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实验课件
《药物化学抗组胺药》PPT课件

第二代抗组胺药的合成方法与第一代类似,但通过改变药物 的结构和取代基团,降低了嗜睡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常见的 第二代抗组胺药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第三代抗组胺药的合成方法与工艺
总结词
第三代抗组胺药在第二代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提高了疗效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第三代抗组胺药的合成方法与前两代有所不同,通常是通过生物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这些药 物的作用机制更加明确,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组胺受体的活性,从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常见的第三 代抗组胺药有奥洛他定、依巴斯汀等。
抗组胺药是一类通过与组胺受体 结合,拮抗组胺作用的药物。
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和结构,抗组胺药 可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 。
抗组胺药的作用机制
01
02
03
拮抗H1受体
抗组胺药主要通过拮抗H1 受体,抑制组胺引起的过 敏反应。
抑制炎症反应
部分抗组胺药具有抗炎作 用,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 释放。
抗胆碱作用
《药物化学抗组胺药》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抗组胺药简介 • 抗组胺药的化学结构与性质 • 抗组胺药的合成方法与工艺 • 抗组胺药的药代动力学与药物相互作用 • 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与疗效评价 • 新型抗组胺药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抗组胺药简介
抗组胺药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组胺药时,应注意观察患者 的症状变化,避免长期使用或过量使 用。
禁忌症
对某些抗组胺药过敏的患者应禁用, 同时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也 应慎用或禁用。
05
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与疗 效评价
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完整版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绪论 •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 •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 天然药物的开发与应用 • 天然药物化学的实验技术与方法 •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2
01
绪论
Chapter
2024/1/30
3
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与任务
24
06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与趋 势
Chapter
2024/1/30
25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热点 活性成分的发现与结构优化 多组分协同作用与机制研究
2024/1/30
26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 天然药物质量控制与标准化
2024/1/30
27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热点与难点
01
难点
特点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对象复杂,成分多样,结构新 颖,活性广泛。研究方法涉及化学、生物学、医学 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2024/1/30
5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024/1/30
发展历史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经验到科学、从单一到系统、从粗放到精细的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和完善。
现状
目前,天然药物化学已经成为药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为创新药物的发现和中 药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随着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天然药物 化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6
02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
Chapter
2024/1/30
7
生物碱
《天然药物化学》PPT课件

2024/1/29
微生物药物的来源与种类
介绍微生物药物的来源,包括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常见的微生 物药物种类。
微生物药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阐述从微生物中提取和分离有效成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发酵工程 、萃取技术等。
微生物药物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探讨微生物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包括抗生素、抗病毒等方面的 研究内容。
物学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6
02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与结构
2024/1/29
7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类型
2024/1/29
糖类成分
01
单糖、低聚糖、多糖等。
苯丙素类成分
02
简单苯丙素、香豆素、木脂素等。
醌类成分
03
苯醌、萘醌、菲醌、蒽醌等。
8
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类型
03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合理的结 论,撰写实验报告。
31
创新性实验探索与挑战
鼓励开展创新性实验 ,探索新的天然药物 化学成分或活性物质 。
挑战高难度实验,锻 炼意志品质和团队协 作精神。
2024/1/29
培养创新思维和独立 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提高学术素养。
32
THANK YOU
探讨海洋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包括抗肿瘤 、抗炎、抗菌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ABCD
2024/1/29
海洋药物的提取与分离技术
阐述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和分离有效成分的方法和 技术手段,如溶剂提取、色谱分离等。
海洋药物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分析海洋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前景,以及在医药、 保健品等领域研究与应用
2024/1/29
药物化学课件ppt

总结词:介绍新药开发的流程和策略,包括靶点发现与验证、先导化合物的筛选与合成、候选药物的选定与优化等。
总结词
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药物研发案例,包括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的药物。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被研发出来。例如,针对癌症的治疗药物,如PD-1抑制剂、PARP抑制剂等,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方式发挥抗癌作用。针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如ACE抑制剂、ARBs等,能够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和肾脏等器官。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如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等,能够改善认知功能和延缓疾病进展。这些创新药物的研发成功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氧化还原反应
在酸或碱的催化下,醇与羧酸或其他含羧基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
酯化反应
两个或多个分子之间发生反应,形成新的化学键,同时生成新的分子。
缩合反应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控制好反应温度、压力、浓度等条件。
实验操作
注意安全问题,如使用腐蚀性试剂时需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注意环保问题,如废液的处理和回收;注意实验记录和报告的撰写,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CHAPTER
06
药物化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THANKSFOR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药物化学课件
药物化学概述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与性质药物合成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药物设计与新药开发药物化学的应用与实践药物化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contents
目录
CHAPTER
01
药物化学概述
总结词
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分子的化学性质、结构特征、构效关系及其与生物活性关系的科学。
药物化学 PPT课件

到了东汉炼丹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 著名的炼丹术家魏伯阳,著书《周易参同 契》以阐明长生不死之说。他说"巨胜(胡 麻)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 故为万物宝。术士取食之,寿命保长久"。 继后,晋代炼丹述家陶弘景著书《真诰》。 到了唐代,炼丹术跟道教结合起来而进入 全盛时期,这时炼丹术家孙思邈,著作《 丹房诀要》。这些炼丹术著作都有不少化 学知识,据统计共有化学药物六十多种, 还有许多关于化学变化的记载。
Lead discovery
• • • • • • • • • 天然生物活性物质 以生物化学为基础发现先导物 基于临床副作用观察产生先导物 基于生物转化发现先导物 药物合成的中间体作为先导物 组合化学的方法产生先导物 基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设计先导物 反义核苷酸 幸运及筛选发现的先导物
四、药物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计算机技术
应用各种理论计算方法和分子图形模拟技 术进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可将构效关系 的研究和药物设计提高到新的水平 。 X-线结晶学!计算化学和计算机图形学相结 合,可以反映药物分子与受体分子在三维空 间中的相互位置和作用,为研究药物分子的 药效构象!诱导契合和与受体作用的动态过 程,提供了方便而直观的手段。
药物化学
第一节 药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 和任务
一、药物化学的基本定义
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
合成化学药物,阐明药物化学性质, 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 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二、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药物化学 is now called Medicinal Chemistry, very seldom called 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药物——具有治疗、诊断、预防、调节生 理机能的物质。 化学药物——已知确切结构的单一化合物。
《药物化学》ppt课件

组合化学法
通过高通量合成和筛选技 术,快速合成大量化合物 并筛选出具有生物活性的 药物候选物。
12
药物合成中的反应类型
官能团化反应
在药物分子中引入或转化官能团,如氧化、还原、卤化、硝化等 反应。
碳碳键形成反应
构建药物分子中的碳碳键,如烯烃复分解、偶联反应等。
5
药物化学的研究领域
药物设计与合成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有机合成等方法,设计和合成具有 潜在药理活性的新化合物,并进行结构优化和改造以提高 疗效和降低毒性。
药物代谢与动力学研究
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以及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2024/1/24
药物构效关系研究
研究药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揭示药物作用的 分子机制和靶点,为新药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药物毒理学研究
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评估药物的安全 性,为新药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6
02
药物结构与性质
2024/1/24
7
药物的基本结构
2024/1/24
药物的化学结构
01
近代药物化学的发展
随着化学和医学科学的进步,人们开始运用化学方法对天然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 定,进而合成了一些具有相似或更好疗效的药物。同时,人们也开始探索通过化学方法合 成全新的药物。
现代药物化学的进展
现代药物化学结合了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高通量筛选 、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加速新药的发现和开发过程。此外,现代药物化学还关注药物的 代谢、毒理学以及个体化用药等方面的研究。
药化综合实验PPT课件

对于实验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
实验安全。
06
参考文献与附录
参考文献
01
参考文献是药化综合实验PPT课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 提供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参考资料。 在PPT中,参考文献可以以文本框或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列出实验过程中引用的文献、书籍、网站等资源。
实验废弃物
按照实验室规定处理废弃物,确保环保和安 全。
04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记录
实验结果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温度、压力、 流量、浓度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实验现象描述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进行详细描述,以便后 续分析。
异常情况处理
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应进行及时处理, 并记录处理方法和结果。
02
列出参考文献时,应遵循学术规范和引用格式要求,如 APA、MLA等,确保准确无误地标注出处,尊重他人的知 识产权。
03
在PPT中合理使用参考文献,有助于提高实验报告的专业 性和可信度,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良 好的学术道德。
附录
附录是药化综合实验PPT课件的补充部分,包含一些重要的实验数据、图表、程序代码 等内容。在PPT中,附录可以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作为实验报告的补充说明材料。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步骤
按照实验步骤逐一进行操 作,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 现象。
数据记录
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和现象,得 出实验结果,并进行相应 的分析。
实验注意事项
安全事项
2024年药物化学课件(带目录)

药物化学课件(带目录)药物化学课件一、引言药物化学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合成方法、作用机制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的一门学科。
它是药物研发和创新的基础,对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缩短研发周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件旨在介绍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帮助读者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知识。
二、药物化学的基本概念1.药物化学的定义药物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性质、合成方法、作用机制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到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是药物研发和创新的基础。
2.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物的化学结构是决定其药效和毒性的重要因素。
药物分子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活性中心组成,这些活性中心可以与生物体内的靶标分子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从而发挥药效。
药物化学家通过对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和优化,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药物的合成方法药物的合成方法对于药物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化学家需要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包括有机合成、生物合成等。
有机合成是药物合成的主要方法,通过有机合成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药物分子。
4.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过程和作用方式。
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通过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生物活性、代谢过程等方面来揭示。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效果和副作用,从而指导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5.药物的代谢过程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是指药物分子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化学家需要研究药物的代谢过程,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行为,从而指导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三、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1.有机合成方法有机合成是药物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有机合成,药物化学家可以制备出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药物分子。
有机合成方法包括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和现代有机合成方法,如催化合成、光合成等。
药物化学课件全

结构优化
前药设计
通过改变官能团、碳骨架或立体构型等方式, 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将药物分子转化为无活性或低活性的前药, 在体内经代谢后转化为活性药物,提高药物 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
代谢稳定性改善
手性药物开发
通过结构修饰提高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延 长药物作用时间。
针对手性药物分子的不同构型进行研究和开 发,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审批与监管
药品监管部门对新药申请进行审批,批准后方可上市销售。同 时,对上市药品进行持续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药物合成方法与策略
药物合成基本方法
化学合成法
通过化学反应将简单化合 物转化为复杂药物分子, 包括经典有机合成、金属 有机化学合成等。
生物合成法
利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 和酶催化反应合成药物, 如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等。
组合化学法
通过高通量合成和筛选技 术,快速合成和评估大量 化合物,寻找具有生物活 性的药物候选物。
药物质量控制
药物化学为医药产业提供药物质量控 制方法和标准,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 有效性。
医药产业发展推动力量
药物化学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推动了 医药产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02 药物分子结构与性质
药物分子基本结构
01
02
03
碳骨架
构成药物分子的基本骨架, 包括链状、环状等多种结 构。
官能团
决定药物分子性质的原子 或原子团,如羟基、羧基、 氨基等。
药物合成策略选择
逆合成分析
多样性导向合成
从目标药物分子出发,逆向推导合成 路线,选择合适的起始原料和反应条 件。
培训课件药物化学实验1785.ppt

vjghkjh
5
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
1.分析课题(术语、检索语言) 2.选择检索方法(追溯、常用[顺or逆]、循环) 3.确定途径(分类、主题、刊名etc) 4.选择检索工具 5.原始文献的索取(期刊杂志、专利、毕业
论文) 6.文献的归纳总结
vjghkjh
6
常用文献简介
1.药品市场最新进展---《国外药讯》 2.已知药物---Merck Index 3.溶剂的处理和常见物质的制备
vjghkjh
1
药物化学实验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系 李正香
设计性实验---内容
约占实验课时的40%。选择一些技术难 度适宜涉及较新反应类型的相对完整的 小型课题,从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入手, 写出文献小结,制定出实验方案,最终 进行实验探索打通合成路线,通过光谱 解析确定产物结构。
实验内容中可安排一部分为学位论文准 备原料、试剂的实验。部分实验将采用 半微量操作。
4、让学生接触并尝试使用药物合成的新方法和新试剂。 5、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侧重,进行个性化培养。 6、体现我校基于问题的实验教学的模式。
vjghkjh
3
要求:
1.文献检索准确全面 2.实验方法设计合理 3.实验过程记录详细 4.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对实验能提出一定程度的较为合理的创
新改进措施。
vjghkjh
4
设计性实验的一般程序
1.目的物的结构剖析 2.设计合成路线 3.文献检索、整理(工作量大) 4.实验方案的初步判别
(机理可靠副反应少、条件适宜、避免贵重 稀有 剧毒 不易得)
5.设计方案
文献完备:一次到底 文献不完备:逐步过关(类型反应、类似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磺胺醋酰钠的制备磺胺是临床上应用最早的磺胺类抗菌药,但水溶性小,不便应用,磺胺分子中的磺酰氨基近乎中性。
虽可与NaOH成盐而水溶性增大,但极易水解,水溶液呈强碱性,也不能应用于临床,如果将磺酰氨基进一步酰化,酸性增强,成钠盐后,水解性减低,碱性减弱,能在临床上应用,乙酰化的产物为磺胺醋酰。
其钠盐近中性,可配成滴眼剂使用。
一、实验目的1.了解磺胺醋酰合成的基本路线.2.熟悉pH、温度等条件在药物合成中的重要性.3.掌握利用理化性质的差异来分离纯化产品的方法.二、实验内容磺胺醋酰的制备及产品的分离纯化。
三、实验原理在碱性条件下以磺胺为原料与乙酸酐反应,磺酰氨基乙酰化制备得到磺胺醋酰,再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磺胺醋酰钠。
H2N SO2NH2NaOHH2N SO2NH(CH3CO)2ONaOHH2N SO2N COCH3H2N SO2NH COCH3NaOHH2N SO2N COCH3注:乙酐酰化时有副产物双乙酰化物产生。
N H SO2NH COCH3H3CO四、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设备、仪器圆底烧瓶(100 mL),球形冷凝管,布氏漏斗,抽滤瓶,温度计,恒温磁力搅拌器,三颈瓶,抽滤瓶,布氏漏斗。
2.实验材料、试剂NaOH(分析纯),磺胺(药用),醋酐(分析纯),盐酸(分析纯),活性碳(化学纯)。
五、实验步骤(一) 磺胺醋酰的制备在装有搅拌、温度计、回流冷凝管的250 mL三颈烧瓶中,加入26 g磺胺(SA)和22.5%的NaOH溶液(33 mL)。
搅拌,水浴逐渐升温至50~55℃,待物料溶解后,滴加Ac2O(7.5 mL),5 min后加入77%NaOH溶液4.5 mL(注1),并保持反应液pH在12~13之间,剩余13 mL醋酐与14.5 mL 77%NaOH溶液以每隔5 min每次2 mL(注2)交替加入。
加料期间的反应温度维持在50~55℃及pH在12~14(注3)。
加料完毕后,继续搅拌30 min。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倾入250 mL烧杯中,加水30 mL稀释,滴加浓盐酸酸化至pH 7,于冰水浴中冷却1 h左右,析出未反应原料磺胺,过滤,滤饼用少量冰水洗涤(注4),滤液与少量洗液合并后用浓盐酸调pH至4~5,有固体析出,过滤,将滤饼压紧抽干(注5),滤饼用3倍量的10%盐酸溶液溶解,放置30 min,抽滤除去不溶物,滤液加少量活性碳室温脱色10 min,过滤,滤液用40%的NaOH溶液调pH至5,析出磺胺醋酰粗品,过滤,滤饼用10倍左右的水加热,使产品溶解,趁热过滤,滤液放冷,慢慢析出结晶,过滤,干燥得磺胺醋酰精制品,m.p. 179~182℃。
(二) 磺胺醋酰钠的制备将所得磺胺醋酰精制品放入100 mL烧杯中,以少量水浸润后,于水浴上加热至90℃,用滴管滴加40%NaOH溶液至pH为7~8恰好溶解,趁热过滤,滤液移至烧杯中,冷却析出晶体,滤取结晶,干燥,得磺胺醋酰钠产品。
六、附注1.本实验中使用NaOH溶液有多种不同浓度,在实验中切勿用错,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
2.滴加醋酐和NaOH溶液是交替进行,每滴完一种溶液后,让其反应5 min后,再滴加另一种溶液。
滴加是用滴管加入,滴加速度以液滴一滴一滴滴下为宜。
3.反应中保持反应液pH在12~13之间很重要,否则收率将会降低。
4.在pH为7时析出的固体不是产物,应弃去。
产物在滤液中,切勿搞错。
在pH 4~5析出的固体是产物。
5.在本实验中,溶液pH的调节是反应能否成功的关键,应小心注意,否则实验会失败或收率降低。
6.氢氧化钠固体及其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不慎粘有时,应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
7.醋酐具有催泪性和腐蚀性,取用时在通风橱中进行,不慎粘有时,应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
七、实验报告内容写出实验目的、原理、所用仪器及型号,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及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八、思考题1.反应中用NaOH的作用是什么?2.在制备SA时,芳伯胺基可发生酰化吗?3.该制备中产生哪些副产物,应如何减少副产物提高收率?实验二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备及质量控制一、实验目的1.了解选择性乙酰化的方法,掌握药物的精制、杂质检查、结构鉴定等方法与技能。
2.掌握易被氧化产品的重结晶精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对乙酰氨基酚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在水中略溶。
mp.168~172℃。
合成路线:NH2NHC OCH3(CH CO)O三、实验步骤1.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备:于干燥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对氨基苯酚10.6g,水30ml,醋酐12ml,轻轻振摇使成均相。
再于80℃水浴中加热反应30min,放冷,析晶,过滤,滤饼以10ml冷水洗2次,抽干,干燥,得白色结晶性对乙酰氨基酚粗品。
2.精制: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对乙酰氨基酚粗品,每克用水5ml,加热使溶解,稍冷后加入活性碳1g,煮沸5min,在吸滤瓶中先加入亚硫酸氢钠0.5g,趁热过滤,滤液放冷析晶,过滤,滤饼以0.5%亚硫酸氢钠溶液5ml分2次洗涤,抽干,得白色对乙酰氨基酚纯品。
3.对乙酰氨基酚的鉴别:(1)取对乙酰氨基酚0.1g,加稀盐酸5ml,置水浴中加热40分钟,放冷;取0.5ml,滴加亚硝酸钠试液5滴,摇匀,用水3ml稀释后,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l,振摇,即显红色。
(2)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131图)一致。
(3)熔点168~172℃。
4.对乙酰氨基酚的检查:(1)有关物质取对乙酰氨基酚1.0g,置具塞离心管或度管中,加乙醚5ml,立即密塞,振摇30分钟,离心或放置至澄清,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每1ml中含对氯苯乙酰胺1.0mg的乙醇溶液适量,用乙醚稀释成每1ml中含5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吸取供试品溶液200μl与对照溶液40μl,分别点于薄层板上。
以三氯甲烷-丙酮-甲苯(13:5:2)为展开剂,展同一硅胶GF254开,晾干,置紫外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2)对氨基酚取对乙酰氨基酚1.0g,加甲醇溶液(1→2)20ml溶解后,加碱性亚硝基铁氰化钠试液1ml,摇匀,放置30分钟;如显色,与对乙酰氨基酚对照品1.0g加对氨基酚50μg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5%)。
四、问题与讨论1、酰化反应为何选用醋酐而不用醋酸作酰化剂?2、加亚硫酸氢钠的目的何在?3、对乙酰氨基酚中的特殊杂质是何物?它是如何产生的?五、注意事项1.对氨基苯酚的质量是影响对乙酰氨基酚产量、质量的关键。
2.酰化反应中,加水30ml。
有水存在,醋酐可选择性地酰化氨基而不与酚羟基作用。
若以醋酸代替醋酐,则难以控制氧化副反就,反应时间长,产品质量差。
3.加亚硫酸氢钠可防止对乙酰氨基酚被空气氧化,但亚硫酸氢钠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
实验三、烟酸的制备烟酸(Nicotinic acid )学名为吡啶-3-羧酸,又称维生素B 5,是B 族维生素中的一种,富集于酵母、米糠之中,可用于防治糙皮病,也可用作血管扩张药,并大量用作食品和饲料的添加剂。
作为医药中间体,可用于烟酰胺、尼可刹米及烟酸肌醇酯的生产。
烟酸的化学结构:分子式:C 6H 5NO 2; 分子量:123本品为无色针状结晶,m.p. 236~239℃。
一、实验目的1.掌握高锰酸钾氧化法对芳烃的氧化原理及实验方法2.熟悉酸碱两性有机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技术3.了解烟酸的合成路线。
二、实验内容1. 3-甲基吡啶的氧化反应2. 烟酸的精制三、实验原理烟酸可以由喹啉经氧化、脱羧合成,但合成路线长,且所用的试剂为腐蚀性的强酸。
因此可以通过对3-甲基吡啶的氧化来制取。
N COOH N HNO 3H 2SO 4N COOH COOH CO _N COOH 39%NCH 3+N COOH+2MnO 2KOH H 2O ++2KMnO 451%四、实验材料与设备1. 仪器和设备球形冷凝器、圆底烧瓶、三颈烧瓶、尾接管、布氏漏斗、抽滤瓶、圆底烧瓶、温度计、恒温磁力搅拌器。
2. 试剂和药品:3-甲基吡啶、 高锰酸钾、浓盐酸五、实验步骤1、投料比化学试剂3-甲基吡啶 高锰酸钾 浓盐酸 活性碳 分子量(FW)93 157.9 36.5 投料量(g) 521 适量 适量 摩尔数(mol)0.054 0.108 2、操作步骤在配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搅拌子的三口烧瓶中。
加入3-甲基吡啶5 g 、蒸馏水200 mL 水,水浴加热至85℃。
在搅拌下,分批加入高锰酸钾21 g , 控制反应温度在85~90℃,加毕,继续搅拌反应 1 h 。
停止反应,改成常压蒸馏装置,蒸出水及未反应的3-甲基吡啶,至流出液呈现不浑浊为止,约蒸出130 mL 水,停止蒸馏,趁热过滤,用12 mL 沸水分三次洗涤滤饼(二氧化锰),弃去滤饼, 合并滤液与洗液,得烟酸钾水溶液。
将烟酸钾水溶液移至500 mL 烧杯中,用滴管滴加浓盐酸调pH 值至3-4(烟酸的等电点的pH 值约3.4,注意:用精密pH 试纸检测),冷却析晶,过滤,抽干,得烟酸粗品。
加料口3、精制将粗品移至250 ml圆底烧瓶中,加粗品5倍量的蒸馏水,水浴加热,轻轻振摇使溶解,稍冷,加活性碳适量,加热至沸腾,脱色10 min,趁热过滤,慢慢冷却析晶(注1),过滤,滤饼用少量冷水洗涤,抽干,干燥,得无色针状结晶烟酸纯品,mp236~239℃。
六、附注1.慢慢冷却结晶,有利于减少氯化钾在产物中的夹杂量。
2.氧化反应若完全,二氧化锰沉淀滤去后,反应液不再显紫红色。
如果显紫红色,可加少量乙醇,温热片刻,紫色消失后,重新过滤。
3.精制中加入活性碳的量可由粗品的颜色深浅来定,若颜色较深可多加一些。
七、实验报告内容写出实验目的、原理、所用仪器及型号,记录实验过程、现象及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八、思考题:1.氧化反应若反应完全,反应液呈什么颜色?2.为什么加乙醇可以除去剩余的高锰酸钾?3.在产物处理过程后,为什么要将pH值调至烟酸的等电点?4.本实验在烟酸精制过程中为什么要强调缓慢冷却结晶处理?冷却速度过快会造成什么后果?5.如果在烟酸产物中尚含有少量氯化钾,如何除去?试拟定分离纯化方案。
实验四、维生素K3的制备一、实验要求:熟悉维生素K3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β-甲基萘在三氧化铬作用下被氧化成中间体β-萘醌,β-萘醌与亚硫酸氢钠起加成反应生成产品维生素K3,反应式如下:三、实验步骤:1. 中间体β-萘醌的制备1)量取β-甲基萘-醋酸溶液40毫升(其中含β-甲基萘5克)置于250 毫升三口瓶中;2)称取三氧化铬 22.5 克于小烧杯中,加水 22 毫升溶解备用;3)三口烧瓶中加磁转子,安装温度计,启动搅拌,保持35-40℃慢慢滴加三氧化铬溶液,期间以冷水浴降温控制反应温度;4)保温:40℃以下保温搅拌30分钟,升温到70℃保温搅拌30分钟,再升到85℃保温搅拌 15 分钟;5)结晶:将反应物倾入盛有200毫升冷水的烧杯中,搅拌,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