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 泊秦淮》公开课教案_6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公开课教案_0
泊秦淮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学习在了解诗人生平、写作背景、诗句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怀的诗歌学习的方法。
3、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重难点1、重点:诵读、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人情怀。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二)诗人生平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三朝宰相)之孙。
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
杜牧在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时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诗抒怀为主,其诗以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在晚唐成就颇高,人称“小杜”,以别于“大杜”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三)写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千疮百孔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了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重,看到了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四)整体感知1、听范读。
2、老师范读,并指点诵读细节。
3、学生自由诵读诗文并展示。
(五)知识延伸秦淮河在江苏省,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六)赏析诗文杜牧夜泊秦淮,在唐王朝内忧外患、千疮百孔、江河日下的情形下,又听到亡国之音后庭花》,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真情读诵 借古讽今——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真情读诵借古讽今——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真情读诵借古讽今——《泊秦淮》教学设计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教学目标·1.了解吟诵常识,学诗的吟诵。
(教学重点)2.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3.简单介绍互文的修辞及诗歌情景交融、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4.学会这首诗的吟诵。
介绍秦淮1.导入并揭题有一条河,它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
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
六朝之后更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河岸有夫子庙,也有舞榭歌台,儒学鼎盛,文人荟萃,商女云集。
历史上,它曾有过许多个名字,直至唐宣宗大中二年,诗人杜牧途径此处,写下一首著名的诗歌,从此它的名声响彻大江南北,人人都称它为——秦淮河。
2.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他可比官二代牛啊,他出自官宦世家。
自从西汉以来,京兆杜氏就是名门望族。
唐朝更有大名鼎鼎的贤相杜如晦。
而杜牧的爷爷——杜佑也是官至宰相。
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写过著名的史书《通典》。
杜牧的父亲杜从郁,也是大官。
这样的出身,使杜牧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精通历史,关心军事,才华横溢,十多岁开始研习兵法,写过13篇《孙子》注解,给当朝宰相上过《平虏策》并被采用。
23岁写了非常著名的《阿房宫赋》。
26岁考中进士。
同时,出生于官宦世家让他对政治有相当的敏感性。
所以杜牧的咏史抒怀诗写得特别好。
3.初读诗歌。
这首让秦淮河远近闻名的诗当然也属于咏史抒怀诗啦。
它是怎么写的呢?(1)指名读全诗。
(2)老师也来读一读这首诗。
(3)说一说:我的读法跟他们的读法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长短、高低等)我为什么这样读呢?因为这是诗啊!学古人的诗,当然要用古人的读书方式。
读诵诗歌1.了解文体这是什么体裁的诗歌?对,是七言绝句。
它属于近体诗。
2.让我们来标一标,看看这首诗平仄的规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泊秦淮》教案
3.发展思维能力: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
4.提高表达能力:通过吟诵、创作古诗词,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升语言运用和创作能力。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生字词、意境和修辞手法,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中修辞手法和意境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泊秦淮》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学生尝试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简短的诗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泊秦淮》的背景和意境。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通过描绘秦淮河畔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它是古诗词中的佳作,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体会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美。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泊秦淮》的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诗词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审美情趣。通过引导学生们感受诗中的意境,我发现他们在欣赏古诗词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然而,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首先,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我尝试了通过提问和情景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效果还不错。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探索更多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泊秦淮》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泊秦淮》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泊秦淮》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泊秦淮》这首诗是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教科书下册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
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学情分析: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味。
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二、教学目标1、能够结合注释解释全诗大意,并能说出某些关键词的意义,比如“笼”,“犹”等等。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
3、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南朝及唐末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作者哀艳用词背后的深沉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南朝及唐末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出对唐诗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对比阅读法五、教学媒介PPT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出示秦淮河繁华美景的图片,并讲述关于秦淮河的三个重要信息:(1)相传秦始皇南巡,经过南京时发现其地势龙盘虎踞,风水积蓄着皇家贵气,于是下令斩断龙脉,开河断垄,引淮入宁,以泄王气,这条秦始皇引淮水而开的河就是秦淮河。
(2)秦淮河自古多酒家歌女,素被称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有很多关于歌女名妓的传说。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六、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教学设计
《泊秦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能背诵、默写本诗;2、学习诗歌中互文、用典等创作手法;3、体会理解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
三、教学难点:理解互文、用典手法和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四、教学方法:朗读、探究、研学、展示五、课型:新授课六、教学过程:1、作者导入:同学们,我来说一个称号,看看大家知不知道是谁?“李杜”(学生答:李白杜甫)那么小李杜大家知道是谁吗?他们是李商隐和杜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有小杜之称的杜牧的一首诗《泊秦淮》。
2、释题泊:停泊。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六朝古都:三国吴、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流入长江,是长江下游的一条支流。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3、诗文理解。
①齐读本诗,辨别题材——七言绝句②理解诗的意义(结合注释,用白话把诗句翻译出来)烟笼寒水月笼沙——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③体会诗境,感悟诗情首句——烟、水、月、沙——景物描写——描绘了一幅烟月朦胧的水色秦淮夜景图,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烘托出淡雅、凄清、朦胧的氛围。
二句——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映射统治者)的出场。
二、四句——抒情——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及对统治者贪图享乐、不关心朝政的悲愤之情。
创作背景知识补充: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这首诗实是在借古讽今4、赏析诗中出现的修辞手法“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咏史怀古诗》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品味诗歌的语言,分析其艺术特色;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泊秦淮》,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泊秦淮》,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历史的咏叹,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咏史怀古诗的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全班齐读《泊秦淮》,感受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句:讲解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如:对偶、夸张、拟人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中的其他句子。
6. 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如:对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忧虑等。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内容:诗句、艺术特色、诗人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艺术特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答案示例: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了对偶、拟人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秦淮河畔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2. 课后背诵《泊秦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如《赤壁怀古》、《乌江渔者》等,进一步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句的理解与感悟1. 词汇解析:对诗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详细讲解,如“烟笼”、“寒水”、“夜泊”等,让学生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诗句的意思。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秦淮河流经金陵一段,自六朝以来,一直是商旅集散之地,河两岸秦楼楚馆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至唐末杜牧的时代繁华不减当年。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他听到什么呢,又听到什么,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杜牧的《泊秦淮》。
二、朗读诗歌《泊秦淮》,整体感悟。
1、全班朗读2、听范读3、学生配乐朗读。
4、老师范读5、学生再次朗读三、赏析诗歌。
(一)赏析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讨论合作)1、写了哪些景物?“笼”是什么意思?(笼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写出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在“笼”动词的组合下,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2、“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3、谁来把这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二)、夜泊秦淮近酒家1、此句你读到了什么信息呢?分析: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开启下文。
此句起承上起下作用。
2、此句说了什么内容呢?夜里把船停在靠近秦淮岸边的酒家旁。
(三)、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
(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2、“犹唱”就是“还在唱”。
3、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4、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后庭花》。
5、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设计
(几位同学竟读该诗。)
三读:细嚼慢品,比较阅读
[屏显]
《赤壁》
唐 •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总结:
杜牧七绝两种题材:一咏史(如另学过的:《江南春》等),二即景抒情(如另学过的《山行》等)
无论写史还是抒情,多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本诗即景抒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彼此交融。
意境幽美,意味深长。
四读:知人论世,读出意蕴
1.关于作者
[屏显]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人。他是唐朝一个很有名的学者杜佑的孙子,而且他们家是唐朝的首都长安附近的人。而他弱冠年纪——不过20岁左右就进士及第了,而且进士及第以后不久通过了制科的考试。就是说考中了进士不久又中了制科的考试,可以说是少年得意的。
[屏显]
1、整体概读,读准音节
2、局部细读,大胆质疑
3、细嚼慢品,比较阅读
4、知人论世,读出意蕴
二、研读课文,读中悟。
一读:整体概读, 读准音节
首先我们来看笼的读音:笼(lóng lǒng),从前读lóng:笼罩的意思。依据:唐诗七绝头两句的格律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作为第二字和倒数第二字的“笼”应该读二声,平音。
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唐 •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共同点:
都是七绝
都是由事或景生发议论。
都借女子来表达情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泊秦淮》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泊秦淮》教案设计
一、课题:《泊秦淮》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古诗《泊秦淮》的内容,了解诗中的景物及其意义。
2、把握古诗《泊秦淮》的文学特点,分析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和艺术手法。
3、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
把握古诗《泊秦淮》的文学特点,分析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和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
分析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和艺术手法。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白板笔
3、课堂活动材料
六、教学过程
1、热身:让学生自由讨论古诗文化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让学生跟读古诗《泊秦淮》,讲解古诗中的景物及
其意义。
3、分析:分析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和艺术手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
4、拓展:让学生发挥想象,编写一首与《泊秦淮》相关的诗歌,展示学生的文学素养。
5、检测: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古诗《泊秦淮》的理解程度。
七、课后作业
让学生自主研究古诗《泊秦淮》,完成一份报告,把握古诗文化的精髓。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杜牧《泊秦淮》教学设计
杜牧《泊秦淮》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了解诗文大意,熟读成诵。
2.分析诗中意象并结合时代背景,感悟诗人情感。
(重点)3.比较阅读领悟“怀古咏史诗”特征及写作手法,掌握做题方法。
(难点)诗歌给了我们一种重新面对生命真相的视野,这种真相就是无论生活的或泥泞或顺遂,或喜或悲,蒹葭就在湖边摇曳着,明月就在天上高悬着。
一直平凡着,也一直诗意着。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那些星星点点的光让无望的生活有了一点点希望。
上学期教材里《天上的街市》这一篇课文后边的积累拓展选取了以下三首诗词。
李商隐的《七夕》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备课之前,我问了自己一些问题。
1、为什么烟笼寒水月笼沙和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两句不能换一下位置?2、烟只能笼罩寒水,月只能笼罩沙?3、商女不知亡国恨,还有谁不知亡国恨?谁又知亡国恨?4、后庭花是什么?商女是什么人?她们唱后庭花有何不妥吗?一、导入古人讲,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人居于天地之间,他们观照古往今来,也会感慨家国兴亡。
杜牧的《秋夕》中有烛光、有流萤(火虫的)光、有星光。
烛火,萤火,星光,都是微光,但足以照亮那个宫女的幽怨。
那些星星点点的光让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也被人看见了。
当然还有诗人杜牧眼眸中深邃的光。
今天我们将继续透过诗人杜牧的眼睛,一起去感受月光下秦淮河。
二、师生朗读师:朗读能让我们通过声音抵达诗人创作的秦淮河,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泊秦淮》(学生朗读)师: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这首七绝押什么韵呀?请找出韵脚。
生:沙,家,花。
师:请同学们再读诗歌,读出韵味。
泊秦淮-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泊秦淮-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元稹的生平事迹和诗文创作情况。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凉州词”风格特点,感受古人情感与理性并重的文学意境。
3.学会在阅读中自主思考、分析文本,增强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诗歌鉴赏及创作能力的培养。
2.学习分析文本的方法,增强文字理解能力。
3.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提升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了解唐朝元稹的生平事迹和文化背景,分析其对《凉州词》创作的影响。
2.掌握批注和鉴赏唐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泊秦淮》一诗。
2. 独立读诗让学生自行阅读《泊秦淮》这首诗,在读完后思考其主题和情感表达。
3. 文本分析指导学生分析《泊秦淮》一诗的主体结构、词语意义和诗句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从情景、音韵、形象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4. 共读诗歌教师带领全班朗读《泊秦淮》一诗,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诗句的韵味和情感。
5. 批注鉴赏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批注鉴赏唐诗的方法,如对照文本结构、逐词注释、发掘象征意义等。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义和情感。
6. 创作小作文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和课堂学习,创作范文一篇,表达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唐朝元稹的生平事迹和诗文创作情况,并通过鉴赏一首唐诗及自主思考分析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的目的。
通过多种形式导入课题,以唐代名诗《泊秦淮》为主要教学素材,通过分析、朗读、鉴赏、创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情感理解、语文运用等多个方面得到提升。
同时,也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区别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精确判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更好地帮助他们培养文化素养和阅读能力。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精品教案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咏史怀古诗》中的《泊秦淮》。
详细内容包括:对《泊秦淮》全诗进行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及历史背景;结合课文注释,学习古汉语词汇和句式;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泊秦淮》全诗内容,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意象和情感;学会古汉语词汇和句式;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全诗内容的解读,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淮河夜景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夜色中的秦淮河,引出课题《泊秦淮》。
2. 朗读全诗:让学生齐读全诗,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解读全诗: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及历史背景,理解诗人的感慨。
4. 词汇学习:结合课文注释,学习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本诗的主题、情感及艺术特色。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诗词鉴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泊秦淮》2. 主要内容:诗的背景:夜泊秦淮意象:烟、水、沙、月、夜情感:忧国忧民咏史怀古诗特点:借古讽今、感慨时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泊秦淮》中的意象,并联系历史背景,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提示:从诗中的意象入手,联系历史背景,分析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中意象的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多举例进行解释。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如杜甫的《登高》、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等,进一步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以《泊秦淮》为教学重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泊秦淮》全诗诵读、诗句解析、诗歌手法鉴赏、诗人情感体味及文化背景了解。具体内容包括:
1.诵读《泊秦淮》,感受古诗词的韵味;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泊秦淮》相关的诗句或手法。
2.诵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诵读体验。通过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情感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诵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绕“《泊秦淮》中的修辞手法及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传承意识;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理解:把握《泊秦淮》全诗的基本意思,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表达的情感。
-诗歌手法:识别并分析杜牧在诗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情感。
2.分析诗句,理解诗中描绘的景象和寓意;
3.探讨诗人杜牧在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4.品味诗人情感,领悟诗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之情;
5.了解《泊秦淮》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增进对古典文化的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初中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后课外诗词四首《泊秦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能背诵、默写本诗。
2.学习诗歌中互文、用典等创作手法3.体会理解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全诗。
难点:理解互文、用典手法和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视频欣赏]观看《金陵十三钗》中的评谈《秦淮景》。
(《秦淮景》由江南民间小调《无锡景》改编而来,歌词提到了瞻园、提到了白鹭洲,描写了金陵十里秦淮的繁华景象。
)导入语:听过这段苏州评弹《秦淮景》你对秦淮有着怎样的认识呢?过渡语:秦淮的繁华,金陵的古韵都在这条河上缓缓流淌,从六朝一直到唐朝。
河两岸酒家林立,歌声不断,是赏玩的好地方。
介绍秦淮: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导入语:今天我们读一首杜牧的诗,他笔下的秦淮是怎样的情景。
二.关于作者(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杜牧,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
太和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
以济世之才自负。
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
较为人熟知的作品有:《江南春》《山行》《赤壁》《清明》《阿房宫赋》过渡语: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又听到此曲,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
三.诵读感知[教师范读]听范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学生活动]⑴自主朗读(提醒批注拼音、节奏)。
⑵学生对读。
⑶抽查朗读,学生点评。
⑷教师范读。
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按音节停顿或按意义停顿)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学生活动]听视频诵读,学生跟读。
四.疏通诗意,体会情感[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用你自己的语言和大家分享一下这首词。
泊秦淮①文|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教案
泊秦淮教案以下是一份以泊秦淮教案为主题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诗歌的赏析与理解。
2. 难点:对诗人情感的准确把握。
三、教学准备课件、诗歌文本。
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咱们今天来学习一首古诗,叫做《泊秦淮》。
大家先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初步理解。
(学生自读)师:好啦,谁来说说自己的初步感受呀?生:感觉挺有意境的,但是有些地方不太懂。
师:哈哈,这很正常。
那咱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这首诗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谁来说说写了什么呀?生:写了晚上秦淮河的景色。
师:对呀,那这种景色给人什么感觉呢?生:有点朦胧。
师:非常棒!那接着下一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又说了啥呢?生:诗人晚上把船停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
师:很好。
那后两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呢,这又表达了什么?生:好像是说那些歌女不知道亡国的痛苦,还在唱那种亡国的歌。
师:太对啦!那诗人通过这两句想表达什么情感呢?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吧。
师:没错,诗人通过描写秦淮夜景,借古讽今,表达了对晚唐社会的担忧和不满。
大家都理解了吧?生:理解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互动,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但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方面还可以做得更细致一些,让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内涵。
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引导和培养。
咏史怀古诗《泊秦淮》公开课教案
《夜泊牛渚怀古》
此诗借牛渚山之景,抒发 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 对前贤的追思。
《石头城》
以南京石头城为背景,通 过描绘古城荒凉破败的景 象,表达对历史兴衰的无 限感慨。
创意写作或绘画等延伸活动设计
创意写作
引导学生以《泊秦淮》为蓝本,进行创意写作练习。可以要求学生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诠释这首诗,或者借鉴诗中的意象 和手法创作一篇新的散文或诗歌。
语音语调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注意平仄、轻重音和停顿等技巧,
以表现出诗歌的韵律美。
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内涵, 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 变化等手段,将情感准确地传达出 来。
气息控制
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气息,使声音更 加饱满、圆润,同时避免出现气息 不足或过度换气的情况。
学生朗诵实践及点评
教师寄语和期望
•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共同领略了《泊秦淮》 这首咏史怀古诗的艺术魅力。希望大家能够深入体会诗人对历 史兴亡的感慨和思考,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去欣赏 和创作更多的优秀诗歌作品。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希望大家 能够保持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和文 学修养。期待大家在诗歌的海洋里畅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 精深!
济地位,以及沿岸的古建筑、历史遗迹等。
古代诗歌中的秦淮情怀
02
阐述古代诗人如何借秦淮之景抒发内心情感,表达对历史兴亡
的感慨。
唐代诗歌与杜牧的创作背景
03
介绍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以及杜牧的生平与创作风格,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泊秦淮》这首诗。
同类题材诗歌比较阅读推荐
《江南春》
同样以江南为背景,通过 描绘春天的美景来表达作 者对江南的热爱和怀念之 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泊秦淮》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秦淮河流经金陵一段,自六朝以来,一直是商旅集散之地,河两岸秦楼楚馆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至唐末杜牧的时代繁华不减当年。
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他听到什么呢,又听到什么,他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杜牧的《泊秦淮》。
二、朗读诗歌《泊秦淮》,整体感悟。
1、全班朗读
3、学生配乐朗读。
5、学生再次朗读
三、赏析诗歌。
(一)赏析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讨论合作)
1、写了哪些景物?“笼”是什么意思?(笼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写出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在“笼”动词的组合下,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2、“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3、谁来把这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
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二)、夜泊秦淮近酒家
1、此句你读到了什么信息呢?
分析: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开启下文。
此句起承上起下作用。
2、此句说了什么内容呢?
夜里把船停在靠近秦淮岸边的酒家旁。
(三)、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
(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
2、“犹唱”就是“还在唱”。
3、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4、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这时,从江对岸传来歌声,这是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在唱《后庭花》。
5、最后二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
(不是)大家想一想,歌女以卖唱为生,既然是卖唱,就要有听众,有点歌者。
没有听众,歌女也无意唱这个曲子。
(曲笔写法)
6、大家想一想,这些听众可能是哪些人?
(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还有金钱、有时间、有心情听曲子应该是些豪门贵族)
7、“犹唱”有何内涵?(讨论合作)
内涵:“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四)、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持续,民不聊生。
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沉湎酒色,寻欢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感慨、鄙视、忧伤、悲愤)所以“商女不知
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
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五)、主题内容:
本诗主题:作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板书:
泊秦淮
写景:朦胧淡雅冷清
抒情:悲愤忧愁关心
写法:借古讽今
四、齐读并背诵全诗。
要求:读出忧伤、悲愤。
五、拓展延伸:
(一)江南春
江南春
杜牧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写出哪里的景色?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但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2、从诗中哪些诗句体现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劝诫?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老师补充历史:杜牧这年来到江南,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
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但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
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水准上缓和了矛盾。
师总结:注重诗歌:1、写诗背景2、诗中的情感3、注重关键词
(二)、《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赏析:
1、从哪里可看出了写诗的背景呢?
学生回答,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汴州是北宋的首都
教师补充:老师简介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2、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写出了什么内容呢?
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休,既指歌
舞升平的场景何时休停啊,一味求和的状况何时休停啊。
(读出伤痛之感)
3、“熏”“醉”体现了什么情景呢?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4、这首诗与《泊秦淮》相比,有何不同?
此诗比泊秦淮内容更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而泊秦淮相对比较委婉,应用了曲笔写法。
总结:通过这三首诗歌,我们知道了诗人“言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内容,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我们学习这三首诗歌,也在体味人间的百态,传诵经典诗歌,梦想就此起航。
六、布置作业
1、理解意境,背诵默写诗
2、积累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