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999e03d1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e.png)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一.力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
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3.受力分析的步骤: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整体法隔离法概念将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的方法选用原则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注意问题分析整体周围其他物体对整体的作用。
而不画整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它受到周围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力(2)按顺序画力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次画已知力c.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盘点高中物理难学的十大原因及应对方法
![盘点高中物理难学的十大原因及应对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e5990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d.png)
盘点高中物理难学的十大原因及应对方法美国投资大师、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坚信“如果知道自己死在哪里,那就绝对不去那个地方”这句谚语,这是一种避免自己犯错而采用的逆向思维法。
所以今天我们也用逆向思维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十个方面来谈一谈为什么学高中物理难学及应对方法。
当然,好的学习方法只有在你想学好物理并愿意付出艰苦努力时,才有意义。
难学的原因一:概念、公式不理解或理解不透。
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是由于上课没认真听,或者听了但没抓住重点。
应对方法一:加强课堂学习,牢记课堂才是学习的主阵地。
不要将希望寄托于课下,课下没有老师的讲解而且你还有许多其他事要做。
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
笔记可以等老师讲完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记,不要因为记笔记而错过老师讲的内容。
如果是概念,就重点听这个概念是用来干嘛的(物理意义),怎么得到的(定义及定义式),它和其他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关联式)。
比如动量,它是人们研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而得到的,是用来描述物理运动状态(效果)的。
定义式p=mv,与动能之间的关联式Ek =p2/2m或Ek=1/2pv。
把握清楚这几方面,就掌握了这个概念。
如果是公式就重点听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推导过程),它有什么内涵(有没有因果关系、适用条件、注意事项等)。
还是以动量部分的动量定理为例,合冲量等于动量变化量。
这个公式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出来的(其实动量定理就是原始版的牛顿第二定律),内涵是合外力的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动量定理具有普适性(应用于单个物体或单个系统),在应用时注意等式左边是合冲量。
难学原因二:认为物理只需要理解不需要记忆。
其实理解和记忆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什么都没有记住,又何谈理解?所以有的同学来问我题时,我会先检查一下他这个题背后所考的知识点有没有记住。
而记忆又分两种,一种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知识;另一种是帮助我们应用知识。
应对方法二:记忆的第一种是基础概念、基本公式和定理定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记住背过,如果真的理解了记住并不难,很多公式我们理解以后就会有一种这个式子本该如此的感觉,所以如果感觉特别难记也说明没有理解。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 _1_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 _1_](https://img.taocdn.com/s3/m/2606e369f242336c1eb95e4d.png)
g a b g 1里1 g 銟 銠在 a銓b 中 若撤去 线 球都将 滑 故 线中均 拉力sga 中若撤去接触面 球 能保 原来 置 接触面对球没 力 b 中 若撤去斜面 球就 会停在原 置静 斜面对小球 支 力銔gg 銟解析銠 a 中接触面对球没 力 b 中斜面对小球 支 力g 法该 据釐物体的 状态金 析 力銔 假设 力 析是否 符 物体 处的 状态銔 或者 物体 处的 状态 力是否 在銔 总之 物体的 力 物体的 状态符 銔 时依据物体的 状态 力 衡 或牛顿第 律 列方程求解 力銔g 例2 如 示 判断接触面 MO銓ON 对球 无 力 已知球静 接触面 滑銔 g 1里2 g 銟 銠 中球 于 力 对水 面 适送 一 压 故水 面 适送 对球一 支 力 假设 到斜面 ≤适 的 力 如 令里详 示 球将 会静 斜面 ≤适 对球没 力銔g 銟解析銠水 面 适送 对球 支 力 斜面 ≤适 对球没 力銔g 再如例 令 的 a 中 若斜面对球 力 方向 是垂直斜面且指向球 球 会处于静 状态 斜面对球 没 力作 銔g 銟总结銠 力 銓无的判断是难 析时常 釐假设法金并结 釐物体的 1里3 状态金 析銔 2. 力的方向 力是发生 性形 的物体 于要恢复原状 而对它接触的物体 生的力的 作 g銔 力的方向 物体恢复形 的方向銔g 面 面銓 銓 曲面接触时 力方向垂直于 面 指向被压或被支 的物体 曲面 銓曲面接触时 力方向垂直于过接触 的曲面的 面 特 的曲面 如圆面时 力方向指向圆心銔 力方向 心 置无关銔gg 子的 力方向 沿着 子且指向 子收缩的方向 且 一 子内各处的 力相等gg 杆 生的 力方向 较复杂 沿杆指向杆伸长或收缩的方向 沿杆 杆 一 的夹角銔g 例 详 如 令里旧 示 画 物体 致g 的 力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 a 中物体 致 静 在斜面 g b 中杆 致 静 在 滑的半圆形的碗中g a b c 化 中 致 球 滑gg适 圆心 g适 心銔g 1里4 銟 銠 a 中接触处 面面接触 于物体 力作 会对斜面斜向 压 斜面要恢复形 垂直斜面斜向 对物体 垂直斜面且指向物体 斜向 的 力銔g b中B处 曲面接触 发生的形 沿半 方向向外 要恢复形 就得 沿半 向 件处 面接触 g件 处碗的形 的方向 斜向 压 要恢 复形 就得沿垂直杆的方向向 B 处杆 的 力 垂直过接触 的 面沿 半 指向圆心 件 处杆 的 力 垂直杆向 銔g
高中期末考试物理难点解析
![高中期末考试物理难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bb5f8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5.png)
高中期末考试物理难点解析物理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在高中阶段对学生来说是相对复杂和难以理解的科目之一。
期末考试旨在检验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然而,许多学生在物理考试中常常遇到一些难点。
本文将分析高中期末考试中物理的难点,并提供解析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力学部分的难点在高中物理力学部分中,学生常常面对以下难点之一:1. 质点运动问题:质点在直线上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问题。
解析方法:理解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以及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结合公式和图像分析问题。
2. 牛顿定律:包括一、二、三定律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解析方法:理解物体受力与加速度的关系,熟练掌握牛顿定律的数学表达式,通过画图和列式解方程的方式解决问题。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或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解析方法:运用三角函数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分析和计算,注意力的方向和大小。
二、热学与光学部分的难点热学与光学是高中物理中另一个常见的难点部分。
以下是学生常常遇到的难点之一:1. 热传导与热平衡:热量在不同物体间的传导和达到热平衡的过程。
解析方法:理解热量传导的原理和热平衡状态的定义,根据物体的特性和材料的热导率进行计算。
2.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解析方法: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注意入射角和反射、折射角之间的关系,通过画图和计算解决问题。
三、电学与电磁学部分的难点电学与电磁学作为高中物理的重点部分,也经常让学生感到困惑。
以下是学生常常遇到的难点之一:1. 电路分析:串、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包括电压、电流和电阻等。
解析方法:画出电路图,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进行计算,注意电流的分配和电压的变化。
2.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的产生与磁感应现象,以及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
解析方法:理解电流和导线产生的磁场,掌握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应用,通过计算和图像解释问题。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中期末考试中物理部分的难点,并提供了针对这些难点的解析方法和技巧。
高中物理知识点重点难点分析
![高中物理知识点重点难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7c653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f.png)
高中物理知识点重点难点分析高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许多同学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文将对高中物理的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力学部分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具有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则给出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即 F = ma 。
这个公式是解决力学问题的核心工具之一。
而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难点在于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以及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在实际问题中,物体往往受到多个力的作用,需要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来合成或分解力,从而求解加速度。
2、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重点是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判断是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
难点在于对于复杂的系统,如何准确分析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关系。
3、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涉及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等概念。
向心力是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其大小为 F =mω²r 或 F = mv²/r 。
理解圆周运动的难点在于分析向心力的来源,例如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受力情况不同,向心力的来源也不同。
同时,要注意区分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
二、电学部分1、电场强度和电势电场强度描述了电场的强弱和方向,是矢量。
电势则反映了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是标量。
电场强度的计算和电场线的分布是重点,而理解电势的相对性和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是难点。
在复杂的电场中,需要运用叠加原理来求解电场强度和电势。
2、电路包括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等。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揭示了电源电动势、内电阻、外电阻和电路中的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重难点分析与解读
![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重难点分析与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e2cbc5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7.png)
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重难点分析与解读高三物理学习是现阶段学生的重点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并理解许多重要的物理知识和概念。
然而,由于物理学的抽象性和难度较高,学生们常常遇到困难。
因此,本文将分析和解读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重难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一、力学部分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中之重。
力、运动、力的合成等都是力学部分的重要内容。
在力学部分,学生们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重难点:1. 力的合成与分解:学生们常常困惑于如何准确地计算合成力或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图示法和分解法,将力的方向和大小结合起来进行计算。
2. 牛顿定律:高三学生在学习牛顿定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特别是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时,需要正确地识别受力的物体以及受力方向的变化。
学生们应该熟悉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并能够正确地使用公式 F=ma。
二、电磁学部分电磁学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包括电场、电流、磁场等内容。
在电磁学部分,学生们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重难点:1. 电场和电势:学生们需要理解电场和电势的概念,并掌握电场、电势和电荷之间的关系。
他们应该能够计算电势差和电场强度,并能够应用该知识解决各种电场问题。
2. 安培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学生们在学习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定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特别是在应用这些定律解决问题时,他们需要正确地理解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分析磁场的变化对电流的影响。
三、光学部分光学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包括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内容。
在光学部分,学生们可能会遇到以下几个重难点:1.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学生们需要熟悉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并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他们应该能够理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并能够预测光线的反射和折射方向。
2. 光的干涉和衍射:学生们在学习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他们需要理解干涉和衍射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这些原理解决问题。
高中物理难点突破: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难点突破: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88b75d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f.png)
高中物理难点突破: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受力分析是正确处理力学问题的关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把握如下几点.1.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所施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所研究的对象上.2.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用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如动力、阻力、下滑力等.3.每分析一个力,都应找出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某些不存在的力.4.如果一个力的有无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或转换研究对象分析.5.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要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确定.6.合力与分力不同时分析: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只分析实际存在的力,不分析它们的合力或分力.7.受力分析需严谨,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找施力物体防“添力”,按顺序分析防“漏力”.高频物理模型规律归纳受力分析方法——正交分解法解决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经典例题[多选]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a、b,一端固定在水平面上,另一端均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接,轻杆c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与小球拴接.弹簧a、b和轻杆互成120°角,且弹簧a、b的弹力大小均为mg,g为重力加速度,如果将轻杆突然撤去,则撤去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0B.gC.1.5gD.2g解析:弹簧a、b的弹力大小均为mg,当弹簧的弹力为拉力时,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mg,轻杆对小球的拉力为2mg,将轻杆突然撤去时,小球受到的合力为2mg,此时加速度为2g,故选项D正确;当弹簧的弹力为压力时,其合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mg,根据平衡条件,可知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0,将轻杆突然撤去时,小球受到的合力为0,此时加速度为0,故选项A正确,B、C错误.答案:AD。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ef698fdf284ac850ac024229.png)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主要包括:高中物理的力、功与能、电学实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部分,有详细的例题解析和总结)一.力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
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3.受力分析的步骤: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次画已知力c.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高考物理力学重点难点突破
![高考物理力学重点难点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58e5da0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9.png)
2019 年高考物理力学要点难点打破高考理综的物理部分,力学所占的比重很高,也是考生们比较简单十分的知识点。
以下介绍高考物理力学的分类分析,希望能帮到考生。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快度)的原由。
力是矢量。
重力(1)重力是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可以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邻近,能够以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 G=mg,离地面高 h 处 G/=mg/,此中 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必定指向地心)。
(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协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必定在物体上。
弹力(1)产生原由:因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向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惹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状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状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老是沿着绳且指向绳缩短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必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状况下应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均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自己要素相关,单位是N/m。
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互相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圆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向(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行。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向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能够同样也能够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定法:第一假定两物体接触面圆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本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向,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本来有相对运动趋向,而且本来相对运动趋向的方向跟假定接触面圆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同样。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d9791f035acfa1c7aa00ccb1.png)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主要包括:高中物理的力、功与能、电学实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部分,有详细的例题解析和总结)一.力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
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3.受力分析的步骤: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次画已知力c.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含详细的例题及解析)
![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含详细的例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6f007b7cd184254b3535e8.png)
最新高中物理重难点知识突破(主要包括:高中物理的力、功与能、电学实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部分,有详细的例题解析和总结)一.力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
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3.受力分析的步骤: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次画已知力c.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之一物体受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9ad137580216fc700afd2c.png)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大多数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
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3.受力分析的步骤: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次画已知力c.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d.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3)验证:a.每一个力都应找到对应的施力物体 b.受的力应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
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难点与突破点分析
![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难点与突破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c0196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e.png)
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难点与突破点分析物理学作为一个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常常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难点,尤其是在高三阶段。
本文将就高三物理学习中的难点与突破点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一、难点分析1. 概念与理论记忆负担大物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丰富的概念和理论,高三学生往往需要记忆大量的定义、公式和原理。
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和记忆。
2. 数学运算与分析能力要求高物理学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三物理学习中常常需要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和分析,包括代数、几何与微积分等。
这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具备较高的数学运算与分析能力,这也是一个难点。
3.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困难物理学实验在高三阶段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准确处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仪器操作不熟练、误差估计不准确等。
二、突破点分析1. 理论知识的串联与归纳高三学生需要将学到的零散的物理知识进行整合和归纳,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框架。
通过深入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知识体系。
2. 强化数学基础知识由于物理学与数学密切相关,学生可以通过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来提升物理学习的能力。
高三学生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数学训练,提高数学运算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物理学习中的难题。
3. 实践与应用结合物理学是实验科学,高三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物理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提升学习效果。
4. 多媒体辅助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通过观看实验视频、模拟实验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抽象概念,增强学习效果。
总结:高三阶段的物理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面对概念记忆、数学运算和实验操作等各个方面的挑战。
名校 经典指南 状元总结---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名校 经典指南 状元总结---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之一物体受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8a2ba3b14e852458fb57ca.png)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目录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1)难点之二:传送带问题………………………………………………………………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难点之四:卫星问题分析……………………………………………………………难点之五:功与能……………………………………………………………………. 难点之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难点之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难点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难点之九: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难点之十:电学实验……………………………………………….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
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高考物理力学部分的重难点如何突破
![高考物理力学部分的重难点如何突破](https://img.taocdn.com/s3/m/46c7f47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f.png)
高考物理力学部分的重难点如何突破对于广大高考考生来说,物理学科中的力学部分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要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物理成绩,突破力学部分的重难点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突破这些难点呢?首先,我们要明确高考物理力学部分的重点内容。
力学部分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这些定律不仅是力学的核心,也是解决各类力学问题的关键工具。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础。
我们要深刻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揭示的惯性概念,以及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 F=ma 则是连接力与运动的桥梁,通过它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进而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而牛顿第三定律则强调了力的相互性。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
理解这个定律需要我们清楚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则在解决碰撞、爆炸等问题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掌握动量守恒的条件和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解决这类复杂的力学问题。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力学部分的难点所在。
力学中的受力分析是一大难点。
在复杂的物理情境中,准确地分析物体所受的各种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等,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但很多同学容易出现漏力或错力的情况,导致后续计算错误。
多物体系统的力学问题也是常见的难点。
多个物体相互作用,它们的运动状态相互关联,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对于变力作用下的力学问题,例如与弹簧相关的问题,由于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随时间或位移变化,处理起来较为复杂,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各种力学定律和数学方法。
那么,针对这些重难点,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突破方法呢?扎实的基础知识是突破重难点的基石。
对于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一定要理解透彻,牢记于心。
不仅要知道它们是什么,还要明白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如何应用。
多做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熟悉各种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高考物理10大难点突破(详细)doc
![高考物理10大难点突破(详细)doc](https://img.taocdn.com/s3/m/0f4cc66f0b1c59eef8c7b468.png)
难点之一 物体受力分析例1:【审题】在a 、b 图中,若撤去细线,则球都将下滑,故细线中均有拉力, a 图中若撤去接触面,球仍能保持原来位置不动,所以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b 图中若撤去斜面,球就不会停在原位置静止,所以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
【解析】图a 中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图b 中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 例2:【审题】图中球由于受重力,对水平面ON 一定有挤压,故水平面ON 对球一定有支持力,假设还受到斜面MO 的弹力,如图1—3所示,则球将不会静止,所以斜面MO 对球没有弹力。
【解析】水平面ON 对球有支持力,斜面MO 对球没有弹力。
再如例1的a 图中,若斜面对球有弹力,其方向应是垂直斜面且指向球,这样球也不会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斜面对球也没有弹力作用。
例3:a 图中物体A 静止在斜面上b 图中杆A 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的碗中c 图中A 球光滑 O 为圆心, O '为重心。
【解析】如图1—5所示例4:【解析】(1)mg 。
(2)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球受合力方向一定是水平向右,杆对球的弹力方向应斜向右上方,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其方向与竖直杆成arctan a/g 角,大小等于(mg )2+(ma )2 。
(3)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球受合力方向一定是水平向左,杆对球的弹力方向应斜向左上方,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其方向与竖直杆成arctan a/g角,大小等于(mg )2+(ma )2 。
例5【解析】图a 、图b 、图c 中无摩擦力产生,图d 有静摩擦力产生。
例6:【审题】本题可用“假设法”分析。
由题意可知甲轮与皮带间、乙轮与皮带间均相对静止,皮带与轮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假设甲轮是光滑的,则甲轮转动时皮带不动,轮上P 点相对于皮带向前运动,可知轮上P 点相对于皮带有向前运动的趋势,则轮子上的P 点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后,即与甲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再假设乙轮是光滑的,则当皮带转动时,乙轮将会静止不动,这时,乙轮边缘上的Q 点相对于皮带向后运动,可知轮上Q 点有相对于皮带向后运动的趋势,故乙轮上Q 点所受摩擦力向前,即与乙轮转动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教学难点攻克与解决方案
![高中物理教学难点攻克与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c3baa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e.png)
高中物理教学难点攻克与解决方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面临一些难以理解或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和概念。
然而,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应对这些难点,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案,就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本文将围绕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展开论述,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力学部分的难点1.力和运动的关系在力学部分中,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难点之一。
学生常常难以理解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直观地展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例如展示重力对物体的作用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加深他们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
2.平衡力和力的合成有些学生对平衡力和力的合成的概念容易混淆。
为了帮助学生区分和理解这两个概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的案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衡力的作用和力的合成的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部分的核心概念,也是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重要难点。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图像和实例,如抛物运动、碰撞实验等,来解释和应用这些定律,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牛顿三定律。
二、电磁学部分的难点1.电路和电流学生常常对电路和电流的概念理解不清,容易混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自组装电路,观察电流的变化以及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帮助他们理解电路和电流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应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
2.电磁感应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常常存在困难,无法准确描述电磁感应规律。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和案例展示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等,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机制,并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电磁波电磁波是电磁学部分的难点之一,学生往往对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播规律感到困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实验,如无线电的调谐和接收实验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波的产生机制和传播特性。
高中物理十大难点全新汇总(精华版)
![高中物理十大难点全新汇总(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9b4ce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a.png)
高中物理十大难点全新汇总(精华版)
高中物理难,但是它究竟难在哪呢?同学学不好,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提分困难呢?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知道了原因的所在才能更好的去应对。
结合教材,我总结出了,以下这十个难点。
这十个经典的物理情景,几乎囊括了所有高中的知识点,这其中包含难点形成原因,难点突破策略,常见错误形成的原因等。
举个例子,在力学部分,会很详细地说明各种力的形成,已经受力分析及其解决方法。
很细致,特别是对于知识点的阐述,结合例题,能够更好地运用。
对于同种类型的题,采用多种解法,充分锻炼同学们的发散思维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物理难,不仅仅是因为它抽象,更因为解题思路,这份整理的资料,不同于其他的是,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一题多解。
帮助各位同学,能够更清晰直观的去解决物理问题。
这份资料看会,我相信你的物理成绩,最低能提高30-50分。
逢年必考的大题,也都在这份资料中得以体现。
希望,各位家长转发收藏给自己的孩子。
最后,有什么问题,也欢迎和我与我交流,一起为孩子提分,助力加油!。
最新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最新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之一物体受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e6a480551810a6f4248656.png)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目录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1)难点之二:传送带问题………………………………………………………………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难点之四:卫星问题分析……………………………………………………………难点之五:功与能……………………………………………………………………. 难点之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难点之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难点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难点之九: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难点之十:电学实验……………………………………………….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
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目录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 (1)难点之二:传送带问题………………………………………………………………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难点之四:卫星问题分析……………………………………………………………难点之五:功与能……………………………………………………………………. 难点之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难点之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难点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难点之九: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难点之十:电学实验……………………………………………….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一、难点形成原因: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想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
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
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
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
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3.受力分析的步骤: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1)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次画已知力c.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
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d.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3)验证:a.每一个力都应找到对应的施力物体 b.受的力应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
说明:(1)只分析研究对象受的根据性质命名的实际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不画它对别的物体的作用力。
(2)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
(3)每一个力都应找到施力物体,防止“漏力”和“添力”。
(4)可看成质点的物体,力的作用点可画在重心上,对有转动效果的物体,则力应画在实际位置上。
(5)为了使问题简化,常忽略某些次要的力。
如物体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等。
(6)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情况也不同。
4.受力分析的辅助手段(1)物体的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有加速度时)(3)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5.常见的错误及防范的办法:(1)多画力。
a.研究对象不明,错将其他物体受到的力画入。
b.虚构力,将不存在的力画入。
c.将合力和分力重复画入。
要防止多画力。
第一,彻底隔离研究对象。
第二,每画一个力要心中默念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ﻫ(2)少画力。
少画力往往是由受力分析过程混乱所致,因此a.要严格按顺序分析。
b.分析弹力和摩擦力时,所有接触点都要分析到。
(3) 错画力。
即把力的方向画错。
防范办法是要按规律作三、分类例析1.弹力有、无的判断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但有的形变明显,有的不明显。
那么如何判断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无弹力?法1: “假设法”,即假设接触物体撤去,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
若维持现状则接触物体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因为接触物体使研究对象维持现状等同于没有接触物,即接触物形同虚设,故没有弹力。
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因为接触物撤去随之撤去了应该有的弹力,从而改变了研究对象的现状。
可见接触物对研究对象维持现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弹力。
例1: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ﻫ【审题】在a 、b 图中,若撤去细线,则球都将下滑,故细线中均有拉力, a图中若撤去接触面,球仍能保持原来位置不动,所以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b 图中若撤去斜面,球就不会停在原位置静止,所以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
【解析】图a 中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图b 中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法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弹力。
即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分析是否符合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
或者由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反推弹力是否存在。
总之,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符合。
同时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二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还可以列方程求解弹力。
例2: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MO 、ON 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审题】图中球由于受重力,对水平面ON 一定有挤压,故水平面ON 对球一定有支持力,假设还受到斜面MO 的弹力,如图1—3所示,则球将不会静止,所以斜面MO 对球没有弹力。
【解析】水平面ON 对球有支持力,斜面MO 对球没有弹力。
再如例1的a图中,若斜面对球有弹力,其方向应是垂直斜面且指向球,这样球也不会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斜面对球也没有弹力作用。
【总结】弹力有、无的判断是难点,分析时常用“假设法”并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
2.弹力的方向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
所以弹力的方向为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ﻫ平面与平面、点、曲面接触时,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曲面与点、曲面接触时,弹力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曲面的切面,特殊的曲面,如圆面时,弹力方向指向圆心。
弹力方向与重心位置无关。
ﻫ绳子的弹力方向为:沿着绳子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且同一条绳子内各处的弹力相等杆产生的弹力方向比较复杂,可以沿杆指向杆伸长或收缩的方向,也可不沿杆,与杆成一定的夹角。
例3:如图1—4所示,画出物体A 所受的弹力图1—2图1—3a 图中物体A 静止在斜面上b图中杆A 静止在光滑的半圆形的碗中c 图中A 球光滑 O 为圆心, O'为重心。
【审题】图a 中接触处为面面接触,由于物体受重力作用,会对斜面斜向下挤压,斜面要恢复形变,应垂直斜面斜向上凸起,对物体有垂直斜面且指向物体斜向上的弹力。
图b 中B 处为点与曲面接触,发生的形变为沿半径方向向外凹,要恢复形变就得沿半径向上凸起,C 处为点与平面接触, C处碗的形变的方向为斜向下压,要恢复形变就得沿垂直杆的方向向上,所以B 处杆受的弹力为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沿半径指向圆心,C 处杆受的弹力为垂直杆向上。
图c 中接触处为点与曲面接触,发生的形变均为沿半径分别向下凹,要恢复形变就得沿半径方向向上凸起,所以在M 、N 两接触处对A球的弹力为垂直过接触点的切面沿半径方向向上,作用线均过圆心O,而不过球的重心O'。
【解析】如图1—5所示【总结】弹力的方向为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分析时首先应明确接触处发生的形变是怎样的,恢复形变时应向哪个方向恢复。
另外应记住平面与平面、点、曲面接触,曲面与点、曲面接触,绳、杆弹力方向的特点,才能得以正确分析。
ﻫ例4:如图1—6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球,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1)小车静止;(2)小车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运动;(3)小车以加速度a 水平向左运动。
【审题】此题杆对球的弹力与球所处的运动状态有关。
分析时应根据不同的运动状态具体分析。
(1)小车静止时,球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外力为零,因重力竖直向下,所以杆对球的弹力F 竖直向上,大小等于球的重力m g,如图1—7甲所示。
(2)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因球只受弹力和重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F=ma 得,两力的合力一定是水平向右。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杆对球的弹力F 的方向应斜向右上方,设弹力F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由三角知识得:F=错误! tan θ=a/g 如图1—7乙所示。
图1—5 a b c 图1—6图1—7(3)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因球只受弹力和重力,所以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两力的合力一定是水平向左,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杆对球的弹力F的方向应斜向左上方,设弹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由三角知识得:F=,(mg)2+(ma2)tanθ=a/g如图1—7丙所示可见,弹力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并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解析】(1)球处于平衡状态,杆对球产生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且大小等于球的重力mg。
(2)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球受合力方向一定是水平向右,杆对球的弹力方向应斜向右上方,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其方向与竖直杆成arctana/g角,大小等于(mg)2+(ma)2。
(3)当小车向左加速运动时,球受合力方向一定是水平向左,杆对球的弹力方向应斜向左上方,与小车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有关,其方向与竖直杆成arctana/g角,大小等于错误!。
【总结】杆对球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只有当加速度向右且a= gtanθ时,杆对小球的弹力才沿杆的方向,所以在分析物体与杆固定连接或用轴连接时,物体受杆的弹力方向应与运动状态对应并根据物体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3.判断摩擦力的有、无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为:(1)两物体相互接触,且接触面粗糙;(2)接触面间有挤压;(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例5:如图1—8所示,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A与接触面间有、无摩擦力。
图a中物体A静止图b中物体A沿竖直面下滑,接触面粗糙图c中物体A沿光滑斜面下滑图d中物体A静止【审题】图a中物体A静止,水平方向上无拉力,所以物体A与接触面间无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无摩擦力产生;图b中物体A沿竖直面下滑时,对接触面无压力,所以不论接触面是否光滑都无摩擦力产生;图c中接触面间光滑,所以无摩擦力产生;图d中物体A静止,由于重力作用,有相对斜面向下运动的趋势,所以有静摩擦力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