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61531230029bd64793e2c4d.png)
1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2第二章声现象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4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https://img.taocdn.com/s3/m/3f42ce2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0.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十八章电功率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知识第一章机械运动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有四个步骤:看、放、读、记。
看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放置刻度尺时要保持平行和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要垂直视线并准确读出分度值和估读值,最后要记录测量结果并注明单位。
2、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不同点。
测量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包括仪器不精确、测量方法粗略、环境因素等客观因素和观察者估读时的主观因素。
而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粗心大意等造成的。
测量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更合理的实验方法等方式降低误差。
3、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更合理的实验方法。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包括化曲为直法、滚轮法、累积法和等量代换法。
化曲为直法是将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滚轮法是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录滚动的圈数,待测线的长度就是圈数与滚轮周长的乘积;累积法是测出多个相同物体的总长度再除以个数;等量代换法适用于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的规则几何体的某些长度,如圆锥的高和球体的直径。
5、平移法是一种测量方法,适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例如,测量硬币的直径可以使用直角三角板将其平移到刻度尺上进行测量。
6、为了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需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即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来确定,以使描述运动状态简单明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a2b323d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0.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物理是研究自然的本质、物质的组成和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初中物理知识点承担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任务,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学生掌握了一系列物理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与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
下面是对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运动学知识点1. 运动的概念和分类物体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沿一定路径运动的过程。
运动分类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 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的大小,通常用每秒钟移动的长度或路程除以移动的时间来表示,加速度是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大小和方向。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量来表示。
3. 加速度的求解加速度的求解可用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率,也可用物体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路程变化率。
4.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关于物体的力学平衡问题的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了力和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规定了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平衡条件的知识点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必须满足合力为零、力的力臂相等等条件。
6. 运动变化的图像表示可用运动的路程-时间图、速度-时间图、加速度-时间图等图像来表示。
7. 牛顿运动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人们利用牛顿运动定律设计了各种机械装置和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
二、力学知识点1. 力和压强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作用,通常用牛表示,其作用的方向、大小和点位置决定了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
压强是单位面积的力,常见的有大气压力和液压力。
2. 力计的分类和使用力计可分为弹簧秤、测压计、液体压力计、动态测力计等,用于测定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
3. 平衡力和不平衡力平衡力是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力,不平衡力是引起物体状态变化的力。
4.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摩擦力是物体接触表面之间相互作用的反力。
滑动摩擦系数是物体在两个表面接触的条件下沿着一个表面相对运动所需的力和垂直于物体与表面的压强之比。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笔记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409b17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6.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笔记一、基础知识1. 物理基本量及其单位物理基本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光强度。
单位制:国际单位制SI2. 物理量的表示和计算物理量的表示方法:数量(数值)+单位(量纲)物理量的加减乘除等计算法则3. 物理实验中测量误差精确度和误差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4. 运动的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5. 力学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它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ma。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6. 动能和势能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所做的功。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保守力作用下,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二、光学基础1. 光的基础知识光的基本性质: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
2.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之比是一个常数,即折射率。
4.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
5. 光的干涉现象光的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实验、等厚干涉、菲涅尔镜实验。
6. 光的衍射现象单缝衍射、双缝衍射和光栅衍射。
7. 偏振光的知识双折射现象、偏光片。
三、热学基础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2. 机械功和功率的计算物体做功:功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功率:功率等于力的大小与物体速度的乘积。
3. 热学量的基本知识温度、热量、热容、比热容、等压热容和等体热容。
4. 热传导的知识热传导的基本规律:热流强度正比于温度差,反比于距离。
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的增加量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量和外界对物体所做机械功的数值之和。
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
![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a796ea9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8.png)
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一、力学1.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等。
- 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亦然。
-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通过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法则求合力。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3.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力。
- 浮力:物体浸入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相等。
4. 功、能量和功率- 功: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 能量:物体因运动、位置或其他原因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5.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力臂乘积相等的杠杆平衡原理。
- 滑轮和滑轮组: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省力。
- 斜面和楔子:利用斜面和楔子可以省力。
二、光学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 凹面镜和凸面镜:凹面镜会聚光线,凸面镜发散光线。
2.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 透镜成像:透镜可以成实像或虚像。
3. 光的色散- 色散现象: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 光谱:不同颜色的光对应的波长和频率。
三、热学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间热传递的量度。
2. 热传递-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
- 对流:流体内部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量传递。
-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3. 热膨胀和热收缩-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fdc195c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0a.png)
人教版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按照作用方式,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和非接触力(如重力、磁力)。
3.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 运动的描述: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作用力,A表示作用面积。
3.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与液体密度、深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4. 浮力:物体浸入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相等。
5. 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量。
三、能量和能量转化1.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3.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4. 能量转化:如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
四、电学基础1. 电荷: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 电路:电流的路径,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等组成。
3.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单位是安培(A)。
4. 电压: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势差,单位是伏特(V)。
5.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单位是欧姆(Ω)。
6. 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V除以电阻R,即I = V/R。
7. 串联和并联电路:电阻的串联相当于增大电阻值,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减小电阻值。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超全)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f80e1ebaf90f76c660371a21.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超全)1m=106μm ;1μm=10-6m1m=109m; 1nm=10-9m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2、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意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度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 = ts 速度的单位是:m/s ;km/h 。
1m/s=3.6km/h 4.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在界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
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是0.1s 。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由发声体自身结构、材料等决定。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7.可闻声(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初中物理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62c42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c.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人教版初中上册物理公式和知识点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发生碰撞或热传递时;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等。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
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二、热机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和飞轮转2圈,对外做一次功,有四个冲程。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6)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物理九年级上知识点人教版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c4c7b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3.png)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一、力学1. 运动- 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静止-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与加速度的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力的计算公式、物体的质量、推力与摩擦力-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合成2. 力和力的效果-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 互不叠加原理:力的合成、合力的性质、力的分解- 平衡的条件:力的平衡、力的图解法3. 力与加速度- 动力学: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动量、冲量- 质点系:质点系的加速度、力的合成、多个力的合力与分力-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质点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4. 力的作用效果- 力对物体的影响:力对物体的位移的影响、力对物体的形状的影响、力对物体的状态的影响- 力对速度的影响:速度的改变、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的关系二、光学1. 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介质、真空、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成像、反射成象2.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折射率、折射定律- 透镜与光的折射:凸透镜、凹透镜、透镜与成像3. 光的颜色- 白光的组成:光的三原色、白光的颜色- 光的颜色与色散:光的颜色、色散、彩虹的形成4. 光的反射与折射应用- 光的反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曲面镜的应用- 光的折射应用:棱镜的应用、光的传输与光纤通信三、能量1. 能量与能量转化- 能量的定义:能量的分类、能量的单位- 功与机械能: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机械能的定义、能量的转化2. 动能与势能- 动能与势能:动能的计算、势能的计算、机械能的守恒3. 能源与能源的利用- 能源的种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能源的利用与研究:节能减排、新能源的研究以上是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的汇总(人教版),包括力学、光学和能量等内容。
人教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点大全
![人教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0ae704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1.png)
人教初中物理复习知识点大全1.物质与分子运动
-物质的三态及相互转化
-分子的运动状态和分子热运动
-压强和分子速率的关系
2.力学
-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平衡、力的合成和分解
-弹力和胡克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变化
-重力和万有引力定律
-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3.声学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特性
-声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音调)
-声的强度和声音的大小(音量)
-声音的反射、折射和衍射
4.光学
-光的传播和光的速度
-光的反射、折射和折射率
-光的颜色、光的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折射定律)-光的成像和像的性质
-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光的干涉
5.热学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物体的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热传导和热传导方程
-热量的传递方式和传导定律
-物体的热膨胀和热膨胀定律
-相变与潜热
6.电学
-静电电荷和静电力
-电流和电流强度
-电压和电阻、电流的关系(欧姆定律)
-串联和并联电路
-瞬时电流、电压和电功率
-电阻和电阻定律
-单质电解和电解液的导电性
7.磁学
-磁性物质的特性
-磁场的源和磁力线
-磁场对运动带电粒子的影响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和轨迹运动
-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和方向
这些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的主要复习知识点。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和老师的要求进行深入学习和巩固。
另外,最好结合相关的实验和计算题进行练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初中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588d2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f7.png)
初中人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涉及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主要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了若干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单元力学1. 机械运动:介绍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2. 力的作用:讲解了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图示和力的合成与分解。
3. 重力:阐述了地球引力、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
4. 弹力与摩擦力:描述了弹性形变、弹力的产生和大小、摩擦力的性质和影响因素。
5. 浮力:介绍了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
6.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 第二单元热学1. 温度与热量:讲解了温度的概念、热量的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2. 热膨胀:描述了物质在受热时体积膨胀的现象、热膨胀的规律。
3. 物态变化:介绍了固体、液体、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过程。
4. 内能与能的转化:阐述了内能的概念、能量守恒原理以及能量在不同形式间的转化。
# 第三单元声学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速的概念。
2. 声音的特性:介绍了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和影响因素。
3.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描述了回声、共振、吸音材料的原理和应用。
4. 声音的利用:探讨了声音在通信、医疗、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 第四单元光学1. 光的传播:介绍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2. 平面镜和曲面镜:讲解了镜子的成像原理、凹面镜和凸面镜的特点。
3. 透镜:描述了透镜的分类、透镜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4. 光的色散:阐述了光通过棱镜发生色散的现象、光谱的组成。
5. 光的干涉和衍射:介绍了光的波动性质、干涉和衍射的基本现象。
# 第五单元电学1. 静电现象:讲解了电荷的性质、库仑定律、电场的概念。
2. 电流和电路:介绍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基本组成、欧姆定律。
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人教版
![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00c06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e.png)
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人教版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初级阶段,通过人教版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简单的应用。
以下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一、力学1. 机械运动:描述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包括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2. 力的作用: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牛顿运动定律:阐述了力与物体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包括惯性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以及作用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一点时,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分力。
5. 压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描述压力作用的效果。
6. 浮力:物体浸入流体中时,受到的向上的力。
7. 杠杆原理: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力的传递和放大。
8.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通过它们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热能的转移量。
2.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3. 热膨胀与热收缩:物体在温度变化下体积的变化现象。
4.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一度温度所需的热量。
5. 内能与能量守恒: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能量总和,以及能量在不同形式间的转换和守恒。
# 三、光学1. 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按照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
2.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转的现象。
4. 透镜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通过透镜所成的实像和虚像。
5. 光的色散: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 四、电学1. 静电现象:物体因摩擦而带电的现象,包括正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电路基础: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以及欧姆定律。
3. 串联与并联电路:电路中电阻、电流、电压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6bbb47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5.png)
初中物理学问点总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 m;1m= dm;1dm= cm;1cm= mm;1mm= µm;1µm= 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运用刻度尺:①“选〞相宜的刻度尺,看清刻度尺的、和。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及尺面要。
④“读〞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单位。
⑥“算〞屡次测量取值。
4、时间的单位:①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
②时间的测量工具:、时钟等。
5、误差:①测量时,由于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导致测量值及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
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
不行防止,只能想方法尽可能减小,不行能消退误差。
②减小误差的方法:、、屡次测量取平均值。
③误差及错误的区分:可以防止;不行以防止上。
二、运动的描绘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①探讨机械运动,推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②推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及参照物的位置关系。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变更,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假如位置没有变更,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③参照物的选择是随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视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
一般在探讨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①运动是的,也就是说: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
②静止是的,也就是说肯定静止的物体时不存在的。
③对运动状态的描绘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那么是相对于而言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a3ac305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e6.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物理是我们学习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世界。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人教版教材是我们常用的教材之一,下面将对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复习物理知识。
【一、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和计算: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用牛顿(N)作为单位。
力的计算公式为:力=质量×加速度(F=ma)。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有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来求得合力和分力。
合力等于多个力的矢量和,分力是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力分解。
3.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而在国际单位制以外,常用的力的单位有千克力(Kgf)和克力(gf)。
4.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压强=力÷面积。
【二、机械运动】1. 运动的描述与描写:运动可以通过位置、路径和速度等来描述和描写。
位置是物体所处的位置,路径是物体运动的轨迹,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2. 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匀速直线运动,而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一种运动方式。
3. 合成运动:合成运动是指物体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方式,例如斜抛运动和旋转运动等。
4.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计算公式为动量=质量×速度;冲量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时间,冲量等于力的大小乘以作用时间。
【三、能量与能量转化】1. 能量的概念和计算:能量是物体产生变化和改变状态的能力,计量单位是焦耳(J)。
能量的计算公式为能量=力×距离。
2. 功的概念和计算: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其中θ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3.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大小,计量单位是瓦特(W),计算公式为功率=能量转化的功÷时间。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https://img.taocdn.com/s3/m/022e6e5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5.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本文档总结了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的全部知识点,提供给学生们进行研究和复参考。
1. 物理基础知识
- 物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 物理量、单位及其测量
- 运动的基本概念
- 力的概念和分类
-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2. 物理实验与观测
- 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 实验仪器和装置的使用
- 数据记录与处理
- 实验中的误差与精确度
3. 声学
-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的特性与声音的高低、响度、音色的关系- 声的反射、吸收和干涉
- 动态与静态声音的辨别
4. 光学
- 光的传播和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 光的反射与折射
- 光的色散与合成
- 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的应用
5. 电学
- 电荷与电流
-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电器
- 电压与电阻
- 并联与串联电路
- 电能与耗散
- 电的安全使用和节能
6. 热学
- 温度与热
- 热的传递
- 物体的热胀冷缩
- 热能与功
- 热的应用与热量与功的单位
通过研究以上内容,学生们可以全面了解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巧,为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40e330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8.png)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小时(h) 、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1,1m/s =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1e5484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67.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1、
热量的计算:Q吸=cm(t-t0) Q放=cm(t0-t)
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等。
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2、
内能的利用
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最常见的热机是内燃机,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其中,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工作时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3、
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J/kg
公式:Q=mq(q为热值)。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1)使燃料充分燃烧 ;
(2) 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
(3)机器零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初中物理知识点整理4、
电流和电路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1)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2)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8c8918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cc.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拉力、压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同一直线上的力可以合成,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4. 运动的描述: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6.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量。
2.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3. 热膨胀与热收缩:物体在受热或冷却时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4. 内能与热机: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
三、光学1.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的方向改变现象,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转的现象。
3.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4.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能会聚光线,凹透镜能发散光线。
5. 光的色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如彩虹的形成。
四、电学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质的一种性质,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特殊物质。
2. 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压是驱动电荷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3. 串联与并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摊;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摊。
4.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5. 电功率与能量: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换率,电能是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做的功。
五、声学1. 声音的产生: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压力波。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或固体。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4. 回声和共振: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称为回声,物体在特定频率下振动幅度最大的现象称为共振。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03c1d5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17.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机械运动测量长度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刻度尺使用方法: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尽量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二、声现象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液体中快,在液体中传播又比空气中快。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在界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
音色:由发声体自身结构、材料等决定。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产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传播);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可闻声(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三、内能内能也称热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以上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性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三章物变态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2节弹力第3节重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二力平衡第3节摩擦力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杠杆第2节滑轮第3节机械效率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热和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第2节内能第3节比热容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1节内能的利用第2节热机第3节热机效率第十五电流和电路第1节电荷摩擦起电第2节电流和电路第3节串联和并联第4节电流的强弱第5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1节电压第2节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第3节电阻第4节变阻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1节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第2节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3节电阻的测量第十八章电功率第1节电能第2节电功率第3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及其应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第2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第3节安全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第2节电生磁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第4节电动机第5节磁生电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1节现代顺风耳──电话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第4节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节能源家族第2节核能第3节太阳能第4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5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2、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S=V*T,距离L= S /2(注意:请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审题再下结论)四、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五、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六、声音的利用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2、传递信息(交谈,医生查病时的听疹,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3、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温度计的使用:(测量液体温度)(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体温计: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测量范围:35℃~42℃;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4、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5、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熔化过程:(1)AB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为固态;(2)BC段,物体吸热,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3)CD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已经熔化完毕,物体为液态;凝固过程:(4)DE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为液态;(5)EF 段,物体放热,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开始凝固,但温度不变,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6)FG 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凝固完毕,物体为固态。
注意: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2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3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2)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跟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很快就干);○2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3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1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2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3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4沸腾比蒸发剧烈;4、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液化);压缩体积(生活中、生产中、工作中的可燃气体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