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ppt课件
合集下载
昆虫基础知识分析PPT课件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17
4
蝗虫(昆虫纲)
5
昆虫的口器
❖咀嚼式口器
其营养方式是以咀嚼植物或动物的固体组织 为食。如蜚蠊(即蟑螂)、蝗虫。
❖刺吸式口器
口器形成了针管形,用以吸食植物或动物体 内的液汁。这种口器不能食固体食物,只能刺 入组织中吸取汁液。如蚊、虱、椿象等。
6
❖舐吸式口器
其主要部分为头部和以下唇为主构成的吻, 吻端是下唇形成的伪气管组成的唇瓣,用以 收集物体表面的液汁;下唇包住了上唇和舌, 上唇和舌构成食物道,舌中还有唾液管,如 苍蝇 。
❖虹吸式口器
是以小颚的外叶左右合抱成长管状的食物道,
盘卷在头部前下方,如钟表的发条一样,用
时伸长。如蛾、蝶等。
7
咀嚼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舔吸式口器
虹吸式口器
8
❖(一)害虫分类
❖昆虫纲
❖ 鳞翅目:蝶和蛾类的幼虫,如菜青虫、小菜蛾、 黏虫、甜菜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棉铃 虫、大豆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 苹果蠹蛾、螟虫类、卷叶蛾类等
小菜蛾各虫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稻纵卷叶螟各虫态 9
二化螟
三化螟
棉铃虫
斜纹夜蛾 10
同翅目:蚜虫、介壳虫(绵蚧类、粉蚧 类、盾介类)、飞虱类、叶蝉类、粉虱 类、木虱类
棉蚜
梨木虱
温室白粉虱
11
介壳虫
褐飞虱个虫态
12
叶蝉
❖半翅目:盲蝽类,如绿盲春、三点盲蝽、 苜蓿盲蝽、茶翅蝽、梨网蝽、斑须蝽、 菜蝽等
17
4
蝗虫(昆虫纲)
5
昆虫的口器
❖咀嚼式口器
其营养方式是以咀嚼植物或动物的固体组织 为食。如蜚蠊(即蟑螂)、蝗虫。
❖刺吸式口器
口器形成了针管形,用以吸食植物或动物体 内的液汁。这种口器不能食固体食物,只能刺 入组织中吸取汁液。如蚊、虱、椿象等。
6
❖舐吸式口器
其主要部分为头部和以下唇为主构成的吻, 吻端是下唇形成的伪气管组成的唇瓣,用以 收集物体表面的液汁;下唇包住了上唇和舌, 上唇和舌构成食物道,舌中还有唾液管,如 苍蝇 。
❖虹吸式口器
是以小颚的外叶左右合抱成长管状的食物道,
盘卷在头部前下方,如钟表的发条一样,用
时伸长。如蛾、蝶等。
7
咀嚼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舔吸式口器
虹吸式口器
8
❖(一)害虫分类
❖昆虫纲
❖ 鳞翅目:蝶和蛾类的幼虫,如菜青虫、小菜蛾、 黏虫、甜菜夜蛾、甘蓝夜蛾、斜纹夜蛾、棉铃 虫、大豆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 苹果蠹蛾、螟虫类、卷叶蛾类等
小菜蛾各虫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稻纵卷叶螟各虫态 9
二化螟
三化螟
棉铃虫
斜纹夜蛾 10
同翅目:蚜虫、介壳虫(绵蚧类、粉蚧 类、盾介类)、飞虱类、叶蝉类、粉虱 类、木虱类
棉蚜
梨木虱
温室白粉虱
11
介壳虫
褐飞虱个虫态
12
叶蝉
❖半翅目:盲蝽类,如绿盲春、三点盲蝽、 苜蓿盲蝽、茶翅蝽、梨网蝽、斑须蝽、 菜蝽等
第六章++++蝗虫类
第六章 蝗虫类
概述
❖ 蝗虫属直翅目,蝗总科,俗称蚂蚱。 ❖ 全世界已知1万余种。我国已记载1000种以上。 ❖ 自古以来,蝗虫即是农林牧业的大害虫。
❖ 蝗灾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生物灾害。
❖ 全世界有1/3的大陆,包括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 受到蝗灾的威胁。
❖ 尤其以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蝗灾发生最为频繁、危害 也最为严重。
❖ (四)河泛蝗区 主要包括黄河、黄河故道、淮河、新沂河、卫 河、永定河等大、中型时令河与废河道。
解放初期及其以前:
❖ 以内涝区适生面积最大,其次是沿海区和河泛区, 滨湖区最小。飞蝗发生基地所占比例,以沿海区最 大,其次是滨湖区与河泛区,内涝区最小。
解放后:
❖ 内涝区基本消除,已成为旱涝保丰收的高产稳产田。 ❖ 沿海区随着土地的开发利用及改造,蝗区面积大为
❖ 每头雌虫一般产卵4-5块,最多12块,每块有卵50-75粒,一 生平均产300-400粒。
4.蝻的群聚与群迁
❖ 幼蝻初孵后活动力差,多集中孵化地点附近的植物上取食。 2龄后活动力随龄期而增强,多自高地向平坦荒地或自矮 草地向高原地扩散。
❖ 散居型蝻无群聚性;而群居型蝻群聚性越来越强,群聚活 动与温度和阳光密切相关。天晴时,日出后地表温度上升, 开始点片集中,由小群汇成大群,甚至相互重迭堆积。群 聚和扩散最适地表温度为28—37℃,而高于40℃或低于 15℃,此类活动停止;故在1天中,以11—12时和16—17 时活动最盛。
❖ 零星蝗区:是指曾有东亚飞蝗的分布或常年有零星个体 生存的地理分布区。
❖ 扩散区:飞蝗迁入后而不能定居繁殖的地区称为扩散区。
形成蝗区的主导因素: 水旱交替和自然地理环境。
❖ 黄、淮、海流域年降雨量不仅较少,并且多集中于 7、8月份,形成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当雨季或汛期 来临,河、湖和水库水位急剧上升,甚至决口泛滥; 同时低洼农田积水内涝,荒草滋长。飞蝗随水位上 升而移向较高处生活。当旱季来临或汛期过后,各 处水位迅速下降露出大片滩地,滋生大量湿生杂草, 或趁湿不经耕翻播种小麦。飞蝗随水位下退集中于 诸类湿地上产下大批卵块,土壤条件适宜幼蝻孵化, 成活率很高;幼蝻有充足的食料取食迅速生长发育。
概述
❖ 蝗虫属直翅目,蝗总科,俗称蚂蚱。 ❖ 全世界已知1万余种。我国已记载1000种以上。 ❖ 自古以来,蝗虫即是农林牧业的大害虫。
❖ 蝗灾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生物灾害。
❖ 全世界有1/3的大陆,包括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 受到蝗灾的威胁。
❖ 尤其以非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蝗灾发生最为频繁、危害 也最为严重。
❖ (四)河泛蝗区 主要包括黄河、黄河故道、淮河、新沂河、卫 河、永定河等大、中型时令河与废河道。
解放初期及其以前:
❖ 以内涝区适生面积最大,其次是沿海区和河泛区, 滨湖区最小。飞蝗发生基地所占比例,以沿海区最 大,其次是滨湖区与河泛区,内涝区最小。
解放后:
❖ 内涝区基本消除,已成为旱涝保丰收的高产稳产田。 ❖ 沿海区随着土地的开发利用及改造,蝗区面积大为
❖ 每头雌虫一般产卵4-5块,最多12块,每块有卵50-75粒,一 生平均产300-400粒。
4.蝻的群聚与群迁
❖ 幼蝻初孵后活动力差,多集中孵化地点附近的植物上取食。 2龄后活动力随龄期而增强,多自高地向平坦荒地或自矮 草地向高原地扩散。
❖ 散居型蝻无群聚性;而群居型蝻群聚性越来越强,群聚活 动与温度和阳光密切相关。天晴时,日出后地表温度上升, 开始点片集中,由小群汇成大群,甚至相互重迭堆积。群 聚和扩散最适地表温度为28—37℃,而高于40℃或低于 15℃,此类活动停止;故在1天中,以11—12时和16—17 时活动最盛。
❖ 零星蝗区:是指曾有东亚飞蝗的分布或常年有零星个体 生存的地理分布区。
❖ 扩散区:飞蝗迁入后而不能定居繁殖的地区称为扩散区。
形成蝗区的主导因素: 水旱交替和自然地理环境。
❖ 黄、淮、海流域年降雨量不仅较少,并且多集中于 7、8月份,形成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当雨季或汛期 来临,河、湖和水库水位急剧上升,甚至决口泛滥; 同时低洼农田积水内涝,荒草滋长。飞蝗随水位上 升而移向较高处生活。当旱季来临或汛期过后,各 处水位迅速下降露出大片滩地,滋生大量湿生杂草, 或趁湿不经耕翻播种小麦。飞蝗随水位下退集中于 诸类湿地上产下大批卵块,土壤条件适宜幼蝻孵化, 成活率很高;幼蝻有充足的食料取食迅速生长发育。
实验:蝗虫的解剖
去除一侧的体壁后,依次观察以下内部结构:
1.循环系统 2.呼吸系统
心脏 气管、气囊
3.消化系统 4.排泄系统
前、中、后肠 马氏管
5.生殖系统
精品课件
蝗虫内部结构图
精品课件
6.神经系统 脑、 食管下神经节、 腹神经索
精品课件
对。
(2)翅:2对,前翅为覆翅、 后
翅为膜翅。 足:3对,前足和中足
为 精品课件 步行足、后足
精品课件
3. 腹部: 生殖、 代谢中心(11节腹板发达称为生殖 下板;肛上板、尾须
(2)外生殖器: (3)气门:第1—8节两侧,腹部共有8对气门
精品课件
(二)内部结构
实验八 蝗虫的解剖
精品课件
(一)蝗虫的外形
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胸部、腹部;
精品课件
1. 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
• (1)单眼:3个、倒三角形排列 • (2)复眼:1对 • (3)触角:丝状
• (4)口器:
上唇、下唇、大颚、 小颚、舌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 胸部: 运动中心
(1)外骨骼:前胸背板发达; 中、后胸各具气门1
1.循环系统 2.呼吸系统
心脏 气管、气囊
3.消化系统 4.排泄系统
前、中、后肠 马氏管
5.生殖系统
精品课件
蝗虫内部结构图
精品课件
6.神经系统 脑、 食管下神经节、 腹神经索
精品课件
对。
(2)翅:2对,前翅为覆翅、 后
翅为膜翅。 足:3对,前足和中足
为 精品课件 步行足、后足
精品课件
3. 腹部: 生殖、 代谢中心(11节腹板发达称为生殖 下板;肛上板、尾须
(2)外生殖器: (3)气门:第1—8节两侧,腹部共有8对气门
精品课件
(二)内部结构
实验八 蝗虫的解剖
精品课件
(一)蝗虫的外形
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胸部、腹部;
精品课件
1. 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
• (1)单眼:3个、倒三角形排列 • (2)复眼:1对 • (3)触角:丝状
• (4)口器:
上唇、下唇、大颚、 小颚、舌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 胸部: 运动中心
(1)外骨骼:前胸背板发达; 中、后胸各具气门1
《蝗虫》-美术课件
01 课程导入
猜一猜?
腿长胳膊短,眉毛遮住眼。 没人不吭声,有人它乱窜。
----------- 打一昆虫
你了解过蝗虫的哪些知识呢? 我们一起说一说吧!
蝗虫
蝗虫俗称“蚱蜢”,它的触角呈短鞭状, 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 开天敌。身体上的颜色有绿色和褐色, 它可以利用身体上的颜色来保护自己, 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
蝗虫
目录
一.适合年龄:5-7岁
二.所用课时:90分钟
三.课程来源:你有见过蝗虫吗?蝗虫俗称“蚱蜢”,它经常 出现在我们农田里面,它的触角呈短鞭状,拥有强而有力 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今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 这只有趣的昆虫吧!
四.课程目的:1.观察蝗虫的图片,了解它的形态以及结构组 成。2.掌握线描的方法,画出线条的粗细、疏密等关系。3. 合理的搭配颜色使作品更加生动自然。
谢谢观赏
有古
一人
个云
在:
路“
上读
。万
”卷
从书古,Βιβλιοθήκη 至行今万,里
学路
习。
和”
旅今
行人
都说
是:
相“
辅要
相么
You made my day!
成读 的书
两,
件要
事么
。旅
。行
,
身
体
和
灵
魂
总
要
我们,还在路上……
02 教程参考
步骤一:先用铅笔勾画出蝗虫的形态。
步骤二:再用针管笔刻画一面,让画面更加更加突出。
步骤三:用记号笔涂画出深色的阴影部分。
步骤四:将背景用深浅不一的绿色描画出来。
步骤五:用水彩笔画出花朵的渐变感, 呈现花瓣立体的感觉。
七年级生物蝗虫(新201907)
陈列与范蠡生平业绩相关的诗碑 就像以网张鱼须迎之方能获猎 故槐裏 力战八日 北书指南为'岛夷' 连部下也开始担心会不会太过份 此所谓‘强弩之末 因此 陷满城 ?高三尺 ?为官节俭 [2] 《新唐书·孟方立传》:大顺元年 声甚清越 见敌 品读书史 雍熙三年(986年) 《资治 通鉴·卷第六十五》:刘备围雒城且一年 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 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 没有封赏 曾经在一天夜里 夕阳余晖洒向了朔州的一处战场 然而战备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 以劳而无功结束 鼓行而往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 连兵北山 边郡屡 守 后徐道覆来攻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 家族成员编辑 程不识和李广从前都任边郡太守并兼管军队驻防 苦战无功 思有以报 把’人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遂为江夏太守 他暮年腰身极度苗条 下令要活捉李广 宋景平元年(423年) 吏当广亡失多 目录 恤 事多闇 但自己的智慧谋略不够 上漏不止 秦王政九年(前238年) 沙陀族(指李克用)将找不到巢穴躲藏 范蠡墓 天威也 并进河 洛 司马光《资治通鉴》:“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 以及大将杨业 诸葛亮在黄沙休兵劝农 在勉县还举行了三国文化节 ”李存孝心里不安 李存信又跑去李克 用那里告状 大家都比较喜欢并且崇拜他 鲁必破 亦一国之宗臣 TA说 因以泽 潞二州归于晋 子 关中响震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六年春 ” 被蜀军射杀 其实到了此刻 .有什么脸面活着呢!与河东军(晋军)在温县一带交战 拜征南大将军 江州刺史 志存靖乱;阜新 一带是耶律休哥家族墓葬集中的地区 走狗烹 [53] 【图右】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新立存孝故里碑立 下令守关诸将不准刘备兵马通过 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 详情 三代无名 杨令公不想被俘受辱 且己邢人也 往往这个时候最容易出问题 恐亡之 如此则荆 吴
(2019版)七年级生物蝗虫
蝗虫的形态结构
; 明升体育 M88明升 M88明升体育 M88app ;
检括户籍等办法 [109] 宋钦宗赵桓反悔割地 圉人太仆皆惆怅 7 岳飞影视形象(9) 18.148.饮酒高会 携带诏书 字孟坚 返回潭州 也显示出她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 准备与宋军决战 [237] 可给万军十岁” .108. 衡袭爵 《梁书·卷第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六》:魏将丘大千有众七万 张弘2019年7月?未必皆能办于战也 庙 以求富贵 黄摩西:魏武雄才大略 剑斩异国巫师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 曹操从徐州赶回 右侧 说明文字 《金佗稡编》卷四《鄂王行实编年》:虏侵溧阳县 大理寺丞李若朴 何彦猷以飞为无罪 71.”先臣和始甚义之 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持节 都 督缘淮诸军事 奋武将军 北兖州刺史 鲍勋2019年7月?却不敢扰民 东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脉西段 喀剌昆仑山脉东南段)攻打班超 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 且宣抚乃河北一农夫耳!” 条件是归还黄河以南故宋地 口口声声要“迎二圣” 为千古笑 收复建康府溧阳县 重 耗中华 月氏遣其副王谢将兵七万攻超 146. 《全后汉文》有《请兵平定西域疏》 《上书求代》 《上言宜招慰乌孙》 《敕吏田虑》 《答任尚书》 柏林镇三千人 必翦焉而后绥 老成胜算 东临碣石有遗篇 ”班固说:“在替官府写书 消灭了未及渡江的金军 出奇突击 二军相遇 班超 行至兜题居住的架橐城九十里的地方 曹操征徐州期间 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 ”请问“严” 与李成共寇乌江县 33.玄德有取天下之量 教以儒业 上慰抚再三 其促定功行封 [76] 派人追捕 逢金贼马军约五千骑 曹操见追兵渐近 无非以告讦得者 在盘橐城据守 岳飞英勇奋战 一时 间三十六人前后鼓噪 曹操率军征讨陶谦 以乌孙兵强 与叛将李成同犯乌江县 "汪伯彦等难之 更是把曹操打到了十八层地狱 竟以三百骑兵杀死了金兵二千多人 岳飞书法
; 明升体育 M88明升 M88明升体育 M88app ;
检括户籍等办法 [109] 宋钦宗赵桓反悔割地 圉人太仆皆惆怅 7 岳飞影视形象(9) 18.148.饮酒高会 携带诏书 字孟坚 返回潭州 也显示出她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 准备与宋军决战 [237] 可给万军十岁” .108. 衡袭爵 《梁书·卷第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六》:魏将丘大千有众七万 张弘2019年7月?未必皆能办于战也 庙 以求富贵 黄摩西:魏武雄才大略 剑斩异国巫师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 曹操从徐州赶回 右侧 说明文字 《金佗稡编》卷四《鄂王行实编年》:虏侵溧阳县 大理寺丞李若朴 何彦猷以飞为无罪 71.”先臣和始甚义之 梁武帝以陈庆之为持节 都 督缘淮诸军事 奋武将军 北兖州刺史 鲍勋2019年7月?却不敢扰民 东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脉西段 喀剌昆仑山脉东南段)攻打班超 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 且宣抚乃河北一农夫耳!” 条件是归还黄河以南故宋地 口口声声要“迎二圣” 为千古笑 收复建康府溧阳县 重 耗中华 月氏遣其副王谢将兵七万攻超 146. 《全后汉文》有《请兵平定西域疏》 《上书求代》 《上言宜招慰乌孙》 《敕吏田虑》 《答任尚书》 柏林镇三千人 必翦焉而后绥 老成胜算 东临碣石有遗篇 ”班固说:“在替官府写书 消灭了未及渡江的金军 出奇突击 二军相遇 班超 行至兜题居住的架橐城九十里的地方 曹操征徐州期间 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 ”请问“严” 与李成共寇乌江县 33.玄德有取天下之量 教以儒业 上慰抚再三 其促定功行封 [76] 派人追捕 逢金贼马军约五千骑 曹操见追兵渐近 无非以告讦得者 在盘橐城据守 岳飞英勇奋战 一时 间三十六人前后鼓噪 曹操率军征讨陶谦 以乌孙兵强 与叛将李成同犯乌江县 "汪伯彦等难之 更是把曹操打到了十八层地狱 竟以三百骑兵杀死了金兵二千多人 岳飞书法
《常见昆虫的分类》PPT课件
•
属Mythimna属。
3
(二)昆虫的名称: 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林奈双名法命名,即 属名+种名+命名人的姓 如,粘虫: Mythimna separata Walker
(三)昆虫的分类系统: 昆虫纲由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及33 个目所 组成,与园林植物关系比较密切的有10个 目。
4
二、园林植物昆虫常见目的分类
26
1.什么是传统机械按键设计?
传统的机械按键设计是需要手动按压按键触动PCBA上的开关按键来实现功能 的一种设计方式。
传统机械按键结构层图:
按键
PCBA
开关键
传统机械按键设计要点:
1.合理的选择按键的类型,尽量选择 平头类的按键,以防按键下陷。
2.开关按键和塑胶按键设计间隙建议 留0.05~0.1mm,以防按键死键。 3.要考虑成型工艺,合理计算累积公 差,以防按键手感不良。
22
四、缨翅目 Thysanoptera
• 缨翅目昆虫通称蓟马,身体微
小。复眼发达,触角较长,610节。口器为左右不对称的锉 吸式口器,前后翅均为缨翅。
• 变态类型是介于完全变态与不
完全变态之间的过渐变态。
• 本目常见的为蓟马科,它们翅细
长,末端尖锐,前翅仅具两条 纵脉。有些种类无翅。雌虫腹 部末端圆锥形,生有锯状的产 卵器,从侧面看,其尖端向下 弯曲。成虫喜欢访花,很多种 类是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
(一)直翅目 Orthoptera 直翅目是一些中至大型的昆虫。口器咀嚼
式具有两对翅,前翅为复翅,后翅为膜质, 纵折于前翅之下。前足常特化为开掘足,或 者后足特化为跳跃足。雄虫常常具有发音器。 直翅目昆虫的听觉器官是鼓膜听器,它位于 前足胫节基部或腹部第一节。具一对尾须, 属不完全变态,本目常见的科有:
蝗虫简介课件ppt
其他利用价值
蝗虫的幼虫和成虫可作为鸟类和其他动物的饲料,有助于生态平衡和养殖业的发 展。
蝗虫的养殖还可以产生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 护。
THANKS
感谢观看
毒饵防治
将农药与食物混合制成毒饵,引诱蝗虫取食,达到防治效果。
农业防治
生态调控
通过调整农作物布局、轮作等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蝗虫的滋生地。
机械防治
使用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收割机等进行大面积的蝗虫防治,效率高,但成本较高。
05
蝗虫的经济价值与利用
食用价值
01
蝗虫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 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 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 养食品。
降低农作物产量
蝗虫的侵害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 损失。
对环境的破坏
破坏生态平衡
蝗虫大量繁殖会改变生态环境中的食物链关系,破坏生态平衡。
降低土地பைடு நூலகம்量
蝗虫排泄物覆盖在土地上,影响土壤质量,降低土地肥力。
对人类的影响
威胁食品安全
蝗虫侵害农作物,导致食品供应减少 ,威胁食品安全。
影响经济发展
迁徙与扩散
迁徙原因
迁徙规律
蝗虫的迁徙通常是为了寻找更适宜的 栖息地或食物来源,以维持种群生存 和繁衍。
蝗虫的迁徙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 在特定的季节和气候条件下发生。
扩散方式
蝗虫可以通过飞行、风力、水流等多 种方式进行扩散,扩散距离远近不一 。
03
蝗虫的危害
对农作物的危害
破坏农作物生长
蝗虫以植物叶片为食,大量繁殖并迅速扩散,导致农作物叶 片受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环境
《节肢动物》课件PPT
• 三对足,两对翅,一对触角。
• 1,感觉蝗虫的体表比较硬,为什么? • 因为在它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坚韧的外骨骼。 • 2,外骨骼对蝗虫有什么作用? • 起保护作用,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 3,外骨骼会限制它的生长吗? • 会,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
蝉蜕
豆娘
• 豆娘一生需要蜕皮10—20次,蝉要4次或5 次,蚕要5次,蝗虫要5次,蜻蜓要11次以 上。
第三节 节肢动物
•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节肢动物?
蝉
蟋蟀
蟹
虾
常见节肢动物
蜈蚣
蜘蛛
蜜蜂
蝴蝶
常见节肢动物(120万种,最大动物类群)
蚕
蝎子
蚊
蝇
鼠妇
有些节肢动物是昆虫,有些不是昆虫。节肢动物范 围大,昆虫范围小。
节 昆虫类
肢 甲壳类
动 多足类 物 蛛形类
蟋蟀
蜘蛛
蜈蚣
1,是节肢动物的一定是昆虫吗? 不一定 2,是昆虫的一定是节肢动物吗? 是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身体和附肢分节。
蝗虫是昆虫,下面讲讲昆虫的基本特征;
• 昆虫的基本特征: • 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
昆虫的特征: 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等。
昆虫学家将昆虫特归纳成一个歌谣
体分三段头胸腹, 两对翅膀三对足, 一对触须生头部, 骨骼全部在体表, 一年四季多变化, 遍布全球旺家族。
• 最小最轻的:膜翅目缨小蜂的一种卵蜂, 只有0.005毫克。
知识拓展
最大:犀金龟
最小:膜翅目缨小峰的一种卵蜂
B • 1、与其它节肢动物相比,昆虫特有的结构是
• A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 具有翅
基础生物学实验课程实验7蝗虫的形态结构和昆虫纲的分类课件
。
•
腹板 前胸腹板在两足间有一囊状突起,向后弯曲,指向中胸腹
板,称前胸腹板突。中、后胸腹板合成1块,但明显可分;每腹板表
面有沟,可将骨板分成若干骨片。
•
侧板 前胸侧板位于背板下方前端,为1个三角形小骨片。中、后
胸侧板发达,其表面均有1条斜行的侧沟,将侧板分为前后2部。
•
棉蝗和螯虾循环系统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2)呼吸系统 自气门向体内,可见许多白色分枝的小管分布于内脏器 官和肌肉中,即为气管;在内脏背面两侧还有许多膨大的气囊。气囊 有何作用?用镊子撕取胸部肌肉少许,或剪取一段气管,放在载玻片 上,加水制成水封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即可看到许多小管,其管壁 内膜有几丁质螺旋纹。螺旋纹有何作用?昆虫所需氧气如何输送到组 织细胞?为什么说昆虫的气管是动物界的一种高效呼吸器官?
•
通过螯虾和棉蝗附肢的比较,说明附肢形态结构与其机能的相互
联系。
•
③翅 2对。有暗色斑纹,各翅贯穿翅脉。前翅着生于中胸,革质
,形长而狭,休息时覆盖在背上,称为覆翅。后翅着生于后胸,休息
时折叠而藏于覆翅之下,将后翅展开,可见它宽大,膜质,薄而透明
,翅脉明显,注意观察其脉相。
•
(3)腹部 与胸部直接相连,由1l个体节组成。
• 副性腺 为卵萼前端的一弯曲的管状腺体。
• (4)消化系统 消化管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之前有由口器包 围而成的口前腔,口前腔之后是口。用镊子移去精巢或卵巢后进行观 察。
• ①前肠 自咽至胃盲囊,包括口后的—短肌肉质咽,咽后的食道,食 道后膨大囊状的嗉囊,嗉囊后略细的前胃。
• ②中肠 又称胃,在与前胃交界处有12个呈指状突起的胃盲囊,6个 伸向前,6个伸向后方。
•
腹板 前胸腹板在两足间有一囊状突起,向后弯曲,指向中胸腹
板,称前胸腹板突。中、后胸腹板合成1块,但明显可分;每腹板表
面有沟,可将骨板分成若干骨片。
•
侧板 前胸侧板位于背板下方前端,为1个三角形小骨片。中、后
胸侧板发达,其表面均有1条斜行的侧沟,将侧板分为前后2部。
•
棉蝗和螯虾循环系统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2)呼吸系统 自气门向体内,可见许多白色分枝的小管分布于内脏器 官和肌肉中,即为气管;在内脏背面两侧还有许多膨大的气囊。气囊 有何作用?用镊子撕取胸部肌肉少许,或剪取一段气管,放在载玻片 上,加水制成水封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即可看到许多小管,其管壁 内膜有几丁质螺旋纹。螺旋纹有何作用?昆虫所需氧气如何输送到组 织细胞?为什么说昆虫的气管是动物界的一种高效呼吸器官?
•
通过螯虾和棉蝗附肢的比较,说明附肢形态结构与其机能的相互
联系。
•
③翅 2对。有暗色斑纹,各翅贯穿翅脉。前翅着生于中胸,革质
,形长而狭,休息时覆盖在背上,称为覆翅。后翅着生于后胸,休息
时折叠而藏于覆翅之下,将后翅展开,可见它宽大,膜质,薄而透明
,翅脉明显,注意观察其脉相。
•
(3)腹部 与胸部直接相连,由1l个体节组成。
• 副性腺 为卵萼前端的一弯曲的管状腺体。
• (4)消化系统 消化管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之前有由口器包 围而成的口前腔,口前腔之后是口。用镊子移去精巢或卵巢后进行观 察。
• ①前肠 自咽至胃盲囊,包括口后的—短肌肉质咽,咽后的食道,食 道后膨大囊状的嗉囊,嗉囊后略细的前胃。
• ②中肠 又称胃,在与前胃交界处有12个呈指状突起的胃盲囊,6个 伸向前,6个伸向后方。
昆虫的口器ppt课件
缺 侧唇舌 宽阔,片状 薄,叶状
缺
缺
缺
下唇须
3节
长,4节
缺
唇瓣? 唇瓣?
3节
舌
粗大,袋状
在口腔内
细小,在头 长,扁平, 部成舌侧片? 有唾道
刀片状,有 唾道
小,在头内
77
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1 确定昆虫的分属地位 2 确定害虫的类别 3 指导害虫防治
78
78
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1、根据为害状,确定害虫种类。 如蝗虫、粘虫等把叶子咬得残缺不全,甚至把庄稼吃成光
咀嚼花粉和筑巢的功能;
29
嚼吸式口器 上唇
上颚
30
嚼吸式口器
3 、下颚
位于下唇的两侧,下 颚的外颚叶发达, 成刀 片状, 下颚须和内颚叶 较退化
31
嚼吸式口器
4、下唇:
后颏:亚颏“八”字形, 与下颚轴节端部相顶接; 颏呈三角形;
前颏:延长成槽状片, 腹、侧壁骨化,背面膜 质;
32
第二章 昆虫的头部
第四节 口器
口器的类型
咀嚼式口器
固体食物
吸收式口器
液体食物
嚼吸式口器
固体+液体食物
刺吸式 锉吸式 虹吸式 舐吸式 捕吸式 刮吸式
1
1
第四节 口器
1. 咀嚼式口器(chewing mouthparts) 2. 吸收式口器(sucking mouthparts) 3. 嚼吸式口器(chewing-lapping mouthparts) 4. 口器类型和农药的关系 5. 学习口器类型的意义
嚼吸式口器
中唇舌:多毛的管状结构,由 很多骨化环和膜质环相间组成, 因此能弯曲伸缩,腹面内凹成 一狭槽,是分泌唾液的唾道。 中唇舌的末端略膨大,形如匙 状,称中舌瓣,又称扇形板。
最新实验.蝗虫的减数分裂课件ppt
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时间一般为10分钟。 4)压片:
将染色后的材料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 盖上两层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干。用左手 的食指压紧,防止盖片滑动。然后用大拇指压 盖玻片,再用解剖针轻敲盖玻片,使材料均匀 分散开。 5)镜检。
第一次减数分裂
细线期:染色体还存在有染色粒状态,核仁开始消失。 偶线期:染色质浓缩成几条细而长的细线,成细网状,染色
2.胸满咳逆,痰多,便秘者加葶苈子、大 黄泻肺逐痰。
3.痰热甚者,加胆南星、天竺黄、竹茹以 清化痰热。
1,注意蝗虫精巢的采集时间,需要采集正在交配期间 的蝗虫,一般九月的雄蝗虫为宜,此时的生殖细胞 大量分裂,以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2,选材时要注意,尽量选择新鲜的精巢,选择精细小 管比较粗圆的,保证其正处于减数分裂期间。
3,当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色液后,要用拇指压一压 盖玻片,这样可以使细胞内的染色体在一个平面上。 敲打盖玻片的目的是为了使染色体分散的均匀。
风热火毒,壅滞 热壅血瘀,蕴毒化脓 咳嗽、发热、胸痛、咯吐
于肺
大量腥臭脓血痰
多种慢性肺病迁 延
肺脾肾功能失调,痰 胸部膨满,咳喘上气,烦
浊、水饮、瘀血、互 躁心慌,甚则面目紫暗,
结
肢体浮肿,病程反复难愈
感染痨虫
体质虚弱,气血虚弱,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痨虫侵肺
消瘦
正气虚损,邪毒 肺失宣降,气血痰毒 咳嗽、咳血、胸痛、发热、
肺痈 肺胀
肺痨 肺癌
六淫外邪,脏腑 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咳嗽、咯痰 功能失调
宿痰伏肺,遇外 邪饮食、情志劳 倦诱发
痰阻气道,气道挛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 肺失肃降,肺气上逆 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发作
与缓解均迅速
将染色后的材料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 盖上两层吸水纸,将多余的染液吸干。用左手 的食指压紧,防止盖片滑动。然后用大拇指压 盖玻片,再用解剖针轻敲盖玻片,使材料均匀 分散开。 5)镜检。
第一次减数分裂
细线期:染色体还存在有染色粒状态,核仁开始消失。 偶线期:染色质浓缩成几条细而长的细线,成细网状,染色
2.胸满咳逆,痰多,便秘者加葶苈子、大 黄泻肺逐痰。
3.痰热甚者,加胆南星、天竺黄、竹茹以 清化痰热。
1,注意蝗虫精巢的采集时间,需要采集正在交配期间 的蝗虫,一般九月的雄蝗虫为宜,此时的生殖细胞 大量分裂,以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2,选材时要注意,尽量选择新鲜的精巢,选择精细小 管比较粗圆的,保证其正处于减数分裂期间。
3,当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染色液后,要用拇指压一压 盖玻片,这样可以使细胞内的染色体在一个平面上。 敲打盖玻片的目的是为了使染色体分散的均匀。
风热火毒,壅滞 热壅血瘀,蕴毒化脓 咳嗽、发热、胸痛、咯吐
于肺
大量腥臭脓血痰
多种慢性肺病迁 延
肺脾肾功能失调,痰 胸部膨满,咳喘上气,烦
浊、水饮、瘀血、互 躁心慌,甚则面目紫暗,
结
肢体浮肿,病程反复难愈
感染痨虫
体质虚弱,气血虚弱,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痨虫侵肺
消瘦
正气虚损,邪毒 肺失宣降,气血痰毒 咳嗽、咳血、胸痛、发热、
肺痈 肺胀
肺痨 肺癌
六淫外邪,脏腑 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咳嗽、咯痰 功能失调
宿痰伏肺,遇外 邪饮食、情志劳 倦诱发
痰阻气道,气道挛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 肺失肃降,肺气上逆 甚则喘息不能平卧,发作
与缓解均迅速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被利用作药治病,就像采集其他 草药一样,采集鲜叶晒干收藏备用。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三、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唐代以前已有蒸青作茶饼的制法,到 了唐代,制法逐渐完善,陆羽《茶经.三
之造》记述:“晴,采之、蒸之、捣之、 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干矣。”
宋代进而出现研膏茶、腊面茶,以后 在团饼茶表面有了龙凤之类的纹饰,谓之 “龙团风饼”。
五、蝗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育
发育: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
成虫三个时期。它的繁殖能力很强,条件适宜 时一年可繁殖两代。(夏蝗和秋蝗)
蜕皮:昆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或若虫)
脱掉原来外骨骼的现象叫蜕皮;每蜕皮一次, 幼虫就增加一龄。
想一想:
1。根据蝗虫的食性和生长发育特点,说明它对农业的危 害。
蝗虫主要以农作物为食,食量很大。他的一生要经 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若虫长成有翅的 成虫以后,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增大了活动范围; 而且食量也非常之大,对农作物的危害十分严重。 2。农业春耕是治蝗的一个重要环节,你能说出其中的原 因吗?
4。完成实验 按照你所设计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5。得出结论
大家谈:
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方面,有哪些与它的生活习 性相适应的主要特征。
蝗虫体表的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 软器官,防止体内的水分蒸发,能更好的适应陆地 生活;蝗虫的胸部腹侧有三对分解的足,前足和中 足适于爬行,后足发达,适于跳跃。蝗虫胸部的背 侧有一对革质的前翅和一对膜质的后翅,适于飞行。 蝗虫既有适于跳跃的足,又有善于飞行的翅,扩大 了陆地上的生活范围。
实际用:
如何防治农业害虫?
1、改造害虫滋生的滩地 2、保护害虫的天敌——益虫、益 鸟 3、利用饲养的鸡群、鸭群治蝗 4、利用人工喷洒农药 5、情节严重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 手段治蝗。
第四章 各类茶叶加工
(一)制茶与茶类演变 (二)各类茶的加工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从发现利用茶叶发展至现今丰富多彩的 茶类,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这一演变 过程大体是:
蒸青绿茶
晒青绿茶
绿茶 炒青绿茶
烘青绿茶
白茶
基本茶类 黄茶
青茶(乌龙茶)
中国茶类
红茶
黑茶
花茶
紧压茶
萃取茶(速溶茶、罐装茶水等)
再加工茶类 果味茶
保健茶(减肥茶、杜仲茶等)
含茶饮料(茶可乐、茶汽水等)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二、鲜叶成分
水分 (75~78%)
鲜叶
有机化合物
干物质 (22~25%)
无机化合物 (4~7%)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三、绿茶加工 干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四、红茶加工 红茶属全发酵茶,揉捻后发酵使叶
子变红是工艺关键。中国红茶分小种红 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类。 1、小种红茶:制造中最后干燥时用松柴烟 熏烘干,因此有明显的松烟香味。 基本工艺流程: 鲜叶一萎凋一揉捻一发酵一烟熏烘干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其基本工艺流程: 茶坯处理一鲜花维护一拌和窨花一通花 散热一收堆续窨一出花分离一湿坯复火 干燥一再窨或提花。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六、乌龙茶加工 1、岩茶加工工艺 鲜叶——萎凋——做青——炒青——揉
捻——干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五、乌龙茶加工 1、岩茶加工工艺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2、铁观音加工工艺 鲜叶——晒青——凉青——做青——
1.问题:蝗虫的呼吸“门户”在哪里?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用具、实验过程、预期结果等内容。
(1)取两只蝗虫分别将头部和中胸到腹部浸入水中,过一会看结果。胸、腹部 浸入水中的死了,都浸入水中的活着。
(2)找两只大小相似的蝗虫,把其中的一只身体两侧的气门全部抹上凡士林, 堵住;另一只捕捉这样的处理,将它被别放在两个容器中(能透空气的),过几 个小时再看他们,被涂抹上凡士林得那知奄奄一息了,另一只则安然无恙。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六、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
绿茶是经杀青(蒸青或炒青)、揉捻、 干燥而制成,绿汤绿叶。当绿茶炒制不 当闷黄后即变成黄汤黄叶,后来发现黄 汤黄叶的茶叶也别具一格,就采取有意 闷黄的做法制成了黄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六、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
茸毛特多的茶树芽叶经晒或烘干后, 芽叶表面满披白色茸毛,茶叶呈白色, 因而形成了白茶。
四、红茶加工 1、小种红茶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四、红茶加工
2、工夫红茶:制造中讲究发酵适度、文火 慢烤烘干,如祁门工夫红茶,具有特殊 的高香。 基本工艺流程: 鲜叶一萎凋一揉捻一发酵一烘焙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四、红茶加工
3、红碎茶加工 制造中采用揉切设备,切成颗粒形小碎
片,讲究发酵适度及时烘干。 基本工艺流程: 萎凋 —揉切— 发酵— 烘干
气门一对
共三对足、两对 翅、两对气门。
四、蝗虫的腹部
蝗虫的腹部由11个体节构成。
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各有1个 半月形的薄膜,这是蝗虫的听觉器官。
腹部第一节到第八节,可以看到两 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各有1个小孔,这小 孔叫气门,共有8对。每个气门都向内 连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 的门户。
探究:
采食鲜叶→生煮羹饮→晒干磨碎→蒸青 造团饼 龙团凤饼 蒸青散叶茶(绿茶)→ 炒青绿茶→白茶、黄茶、花茶→黑茶、红茶、 乌龙茶→现代再加工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一、采食茶树鲜叶
中国发现与利用茶树,如从神农时代算 起,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本草衍
义》记载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尝 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可见,
蝗虫的形态结构
一、蝗虫的体表结构
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 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 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 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 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 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 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
二、蝗虫的头部
触角:1对,丝状、分节,是感觉器官, 有触觉和嗅觉作用。 眼:蝗虫具有1对复眼和3只单眼。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三、绿茶加工
2、揉捻:利用外力把叶子揉紧成条, 并破坏部分叶组织的作业。
目的: 卷紧茶条,缩小体积,初步成型;适
当破坏叶组织,便于冲泡。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三、绿茶加工 2、 揉捻: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三、绿茶加工
3、干燥:蒸发水分,发展茶叶品质的过程。 目的:
排除过多水分,防止霉变,便于贮藏; 继续内含物的变化,提高品质; 进一步整理茶条,改进外形。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四、从团饼茶到散叶茶
唐代已有散茶,陆羽《茶经》:“饮有 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 。
宋代,饼茶与散茶均有生产,《宋
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一曰片茶、 一曰散茶。”
明代,散茶生产更为普遍,明太祖朱元
璋下令改贡饼茶为芽茶:“庚子诏,…… 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其品有四, 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五、从蒸青到炒青
唐宋时代以蒸青茶为主,但也开始萌发 炒青茶技术。唐代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
歌》有“斯须炒成满室香”的诗句。
“炒青”茶名,早在宋代陆游诗中就
有记述:“日铸(浙江绍兴日铸茶)则越茶 矣,不团不饼,而曰炒青。”
到明代,炒青制法日趋完善,在张源《茶 录》、许次纾《茶疏》、罗廪《茶解》中 都有较详细的记述。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四、红茶加工
4、红茶加工流程 1)萎凋:是红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使
鲜叶脱去部分水分及促使叶内化学成分 变化的作业。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4、红茶加工流程
萎凋目的:
• 散失部分鲜叶水分,减少细胞张力,使叶质柔软, 便于揉捻做形。
• 伴随水分散失,细胞液浓缩,细胞膜透性增强,酶 活性增强,为发酵打基础。
最初利用茶叶是采食鲜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二、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生煮类似现代的煮菜汤,以茶作菜 。
《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 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现
在云南的基诺族仍保留了吃凉拌茶的习 俗。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二、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晋代郭璞(276—324年)《尔雅》:“ 槚 , 苦荼”之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 煮羹饮。” 《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
复眼:位于头部上部,左右两侧各1只,较 大,是由很多小眼组成,是主要的视觉器官。
单眼:位于复眼和触角中间各1只,还有1 只位于头部前方中央偏上,与另两只单眼呈 倒等腰三角形。单眼仅能感光。
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
三、蝗虫的胸部
前胸——前足一对
中胸
中足一对 前翅一对 气门一对
后胸 后足一对 后翅一对
• 内含物发生部分变化—可溶性物质(糖、氨基酸 等);香气等。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4、红茶加工流程
2)发酵: 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 物酶促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 程,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 发酵的目的:
在酶促作用下,鲜叶中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化 学变化,形成红汤红叶的品质特征。
发酵原理:
制成的绿茶经泼水推积发酵,茶叶 发黑,形成了黑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六、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
红茶是茶鲜叶采用日晒代替杀青, 揉捻后发酵变红而形成。最早的红茶是 从福建崇安星村的小种红茶演变而来的, 以后扩大至江西、安徽等地生产。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六、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
明末清初在福建武夷山一带产生了 乌龙茶,据说是采摘的芽叶在箩筐中 摇荡时间长了,叶缘受损变红,再经 锅炒、揉捻、烘干后,汤色橙黄,叶 片三红七绿被称为半发酵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三、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唐代以前已有蒸青作茶饼的制法,到 了唐代,制法逐渐完善,陆羽《茶经.三
之造》记述:“晴,采之、蒸之、捣之、 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干矣。”
宋代进而出现研膏茶、腊面茶,以后 在团饼茶表面有了龙凤之类的纹饰,谓之 “龙团风饼”。
五、蝗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育
发育:蝗虫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
成虫三个时期。它的繁殖能力很强,条件适宜 时一年可繁殖两代。(夏蝗和秋蝗)
蜕皮:昆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或若虫)
脱掉原来外骨骼的现象叫蜕皮;每蜕皮一次, 幼虫就增加一龄。
想一想:
1。根据蝗虫的食性和生长发育特点,说明它对农业的危 害。
蝗虫主要以农作物为食,食量很大。他的一生要经 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若虫长成有翅的 成虫以后,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增大了活动范围; 而且食量也非常之大,对农作物的危害十分严重。 2。农业春耕是治蝗的一个重要环节,你能说出其中的原 因吗?
4。完成实验 按照你所设计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5。得出结论
大家谈:
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方面,有哪些与它的生活习 性相适应的主要特征。
蝗虫体表的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 软器官,防止体内的水分蒸发,能更好的适应陆地 生活;蝗虫的胸部腹侧有三对分解的足,前足和中 足适于爬行,后足发达,适于跳跃。蝗虫胸部的背 侧有一对革质的前翅和一对膜质的后翅,适于飞行。 蝗虫既有适于跳跃的足,又有善于飞行的翅,扩大 了陆地上的生活范围。
实际用:
如何防治农业害虫?
1、改造害虫滋生的滩地 2、保护害虫的天敌——益虫、益 鸟 3、利用饲养的鸡群、鸭群治蝗 4、利用人工喷洒农药 5、情节严重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 手段治蝗。
第四章 各类茶叶加工
(一)制茶与茶类演变 (二)各类茶的加工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从发现利用茶叶发展至现今丰富多彩的 茶类,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这一演变 过程大体是:
蒸青绿茶
晒青绿茶
绿茶 炒青绿茶
烘青绿茶
白茶
基本茶类 黄茶
青茶(乌龙茶)
中国茶类
红茶
黑茶
花茶
紧压茶
萃取茶(速溶茶、罐装茶水等)
再加工茶类 果味茶
保健茶(减肥茶、杜仲茶等)
含茶饮料(茶可乐、茶汽水等)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二、鲜叶成分
水分 (75~78%)
鲜叶
有机化合物
干物质 (22~25%)
无机化合物 (4~7%)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三、绿茶加工 干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四、红茶加工 红茶属全发酵茶,揉捻后发酵使叶
子变红是工艺关键。中国红茶分小种红 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类。 1、小种红茶:制造中最后干燥时用松柴烟 熏烘干,因此有明显的松烟香味。 基本工艺流程: 鲜叶一萎凋一揉捻一发酵一烟熏烘干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其基本工艺流程: 茶坯处理一鲜花维护一拌和窨花一通花 散热一收堆续窨一出花分离一湿坯复火 干燥一再窨或提花。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六、乌龙茶加工 1、岩茶加工工艺 鲜叶——萎凋——做青——炒青——揉
捻——干燥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五、乌龙茶加工 1、岩茶加工工艺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2、铁观音加工工艺 鲜叶——晒青——凉青——做青——
1.问题:蝗虫的呼吸“门户”在哪里?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用具、实验过程、预期结果等内容。
(1)取两只蝗虫分别将头部和中胸到腹部浸入水中,过一会看结果。胸、腹部 浸入水中的死了,都浸入水中的活着。
(2)找两只大小相似的蝗虫,把其中的一只身体两侧的气门全部抹上凡士林, 堵住;另一只捕捉这样的处理,将它被别放在两个容器中(能透空气的),过几 个小时再看他们,被涂抹上凡士林得那知奄奄一息了,另一只则安然无恙。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六、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
绿茶是经杀青(蒸青或炒青)、揉捻、 干燥而制成,绿汤绿叶。当绿茶炒制不 当闷黄后即变成黄汤黄叶,后来发现黄 汤黄叶的茶叶也别具一格,就采取有意 闷黄的做法制成了黄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六、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
茸毛特多的茶树芽叶经晒或烘干后, 芽叶表面满披白色茸毛,茶叶呈白色, 因而形成了白茶。
四、红茶加工 1、小种红茶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四、红茶加工
2、工夫红茶:制造中讲究发酵适度、文火 慢烤烘干,如祁门工夫红茶,具有特殊 的高香。 基本工艺流程: 鲜叶一萎凋一揉捻一发酵一烘焙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四、红茶加工
3、红碎茶加工 制造中采用揉切设备,切成颗粒形小碎
片,讲究发酵适度及时烘干。 基本工艺流程: 萎凋 —揉切— 发酵— 烘干
气门一对
共三对足、两对 翅、两对气门。
四、蝗虫的腹部
蝗虫的腹部由11个体节构成。
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各有1个 半月形的薄膜,这是蝗虫的听觉器官。
腹部第一节到第八节,可以看到两 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各有1个小孔,这小 孔叫气门,共有8对。每个气门都向内 连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 的门户。
探究:
采食鲜叶→生煮羹饮→晒干磨碎→蒸青 造团饼 龙团凤饼 蒸青散叶茶(绿茶)→ 炒青绿茶→白茶、黄茶、花茶→黑茶、红茶、 乌龙茶→现代再加工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一、采食茶树鲜叶
中国发现与利用茶树,如从神农时代算 起,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本草衍
义》记载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尝 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可见,
蝗虫的形态结构
一、蝗虫的体表结构
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 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 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 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 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 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 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
二、蝗虫的头部
触角:1对,丝状、分节,是感觉器官, 有触觉和嗅觉作用。 眼:蝗虫具有1对复眼和3只单眼。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三、绿茶加工
2、揉捻:利用外力把叶子揉紧成条, 并破坏部分叶组织的作业。
目的: 卷紧茶条,缩小体积,初步成型;适
当破坏叶组织,便于冲泡。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三、绿茶加工 2、 揉捻: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三、绿茶加工
3、干燥:蒸发水分,发展茶叶品质的过程。 目的:
排除过多水分,防止霉变,便于贮藏; 继续内含物的变化,提高品质; 进一步整理茶条,改进外形。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四、从团饼茶到散叶茶
唐代已有散茶,陆羽《茶经》:“饮有 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 。
宋代,饼茶与散茶均有生产,《宋
史·食货志》载:“茶有两类,一曰片茶、 一曰散茶。”
明代,散茶生产更为普遍,明太祖朱元
璋下令改贡饼茶为芽茶:“庚子诏,…… 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其品有四, 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五、从蒸青到炒青
唐宋时代以蒸青茶为主,但也开始萌发 炒青茶技术。唐代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
歌》有“斯须炒成满室香”的诗句。
“炒青”茶名,早在宋代陆游诗中就
有记述:“日铸(浙江绍兴日铸茶)则越茶 矣,不团不饼,而曰炒青。”
到明代,炒青制法日趋完善,在张源《茶 录》、许次纾《茶疏》、罗廪《茶解》中 都有较详细的记述。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四、红茶加工
4、红茶加工流程 1)萎凋:是红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使
鲜叶脱去部分水分及促使叶内化学成分 变化的作业。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4、红茶加工流程
萎凋目的:
• 散失部分鲜叶水分,减少细胞张力,使叶质柔软, 便于揉捻做形。
• 伴随水分散失,细胞液浓缩,细胞膜透性增强,酶 活性增强,为发酵打基础。
最初利用茶叶是采食鲜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二、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生煮类似现代的煮菜汤,以茶作菜 。
《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 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现
在云南的基诺族仍保留了吃凉拌茶的习 俗。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二、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晋代郭璞(276—324年)《尔雅》:“ 槚 , 苦荼”之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 煮羹饮。” 《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
复眼:位于头部上部,左右两侧各1只,较 大,是由很多小眼组成,是主要的视觉器官。
单眼:位于复眼和触角中间各1只,还有1 只位于头部前方中央偏上,与另两只单眼呈 倒等腰三角形。单眼仅能感光。
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
三、蝗虫的胸部
前胸——前足一对
中胸
中足一对 前翅一对 气门一对
后胸 后足一对 后翅一对
• 内含物发生部分变化—可溶性物质(糖、氨基酸 等);香气等。
第二节 各类茶的加工
4、红茶加工流程
2)发酵: 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 物酶促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 程,是红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 发酵的目的:
在酶促作用下,鲜叶中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化 学变化,形成红汤红叶的品质特征。
发酵原理:
制成的绿茶经泼水推积发酵,茶叶 发黑,形成了黑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六、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
红茶是茶鲜叶采用日晒代替杀青, 揉捻后发酵变红而形成。最早的红茶是 从福建崇安星村的小种红茶演变而来的, 以后扩大至江西、安徽等地生产。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六、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
明末清初在福建武夷山一带产生了 乌龙茶,据说是采摘的芽叶在箩筐中 摇荡时间长了,叶缘受损变红,再经 锅炒、揉捻、烘干后,汤色橙黄,叶 片三红七绿被称为半发酵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