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生命科学实验总结
生物科技实训课程学习总结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
生物科技实训课程学习总结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生命科学作为一门前沿学科,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我校开设了生物科技实训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深入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
在学习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能力,下面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
首先,通过生物科技实训课程,我深刻理解了生物科技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生物科技是指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手段,通过对生物的研究和改造,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科技领域。
在实训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基因工程、细胞培养、蛋白质表达等内容,通过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和实验技巧,我对生物科技的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实训课程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室中操作设备、进行实验,需要我们严密的思维和敏锐的观察力。
通过多次实验操作,我逐渐掌握了实验的技巧和规范,更加熟悉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
在实践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有时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我需要不断地思考、调试和修改实验方案,直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实践中的思考和反思,培养了我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实训课程培养了我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生物科技实验中,常常需要和同学们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项目。
合作需要大家相互配合,分工明确,同时要善于沟通和交流。
在团队实验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虚心接受指导,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这些实践锻炼,使我更好地适应了团队合作,提高了我的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生物科技实训课程的学习,我不仅获得了生命科学的知识和实验技巧,还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这门课程为我今后的专业发展和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推动生物科技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生物科技实训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和奥秘。
作为一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学科,生命科学对于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科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生命科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生命科技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生命科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生命科技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个领域。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DNA提取:通过提取细胞中的DNA,了解DNA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PCR扩增:利用PCR技术扩增特定的DNA片段,为后续实验提供足够的DNA模板。
3. DNA测序:通过DNA测序技术,了解DNA序列信息。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植物叶片、DNA提取试剂盒、PCR扩增试剂盒、DNA测序试剂盒等。
2. 实验仪器:高速离心机、PCR仪、DNA测序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四、实验步骤1. DNA提取(1)取新鲜植物叶片,加入适量提取液,研磨成浆状。
(2)将研磨好的浆状物转移至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3)取上层水相,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混匀,静置,待DNA析出。
(4)将DNA沉淀用70%乙醇洗涤,晾干,溶解于适量TE缓冲液中。
2. PCR扩增(1)根据目的基因设计引物,合成引物。
(2)将DNA模板、引物、dNTPs、DNA聚合酶等加入PCR反应体系中。
(3)将PCR反应体系置于PCR仪中进行扩增,循环条件为:94℃预变性5分钟,94℃变性30秒,退火温度(根据引物设计)30秒,72℃延伸30秒,共30个循环。
(4)扩增结束后,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3. DNA测序(1)将PCR产物送至测序公司进行测序。
(2)根据测序结果,分析DNA序列信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DNA提取:成功提取到植物叶片中的DNA,电泳结果显示DNA条带清晰。
2. PCR扩增:扩增得到目标DNA片段,电泳结果显示条带与预期大小一致。
3. DNA测序:测序结果与预期序列一致,表明实验成功。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提取了植物叶片中的DNA,并利用PCR技术扩增了目标DNA片段,最后通过DNA测序技术获得了DNA序列信息。
沪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阶段性总结(六)知识分享
沪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阶段性总结(六)生命科学阶段性复习(二)1、动物的体色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色彩,这种色彩叫做保护色。
2、有些动物具有恶臭或者毒刺且具有鲜艳的色彩或斑纹,这称为动物的警戒色。
3、有些动物在外表形态或者色泽、斑纹等方面与其他生物或者非生物相似,叫做拟态。
4、在自然界中,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叫做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两种。
5、不同的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相互间形成一些特殊的作用关系,叫做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包括共生(包括互利共生和寄生)、竞争和捕食三种。
6、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叫种群。
7、在一个地区内,种群的数量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在食物充足、气候适宜、敌害较少的条件下,种群中个体的出生数会多于死亡数,呈现“J”型曲线的特点;当种群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有限的环境中,食物相对减少,种内斗争加剧,导致种群中个体的死亡数增加,出生数下降,种群数量的增加会逐渐减少,呈现“S”型曲线的特点。
8、在一定区域内,生物群落和它们的环境构成的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生态形同中的生物成分按营养方式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
10、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关系叫做食物链,许多食物链相互关联,形成更为复杂的结构,称为食物网。
11、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方面。
其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物体的各种物质在生物和环境之间周而复始的被反复利用的现象,大气中的碳循环具有全球性;自然界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
12、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13、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稳定性有阶段性、相对性和动态性三个特征。
造成这种特征的原因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沪教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生命的特征:包括生物体的共性和个性,例如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等。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部分的作用,以及细胞的分裂、生长和死亡等过程。
3. 植物的分类:介绍植物界的基本分类,包括藻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4. 动物分类:介绍动物界的基本分类,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以及各种常见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5. 人体生理:介绍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
6. 遗传与基因: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以及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7. 生态与环境: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8. 健康与疾病:介绍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9. 实验与探究: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以上是沪教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掌握人体生理和常见疾病的基本
知识,理解遗传、生态和健康的关系,同时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沪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阶段性总结
八年级《生命科学》阶段总结(一)1.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它们的结构包括、、。
2.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可以。
3.细胞分化是指。
4.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的细胞和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
5.人体内可以划分为、、、和四种组织。
6.细胞排列紧密,单层或多层,细胞间质少,覆盖在各器官的表面和官腔的内表面,具有、、等功能。
7.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具有、、、等功能。
8.主要由肌肉细胞组成,可以分为、、,具有和功能。
9.由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组成,主要分布在脑和脊髓中。
神经细胞又叫,具有、和功能。
10.神经细胞的结构包括、和。
11.图一是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将该系统中各器官的名称在横线上填写完整。
12.请将各系统与其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图一13. 图二是人体泌尿系统结构图,请在横线上将各器官的名称及其功能填写完整。
14. 人体的结构分为 、 、 、、和 五个层次。
15. 图三是人体主要内脏器官分布图。
请据图回答:(1) ①~⑤所标注的内脏器官是(在表格内填备选答案的编号): A. 肠B.心脏 C.肝脏D.胃E.肺(2)写出右图中属于消化系统的两个器官(填写数字标 号): 、 。
(3)⑥表示“膀胱”,功能是储存尿液。
它属于 (泌尿系统/消化系统)。
15. 显微镜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研究工具。
图四是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括号内填备选答案的代号)(1)要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应轻微调节的结构是( ) A . 结构11 B . 结构12(2)物镜是指图中的( )A . 结构1B . 结构4(3)取显微镜时,手握显微镜的部位应是( )A .结构10B . 结构13(4)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看到的物像是( )A . 倒像B . 正像(5)用低倍镜观察细胞时,所使用的目镜是“8 X ”,物镜是“15 X ”, 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A .15倍B .23倍C .100倍D .120倍标注号① ② ③ ④ ⑤ 器官 图二 人体泌尿系统结构图图三 图四。
生命科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生命科学导论实验姓名xxx 学号xxx 日期10.26 成绩同组者:周丽实验名称:微生物作画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与试剂:实验操作步骤:课程名称生命科学导论实验姓名xxx 学号xxx 日期10.26 成绩实验结果及简要分析: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为干燥、不透明,表面呈紧密的丝绒状,上有一层色彩鲜艳的干粉。
心得体会:神奇而奇妙的菌落培养过程,菌液经培养生成不透明的菌落,甚至可以用来“作画”、描绘形状,让人觉得很神奇。
课程名称生命科学导论实验姓名xxx 学号xxx 日期10.26 成绩同组者:周丽实验名称:鱼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实验目的:1、通过对鲤鱼(或鲫鱼、罗非鱼、弹涂鱼)的结构观察,了解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鱼类适应于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2、学习硬骨鱼内部解剖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材料与试剂:解剖器、棉花、解剖盘。
鲜活鲤鱼(或鲫鱼、罗非鱼、弹涂鱼)、鲫鱼解剖示范操作录像。
实验步骤:1、外形观察:判断所拿到的鱼种,观察其头、躯干、尾部特征;找到侧线,输出侧线上鳞数和侧线下鳞数,计算鳞式;观察鳍条和鳍棘,确定鳍式;用直尺测量其全长、头长、体长、尾长、吻长。
●纺锤形,身体分头、躯干、尾,口端位。
奇鳍:背鳍、臀鳍、尾鳍。
偶鳍:胸鳍、腹鳍●侧线:感觉器官,对于鱼类取食、避敌和求偶具重要的作用。
2、内部解剖观察:外形观察完毕,剪去鲤鱼左侧体壁,掀去左鳃盖(使其腹部朝上,用剪刀在肛门前与体轴垂直方向,一小口,自肛门前的开口从背方剪到脊柱,沿侧线下方向前煎剪到鳃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至下颌,将左侧体壁肌肉揭起)先原位观察内脏器官的结构。
再分离各系统观察(生殖系统、排泄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
实验结果与分析:罗非鱼、鲫鱼和弹涂鱼的五处形态结构不同点:1、罗非鱼的背鳍非常的长,几乎整个背部上面都是背鳍;而鲫鱼的背鳍就比较短,是在身体的后半部分。
而弹涂鱼有两条背鳍,第一背鳍很小,第二背鳍较长。
生物科学专业实习中的实验操作总结
生物科学专业实习中的实验操作总结一、引言生物科学专业的实习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实验操作是非常关键的部分。
本文将对生物科学专业实习中的实验操作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对学生在未来的实验工作中有所帮助。
二、实验一: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科学实习课程中,细胞培养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学会了正确的细胞培养操作步骤,包括培养基的配置、无菌工作、细胞的传代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并保持实验环境的无菌,避免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实验操作的成功进行,使我对细胞培养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三、实验二:酶的活性测定酶的活性测定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实习中的另一项重要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测定酶的活性以及调节实验条件,以获取准确的结果。
实验中,我按照实验要求选取合适的底物和试剂,严格控制温度和pH值,并注意观察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变化。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测定酶活性的常用方法,并了解了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四、实验三: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的前沿领域,也是生物科学专业实习中的关键实验之一。
在这个实验中,我学会了基本的基因操作技术,如DNA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凝胶电泳等。
我遵循实验操作的标准流程,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各项技术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实验,我深刻理解了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实验四:光合作用研究光合作用是生物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生物科学专业实习中的光合作用研究实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个实验中,我学会了测定叶绿素含量、测定光合速率、测定呼吸速率等方法,以研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机理。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光合作用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并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六、实验五:遗传变异研究遗传变异研究是生物科学专业实习中的一项重要实验,通过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变异现象,可以揭示生物遗传变异的机制和规律。
沪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阶段性总结(二)
八年级生命科学阶段性总结(二)姓名班级一、填空题1、人类生存受、、、、和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2、是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是人体的,它主要由和组成。
3、是血细胞的内环境,也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4、人体血液的组成为血细胞和。
其中血细胞包括、和。
5、红细胞中含有一种红色的含铁蛋白,叫做,其在氧气浓度高的时候与氧气结合,氧浓度低的时候与氧气分离,因此红细胞有的功能。
6、白细胞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其功能为。
7、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养料和。
8、人正常的呼吸频率为次/分钟~ 次/分钟。
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人的心率大约为次/分钟。
脉搏跳动范围为次/分钟~ 次/分钟。
9、内环境与不断变化的外环境不同,它的特点是经常保持。
10、在内环境稳定的维持过程中,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在,物质交换的中介者是,循环系统的作用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在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是;消化系统将吸收的运输进,再送全身的组织细胞,消化系统的功能是;泌尿系统在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是。
11、在消化系统中,蛋白质消化的起始器官是,最终被分解成;糖类物质在开始被消化,最终分解为;脂肪被分解成和等物质。
以上最终分解成的物质最终在被吸收。
12、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其基本功能单位是。
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构成;肾小球的作用形成是尿生成的第一步,肾小管的 作用是尿生成的第二步。
原尿与尿液的主要区别在于尿液中没有 。
二、问答题1、右图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模式图。
请回答:(1)血液获得氧气的器官是___________;血液获得养分的器官是___________。
(2)机体产生的代谢终产物(如尿素等),主要通过肾的___________过程,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
(3)组织细胞从____________获得氧气和养分。
(4)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的运输和交换是通过_________系统来完成的,该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沪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阶段性总结(三)
八年级生命科学阶段性总结(三)班级姓名1、神经系统是由、和它们发出的组成的。
2、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午部分,组成,和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3、人的脑包括、、和四部分。
4、大脑的表面覆盖一层灰质,称为,是神经元聚集的地方,里面是白质,有大量的组成。
5、间脑包括和两部分。
期中下丘脑对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非常重要,它含有调节、、、,以及血压等活动的中枢,还控制着的功能。
6、脑干包括、和三部分,其中是重要的生命中枢,如调节、和。
7、小脑的主要功能是调节身体,维持和调节,维持身体。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依靠的结构叫做,该结构包括的五部分分别叫做、、、和。
9、反射可以分为和两种。
其中是生来就有的,在后天的学习实践种形成的。
10、人体内的腺体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有、和没有的。
其中激素是由产生的。
11、人在婴幼儿时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
如果人体长期缺碘,会引起的一种疾病叫做。
12、人在幼年时如果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分泌过多会引起。
13、胰岛可以分泌产生两种激素,它们分别是和,其中可以促进合成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对的摄取和利用并加速合称为糖原,使血糖浓度;促进分解代谢,使血糖浓度。
14、控制内分泌腺释放激素的途径分为三类,分别是①;②;③。
15、右图是人体膝跳反射的结构图,箭头表示信号传递方向,完成下列各空。
(1)、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名称叫。
(2)、该结构的各部位名称A、B、C、D、E、(3)膝跳反射属于反射,另外一种反射叫做。
16、右图是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示意图,请完成下列各空。
(1)、各字母代表的内分泌腺名称分别是:A、B、C、D、E、F、(2)内分泌腺和外分泌的区别在于(3)激素在人体内的运输转移靠的是作用。
A BD C EF。
沪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阶段性总结
生物专题复习一一、植物1、藻类植物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藻类的形态很多,有的是单细胞的,有的是多细胞的丝状体 ,有的是多细胞的叶状体 .2、“水华”现象是因为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造成的,使得水中氧气含量降低 .3、苔藓植物是植物进化中从水生到陆生的一种过渡形式,它们没有维管组织结构,有类似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有假根 .4、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 ,出现了维管组织结构,不产生种子,进行孢子繁殖.5、种子植物根据种子是裸露的还是被果皮包被的,可以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6、被子植物的器官可以分成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两类,其中前者包括根、茎、叶三部分,后者包括花、果实和种子三部分.7、植物的叶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叶肉可以分成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两种,叶表皮生有气孔 ,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叶脉贯穿于叶肉组织之中,担负着疏导水分、养分和支持叶片的作用.8、植物的叶结构包括叶柄、叶片和托叶三部分,三种部分全部具有的称作完全叶 ,缺少一部分或者两部分的叶称作是不完全叶 .9、植物的叶型包括单叶和复叶 ,其中复叶又有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三种类型.叶在茎上的着生方式有互生、轮生和对生等类型.10、在制作观察植物叶片的临时装片时,采用的方法是徒手切片法 .11、被子植物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六部分.如果一朵花既有雄蕊又有雌蕊,那么这样的花称作两性花 ,如果只有雌蕊或雄蕊,那么称为是单性花 .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组成.12、植物的传粉方式有自花传粉自己的花粉传给自己的雌蕊和异花传粉接受的花粉来自别花.如果一株植物既有雌花又有雄花,称为是雌雄同株,雌花和雄花生于不同植株上,称为是雌雄异株.13、果实发育成熟后,果皮干燥的叫做干果 ,肥厚肉质的叫做肉果 .14、常见的被子植物举例:水稻、玉米、花生、大豆、玉兰、桃树、杜鹃、香樟、海棠、小麦;常见的裸子植物举例:松树、红豆杉、柏树、罗汉松、银杏、苏铁铁树;常见蕨类植物举例:鹿角蕨、肾蕨、鸟巢蕨、卷柏、凤尾蕨、蕨菜;常见的藻类植物举例:海带、紫菜、红藻、硅藻、颤藻、螺旋藻、水绵、衣藻;常见的苔藓植物举例:地钱、泥炭藓、葫芦藓、提灯藓.二、动物1、自然界中的动物可以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群,其中脊椎动物的类群中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2、鱼类营水生生活,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和维持身体平衡,体表大多覆盖有鳞片 ,大多卵生.3、两栖类的幼体用鳃呼吸,没有附肢,水生,成体用肺呼吸,皮肤富有粘液,可以辅助呼吸.4、爬行类的体表覆盖有鳞片或者骨板 ,用肺呼吸,产羊膜卵.5、羊膜卵保证胚胎发育的过程中有一个稳定的水环境 ,是脊椎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一种进化.6、鸟类体表有羽毛 ,前肢变成翼 ,用肺呼吸,并有气囊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 .7、哺乳类的体腔被膈分割为胸腔和腹腔 ,绝大多数胎生,以乳汁哺育幼崽.8、原生动物是一类体型微小、结构简单的原始单细胞动物,大多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常见的原生动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9、腔肠动物身体有多个对称轴,称为辐射对称,这类动物有原始的消化腔, 有口无肛门 .这类动物常见的有水螅、珊瑚虫、海蜇、水母等.10、涡虫、绦虫、血吸虫等身体扁平,两侧对称,它们属于扁形动物 .这类动物的中间寄主多为螺类.11、沙蚕、蚯蚓等身体圆柱形,分节,有刚毛或疣足等附肢,它们属于环节动物 .12、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不分节,身体可以分为头、足、内脏团等部分.如河蚌、蜗牛、乌贼等.13、节肢动物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的体表具有外骨骼 ,对身体具有保护作用.14、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有真菌、细菌和病毒 .15、真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细胞质中还有一个大液泡.16、病毒营寄生生活 ,它没有细胞结构,整个身体有衣壳和内部的核酸两部分组成,衣壳的成分是蛋白质 .17、藓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疾病.18、腐生微生物从动植物的遗体上获取营养, 寄生微生物从活的动植物体上获取营养, 共生微生物从活的动植物体上获取营养,且这种生活方式对双方都有利或对一方有利,另一方无害.。
2023年上海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册
上海生命科学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第一册)不含试验部分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18世纪瑞典林耐细胞分类法则1838-1839 德国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1859 英国达尔文物种来源20世纪奥地利孟德尔生物遗传基本规律1953 美国奥森、英国克里克 DNA分子模型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DNA旳碱基对排列次序后基因组学解读并深入探索人地构造和功能基因组破译重要微生物和植物旳基因组启动环境基因组旳研究以及基因技术旳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地球生态系统旳重点生命科学探究旳基本环节:提出疑问→提出假设→波及试验→实行试验→分析数据→结论→新旳疑问第二章生命旳物质基础(一)生物体中旳无机化合物1.水含量最多自由水/结合水旳比值越大,阐明新陈代谢越旺盛2.无机盐含量很少生物体需要适量旳无机盐:碘过多旳危害、锌过多旳危害(二)食物中营养成分旳鉴定(三)生物体中旳有机化合物1.糖类类别和作用糖类物质重要功能:重要旳能源物质构成元素:C,H,O2.脂类脂肪旳种类和作用构成元素:重要元素为:C,H,O有时尚有N,P 3.蛋白质(1)构成蛋白质旳基本单位—氨基酸①氨基酸旳构造通式:H|R—C—COOH|NH2②氨基酸旳种类大概有20种③氨基酸互相结合旳方式--------脱水缩合H H H H| | | |NH2—C—COOH+ NH2—C—COOH→NH2—C—CO —NH—C—COOH+H2O | | | |R1R2R1R2多肽:有3个或3个以上旳氨基酸脱水缩合后形成旳物质(2)蛋白质旳构造蛋白质多样性旳原因:①构成蛋白质旳氨基酸旳种类不一样②构成蛋白质旳氨基酸旳数目不一样③构成蛋白质旳氨基酸旳排列次序不一样④多肽形成多肽链空间构造不一样(3)蛋白质旳功能:⑤构造蛋白:毛发,肌肉旳重要成分是蛋白质⑥催化作用:酶⑦运送作用:血红蛋白⑧调整作用:胰岛素⑨免疫作用:抗体(4)重要构成元素:C、H、O、N,还具有少许P、S补充: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肽链数4.核酸核酸旳构造核酸旳功能:绝大多数旳生物遗传信息就贮存在DNA分子中,部分病毒旳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 中,都携带遗传信息。
沪科版高中生物-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试题及答案
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一、知识提要生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二、基础训练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其顺序是()①提出疑问②设计实验③实验实施④得出结论⑤分析数据⑥提出假设⑦提出新的疑问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④③⑥⑤⑦C、①⑥②③⑤④⑦D、⑥②③④①⑤⑦2、当盖都塞克发现作为实验的猩猩发病后,再用其他正常猩猩做同样的实验,其目的是遵循生命科学的()A 、一致性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对照性原则 D、重复性原则3、设计实验时必须只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进行实验,这样逐一比较后,才能确定真正的影响因素,这体现了科学的原则。
A、单一变量B、完整性C、重复性D、一致性4、科学的发现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的。
青霉素的发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1)仔细阅读下列句子,按青霉素发现的过程进行排序(只写编号)。
①弗莱明用一小滴青霉菌所产生的代谢物质,滴在正在生长的葡萄球菌上,几小时后葡萄球菌奇迹般地消失了。
②弗莱明发现青霉菌落周围葡萄球菌不能生长。
③或许是青霉菌的生长抢夺了葡萄球菌的营养,或许是有青霉菌产生了某种代谢物质杀死或抑制了葡萄球菌的生长。
④他将青霉菌的代谢物质稀释1000倍进行实验仍然有效;并试着用青霉菌的代谢物质治疗局部多种细菌感染的伤口也获得成功。
⑤他把这种代谢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2)发现青霉素的过程与弗莱明的科学态度和思维方式有关。
他采用青霉菌所产生的代谢物质进行实验,主要想验证的假设是()A.青霉菌的生长抢夺了葡萄球菌的营养B.青霉菌产生的某种代谢物质杀死或抑菌了葡萄球菌的生长C.青霉菌的生长是以葡萄球菌为营养D.青霉菌产生的某种代谢物质刺激了葡萄球菌的生长(3)仔细分析第(1)题的句子,归纳弗莱明在发现青霉素的过程中得到的三个实验结论5、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1 近几年,疯牛病在欧洲时有爆发,致使欧洲民众“谈牛色变“,对牛肉的消耗量大减。
材料2 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疯牛病”的症状其实与人们早在300多年前就已注意到的发生在绵羊和山羊身上的“羊搔痒症”的症状极为相似,主要表现为:站立不稳,烦燥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
沪科版高中第一册《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高中第一册《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探讨生命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能够运用生命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能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加深对生命科学的认识;5.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自主探究。
1.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鼓励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学习。
在本课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安排小组活动和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生命科学的本质和相关概念。
2.PBL教学法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问题,如生命科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问题等。
三、教学内容1.生命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在本节课程中,我们将向学生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包括生命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
2.生命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本节课程中,我们将向学生展示生命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对医学、农业、环境、生产等领域的影响。
3.生命科学中的基本概念:本节课程中,我们将向学生介绍生物的基本概念,包括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细胞与组织、生物种群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等。
4.生命科学中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在本节课程中,我们将向学生介绍生命科学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如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PCR技术等。
四、教学反思在本课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命科学的本质和应用,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灵活应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2021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word知识点小结
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前沿1、组成生物体最大体元素:C ;基本元素:C、H、O、N;主要元素:C、H、O、N、P、S;大量元素:C、H、O、N、P、S、K、Ca、Mg。
二、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少部份以单质形式存在。
3、统一性:组成生命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各类生物体的化合物大体相同,说明不同生物体在物质分子水平上的统一性。
4、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类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一、水: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二、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3、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参与生化反映,输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的废物。
自由水/结合水的值越大,新陈代谢越活跃。
4、生物体内水的功能:一、绝大多数细胞必需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水是生物体内各类化学反映的介质二、参与营养物质的输送和代谢废物的排出3、调节体温、维持体温恒定五、无机盐: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适量。
功能:1.某些无机盐参与组成生物体内重要化合物Zn —200多种酶的组成元素Mg —叶绿素分子必需成份Ca—组成牙齿、骨骼的重要成份Fe—血红蛋白成份I —甲状腺激素成份PO43-—磷脂、ATP、核酸(DNA、RNA)成份2.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血液中Ca2+含量45-55 mg/L,低于此值出现肌肉抽搐症状血液中HCO3-等参与组成缓冲系统,使血液酸碱度稳定的适合的范围细胞膜内外的K+和Na+浓度维持膜功能上起重要作用第二节、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一、糖类一、糖类有单糖、二糖和多糖。
a、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
动、植物细胞中有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b、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植物细胞中有蔗糖、麦芽糖,动物细胞中有乳糖。
c、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葡萄糖的糖。
沪教版上海高中生命科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主题一走近生命科学1.1 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学习内容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命科学的早期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春秋《诗经》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2.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研究手段。
⏹早期——描述法与比较法⏹后期——实验法3.生命科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伟大成就。
⏹17世纪显微镜发明——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18世纪瑞典林耐“生物分类法则”,制定生物命名的方法⏹19世纪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人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1865年奥地利人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遗传学基本规律,是遗传学之父⏹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生物学进入分子水平⏹我国合成具有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蛋白质)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tRNA)⏹多利羊的意义——通过高度分化的体细胞(乳腺细胞)来克隆动物1.2 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学习内容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1、转换物镜只能用转换器,不能旋转物镜⏹2、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3、低倍镜先粗准焦螺旋再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主题二生命的基础2.1 生物体中的化合物学习内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一般不同。
C H O 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生物体中无机物(一)水(60%-90%)1.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作用、存在形式。
⏹鲜重,水是最多化合物,蛋白质是最多有机物⏹干重,蛋白质是最多化合物和最多有机物2.功能:结合水:细胞组织结构组成成分自由水:⏹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营养物质的输送、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水。
⏹2、水参与大部分化学反应,也是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介质。
⏹3、比热大,水可以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3.两种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代谢越旺盛,自由水/结合水比例越高,抗逆性弱(二)无机盐1.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种类、含量、存在形式、作用。
沪教版生命科学第二册第4章第1节 实验二-制作与观察叶片下表皮的临时装片-word文档
实验二:叶片下表皮的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实验1.观察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在完全叶的组成中,叶片是主要的部分。
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叶具有执行这些生理功能的结构。
这节课的关键就是要讲清楚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外壁有不易透水的角质层,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的射入;表皮上有气孔和保卫细胞,从而使叶片与外界能够有调节地进行气体交换;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叶绿体,因而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栅栏组织的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比较整齐,这有利于光线照射在海绵组织上;叶脉支撑着叶片,使叶片充分接受到阳光,也使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能够及时运输。
2.徒手切片的制作,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徒手切片的制作技术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只要让学生学会操作的方法就行,而制成切片的观察效果可以不作过高要求,重点应放在观察叶片的结构上。
教学过程设计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些菠菜叶,上课时发给学生观察。
首先说出叶片的形态特点(正反两面的颜色深浅不同,有网状叶脉),然后让学生把叶片的正面向上对折,轻轻地斜撕开,这时可以看到在撕口处有一层透明的薄膜。
启发学生思考:这层透明的薄膜是叶片的什么部分?如果把叶片向背面对折,撕开,是否也能看到一层薄膜?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两层透明的薄膜分别是叶片的上、下表皮,夹在两层表皮之间较厚的深绿色部分是叶肉,在叶肉中还穿插着许多粗细不同的叶脉。
为了使学生看清楚叶脉在叶中的分布,教师可以将自制的叶脉标本发给学生,同时把一个叶脉标本放在投影仪上,在屏幕上可以见到一个放大的叶脉标本。
启发学生思考:叶脉有什么生理功能?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叶片的三个组成部分。
(1)表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叶片的结构”的教学应采取实验与教学同步进行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实践中学习。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1、生命科学进展简史:古代生命科学成就: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细胞水平;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创立了“生物分类法则”;1838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1900奥地利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提出了遗传的两个规律得到承认。
1910年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提出了遗传的第三个规律:基因的连锁和互换定律近代和现代生命科学进展:要紧成就:1953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提出DNA 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1965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1990年人类基因组打算启动2021年英国科学家成功的培养出了克隆羊“多利”2021年成功分离人体胚胎干细胞(万能细胞)—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2000年6月26日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成功2021年中国科学家绘制完成了全世界第一张籼稻全基因组框架序列图2003年4月14日人类基因组打算全部目标达成(4)研究方法:在生命科学进展的早期,要紧采纳了描述法和比较法,近代和现代要紧是实验法注意点:1、科学史的考核:注意经历相关的年代、国籍、奉献,经常显现排序题2、生命科学进入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标志。
3、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实质是tRNA,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完全水解的产物为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
4、人类基因组打算: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打算”参与国:美、英、日、德、法、中六国涉及的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和两条性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目标:测定人类DNA的30亿碱基对的序列,识别人类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我国加入时刻2021年9月,任务1%,即3号染色体3000万个碱基对的测序工作。
第2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1、生命科学探究的差不多步骤学习或生活实践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解答疑问新的疑问进一步探究2、生命科学实验设计的差不多原则对比原则:设立对比组和实验组(注意实验组可能不止一组,例如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阻碍实验等)单一变量原则:依照阻碍因素确定,注意表述用语:适量的,等量的可行性原则科学性原则3、细胞的观看和测量3.1 显微镜结构: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目镜6、转换器7、物镜8、粗调剂器9、细调剂器10、弹簧夹片11、通光孔12、光圈和聚光器13、载物台14、反光镜使用方法及步骤: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调剂反光镜,左眼凝视目镜,使视野变明亮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下方;眼睛从侧面凝视物镜,转动粗调剂器,使镜筒下降至物镜接近装片;用左眼观看,同时转动粗调剂器,上升镜筒,直到看清物像,再用细调剂器,使视野中物像清晰;将要观看的物体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用高倍镜到位;转动细调剂器,直到物像最后清晰。
沪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总结
沪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总结本学期生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命的起始、遗传物质DNA和RNA、细胞及其特征、组织器官及其功能、人体生殖及发育等方面。
在此总结本学期生物教学的几个方面:教学成果本学期,经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生物学成绩有所提升,不论是课程考试还是平时作业表现都比初一上学期有了显著的提高。
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生物实验,学生对于生物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探究能力。
在生物知识的掌握方面,班级整体成绩达到良好水平。
教学方法本学期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小组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使生物课堂更加丰富有趣。
通过情境教学,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呈现了生物知识内容,增强了学生记忆和理解生物知识的能力;小组探究让学生能够在小组中间相互配合,体验探究中的乐趣,探究出生物知识;在课堂讨论中,学生可以彼此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促进思维的碰撞。
这些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在研究生物知识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合作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
问题及建议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课堂不够认真、听讲能力较差、自学能力不高等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建议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在课堂讲解中使用一些电子教具或幻灯片等辅助工具,捕捉学生的注意力,确保学生的专注度。
同时,可以安排花絮课和生物展览等活动,增加生物科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总之,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细节,做到了讲解清晰具体、组织有序,使学生在愉悦的研究氛围中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仍会继续用心付出,不断改进自己,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
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
显微镜操作注意点:(1)转换物镜只能用转换器,不能旋转物镜(2)先低倍镜观察再高倍镜(3)低倍镜先粗准焦螺旋再细准焦螺旋,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4)3.“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
还原性糖——班氏试剂,加热,红黄色颗粒状沉淀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先加5%氢氧化钠,再加1%硫酸铜脂肪——苏丹III染液,橘红色油滴4.“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实验。
(1)只有成熟的具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2)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3)需要选择颜色效果明显的植物细胞,比如洋葱紫色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呈现紫色,有利于观察质壁分离的效果(4)引流法要正确,一边滴加,一边吸收,要缓慢(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蔗糖溶液1~2滴,在盖玻片的对侧用吸水纸引流)(5)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6)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拓展应用①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待测成熟植物细胞+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②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③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④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5.“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实验。
(1)染液是碘液(2)引流法(3)水绵内部看到螺旋条带装叶绿体,染色后上面出现的蓝紫色颗粒是淀粉粒。
(4)颤藻——原核水绵——真核6.“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影响。
(2)胰蛋白酶(小肠内)是碱性,胃蛋白酶(胃内)是酸性,唾液淀粉酶(口腔内)是中性。
(3)实验未证明酶具有高效性7.光合作用的研究进程中的经典实验(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1)赫尔蒙特实验——柳树获得的增重只是来源于水(2)普利斯特利实验——薄荷能改善由于动物呼吸、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3)英格豪斯实验——光照是普利斯特利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4)萨克斯实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还有淀粉(5)鲁宾和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18O)——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6)卡尔文实验——阐明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途径(暗反应),也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14C。
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提取原理: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2)分离原理:各种色素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3)提取几个细节:叶片要绿粗叶脉叶柄要剪掉提取液:无水乙醇碳酸钙作用:防止叶绿素被破坏石英砂作用:帮助研磨研磨过程要迅速而充分,药剂适量(4)分离几个细节:滤纸条要剪角画滤液细线要细而直要重复画二三次每次之间要阴干层析液不要沾污管壁滤纸条不要碰到管壁层析液不能浸没滤液线(5)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排列顺序(由上至下)9.“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
实验原理: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CO2放出氧气,由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在细胞间隙积累,结果使原来下沉的叶片上浮,根据上浮所需的时间长短,即能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弱。
(1)控制变量原则、对照原则(2)实验前,要用真空渗水法排除叶肉细胞间隙中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
(3)CO2浓度这一变量是通过调节水溶液中NaHCO3浓度来实现的。
(4)取圆叶片时一定要避开大叶脉。
10.“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指示剂为:由于酵母菌为生物,和产生,使指示剂由变为。
甲试管采取的措施是反应方式乙试管采取的措施是反应方式A、D两个试管的作用是:如不采取任何措施,水浴温度计的温度会11.“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
(1)实验前需要去除脑,以凸显脊髓的调控作用(2)有两个低级反射——搔扒反射和曲腿反射1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胚芽鞘尖端是感光的部位(2)弯曲发生在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位(3)温特实验重点理解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下图所示。
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
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_______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
(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②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
(3)③和④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________(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⑤和⑥组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该实验应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其原因是该物质分布会受到________的影响。
(4)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________。
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根据其作用取名为________。
(4)生长素及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①因为植物体内生长素少,且容易被酶降解和发生光氧化分解,所以人们人工合成生长素类似物,如萘乙酸、吲哚丁酸、2,4-D②培育无籽果实,要在受粉前的柱头上涂抹生长素类似物,如2,4-D溶液③促进插枝生根④防止落花落果1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体内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
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构成的,在它的头部含有。
(2)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过程如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一部分T2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
当噬菌体在体内大量繁殖时,生物学家对标记的物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噬菌体的并未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却进入细菌的体内。
可见,T2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 DNA的作用下完成的。
该实验(3)结果表明:在T2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14.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格里菲思实验表明: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2)埃弗里实验结果:只有DNA可以使获得非致病性的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证据。
15.“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的同位素标记法”实验重要:亲代、子一带和子二代的条带分布*“DNA的粗提取和物理性状”的观察实验(1)机械粉碎的方法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植物细胞),洗涤剂溶解细胞膜和核膜上的脂质分子,分离DNA和蛋白质利用DNA不溶解于乙醇的特性将其沉淀出来。
(2)利用甲基绿与DNA亲和力强,并且结合后呈现蓝色的特点,可鉴定DNA的存在。
16.“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实验临时装片制作:(1)取材【根长约2CM,早上10时剪取尖端0.5~1CM】(2)固定作用:杀死细胞,固定分裂相【1份冰醋酸:3份无水酒精】。
冲洗【洗去固定液,直接做可省略该步骤】。
长期保存可放于75%酒精(3)解离作用:去除果胶,根尖细胞易于分散【解离液:20%盐酸,解离时间约8~10分钟】(4)漂洗作用: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于清水中浸泡30s】(5)染色作用:细胞内核物质被染上颜色(红或紫)【切取解离好的根尖0.3~0.5cm,置于载玻片中央水滴中,滴上1到2滴0.1%酸酸洋红染液或1%龙胆紫,染色时间1-2分钟】(6)洗去染液作用:易于观察【在染液中滴加3~4滴清水,在边缘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注意不能把材料吸走。
后加1滴清水,盖上盖玻片。
】(7)压片作用:使根尖细胞变成均匀的一层细胞层【在盖玻片上加层吸水纸,用大拇指轻压。
注意不能研转盖玻片,也可以用指甲或塑料笔的一端轻敲盖玻片】(7)镜检【先低→后高】1.有丝分裂实验中常用实验材料是,常用的的解离液为,常用的染液是。
实验步骤依次为:培养→取材→固定→冲洗→→→→镜检。
2.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态是()3、根尖解离之后进行漂洗的目的是 ( )A.使根尖不要过软 B.使解离效果更好C.使得压片时不易打滑 D.以免解离液对下一步的染色造成影响4、对根尖压片时要注意的是 ( )A.用拇指垂直向下用力压几下,不能研转 B.压片时要轻柔,不能用力C.要用坚硬的东西如镊子压盖玻片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D.要边压边转,才能使细胞分开5、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时应先在低倍镜视野中找到 ( )A.染色较深的区域 B.染色较浅的区域 C.生长的区域 D.分生区的区域6、观察有丝分裂时的镜检应该 ( )A.先用高倍镜找到有较多细胞处于分裂期的部位,再换低倍镜观察B.先用低倍镜找到有较多细胞处于分裂期的部位,再换高倍镜观察C.在高倍镜下发现物像比较模糊时,用粗调节器进行调节D.在高倍镜下发现物像比较模糊时,先用粗调节器进行调节,再用细调节器进行调节7.王同学用高倍镜观察自己制作的洋葱根尖组织临时装片,压片后,发现许多细胞重叠在一起,无法观察。
其原因是()A.实验材料没有固定好B.实验材料没有解离好C.实验材料没有选好D.根尖没有做好清水漂洗8.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A.应该选择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B.如果在低倍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物镜继续观察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全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调节器增加视野的亮度17.判断动物细胞分裂方式、时期(1)(2)据减数分裂后期细胞质分裂方式判断细胞(3)根据染色体数目判断:假设某生物体细胞2n,若染色体数目为4n是有丝分裂,n为减数分裂。
例:1. 下图是某种生物不同的细胞分裂示意图。
(假设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条)(1)在A、B、C、D中,属于减数分裂的是。
(2)A细胞中有个染色体,个DNA分子,个染色单体。
(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4)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
2. 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分裂薄玻片标本,看到哪些现象是减数分裂细胞所特有的()A.有纺锤体的出现 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染色体的复制 D.分裂后期形成细胞板3. 10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子和10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若全部受精,则形成受精卵()A.10个 B.5个 C.20个 D.40个4. 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后,一条染色单体含有()A.两条双链DNA分子 B.一条双链DNA分子C.四条双链DNA分子 D.一条单链DNA分子5. 某生物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有染色体18个,,该生物体细胞有染色体()A.18个 B.36个 C. 72个 D.9个18、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1).概念整理:①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一般用表示②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