮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或将矮杆小麦和高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例2、(2004北京)31. (15分)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坡上。
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
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m和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m处。
(2)实验对照:生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3细胞质和遗传
㈡ 不同点:
细胞质DNA 突变频率大 较强的定向突变性 正反交不一样 基因通过雌配子传递 基因定位困难 载体分离无规律 细胞间分布不均匀 某些基因有感染性 核DNA 突变频率较小 难于定向突变性 正反交一样 基因通过雌雄配子传递 杂交方式进行基因定位 有规律分离 细胞间分布均匀 无感染性
细胞质(母系)遗传 受细胞质基因控制 母性影响 受核基因控制
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式 经典方式遗传(显性基因延迟一代表现)
子代表型总是跟母亲相同 杂交后代不出现分离 子代表型跟母亲基因型相同, 未必与母亲表型相同。 杂交后代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三、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异同:
㈠ 共同点:
虽然细胞质DNA在分子大小和组成上与核DNA有某些区别,但作 为一种遗传物质,在结构和功能上仍与核DNA有许多相同点: 均按半保留方式复制; 表达方式一样:核糖体 DNA→mRNA→蛋白质 均能发生突变,且能稳定遗传,其诱变因素亦相同。
六、雄性不育系的利用*
1、三系法
二区三系制种法 二区:(1)繁殖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隔离区; (2)杂种制种隔离区。
2、二系法
第四节 持续饰变
*持续饰变(dauermodification):环境引起的表型 改变通过母亲细胞质而连续传递几代,变异性状逐渐 减少,最终消失的遗传现象称为持续饰变。 例如用水化氯醛处理四季豆而得到叶子畸形,其子一 代:73%植株仍为畸形,第二代67%,52%,47%, 8%,4%,第七代以后畸形完全消失。 变异在后代中逐渐衰退,是由于细胞质基因的稀释。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基因呈现不均等分配,因 此细胞质遗传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2、玉米的埃型条斑遗传
玉米的埃型条斑的形成,受核基因ij控制。条纹叶基因纯合(ijij) 时,会引起叶绿体基因变异,并且以叶绿体DNA遗传的方式稳定 遗传。
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
P AABB X aabb
AaBb X aabb
F1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1 : 1 : 1 :1
前一个实验是进行测交,后一个实验是进行自交
(2006.全国卷2)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 显形,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 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为:黄色非糯、 白色糯。
F1 XAXA X全AX为a 显X性AYa XaYa
F1 XA全Xa为显Xa性Xa XAYA XaYA
雌全显性 显性1:隐性1 显性1:隐性1 雄全显性
P XaXa X Xa Y a
P XaXa X全X为AY隐a 性
F1 XAXa XaYa
雌显 雄隐
P XAXa X XaYa
F1PXAXa XXaaXXaa XXAXYaaYAXaYa
(2)如果上述白色糯玉米不抗某种除草剂,纯合黄色非 糯玉米抗该除草剂,其抗性基因位于叶绿体的DNA上, 那么,如何用这两种玉米亲本通过杂交实验获得抗该除 草剂的白色糯玉米。
P AABB♀ X aabb♂
抗性
AaBb ♀ X aabb ♂
抗性
F1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黄色非糯(抗性) 黄色非糯 黄色糯 白色非糯 白色糯
解表示即可)
P XbXb X XByB
截毛雌蝇
刚毛雄蝇
XbYB X XbXb F1 刚毛雄蝇 截毛雌蝇
XbXb
XbyB
雌蝇均为截毛 雄蝇均为刚毛
谢 谢!
F1
绿色叶 条斑叶或白色叶
重复该实验,后代的性状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实验结果显示,母本患条斑病时,该病通过细胞质遗传方 式遗传。
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判定辨析
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判定辨析遗传方式的判定是高中生物经常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通常是通过正交和反交实验判断。
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性状一致,则该生物性状的遗传属于细胞核遗传;如果正交和反交实验的结果不一致且有母系遗传的特点,则该生物性状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
例1:有人发现某种花卉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花色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用图解和简洁语言回答。
解析:本题设计实验时应从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特点作为思维入点,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行实验设计。
细胞核遗传正交、反交后代性状情况一致,而细胞质遗传正交、反交后代性状总是与母本的性状相同,所以正交、反交后代性状情况不一致。
答案:若正交与反交产生的f1的性状表现都与母本相同,则该颜色的遗传为细胞质遗传;若正交与反交产生的f1的性状表现与母本无关,都表现为红花或白花的一种,则该花色的遗传为细胞核遗传。
但是我们在解题时经常会碰到一些陷阱,从而进入解题误区。
误区1: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就一定为细胞质遗传辨析:对于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判断,我们通常采用正交和反交对比的方法,如果正、反交结果一致就为细胞核遗传;如果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就为细胞质遗传。
但分析时有下列一种情况: 例2:下面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试分析回答问题。
组数正交反交①♀野生型×♂突变型a→野生型♀突变型a×♂野生型→野生型②♀野生型×♂突变型b→野生型♀突变型b×♂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b③♀野生型×♂突变型c→野生型♀突变型c×♂野生型→突变型c(1)组数①的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控制果蝇突变型a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性突变。
(2)组数②的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结果(基因用b、b表示)。
(3)解释组数③正交与反交不同的原因。
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课件
根据其功能和表达方式,核基因可分为管家基因、组织特异性基因和诱导或阻遏 基因等。
染色体与基因 组
染色体
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它们在细胞分裂期间形成 染色质丝,确保遗传物质的正确分配。
基因组
基因组是指一个细胞或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总和,它们可以 编码遗传信息并指导细胞的功能。
核基因的复制与表达
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概述 • 细胞核遗传 • 细胞质遗传 • 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关系 • 遗传学应用 • 展望与挑战
01 细胞质遗传和细 胞核遗传概述
定义与分类
细胞质遗传
是指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包括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通过 母本传递给后代的方式。
细胞质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
通过母本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传递给后代,不参与核基因组的重组和突变。
细胞核遗传物质的传递方式
通过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参与核基因组的重组和突变。
02 细胞核遗传
核基因的特征与分 类
基因特征
核基因是DNA序列的基本单元,可编码蛋白质或多肽。它们具有特定的启动子、 编码区和终止子等特征,以确保正确的表达和调控。
基因编辑技术
随着CRISPR等基因编辑技术的 不断发展,我们可以更精确地编 辑特定基因,研究其在细胞功能
和生物体表型中的作用。
基因组学研究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进步使得我 们可以深入研究基因组变异与疾 病的关系,发现新的疾病相关基
因和药物靶点。
表观遗传学
除了DNA序列外,表观遗传修饰 也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研 究表观遗传学有助于我们理解细
细胞核遗传
是指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 通过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方式。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
有
没有
子代分离比
有一定的分离比
无一定的分离比(可能出现分离)
正反交结果
相同(伴性遗传时可有例外)
不同
配子中基因的分配方式
减半均分
随机分配
基因突变
频率低,不一定表现出来
频率高,突变的一定要表现出来
遗传信息传递方式
中心法则
遗转录翻译系统
各自独立
转录场所
细胞核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
细胞核遗传与细胞质遗传的比较
细胞核遗传
细胞质遗传
遗传本质
基因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基因位于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基因存在形成
成对存在
单个存在
基因的传递方式
父母双方传递
仅由母方传递
遗传特点
孟德尔遗传
母系遗传
子代表现型
由显隐性关系决定
完全由母方决定(大多表现母方性状)
线粒体和叶绿体
翻译场所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核糖体
对性状的控制
控制全部性状
仅控制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少量性状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细胞核遗传和质遗传的判定
谭家学(湖北省郧县第二中学442500)
生物遗传方式包括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它们的遗传物质虽然都是DNA分子,但是
其分布的位置不同,细胞核遗传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细胞质遗传的遗传物质
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核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有均分机制,后代有一定性
状分离比,遵循三大遗传定律;细胞质遗传物质(具有DNA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没
有均分机制,是随机分配的,后代无一定性状分离比,不遵循三大遗传定律。
下面通过例题
对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判定方法进行归纳。
方法一:正交和反交法判断
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子一代均表现显性亲本的性状,则为
细胞核常染色体遗传;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子一代性状均与母本相同,则为细胞质遗传;若
正反交结果不同,子一代在不同性别中出现不同的性状分离(即与性别有关),则为细胞核
性染色体遗传。
值得注意的是被子植物在进行正交和反交的时候,果实的性状总表现为母本
的性状,这与细胞质遗传有着本质的区别。
怎样证明果实的性状遗传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
质遗传?这需要用细胞质遗传的第二个特点来进一步证明,即细胞质遗传杂交后代无一定的
性状分离比。
如豌豆种子种皮的颜色有白色(d)和灰色(D),为了确定该性状的遗传为细胞质
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可以进行杂交实验, 让正交或反交后代进行连续自交,当自交后代不
表现出母系遗传特点,且自交第二代植株上种子种皮的颜色数量比为灰:白=3:1时,可以确
定种皮颜色的遗传为核遗传,否则为细胞质遗传。
【例1】果蝇是被用于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分析回答下列在关问题:
(1)果蝇品系有三组性状:I和I/、Ⅱ和Ⅱ/、Ⅲ和Ⅲ/(I、Ⅱ、Ⅲ表示显性性状,I/、Ⅱ/、
Ⅲ/表示隐性性状)根据以下几组实验结果,分析上述三组性状控制基因的位置和和方式,
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I×♂I/→F1 ,F1只表现I性状;♀I/×♂I→F1 ,F1只表现I性状,说明:
②♀Ⅱ×♂Ⅱ/→F1 ,F1只表现Ⅱ性状;♀Ⅱ/×♂Ⅱ→F1 ,F1只表现Ⅱ性状(♀)和Ⅱ/性状(♂),
说明:
③♀Ⅲ×♂Ⅲ/→F1 ,F1只表现Ⅲ性状;♀Ⅲ/×♂Ⅲ→F1 ,F1只表现Ⅲ/性状,说明:
(2)若已知果蝇的直毛和非直毛是位于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
获的、有繁殖能力的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非直毛雌、雄果蝇各一只,能否通过一次杂交试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用标准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和推导。
【解答】:根据正反交结果进行分析解答。
(1)①控制I和I/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属细胞核遗传中的常染色体遗传,理由是F1总表现显性性状,且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
②控制Ⅱ和Ⅱ/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属细胞核遗传中的性染色体遗传,理由是F1在不同性别中出现不同的性状分离。
③控制Ⅲ和Ⅲ/的基因在细胞质中,属细胞质遗传,理由是F1总是表现出与母本相同的性状。
(2)能,遗传图解如下:
图一图二图三
亲本 X A X A×X a Y 亲本 X a X a×X A Y 亲本 X A X a×X a Y a
↓↓↓
子代 X A X a X A Y 子代 X A X a X a Y 子代♀X A X a X a X a
♂X A Y X a Y
说明:任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若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杂交组合中雌果蝇的性状为显性(图一);若后代果蝇雌雄各为一种性状,则该杂交组合中雄果蝇的性状为显性(图二);若后代中雌雄果蝇均有两种不同性状且各占1/2,则该杂交组合中雌果蝇的性状为显性(图三)
【例2】下面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试分析回答问题。
(1)组数①的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控制果蝇突变型a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为性突变。
(2)组数②的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结果(基因用B、b表示)。
(3)解释组数③正交与反交不同的原因。
【解析】细胞核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进行均等分裂,且遵循遗传规律;细胞质遗传物质的载体(具有DNA的细胞器)是随机不均等分配,且不遵循遗传规律。
①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与反交的结果相同,是细胞核遗传中的常染色体遗传。
②突变品系与野
生型正交与反交的结果不同,且子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有关,应该是细胞核遗传中的伴性遗传,③突变品系与野生型正交与反交的结果不同,且均与母本相同,符合母系遗传的特点,是细胞质遗传。
答案:(1)常隐;(2)由题意可知,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隐性突变。
因此,正交与反交的遗传图解如下图:
(3)由题可推知,突变的基因最可能位于细胞质中,属于细胞质遗传,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点,即杂交所得的子代总表现出母本的性状。
方法二:细胞核移植法判断
可以通过显微操作进行细胞核移植,观察重组细胞性状遗传情况。
如变形虫的核移植,即把甲种变形虫的核取出注入乙种去核变形虫细胞中形成重组变形虫丙,然后观察丙的某些性状情况,如果丙的某种性状与甲相同,则为细胞核遗传;若丙的某种性状与乙相同,则为细胞质遗传。
【例3】某小鼠的癌细胞具有氯霉素抗性,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将无氯霉素抗性的小鼠体细胞核取出,注入去核的小鼠癌细胞中,然后将这一重组细胞培养在含有氯霉素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该重组细胞不能分裂生长。
这一实验可以说明()
A.该重组细胞具有氯霉素抗性
B.氯霉素抗性属于细胞核遗传
C.该重组细胞可称为细胞株
D.核移植过程中核基因发生了突变
【解答】小鼠的癌细胞具有氯霉素抗性,癌细胞能无限增值,将无氯霉素抗性的小鼠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小鼠癌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把重组细胞培养在含有氯霉素的培养基中,结果该重组细胞不能分裂生长,说明重组细胞无氯霉素抗性,既氯霉素抗性基因在细胞核内,属于细胞核遗传。
答案选B。
【例4】链孢霉有生长正常的野生型和生长缓慢的突变型,人们将突变型链孢霉的细胞核与野生型的细胞核互换之后,发现这两种链孢霉的生长状况没有改变。
这说明链孢霉的生长受到下列哪种物质的影响()
A、细胞核中的DNA
B、细胞质中的DNA
C、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DNA
D、细胞质中的蛋白质
【解答】两种链孢霉的细胞核互换后,生长状况没有改变,说明控制此生长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的DNA上,属于细胞质遗传。
答案选B。
(作者:谭家学,湖北省郧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教师,善于对教学进行研究和总结反思,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生物专业报刊上发表。
联系电话:,手机:,通讯地址:湖北省郧县第二中学44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