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实验上册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新)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新)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新)本文档旨在为九年级学生提供一些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参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实验探究题一:能量转换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实验材料- 弹簧测力计- 弹簧- 滑轮- 铅球- 默写纸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台上,并将一个滑轮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2. 将一根弹簧和一个铅球挂载在滑轮上,使其能够自由下落。

3. 测量铅球自由下落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4. 图示法表示铅球下落和上升的能量转换关系,并用文字说明。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铅球在下落时具有重力势能,下落过程中逐渐转化为动能。

在达到最低点后,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铅球开始上升。

在上升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转化为铅球的重力势能。

实验探究题二: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 电流表- 电压表- 电源- 导线实验步骤1. 将电源连接到电流表和电压表上,确保电路连接正确,并将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指针恢复到零位。

2. 使用导线将电流表与电压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3. 调节电源的电压,记录下电流表的读数和电压表的读数。

4. 将电源的电压调节为不同的数值,重复步骤3,并记录读数。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到电流表的读数与电压表的读数成正比。

即电流与电压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电阻恒定的情况下,电压的增加将导致电流的增加。

实验探究题三:光的折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

实验材料- 光箱- 三棱镜- 白纸- 笔实验步骤1. 将光箱打开并调节光亮度,使其射出一束光线。

2. 将三棱镜放置在光线的路径上,使光线通过三棱镜并射入白纸上。

3. 在白纸上标记出光线的入射点和出射点,并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但将三棱镜的位置调整为不同的角度。

5. 记录下不同入射角下的折射角,并计算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比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专题

示, 为
A;
(5)接下来断开开关,取下 5Ω的定值电阻,换成 10Ω的定值电阻,
闭合 开关,应向
(选填“A”或“B”)端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
示数为
V 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再更换为 20Ω,继续进行实
验,将实验数据记录 在下面的表格中。
(6)由表中所示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
的最大阻值应该不低于
Ω。
2
18.如图甲所示,为了比较水和食 用油吸热的差异,在两个完全相同
的烧杯中分别盛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再用相同的电加热 器
同时开始加热,测出它们温度随 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来比较吸热多少的。
(2)通过实验可以看出
的吸热能力更强,在物理上为了
比较物质吸热本领的强弱,我们引用了_______的概念。
3
10
20
0.2 0.1
(6) (7)
20.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标有“2.5V”字样的小灯泡的电阻, 电源电压为 6V,小灯泡正常发光时
的电阻大约为 10Ω。现有规格分别为“10Ω,1A”和“20Ω,0.5A”的滑动变阻器各一个。
(1)为完成实验,应该选取规格为“
”的滑动变阻器。
(2)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接下来应该先进行 的操作是
(3)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由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
系 图像,我们得知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J/(kg•℃)。
19.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电路进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
(1)请将图甲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应该位于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欧姆定律(1)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欧姆定律(1)

变换公式:
U=IR
R=
U I
I
R
U
注意:
1:I.U.R必须是针对同一对象而言.
2:只能说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流与电阻成 反比,不能反过来说.
3:欧姆定律只适用电能只转换为内能电路。
1.有人根据公式R=U/I跟公式I=U/R 在情势上类似,说“电阻R跟电压成 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 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Ⅰ2 U2 R2
I1 I I1 I2

R2 R1+R2
= R2
R1
例:电阻R1和R2并联接入电路,两端所加电压
为24V,如果R1=80欧,通过R2的电流为0.2A,
求R2=?
U1=24V R1=80欧
R2=?
解法一:如图所示
因为 U2=U1=U=24V
所以 R2=
U2
Ⅰ2
=
24V
0.2A
=120欧
变式1:灯泡的电阻为6Ω,需要4V的电压, 现有6V的电源,需要____(串联或者并联) 一只___的电阻。
变式2:电阻R1和R2串联,R1∶ R2=3∶ 1, 如果电路两端的总电压是12V,那么R1两端 的电压是( ) A.4V B.3V C.8V D.9V
并联等压分流计算题 Ⅰ1 U1 R1
变式5:一小灯泡标有“2.5V 5Ω”若要把它接到 10V电路中正常工作,应______联一个_____Ω的电 阻;若把它接入2A电路中,应______联一个_____Ω的 电阻.
变式6: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 R1:R2=3:4。则S闭合时,甲、乙两电压表
示数之比U甲:U乙与S断开时甲、乙两电流
串联分压练习: 如图 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 片从左向右滑动过程中,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

(完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

(完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

(完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实验一:影响物体自由落体速度的因素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因素对物体自由落体速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
- 一个物体(如小球)
- 测量器具(如卷尺、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确定实验地点,保证周围环境安全。

2. 准备一个与物体相同的高度的支架,并固定好。

3. 将物体从支架上释放,并同时启动计时器。

4. 记录物体落地所需的时间,并计算自由落体速度。

5. 更改物体的质量,重复步骤3和4。

6. 更改物体的高度,重复步骤3和4。

实验结果和讨论
实验结果显示,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对自由落体速度有影响。

较大质量的物体下落速度较慢,较小质量的物体下落速度较快;较高的高度下落速度较快,较低的高度下落速度较慢。

根据斯托克斯定律,物体自由落体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成正比。

而在同一重力作用下,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的自由落体速度只受到重力的影响。

实验结论
自由落体速度受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影响。

较大质量的物体和较高的高度会导致较慢的自由落体速度,而较小质量的物体和较低的高度则会导致较快的自由落体速度。

实验延伸
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形状的物体对自由落体速度的影响,或者引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观察自由落体速度的变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来验证自由落体速度与物体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操作默写(含课外8个)

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操作默写(含课外8个)

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操作默写(含课外8个)实验操作默写是物理实验课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默写实验操作步骤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下面是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的实验操作默写,包括课本内的实验和课外的额外实验,共计8个。

1. 实验一:用弹簧弹力研究弹簧伸长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和物体质量的关系,探究弹簧伸长量与物体质量的数值关系。

实验步骤:1. 将弹簧架置于水平桌面上,将弹簧挂在弹簧架上。

2. 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并记录数据。

3. 绘制质量与伸长量的关系曲线。

实验材料:弹簧、弹簧架、质量块、测量尺、记录表。

2. 实验二:测量密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物体,如金属块、木块、泡沫塑料块等。

2. 测量各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记录数据。

3. 计算每个物体的密度。

实验材料:金属块、木块、泡沫塑料块、天平、测量尺、、记录表。

3. 实验三:测量电阻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电阻丝的长度和粗细,计算电阻。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电阻丝。

2. 测量电阻丝的长度和粗细,并记录数据。

3. 计算电阻。

实验材料:电阻丝、卷尺、游标卡尺、记录表。

4. 实验四:测量导线电阻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导线的长度和截面积,计算导线的电阻。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段导线。

2. 测量导线的长度和截面积,并记录数据。

3. 计算导线的电阻。

实验材料:导线、卷尺、游标卡尺、记录表。

5. 实验五:用电池、导线和灯泡制作简单电路实验目的:通过组装电池、导线和灯泡,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实验步骤:1. 准备电池、导线和灯泡。

2. 将电池、导线和灯泡连接起来,并组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3. 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实验材料:电池、导线、灯泡、连接器。

6. 实验六:利用凸透镜成像实验目的:通过将物体放在透镜前,观察物体的成像特点。

实验步骤:1. 准备凸透镜和物体。

九年级上册物理欧姆定律实验

九年级上册物理欧姆定律实验

九年级上册物理通常会学习到欧姆定律的实验。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的重要定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欧姆定律实验示例:
实验材料:
-一个直流电源
-一个电阻器(可变电阻)
-一个安培表(用于测量电流)
-一个伏特表(用于测量电压)
-连接线
实验步骤:
1. 将电阻器连接到电路板或实验台上。

2. 将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电阻器的一端相连,将负极与另一端相连。

3. 将安培表连接在电路中,用来测量电流。

将伏特表连接在电阻器两端,用来测量电压。

4. 调节电阻器的电阻,记录下不同电阻值时的电流和电压。

5.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

6. 分析数据,验证是否符合欧姆定律的关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电阻值。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操作,确保正确接线,避免短路和电路过载。

还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器的不同取值,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情况,进一步验证欧姆定律。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欧姆定律实验示例,实际的实验设计可能会有所不同。

学校和教师会提供详细的实验指导,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报告要求。

建议您参考学校或教师提供的实验指导,以确保正确进行实验并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报告--探究电流和电压 电阻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报告--探究电流和电压 电阻的关系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定量关系.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电路图:
实物连接图:
1,保持R不变,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
2.保持U不变,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
实验器材: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1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的定值电阻3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各一个,导线根
实验记录数据表格:
R=
U/V
I/A
1
2
3
实验记录数据表格:
U=V
R/
I/A
1
2
3
实验步骤:
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位于.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数变化,使其分别为1V,2V,3V.读出在各种不同电压下电流表的示数,并填入表中.
实验步骤:
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先将10 的定值电阻连入电路中,注意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位于.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记下此时的电流值.
3.断开开关,将定值电阻换为20 ,此时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2V,应该向调节滑动变阻器,直到.再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4.断开开关,将定值电阻换为5 ,此时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2V,应该向调节滑动变阻器,直到.再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数据分析:
1.横向分析数据,对同一电阻,无论电压和电流如何变化,电压和电流的比都是的.
2.纵向分析数据,对同一电阻,电压变成原来的倍,电流也变成原来的倍.
数据分析:
1.纵向分析数据,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电阻变成原来的
倍,电流变成原来的倍.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汇总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目的:测量物体的质量,了解质量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
1. 使用天平将物体放在盘中。

2. 调整天平,使指针指向零刻度。

3. 记录下质量值,并注意保持精确度。

实验结果:根据测量所得的数值,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质量。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体积
实验目的:测量物体的体积,了解体积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内部涂上一层液体(如水)。

2. 将物体放入中,观察液体的上升高度。

3. 通过计算液体的位移差,确定物体的体积。

实验结果:根据测量所得的数值,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体积。

实验三:探究物体在不同表面滑动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在不同表面滑动时的特点,认识滑动摩擦力。

实验步骤:
1. 准备不同表面材料的坡道。

2. 将物体放在坡道上,观察物体的滑动情况。

3. 比较不同表面材料对物体滑动的影响。

实验结果:根据观察所得,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表面材料对物体滑动的摩擦力影响不同。

实验四:测量物体的速度
实验目的:测量物体的速度,了解速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平滑的倾斜面。

2. 将物体自顶部释放,观察物体通过不同位置所用的时间。

3. 通过计算时间和位移的比值,确定物体的速度。

实验结果:根据测量所得的数值,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速度。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实验汇总,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物体及其运动的特性。

请同学们认真参与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以便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知识点物理实验是九年级上物理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践与观察,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规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第一个实验知识点是关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将天平调平,然后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一个盘子上,将天平盘子上的质量调至零,最后读取两侧盘子上的刻度值,两个盘子上的质量差即为物体的质量。

这个实验帮助我们了解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并且通过观察盘子的升降情况,可以掌握物体质量与天平示数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的实验知识点是关于测量物体的体积。

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容积瓶或试管等器具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具体操作方法是,先称取一定量的水,然后将待测物体完全浸入水中,观察浸入物体后水的体积变化,减去未浸入物体前的水体积即为物体的体积。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物体浸入液体前后的体积变化规律。

第三个实验知识点是关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游标卡尺或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物体放在平面上,然后用游标卡尺或尺子测量物体的两个端点距离,并记录下来。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准确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第四个实验知识点是关于测量时间的方法。

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秒表或计时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进行某项实验或观察时,我们启动秒表或计时器,当实验或观察结束时停止计时,并记录下实际所用的时间。

这个实验帮助我们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并培养我们准确计时的能力。

最后一个实验知识点是关于测量温度的方法。

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或环境的温度。

具体操作方法是,将温度计插入物体或环境中,待温度计的指针稳定后,读取温度计上的刻度即为温度。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测量温度的方法和温度计的使用。

通过以上实验,九年级的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到物理知识,提高实验操作的技巧。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实验一:测量时间与长度的关系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时间和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不同长度物体的下落时间,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实验材料- 直尺- 计时器- 不同长度的物体(例如铅笔、钢珠等)实验步骤1. 将直尺竖直地固定在平坦的桌面上。

2. 将不同长度的物体放在直尺的顶端,确保它们垂直下落。

3. 使用计时器记录每个物体下落所需的时间。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每个物体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长度增加时,下落时间也相应增加。

- 通过绘制长度和下落时间的曲线图,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正比关系。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下落时间与其长度呈正比关系。

即,长度增加时,下落时间也随之增加。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并进一步探讨物体的浮力特性。

实验材料- 天平- 直尺-- 测量筒- 不同材质的物体实验步骤1. 使用天平测量每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使用直尺测量每个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体积。

3. 将物体放入中,并记录中的初始液体体积。

4. 将物体轻放到测量筒中,记录筒中的液体体积。

5. 计算物体的体积差(筒中的液体体积减去中的初始液体体积)。

6. 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差,计算物体的密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物体的密度相同,均为2g/cm³。

- 密度是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比。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体的密度相同,说明密度是物体固有的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密度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得到。

以上为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实验内容和结论。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实验的原理,并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实验一:小球自由落体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观测小球自由落体的过程,验证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进一步理解重力对物体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1. 小球2. 直尺3. 计时器实验步骤1. 在一平坦的桌面上放置小球和直尺。

2. 把小球从直尺的初始位置释放。

3. 使用计时器记录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并根据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球自由落体的平均时间,并绘制时间与实验次数的关系图。

根据图像可以观察到,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与实验次数成正比,符合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了重力对物体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与实验次数成正比,也进一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实验二:光的折射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进一步理解光的传播方式。

实验器材1. 光源2. 厚平板3. 直尺实验步骤1. 将光源放置在一固定位置上。

2. 在光源和观察点之间放置厚平板,并记录光线经过平板后的方向变化。

3. 使用直尺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光线的折射率,并观察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现象。

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得出光的折射遵循较为简洁的折射规律,即光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时逐渐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探究了光的折射现象,理解了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时逐渐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这一规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光的传播方式和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行为。

实验三:电流的磁场效应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效应,探究电流与磁场的关系,并进一步理解磁场的特性。

实验器材1. 电池2. 导线3. 小指南针实验步骤1. 连接电池和导线,使电流通过导线。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汇总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题汇总

九年级物理实验汇总第十三章内能[实验1]气体扩散(2015·济宁)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拉,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

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旋转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D.小满认为三种旋转方法都不合理[实验2]扩散的快慢(2015·潍坊二模)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s后的现象如图所示,该现象说明()A.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B.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C.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冷水热水[实验3]分子间有引力(2015·大连二模)利用吸盘式挂衣钩把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使玻璃板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向上拉玻璃板,玻璃板未离开水面,如图所示。

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F,其原因是()A.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B.玻璃板受到浮力的作用C.玻璃板上表面受到大气原压力 D.玻璃板下表面与水之间存在分子引力[实验4]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2015·宁波)如图所示,迅速下压活塞,筒内浸有乙醚的棉花被压燃,下压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能;在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实验这一能量转化过程的是冲程。

[实验5]空气膨胀对外做功:如图所示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

(1)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

(2)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

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瓶内气体中所含的水蒸气放热______形成了小水珠,这一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______能,汽油机的______冲程也发生同样的能量转化。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点实验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点实验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点实验一.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1.如图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过程中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和;如果杠杆的右端向下倾斜,平衡螺母应向端调节(选填“左”或“右”).(2)在杠杆的左边A处挂2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端B处挂个相同的钩码.(3)在(2)杠杆平衡的基础上,将A、B两处钩码同时减去1个,那么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选填“能”或“不能”).(4)若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拉动改为逐渐倾斜时,为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提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1 2 0.05 1.0 0.15 66.7%2 4 0.05 1.7 0.15 78.4%3 6 0.05 ①0.15 ②(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编号②处数据应为.(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有关.(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将钢球从某一离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来判断的.实验钢球质量/g钢球下摆高度/cm木块滑行距离/cm次数1 20 20 302 40 20 583 60 20(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他们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高度摆下,使钢球到达竖直位置的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的关系.(3)在第3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需要重做第3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同学的建议.(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4.一太阳能热水器装满质量为80kg的水,(1)水温升高50℃需吸收多少热量?(2)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则需要燃烧多少焦炭?[焦炭q=3.0×107J/kg].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1)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可以选择两图;在初温相同时,加热相同时间是为了控制相同,实验中通过(填“温度计的示数”或“加热时间”)反映吸热能力的强弱;(2)比较不同燃料的完全燃烧的放热能力,可以选择两图,把燃料放出的热量给液体吸收,在如图基础上还必须保证相同,实验采取了法.6.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选填“A”“B”或“C”)处的电流.(2)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钱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选填“A”“B”或“C”)处的电流.(3)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只写表达式).小梅指出: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位置 A B C电流/A 0.30 0.24 0.54(4)小海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添加一个开关,又设计了一个电路.利用这个电路,不用更换电流表的位置,就可直接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同样可得出三处电流的关系.请在图丙中的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7.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3V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四只(5Ω、10Ω、20Ω、25Ω各一只),滑动变阻器M(10Ω 1A),滑动变阻器N(20Ω 1A),开关、导线若干.(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2)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同定值电阻进行探究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这种方法是(填字母编号);A.转换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3)某次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约3V,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两电表示数均无明显变化,电路故障原因可能是;(4)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了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实验次数 1 2 3 4电阻/Ω 5 10 20 25电流/A 0.40 0.20 0.10 0.08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5)实验中选择的滑动变阻器应是(选填“M”或“N”).8.小薇和小亮两位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使用两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是“20Ω 2A”.(1)如图甲所示是小薇画出的电路图,小亮进行实物连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在虚线框内把电路图补画完整(要求所补画的元件与实物电路对应).(2)开关闭合前,小亮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刻度线左端,如图丙所示,其原因是(选填“A”或“B”)A.电流表没调零B.电流表正负极接反了(3)确认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4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为0.5A,电压表示数如图丁所示,记为V;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老师指出其中一组数据有拼凑的嫌疑,你认为是第组(填写实验序号),理由是;实验序号①②③④电压/V 0.5 1.2 1.8电流/A 0.10 0.24 0.34 0.5(4)排除有拼凑嫌疑的数据后,分析数据可以提到的结论是:在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比;(5)小薇利用实验数据还计算出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6)以下实验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不相同的是.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B、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C、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九年级物理上册重点实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实验探究题(共8小题)1.(2016•丹东)如图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过程中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和便于测量力臂;如果杠杆的右端向下倾斜,平衡螺母应向左端调节(选填“左”或“右”).(2)在杠杆的左边A处挂2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端B处挂3个相同的钩码.(3)在(2)杠杆平衡的基础上,将A、B两处钩码同时减去1个,那么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选填“能”或“不能”).(4)若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拉动改为逐渐倾斜时,为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1)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求出钩码的个数;(3)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力和力臂乘积大的一端,杠杆该端下沉;(4)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时,力臂在杠杆上,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时,力臂变短,阻力、阻力臂不变,动力臂变短,动力变大.【解答】解:(1)当在杠杆上挂物体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消除了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杠杆的右端向下倾斜,说明这一侧的自重与力臂的乘积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2)设一个钩码的重为G,杠杆一个小格的长度为L,由F1L1=F2L2可得:F B===3G,所以应在杠杆右端B处挂3个相同的钩码;(3)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如果将图中A、B两处的钩码同时减去1个,杠杆的左端:G×3L=3GL,杠杆的右端:2G×2L=4GL,杠杆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不等于右端力和力臂的乘积,所以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4)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拉动改为逐渐倾斜时,仍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臂变小,阻力、阻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将变大,即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变大.故答案为:(1)便于测量力臂;左;(2)3;(3)不能;(4)变大.【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的调节方法及平衡条件的应用,应注意动态平衡的分析,当力臂变化时,力也会随着变化.2.(2016•聊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提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m机械效率η1 2 0.05 1.0 0.15 66.7%2 4 0.05 1.7 0.15 78.4%3 6 0.05 ①0.15 ②(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 2.4,编号②处数据应为83.3%.(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提起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关.(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1)在实验中要竖直向上缓慢、匀速拉动测力计.(2)由图示测力计确定其分度值,读出其示数;根据η==求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实验中提升钩码的重力不同,机械效率也不同,因此研究的是机械效率与提升钩码重力的关系.(4)在不计摩擦及绳重情况下,有用功就是提升重物所做的功,额外功就是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根据η==进行分析.【解答】解:(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2)由图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测力计示数为2.4N;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100%≈83.3%;(3)实验选用的是同一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不变;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所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提起物体的重力有关.(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动滑轮的重不变,不计摩擦及绳重,由η====可知,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故答案为:(1)匀速;(2)2.4;83.3%;(3)提起物体受到的重力;(4)不变.【点评】此题是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考查了有关机械效率的计算及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要理解并熟记.3.(2016•河南)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将钢球从某一离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木块运动的距离来判断的.实验次数钢球质量/g钢球下摆高度/cm木块滑行距离/cm1 20 20 302 40 20 583 60 20(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他们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高度摆下,使钢球到达竖直位置的速度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3)在第3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需要重做第3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乙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甲同学的建议.(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分析】(1)让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使钢球获得动能;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若物体做的功越多就说明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质量和速度,在研究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速度相同是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3)由图知是控制速度相同时,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表现出来的;(4)通过数据得出结论.【解答】解:(1)让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使钢球获得动能;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来体现出来的,木块运动的距离越长,就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2)使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的高度摆下,可使钢球到达竖直位置时速度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3)三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所以第3次实验应保证钢球的质量、木块的质量、钢球下摆的高度都不变,现做实验时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所以应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应采用甲的建议;(4)有表中的数据知: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故答案为:(1)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木块运动的距离;(2)速度;质量;(3)甲(4)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点评】此题考查的影响动能大小实验的探究,是比较直接的一个考查,是一道基础题.4.(2014秋•张掖校级月考)一太阳能热水器装满质量为80kg的水,(1)水温升高50℃需吸收多少热量?(2)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则需要燃烧多少焦炭?[焦炭q=3.0×107J/kg].【分析】(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升高的温度,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求水吸收的热量;(2)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即Q吸=Q放×20%,再利用Q放=mq 求需要完全燃烧多少焦炭.【解答】解:(1)水吸收的热量:Q吸=cm水△t=4.2×103J/(kg•℃)×80kg×50℃=1.68×107J;(2)由η=得,焦炭燃烧需放出的热量:Q放===8.4×107J,由Q放=mq得,需要焦炭的质量:m焦炭===2.8kg.答:(1)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吸收了1.68×107J的热量;(2)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则需要燃烧2.8kg焦炭.【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mq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Q吸=Q放×20%=m′q×20%”是本题的关键.5.(2016秋•耒阳市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1)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可以选择乙、丙两图;在初温相同时,加热相同时间是为了控制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填“温度计的示数”或“加热时间”)反映吸热能力的强弱;(2)比较不同燃料的完全燃烧的放热能力,可以选择甲、丙两图,把燃料放出的热量给液体吸收,在如图基础上还必须保证质量相同,实验采取了控制变量法.【分析】(1)根据比热容的公式Q=cm△t分析;温度计可以测量出改变温度的高低.(2)燃料的热值大小不能直接测量,需要通过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来体现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液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因此为了比较热值大小要用不同的燃料,加热同一种液体,让液体的质量相同,通过温度计的示数高低得出吸热多少,进而判断热值大小;【解答】解:(1)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应选用两种不同的液体,应控制燃料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质量相同,故选乙丙两图;在初温相同时,加热相同时间是为了控制两种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吸热能力的强弱可以根据温度计的示数得出.(2)比较不同燃料的完全燃烧的放热能力,应选用两种不同的燃料,控制燃料的质量相同,燃烧的时间相同,加热相同质量的同种液体,故选甲丙两图;这种探究问题的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故答案为:(1)乙、丙;吸收的热量;温度计的示数;(2)甲、丙;质量;控制变量(或转化)【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热值概念、比热容概念的了解与掌握,分析时用好控制变量法是本题的关键.6.(2016•河南)小海和小梅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1)图甲是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图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验电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C(选填“A”“B”或“C”)处的电流.(2)请在图乙中移动一根导线,测量另外一处的电流.在移动的导钱上画“×”,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正确的电路.移动后电流表测量的是A或B(选填“A”“B”或“C”)处的电流.(3)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如表所示,由此得出初步结论:I C=I A+I B(只写表达式).小梅指出: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换上规格不同的灯泡多次实验.位置 A B C电流/A 0.30 0.24 0.54(4)小海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添加一个开关,又设计了一个电路.利用这个电路,不用更换电流表的位置,就可直接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同样可得出三处电流的关系.请在图丙中的虚线框中画出电路图.【分析】(1)掌握电路的连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在干路上,测干路的电流;(2)为了测量另一处的电流,让电流表测量支路的电流;(3)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为得出普遍结论,实验时应采用不同规格的实验器材进行多次实验;(4)在不更换电流表位置的情况下,在支路上各接一个开关即可完成实验要求.【解答】解:(1)电流表在干路上测量干路的电流,即C点的电流;(2)让电流表测量另一处的电流,也就是测量支路的电流,左图测量的是A点的电流,右图测量的是B点的电流,电路连接如图所示:(3)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即I C=I A+I B,为得出普遍结论,实验时应采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4)在不更换电流表位置的情况下,在支路上各接一个开关即可完成实验要求即,电路如图所示:故答案为:(1)C;(2)电路连接如上图:A或B;(3)I C=I A+I B;换上规格不同的灯泡多次实验;(4)电路图如上图所示:【点评】此题是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实验,考查了有关电路的连接、电压表的读数、电阻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关键是根据图象乙能够确定与电压相应的电流值本题考查了电路故障、实验数据分析,为得出普遍结论,应使用不同规格的实验器材进行多次实验.7.(2016•宿迁)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学生电源(3V 不变),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四只(5Ω、10Ω、20Ω、25Ω各一只),滑动变阻器M(10Ω1A),滑动变阻器N(20Ω 1A),开关、导线若干.(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2)实验过程中,使用不同定值电阻进行探究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阻R两端电压保持不变,这种方法是B(填字母编号);A.转换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3)某次实验中,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约3V,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两电表示数均无明显变化,电路故障原因可能是R断路;(4)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了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实验次数 1 2 3 4电阻/Ω 5 10 20 25电流/A 0.40 0.20 0.10 0.08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5)实验中选择的滑动变阻器应是N(选填“M”或“N”).【分析】(1)使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滑片P向B端移动时电路中电流变大,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故将B接线柱接入电路;(2)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运用控制变量法;(3)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的示数为零,说明电路出现断路,并且断路在电压表两接线柱之间;由表格数据可知电流表使用的量程,由电流表量程和分度值读出其示数;(4)研究电流跟电阻关系时,控制电压不变,分析电流和电阻的变化关系得出结论;(5)根据表格中数据,用公式U=IR计算出导体两端的电压;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当定值电阻的阻值最大时,所需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也最大,结合欧姆定律的知识计算得出.【解答】解:(1)将滑动变阻器的B接线柱与定值电阻的右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2)导体中电流跟电阻和电阻两端电压有关,所以实验中要使用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AC错误;(3)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滑片,且电压表始终为3V,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压表串联在了电路中,电流太小电流表显示不出来,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R断路;(4)研究电流跟电阻之间的关系,电流的变化倍数与电阻变化倍数的倒数相等,故可得结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5)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由表格中数据知,U R=I1R1=5Ω×0.4A=2V;根据串分压的知识,当定值电阻的阻值最大为25Ω时,所需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此时电路中电流为0.08A,所以R滑===12.5Ω,因此选择滑动变阻器N.故答案为:(1)见上图;(2)B;(3)R断路;(4)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5)N.【点评】本题是探究“导体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考查了电路连接、实验方法、电表读数、数据分析等,考查全面,难度不大,这个实验是常考题,能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是关键.8.(2016•重庆)小薇和小亮两位同学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电源使用两节新干电池,滑动变阻器R′的规格是“20Ω 2A”.(1)如图甲所示是小薇画出的电路图,小亮进行实物连线如图乙所示,请你在虚线框内把电路图补画完整(要求所补画的元件与实物电路对应).(2)开关闭合前,小亮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刻度线左端,如图丙所示,其原因是A(选填“A”或“B”)A.电流表没调零B.电流表正负极接反了(3)确认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进行实验,4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为0.5A,电压表示数如图丁所示,记为 2.5V;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老师指出其中一组数据有拼凑的嫌疑,你认为是第①组(填写实验序号),理由是第1次实验的电压不可能低至0.6V或第1次实验的电流不可能低至0.12A;实验序号①②③④电压/V 0.5 1.2 1.8电流/A 0.10 0.24 0.34 0.5(4)排除有拼凑嫌疑的数据后,分析数据可以提到的结论是:在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5)小薇利用实验数据还计算出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 5.1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6)以下实验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不相同的是C.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B、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C、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分析】(1)根据实物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据此完善电路图;(2)当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后,指针将反向偏转;(3)根据电压表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的位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根据表格中数据代入R=计算出电阻的阻值,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计算出电阻两端的最小电压便可得出;(4)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5)根据欧姆定律的应用求出R的阻值;(6)多次实验的目的: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②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解答】解:(1)根据实物图可知,电路图虚线框内的元件为滑动变阻器,如下图所示:(2)开关闭合前,小亮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在零刻度线左端,说明电流表没有进行调零,故选A;(3)根据图丁可知,电压表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5V;由表格中数据知,当电压为1.2V时,电流为0.24A,所以R=R2===5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当其阻值最大时,电阻两端的电压最小,电路中的电流I===0.12A;U R=IR=0.12A×5Ω=0.6V,即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0.12A,定值电阻两端最小电压为0.6V,而第一组数据,其电压值和电流值都低于可能达到的最小电压和电流,所以有拼凑的嫌疑;(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电压变为原来几倍时,电流也随之变为原来的几倍;因此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5)由I=可得,第②次实验的阻值为5Ω;第③次实验的阻值:R3==≈5.3Ω;第④次实验的阻值:R4===5Ω;定值电阻R的阻值:R==5.1Ω;(6)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多次测量为了寻找普遍规律;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多次测量为了寻找普遍规律;B、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多次测量为了寻找普遍规律;C、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为了减小误差.故答案为:(1)见上图;(2)A;(3)2.5;①;第1次实验的电压不可能低至0.6V或第1次实验的电流不可能低至0.12A;(4)电阻;正;(5)5.1;(6)C.【点评】此题是“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考查了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同时考查了电压表的读数及对数据的分析.解决第3问的关键是利用滑动变阻器的规格计算最小电压或电流.。

物理九年级上实验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上实验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上实验知识点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物理中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物理实验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些物理九年级上常见的实验知识点。

一、测力实验测力实验是物理学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实验之一。

通过测力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力的产生、性质和作用,进而深入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平衡条件。

在测力实验中,我们通常会用到弹簧秤、弹簧测力计或称量装置。

实验步骤一般为:首先,将测力装置固定在水平的桌面上,然后挂上所需质量,记录下所加重力的数值。

通过反复测量不同质量时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重力与质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也就是所谓的胡克定律。

而当我们在测力实验中引入施加力的角度时,就可以研究力的矢量性质。

例如,斜面上的物体可以拆解为垂直于斜面和平行于斜面的两个力,这样我们可以利用测力实验来研究力的分解和合成,进一步理解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

二、声音传播速度实验声音传播速度实验是通过测定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来了解声音的性质和传播规律。

这个实验可以在实验室或者课堂上进行。

在进行声音传播速度实验时,我们通常会利用简单的设备,如示波器和音叉。

首先,将示波器调整为合适的设置,使其能够接收和显示音叉产生的声波信号。

接着,将音叉在不同介质中震动,通过示波器上的波形图,我们可以记录下声波传播所需的时间,并得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通过声音传播速度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例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在固体中则更快。

这一实验也帮助我们理解波的传播性质,例如,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的支持才能传播。

三、电流与电压实验电流与电压实验是物理九年级上的另一个重要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以及电阻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在进行电流与电压实验时,我们常用到电流表和电压表。

首先,将电流表和电压表连接到一个电路中,然后通过改变电阻的大小,调整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案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教案

分子间存在引力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

二、【实验器材】铅柱、钩码、玻璃板、弹簧测力计、水槽三、【实验步骤】1、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起来,在下面吊一个重物,观察现象。

2、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四、【评估与交流】1、结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2、交流:分子间除了存在引力之外,还存在什么力?并能举例说明。

课后小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一、【提出问题】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吗?二、【猜想或假设】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三、【所需器材】厚玻璃筒、活塞、硝化棉、烧瓶、气筒。

四、【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

2、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观察瓶内的变化。

五、【分析和论证】1、棉花燃烧是因为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

2、瓶内水上方存在着无色透明、无法看到的水蒸气,当塞子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液化成了小水滴。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课后小结: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一、【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吸热情况是否相同?二、【猜想或假设】不同物质吸热情况不相同。

三、【所需器材】相同质量水和食用油、相同规格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

四、【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利用电加热器来加热水和食用油。

电加热器每秒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当它浸没在液体中时,可认为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

(1)观察在相同时间内,水和食用油温度升高的情况。

(2)观察水和食用油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长短。

五、【分析和论证】(1)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时,升高的温度不同(2)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实验(一)
1、在连接电路时,如发现有连接错误,不少同学习惯于将电路全部拆散,重新连接.其实,有时只要思考一下,拆除或改接某些导线就能解决问题。

现在考考你,如图14是某同学连接的电路:
(1)如果合上开关,将出现_______现象(选填“断路”或“短路”).除了两只灯都不亮以外,还会造成_______的不良后果
(2)对于这个电路,只须拆除一根导线,就能成为两灯串联的正确电路。

请在要拆除的那根线上打上“×”号
2、物理课上,小明探究了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他还想知道并联电路中的电压有什么规律,于是在课后请你和他合作进行了以下探究:
(1)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各电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2)你的猜想是:;理由是: .
(3)设计实验:图为两个灯泡并联的电路图,用电压表分别测量两个灯泡L1、L2以及电源两端的电压.请在图上添加测电压的电压表.所需的实验器材有: .
(4)进行实验: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实验数据.
(5)分析论证:(只要求粗略地写出分析和论证的思路,即怎样得出结论的) .
(6)实验结论:两个灯泡L1、L2的电压和电源电压相等.
(7)实验评估:上述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测量,得出的结论偶然性的机会很大.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你将建议小明怎样做? . (8)实验问答:如果电源电压为3V,那么根据探究的结论,灯L1的电压为 V,灯L2的电压为 V.结合实验结论分析:测量电压时,电压表为什么要与被测电路并联。

3、我们已进行过“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7
(1)请在图7甲中把余下部分的电路用笔划线代替导线连接好.
(2)在某次测量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7乙,值为__________A.
(3)丙、丁两图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过程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其中表示电阻不变,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___(填“丙”或“丁”).(4)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的过程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同学想利用图甲的实验原理测“220V 40W”的白炽灯的额定功率,如果要使实验可行,请对原理图中实验器材的规格提出一条合理的要求.
[答题示例]:电压表的量程至少要220V.
答:.
(6)如果在家里做测白炽灯功率的实验,因家里一般没有电压表和电流表,所以可以利用家庭中都有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测量更方便.
4、下图8是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所要的器材,估计小灯泡的电阻是10欧左右,请按要求连好电路,并画出相应的电路,标出电表的正、负接线柱.
(1)要求滑片P向B移动时灯泡变亮.
(2)闭合开关之前,滑片P应移至___________(填A或B端)
(3)实验中电压表和电流表指针指向如图9中的甲和乙所示,被测灯泡的电阻是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变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图8
图9
5、某实验小组使用下列器材来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待测小灯泡(额定电流0.5A,额定功率不大于1.5W)、电压表(3V、15V双量程)、电流表(0.6A、3A双量程)、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等,如图10所示。

(1)请你在实物图中把电压表连入电路。

(2)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端,这样做能对电路起作用,在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是。

(3)若开关闭合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接近3V,则可能的原因是。

(4)若开关闭合后,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可能的原因是或。

图10
6、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水和沙子。

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1)在实验前要控制水和沙子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同。

(2)比较水和沙子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它们各自升高的温度。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___ (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4)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7、小丽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而不住她家,这激发了她探究城乡温差原因的兴趣。

她利用双休日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在中午同一时刻测量了各个测试点的气温,并以此绘制出如图34所示的“区域—温度”坐标图。

(1)从图中你发现____________温度比较高,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2)请结合图中数据以及你的经验,找出一个造成热岛效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减少城市环境的热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4
图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