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挖空训练(学生版).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挖空训练答案版文言文复习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挖空训练答案版文言文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0c09b88c281e53a5902ff22.png)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Sino-i Technology Ltd.
• ITSM / ITIL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 或取诸怀抱,或 因寄所托
• 虽 趣舍万殊
重 •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点 • 及其所之既倦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IL
通假字
• 悟言一室之内
词性活用
• 不知老之将至
特殊句式
• 当其欣于所遇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IL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IL
词性活用
•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特殊句式
•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 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 • 弟苏辙,字子由。
苏轼曾三咏赤壁: 《 前赤壁赋 》 《 后赤壁赋 》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Copyright © Sino-i Technology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Sino-i Technology Ltd.
ITSM / ITIL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
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 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 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 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高中语文必修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学生版全集)
![高中语文必修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学生版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ccc9a115b0717fd5360cdce9.png)
高中语文必修1课内文言文挖孔训练班级:姓名:4.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5.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游褒禅山记 练习 学生版
![游褒禅山记 练习 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6871c0a58da0116c174967.png)
《游褒禅山记》·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C D .古人之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世之奇伟……非常之,常在于险远.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也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观观谬谬⎧⎨⎩⎧⎨⎩ 2.对下列加粗词意义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于人可讥②而在己有悔③无物以之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师为为相相⎧⎨⎩⎧⎨⎩ A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各不相同,③④也各不相同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有碑仆.道 仆:倒 褒之庐冢..也 庐冢:也作庐墓。
B .其文.漫灭 文:文章 有穴窈然..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C .有怠.而欲出者 怠:穷困 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D .夫夷.以近 夷:铲平 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4.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 .不名.一文 D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5.选出与“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中的“道”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可胜道.也哉 B .策之不以其道.C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D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6.下列各句中的“然”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B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C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7.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A .余之.力尚足以入 B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8.下列各句加粗的词,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地”中的“舍”字,在用法上不同的一句是[ ]A B .华山之奉阴违.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夫游之乐也一肌一容,尽态妍阳阳极极⎧⎨⎩⎧⎨⎩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朝服.衣冠C.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D.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9.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不属于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C.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 D.火尚足以明.也10.诵读时,句中停顿不当的一句是[ ]A.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高一语文背诵必修二挖空训练
![高一语文背诵必修二挖空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1274d67725c52cc58bd6be2d.png)
必修二背诵挖空练习一、《诗经》氓氓之()(),抱布(贸)丝。
()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至于顿丘。
()我()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
()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体无()言。
以尔车来,以我()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嗟鸠兮,无食桑()!()嗟女兮,无与士()!士之()兮,犹可()也。
女之()兮,不可()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
自我()尔,三岁食贫。
淇水()(),渐车()裳。
女也不爽,士()其行。
士也()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室劳矣;()兴夜(),()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矣。
兄弟不知,()其笑矣。
静言思之,()自悼矣。
及尔()老,老使我()。
淇则有岸,()则有()。
总角之宴,言笑()()。
信誓旦旦,不思其()。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二、《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
今我来思,雨雪()()。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三、离骚长()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以()()兮,()朝()而夕替。
既替余以()()兮,又申之以()()。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未悔。
怨灵修之()()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兮,谣()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兮,()周容以为度。
()郁()余()()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心而()志兮,忍()而()()。
()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乎吾将()。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兮,驰(椒)丘且焉止()。
进不入以离()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
不吾知其亦()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其杂()兮,()昭质其犹未亏。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挖空训练+理解性默写+答案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挖空训练+理解性默写+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34ab5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6.png)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挖空训练+理解性
默写+答案
人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深入到了极致,凡事只要有追求就一定能够达成的句子是:“XXX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
2、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的句子是:“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3、XXX在《游褒禅山记》中用“何可胜道也哉!”表明古书之珍贵和学者应该深思慎取的意义。
奇伟、瑰怪、非常的景象常常出现在遥远而艰险的地方,只有有志者才能到达。
即使有志,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也无法到达。
有志有力,但不要懈怠,即使到达了幽深昏暗、叫人迷惑的地方,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帮助,也无法到达。
但是,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后悔,谁还会讥笑他呢?这就是我得到的教训!
在《游褒禅山记》中,XXX表达了深思熟虑、广泛探究的思想。
他认为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同时,他也强调了志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有志者
才能到达奇特的景象。
然而,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量才能实现。
最后,他感叹古书不存,后世传承出错,这也是学者需要深思慎取的原因。
成功做好一件事,仅仅有志向和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才能实现。
正如古人所说:“有志向和努力,不
放松自己,但如果没有物质条件来支持,即使再努力也无法实现目标。
”
相反,如果只有物质条件而缺乏志向和努力,也无法取得成功。
这会被别人嘲笑,自己也会后悔。
如古人所说:“虽然
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意志和努力,即使成功,也会被人嘲笑,在自己心中也会有遗憾。
”。
(完整word)高中必修2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4页)
![(完整word)高中必修2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4页)](https://img.taocdn.com/s3/m/cbd28f09a58da0116d1749d5.png)
高中语文必修2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练习考查的是第三单元的文言字词。
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
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7.兰亭集序 王羲之)至,少长咸( )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 )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 )()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列坐其次(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
是日也,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或( ) 取诸 ()怀抱,悟.()1□ 一室之内;或因.(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 ()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 )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向.( )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 .()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未尝不临()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 )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8.赤壁赋苏轼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 )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 .(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之。
高中必修2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4页)
![高中必修2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4页)](https://img.taocdn.com/s3/m/23d814f814791711cd7917bd.png)
高中语文必修 2 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班级:姓名:说明:本练习考察的是第三单元的文言字词。
请解说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
而后.............联合教材的说明和讲堂笔录,用红笔进行校正,不懂之处做出标记..............7.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认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因此()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以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以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一样,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触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遗迹,犹不可以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先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古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何尝不临()文嗟悼,不可以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因此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文雅()。
..8.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彷徨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喝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必修二文言文挖空训练
![必修二文言文挖空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257732a55fbfc77da269b1f9.png)
高中语文必修2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2)7.兰亭集序 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 )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 )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 )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 )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或.( )取诸.( )怀抱,悟.( )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 )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 )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 )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 )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 )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 )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未尝不临.( )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 )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 )一.( )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赤壁赋 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专辑01:文言文常考120个实词挖空练习【学生版】
![专辑01:文言文常考120个实词挖空练习【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8527da376baf1ffd4fad29.png)
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词意挖空练习1.爱,ài(1)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2)动词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③: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④: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⑤: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3)形容词,: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安,ān(1)形容词①:谢庄遂安。
(《冯婉贞》)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②: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③: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④: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⑤: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3)疑问代词,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3.被,读音一:bèi(1)名词,: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训俭示康》)(2)动词①: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②: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3)介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读音二:pī,通“披”①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②: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史记·屈原列传》)4.倍,bèi(1)动词①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史记·淮阴侯列传》)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史记·鸿门宴》)③: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高中必修2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4页).docx
![高中必修2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4页).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2f69de3960590c69fc3763c.png)
高中语文必修 2 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班级:姓名:说明:本练习考查的是第三单元的文言字词。
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
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7.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游褒禅山记挖空
![游褒禅山记挖空](https://img.taocdn.com/s3/m/db23f1b6b8f67c1cfbd6b822.png)
《游褒禅山记》练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 舍( 而卒()葬之,以故( )其后名( 之庐冢也。
距其院 东( )五里,所谓华阳洞者,()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独其为文( )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 华(注音:()音谬(注音:/ 意义:)随之,而不得 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予有叹()焉。
古人之 ()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 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 )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 )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 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 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相(注音:/意思:)之, 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 )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 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 )仆碑,又以( )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 )谬其传而莫能名( )者, 何可胜(注音:/意思: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 慎( ) 取之也。
其下平旷( ),有泉侧( )出,而( )记游() 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XU 0窈然(),入之() 甚寒,问其()深( ),则其( )好游者()不能穷() 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 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 )见愈奇。
有怠( )而欲出者,曰:“不出,火 且() 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 尚 ()不能 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以( )其( )在华山之阳 ),其文()漫灭(), )如华实之华(注音: )者,盖也。
)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 )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于()其址(),)之曰褒禅。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挖空训练课件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挖空训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575e4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3.png)
享有 女子出嫁 到……去 适合,满足 刚才,刚刚,副词
游褒禅山记
•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 )于其址(
),而卒( )葬之;以(
)故其后名(
)之
曰“褒禅”。今所谓(
)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
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 )其乃(
)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
)漫灭,独其为文(
• ①往往有得
得到,获得,此处活用为名词
• ②未得与项羽相见 能够
• ③吾得兄事之
应该
•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通“德”,感恩
• ⑤此言得之
对、合适
• 4.且 • ①不出,火且尽 • ②且贰于楚也 • 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④臣死且不避 • ⑤且暂还家去 • ⑥磐石方且厚 • ⑦且夫天地之间
副词,将要 连词,表递进 况且 连词,尚且 副词,暂且 连词,表并列 况且
)幽暗昏惑而
无物以相(
)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 )此余之所得也!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 兽,往往有得(心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 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无处不在)。夫夷(平坦)以(而且 ,并且)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 瑰怪、非常(不同寻常)之观(景象),常在于险(险阻僻远 的地方),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 ,不随以止(中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 ,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到达)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 乱的地方)而无物以相(辅助、帮助)之,亦不能至也。然力 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 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 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此余
高中语文必修2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附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2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60e00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6.png)
高中语文必修2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附答案)兰亭集序XXX九年,时值暮春之初,我和一群贤士们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一起举行修禊之事。
这里有高耸的山峰,茂密的竹林,清澈的溪流在左右流淌。
我们以此为背景,品尝美酒,吟咏诗歌,虽然没有丝竹管弦的盛况,但是一觞一咏已足以畅叙幽情。
这一天,天空晴朗,气候宜人,俯瞰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真是令人愉悦。
人生中的相处之缘,或许是因为志趣相投,或许是因为寄托所托,放浪形骸。
尽管我们的趣味和居住环境万殊,安享当下,暂时忘却了衰老的来临;但是当我们所在之地已经变得熟悉,感情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转移,我们感慨万千。
曾经欣赏的事物,已经成为XXX,但是我们仍然难以忘怀。
更何况,我们的修行和寿命都是有限的。
古人说:“死和生同样伟大。
”这不是令人痛心吗?每当我读到古人们所写的感人文字,仿佛与他们有着共鸣,不禁感慨万千,无法用言语表达。
虽然我们知道XXX都是虚幻的,XXX和XXX都是虚构的人物。
但是后人看待现在,就像现在的我们看待古人所写的文字一样。
这真是令人悲哀。
因此,我将时人的故事记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不同,但是我们的感受是相同的。
后来的读者也会对这些文字有所感悟。
赤壁赋XXX,七月既望,我和客人一起在赤壁下泛舟游览。
XXX来,水波平静。
我举起酒杯,向客人敬酒,诵读明月之诗,歌唱优美的歌曲。
不久,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牛之间徘徊。
白露笼罩江面,水光接天。
就算是一根芦苇,也能在广阔无垠的江面上漂浮,仿佛在风中驾驭着虚空。
飘渺的感觉就像是置身于世外桃源,变成了仙人。
于是我们畅饮美酒,扣舷而歌。
歌曲唱道:“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人中有一个人吹奏洞箫,与我们的歌声相和。
他的声音哀怨悲伤,就像是在倾诉哀怨和思念,余音袅袅,仿佛缕缕绵延不绝。
我们跳起舞来,就像是在幽深的峡谷中跳舞,歌唱着孤舟的嫠妇。
XXX坐在那里,面带愁容,严肃地问客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客人回答说:“‘月明星稀,XXX’,这不是XXX的诗吗?向西看XXX,向东看武昌。
必修挖空训练
![必修挖空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4ec8bf8a5f0e7cd185253672.png)
4.烛之武退秦师挖空学生版晋侯、秦伯围郑,以( )其无礼于( )晋,且( )贰于楚也。
晋军( )函陵,秦军( )氾南。
佚之狐言于( )郑伯曰:“国危矣,若( )使烛之武见秦君,师( )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 )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句式:)。
然(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在夜晚)缒而( )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 )知亡矣。
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 )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 )君知其难也,焉( )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 )若舍郑以为( )东道主( ),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 )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 )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 )封郑,又欲肆( )其西封( ),若不阙( )秦,将焉( )取之?阙秦以( )利晋,唯( )君图( )之。
”秦伯说( ),与郑人盟( )。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 )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 )人之力而敝( )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 )还也。
”亦去( )之。
4.烛之武退秦师挖空教师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对)晋,且(并且)贰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对)郑伯曰:“国危矣,若(如果)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取独)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才,一说表修饰)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啊)!”许之。
夜(在夜晚)缒而(表修饰,一说表承接)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如果)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用,拿)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把远地当成边邑)君知其难也,焉(何,为什么)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挖空训练 课件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挖空训练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3cbb9259eef8c75fbfb3eb.png)
• ③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曾经
• ④曾益其所不能
通“增”,增加
2、遗
•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遗失,丢失
• 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漏,忽略
• ③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特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 ④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赠送
• ⑤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遗迹,旧址
• ⑥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抛弃,脱离
• ④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连坐,定罪
• ⑤坐北朝南
坐落
• 6、盖
• 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句首语气词,表假设
• ②员径八尺,合盖隆起 器物上的盖子
• ③覆盖周密无际
遮盖
• 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大概
• ⑤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 连接上文,表示原因
• 7.自
• 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屡次,多次)得,托(寄托)遗响
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
者如彼,而卒(
)莫消长也。盖将自(
)其变者
而观之,则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
(
)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
)酌。肴核
既尽,杯盘狼籍。相与(
)枕藉乎舟中,不
知东方之既(
)白。
•
客喜而(表修饰)笑,洗盏更(重新)酌。肴核
既尽,杯盘狼籍。相与(互相)枕藉乎舟中,不知
东方之既(已经)白(天亮)。
• 1、曾:
• ①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②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游褒禅山记挖空练习教师版
![游褒禅山记挖空练习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848240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6d.png)
游褒禅山记挖空练习教师版游褒禅山记是XXX的一篇游记。
XXX又称华山,唐朝的XXX褒在山麓建造了住所并被葬在那里,因此这座山被命名为褒禅山。
现在的XXX就是褒的住所,距离它东边五里的地方有一个洞,叫做华阳洞,因为它是在山的阳面(南面)。
再往前走一百多步,有一个碑坑,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花山”这个字还能辨认出来。
下面是平坦开阔的地方,有一个泉眼,经常有游客前来游玩,这就是前洞。
再往山上走五六里,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洞,叫做后洞。
进入后洞非常寒冷,而且非常深,一般的游客都无法到达最深处。
XXX四个人拿着火把进去,越往深处走,越难前进,但是看到的景象也越来越奇妙。
有人因为疲劳想要出去,但是我们还是继续前行,直到最后我们的力气和火把都快用尽了,我们才出来。
出来以后,有人责备那个想要出去的人,但是我也后悔跟随他们,没有尽情享受游览的快乐。
我感叹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深入思考,因为他们的探索思考深入而且无处不在。
夫平坦的地方靠近,因此游客众多;险阻僻远的地方远离人烟,因此到达的人很少。
而世界上奇异、美妙、非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出现在险阻僻远的地方,而人们很少去到那里。
因此,如果没有决心和毅力,就无法到达那里。
即使有决心,但没有足够的力量,也无法到达。
有决心和力量,但又不放弃,即使到达了幽深昏暗的地方,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帮助,也无法到达。
然而,即使有足够的力量到达那里,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却是有遗憾的。
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能讥笑他吗?这是我得出的结论!我看到碑文,又感叹古书为何不存,后世却把它们的传承弄错了,无法识别它们的本名,这是何等的遗憾啊!这就是为什么学者不能不深思熟虑地选择它们的原因。
四个人分别是:XXX、XXX回深父、我弟弟XXX、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高中必修2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高中必修2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04136262804d2b160b4ec07c.png)
8.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 )一苇之所如( ),凌( )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 )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或( )取诸( )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 )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 )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 )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 )之兴怀;况修短随化( ),终期( )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 )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 )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 )荆州,下( )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 )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挟( )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 )得,托( )遗响于悲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
一、阅读课文,在括号里解释有下划线的词语。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 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
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
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
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6、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三、梳理下面的文化常识。
浮图:
庐冢:
华山之阳:
庐陵萧君圭君玉: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临川王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