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理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理想》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理想》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理想》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理想》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近几年,人们对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改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理想和追求,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助力学生成为具备思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本文将介绍一篇名为《理想》的教学设计和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2.教学内容1)理想的含义和意义2)探究不同类型的理想3)分析理想的实现途径4)运用创新思维培养理想3.教学方法1)讲解+讨论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理想的含义和实现方式,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加深对理想的认识。

2)案例分析+互动通过案例分析、个人或小组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类型的理想和实现方式,并针对性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

3)情景模拟+实践运用情景模拟和实践等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理想实现的过程,加深对理想的认识和理解。

4.教学过程及安排1)引入环节老师在教室中张贴一些著名人士的名言警句,引发学生对于理想的深入探讨和思考。

2)课堂讲解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思考结果,进行理想的讲解,包括理想的含义和实现方式、实现理想的途径等方面。

3)案例学习老师举例展示不同类型的理想和实现方式,并运用互动和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中,加深对于理想的理解和认识。

4)创新思维老师通过讲述不同类型的理想实现方式,展示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运用创意思维、侧面思考等方法,帮助学生锻炼创新思维和培养个人理想。

5)实践演练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演练,进行情景模拟和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实际角度认识并体验自己的理想。

5.教学评价1)考试成绩考试成绩成为教学评价的一个标准,可以考察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和理想实现的思考能力。

2)作业和报告作业和报告同样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学生需要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理想,并用自己的思考总结成文。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理想》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什么是理想,并能够表达自己的理想。

教学重点:理解理想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理想追求能力;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理想。

教学准备:图片、PPT幻灯片、黑板、粉笔、学生作品展示区。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描绘成功人士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成功的人士都有什么共同之处?”让学生谈论一下,然后教师写出学生的观点,引出“理想”的概念。

Step 2: 理解理想 (15分钟)通过PPT展示的形式,介绍理想的定义和作用。

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理想,为什么理想对人的一生很重要。

同时教师可以从一些成功人士的例子中说明理想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

Step 3: 启发学生思考 (10分钟)教师通过给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你们希望将来成为怎样的人?”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要在黑板上记录他们的回答。

Step 4: 学生互动讨论 (10分钟)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他们的理想,并且互相交流。

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时间限制,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理想,并形成一个小组展示。

Step 5: 学生展示 (10分钟)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来展示他们的理想。

其他小组的学生也可以对展示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Step 6: 总结 (5分钟)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理想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追求。

Step 7: 作业布置 (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中完成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作文,并将作品带到下节课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这堂课通过让学生自由发言和小组交流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理想的思考,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理想。

整个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并且对理想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作业布置的形式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理解,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穆旦·理想教学设计

穆旦·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语言的感悟能力。

(二)通过对诗歌的阅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领会诗歌所要表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三)通过对诗歌具体意象分析,体验诗歌中所要表达的迷惘、疑惧、苦闷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鉴于本诗的意境化抒情的特点。

本课难点是通过对具体意象的品味,来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岁月蹉跎,人生无常,在坎坷复杂的人生之旅中追求理想的不易。

教学难点:第一节写理想的重要性,第二节写追求理想的复杂与困难更甚会使人误入“迷宫”和“鬼火”。

看似两节的关系不大,还有矛盾。

实则浑然天成,把第一、二节如何衔接起来,理清之间的联系,本诗的立意也就弄清楚了。

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诵读指引法、讨论法、问答法四教学工具:幻灯片教学五教学思路:通过诵读法将同学们导入课堂;简要地介绍一下作家作品,并且进行题解;扫除阅读障碍后朗读课文,使同学们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精读课文,精读并分析课文,分小组讨论,通过提问思考的的方式深化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并进行适当的课堂测验;总结全文。

六课时:1个课时七课型:新授课八教学步骤与内容(一)导入1.对于理想,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失去前进的力量——列夫托尔斯泰人,只要有一种理想,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斯大林同学们在你们心中对理想的认识是怎样的呢?生:******老师: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理想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这首诗歌,看看在诗人穆旦的笔下他的理想与其他名人心中的理想有什么异同。

(二)作家作品介绍穆旦原名查良铮,原籍浙江海宁,生于天津;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曾参加过中国远征军赴缅甸,1948年赴美留学,195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迫害,1977年病逝,1979年平反。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1练习诗歌的朗诵。

2学习比喻、顶针、拟人修辞在诗歌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仿写,体会。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理解作者对理想的解释和对有理想的人的赞美。

2萌发树立远大理想的感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听写。

范读(听录音),齐读,一人一句开火车读,结尾齐读。

分析第一、二小节诗的含义、修辞。

第一小节: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运用了比喻、排比、顶针的修辞。

顶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应该揭示其特点,并且举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兰诗》)第1、2个比喻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第4句中的“黎明”比喻什么?第二小节:理想有时代性。

第12和34句之间为何是句号而不是分号?[作业]:模仿第一、二小节写8句诗,要运用三种修辞,内容自定。

听写改错。

第二课时齐读。

分析第三至第十二小节。

三: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历史的发展。

“历史的脊梁骨”如何理解?四:理想的实现要经历多次的挫折和失败。

与《在山的那边》相同的诗句是哪些?五:理想给人力量。

指出每一句写理想给人何种力量?与34句含义相同的古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联系书后背诵篇目六:理想是崇高的。

如何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七:有理想的人常感寂寞。

如何理解“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八: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不幸”指哪些?“大写的人”指什么样的人?九:理想使人重新做人。

十:对理想要执著。

“玷污”和“被扒窃”如何理解?十一: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作业]:做课程探究。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范文

目前,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学校里的教育也逐渐地走向了提高质量和创新意识的方向。

对于初中生而言,理想便成为了他们追求的目标,而七年级《理想》教案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的主要内容围绕了“理想”这一主题展开,分别从“何为理想”、“追求理想”、“实现理想”三个方向进行阐述。

开课前,我将对学生进行一次生动的讲解,将“理想”这个概念以及其带来的意义向学生阐述清楚,使学生真正能够理解并深刻体验到“理想”的重要性。

我还会将一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追求理想的方法,引导他们在未来的路上勇往直前,不放弃追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何为理想”放在了教学的第一部分,进行讲解,在讲解的同时,我还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理想是什么、为什么理想这么重要等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一个新概念。

我还会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围绕理想展开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激发出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在“追求理想”这一部分,我教给学生的主要是如何设定自己的目标、确定自己的方向,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只有设定得正确、方向确定得清晰才能朝着理想发展。

同时,我还会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技能,帮助他们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主动权,逐步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我会在“实现理想”这一节课中让学生了解并反思自己一直在追求的理想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采用一些形式多样的方法来鼓励学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我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严谨的思维、创新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地改变自己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追求自己的理想,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启迪他们为实现美好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我认为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是一份非常优秀的教学资料,它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价值,提升自身的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

《理想》教学设计_17

《理想》教学设计_17

《理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倔强、寂寥、诅咒、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绝处逢生”等词语。

⑵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⑶熟练朗读并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⑴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感悟诗句含义,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⑵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优美,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诵读;通过关键的诗句,探究全诗的脉络,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意象。

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朗读法:诗人用异彩纷呈、含义深刻的形象比喻,阐述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品味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精髓,并做到熟读成诵。

2、联想想像法:诗歌主要赞美理想,富含哲理性,这就使得诗作的广度和深度大为拓展。

学习这首诗,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启发对人生和理想做深入思考。

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

【教具准备】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熟悉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解读诗歌1~7节。

联系生活体验和语境,理解诗中众多的意象,揣摩诗中含蕴丰富的哲理内容。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探究、解读诗歌的8~12节,梳理诗歌的脉络,感悟构思精巧、语言精美的特点,并联系《在山的那边》作对比阅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设计(一)理想,一个诱人的字眼。

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恰值花样年华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的《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

设计(二)散文家余秋雨说,他会毫不犹豫地推荐三峡为中国最值得观赏的地方。

《理想》教学设计范例

《理想》教学设计范例

《理想》教学设计范例这首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理想使……”,大赞理想的意义。

最后一节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总而言之,这首诗是说,人生一定要有理想。

诗人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一连串形象的比喻,蕴含丰富的意义。

1.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

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

“黎明”指理想境界。

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联系实际,就很好懂。

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

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2.第2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说得对。

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

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

社会是逐步开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

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

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

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

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

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第2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

《理想》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理想的含义,认识到理想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讨论理想的定义和意义。

2. 主体部分:分析不同人物的理想及其实现过程。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理想的定义、意义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人物的理想及其实现过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想。

4. 创作法:让学生创作以理想为主题的诗歌或故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理想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

2. 讲解:讲解理想的定义、意义及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人物的理想及其实现过程。

4. 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

5. 创作:让学生创作以理想为主题的诗歌或故事。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创作环节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理想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理想》相关课文或阅读材料。

2. 参考资料:关于不同人物实现理想的案例。

3. 创作工具:纸张、笔、彩色笔等。

4. 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干净、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座位安排:采取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之间便于交流讨论。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正常运作。

八、教学安全:1. 强调学生在讨论和创作环节注意纪律,避免发生意外。

2. 确保教学设备安全使用,避免学生误操作。

九、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理想。

2. 邀请一位成功人士分享其实现理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

十、教学反思: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理想的意义及其对人生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精神。

初中语文 理想教案

初中语文  理想教案

初中语文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理想》。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作者对理想的思考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理想》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

3. 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4.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理想》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要有理想?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合作探讨,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 重点词语和句型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和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5. 分析课文观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课文观点的合理性。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的词语和句型运用能力。

3. 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4.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理想》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课堂讨论和表达的工具。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理想课文教案

初中理想课文教案

初中理想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名为《理想》。

课文通过对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不同人物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坚守,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热爱和执着。

2.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展示课文的标题《理想》,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要有理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翻译和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 精讲点拨: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进行讲解和示范。

如:词语“坚定”、“执着”、“热爱”等;句型“的理想是”、“认为……”等。

5. 情境教学: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

如:课文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在艰难环境中仍然坚持追求理想的情景。

6. 问题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课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他们是如何坚持追求理想的?7. 情感升华: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理想》写作教案设计

《理想》写作教案设计

《理想》写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理想,理解与理想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2.探究理想的来源,学习理想的重要性和含义;3.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理想,了解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4.阅读与理想相关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PPT,引入思路,准备更多的板书和资料进行课前导入;2.确定教材,了解教材背景、结构和重点;3.准备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和真实案例,以便帮助学生加深对理想的理解和认识。

4.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理想”的概念先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理想?教师使用多媒体板书,介绍理想的定义和相关概念,以便学生了解此次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二步:介绍理想的来源和内涵教师通过PPT和讲解介绍理想的来源和内涵,让学生了解理想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幸福人生的内在热情和精神动力。

第三步:探究理想的重要性教师通过板书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理想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了理想才能行出路、有目标;才能在需求和目标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在全人类万千思想面前坚定而不动摇。

第四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理想教师收集和准备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理想案例,让学生了解到,理想无处不在,并且理想存在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周旋在合法合理地满足自己需要、追求自己的目标和志向之中。

第五步:阅读相关文章教师通过教学视频和书面材料,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并进行分析。

让学生了解作者对理想的理解和表达,并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第六步:小组讨论和展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理想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经验和情感,引导他们述说想法、传达情感、表达观点、提出解决方案。

第七步:总结和评价教师介绍理想主题学习的总结性文章,让学生积极响应,教师依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总结一下学习中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具,如PPT、电脑、投影仪等;2.相关的教材、阅读材料、文章和案例;3.校内或校外的丰富教学资源,如现场或网上采访等。

课文《理想》教案教学设计

课文《理想》教案教学设计

《理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理想》。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的理想信念,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查阅相关资料,丰富对课文背景的了解。

(3)学会表达自己的理想,并懂得如何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理想的追求,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理想》。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深入理解作者的理想信念,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的理想信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理想》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作者的理想信念。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5. 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理想》。

(2)抄写生字词。

(3)结合自己的理想,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如何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2. 拓展作业:(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历史上的一些伟人及其理想。

(2)与同学交流,分享彼此的理想及为实现理想所做的努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理想》流沙河教案

《理想》流沙河教案

《理想》流沙河教案篇一:理想教案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课文导入: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

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

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整体感知①范读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

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③默读感知课文内容: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结构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历史意义(2、3)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研讨与赏析(上)①精读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

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

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理想教学设计范文

理想教学设计范文

理想教学设计范文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进行的系统规划,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安排,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一个理想的教学设计应当具有以下特点:1.适应学生需求: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实情况,根据学生的背景和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应该明确了解学生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并将这些目标细化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能力要求,方便学生进行相关学习。

3.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包括讲解、探究、讨论、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4.提供具体的学习资源: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拓展思维。

5.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该设计出既能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6.学生参与度高:教师应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7.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改进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以上特点,下面是一份理想的教学设计模板:教学主题:(主题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教学目标:(教师设计的各个层面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具体的知识点或技能;2.创造力与创新意识: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实践;3.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学习方法,培养合理的学习习惯;4.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学生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5.问题解决与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活动:-以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相关问题或情景,引起学生思考。

《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 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一些关于理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的理想是什么?
2. 讲解文章背景和作者
介绍作者流沙河及其作品。

讲述文章的背景和写作意图。

3. 阅读文章
学生自行阅读文章,注意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4. 分析文章
讲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5. 讨论
分成小组讨论文章中印象深刻的部分。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6. 课堂总结
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强调理想的重要性和追求理想的勇气。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并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育青年之梦——优秀《理想》教案分享

教育青年之梦——优秀《理想》教案分享

教育青年之梦——优秀《理想》教案分享。

一、《理想》教案的优秀之处《理想》教案是一份由教师精心编写的创新型教案,它以“理想”这个话题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和建立自己的理想,并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内在潜能和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那么,这份教案为何备受推崇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

(一)紧贴时代特征,贴近学生生活《理想》教案的编写是基于时代和学生特征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年轻人的观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都在不断变化,而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这份教案紧贴时代特征,关注学生生活,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活动,融入了许多年轻人感兴趣的元素,如音乐、游戏、电影等,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二)端正思想,引导理想信念理想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方向指引,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各种原因和诱惑的影响,年轻人的理想信念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理想》教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思考,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价值取向,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人生目标。

(三)开放式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单向的,教师在讲解内容时,学生在听取知识,因此学习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而《理想》教案则采用了开放式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到整个教育活动中,不局限于课堂,随时随地都有机会学习、思考和发展,同时这种方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对教学内容更有兴趣和热情。

(四)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成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实际能力和理论素养的人才,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成长。

《理想》教案正是这样一份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培养的教案,通过平台化学习、开发潜力、寻找内在价值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发掘潜力,全面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

二、《理想》教案的实际应用效果教案的优秀性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得到真正的验证,而《理想》教案在实际应用中也获得了不少学生和教师的肯定,下面我们也就来看一看它的具体应用效果。

初中《理想》教案

初中《理想》教案

初中《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

(3)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和解读。

(2)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3)学生对理想的认识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学生对自身理想的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自己的理想吗?你们的理想是什么?(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并简要介绍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有这个理想。

2. 阅读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回答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讨论与分享:(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发言。

4.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一个关于“我的理想”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理想。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收获。

(2)教师鼓励学生坚持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理想,并给出一些建议和鼓励的话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

2. 朗读与理解: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写作练习:学生是否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理想,并能够合理组织语言。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关于“理想”的基本概念及相关词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树立理想,培养学生的努力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中“理想”的含义与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关于个人理想的观点和目标。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向学生引导他们思考:你们小时候有没有过关于未来的理想?现在的理想是什么?你们觉得理想重要吗?2.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出示课文标题《理想》并让学生观察,然后分组讨论课文标题的含义和与个人生活的关联。

3. 阅读理解训练(15分钟)教师将课文《理想》分发给学生阅读,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阅读。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自主回答课文中的问题。

教师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解释。

4. 理解与拓展(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课文中关于“理想”的观点和重要性,并将学生的回答整理成概念思维导图。

5. 寻找自己的理想(10分钟)学生个体活动,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并写在小纸条上,统一贴到教室展示墙上。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公开自己的理想。

6. 分享与总结(10分钟)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理想,并与大家一起讨论理想的实现方法和遇到的困难。

教师适时总结课堂内容,鼓励学生勇敢追求理想。

四、课堂作业请学生完成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的理想》,在短文中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打算如何实现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在思维和情感层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和培养,能够理解并表达关于理想的观点,并且培养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实施中,可以合理调整时间分配,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和互动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延伸1. 深化理解:让学生在课后阅读一些关于成功人士的成功故事,并思考他们的理想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理想》教学设计
关于写《理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感情地读背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1。

朗读训练2。

理解诗歌的主旨3。

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第一课学的是现代诗《在山的那边》。

诗人在诗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理想,有了
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实现人生的社会
价值。

像周恩来鲁迅正是从小有了崇高的理想才成就了一番伟业。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这样才能实现自己
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
亮你的眼睛”,看到美丽的大海。

二。

范读,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教师不设计任何题,让学生自行学生听读、欣赏,品味诗歌语速和重音,把握朗读节奏;纠正生字难词的音。

形。

义。

三。

默读,整体把握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1。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
2。

小组代表发言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
为之奋斗(12)人生意义(8、9、10、11)
四。

精读,研讨与赏析:
1、深入思索,反复体会教师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1)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
提示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

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
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
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有时一种牺牲。

(2)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
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3)你能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内在联系吗?找出
这两诗中內涵相同的诗句。

提示两诗的内在联系是相同,都抒写了
理想的意义。

《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
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侯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
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上诗句都说,
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着人的。

《在山
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都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败乃成功之母
2。

体会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重点赏析和体会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

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

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
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①仿照第一诗节,以爱心为对象写几句话。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
表达得形象生动。

五。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
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

教师小结
七。

作业
1、将课堂上的关于理想交流整理成400的随笔。

2、课后熟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