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导学案
《动物行为主要类型》生物教案
![《动物行为主要类型》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a4f73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f.png)
动物行为主要类型一、引言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各种行动和活动。
它是动物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动物适应环境、维持生命活动和繁殖后代的重要方式。
本教案主要介绍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包括本能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二、本能行为1. 本能行为的定义本能行为是指通过遗传信息与生物体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反应模式,是生物体自动产生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行为。
本能行为是动物行为的最基本形式,主要由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所决定。
2. 本能行为的特点•遗传性:本能行为是由遗传信息所控制和决定的,具有遗传性。
•固定性:本能行为在形式和方式上比较固定,不受个体经验的影响。
•适应性:本能行为可以帮助动物迅速适应环境,获得食物、避免捕食等。
3. 本能行为的例子•定向行为:包括迁徙、趋光、嗅觉定位等。
•求偶行为:例如一些动物在繁殖期会表现出求偶舞蹈、展示肌肉等行为。
•捕食行为:如猎豹的猎食行为,狮子的群体捕猎行为等。
•哺乳行为:例如哺乳动物产仔后的哺乳行为。
三、学习行为1. 学习行为的定义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感觉、联想、记忆等心理活动,获得新的适应性行为,以调节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并提高生存能力。
学习行为是相对于本能行为而言的,它需要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通过感知和体验来积累知识。
2. 学习行为的特点•可塑性:学习行为具有可塑性,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改变行为模式和适应环境。
•异质性:不同的动物物种在学习能力上有所差异。
•适应性:学习行为可以帮助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3. 学习行为的类型•条件反射:动物在特定刺激下通过学习形成的反射行为,如狗对铃声的条件反射。
•习得:动物在长期接触或经历中逐渐形成的适应性行为,如猴子学习使用工具。
•社会学习:动物通过观察、模仿、学习他们的同伴形成的行为,如鸟类学习鸣唱、信号传递等。
四、社会行为1. 社会行为的定义社会行为是指动物在社会群体中与其他个体相互作用和交流的行为。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学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9ba8a7a417866fb94a8e8c.png)
樊相镇二中导学案班级小组学生科目生物时间课题【课前热身】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行为的发生可以分为和,和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
【我的目标】了解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自主课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列举一些动物的行为事例列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取食行为1、很多动物有的手段,例如;2、有些动物能猎取食物,例如;3、有些动物能对捕获的食物进行,例如;4、有些动物有的习性,例如。
(二)领域行为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这就是动物生存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动物可以,动物可以、、,占有领域的可以是一个、一个、一个,也可以是一个。
领域的占有者通常使用、、等方式来警告周围的动物,保卫自己的领域。
、(三)攻击行为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等发生,这种行为称为攻击行为,这种行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
(四)防御行为、的行为就属于防御行为。
讨论:防御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防御行为能彻底防止自己被捕食吗?【课堂跟踪反馈:】1、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本质区别是()A、行为过程是否激烈B、行为结果有无伤亡C、行为双方是否同种D、行为双方是否主动2、尺蠖静止不动时,形态象一段树枝,这属于()A.防御行为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节律行为3、白居易诗:“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这描述的是母燕的()A.社群行为B.繁殖行为C.攻击行为D.防御行为4、人类养蜂取蜜,是利用了蜜蜂的()A、攻击行为B、繁殖行为C、贮食行为D、防御行为5、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A、一只鹰捕食一只飞行的小鸟B、两只雄海豹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C、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D、螃蟹反击天敌的进攻6、下列属于攻击行为的是()A.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 B.螃蟹举起螯反击天敌的进攻C.猫捉老鼠D.两狗争食7、我国古籍《草木疏》上说“蝗类青色,长角长股,股鸣者也。
”,说明动物能通过()来传递信息。
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1
![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430e173a45177232f60a233.png)
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举例说明动物的社群行为。
2.通过探究实验“蚂蚁的觅食行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质疑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团体意识和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探究实验结束后,提醒学生将蚂蚁放回,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意识;认同动物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而且适应环境的结果。
【教学重点】列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课前捕捉蚂蚁并准备材料用具,如糖、面包、辣椒酱、纸盒、放大镜等,搜索有关动物行为方面的资料。
2.教师准备:“动物世界”中的相关录像,蜜蜂群居的教学挂图,查阅资料、网站,搜集有关动物行为方面的资料。
【教学方法】观察、探究、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 播放:“动物世界”中的相关录像。
[学生] 观察、欣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欣赏,同学们可以看到,在自然界中,动物有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果你留心观察周围的动物世界,你会发现蝴蝶飞舞、蜜蜂采蜜、虫鸣鸟唱、大雁南飞、亲鸟育雏等等,你会被这些奇妙的现象所吸引。
其实,这种种现象都是动物行为的表现,那么,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板书课题: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探究过程: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板书][学生]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学生4人一组,讨论并制定方案,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蚂蚁的觅食行为[教师] 巡回指导并提醒学生探究实验结束后,要将蚂蚁放回,对学生进行关爱生命的情感教育。
[学生] 讨论:(1)蚂蚁是怎样觅食的?(2)蚂蚁喜欢什么样的食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并回答,学会之间相互补充。
《动物的行为》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第一节导学案
![《动物的行为》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第一节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364af6fab069dc50220161.png)
湘波中学 八 年级 生物 科导学案课题:动物的行为 课型 预习、展示 备课日期: 20131008 班级: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产生躯体运动。
3、形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观点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学习重点】: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产生躯体运动。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预习课一、新课导入: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 和 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 。
二、预习自学阅读课文36~39页,在课本上双色笔标记,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哺乳动物的骨骼标本,如家兔的前肢由 、 、 和 、 以及 、 等组成;后肢由 、 、 和 、 、 等组成。
2、右图是人体的关节模式图,请填出其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1是 ;2是 ;3是 ; 4是 ;5是 。
3.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 、 和 组成。
骨与骨之间通过 等方式相连形成 ,附在骨骼上的肌肉 称为 。
4、骨的运动要靠 的牵拉。
骨骼肌受 传来的刺激产生 时,就会牵动 绕 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骨骼肌只能 而不能推,所以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 相互配合活动的。
5、运动并不是仅靠 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 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 、 、 等系统的配合。
6、哺乳动物主要靠 支撑身体, 在 的牵拉下围绕着 运动,从而使躯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具有很强的 能力。
有利于动物 、 、 和 ,以适应 的环境。
三、整合拓展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 展示课一、复习检测(每空1分,总计6分)二、分组展示(两个小组合展一小题)三、反馈练习(每题1分,总计12分)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 )组成。
A.骨和肌肉B.骨骼和肌肉C.关节和肌肉D.骨和关节2.人体内,使骨骼肌产生收缩的是:( )A.机械刺激B.电流刺激C. 神经传导的兴奋D.大脑的意识 3.同一块骨骼肌的肌腱分别固定在:( )A.同一块骨上B. 两块骨上C.多块骨上D.至少相邻的两块骨上4.人的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伸屈、旋转等各种动作。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daefc259eef8c75ebfb39d.png)
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动物的多种行为;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知识结构:取食行为(举例、意义)领域行为(举例、意义)攻击行为(举例、意义)防御行为(举例、意义)繁殖行为(举例、意义)节律行为(举例、意义)社群行为(举例、意义)教学重点:各种上行为类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动物行为与其生存和生殖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雄鹰盘旋之中突然俯冲捕食野兔,两只雄性角斗,小鸟筑巢等精彩画面。
雌狮追捕斑马,两只公鸡争斗、乌贼喷墨汁等动物行为。
不论是动物的本能行为,还是学习行为都是动物适应环境的基本方式。
本节我们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去研究和学习动物的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自身而言有什么意义。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取食行为多媒体播放:蛇的取食、水螅的取食、鹰的取食、狮子的捕食等多种动物的取食行为。
议一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如何取食的?描述一下取食的过程。
哪些动物有贮藏食物的习惯?动物的取食行为与动物生存有什么关系。
点拨:动物的不同捕食方式和各种捕食行为的动物获得食物,并贮食的行为有利于动物度过食物稀少时期,有利于动物的生存。
2.领域行为:讨论:观看课本插图狗的习惯,联系实际生活说说,狗的这种行为表示什么?点拨:狗撒尿做标记是在保卫自己的领地。
议一议:你还知道动物哪些行为是它占领和保卫领域的行为?点拨:动物发出声音、散发气味、排放排泄废弃物等方式占领领地。
讨论:动物的领域行为有什么意义?点拨:动物占有一定的领域后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它的资源,如食物、配偶等,给动物的繁殖和抚育下一代提供一个安全的区域,避免与同类的其他成员竞争。
3.攻击行为多媒体播放几种动物攻击行为。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同种的动物之间的争斗现象?什么是动物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有什么特点?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点拨: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称为攻击行为。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3d49bd1192e45361166f5e2.png)
学科
初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称
(简单说明本课的学习内容,说明课题教学的重点
和难点) 教材分析
1、动物行为的意义。
2、蚂蚁觅食行为的探究。
(按最新版《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维度)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行为类型,识别、分辨动物行
对于这一“节 1 味,本人有儿点有么。
1、留出空间,拓展教材; 2、巧用课外信息,丰富课堂内涵; 3、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4、提供表现舞台,为学生创造参与条件。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
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
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
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
层次的特点。
(根据您的教学思路,以及您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教学策略选
说明您采用何种教学实施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怎么样培 择与设计
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课堂有效甚至高效)
(请您选择本课中最关注的一个学生学习活动,详
细描述这个学习活动如何开展,并描述您针对上述学生
学习活动进行哪些方面的指导)
导入:展示动物一系列的动作:牛吃草、动物的奔
跑、动物的打斗等,来了解动物的行为的概念:动物的
活动,以及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所有外部可以识别
结果: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实验结果,学生 之间进行表达和交流。
结论: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大家想一想,蚂蚁是怎 样觅食的?
学生讨论。 蚂蚁是群体合作觅食,它会根据气味,还要咬一咬, 也会通过个体口中携带的方式搬运液体食物。 对甜香食物特别感兴趣。 形成实验报告:教师出示实验报告,学生完成。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76e7b8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9.png)
3.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功能。
2.强调各类动物行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3.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培养他们的生物学素养。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行为,选择一种进行详细描述,分析其类型、功能及适应意义。
2.布置思考题: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运用动物行为原理来改善人类生活。
3.作业要求:字迹工整,条理清晰,注重观察与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4.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价与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1.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行为的精彩视频,如狮子的狩猎、蜜蜂的采蜜等,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中感受动物行为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
2.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行为,如养宠物、参观动物园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3.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不同动物的行为特点,增进对动物行为类型的理解,提高学习积极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过哪些动物行为?这些行为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观察到的动物行为,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3.针对学生回答,总结出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导入新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本能行为的概念、特点及实例,如鸟儿迁徙、蜘蛛织网等,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先天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包括本能行为、学习行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释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行为。
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导学案1
![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导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74b20c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7.png)
四、展示提升(教师点拨)
①什么是动物的社群行为?
②下列这些动物中哪ຫໍສະໝຸດ 动物具有社群行为?哪些没有?为什么?
③以蜜蜂为例,在蜜蜂群体中,分为哪几种蜜蜂?它们的工作职责各是什么?说明社群行为具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五、课堂达标训练
1.下列对动物行为的认识,错误的是()
A.鸟的飞行属于动物的行为B.兽的吼叫属于动物的行为
A、猩猩B、猴子C、蚂蚁D、老虎
C.昆虫的假死不属于动物的行为D.蛇的冬眠属于动物的行为
2.下列动物的行为中,不属于觅食行为的是()
A.狮子猎取野兔B.天冷蛇出来晒太阳
C.大熊猫吃竹子D.蜘蛛结网捕捉昆虫
3.下列不属于动物生殖行为的是()
A.黄鹂筑巢B.母鸡下蛋
C.成年雄狮为争王而发生斗争D.青蛙抱对
4.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断落部分还能做屈曲运动。蜥蜴的这种行为是动物的()
A.攻击行为B.繁殖行为
C.社群行为D.防御行为
六、课后巩固
1、鸟在筑好的巢前会用很多美丽的鲜花、果实或光亮的石子、甲虫等物品来装饰,这是它们的()
A、迁徙行为B、觅食行为C、生殖行为D、防御行为
2、、下列不属于动物生殖行为的是()
A、鸟类筑巢B、哺乳育幼C、公鸡报晓D雌雄蛙抱对
3、下列不属于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2、动物的社会行为。
难点: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含义。
2.通过探究,提高对科学问题的系统归类和创新能力。
过程:
一、知识链接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动物的行为,同时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与动物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第1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第1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a034018bd0d233d4b14e69a1.png)
取食行为 领域行为 攻击行为 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
节律行为 社群行为
动物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从外界获 取食物。动物从外界环境获取食物的行为, 称为取食行为。动物的食性不同,捕捉食 物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追捕和诱捕是常见的捕食方式。
动物的贮食行为
蚂蚁在贮藏麦粒 金钱豹在树上挂着捕食的羚羊
动物的贮食 行为有何意 义呢?
每一种贮食行为都与动物 的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每一种贮食行为对于这种动 物度过食物稀少的时期,特 别是度过冰雪遍地的严冬, 维持动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都十分有利。
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动物生存的领 域。在这个领域里,动物可以取食、繁殖、抚育后代。 占有领域的动物个体不同,可以是一个个体如:老虎。 可以是一对配偶:如鸳鸯。也可以是一个动物群,如猩猩。 领域的大小也不同 。如生活在树叶上的蚜虫。最大的领 域就是一片树叶。而老虎的领域可以达到十几平方公里。 领域没有明显的界限,但领域的占有者却熟知它的边界, 它们通常使用姿势,如狼,鸣叫,如鸟,气味,如狗,狐狸。 别忘了,当你回家的时候,小猫在你身上蹭来蹭去,也是为 了在你身上留下它的气味,表明你也是它的领域哦。 领域行为使动物群疏散,不至因密度太大而为的意义
动物的学习行为必须借 助于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 具有学习行为的动物能够对 环境的变化作出有利于生存 的反应,学习行为更有有利 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动物的行为
一. 定义
1.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
二. 分类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a.取食行为 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划分 b.领域行为 c.攻击行为
三、明辨是非: 1.小羊一出生就会吃奶,这是 先天性行为。 真 2.白蚁群中专职产卵的是雌 蚁。 真 真 3.大象是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 4.猫捉老鼠属于防御行为。假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df143587c24028915fc36f.png)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和防御行为;2.举例说明动物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和防御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要能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们学会辨别动物大多数行为,认识动物行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和防御行为的意义。
2.教学难点:分析动物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和防御行为与其生存和繁殖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提问:大家看看图片上的动物在干什么?观察动物的行为。
(看完图片后)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果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划分种类,那能分几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第一课时,动物的取食行为、攻击行为、领域行为和防御行为。
(二)取食行为1.学生自学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不同的动物捕捉食物的方式相同吗?请举例说明(2)动物的取食行为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3)动物的取食行为有什么意义?2.学生展示自学结果3.教师引导学生识图,进一步理解取食行为看图16-4蛇、狮子的取食行为、图16-5安康鱼诱捕猎物过渡:再看一张图片,图上的两只狗为了骨头而发生争斗,那狗的争斗是一种什么行为呢?(三)攻击行为1.学生自学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什么叫攻击行为?(2)攻击行为的明显特点是什么?(3)动物的攻击行为有什么意义?2.学生展示自学结果3.教师讲解:(1)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2)攻击行为是动物为了争夺食物、配偶、领域等而发生的一种行为。
4.学生分组讨论:攻击行为中,双方身体很少受到致命伤害,这样有什么意义?5.学生展示讨论结果攻击行为中,竞争者分出胜负后停止攻击,就有更多时间和能量来猎取猎物,这样就为动物繁殖后代做好了准备,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动物行为的类型导学案
![动物行为的类型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f371240066f5335a812133.png)
11.在繁殖后代时,既不孵卵又不育雏的鸟是( A.杜鹃 B.大雁 C.海鸥 D.孔雀
12.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种行为? A.社群行为 眠(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E.节律行为
3.一种鹈鹕成群地在海滨岩石上筑巢,从周围的海洋里捕食鱼类,并且在 这里进行繁殖。这种行为是( ) A.防御行为 C.社群行为 B.繁殖行为 D.节律行为
(5)黄鼬遇到敌害,肛门旁的臭腺释放臭气(
(6)老猴发现猛兽后,高声吼叫并带领猴群逃跑( (7)猫头鹰在夜间活动( ) (8)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 (9)大马哈鱼洄游( ) (10)猫春季夜晚鸣叫( )
5.下列行为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A.杜鹃把卵产在大尾莺的巢里 C.两只狗在争夺一块骨头 翼下 6.下列几种动物有社群行为的是( A.蚂蚁 B.野兔
(1)清晨喜鹊在树梢上鸣叫( ) (3)孔雀开屏( )
)(2)新西兰有种原始蜥蜴,一年中有半年冬 (4)两只黄鼬为争夺一只鸡而争斗( ) ) )
4.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鱼,能随周围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和图 案,这种行为对比目鱼来说( ) A.不利于保护自己 C.属于防御行为 B.属于节律行为 D.属于觅食行为 ) B.家鸽用“鸽乳”喂养幼鸽 D.天冷时,老母鸡把雏鸡护在 ) C.绵羊 D.猪
磁县朝阳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提纲
编号:SW-04
八年级冀教版(2013-9-11)
主备人:肖腾飞
审核:初二生物组
初二生物导学提纲
第 5 页 (共 4 页)
初三生物导学提纲
第 6 页 (共 4 页)
10.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A. 两只公鸡为了一只虫子而打架 c.黄鼬在追小鸡 生战斗
B.两只狗为了争吃一块骨头而争斗 D.两只蟋蟀为争夺巢穴、配偶而发 )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生物教案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336c2c6bd97f192279e977.png)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举例说明动物的社群行为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究实验“蚂蚁的觅食行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质疑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团体意识和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探究实验结束后提醒学生将蚂蚁放回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意识二、教学重点:列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三、教学难点: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四、学法指导:观察、探究、讨论、分析、归纳、总结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课前捕捉蚂蚁并准备材料用具如糖、面包、辣椒酱、纸盒、放大镜等搜索有关动物行为方面的资料五、知识链接动物的觅食行为是通过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当雄蛙和雄蟾蜍在一起以美妙的鸣声向雌性求爱的时候蝙蝠却能分辨出是可食的青蛙还是不可食的蟾蜍响尾蛇的红外线感受器极其灵敏能够感知鸟或哺乳动物的准确位置六、导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动物世界”中的相关录像[学生]观察、欣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欣赏同学们可以看到在自然界中动物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果你留心观察周围的动物世界你会发现蝴蝶飞舞、蜜蜂采蜜、虫鸣鸟唱、大雁南飞、亲鸟育雏等等你会被这些奇妙的现象所吸引其实这种种现象都是动物行为的表现那么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有些探究过程: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学生]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学生4人一组讨论并制定方案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蚂蚁的觅食行为[学生]讨论:1)蚂蚁是怎样觅食的2)蚂蚁喜欢什么样的食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并回答学会之间相互补充学生4人一组交流各自搜集到的有关动物行为的实例和图片然后讨论并填写表171中的相关内容[学生]讨论:1)动物的行为主要包括些类型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并相互补充此外动物的行为还有迁徙行为、洄游行为、攻击行为、节律行为等[教师]过渡:上面列举的一些实例都是动物个体的行为而我们平时见过的像蚂蚁、蜜蜂等一些动物过着群居的生活那么它们每个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的行为又行为呢二、动物的社群行为[学生]观察:教学挂图和图172、图173讨论:1)白蚁的群体是由几种形态不同的蚁组成的它们各有何种功能 2)白蚁群体的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且互相补充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不是同一种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而是群体内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例如白蚁和蜜蜂的群体都是由几种形态不同的个体组成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七、达标检测:一、填空题1.尺蠖在遇到敌害或休息时就伸直身体伪装成目的是这种现象叫做拟态尺蠖的拟态属于行为2.动物的行为是对的适应表现动物个体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需要寻找和并对做出适当的反应3.冬季来临燕子带着幼鸟飞向南方这属于动物的行为八、布置作业:1、课后思考题(先由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明确)2、课外探究:蚂蚁是如何进行交流的3、课外阅读:动物的节律行为和生物钟自我问答:蚂蚁的社群行为十分复杂如上图一群兵蚁守卫着筑在枯树上的蚁穴的洞口随时准备击退入侵者(1)蚂蚁的社群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有什么意义(2)你能说出这一蚂蚁“王国”内的社群组成以及各成员的只能九、学生反思:。
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289ca25ab8f67c1cfbd6b82f.png)
胁
特点:这种攻击行为一般是同种动物之间,并且没有伤害或残杀的 意思,只是排除对手
(4)、防御行为
一切属于能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都是防御行为。 可分为两类:
1、可减少和捕食动物相遇的可能性,不论捕食动物是 否出现,都起作用:
保护色
警戒色
拟态
2、在捕食动物出现之后才起作用,以增加脱逃的机会
第一节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群行为对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一、动物的行为的主要类型
1、动物行为: 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所有外部可以
识别的变化都是动物的行为。
2、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P88 1、提出问题:蚂蚁喜欢取哪些食物 ? 2、作出假设: 蚂蚁喜欢取食糖类食物 。 3、实验设计:实验组: 面包、糖块
意义:有利减少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冲突,保证占有者有足够的食物,繁殖 季节避免其他同种个体干扰,有利求偶、交配、育雏等,在领域内有利回 避敌害,有利于寻找食物
(3)、攻击行为
动物为了保护资源,如食物、配偶、领域等,所表现出的威胁、格 斗等行动。包括威胁、妥协、仪式化格斗、顺从和损伤性格斗等。
蛇
的
威
羚羊格斗
对动物不施加影响 对动物施加影响
实验法以观察为基础
法布尔
1880年《昆虫记》
19世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1823年12月22日— 1915年10月11日)是用观察法研究昆虫生活的第一位科学家,他被称 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伟大的进比论创始人查理·达尔文说法布尔是 一个“卓越的观察家”,他研究的是活着的动物,他是在“蓝色的天 空下、蝉儿的歌声中”观察和研究它们本能的最高表现。只要天气晴 好,法布尔就带上一把洋伞、一个放大镜、一支笔、一个记录本、一 块面包和一个苹果,一大早就出发去观察,天黑时才返回家。他就是 这样辛辛苦苦地工作着、探查着。他观察每一种昆虫都花去大量的时 间,如观察土蜂20年、地胆过渡变态25年、隧蜂30年、蜣螂(屎克螂) 40年,最后才写成一篇材料。
《动物的行为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动物的行为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https://img.taocdn.com/s3/m/7951e53a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d.png)
《动物的行为》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和特点;3. 了解动物的社会行为和生存策略。
二、导学内容:1. 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行为规律和生存策略的科学。
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研究,揭示动物行为的内在规律和适应性。
2. 动物行为的分类和特点(1)本能行为:与生物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相联系,具有遗传性和稳定性。
(2)学习行为:动物通过经验和学习获取新的行为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
(3)社会行为:动物在群体中的相互关系和合作行为,包括领地行为、群居行为和社会阶级行为等。
(4)通讯行为:动物通过声音、姿态、化学物质等方式传达信息,维持社会秩序和个体关系。
3. 动物的社会行为和生存策略(1)领地行为:动物为了获取资源和繁殖权利而建立领地,通过标记和防御来维持领地的稳定。
(2)群居行为:动物为了互相保护、觅食和繁殖而形成群体,分工合作,提高生存成功率。
(3)社会阶级行为:在群体中形成社会阶级结构,包括领袖、追随者和被排挤者等不同社会地位。
三、导学问题:1. 什么是动物行为学?它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有哪些?2. 动物行为的分类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3. 动物的社会行为和生存策略对于群体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四、导学活动:1. 观察家中宠物的行为,分析其行为特点和可能的原因。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动物的社会行为和生存策略,做一份简要报告。
3. 到动物园或野外进行实地观察,记录不同动物的行为表现,探讨其适应环境的策略。
五、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动物行为学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白了动物行为的分类和特点,以及动物的社会行为和生存策略对于群体生存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动物行为学领域的研究,深入探讨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第二课时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题是《动物的行为》。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ab31b9cb84ae45c3a358c9d.png)
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
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
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课例研究综 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
述
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
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
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
和空间等。总之,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
保护色.
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备课,提高
课堂的教学效率。上课时,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矫正,
让学会的学生去教不会的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做教师的
乐趣与辛苦。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以往的教学
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
得,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
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
后天性学习行为的学习,对动物行为并不陌生,而没有
从动物行为的功能这个专题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这个
学生学习能 问题.
力分析
2,能力水平: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生物课程学习,已
具备一定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生物学知识,对研究动物
行为有浓厚的兴趣,为顺利地进行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
础.
(一)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初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称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生物学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
八章《动物的行为》一章中的第二节内容.教材列举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章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导学案课型:实验探究课编写:赵永辉审核:总第17课时班姓名【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动物的多种行为;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3、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能力目标:通过室外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培养学生喜爱观察身边生物的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爱护生态环境,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学习重点】:认识动物的多种行为
【学习难点】:动物社群行为对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学法指导】:观察法、读图法、讨论法
【学习课时】: 一课时
【自主学习】
二、动物的社群行为
1、动物的社群行为是指
2、分组讨论:动物营社群行为来生活对生存和生殖有什么意义?
三、探究实验
探究目的:说出蚂蚁的觅食行为。
探究地点:校园树丛周围(严禁爬出围墙外!违者作旷课处理!!)
探究器材:糖、面包、食盐、大蒜头、放大镜等
探究指导:1、按实验分组领取探究器材。
2、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寻找蚂蚁完成探究内容。
探究报告: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
我们组作出的假设是:。
我们组设计的方案是:第一步。
第二步。
我们组观察到的现象是:。
我们组得出的结论是:。
(悄悄告诉你: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可以有很多种。
1,可以让蚂蚁区分面包和食盐。
2可以剪去蚂蚁的触角。
3,可以用大蒜涂在蚂蚁要经过的路上……)
【达标测试】
1、下列各项中,属于昼夜节律行为的是( )
A.青蛙冬季藏在洞中
B.猫头鹰夜晚出来捕食
C.星鸟把榛子堆起来
D.秋后大雁结队南飞
2、下列动物的行为,不受生物钟调控的是( )
A.鱼类的洄游
B.鸟类的迁徙
C.公鸡报晓
D.公羚羊的争斗
3、动物具有节律行为,是由于( )的作用。
A.动物的生活环境
B.动物的习性
C.动物的生活经验
D.生物钟
4、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的节律行为( )
A.猫头鹰昼伏夜出
B.北极熊冬天产仔
C.大天鹅每年到荣城海湾越冬
D.母狮饿了便去捕食羚羊
5、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的是( )
A.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觅食
B.一个山洞中生活着一大群蝙蝠
C.草原上生活着大批各种食草动物
D.蜂王从小到老全靠工蜂来喂养
6.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间的通讯( )
A.白尾鹿在逃避敌害时翘起长有白毛的尾巴
B.夜里狼不停地嚎叫
C.狐狸在逃避追捕时左右晃动尾巴
D.羊一边走一边嗅地上同伴的粪便
7、蜜蜂告诉伙伴蜜源的距离和方向的“语言”是( )
A.触觉
B.声音
C.舞蹈
D.激素
8、下列各项属于动物贮食行为的是( )
A.松鼠将松果埋地进里
B.小狗吃掉昨天剩下的食物
C.老鹰将捕获的野兔叼回巢中
D.兔子保留了洞口周围的杂草
9、动物的繁殖行为是( )
A.哺乳动物具有的行为
B.哺乳动物和鸟类具有的行为
C.每一种动物都具有的行为
D.脊椎动物具有的行为
10、下列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
A.公鸡争斗
B.老鹰抓小鸡
C.小鸡鸣叫
D.母鸡孵小鸡
11、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的繁殖行为?( )
A.母兔在临产前拨下腹部的毛铺在窝里
B.火烈鸟在繁殖季节鼓起红色嗉囊
C.两只公羚羊在繁殖季节打了起来
D.杜鹃叼走一个小鸟蛋生下自己的蛋
12、人们养蜂取蜜,是利用了蜜蜂的( )
A.防御行为
B.攻击行为
C.贮食行为
D.繁殖行为
13、雄孔雀在繁殖季节频频在雌孔雀面前开屏,这种繁殖行为是( )
A.交配
B.占领繁殖空间
C.求偶
D.育雏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