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三讲地图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②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③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④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⑤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等高线
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
补给源类型、 ①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 流量大小、 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判断 流速快慢、 ②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 水文 水位丰枯变化、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 特征 汛期时间、 ③河流上游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有无结冰期、 中游河曲段的凸岸常形成河漫滩,下游入 含沙量大小等 海口常形成河心岛和三角洲平原。
(节选)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 根据材料信息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 理由。
分析思路:甲地利于拍摄应满足三个条件: ①有熊出没;
4.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内海拔高度的计算
注意:要分两种情况计算。
(1)如果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与较小的相等,则 闭合区域内的海拔要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即“ 小于小值”,地貌上此地为坑穴或洼地。如图 中A地。
其的取值范围为200<A<300
(2)如果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与较大的相等,则 闭合区域内的海拔要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即“ 大于大值”,地貌上此地为小丘。如图中B地。
其的取值范围为400<B<500
示坡线指示 坡降的方向
※随堂演练:计算图中P和Q的海拔高度。
260
P Q
P的取值范围为 250<P<260
Q的取值范围为 270<Q<280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判断 水系 特征
发源地、 流程长短、 流域大小、 水系形态、 河曲发育、 注入海域、 内外流类型等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计算公式:
H大 ≤ H顶 < H大+Δd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计算公式:
H小-Δd < H底 H小
注意:计算结果往往都只是一个取值区间。
※随堂演练:计算图中陡崖的相对高
度、崖顶的绝对高度、崖底的绝对高度。
(1)陡崖的相对高度(H相)计算公式为:
(n-1)Δd≤H相<(n+1)Δd
②Δd=30;
③H大=90; ④H小=30。
2.估算等高线图中任意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 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Δd,则这两点 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
(n-1)Δd m<H相<(n+1)Δd
如图所示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 200 m<H相<400 m。
注意:在解答某些情境题时,往往无法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而 需要灵活运用审题时提取的各种信息再结合公式加以分析。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 围为60 m≤H相<120 m。
(2)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计算公式:
H大 ≤ H顶 < H大+Δd
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90 m≤H顶<120 m。
※审题可提取
:
(3)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计算公式:
①n=3;
H小-Δd < H底 ≤ H小
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H底≤30 m。
※随堂演练:已知图中等高距为100 m,瀑布的落差为72 m。计算图中桥梁与山
峰的高差(即相对高度)。
500 400 300
300
400 400
根据瀑布的落差为72 m可判断,瀑布底部的海拔在200 m到228 m之 间,由于图中桥梁还位于瀑布的下游,因此桥梁的海拔还要低于瀑布底 部的海拔;而瀑布底部与山峰的高差在352 m到380 m之间,因此桥梁与 山峰的高差取值范围为:352 m<H<380 m
凸高为谷 凸低为脊
如图是我国西南某地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据此完成1~2题。
1.E地海拔可能是C( )
A.1 170 m B.1 190 m
C.1 210 m D.1 230 m 2.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
较大瀑布的是( C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2.判断河流流向、流域面积及水库储水面积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二讲 地 图(二)
☆核心知识☆
与等高线相关的几种计算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及应用
一、与等高线相关的几种计算
1.陡崖的相关计算公式:
(1)陡崖的相对高度(H相)计算公式为:
(2)陡崖的绝对高度计算:
(n-1)Δd≤H相<(n+1)Δd
※审题时需提取的信息: ①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 ②Δd为等高距; ③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 ④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
C.③ D.④
4.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C( )
A.100 250 B.100 350
C.500 250 D.500 350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
判 断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 气 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 候 ,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 特 等因素综合分析 征
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
判断 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发育于河谷
流向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海
洋
判断 流域 面积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 定河流的流域面积。
判断 水库 面积
找到最高水位的海拔,根据此海拔 等高线围绕的范围,估算其面积。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图中等高距为200 m,回答3~4题。
3.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A( ) A.① B.②
判 断 气 候 差
气温 差异
降水 差异
直递减率0.6 ℃/100 m 计算 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 低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看盛行风向确定迎风坡)
异
光照 差异
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 被带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 于阴坡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 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 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 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 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 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 重要食物。如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3.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第一步:
※随堂演练:若图中B地测得气温值
为15℃,求算A处峰顶的温度值。
求出两地间的相对高度(高差H相); 第二步:
利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
结合高差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计算公式:T差=H相✖ 0.6 ℃/100 m
温差:(674.1-200)✖ 0.6 ℃/100 m=2.8℃ 峰顶气温:15-2.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