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导游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遥古城”导游词
四年级三班何梓卉
游客们:
平遥古城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
古代城市的原型。古城池总面积2.25平方千米。平遥
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
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
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
平遥古城地处黄河中下游的晋中盆地,商业发
达,人口密集,是中国汉民族的发祥之地。历史悠久
的饮食文化,伴随着平遥人民生活的饮食文化丰富多
彩,特别是到了清代中叶,随着商业文化的进一步流
通发展,平遥成为最繁荣的商业金融的文化中心,有日升昌、蔚丰厚等二十二家票号柱撑,有着“汇通天下”之说,因此平遥的饮食文化也跟着有很大的发展。在传统宴席方面,有“四四”、“八八”、“四盘火锅”、“八八一领二”、“九碗九碟”、“十大碗”和“十二棋”等。在饮食的名品方面,有“平遥牛肉”、“平遥碗脱子”、“曹家熏肘”、“长山药”、“叫花子鸡”、“水煎包”、“澄沙油糕”、“黄酒、牛腰腰”和“白酒”等。就以慈禧太后1900年西巡路经平遥时知县迎驾为例,仅一桌丰盛的宴席,就上了三十多道地方名优佳肴,其中就有平遥牛肉、熏肘和长山药等地方特产。从面食上讲,可以说“一面做百样吃”,“一面百味”,“调汤百汤百味”,粗粮细做,细粮精做,百吃不厌。有蒸、烤、炸、煮等40多种烹调方法,厨师技艺高超。从菜肴看,经挖
掘、搜集、整理、推出撰写的菜肴就有六百余种,并有百菜百味地方风味之说,色香味形俱全,食后感人至深。可见平遥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是平遥古城一大“资源”,是平遥古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这里就是乎遥古城的“下东门”。大家看这高达12米的城墙多雄伟、多壮观。在城外,本来还有护城河。城门处架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请大家随我观赏一下古城的建构。我们看城墙上两
边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宋代官
府编写的《营造法式》上有个书面解释:“言其卑小。比
之于城,若女子与丈夫也。”意思是说城墙高大厚实,保
伟丈夫;女墙单薄短小,像弱女子。民间有的地方却流传
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并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竞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虽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我们看:两边的女儿墙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上还修筑了垛口,垛口还留着供臆望和射击使用的小孔。这是为了实战的需要。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墙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
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墩台是干什么的呢?它是保卫城墙的。
我们知道。古代攻守城他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弯机,上面既
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来,因此守城的士兵轻易不敢探出
身去。这样,城墙脚下反丽成丁防御的死角。有了墩台。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从三面组成一个强大的立体射击网,城防力量大大加强。在每个塌台上,还修有一座敌楼,上面有孔,也是为观察和射击用的。
游客们,古老而美丽的平遥城即将远去,愿平遥之行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谢谢各位朋友,祝归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