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物与环境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与环境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与环境实验教案

高中生物与环境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探讨环境因素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水草、水槽、水管、水泵、日光灯、水肥、水温计、PH计、测量尺等。

实验步骤:
1. 将水草分别放置在三个不同的水槽中,水槽中加入适量的水,并确保水草可以生长。

2. 将第一个水槽放在室内,保持室内温度恒定,每天向水槽中添加适量的水肥。

3. 将第二个水槽放在室外,暴露在自然光下,不添加任何水肥。

4. 将第三个水槽放在室外,用日光灯照射,每天向水槽中添加适量的水肥。

5. 每天记录水槽中水草的生长情况,包括生长高度、叶片数量、叶片颜色等。

6. 每隔一段时间对水质参数进行检测,包括水温、PH值等。

7. 比较三个水槽中水草的生长情况,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水草生长的影响。

实验评价:通过观察水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环境因素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延伸实验: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环境因素对水生植物生长的影响,如水质、光照强度等。

也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方案,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高中生物与环境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与环境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与环境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生物与环境
课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3.能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教学准备:
1.教材:《生物与环境》
2.教学工具:电子设备、PPT
3.教学资源:视频、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的兴趣。

二、讲授(20分钟)
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讲解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促进人类发展的作用。

2.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介绍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环保措施。

三、示范(15分钟)
教师展示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并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环保行动,例如减少用塑料袋、垃圾分类等。

四、总结(10分钟)
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或调查任务,要求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出个人见解或建议。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还掌握
了一些实际的环保措施。

同时,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
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案例或实践活动,更好地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教案5篇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教案5篇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教案5篇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写作要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而不要照搬照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20__年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新课程高考试测卷为指导,加强学习和研究,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为核心,融入先进教学理念,不仅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生物知识、培养一定的生物技能,树立科学的生物观念,还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探究合作的能力,使学生们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魅力,提高生物素养,培养合格公民。

二、工作措施(一)加强教学常规的学习,认真落实教学五认真1、认真备课按照学校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生物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讨教法,认真研究新高考模式,研究教学及复习的对策。

2、认真上课①立足课堂,用好45分钟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在课堂上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引导为主,使学生能主动地、自觉地、探索性地去学习知识,同时配以一定量的课堂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②上好公开课,鼓励多听课,互相促提高3、认真批改作业要求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力争做到课堂作业全批全改,课堂练习全批全改,对少数差生力争面批,课后练习力争多批。

4、认真辅导学生,做好提优补差工作针对新高考模式,我们必须继续调整教学思路,进一步优化生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切实做好培优工作。

在补差方面,任课老师关心差生,使他们的生物成绩有所提高,特别是困难学生。

5、认真作好反馈检测认真组织好对知识点的检测,选题要有针对性,认真批阅,认真讲评,认真分析总结,以便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二)、关注课程改革,研究高考,提升质量积极实施生物课堂改革,友善用脑,落实 271 课堂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课堂效率得以提升。

广西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六生物与环境

广西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六生物与环境
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
3.物质循环和部分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比较内容 进入生 态系统 的方式 碳循环 光合作用 氮循环 生物固氮或以离子 的形式被植物吸收 固氮微生物和绿色 植物 反硝化作用 水体富营养化 硫循环
以SO2气体形 式或以离子的 形式被植物吸 收
绿色植物 分解者的分解 作用 酸雨
一、种群、群落的概念、特征及数量变化 1.种群和群落的辨析: (1)种群强调的是一定区域内“同种”、所有的“生物”。 (2)群落强调的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
(3)两者关系:同种生物个体
全部
种群
所有种群
群落。
2.个体特征与种群特征的辨析: (1)个体特征:个体只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2)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 别比例等。
相同点
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都是以无机物的形式循 环 ②都经过生产者的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③在生物群落内部都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热点考向1
种群增长曲线的数量分析
【典例1】(2012·重庆高考)如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
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且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条件下K值不同,同一种群在不同环境
条件下K值也不相同。
b.应用:理论上树木采伐、渔业捕捞的最佳时期在 K/2点以后;
农业害虫的防治应在K/2点之前,且越靠前越好。 ③图C:微生物(细菌)的生长曲线,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动 态变化可分为四个主要时期: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 期。
2.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误区:
(1)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流入各级消费者的总能 量指的是该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消费者粪便中所含有的能 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能计入该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 量中。 (2)能量传递效率=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个营养级的 同化量。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答案:D
6.[2022·全国乙卷]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
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
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
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
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
5.正确认识生态位
群落
协同进化
6. “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特别提醒 (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 个成熟阶段,此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物种 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
性也高。 (2)演替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 1=Nt/Nt-1-Nt-1/Nt-1=λ-1。
(2)增长率≠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量,增长率是一个比值。 (3)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 ①种群数量达K/2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但不
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 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答案:A
7.[2022·全国乙卷]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
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
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②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 遭 到 破 坏 时 , K 值 会 ___下_降____ ; 当 环 境 条 件 状 况 改 善 时 , K 值 会 ___上_升____。

人教版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教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教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教案人教版生物选修二《生物与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生物在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解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 生物种群的生态学基础3.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4.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及其应用。

重点: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及PPT课件2. 生态模型3. 相关视频资料五、教学方法1. 前置知识激活:通过提问,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生物和环境基础知识。

2.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环境优美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3. 讲授新课:结合PPT课件,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配合生态模型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4. 巩固练习: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5.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一组环境优美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如此美丽?其中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何关系?2. 讲授新课(30分钟)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讲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同时影响环境;通过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种群的生态学基础:介绍种群的概念、特征及其数量变化规律。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及其意义。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减少这些影响。

3. 巩固练习(10分钟)提供几个相关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这些案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何相互作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改善这些影响?4. 归纳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与策略及复习方法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与策略及复习方法

二轮复习支配与策略及复习方法高三生物对期末考试和省一统的成果分析,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特作如下二轮复习支配与策略及复习方法一、复习支配:1.时间支配:三月初~~~四月中旬,约6~7周的时间。

2.复习方式:学问点,考点,热点专题复习与滚动训练相结合,穿插学校,年级支配的综合训练。

3.专题支配:第一专题: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细胞工程(约5课时)其次专题: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发酵工程(约7课时)第三专题:生命活动的调整(约5课时)第四专题:细胞的生命历程和生物的生殖发育(约3课时)第五专题:遗传、变异、进化和基因工程(8课时)第六专题:生物与环境(约2课时)第七专题:试验、实习和探讨性课题(约5课时)二、专题要点:专题一:本专题学问是其他生物学学问的基础,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工程专题、专题二:本专题学问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学问的整体性,留意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

如从植物的整体性和动物的整体性中可以分出酶和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微生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等专题。

在复习植物代谢专题时,对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试验。

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关的综合题、试验设计题要有足够重视。

复习生物的代谢类型时,归纳整理出中学生物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殊是教材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的代谢特点。

微生物的代谢专题中。

了解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的代谢特点、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要与种群增长的“S”型、“J”型曲线相区分等。

专题三:本专题中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除了清晰教材中的学问点之外,还应清晰如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宇宙飞船上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等问题。

体液调整部分,整理中学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激素的分泌器官、化学本质、生理作用、病症。

生物 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生物  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信息提取】(1)A项中,应考虑到恒温动物为了维持体温,要 信息提取】(1)A项中,应考虑到恒温动物为了维持体温, 项中 消耗一部分有机物。 消耗一部分有机物。 (2)B项中, (2)B项中,应考虑到能量传递效率是后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与前 项中 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比值。 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比值。 (3)C项中,应明确吸收量(同化量)与食入量比值大,则饲料的 (3)C项中,应明确吸收量(同化量)与食入量比值大, 项中 利用率大,有利于动物的生长。 利用率大,有利于动物的生长。 (4)D项中,食草动物主要利用纤维素,难消化,吸收率( (4)D项中,食草动物主要利用纤维素,难消化,吸收率(同化 项中 量)较低。 较低。
④接种与培养:_______________。 接种与培养:_______________。 ⑤观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数板对6只锥形瓶内铜绿微 观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数板对6 囊藻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平均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囊藻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平均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4)若(3)中假设成立,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3)中假设成立,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中假设成立 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提取】(1)注意铜绿微囊藻是单细胞生物,短时间内产 信息提取】(1)注意铜绿微囊藻是单细胞生物, 注意铜绿微囊藻是单细胞生物 生大量个体。(2)考虑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矿质元素和CO 生大量个体。(2)考虑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矿质元素和CO2等。 考虑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3)实验对照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变量是X (3)实验对照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变量是X培养液是否用粉 实验对照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绿狐尾藻培养液来配制。 绿狐尾藻培养液来配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讲练突破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13讲种群和群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讲练突破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13讲种群和群落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第13讲种群和群落[考纲热度]1.种群的特征Ⅰ(5年16考)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5年12考)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5年23考)4.群落的演替Ⅰ(5年8考)[诊断知识盲点]1.养鸡场散养的蛋鸡是一个种群。

(×)2.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3.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根据年龄组成的不同可以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

(√)4.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性别比例往往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5.自然界中存在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6.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增长呈“J”型。

(√)7.在“S”型曲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将保持稳定不变。

(×)8.自然界中生活的种群,食物、空间等资源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最终使种群呈“S”型增长。

(√)9.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10.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在随时间而增大,当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11.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12.群落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13.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包括生物种群特征。

(×)14.森林群落有垂直结构,草原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15.水稻长势整齐,因此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

(×)16.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是决定群落水平结构的重要因素。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方案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方案

沾化一中生物第二轮复习方案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二轮看水平”,具体地说,一是要看对《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学有收获,学有发展.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看练习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一、二轮复习的依据1.一轮复习的情况2.高考试题的发展趋势3.考试大纲的要求4.学生学情二、二轮复习的时间二轮复习的时间一般是三个月左右,总课时大约为50节左右。

三、二轮复习应达到的目标1.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

2.综合、归纳、整理和提高,形成知识网络。

3.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四、二轮复习的形式和内容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7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

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专题三生命的延续专题四遗传变异与生物进化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专题六生态系统、环境保护与生态工程专题七实验、实习和研究性学习根据2007年考试大纲的要求,属于高考范围的生物学实验有23个(必修18个),其中研究性课题5个。

要把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逐一复习,明确实验、实习、研究性课题的基本要求,如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方法步骤等,特别是实验目的、原理要引起重视。

高中生物与环境教案

高中生物与环境教案

高中生物与环境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生长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与生长因素。

2. 掌握植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植物生长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实例。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营养吸收、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2. 生长因素: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3. 植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生长的过程与因素、植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难点:如何深入理解植物如何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

教学方法:1. 结合实例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

2. 分组讨论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3. 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复习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长因素。

3. 讲解植物与光的关系:介绍光合作用及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讲解植物与水的关系:讨论水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以及植物调节水分的能力。

5. 讲解植物与温度的关系:分析不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植物的适应性。

6. 讲解植物与空气、土壤等因素的关系。

7. 分组讨论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展示讨论结果。

8. 实验:设计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并讨论实验结果。

9. 总结:梳理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强调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与深度。

2.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植物生长及环境因素的理解程度。

课后作业:1. 思考并记录身边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2. 阅读相关文章,扩展对植物生长与环境的了解。

备注:教案内容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专题六 实验与探究(一)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专用)

专题六 实验与探究(一)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新教材专用)
专题六 实验与探究(一)
Sz-lwh
主干知识 归纳整合
(必1 P50)
(必1 P9) (必1 P64)
(必2 P24)
(必1 P116) (必2 P89)
(选必2 P5) (必2 P6) (必2 P93)
(必1 P51) (必1 P102)
(必2 P44)
(必2 P54)
(必1 P18)
(必1 P98) (必1 P30)
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数目较少);
③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_成___熟__的___具__有__颜___色__的___植__物__细___胞,
如紫色洋葱的外表皮细胞(其细胞内含有紫色的大液泡)。
SzLwh
一、教材基础实验和实验方法 5、教材实验中的“一材多用”——洋葱
SzLwh
新鲜洋葱也可用于DNA粗提取
根尖细胞的DNA复制。
(×)
(4)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 × )
SzLwh
一 教材基础实验和实验方法 二 生物科学史和科学实验方法
SzLwh
CONTENT S


“ 天 下 无 难 事

只 怕 有 心 人 ”
一、教材基础实验和实验方法 (一)观察类实验的一般操作流程
跟踪训练
高三二轮复习
1.(2021·浙江1月选考,6)在进行“观察叶绿体”的活动中,先将黑藻放在
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然后进行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

A
A.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
B.黑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切片
C.预处理可减少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

2023届高三(生物)高中生物学二轮教学(精简版)

2023届高三(生物)高中生物学二轮教学(精简版)
• 如何提高 运输递送 效率和对 机体的影 响?
2、总结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
✓ 总结问题的类型 解释取向的问题 结论取向的问题 批判与评价 论证与推理 开放性与创新性
✓ 抓住科学探究,突破遗传和实验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密闭容器中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研究模型
l 鳙鱼捕食浮游浮动游物植,物浮游植物增鲢加鱼,调整了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增加了链鱼的产量,使能量浮更游多动地物流向对人类有鳙益的鱼部。
二轮复习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知识层面
——巩固、深化、联系、迁移
能力层面
——信息获取(理解) ——问题解决(含实验能力、创新能力) ——书面表达(书写与)
方法层面
(4)养殖户乙为进一步优化鱼鸭混养的养殖模式,增养鳙鱼。鳙鱼主要 以浮游动物为食,而浮游动物主要以浮游植物和现成有机物碎屑为食。 综合分析,养殖户乙增养鳙鱼的优势有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l 鸭粪或饲料中的有机(物碎饲屑料可)被鸭浮游动物摄食,浮游动物被鳙鱼摄食,鳙
鱼可供人类食用,提高了人类对能量的利用率;
荔枝园 A B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523
103278
36.67
14.10
568
104118
40.86
20.40
(4)使用除草剂清除荔枝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 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 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要求:不用氮肥和除 草剂、少用杀虫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
2、四层四翼与情境的关系
深化基础考查 加强教考衔接——2022年高考理科综合全国卷试题评析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中国考试》2022年第7期)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安排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安排
单击添加大标题
【例1】2007年5月,《新民晚报》消息:上海科学家破 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 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 默突触”。请你大胆推测上海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 成果 (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添加标题
高级神经中枢调节
躯体运动中枢 又分为许多小的功能代表区 顶部——控制下肢运动 下部——控制头部运动 躯体各部分的运动都由运动中枢的一定部位控制 皮层中的功能代表区的分布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
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 (能看、能写、能听、不能说)
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 (能看、能写、能说、不能听)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衍生物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肾上腺素
肾上腺髓质
促进肝糖元的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
醛固酮
类 固 醇
肾上腺皮质
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排出
雄激素
主要是睾丸
01
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表示单侧光) ( )
【例】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
02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A.②⑤⑦ B.①②③⑤⑧
03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反射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2021-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命题源13 种群、群落限时训练

2021-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生物与环境 命题源13 种群、群落限时训练

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六生物与环境命题源13种群、群落限时训练1.(xx·北京海淀期末)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xx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7∶1B.近年来,北京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薇甘菊的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解析:选C。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

A选项描述的是性别比例,B选项描述的是年龄组成,D选项描述的是死亡率,C 选项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2.(原创题)科学研究表明,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如图所示,可分为“S”型增长和“J”型增长,且“S”型增长曲线通常又分为5个时期:开始期(如a)、加速期(如b)、转折期(如c)、减速期(个体超过K/2以后,如d)、饱和期(如e)。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S”型增长曲线的加速期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B.“J”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增长率不变C.环境阻力开始于减速期D.应将有害生物数量控制在加速期解析:选B。

根据曲线可知,e点对应的个体数量为K值,在K/2(c—转折期)时增长速率最大,A错误;对于“J”型曲线来说,增长率是不变的,增长速率是增加的,B 正确;两条曲线从一开始就出现差异,说明环境阻力开始于起点,而在减速期时环境阻力加大,C错误;应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开始期,而不是加速期,D错误。

3.(xx·江苏淮安二模)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

据表分析可知( )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解析:选D。

由表格数据可知增长速率先增加后下降,应呈“S”型增长,A错误;第12年增长速率比第8年下降,但仍在增长,属于增长型,B错误;白头鹎活动范围较广,活动能力强,调查其种群密度应用标志重捕法,C错误;白头鹎在第8年时增长速率最大,是K/2,环境容纳量是K,应是第8年时的两倍,D正确。

关于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5篇

关于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5篇

关于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5篇关于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要自己来写。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2、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以及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3、要求学生了解高倍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能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物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4、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

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并且能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二、教学策略:生物科学的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要注重实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随时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本校学生在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不足,因此在课堂讲解速度、深度、广度上的把握必须适度而到位,并且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恒心。

三、具体的实施要求:1、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备好每一堂课,并及时写好教案2、认真、有效地上好每一堂课3、及时布置学生的作业,并且及时收取、批改、发放作业4、按时下班进行辅导5、命好每次课前小测的题目,及时进行课前小测,并进行批改6、若安排月考或期中、期末考时,认真命好测试题7、每节课后需要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尽管我在历年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教学方面仍会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因次需要不断地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生态平衡和常见环境问题治理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生态平衡和常见环境问题治理




生态修复措施
完全自然恢复
修筑堤坝,堤坝上栽植本 土护坡植物,每年注入淡

人工栽植杨树、白蜡和杨树— 白蜡混交林,每年注入淡水
植被物种数
6
10
12
(种)
优势种
碱蓬、柽柳
芦苇、白茅、柽柳
野大豆、芦苇、白茅、茵陈蒿 、节节草、泥胡菜
1) 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水__平___结构,造成 甲、乙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盐__碱__度_。
[2021·河北卷] 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 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 注: 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 A. 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 B. 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 C. 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 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
专题四:结合热点情境和课本模型的生态专题
第4讲:生态平衡和常见环境问题治理 考法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考法2 生态足迹和生物多样性 考法3 常见环境问题原因分析与治理
考法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基础知识 ① 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保___持__或___恢__复__自___身__结___构__和__功___能__相___对__稳__定____的能力。 ② 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具___有__一__定___的__自___我__调__节___能__力___ ——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有__一__定___限__度_______________。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课件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2讲 生态系统和人与环境课件

5.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 最高效率为20%。 (1)在食物链A→B→C→D中,则有:
注: 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得越 少。
(2)在食物网中,则有:
6.巧辨碳循环模式图中的成分 (1)常考图示
7.掌握生态系统中的3类信息、3种作用及2个应用
双向性
非生物环境 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化学 行为
生物种群的繁衍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8.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9.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解读
10.生态足迹的应用分析 (1)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
常见状况
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盈余
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行为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7.[2022·浙江1月]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长江水域的江豚等濒危 物种,我国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下列措施 与该计划的目标不符的是( )
P54正文)( × ) 4.每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就是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选择
性必修2 P55图3-5)( × ) 5.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选择性必修2 P58正文)( × )
6.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选择性玉米是我国广泛栽培的禾本科农作物,其生长过 程常伴生多种杂草(其中有些是禾本科植物),杂草与玉米竞争水、肥
A.管控船舶进出禁渔区域,以减少对水生生物的干扰 B.对禁渔区域定期开展抽样调查,以评估物种资源现状 C.建立江豚的基因库,以保护江豚遗传多样性 D.清理淤泥、疏浚河道,以拓展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四川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六生物与环境

四川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六生物与环境

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 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 的能力
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
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 恢复力 稳定性就越高 弱,_______
稳定性就越高
项目 原因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自我调节能力 其基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 础为负反馈调节 都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二者通常 相反 的关系 是_____
的机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5.(2011安徽高考·T6B)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 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则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 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
分析: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最初进行的演替是在植被被
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6.(2010新课标全国卷·T3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生物与生物 或生物与环境 多种途径 双向性 生物与生物或 生物与环境
来 太阳能 _______(主要) 源 区 别 途 径
பைடு நூலகம்
生态系统
食物链和食物网 _______________
单向流动 逐 反复利用,循环流 特 _________, 点 级递减 动,全球性 范 食物链各营养 围 级生物之间 生物圈 _______
增长模型
(2)对曲线中K值的理解。
①K值: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条件下K值是不同的,K值的大小主
种 要取决于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好坏及由此引发的___
内斗争 的程度与捕食者的数量。 _______ 增长率 始终不 ②图中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无K值,且种群 _______ K/2 时增长速率最大,种 变;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有K值,在____ 群数量增长最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生物与环境一、高考怎么考:明确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Ⅰ);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2、群落的结构特征及群落的演替(Ⅰ)。

3、生态系统的结构(Ⅰ);生态系统的功能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4、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Ⅰ)。

二、高考这样考:往年真题重现1、(2015·广东高考)下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

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 t=N0λ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2、(2015·课标卷Ⅰ,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D)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3、(2015·课标卷Ⅱ,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B)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4、(2015·新课标卷Ⅰ)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排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5·新课标卷Ⅱ·31)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

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三、今年怎么考:探寻命题趋势(07~15年新课标全国卷对该考点的考查)命题分析:生态这部分是高考的必考点,且一般1道选择题1择非选择题,分值在总计15分左右。

从近几年高考的新课标卷来看,这部分考题难度大不,注重基础为主,因此对大部分同学来说,这个是高考的一个重要得分点。

四、我要准备什么:重要考点分析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1、(2015·北京高考)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

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m×10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

在开始实验后的第l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 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 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2、(2015·四川卷,7)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 1 m2的石头。

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来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考点二群落的结构特征与演替3、(2015·海南卷,22)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4、(2015·浙江高考)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5、(2015·海南高考)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

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

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B )A.小鱼吃的小虾B.泥巴中的藻类 C.吃小鱼的大鱼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6、(2015·海南卷,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7、(2015·福建卷)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8、(2015·安徽卷)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可控制果园害虫种群密度,如用性信息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破坏其种群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

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3)每年输入果树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一部分储存于果树的营养器官中,其余能量的去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

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调节机制9、(2015·江苏卷,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10、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相邻类型的不同生态系统,在遭受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其稳定性发生明显波动后,再恢复到原有的结构状态所需时间的图像。

关于这两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乙强B.乙的恢复力稳定性较甲强C.甲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而恢复力稳定性较强D.甲为森林生态系统,乙为草原生态系统考点五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生物多样性保护11、(2015·江苏卷,14)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12、上世纪80年代初,生活污水被排放到大多数河流后,河水仍能保持清澈,但随着污水排放增多,河流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学生科技实践小组在某河流上设置了3个监测点,相关水质指标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保持清澈属于抵抗力稳定性B.发生水华现象最严重的是2号监测点C.测定水体中藻类的种类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D.可以利用捕食关系治理河流水华现象13、(2015·山东卷,27)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

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________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________点;Nt 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

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________的种类及数量。

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增强。

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________保护。

非选择题参考答案:4(1)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 1∶1∶1 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1)2.2头/km2 2头/km2 (2)由于乙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 (3)大于8、(1)性别比例(2)捕食(3)在果树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被分解者分解和未分解的残枝败叶(4)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13、(1)水平样方法(2)B F 甲(3)生产者抵抗力就地专题六生物与环境——基础填空一、构建网络(一)种群和群落(二)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二、基础填空1、研究调查种群密度对农林害虫的____________、渔业上__________的确定有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