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合集下载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夏人必乘间盗边,臣愿选将设备。
夏人一定会趁着机会侵犯边境,我愿意遴选 将士设下防备。
古今异义词的解药——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
成立
然后
指示
妻子
非常
特征
不过
果然
古 今 对分 照析
差 别
词汇:古今不同
01 单音退位,双音主政 02 旧词消失,新词诞生 03 与时俱进,换种说法 04 词义引申,扩大缩小或转移
•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 教学目标
• 1、认识汉语词汇的演变,并能据此解决古汉语阅读的相 关问题。
• 2、认识汉语语法的演变,并能以此指导古汉语的阅读 和翻译。

教学重点、难点

汉语词汇的演变和汉语语法的演变。
课堂导入
1、2018年最热世界杯,7月16日的决赛中,法国队大 败克罗地亚队,最终夺得本届世界杯的冠军。
翻转文言文翻译
古 我爬得越高,走得越远,逐渐没有力气不能再上。
通今 今言
古 说
登之弥高,行之弥远,稍力竭未克上。
我登上南山远望,觉得南康城很渺小。
登南山遥望,而小康。
女儿把他的事迹告诉了父亲,父亲认为他很有壮
志,想把女儿嫁给他。
女白父以其事,父壮之,欲妻之以女。
翻译画线的句子。 “这个小孩的耳朵特别大”等笑话百出,你觉得问 题出在哪?
明确:古今言殊,汉语的演变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பைடு நூலகம்天
我 古 你相 今对
言 说
研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片段, 两人一组,一人说古汉语词句,一 人说相应的现代汉语意思,从词到 句演示。体会古今汉语的区别。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 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 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 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 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 君之美也。”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二节古今言殊_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二节古今言殊_汉语的昨天和今天教案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感情色彩改变
镇卫四境,为国爪牙
教学
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三个意识”的内容,侧重于整合,让学生通过阅读本文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梳理整合,建立卡片。这样,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贮存,使其成为自己的财富,为提高现代汉语能力和学习古代文献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大胆怀疑,大胆提出假设,不仅要做成为问题的解决者,更要做成为问题的发现者,体现了选修课的开设可以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5)阅读工具箱中“汉语词汇的演变”部分。(参考答案)
演变类型
举例
词义扩大
①晋师济河②诗三百
词义缩小
①太后之色少解②肉食者鄙
词义转移
①汪然出涕曰:②江南旱湿,大夫早夭
感情色彩改变
镇卫四境,为国爪牙
板书
设计
词义扩大
①晋师济河②诗三百
词义缩小
①太后之色少解②肉食者鄙
词义转移
①汪然出涕曰:②江南旱湿,大夫早夭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项目
内容
课题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两个特点:声调区别的意义,音节性强。
2、了解现代汉语词汇上的特点:双音节词占优势,合成词为主,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3、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上的特点:词没有形态变化,虚词重要而丰富,语序的作用非常重要。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
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
介词结构后置
求救于孙将军。
文言特殊句式,整合后可用“代号”来记忆,即“345——3种句式(判断、被动、省略)、4种词类变化(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5种语序变化(主谓倒装、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每一种句式背出一、两个例句,这样就不容易遗忘。

高中语文 第一课 第2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1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 第一课 第2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1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单音节词→双音节词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 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 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 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 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吕氏春秋》
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 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左传·僖公十四年》
兽皮 人皮
皮-带毛的 革-去毛的


后起意义:
既指打瞌睡,更指躺 下睡觉
古义:
专指坐着打 瞌睡
《说文》:“睡,坐 寐也。从目垂。”
段玉裁注:“目 垂者,目睑垂而下, 坐则尔。”
“读书欲睡,引 锥自刺其股,血流至 足。”
《史记·苏秦列传》
词义扩大
古今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 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尔雅·释器》
肉有汁曰羹。
《太平御览》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王建《新嫁娘词》
贼?
古义:
害良为贼。
《荀子·修身》
后起意义:
小偷
偷窃 盗?
古义:
窃人之财,犹 谓之盗。
《左传》
后起意义:
强盗
怨?恨?
穆公之怨此三人入 于骨髓。
《史记·秦本纪》
子为父死亡所恨。
《汉书·苏武传》
古义 今义
怨恨 心有不平 遗憾 仇恨 古:怨>恨 今:怨<恨
死亡
完备
寻觅
恭敬
府库
耻辱
饥饿
畏惧
演变现象归纳
词语的词形变化 词语的消长变化 词语的替换变化 词语的引申变化
同义词辨析
范围不同-妇、女

课件3: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课件3: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3.汉语语音的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
4.古今词汇有哪些变化?
[明确] (1)词语的词形变化,由以单音节词为主,变为以双音 节词为主,如妻(妻子)、衣(衣服)、师(老师)等。 (2)词语的消长变化,旧词消失,如买办、知青等,新词应运而 生,如电脑、数码、纳米、克隆等。 (3)词语的替换变化,如“车夫”现在说“司机”,“戏子、优伶” 现在说“演员”等。
二、 1.“臭”,古代泛指一切气味。现在只指难闻的气味,是词义 的缩小。 2.“色”,古代指脸色、神色。现在泛指各种颜料或色彩,是 词义的扩大。 3.“丈夫”,古代是男子的通称。现在专指妻子的配偶,是词 义的缩小。 4.“睡”,古代指坐而合眼小寐。现在泛指睡觉,是词义的扩 大。
三、 1.天地运行有规律,不因为尧、桀而生存或灭亡。 2.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 3.项王说:“壮士!赏赐他一大杯酒。”(侍从们)就给他一大 杯酒。 4.(如果)有一天您死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5.(我)派遣军队守在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 外事故的发生啊! 6.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郡任太守。
1.下列关于汉语词汇的演变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B.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事物不断涌现,我们现代汉语词汇的数 量将越来越多。 C.古代汉语中的很多词语由于种种社会原因,都为现代汉语词 汇所代替,如:人风——民风。 D.古代汉语词汇相对于现代汉语词汇,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 三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2.通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古今汉语在词义和句式 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 (1)古今词义变化巨大。 ①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发展到现代汉语大多已变成了双 音节词。 ②有些古代汉语的词(多指虚词)只在某些情况下才使用,一般则 被另一个词代替了。 ③有些古代汉语的词的某个意义(即某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已 经消失了。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3)食用,特指吃药。例如《礼记· 曲礼》中“医 不三世,不服其药”。现代汉语“服药”还保 留了这个意义。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朝 服衣冠”中的“服”, 是个动词, 表示“穿衣、 佩带”的意思。 这样的用法还见于 《论衡》 “服 五采之服”。但在现代汉语中已没有这样的用 法了。
探究争鸣
通过“古今言殊”的学习,有人认为,古人的 词汇很贫乏,不够用,不像我们现在那样丰 富。你怎样看待的句式和现 代汉语的句式有哪些不同。 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②刘备,天下枭雄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⑤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点拨】 ①②判断句;③被动句;④状语后 置句;⑤主谓倒装句;⑥宾语前置句;⑦定语 后置句。由译文可看出古今句式的不同:①张 衡字平子,是南阳西鄂人。②刘备是天下的枭 雄。③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地方,以及十万的 大军,还被人制约着。④项伯就连夜跑到沛公 (刘邦)的军营中,私下里会见张良,把事情详 细地告诉他。⑤公子解救人危难的精神何在? ⑥不了解句读(指句子的停顿),疑惑没有弄明 白。⑦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 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 和今天
古诗品韵 越王勾践墓柴 柴望 秦望山头自夕阳,伤心谁复赋凄凉? 今人不见亡吴事,故墓犹传霸越乡。 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黄叶下宫墙。
登临莫向高台望,烟树中原正渺茫。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伤时之作。首 联以苍茫、凄凉的景象和伤心的情怀开篇,加 上“自”、 “谁复”之反复咏叹,诗人寂寞悲 凉之情是何等强烈。颔联吊古伤今,虽然“犹 传”勾践“霸越乡”,可是今人却不见“亡吴 事”,勾践复国报仇的壮举难以重见的哀愁涌 上诗人的心头。颈联即景抒情,勾践墓、越王 宫,雨打乱花,鸟翻黄叶,何等肃杀凄凉。

课件2: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课件2: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义变化
移;(4)词义的褒贬色 生活 活”“三个代表”“三农问
长变化 方面
题”“保先教育”“白
领”“个税改革”等。
词语 的消 长变 化
词语 的替 换变 化
网络用语 方面
如“雷人”“灌水”等。
科学技术 如“数字电视”“纳米技
方面
术”“克隆”等。
国际用词 其中有代表意义的有“六方会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 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以上这几首诗,从诗的韵脚规律来看,我们可判断出, 这个“回”字,在古代极有可能读作“huɑi”。
二、汉语语法的演变 1.语序的变化 “宾语前置”: A.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 B.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不欺骗我)
气,如“吾其.反也”,表婉商,意为“我们还是回去吧”; 表推测,如“其.皆出于此乎”,意为“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 因吧”;表选择,如“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意为 “是真的没有千里马,还是真的不懂得识别千里马呢?”
4.从语法上去推断。“与”字是个常用字,就是在现 代汉语中也常常出现。“遂与.李及道士别”“今君与.廉颇同 列”,如何区别?前一个“与”字,是说和他人道别,显然 是个介词,可翻译成“跟,和”,后一个,后文有“同列” 二字,说明二者是并列的关系,是连词,可译为“和”。
(1)“……者”结构,如“求人可使报秦者”。 (2)“……之”结构。如“蚓无爪牙之利”。 4.注意被动句的翻译。被动句一般有下列几种形式。
(1)“为……所”结构,如“为人所害”。 (2)“见……于”结构。如“见笑于大方之家”。 (3)不带被动词。如“夙婴疾病”。 5.注意省略句。如“举以(之)予人”。
3.注意意动用法。如成语“不耻下问”中的“耻”字, 原为形容词“羞耻”,这里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 为耻”。

-人教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一课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共88张PPT)

-人教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一课  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共88张PPT)
明朝未及,我只有过好每一个今天,唯一的今天。
昨日的明天是今天。明天的昨日是今天。为什么要计较于过去呢(先别急着纠正我的错误,你确实可以在评判过去中学到许多)。但是我发现有的人过分地瞻前顾后了。为 何不想想“现在”呢?为何不及时行乐呢?如果你的回答是“不”,那么是时候该重新考虑一下了。成功的最大障碍是惧怕失败。这些句子都教育我们:不要惧怕失败。如 果你失败了他不会坐下来说:“靠,我真失败,我放弃。”并且不是一个婴儿会如此做,他们都会反反复复,一次一次地尝试。如果一条路走不通,那就走走其他途径,不 断尝试。惧怕失败仅仅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品质,没有人生来害怕失败,记住这一点。宁愿做事而犯错,也不要为了不犯错而什么都不做。不一定要等到时机完全成熟才动手。 开头也许艰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渐渐熟悉你的事业。世上往往没有完美的时机,所以当你觉得做某事还不是时候,先做起来再说吧。喜欢追梦的人,切记不要被 梦想主宰;善于谋划的人,切记空想达不到目标;拥有实干精神的人,切记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 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鱼搅不浑大海,雾压不倒高山,雷声叫不倒山岗,扇子驱不散大雾。鹿 的脖子再长,总高不过它的脑袋。人的脚指头再长,也长不过他的脚板。人的行动再快也快不过思想!以前认为水不可能倒流,那是还没有找到发明抽水机的方法;现在认 为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出来,这是还没住到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星球上。这个世界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的慢,而是放 弃速度快。得到一件东西需要智慧,放弃一样东西则需要勇气!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奇正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无端,涨跌相生,循环 无穷。机遇孕育着挑战,挑战中孕育着机遇,这是千古验证了的定律!种子放在水泥地板上会被晒死,种子放在水里会被淹死,种子放到肥沃的土壤里就生根发芽结果。选

第一课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课件(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课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课件(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19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①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
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①既出塞,出东道。
②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D.①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赏读: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
为有利。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4
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赏读:一句善良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 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 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17
3.下面句子和成语里的加点字,读音都比较特别,请标出它们的读音。 ①至吐门,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 ②天姥连天向天横。( ) ) ③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 )
④是时,曹操遗权书曰。(
⑤彗星见于东方。( )
)
⑥羽扇纶巾。(
⑦万乘之国。(
)
)
⑧否极泰来。(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25
二、知识结构
语音的演变
声调的变化 韵母的变化 词语的词形变化
汉语的演变 词汇的演变
词语的消长变化
词语的替换变化
词语的引申变化
语序的变化 语法的演变
句式的变化
词类的变化
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2018年秋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课件第一课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2018年秋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人教版)课件第一课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文言实词意义的推断技巧 一、字形分析推断 这是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汉字 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 有利条件。
例如:“访复以舟师造湘城”一句中“造”的意义。 “造”的声旁为“辶”, 联系下文“湘城”不难推测与此 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造”的其他 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又如 “郑伯如 晋”中“如”字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二、字音分析推断 这是通过找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假借义。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这句中 的“惠”本义为“仁爱”,在这里显然是讲不通的,可借 助于字音的联系来推断其通假, “惠”通“慧”。
答案:(1)“父”通“甫” (2)“采”通“彩”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 矣( . (2)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 . (3)吾得 兄事之( . (4)春风不度 玉门关( . (5)欲勿予,即患 秦兵之来( . ) ) ) ) )
答案:(1)困苦不堪 (2)兵器 (3)应该 (4)过 (5)担心
6.解释下面古文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并跟现代汉语中 这个词语的意义作比较。 分析它们的词义是扩大了还是缩 小了。 (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选自《论语· 学而》 【译文】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 原则也就有了。
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 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选自《论语· 学而》

高中语文课件第一课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高中语文课件第一课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①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解析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④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⑤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A.①②⑤
√B.②④
C.③④⑥
D.①③⑤⑥
解题技巧
解答此题,要明确古今汉语在语汇方面发生的变化,如单音节词和 双音节词的变化,以及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然后再对题中 的词语鉴别,看看这些古代语汇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何变化。
例题2 下列各句中,与“见犯乃死,重负国”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大王来何操
C.甚矣,汝之不惠
√ D.不拘于时,学于余
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A、B两项均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C项为主谓倒装。 而D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解题技巧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用法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因此,在判断 时,也应将其先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古今对照,判别二者之间的不同, 也就能分辨出属于什么句式了。
第一课 走进汉语的世界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学习重点 1.了解汉语的古今演变。 2.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内容索引
探究 ·体验区 探究疑难 体验“语”“文”魅力 考点 ·对练区 在演练中巩固 在运用中提升
探究 ·体验区
1 解引子
阅读引子部分,思考: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答案
4.说说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活用情况。 (1)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答案 “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看”。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 答案 “短”,形容词用作动词,“说坏话”。 (3)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答案 “坚”“锐”,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锋利的武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群众路线
(b)经济方面:经济特区、白领、牛市、
熊市、网购
(c)文化方面:素质教育、超级女生、
拜金主义
(2)网络用语方面: (3)科学技术方面:
(4)国际用词方面:
词汇与国际接轨也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的发展方
向。反恐
还有一些是由于改名而出现的新的城市名
称。“韩国首都“Seoul”的中文名称2005年1月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
偏义复词
由两个音节构成,只有一个音节表达意义, 另一个音节只起陪衬作用。 体肤 “饿其体肤”孟子《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
耳目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 目之观”《笑蕖》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在古汉语中常 常是两个单音词:

贪婪
《楚辞·离骚》注:“爱财曰贪,爱食曰婪。”
1、汉语的词形变化
母 贫 且 母亲 贫穷
荀子《天论》:“天不能使之贫。”
《左传·隐公元年》:“爱其母。”
而且
《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

词语的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
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 多音节词为主。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
简称“一个字一个词”。两个音节
以上的词称为多音词)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
填空: 1. 声调的变化。 去声 现代汉语有四个调, 阴平 、阳平 、上声 、__。 古汉语也有四个调,平声 、 上声 、去声 、 入声 。 古汉语的 入声 字已经消失。
汉语语音的演变
声调的变化
平 上 去 入
阴平 阳平 上 去
2、韵母的变化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2)现代汉语的注音方法 1.注音字母 2.汉语拼音
二、汉语 词汇 的演变:
1.词语的词形变化。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的数 量占优势。 2.词语的消长变化。 随着社会进步,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事物层出不穷, 语言也会随之改变,旧的词语消亡或新的词语产生。 3.词语的替换变化。 表示同一类事物或现象的词发生了变化。 4.词语的引申变化。 指词语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是词 义的引申造成的。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
上古义:
各种气味,
读xiù 后起意义: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易经·系辞上》
其味甘,其臭香。
《礼记·月令》
坏的气味,
读chò u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礼记·大学》
后起意义:
专指鸟类
古义: 飞禽走兽的总称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 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
19日正式从“汉城”改为“首尔”,叫了这么多
年的“汉城”,就要从中国的文件中消失了。
词义的变化:
①词义的扩大 ②词义的缩小 ③词义的转移 ④词义的色彩转变
古 今
•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 中的意思变大了。
后起意义:
后起意义:
泛指一般的江
古义:
泛指一般的河
古义:
长江
江汉朝宗于海。
《尚书·禹贡》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 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 思了。
上古义:
成年男子后起意义:女子配偶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
《战国策·赵策》
古义:
后起意义:
热水
菜汤、 米汤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孟子·告子上》
上古义:
中古以后:
带汁的 肉食
肉谓之羹。
《尔雅·释器》
汤类的
食品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王建《新嫁娘词》
肉有汁曰羹。
《太平御览》

有些词语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 发生了变化,要么由“褒”变“贬”,要么由 “中性词”变“褒义词” 或“贬义词”。
古义:
后起意义:
得力助手
(褒义词)
比喻坏人 的帮凶
(贬义词)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国语·越语》
黄河
以河为境。
《韩非子·有度》
今义: 一切动植物 的表层组织
古义: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左传·僖公十四年》
兽皮 人皮
兽皮
皮-带毛的 革-去毛的

上古-中古
指颧骨 部分
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温庭筠《菩萨蛮》
今义:
面部
笑从双脸生。
晏殊《破阵子》
《韵会》:脸,目下颊上也。
古词
今 义
颧骨部分



《说文》:“睡,坐 寐也。从目垂。”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
《汉书·李广传》
古义:
地位低,
见识短浅
(中性词)
后起意义:
品德低下
(贬义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
上古义: 背后议论 或批评别 人的短处
(中性词)
今义:
毁谤
(贬义词)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耳者,受下赏。
《战国策·齐策》
三、汉语 语法 的演变:
1.语序的变化。 如古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 置、主谓倒装等。 2.句式的变化。 有些句式的表现形式不同,如判断句,被动 句。把字句是汉语发展到近代才逐渐形成的。 3.词类的变化。 古代有一些词类活用现象,现在差不多都已 经消失了。
叠音词
由两个相同的音节构成的双音词,主要用来 描摹声音或性状。 关关 洋洋 姗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 洋洋得意 喜气洋洋 姗姗来迟
霍霍 “磨刀霍霍向猪羊。” 《木兰诗》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
联绵词

由两个音节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含义,不 能分开解释的词。 参差(cēncī) 倜傥(tìtǎng) 蹉跎(cuōtuó) 依稀(yīxī) 跋扈(báhù) 浩荡(hàodàng)
《孟子· 公孙丑下》 《治安策》
坐着打瞌睡 将吏被介胄而睡。


闭上眼睛
睡着
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眠。
《庄子· 德充符》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睡=寝
注:中古以后,睡=寐
今 古
•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 的意义变小了。
古 义:
后起意义:
金属
黄 金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琵琶行》
[古义] 于是 / 写
[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古义] 跟随 / 而且
[今义] 表示更进一步,连词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种树郭橐驼传 》
[古义] 那 / 实际上 [今义]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副词
古汉语词汇的纵向观照
后起意义:
既指打瞌睡,更指躺 下睡觉
段玉裁注:“目 垂者,目睑垂而下, 坐则尔。” “读书欲睡,引 锥自刺其股,血流至
古义:
专指坐着打 瞌睡
足。”
《史记··苏秦列传》
情态不同-寝、卧、睡…

卧 睡
躺在床上, 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公羊传· 僖公二年》 不一定睡着 引几而睡 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3.注音方式的变化
(1)古汉语的注音方法 1.直音法: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 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 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 “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 “号”或“爱好”的“好”。
左司马 左尹 古用今废的 瞋目 竖子 啖 阅读古文的
历史词
拦路虎
沟通古今的
古今通用的 传承词
古今 义同
珍宝 壮士
怒 兄
桥梁
阅读古书的
古今 义异
亡去不义 再拜
持剑盾步走
三岔口
2、词语的消长变化

随着社会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语 言也要相应地产生新词来表达这些新事物。
(1)社会生活方面:

(a)政治方面:和谐社会、三农问题、

婴儿
《玉篇》:“男曰儿,女曰婴。” 糟粕 《释名》:“酒滓曰糟,浮米曰粕。”

不要误将古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词当 作现代的双音词: 两个单音节的词语放在一起刚好和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形式相同,但意 思不同。
如“然后”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顺 承关联词,但在文言文中却是两个单音 节的词组成的短语,应解释为“这样以 后”;
(1) 原单音词加上词头(前缀)或词尾(后缀),成为 现代的多音词。
鼠──老鼠;兔──兔子;斧──斧头

(2) 在原单音词前或后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合
成一个现代的多音词。
照──照耀;赠──赠送;弃──抛弃

(3) 原单音词被现代不同的多音词所替代。
伐──攻打;川──河流;股──大腿。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