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优化训练 语文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7.27 曹刿论战练习题 语文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7.27 曹刿论战练习题 语文版(含答案)

7.27 曹刿论战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鄙.( )(2)牺牲..玉帛( )(3)望其旗靡.( )(4)必以信.( )(5)齐师败绩..( )(6)一鼓作.气( )(7)小大之狱.( )(8)既克,公问其故.( )(9)彼竭我盈.( )(10)夫大国,难测.也( )答案:(1)鄙陋,目光短浅(2)指猪、牛、羊等(3)倒下(4)诚实(5)军队溃败(6)振作(7)案件(8)原因,缘故(9)充满(10)估计,预料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宁可以.急相弃邪B.小大之.狱蔽林间窥之.C.战于.长勺于.厅事之东北角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解析】选C。

C项中的“于”都是介词,在。

A.介词,用,靠/介词,因为;B.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驴;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译文:答案:(1)当政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充分)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

(3)(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类(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4.用原文语句填空。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最主要的原因是:,。

(2)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句子是:,,。

(3)文中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一鼓作气5.课内阅读。

(2013·十堰中考)阅读《曹刿论战》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小惠未遍.( )②公将鼓.之( )③再.而衰( )答案:①遍及②击鼓③第二次(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答案: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弄得清清楚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7 曹刿论战语文版课后练习第四十六篇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7 曹刿论战语文版课后练习第四十六篇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7 曹刿论战语文版课后练习第四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下面的句子,哪种译法最符合课文原意?请将相应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 )A、(这是忠于君主的一类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B、(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C、(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打一仗。

D、(这是)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可凭借(这个条件)打这一仗。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划线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必以分人B、公将鼓之公将驰之C、战于长勺万钟于我何加焉D、登轼而望之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C、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师败绩(齐军大败)B、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C、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D、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神情与苏、黄不属C、属引凄异D、属予作文以记之【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选择正确读音公与之乘( )A、chéngB、chèng【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精选2019-2020年语文八年级上册27 曹刿论战语文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三篇

精选2019-2020年语文八年级上册27 曹刿论战语文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三篇

精选2019-2020年语文八年级上册27 曹刿论战语文版习题精选第三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之”字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B、吾妻之美我也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立有间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C、肉食者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选出最符合原句意思的译文。

既克,公问其故。

( )A、既然战胜了,鲁庄公询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B、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曹刿原因。

C、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D、攻占了敌人阵地,鲁庄公询问曹刿取胜的原因。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 )A、大丈夫打仗,要靠勇气。

头一通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

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B、打仗,要靠勇气。

头一通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

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C、大丈夫打仗要靠勇气。

头一通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消失。

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克服了齐国进军的困难。

D、打仗要靠勇气。

第一次鼓能振作士兵的勇气,二次鼓时勇气减弱,到三次鼓时勇气已经消失。

敌方的勇气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有余,所以打败了他们。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择正确读音公与之乘( )A、chéngB、chèng【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小信未孚②弗敢加也,必以信B、①公将驰之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C、①公问其故②彼竭我盈,故克之D、①肉食者鄙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曹刿论战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曹刿论战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语文版

初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27 曹刿论战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曹ɡuì()论战登shì()而望望其旗mǐ()下视其zhé()彼竭我yínɡ()肉食者bǐ()解析:看拼音写汉字是对汉字音形义的巩固,读音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字的书写;而书写的正确与否,又会影响对词语、句子的理解。

如“盈”,它相对于“竭”,所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书写。

答案:刿轼靡辙盈鄙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解析:(1)读音不同,其用法也就随读音发生了变化;(2)属于常用字,但是根据语言环境的变化,词义也有了语境意义;(3)的词义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古今意义上的不同。

参考答案:(1)参与(2)竭力做好本分的事情(3)诉讼案件实情3.积累填空。

《左传》是我国最早的___________史书,相传为春秋时的___________所著。

解析:本题中最应注意的是《左传》的体例——编年体史书。

答案:编年体左丘明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在括号中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齐师.伐我( ) (2)小信未孚.( )(3)可以..( )..一战( ) (4)齐师败绩解析:(1)属于一词多义。

(2)孚,是词性的活用,是被动用法。

(3)可以,是两个词。

可,是可以的意思;以,是凭借的意思。

(4)绩,在这里表示结果,用败来修饰,强调了败的程度。

参考答案:(1)军队(2)为人所信服(3)可以凭借(4)大败2.用变双音词的办法解释下面的词。

(1)伐( ) (2)将( ) (3)请( )(4)谋( ) (5)惠( ) (6)必( )解析:本题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地体会汉语中词语的演变大多是由单音节词而来的。

参考答案:(1)征伐 (2)将要(3)请求 (4)谋划 (5)恩惠 (6)必定3.对下面各题进行最佳选择。

精选2019-2020年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27 曹刿论战习题精选二十三

精选2019-2020年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27 曹刿论战习题精选二十三

精选2019-2020年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27 曹刿论战习题精选二十三第1题【单选题】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公与之乘( )A、chéngB、shèng夫战,勇气也( )A、fūB、fú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A、jiánB、jiàn婢( )A、biēB、bì大丈夫相时而动( )A、xiāngB、xiàng【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立有间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C、肉食者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

B、面对齐军压境,庄公萌仓促迎战,乡人闭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平庸的国君形象。

D、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划线文言词语音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fū又何间焉jiānB、望其旗糜mǐ头踔出汤中chuōC、负笈往游jí竞饮先釂juéD、行拂乱其所为fú法家拂士bì【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择正确读音齐师伐我( )A、fāB、f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表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很高的军事指挥才能。

B、曹刿与同乡人的对话,表明“请见”的原因。

C、“齐师伐我”中的“伐”是攻打的意思。

最新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7 曹刿论战]语文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六

最新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7 曹刿论战]语文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六

最新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7 曹刿论战]语文版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六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注音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长勺(sháo)夫(fú)战朝(cháo)服寤(wú)寐B、昳(yì)丽芼(máo)之穷匮(kuì)期(jī)年C、登轼(shì)旗靡(mǐ)窈(yáo)窕间(jiàn)进D、溯(sù)洄一厝(cuò)箕(qī)畚始龀(chèn)【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语句朗渎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以战,勇气也。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司以/一战。

D、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师败绩(齐军大败)B、公将驰之(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C、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D、夫大国,难测也(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为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A、独自专有B、专门、专一C、专权【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择正确的翻译何以战?( )A、您要怎样作战?B、您为什么要作战?C、您凭借什么作战?【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B、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C、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宁可以急相弃邪B、小大之狱蔽林间窥之C、战于长勺于厅事之东北角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同步练习(二)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同步练习(二)语文版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二)第一局部:1本文选自,作者是。

2、如下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E、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C、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D、夫战,勇气也。

3、如下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4、原文填写:⑴文中明确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E、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⑵曹刿关于“为何追逐齐国军队'’的句子是。

⑶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5、本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总结了怎样的作战经验?6“齐人三鼓"中的“三鼓'’表现了齐军在作战时怎样的心理状态?7、解释如下词语的古今意义:⑴可以一战可以:古义:今义:⑵牺牲玉帛牺牲:古义:今义:⑶又何间焉间:古义:今义:⑷肉食者鄙鄙:古义:今义⑸齐师伐我师: 古义:今义⑹小大之狱狱:古义:今义8、选出对如下句子的语气分析不当的一项〔〕A、夫大国,难测也。

〔发议论〕E、〔刿曰:〕“未可。

‘’〔表否认〕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表赞成〕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发议论〕9、补出括号中省略的词语:一鼓作气,再〔〕而〔丨衰,三〔〕而〔丨竭。

读选文,回答如下问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如此请从。

’‘10、这段文字表现出曹刿的两个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11、翻译如下句子:⑴何以战?⑵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⑶十年春,齐师伐我。

⑷战如此请从。

12、解释如下句子中的多义词:⑴师:可以为师矣〔〕齐师伐我〔〕18、 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A 、写统治者目光短浅,曹刿目光远大。

【附答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27曹刿论战.docx

【附答案】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27曹刿论战.docx

27曹刿论战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曹刿()间焉()• •未孚()■玉帛(■)辙乱()登轼()• •夫战()■旗靡(■)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虽不能察()•(2)公将鼓之(•)(3)战则请从()(4)又何间焉()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根据要求默写课文屮的句子。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魯庄公的“鄙”。

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作“记言”。

《曹刿论战》就是釆用这种方式叙述历史事件的。

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

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

6.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

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7.文题对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

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8.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其“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02 -课内精读阅读《曹刿论战》,冋答问题。

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肉食者鄙___________________(2)小惠未遍____________________(3)牺牲玉帛____________________(4)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神弗福也B.登轼而望之• •C.公将鼓之D.行拂乱其所为• •11.(汕尾屮考)从全文看,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2019年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27 曹刿论战语文版练习题二十二

2019年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27 曹刿论战语文版练习题二十二

教学资料范本2019年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27 曹刿论战语文版练习题二十二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20xx年精选语文八年级上册27 曹刿论战语文版练习题二十二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注音中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A、公输盘(bān)畎(quán)亩鹓(wán)鶵蹴(cù)尔B、长勺(sháo)夫(fū)战昳(shí)丽始龀(chèn)C、枭(xiāo)鸟虬(qiú)须庖(páo)代阴霾(mái)D、荫(yīn)庇鲑(guī)鱼峰嵘(yóng)涟漪(qī)【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语句意思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十年春,齐师伐我。

意思是: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B、又何间焉?意思是:你又何必参与呢?C、何以战?意思是:您为什么一定要打这一仗呢?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意思是: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语句朗渎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以战,勇气也。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司以/一战。

最新精选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7 曹刿论战习题精选第九十三篇

最新精选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7 曹刿论战习题精选第九十三篇

最新精选语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7 曹刿论战习题精选第九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亲自明察,也一定按实际情况处理。

B、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不能一一审察,也一定按实际情况处理。

C、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实际情况处理。

D、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不能亲自察看,也一定根据感情处理。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与《曹刿论战》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见焉?B、小信未福,神弗孚也。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D、吾望其旗靡,视其辙乱,故逐之。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注音中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A、公输盘(bān)畎(quán)亩鹓(wán)鶵蹴(cù)尔B、长勺(sháo)夫(fū)战昳(shí)丽始龀(chèn)C、枭(xiāo)鸟虬(qiú)须庖(páo)代阴霾(mái)D、荫(yīn)庇鲑(guī)鱼峰嵘(yóng)涟漪(qī)【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①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咏雪》)②奋(扬起,举起)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口技》)B、①尝贻(赠送)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核舟记》)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善道,察纳雅言。

(《出师表》)C、①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耳。

(《孙权劝学》)②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书信)。

”(《曹刿论战》)D、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陋室铭》)②秦王不说(通“悦”,高兴,愉快)。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唐雎不辱使命》)【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为句中划线词选出恰当的词义望其旗靡( )A、无,没有B、倒下公与之乘( )A、骑B、坐C、趁,就着D、算术中指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齐师伐我( )A、砍B、征讨,攻打何以战( )A、用、凭、靠B、在、于C、依顺、依照【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语句朗渎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以战,勇气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曹刿论战》同步练习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曹刿论战》同步练习语文版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维度A 基础知识1 《曹刿论战》这篇文字选自《》。

“齐师伐我”中的“我”指。

2 下列句中的“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句是A.神情与苏、黄不属。

B.在骨髓,司命之所属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3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句正确的一项是A.那些小小大大的监狱,即使不能都去察看,也必定要有爱憎之情。

B.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逐一审察,但也一定要凭感情办事。

C.大大小小的监狱,虽然不能一一视察,必定因为有特殊的情况。

D.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处理得合乎情理。

4 曹刿和鲁庄公的战前对话,体现了曹刿()的战略思想。

①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②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 “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

“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B. “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 选文第①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 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6 参考“示例”,根据所给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另写一个含这个字的成语。

[示例]遂逐齐师--随波逐流(1)既克—(2)夫大国,难测也—(3)望其旗靡—维度B 阅读能力训练阅读《公输》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2003年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语文版八上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推荐】

语文版八上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推荐】

曹刿论战习题A 基础储备卷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6分)(1)曹刿()(2)焉()(3)肉食者鄙()(4)旗靡()(5)孚()(6)登轼而望()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6分)(1)齐师伐我()(2)肉食者jxfz0104_0187_4谋之()(3)牺牲玉帛()(4)齐师败绩()(5)遂逐jxfz0104_0188_7齐师()(6)望其旗靡()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5分)(1)各用一句话概括每段的意思。

(5分)(2)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

(5分)(3)本文共写了哪几个人物?突出的人物是谁?重点写了他的远谋,这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5分)4、重点问题探究。

(15分)(1)齐国是强国,鲁国是弱国,结果鲁国能以弱胜强,请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5分)(2)本文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是怎样安排的?(5分)(3)你认为曹刿和鲁庄公什么样的人物?(5分)5、把你知道的有关《左传》的情况写在下面。

(8分)B 综合提升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8分)(1)论()(2)间()()()(3)乘()(4)遂()()()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8分)(1)齐师伐我()(2)曹刿请见()(3)又何间jxfz0104_0187_5焉()(4)未能远谋()(5)衣食所安()(6)弗敢专也()(7)忠之属也()(8)彼竭我盈()3、指出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及意思。

(4分)(1)肉食者jxfz0104_0187_4谋之()(2)公与之乘()(3)公将驰jxfz0104_0188_4之()(4)小大之狱()4、问题探究。

(12分)(1)请具体地说明一下本文过渡自然,上下勾连的结构特点。

(4分)(2)前后照应是本文结构上的另一个显著特征,请举例说明。

(4分)(3)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指出来,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分)课内语段阅读。

(18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优化训练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优化训练语文版

word第27课《曹刿论战》我夯基•我达标 1解释如下加点的字。

又何间焉〔 小大之狱.〔登轼而望之〔 解析:可结合语境,通过辨析去掌握,在辨析中去分析、比拟。

2.辨析如下加点字的意义。

何以战(?必以分人(?解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结合具体句子句意来分析。

答案:〔1〕所以原因〔缘故〕 〔2〕凭、凭借 把3.下面是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析:断句能判断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断句时要考虑字义、句意与语气。

答案:C 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思一样的一项,把序号写在例句后面的括号里。

〔1〕例:战于长勺〔 〕 于于虎也于于其上〔2〕例:肉食者谋之 〔〕解析:此题通过用不同文章中的同一个字考查我们对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答案:参与 目光短浅 案件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车前横木驱车追赶肉食者鄙〔 牺牲玉帛〔公将驰之〔 故逐之( ?公问基故( 之之之乘B.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答案:〔1〕D 〔2〕A我综合•我开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解释如下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小大之狱〔〕公问其故〔〕公将鼓之〔〕望其旗靡〔〕解析:结合语言环境回答,不要以今义释古义。

答案:击鼓倒下6.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的精神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掌握情况。

审题时注意〔1〕中是词语不能写句子。

答案:〔1〕请见〔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肉食者鄙〃中“鄙〃表现在哪里?解析:此题的回答需要从整个事件中去寻找,要综合分析鲁庄公在战前、战中、战后的种种行为表现,从中找出缺乏远见、不明军事的示例。

语文版八上语文《曹刿论战》练习三

语文版八上语文《曹刿论战》练习三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曹刿论战复习32015.5一.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8.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二.简答题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答:____________2.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__和___。

3.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答:_______________4.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答:_______________6.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答:7.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8.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第一段就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达出来的主要意思。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1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说:“可以一战”。

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答:12.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答:__________13.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答:14.在战前的谈话中,曹刿认可的是庄公的哪一句话?答:15.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夯基·我达标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 小大之狱.( ) 牺牲..玉帛( ) 登轼.而望之( ) 公将驰.之( ) 解析:可结合语境,通过辨析去掌握,在辨析中去分析、比较。

答案:参与 目光短浅 案件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车前横木 驱车追赶
2.辨析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1)⎪⎩⎪⎨⎧••
)()(
故公问基逐之故 (2)⎪⎩⎪
⎨⎧••)()
(
分人
以必战以何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结合具体句子句意来分析。

答案:(1)所以 原因(缘故)
(2)凭、凭借 把
3.下面是对句子停顿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析:断句能判断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断句时要考虑字义、句意及语气。

答案:C
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把序号写在例句后面的括号里。

(1)例:战于.长勺( )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B.苛政猛于.虎也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刻唐贤人诗赋于.其上
(2)例:肉食者谋之.(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C.登轼而望之.
D.公与之.乘
解析:本题通过用不同文章中的同一个字考查我们对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答案:(1)D (2)A
我综合·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小大之狱.()公将鼓.之()
公问其故.()望其旗靡.()
解析:结合语言环境回答,不要以今义释古义。

答案:击鼓倒下
6.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的精神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掌握情况。

审题时注意(1)中是词语不能写句子。

答案:(1)请见(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请分析“肉食者鄙”中“鄙”表现在哪里?
解析:此题的回答需要从整个事件中去寻找,要综合分析鲁庄公在战前、战中、战后的种种行为表现,从中找出缺乏远见、不明军事的示例。

参考答案:(1)鲁庄公的三答,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察敌情,贸然进军;(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

8.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解析:文章结尾内容上是曹刿分析作战取胜的原因。

通过分析曹刿的回答以及他的个人形象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

至二世时,南越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陈胜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

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

”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等诸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①守。

秦已破灭,
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②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为患。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

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王之,自为功也。

”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

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

越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

岁余,高后崩,即罢兵。

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役属焉,东西万余里。

乃乘黄屋,左纛③,称制④,与中国侔⑤。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假:代理。

②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

③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④称制:自称皇帝。

⑤侔:相等。

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扰乱
..,未知所安扰乱:扰攘、动乱。

B.且番禺负.山险负:背靠。

C.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被:给予。

D.财物赂遗.闽越遗:遗产。

解析:D项“遗”此处为“给”。

答案:D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因素的一组是()
①秦为无道……中国扰乱②恐盗兵侵地至此③番禺负山险,阻南海④颇有中国人相辅
⑤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解析:在理解原文文意的基础上,可找出正确答案。

答案:A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C.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解析:C项,文中并无“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之意,“败数县而去”的是赵佗。

答案:C
二、语言运用
12.(2010东营中考模拟六,6,a)听话要听音,说话要得体。

完成下面口语交际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在一次会议上作报告。

当时,有些农民对工农联盟的重要性不甚理解,向加里宁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什么对于苏维埃政权来说最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对此,加里宁提高嗓音反问道:“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左腿还是右腿?”农民们听了以后欢呼起来,掌声经久不息。

画线处加里宁的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言外之意的理解。

说话人在此处没有直接回答人们的问题而是用了左腿和右腿的例子反问,很明显这里是比喻,从喻体返回到本体便可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工人、农民同样重要。

(意思对即可。


我创新·我超越
13.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曾对本文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有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反攻的时机——彼竭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说说“取信于民”指的是哪一件事?“彼竭我盈”指的什么时候?“辙乱”“旗靡”是怎么发现的?
共同成长
合作共赢
把本文改编成课本剧,在班级中级织一次表演比赛。

活动目的: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质物征,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活动步骤:
1.了解课本剧的主要特点及课文改编的要求。

2.将课文进行改编(可独立改编,也可分组改编,改编即要忠于原文,又要敢于创新)。

3.分组进行剧本的交流与讨论,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4.确定导演、演员和剧务人员,反复进行排练。

5.分组依次上台表演,表演时,不必太拘泥于台词,要有相应的动作,表情。

读书做人
《曹刿论战》中记述了庄公和曹刿两个人物,形象比较鲜明。

写庄公轻率急躁,好行小惠,指,挥失措,不识事理,更能衬托出曹刿谨慎持重,深谋远虑,智能兼备,急国家之难。

曹刿能认识到人心向背对战争的作用,思想是开明的。

可是庄公与曹刿都在不同程度上信奉天神。

曹刿虽然没有强调神对战争胜败所起的作用,但也没有否认神的存在。

他们重视了小大之狱,但也不是从维护人民的权益出发。

在他们的身上有阶级时代的局限。

由此可见,对任何一个人物分析都要结合他所在的时代背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你能说出曹刿的精华从何而来,糟粕又是源于哪里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