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认同与汉语国际传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国际上繁简两种字体尚未统一,短期内也无法统一;方 言分歧严重的状况不仅在出现在国内,也出现在世界范围 的华语圈。
• “词汇、语法、读音规范尚缺乏明确的标准”,给学习 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汉字编码尚不统一。
为了改善和提高汉语习得的认同度, 学者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努力,提出了很多 设想。比如马庆株先生提出的“一语双 文”,李宇明先生提出的“国际汉语”概 念。
然而,由于西方的缺席,汉语汉字在东亚地区的传播毕 竟只是一种区域性传播,汉语还不能说是一种世界性大语种。
• 模式二: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 代表案例: 伴随殖民历史的欧洲诸语种传播
目前世界语言生态现状,基本上是欧洲殖民扩张的结果。 对于语言的力量,西方殖民统治者早就有所认识。早在15世纪,西班 牙卡斯蒂尔女王伊莎贝拉就曾说过 “语言是帝国最完美的工具”。 西方殖 民者通过强行推广本国语言,完成了对不发达国家的文化移植。他们为 了替自己的行为辩护,更是找到了“进化论”这一理论武器,为语言霸 权主义披上了一层合理合法的外衣,迷惑了不少世人,为一己之私严重 破坏了世界文化生态和语言生态。 虽然“适者生存”的传播观我们并不认同,但西方国家在语言传播中 善于使用理论武器的策略显然是成功的,它极大地增强了语言传播的可 接受性和说服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 汉语传播模式认同
把有价值的东西授之与人,方式也很重要。 当汉语大规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时,除了 “传播什么”的问题,“如何传播”的问题也 日渐凸显。
对学习者来说,他们的疑问在于:“汉语 的传播模式我们可不可以接受?”历史上,世 界范围内大规模的语言传播出现过不同的模式。 而历史同时也证明,语言传播必须有自己的传 播理念。
一般人认为,语言的难易度通常无法比
较,因为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 母语学习者都不会认为学习自己的母语是 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 的一个事实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 目的语的难易度是首先关心的问题。客观 的讲,属于同一语系的语言,往往在某些 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不同语系的语 言则差异较大。因此,学习第二语言难易 度的差异是真实存在的。
然而,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语言的文 化价值并不是语言传播最直接的推动力。
无论中国是强盛期还是衰弱期,汉语汉
字的文化价值都在那里,并没有增加或减 少;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汉语汉字传播的 状况却有天壤之别。历史证明,对现代语 言传播来说,与国力相一致的经济价值, 才是语言持久传播的强大驱动力。
文化传播力的强弱,在于它改变生活 的能量的大小。上古时期,先进的中国文 化带来的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能 够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因此被东亚地区 其他国家广泛接纳。而承载汉文化的汉语 汉字体现出了独特的经济价值,推动了汉 语汉字的广泛传播。
汉语若能形成一种“互利相生,和谐共存”的语言传播模式,就有 可能获得全世界的广泛认同,深入持久的汉语国际传播也有望实现。
(完)
——利玛窦(Mathieu Ricci,1552-1610)
这些西方汉语学习的先驱们对汉语汉
字的论断,说明当时西方人在语言习得角 度对汉语的认同度是很低的。这种 “汉语
难学”的基本判断延续了几百年,直到今 天似乎依然是西方世界的一种共识,从而 造成了汉语汉字的一种难以接近的印象。
近代以来,在外力和内力的综合作用下,
文
语
文
化
汉语教学与
认
研究
言 最终目标
认
化 认
同
同
同
• “一旦汉语大规模地走向世界,我们发 现中国尚缺乏在全球如此大规模传播自己 文化和语言的历史和经验”
•
传播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过程。在这
一双向互动的过程中,认同问题变得前所
未有地重要起来。
我们作为传播者,期望向世界传达一个
积极的汉语形象,最大程度地获取认同, 说服世界接受汉语;而作为汉语学习者, 他们对汉语的认识、感受和评价,直接体 现了对汉语的认同度的高低,值得我们认 真研究,并据此判断汉语实现传播目标的 可能性。
• “他们的文字是最不开化和最难的”
——西班牙传教士拉达(Martinus de Rada, 15331578)
• “汉语非常难学,超出其他任何国家的语言”
——罗明坚(Michel Ruggieri, 1543-1607)
• “有多少话、多少事,便有多少字,好像七 万左右,彼此都不一样,非常复杂”
郑州大学 韩晓明
语言认同是文化认同的核心部分。汉 语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同状况,制约着汉语 国际传播的持续和深入。
从语言传播的角度来看,语言认同包 括语言习得认同、语言价值认同和语言传 播模式认同;这三个方面的认同度越高, 语言的传播力就越强。
汉语国际传播必须注重语言认同的培 育和扩展。
语言认同是文化认同的核心过程:
现代语言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现代语言传播也同样要注重学习者的体验。 我们必须关注汉语在学习者眼中是不是一 种“友好”的形象?是让人望而却步还是 让人感觉容易接近?
在西方世界,汉语难学的论调由来已久。
西方人真正接触汉语始于十六世纪的地理 大发现。从语言传播的角度来看,这也可 以称为“汉语的发现”时期。
所以,所谓文化价值,有时候还是通 过经济价值体现出来。
• 所谓语言的经济价值,简单的说,就是 通过学习这种语言,会使学习者从中获益。 能够使学习者获益的语言,才能使大批的 学习者愿意忽略语言的难易而投入学习。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和对世 界经济贡献率的不断增长,汉语的经济价 值不断攀升,已成为当前对外传播的首要 动力。
语言认同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汉语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可生长的系统, 汉语今天的面貌,是历史上几次大的转型 的结果;而面对今天汉语国际传播的需要, 汉语的转型似乎也没有理由就此终止。
二、 汉语价值认同
“语言传播的根本动因在于价值”。一 种语言的价值是否得到承认,是决定语言 能否持久传播的关键因素。
因此,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在世 界范围内,汉语是不是一种有价值的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了大量的文化
信息。从文化认同的角度讲,语言是不同 文化的划界标志,其文化价值是不言而喻 的。同时,语言又充当着国际间政治、经 济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工具,这使语言被 附加了政治、经济方面的价值。学习者对 这些价值的认同度越高,语言的传播力就 越强。
然而汉语传播的现实告诉我们,汉语的习得认同仍然 不甚理想,一些新问题不断被发现,尤其是在标准化和信 息化方面。比如:
• 在世界范围内,汉语至少有五种称谓:“华语、汉语、 中文、普通话、国语”。实际上还有“华文”、“中国语” 等称谓。
• 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很多外国人还不自觉地把汉语分 为粤语和普通话。
汉语已经发生过几次重大的转型,包括采用拉 丁字母注音系统、繁体改简体、竖排改横排、 文言改白话、大量吸收外来词、移植西方语法 观念,等等。应该说,与传教士汉学时代相比, 汉语在语言习得方面已经大大的改进了。
当前,为了降低汉语学习的难度,我们也 进行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如降低HSK难度、改 进教学法、汉字分级量化,等等。所以今天的 汉语在习得方面应该获得更高的认同度才对。
• 模式三: “科技领军,经济出击”
• 代表案例: 现代英语传播
在世界文化生态日益走向多元化的今天,英语传播的势头不但没 有减弱,反而在持续增强。英语的传播模式,也许我们可以借鉴,但 是无法复制。
• 模式四: “互利相生,和谐共存”
• 代表案例: 汉语国际传播
现代语言传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单向传播的模式已经 不再成为可能。世界文化生态日益走向多元,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 和沟通不断加深;一种新文化登上世界舞台,只能是丰富现有的文化生 态,而不可能代替任何一种别的文化,语言传播也是一样。第二,强势 推广、强加于人的传播方式已经不再为人们所接受,理性、友好、宽容、 互动的方式成为主流。
• 模式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代表案例: “汉字文化圈”的形成
突百度文库特点是单向性。萨丕尔曾对这种状况评价说:“多 少世纪以来,汉语在朝鲜语、日语和越南语的词汇里泛滥着, 可是反过来,没有接受什么”。
这种和平的传播模式不仅在东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也成为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语言传播的典范之作。
一种语言的历史越长,他所蕴含的文
化信息就越丰富,他的文化价值也就越高。 由于汉语汉字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文化信息, 其文化价值是得到世界承认的。在东西方 接触初期,神秘的东方文化和古老的汉字, 曾经令西方人好奇和惊叹;空间距离和时 代距离使西方人对中国汉语汉字产生了种 种联想和猜测,甚至曾经把汉语汉字的文 化价值抬高到无以伦比的地位。
对汉语学习者来说,他们在选择学习汉语 或者决定继续学习汉语的时候,最关心的问题 依次是: 一,汉语是不是一种易学的语言? 二,汉语是不是一种有价值的语言? 三、汉语的传播模式是不是可以接受?
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称为汉语习 得认同、汉语价值认同、汉语传播模式认同。
语言认同
语言习得 认同
汉语是不是一种 易学的语言?
语言价值 认同
汉语是不是有一 种有价值的语言?
语言传播模 式认同
汉语的传播模式是 不是可以接受?
一、 汉语习得认同
所谓语言传播过程,对接受者来说就 是语言学习的过程。从习得角度对汉语的 评价,体现了学习者对汉语形象的初步感 知,是最直接的、第一层次的评价。因此, 汉语是不是一种易学的语言?是汉语走出 国门时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
• “词汇、语法、读音规范尚缺乏明确的标准”,给学习 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 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来看,汉字编码尚不统一。
为了改善和提高汉语习得的认同度, 学者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努力,提出了很多 设想。比如马庆株先生提出的“一语双 文”,李宇明先生提出的“国际汉语”概 念。
然而,由于西方的缺席,汉语汉字在东亚地区的传播毕 竟只是一种区域性传播,汉语还不能说是一种世界性大语种。
• 模式二: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 代表案例: 伴随殖民历史的欧洲诸语种传播
目前世界语言生态现状,基本上是欧洲殖民扩张的结果。 对于语言的力量,西方殖民统治者早就有所认识。早在15世纪,西班 牙卡斯蒂尔女王伊莎贝拉就曾说过 “语言是帝国最完美的工具”。 西方殖 民者通过强行推广本国语言,完成了对不发达国家的文化移植。他们为 了替自己的行为辩护,更是找到了“进化论”这一理论武器,为语言霸 权主义披上了一层合理合法的外衣,迷惑了不少世人,为一己之私严重 破坏了世界文化生态和语言生态。 虽然“适者生存”的传播观我们并不认同,但西方国家在语言传播中 善于使用理论武器的策略显然是成功的,它极大地增强了语言传播的可 接受性和说服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 汉语传播模式认同
把有价值的东西授之与人,方式也很重要。 当汉语大规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时,除了 “传播什么”的问题,“如何传播”的问题也 日渐凸显。
对学习者来说,他们的疑问在于:“汉语 的传播模式我们可不可以接受?”历史上,世 界范围内大规模的语言传播出现过不同的模式。 而历史同时也证明,语言传播必须有自己的传 播理念。
一般人认为,语言的难易度通常无法比
较,因为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 母语学习者都不会认为学习自己的母语是 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 的一个事实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 目的语的难易度是首先关心的问题。客观 的讲,属于同一语系的语言,往往在某些 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不同语系的语 言则差异较大。因此,学习第二语言难易 度的差异是真实存在的。
然而,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语言的文 化价值并不是语言传播最直接的推动力。
无论中国是强盛期还是衰弱期,汉语汉
字的文化价值都在那里,并没有增加或减 少;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汉语汉字传播的 状况却有天壤之别。历史证明,对现代语 言传播来说,与国力相一致的经济价值, 才是语言持久传播的强大驱动力。
文化传播力的强弱,在于它改变生活 的能量的大小。上古时期,先进的中国文 化带来的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能 够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因此被东亚地区 其他国家广泛接纳。而承载汉文化的汉语 汉字体现出了独特的经济价值,推动了汉 语汉字的广泛传播。
汉语若能形成一种“互利相生,和谐共存”的语言传播模式,就有 可能获得全世界的广泛认同,深入持久的汉语国际传播也有望实现。
(完)
——利玛窦(Mathieu Ricci,1552-1610)
这些西方汉语学习的先驱们对汉语汉
字的论断,说明当时西方人在语言习得角 度对汉语的认同度是很低的。这种 “汉语
难学”的基本判断延续了几百年,直到今 天似乎依然是西方世界的一种共识,从而 造成了汉语汉字的一种难以接近的印象。
近代以来,在外力和内力的综合作用下,
文
语
文
化
汉语教学与
认
研究
言 最终目标
认
化 认
同
同
同
• “一旦汉语大规模地走向世界,我们发 现中国尚缺乏在全球如此大规模传播自己 文化和语言的历史和经验”
•
传播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过程。在这
一双向互动的过程中,认同问题变得前所
未有地重要起来。
我们作为传播者,期望向世界传达一个
积极的汉语形象,最大程度地获取认同, 说服世界接受汉语;而作为汉语学习者, 他们对汉语的认识、感受和评价,直接体 现了对汉语的认同度的高低,值得我们认 真研究,并据此判断汉语实现传播目标的 可能性。
• “他们的文字是最不开化和最难的”
——西班牙传教士拉达(Martinus de Rada, 15331578)
• “汉语非常难学,超出其他任何国家的语言”
——罗明坚(Michel Ruggieri, 1543-1607)
• “有多少话、多少事,便有多少字,好像七 万左右,彼此都不一样,非常复杂”
郑州大学 韩晓明
语言认同是文化认同的核心部分。汉 语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同状况,制约着汉语 国际传播的持续和深入。
从语言传播的角度来看,语言认同包 括语言习得认同、语言价值认同和语言传 播模式认同;这三个方面的认同度越高, 语言的传播力就越强。
汉语国际传播必须注重语言认同的培 育和扩展。
语言认同是文化认同的核心过程:
现代语言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现代语言传播也同样要注重学习者的体验。 我们必须关注汉语在学习者眼中是不是一 种“友好”的形象?是让人望而却步还是 让人感觉容易接近?
在西方世界,汉语难学的论调由来已久。
西方人真正接触汉语始于十六世纪的地理 大发现。从语言传播的角度来看,这也可 以称为“汉语的发现”时期。
所以,所谓文化价值,有时候还是通 过经济价值体现出来。
• 所谓语言的经济价值,简单的说,就是 通过学习这种语言,会使学习者从中获益。 能够使学习者获益的语言,才能使大批的 学习者愿意忽略语言的难易而投入学习。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和对世 界经济贡献率的不断增长,汉语的经济价 值不断攀升,已成为当前对外传播的首要 动力。
语言认同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汉语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可生长的系统, 汉语今天的面貌,是历史上几次大的转型 的结果;而面对今天汉语国际传播的需要, 汉语的转型似乎也没有理由就此终止。
二、 汉语价值认同
“语言传播的根本动因在于价值”。一 种语言的价值是否得到承认,是决定语言 能否持久传播的关键因素。
因此,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在世 界范围内,汉语是不是一种有价值的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了大量的文化
信息。从文化认同的角度讲,语言是不同 文化的划界标志,其文化价值是不言而喻 的。同时,语言又充当着国际间政治、经 济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工具,这使语言被 附加了政治、经济方面的价值。学习者对 这些价值的认同度越高,语言的传播力就 越强。
然而汉语传播的现实告诉我们,汉语的习得认同仍然 不甚理想,一些新问题不断被发现,尤其是在标准化和信 息化方面。比如:
• 在世界范围内,汉语至少有五种称谓:“华语、汉语、 中文、普通话、国语”。实际上还有“华文”、“中国语” 等称谓。
• 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很多外国人还不自觉地把汉语分 为粤语和普通话。
汉语已经发生过几次重大的转型,包括采用拉 丁字母注音系统、繁体改简体、竖排改横排、 文言改白话、大量吸收外来词、移植西方语法 观念,等等。应该说,与传教士汉学时代相比, 汉语在语言习得方面已经大大的改进了。
当前,为了降低汉语学习的难度,我们也 进行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如降低HSK难度、改 进教学法、汉字分级量化,等等。所以今天的 汉语在习得方面应该获得更高的认同度才对。
• 模式三: “科技领军,经济出击”
• 代表案例: 现代英语传播
在世界文化生态日益走向多元化的今天,英语传播的势头不但没 有减弱,反而在持续增强。英语的传播模式,也许我们可以借鉴,但 是无法复制。
• 模式四: “互利相生,和谐共存”
• 代表案例: 汉语国际传播
现代语言传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单向传播的模式已经 不再成为可能。世界文化生态日益走向多元,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 和沟通不断加深;一种新文化登上世界舞台,只能是丰富现有的文化生 态,而不可能代替任何一种别的文化,语言传播也是一样。第二,强势 推广、强加于人的传播方式已经不再为人们所接受,理性、友好、宽容、 互动的方式成为主流。
• 模式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代表案例: “汉字文化圈”的形成
突百度文库特点是单向性。萨丕尔曾对这种状况评价说:“多 少世纪以来,汉语在朝鲜语、日语和越南语的词汇里泛滥着, 可是反过来,没有接受什么”。
这种和平的传播模式不仅在东亚地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也成为今天我们津津乐道的语言传播的典范之作。
一种语言的历史越长,他所蕴含的文
化信息就越丰富,他的文化价值也就越高。 由于汉语汉字蕴含了丰富的中华文化信息, 其文化价值是得到世界承认的。在东西方 接触初期,神秘的东方文化和古老的汉字, 曾经令西方人好奇和惊叹;空间距离和时 代距离使西方人对中国汉语汉字产生了种 种联想和猜测,甚至曾经把汉语汉字的文 化价值抬高到无以伦比的地位。
对汉语学习者来说,他们在选择学习汉语 或者决定继续学习汉语的时候,最关心的问题 依次是: 一,汉语是不是一种易学的语言? 二,汉语是不是一种有价值的语言? 三、汉语的传播模式是不是可以接受?
我们把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称为汉语习 得认同、汉语价值认同、汉语传播模式认同。
语言认同
语言习得 认同
汉语是不是一种 易学的语言?
语言价值 认同
汉语是不是有一 种有价值的语言?
语言传播模 式认同
汉语的传播模式是 不是可以接受?
一、 汉语习得认同
所谓语言传播过程,对接受者来说就 是语言学习的过程。从习得角度对汉语的 评价,体现了学习者对汉语形象的初步感 知,是最直接的、第一层次的评价。因此, 汉语是不是一种易学的语言?是汉语走出 国门时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