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认同与汉语国际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e28cf86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6.png)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汉语国际教育是指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外国人传授汉语知识和文化背景的教育活动。
随着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汉语国际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汉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
通过文化教学和传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也可以增进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如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进行有效的文化教学和传播,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加强文化元素的渗透。
在汉语教学中,往往重点放在语言知识本身的传授上,而忽略了文化背景的介绍和讲解。
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满足学生的语言需求,而不能真正帮助他们理解汉语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在设计课程和选择教材时,应该注重汉语文化的介绍和讲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传统节日、饮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等方面,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需要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加强文化教学和传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来进行文化教学,比如讲解、展示、互动等。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民俗习惯,再通过讨论、演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还可以通过文化体验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来加强文化教学和传播。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的文化遗址和历史建筑,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还可以邀请中国文化名家来学校进行文化讲座和艺术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让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的生活和文化。
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
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国内与国际影响
![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国内与国际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241e2c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d.png)
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国内与国际影响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的进程,现代汉语言文学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种拥有丰富历史和独特特色的语言,汉语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国际社会的关注。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层面分别分析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影响。
一、国内影响现代汉语言文学对国内影响深远,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并对中国的文化、社会和意识形态产生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首先,现代汉语言文学体现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学传统,这些传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价值观念,对于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凝聚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现代汉语言文学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动人的情感,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引发共鸣,传递正能量,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现代汉语言文学还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化创新的进步,培养了众多的文学人才,并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国际影响与此同时,现代汉语言文学也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随着中国的崛起,汉语国际传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和使用汉语,并对现代汉语言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首先,现代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的独特文化符号,吸引了大量外国读者的关注,他们通过阅读汉语文学作品,不仅能够获得有关中国历史、文化和民俗的宝贵信息,还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其次,现代汉语言文学在国际文坛上获得了广泛赞誉,许多汉语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国际文学奖项中屡获殊荣。
这不仅为中国文学打开了国际市场,也为全世界的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文化交流。
总结起来,现代汉语言文学在国内外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成为了中国人民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
与此同时,它也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支持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并积极推动其在国内外的交流合作,以进一步提升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国内与国际影响力。
汉语语言认同习惯
![汉语语言认同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7315870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0.png)
汉语语言认同习惯语言是文化的焦点,语言的变迁象征着文化的变迁,语言认同实际上就是文化的认同。
所谓汉语语言认同习惯是包含名词性的身份与动词性的认同的一个概念,其实质是一种人为的文化选择.社团语境中的语言认同包括主动认同和被动认同,其语言身份的认同度与语言社团的规模成反比;个人交际语境下语言身份的认同随交际话题交集的不断增大而加强,与语言基调的丰富程度呈正态分布;这些现象是语言身份认同与民族文化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语言身份认同不仅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同时也是文化心理形成的动力之一。
这里我们所说的语言认同主要是从推动语言传播的因素这个角度来说的,是一种人为的文化选择。
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文化的吸引力尤为重要。
文化认同包涵对一个文化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
语言认同是文化认同的核心部分。
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同状况,制约着汉语国际传播的持续和深入。
从语言传播的角度来看,语言认同包括语言习得认同、语言价值认同和语言传播模式认同;这三个方面的认同度越高语言的传播力就越强。
汉语国际传播必须注重语言认同的培育和扩展。
语言习得认同指的是这种语言能否被习得,习得的难易程度。
一般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语系跨度越大,难度也越大,很多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的学习者对汉字产生着很大的畏难情绪,甚至很多学生放弃学习汉字,也有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的说法,当然这一观点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让汉语在习得方面应该获得更高的认同度才对。
汉语价值认同指的是这种语言是否有必要学习,学习价值的大小,这里的价值包涵很多方面,比如文化价值,就业工作所需的经济价值,自我提升价值等等。
价值认同根源上影响学习动机。
汉语传播模式认同指的是汉语的传播模式是不是可以接受。
这个传播模式是在80年代以来研究者一直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汉语大规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时,除了“传播什么”的问题,“如何传播”的问题也日渐显著。
语言文化与汉语教育国际化
![语言文化与汉语教育国际化](https://img.taocdn.com/s3/m/34676f8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9.png)
语言文化与汉语教育国际化一、语言文化的作用语言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认知方式和独特的特征,同时也是语言运用的源头和根基。
它不仅仅体现在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而且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交际风格等方面。
因此,语言文化与汉语教育国际化密不可分。
首先,中华文化因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备受国际各地学习的欢迎。
学生学习汉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为了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
因此,汉语教育国际化需要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韵味性和时代性传授给国际学生,充分呈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文化认同感。
其次,语言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速,各国之间的交流也愈加紧密,较长的距离和巨大的差异不再是彼此脱离的理由。
作为全球性的语言,汉语有着广泛的传播渠道,取得了越来越多的熟练者。
这也意味着汉语教育国际化具有越来越便捷的条件,能够更好地为各国学子提供学习汉语的机会。
最后,语言文化是一个历史的产物,保留着许多文化信息,在多维度上传达着当地或当时的团体特征。
在语言文化和汉语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加强各种有效的国际交流,才能更准确地向不同文化的学生介绍中国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让外国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减少文化隔阂。
二、汉语教育国际化的方案和措施汉语教育国际化的起点是建立一套完整、系统、高质的教育方案,将汉语教育国际化纳入教育覆盖的整体规划中,并建立符合国际惯例、本地化的教学体系和规范。
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中国文化展开,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面对面教学、网络教学和“课堂外华语”等,以多层次、多角度、多媒体的形式让外国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和文化。
其次,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服务,例如文化体验、文艺活动、学生社交和文化交流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国际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增强与中国学生和其他国际学生的交流,真正实现跨文化传递和交互。
汉语国际传播发展报告
![汉语国际传播发展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f4558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f.png)
汉语国际传播发展报告一、本文概述《汉语国际传播发展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汉语国际传播的历史演变、现状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国际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包括教育推广、媒体传播、文化交流等方面,同时还将对当前的汉语国际传播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汉语国际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汉语国际传播全貌的理解,推动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与推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汉语国际传播的历史与现状汉语国际传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那时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也伴随着汉语文化的输出。
然而,真正的汉语国际传播大规模发展是在20世纪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学习汉语的人数逐年上升。
目前,汉语国际传播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设了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亿。
同时,中国也积极推广汉语教育,通过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教育机构,向海外输送汉语教师,提供汉语学习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汉语学习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海外汉语学习者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学习方式。
然而,汉语国际传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汉语本身的复杂性和学习难度,使得一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
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汉语的传播和推广也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汉语国际传播的历史悠久,现状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未来,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汉语的国际影响力将会更加显著,汉语国际传播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汉语国际传播的主要领域与特点汉语国际传播是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过程,涉及教育、文化、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
对外汉语教育与国际汉语传播
![对外汉语教育与国际汉语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6e8e18f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4.png)
对外汉语教育与国际汉语传播我觉得对外汉语教育与国际汉语传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其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因此,对外汉语教育的发展和国际汉语传播的推广成为了中国教育界和文化界的热门话题。
首先,对外汉语教育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各大学纷纷设立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招收世界各地的学生。
无论是语言学习还是文化交流,对外汉语教育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外汉语教育,外国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还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经济、历史和社会发展。
这对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有着积极的意义。
其次,国际汉语传播不仅仅是中国向外传播汉语,还包括对中国文化的传播。
中国文化深厚而独特,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博大精深的思想。
通过国际汉语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展示和传承。
例如,中国的传统戏曲、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在国外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赞誉。
同时,中国的饮食文化、传统节日和民俗习惯也逐渐受到了更多外国人的喜爱和尊重。
这种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和谐的国际环境。
然而,对外汉语教育和国际汉语传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语言难度的问题。
汉语是一门复杂而难学的语言,对于非母语者来说,学习汉语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不同于西方语言的字母表,汉字的书写和发音让学生们感到困惑和困扰。
此外,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也与西方语言有所不同,这使得学习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来理解和运用。
因此,对外汉语教育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更加系统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
另一个挑战是文化差异的问题。
汉语作为一门语言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连,学习者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价值观和社会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然而,这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他们不仅需要了解汉字的含义和用法,还需要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推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
![推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https://img.taocdn.com/s3/m/fbfc780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c.png)
推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不断崛起和文化软实力的日益提升,语言文字事业更加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基础,语言文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助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文化自信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语言文字事业的宣传教育工作。
在当今信息社会,语言文字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语言文字事业,成为母语教育、语言文学、语言标准化等方面的主要课题。
加强语言文字事业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推动语言文字优秀传统的宣传和普及,有助于激发社会全民参与的热情和兴趣,确保语言文字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促进语言文字事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语言交流也成为各国之间互通有无的一种重要方式。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既有助于传播中华文化,也有助于各国文化之间的学习与借鉴。
特别是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基础上,可以通过互联网、视频会议等方式,加强国际语言交流与合作,为推进中国文化自信做出有力的贡献。
再次,我们要加强语言文字事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传播途径等方面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
我们需要积极倡导和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力求在语言文字事业上实现同步更新和发展。
例如,建立语言文字数字化平台,推动语言文字标准化,开展智能翻译、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在语言文字的多媒体表达和跨文化交流中实现突破,快速推动语言文字事业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最后,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全民语言文字素养。
语言文字素养是全社会的共同需求和责任,它关系到语言文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的文化素养和准确表达能力。
加强语言文字教育,提高全民语言文字素养,是推进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在母语教育、英语教育、语言文学、语言文字规范化等方面加大教育资源投入,重点打造优秀语言文字教材和教师队伍,为提高全民语言文字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489749b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d.png)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国文化一直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和追捧。
其特有的传统文化魅力和独特的审美风格,成为众多艺术作品和文化产品的灵感源泉。
然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一直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中国文化的对外推广和国际传播工作。
众多文化活动、节庆和展览在国内外举办;出版物、电影和音乐作品也在不断推向世界舞台;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研究也逐渐成为了重要的国际学术领域。
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认知和喜爱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的留存和创新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两个重要方面。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传统文化之丰富、之深厚、之精深,让世界惊叹。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个基础上,何种形式的对外传播更能让外国人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呢?一方面,应该扩大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范围。
“文化是相通的,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在传统文化的展示中,对外输出传统的固然很好,但也需要及时更新和创新。
如国家大剧院班底把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舞台设计、服装,拍出了“梨园丝路”等表现中国文化风情的舞剧,让许多国家人民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另一方面,应加强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对外传播。
在文化创意领域,中国的影视、音乐、游戏等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特别是中国的动画、游戏产业,颇受国际欢迎,已成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新亮点。
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国外创下不俗的票房成绩,也让更多的国家人民了解中国神话传说;而像孙燕姿、周杰伦、世界名模刘 Wen等,便是在海外也享有相当的印象南等。
除文艺作品之外,语言、文学教学等的外推也是中国文化传播之道。
中国音乐和舞蹈的复兴得到了认可,在国外开设汉语学习班和中文歌曲鉴赏班也逐渐受到欢迎。
在当今“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文化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文化“走出去”战略落地后,中国已经与非洲、亚洲的许多国家签署了文化交流协定,为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进程创造良好条件。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3b84f4f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0.png)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影响的不断扩大,汉语国际教育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汉语既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文化。
本文将从文化教学与传播的角度,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汉语国际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汉语语言知识,还要涉及到文化方面的教育。
学好汉语,必须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理解汉语的含义、造句和用法。
因此,文化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
汉语是中国的国语,难免会涉及到中国的文化内涵。
例如,“一马当先”、“鸟语花香”等句子,没有文化背景知识的学生很难理解其含义。
因此,通过文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
2.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中国,增强学生对中国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这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了解和合作非常重要。
3.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通过文化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许多有趣的文化知识,如中国的传统节日、美食、民间传说等。
这些知识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并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文化教育的目的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外国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中国的文化事务。
具体而言,文化教育应该达到以下四个目的:1.促进外国学生对中国的文化认知。
外国学生往往对中国存在很多误解和偏见,通过文化教育可以让外国学生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增强对中国的认知。
2.提高外国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的提高可以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既能解读语言,又能深入文化的本质。
3.培养外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习一门语言绝不仅是学习单向单带的说话,而是要了解不同文化在沟通中的交流方式和交际场景,这需要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
国家语言战略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推广研究
![国家语言战略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推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b54e32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5.png)
国家语言战略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推广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汉语国际推广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国家语言战略的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的研究成为了中文学者和政府部门密切关注的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国家语言战略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国家语言战略是在国家层面上制定的关于语言发展和使用的战略规划。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语言是一种重要的国家软实力,也是传播国家文化的重要工具。
在国家语言战略中,汉语国际推广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旨在提升汉语的国际地位,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在汉语国际推广的研究中,学者们探讨了多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他们从教育的角度研究如何提高海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这包括教学方法的改进、教材的开发以及考试评价体系的建立。
其次,他们关注了汉语国际推广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国际交流的促进所起到的作用。
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和推广,可以提高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还有学者倡导在汉语国际推广中注重文化因素的传播,通过语言学习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然而,汉语国际推广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汉语的语言特点和学习难度,海外汉语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者们在研究中需要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由于汉语国际推广的对象广泛,如何在日常交流、商务会谈、文学翻译等多个领域中推广汉语也是一个挑战。
对此,学者们提出了加强实践和应用性学习的观点,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国家语言战略的指导下,汉语国际推广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而重要的学科领域。
学者们通过对海外汉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国际形象的塑造以及文化因素的传播等方面的研究,努力推进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
然而,汉语国际推广研究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继续加大研究力度,提出更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和策略。
汉语言文学在全球传播中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汉语言文学在全球传播中面临的挑战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1c7af3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8.png)
汉语言文学在全球传播中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种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在努力走向世界。
然而,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面临着诸多挑战。
语言差异是汉语言文学传播的一道显著障碍。
世界上的语言种类繁多,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对于非汉语母语者来说,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系统往往显得复杂而陌生。
例如,汉语中的量词、虚词以及声调的变化,都是学习的难点。
而且,汉语的书写系统——汉字,更是独树一帜。
与拼音文字不同,汉字具有象形、会意等特点,需要学习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忆和理解。
这种语言上的巨大差异,使得汉语言文学在传播过程中,让许多外国学习者望而却步。
文化背景的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挑战。
汉语言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理念、诗词歌赋中的典故等。
对于缺乏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外国读者来说,要理解这些作品的深层含义并非易事。
比如,在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明月”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常代表着思乡之情,但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来说,可能仅仅将其视为一种自然现象。
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理解上的偏差和误解,从而影响了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效果。
教育体系和资源的不足也制约着汉语言文学的全球传播。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汉语教育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缺乏系统的汉语教学课程、专业的汉语教师以及优质的教材,使得外国学习者难以获得全面、深入的汉语言文学教育。
此外,教学方法的单一和陈旧也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语法和词汇的讲解,而忽视了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文化内涵的传递,难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
传播渠道的有限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但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渠道仍然相对狭窄。
除了在少数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中有相关的学术交流和研究项目外,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力度还远远不够。
与英语、法语等国际通用语言相比,汉语的影视作品、文学译作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较小,影响力有限。
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挑战与机遇](https://img.taocdn.com/s3/m/22ce8cf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b.png)
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挑战与机遇一、引言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文化大国,中国一直致力于将自己的文化推广到国际市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走出国门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种种挑战和机遇。
二、挑战1. 语言障碍中国的文化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进行国际传播时会遇到语言障碍。
虽然汉语是全球人口最多的母语之一,但是在西方国家,汉语并不是主流语言,这也就导致了在传播中国文化时需要进行翻译工作。
然而,翻译过程中的语言失真和信息流失会极大地影响到中国文化的传播效果。
2. 文化认同问题在国际传播中,中国文化也面临着文化认同问题。
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很多西方国家的人并不了解或者不关心中国文化。
而在中国文化进入到这些国家时,因为文化差异,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文化的传播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3. 品牌建设不足在国际传播中,品牌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在中国的品牌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品牌曝光度不足、品牌传播渠道单一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效果。
三、机遇1. 中国经济崛起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文化对国际市场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加。
由于中国的经济实力的崛起,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接受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机遇。
2. 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便利和高速。
这也为中国的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平台和更加便捷的传播渠道。
无论是电影、音乐、艺术还是日常文化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都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有利条件。
3. 外交政策的调整当前,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中,从过去的低调走向了主动。
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加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也将会得到更多的政治支持和资源保障,提高了传播效率和影响,打破了过去受限因素。
四、结论中国文化是一种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化,其传播到国际市场中既存在挑战,也有机遇。
汉语的国际推广与传播策略——一种外交视野的解读
![汉语的国际推广与传播策略——一种外交视野的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9218718a21614791711282c.png)
经济 的发 展 ,汉语再 次展现 出其 固有 足 。如关于 西藏 问题和 北京奥 运 ,包 感染 效用 并不充分 。语言 的学 习能够
CNN)、英 加 强文化认 同感 ,但 是语 言只是文化 魅力 ,成 为新时期 中国参 与国际交流 括 美国有线 电视 新闻网 ( 和 文化竞争 的有力依 托 。为 此 ,中国 国广播 公 司 ( BC) 在内 的许 多 国 的载 体 。传播 汉语 不单是 向海 外推广 B 等
到 了汉代 ,汉语 已经影 响到 中亚 ,并 洲 。在 马可 ・ 罗之后 ,关于 中国状 波 况及语 言的报道 被传教士 源源 不断 地 名志愿 者教师 ,在 8 个 国家 ( 区 ) 7 地
8 %的人用汉语 方言 交际 。[l 6 Z与之形 和对母语 的漠视 。同时 ,电脑 的 日益
沿 着丝 绸之 路 向西 延 伸 到 西 亚 和 欧 建 立起2 2 孔子学院  ̄1 1 8所 E 4 个孔子课 成 鲜明对 比 的是 ,全民对 英语 的追 捧 2
堂 ,且 已成功举办 了八届 “ 汉语桥 ”
世界大 学生中文 比赛和两 届世界 汉学
尽 管 在 世 界 上 学 习汉 语 的 外 国
1 . 汉语海外传播 的现状与缘 由
近代 以来 ,中国国力 的衰 弱直接 导致了汉 语的式微 。然而 ,随着 中国
际性 的组织 、会议真 正使用 汉语 的并 影 响 到 国民 心 理 。汉 语 的 处境 可 以 不多 。另 外 ,汉语 的海外传播 在宣传 说 是 “ 内忱 外患 ”。另一方面 ,在对 中国 、宣扬 中国价 值观 方面还 多有不 外汉语 的传播 过程 中 ,其认 知功能和
制定了汉语 国际传播 战略 ,积 极 向海 际 知名媒体针 对 中国的不实报道 仍屡 语 言 ,更担 负着 “ 声教迄于 四海” 的 外推广汉语 ,传播 中华文化 。
普及汉语国际推广——新媒体时代的语言传播
![普及汉语国际推广——新媒体时代的语言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9c5b6c1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d.png)
普及汉语国际推广——新媒体时代的语言传播在新媒体时代,语言传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汉语国际推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下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进行汉语国际推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新媒体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汉语国际推广。
例如,在社交媒体上,我们可以使用微博、微信、Facebook、Twitter等平台,来传播汉语学习资讯、汉语教学视频等内容,吸引更多的人学习汉语。
此外,还可以在YouTube等视频网站上发布汉语教学视频,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汉语教育。
除了社交媒体和视频网站,还有许多其他的新媒体工具可以用于汉语国际推广。
例如,在游戏领域,可以开发汉语学习游戏,以吸引年轻人学习汉语。
此外,在移动应用领域,也可以开发一些汉语学习APP,使汉语学习更加便捷和有趣。
总之,新媒体时代的语言传播给汉语国际推广带来了无限的机会和挑战。
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各种新媒体工具,不断创新,把汉语推广到更广泛的群体当中。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新媒体时代的语言传播特点,避免语言和文化的误解,保持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广汉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汉语,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进行汉语国际推广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
除了利用社交媒体、视频网站和移动应用等工具外,我们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 提高汉语国际推广的素质和效率汉语国际推广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提高推广者的素质和推广方法的效率。
推广者需要具备广泛的汉语知识和文化素养,熟练掌握汉语及其表达方式,在传播汉语的过程中要注重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沟通,以避免语言和文化落差。
推广方法则需要实现高效和创新,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和渠道,确保广泛而精准地传播汉语信息。
2. 培养汉语国际推广人才为更好地推广汉语,需要培养具备优秀语言和文化素养的汉语国际推广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806341d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e.png)
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与传播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与传播是指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传授中国文化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以及在汉语国际传播中,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向国际社会介绍和传扬中国文化。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只有了解和理解了汉语背后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汉语。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文化教学,比如:教授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讲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艺术、介绍中国的历史和地理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培养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文化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向国际社会介绍和传扬中国文化。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感兴趣并想了解中国文化。
在进行汉语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传媒、互联网、文化交流活动等途径,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增进中外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
也可以通过向外国学生提供汉语课程、举办中国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让他们在学习汉语的亲身体验中国的文化,增加对中国的兴趣和认同。
在进行文化教学和传播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敏感度,使其能够主动去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国文化。
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能够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与人交流和合作,增加他们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力。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教学与传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汉语,还可以促进中外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
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对文化教学与传播的研究和实践,为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紧迫性与挑战性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紧迫性与挑战性](https://img.taocdn.com/s3/m/6e1bf59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5.png)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紧迫性与挑战性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紧迫性与挑战性,以期在全球文化交流的舞台上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本文将阐述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扬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认同感、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也成为了展示中国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分析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紧迫性。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要领域。
中华文化要在全球文化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国际传播力度,提升文化传播效果。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文化传播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这要求我们在传播中华文化时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创新传播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所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日益频繁,文化差异和文化认同成为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主要挑战。
同时,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也给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如何在保持中华文化独特性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国际传播,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是对外展示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需要,也是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明互鉴互通的必然选择。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伦理、艺术审美等精神财富。
通过国际传播,可以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从而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感和好感度。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有助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各国之间合作的重要桥梁。
通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可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
![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db6685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f3.png)
中华文化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传播策略
姜苹
【期刊名称】《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3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齐头并进对建构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际中文教育以汉语语言教学为主,同时要兼顾中华文化传播。
在国际中文教育中有效进行中华文化传播,提升汉语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水平是国际中文教育的任务之一。
结合拉斯韦尔“5W模式”探索中华文化传播策略,能够为国际中文教育“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有效思路。
【总页数】3页(P90-92)
【作者】姜苹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H195;G125
【相关文献】
1.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大型国际赛事文化传播功能与策略探究——以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为例
2.国际中文教育背景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思考
3.新时代文化传播与国际中文教育关系探析——评《文化传播进程中的来华国际学生教育研究》
4.国际中文教育中跨文化交际课程对比分析——以《跨文化交际》和《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为例
5.地方文化与国际中文教育及中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人认为,语言的难易度通常无法比
较,因为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 母语学习者都不会认为学习自己的母语是 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 的一个事实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 目的语的难易度是首先关心的问题。客观 的讲,属于同一语系的语言,往往在某些 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不同语系的语 言则差异较大。因此,学习第二语言难易 度的差异是真实存在的。
然而,由于西方的缺席,汉语汉字在东亚地区的传播毕 竟只是一种区域性传播,汉语还不能说是一种世界性大语种。
• 模式二: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 代表案例: 伴随殖民历史的欧洲诸语种传播
目前世界语言生态现状,基本上是欧洲殖民扩张的结果。 对于语言的力量,西方殖民统治者早就有所认识。早在15世纪,西班 牙卡斯蒂尔女王伊莎贝拉就曾说过 “语言是帝国最完美的工具”。 西方殖 民者通过强行推广本国语言,完成了对不发达国家的文化移植。他们为 了替自己的行为辩护,更是找到了“进化论”这一理论武器,为语言霸 权主义披上了一层合理合法的外衣,迷惑了不少世人,为一己之私严重 破坏了世界文化生态和语言生态。 虽然“适者生存”的传播观我们并不认同,但西方国家在语言传播中 善于使用理论武器的策略显然是成功的,它极大地增强了语言传播的可 接受性和说服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然而,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语言的文 化价值并不是语言传播最直接的推动力。
无论中国是强盛期还是衰弱期,汉语汉
字的文化价值都在那里,并没有增加或减 少;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汉语汉字传播的 状况却有天壤之别。历史证明,对现代语 言传播来说,与国力相一致的经济价值, 才是语言持久传播的强大驱动力。
文化传播力的强弱,在于它改变生活 的能量的大小。上古时期,先进的中国文 化带来的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能 够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因此被东亚地区 其他国家广泛接纳。而承载汉文化的汉语 汉字体现出了独特的经济价值,推动了汉 语汉字的广泛传播。
• “他们的文字是最不开化和最难的”
——西班牙传教士拉达(Martinus de Rada, 15331578)
• “汉语非常难学,超出其他任何国家的语言”
——罗明坚(Michel Ruggieri, 1543-1607)
• “有多少话、多少事,便有多少字,好像七 万左右,彼此都不一样,非常复杂”
因此,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在世 界范围内,汉语是不是一种有价值的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了大量的文化
信息。从文化认同的角度讲,语言是不同 文化的划界标志,其文化价值是不言而喻 的。同时,语言又充当着国际间政治、经 济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工具,这使语言被 附加了政治、经济方面的价值。学习者对 这些价值的认同度越高,语言的传播力就 越强。
三、 汉语传播模式认同
把有价值的东西授之与人,方式也很重要。 当汉语大规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时,除了 “传播什么”的问题,“如何传播”的问题也 日渐凸显。
对学习者来说,他们的疑问在于:“汉语 的传播模式我们可不可以接受?”历史上,世 界范围内大规模的语言传播出现过不同的模式。 而历史同时也证明,语言传播必须有自己的传 播理念。
郑州大学 韩晓明
语言认同是文化认同的核心部分。汉 语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同状况,制约着汉语 国际传播的持续和深入。
从语言传播的角度来看,语言认同包 括语言习得认同、语言价值认同和语言传 播模式认同;这三个方面的认同度越高, 语言的传播力就越强。
汉语国际传播必须注重语言认同的培 育和扩展。
语言认同是文化认同的核心过程:
——利玛窦(Mathieu Ricci,1552-1610)
这些西方汉语学习的先驱们对汉语汉
字的论断,说明当时西方人在语言习得角 度对汉语的认同度是很低的。这种 “汉语
难学”的基本判断延续了几百年,直到今 天似乎依然是西方世界的一种共识,从而 造成了汉语汉字的一种难以接近的印象。
近代以来,在外力和内力的综合作用下,
• 国际上繁简两种字体尚未统一,短期内也无法统一;方 言分歧严重的状况不仅在出现在国内,也出现在世界范围 的华语圈。
• “词汇、语法、读音规范尚缺乏明确的标准”,给学习 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汉字编码尚不统一。
为了改善和提高汉语习得的认同度, 学者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努力,提出了很多 设想。比如马庆株先生提出的“一语双 文”,李宇明先生提出的“国际汉语”概 念。
对汉语学习者来说,他们在选择学习汉语 或者决定继续学习汉语的时候,最关心的问题 依次是: 一,汉语是不是一种易学的语言? 二,汉语是不是一种有价值的语言? 三、汉语的传播模式是不是可以接受?
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称为汉语习 得认同、汉语价值认同、汉语传播模式认同。
语言认同
语言习得 认同
汉语是不是一种 易学的语言?
• 模式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代表案例: “汉字文化圈”的形成
突出特点是单向性。萨丕尔曾对这种状况评价说:“多 少世纪以来,汉语在朝鲜语、日语和越南语的词汇里泛滥着, 可是反过来,没有接受什么”。
这种和平的传播模式不仅在东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也成为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语言传播的典范之作。
所以,所谓文化价值,有时候还是通 过经济价值体现出来。
• 所谓语言的经济价值,简单的说,就是 通过学习这种语言,会使学习者从中获益。 能够使学习者获益的语言,才能使大批的 学习者愿意忽略语言的难易而投入学习。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和对世 界经济贡献率的不断增长,汉语的经济价 值不断攀升,已成为当前对外传播的首要 动力。
语言认同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汉语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可生长的系统, 汉语今天的面貌,是历史上几次大的转型 的结果;而面对今天汉语国际传播的需要, 汉语的转型似乎也没有理由就此终止。
二、 汉语价值认同
“语言传播的根本动因在于价值”。一 种语言的价值是否得到承认,是决定语言 能否持久传播的关键因素。
然而汉语传播的现实告诉我们,汉语的习得认同仍然 不甚理想,一些新问题不断被发现,尤其是在标准化和信 息化方面。比如:
• 在世界范围内,汉语至少有五种称谓:“华语、 等称谓。
• 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很多外国人还不自觉地把汉语分 为粤语和普通话。
现代语言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现代语言传播也同样要注重学习者的体验。 我们必须关注汉语在学习者眼中是不是一 种“友好”的形象?是让人望而却步还是 让人感觉容易接近?
在西方世界,汉语难学的论调由来已久。
西方人真正接触汉语始于十六世纪的地理 大发现。从语言传播的角度来看,这也可 以称为“汉语的发现”时期。
汉语已经发生过几次重大的转型,包括采用拉 丁字母注音系统、繁体改简体、竖排改横排、 文言改白话、大量吸收外来词、移植西方语法 观念,等等。应该说,与传教士汉学时代相比, 汉语在语言习得方面已经大大的改进了。
当前,为了降低汉语学习的难度,我们也 进行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如降低HSK难度、改 进教学法、汉字分级量化,等等。所以今天的 汉语在习得方面应该获得更高的认同度才对。
文
语
文
化
汉语教学与
认
研究
言 最终目标
认
化 认
同
同
同
• “一旦汉语大规模地走向世界,我们发 现中国尚缺乏在全球如此大规模传播自己 文化和语言的历史和经验”
•
传播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过程。在这
一双向互动的过程中,认同问题变得前所
未有地重要起来。
我们作为传播者,期望向世界传达一个
积极的汉语形象,最大程度地获取认同, 说服世界接受汉语;而作为汉语学习者, 他们对汉语的认识、感受和评价,直接体 现了对汉语的认同度的高低,值得我们认 真研究,并据此判断汉语实现传播目标的 可能性。
汉语若能形成一种“互利相生,和谐共存”的语言传播模式,就有 可能获得全世界的广泛认同,深入持久的汉语国际传播也有望实现。
(完)
• 模式三: “科技领军,经济出击”
• 代表案例: 现代英语传播
在世界文化生态日益走向多元化的今天,英语传播的势头不但没 有减弱,反而在持续增强。英语的传播模式,也许我们可以借鉴,但 是无法复制。
• 模式四: “互利相生,和谐共存”
• 代表案例: 汉语国际传播
现代语言传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单向传播的模式已经 不再成为可能。世界文化生态日益走向多元,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 和沟通不断加深;一种新文化登上世界舞台,只能是丰富现有的文化生 态,而不可能代替任何一种别的文化,语言传播也是一样。第二,强势 推广、强加于人的传播方式已经不再为人们所接受,理性、友好、宽容、 互动的方式成为主流。
一种语言的历史越长,他所蕴含的文
化信息就越丰富,他的文化价值也就越高。 由于汉语汉字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文化信息, 其文化价值是得到世界承认的。在东西方 接触初期,神秘的东方文化和古老的汉字, 曾经令西方人好奇和惊叹;空间距离和时 代距离使西方人对中国汉语汉字产生了种 种联想和猜测,甚至曾经把汉语汉字的文 化价值抬高到无以伦比的地位。
语言价值 认同
汉语是不是有一 种有价值的语言?
语言传播模 式认同
汉语的传播模式是 不是可以接受?
一、 汉语习得认同
所谓语言传播过程,对接受者来说就 是语言学习的过程。从习得角度对汉语的 评价,体现了学习者对汉语形象的初步感 知,是最直接的、第一层次的评价。因此, 汉语是不是一种易学的语言?是汉语走出 国门时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