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共30张PPT)
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东北迅速沦陷
国家
兵力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
日本 关东军
1.9万
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 不抵抗,力避冲突。
中国 东北军
20万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 给张学良密电
东 三 省 沦 长春 亡
1932年,日 本扶植溥仪 做傀儡,建 立伪满洲国。
-----《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 “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
西安事变的背景
根本原因
1.日军: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张、杨个人:张、杨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中共的主
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东北迅速沦陷
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蒋委员长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 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 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秦邦宪
叶剑英
周恩来
西安事变后赴西安调停的中共代表团
中共为何主张和平解决?
民族利益至上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 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主 …蒋委员长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
张、杨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中共的主张,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张
和
解
何应钦
蒋介石被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精品教学课件
1.2016年9月18日,是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85周年。 中国多地以鸣响防空警报等形式纪念“九一八”事变85周年,铭记历史, 警示未来。当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 B) A.寻找失踪士兵 B.柳条湖事件 C.日本工厂被炸 D.西安事变
3.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理由。 西安事变原因:(1)根本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主要原因:抗 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直接原因:蒋介 石亲赴西安督促张、杨剿灭红军。 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理由:(1)从民族利益看:有利于团结 全民族抗战,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争取民族解放 。(2)从国内局势看: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入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 局面,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有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
人教版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易错警示 1.九一八事变后,虽然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但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不 抗战,共产党派杨靖宇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东北军民组成抗日义勇军坚持抗战, 所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的是局部抗战。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正式形成,只是初步形成。
A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5.蒋介石曾宣称:“我们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失掉 了……我们应该要负责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诽谤,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 为唯一要务。”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内容。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以及国共两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与矛盾,最终导致了西安事变的发生。
教材通过详细叙述事变的过程和影响,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一重要事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细节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和主要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培养史料实证和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英勇斗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复杂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和文献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纪录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主要人物。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国内的影响,以及国共两的应对措施。
4.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西安事变的背景和经过,引导学生理解事变的复杂性。
5.总结提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总结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6.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民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英勇斗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
因为他认为:
1、“攘外必先安内” 2、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3、幻想国联调解
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 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力避冲突, 以免事态扩大.
思考: 1、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自主探究书本86页第①段文字: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策划者、 借口?
时间
九一八事变
地点 策划者
借口: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日本关东军 柳条湖事件
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因 侵驻中国东北的金县、大连地区的“关东州”
问题探究
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①日本不断扩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②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影响。 ③张学良、杨虎城有强烈的爱国思想。 ④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
问题探究
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五: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1936年12月9日,是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纪念日,西安学生 举行抗日请愿游行,前往蒋介石住地请愿,张学良为学 生们的爱国热忱所感动。答应在一个星期内用事实回答 学生们的爱国要求。
课堂小结
九 一 八 事 变 和 西 安 事 变
日本 侵略
九一八事变
扩大侵华 华北事变
一
二
九
运
中国 东北抗日联军 抗争
(局部抗战)
动
全国性抗 日救亡运
动的高潮
西安 事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课件
1.东北曾经流传一首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 苦不敢言……”其中“苦难”开始的标志是( D )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在东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
争的领导人是( B )
A.张学良 B.杨靖宇
C.赵尚志 D.陈毅
(2)性质:是一场__爱__国__救__亡_运动。 (3)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__华__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 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___抗__日__救__亡_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8.背景:在中国共产党__抗__日__民__族__统__一__战__线__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杨 虎城要求蒋介石___联__共__抗__日_,但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 9.爆发:__1_9_3_6年12月12日,__张__学__良__、__杨__虎_在城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 “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面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开始于( A ) A.东北地区 B.平津地区 C.淞沪地区 D.西北地区 4.(2018·湖南长沙)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史学界有三种说法: 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说。提出“1931年说”的主要依据是( ) AA.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1931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 C.1931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 D.1931年日军占领南京
1.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点。 2.师生共同反思学习心得。
教科书本课课后习题第一题。完 成后同桌之间相互订正
【重温历史】 材料一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 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共28张PPT)
背景一
共产党:1935年8月,中共 中央在长征途中发表《为 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要求“停止内战,一致
背景二
国民党: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 安内”的反动政策,置民族大义 于不顾,同时为了排除异己,蒋 介石将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 的西北军调到西北围剿红军,企 图一箭双雕。
抗日”。
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 窑堡会议,明确了当前国 内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 矛盾,调整了党的斗争方 向,提出要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后,西安局势极为动荡。 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于纷争四 起、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内战一起,必 使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进一步侵略 中国。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全民 族利益出发,不计宿怨,提出了和平解 决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 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方向转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一、九一八事变
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 经过——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 占领东北三省; 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 沦于敌手。
(东北军驻地)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 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 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1.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1927-1936年)。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我们要做的是铭记,而不是高呼“勿忘国耻” 的口号,月圆更怀强国志,知耻长谋福安康。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死者的血,生者的泪,提醒每一位中国人铭记 历史的屈辱,并在铭记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
杨靖宇
赵一曼
中共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战士同日军作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共33张PPT)
日 军 对 中 国 平 民 的 大 屠 杀
日军虐杀中国平民 日军残杀东北义勇军
新课讲解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东北人民和未 撤走的东北军
组织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 杨靖宇
组织游击队开展 抗日游击战争
1936年,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东北 抗日联军成立
杨靖宇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共产党的态度 坚决抵抗
张学良
杨虎城
讨论 张学良和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 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
1、日军侵略东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的危急 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
2、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主张,感召了张学良、杨虎城。
3、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心是西安事变爆发的 个人因素。
(3)“华北自治”:“华北五省自治”又称 “华北自治运动”“华北事变”,是指1935年 期间,由日本特务机关幕后策划的使华北脱离 中国、投靠日本的运动。五省为河北、山东、 山西、察哈尔、绥远。
新课讲解
一二.九运动
时间 1935年12月9日 地点 北平 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
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结果 影响
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头、木棍镇压青年学生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 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1936、12、12)
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扣押 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 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派出了以杨靖宇、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一批 优秀党员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后改编为东北抗日 联军,坚持在东北地区抗击日寇,一直坚持到抗战胜 利。
初中历史八上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共24张PPT)
二、伪满洲国
3.暴行
初中历史
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七三一细菌战部队
疯狂掠夺资源
推行奴化教育
在日军的铁蹄下, 东北3000万同 胞过着屈辱的亡 国奴生活
三、局部抗战
1.抗日义勇军
1931年11月,在东北军将领马占山的指挥下,中国 守军抱着“与城偕亡”的决心,守卫黑龙江省会齐齐 哈尔,在嫩江桥与日军血战,多次击退强敌,但终因 孤军无援、伤亡过大而撤退。不久,齐齐哈尔沦陷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那。——1927年《田中奏折》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引发日本各种矛盾,政府 把对外扩张作为解决国内问题之道。——史桂芳 《日本国内战争狂热的表现
抗日必先剿匪,攘外必先安内,安内以攘外,剿 匪以抗日。——蒋介石《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 外》(1931年7月23日)
杨靖宇东北抗日游击队的主 要创建者 ,孤身与日寇周旋。 靠吃草根树皮与棉絮,战斗 到最后一刻,年仅35岁
日本人打 死杨靖宇 之后为其 拍照以验 明正身
三、局部抗战
3.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人民和未 撤走的东北军
中国共产党派 杨靖宇等人
抗日义勇军 抗日游击队
初中历史
1936年,改编 为共产党领导的 东北抗日联军
典例分析
初中历史
1.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曾被传唱于大江南北,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 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所反映的东北人民的苦难历史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C.四一二政变
B.鸦片战争 D.华北危机
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东北人民”并结合所学知识知,1931年 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此后短短4个多月,100 多万平方千 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 屈辱的亡国奴生活,故A项符合题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共24张PPT)
{
抗日义勇军 抗日游击队
(局部抗战)
(6)抗日力量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一)、华北危机
1.原因: 日本占领华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
伸向华北 (1)日军占领山海关,向南推进 2.危机表现: (2)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 3 )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 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 国灭种的危险
3.同桌讨论:
“九一八”事变后报 纸上发表的有关蒋介 石不抵抗的消息
伪满洲国的建立:
(1)时间: 1932年
(2)地点: 长春 (3)目的: 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4)采取 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 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 措施:
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5)中国人 民的反抗力 量:
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局部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D.全面反攻阶段
A
)
3.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的主要领导人是(
A.吉鸿昌 B.杨靖宇
C.佟麟阁
B
)
D.赵登
禹
4.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
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
A.抗日义勇军 C.八路军
(双十二事变)
2、过程:
(1)时间:1936年12月12日 (2)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3)目的: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4)经过: 张、杨扣蒋,实行“兵
谏”;通电全国,要求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5)结果: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3、历史意义: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 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 键。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019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共25张PPT)
)
通县
1 9 3 5年1 2月1 5日 成 立 “冀察政务委员会”
天津 塘沽 渤海
沈阳 大连
阳曲
清苑
1 9 3 5年7月 国 民 政 府 与
蒋介石仍然实(行太 原不) 抵抗(政保 定 策),中日华本 达民成族《 何面梅 协临定 》
亡国灭种的危险。
济南
青岛
连云 黄海
华北(长之西安安大) ,已经(安郑郑 州县放) 不开得封 一张平(铜徐静山州 )的书桌了
和平解决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后的复杂形势
日本
哼!我一定要挑拨 中国人打内战。让 他们自相残杀吧! 等到他们打到精疲 力尽的时候,中国 就是我的了。
如果中国被日本 占领了,我们在 华的利益还能有 保证吗?一定要 使中国人和平解 决西安事变。
共产党
中日民族矛盾已经 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5年8月1日,中共发 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 体同胞书》,史称「八 一宣言」,
号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召
1935年12月17日,中共瓦 窑堡召开会议,在会上确
立了 建立抗日民族 的方针统。一战线
第三篇章 国之幸——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背景
日本的侵略:
→ → 东北沦陷
英美
亲日派
讨伐张学良,至蒋 介石于死地。蒋介 石你也有今天,你 放心吧,等你死了, 委员长的宝座我替 你坐。
我们这就准备 赴西安与张、 杨谈判,想办 法争取放蒋。
亲英美派
【思维拓展】 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如何处置蒋介石成了棘手的问题,是“放蒋”? “杀蒋”?结合当时的国内情况,你觉得怎样处置 蒋介石合适?请说出你的理由。
6.18+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日本为什么要在九一八事变前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占领中国东北,进而独霸中国,是日本蓄谋已 久的国策。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 论,日本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另外,柳条湖距 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 军在事件后迅速对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目标导航
1.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 开始。
2. 了解华北危机加剧了民族矛盾,理解一 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 高潮的到来。
3. 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重要历史意义。
一、九一八事变
原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时间:1931年9月18日夜
日军占领沈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果: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 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短短 4个多月,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 山,全部沦于敌手。
东北为什么会迅速沦陷?
1. 日本为侵华作了长期准备。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后,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日本把侵略矛头指向 了中国。
2.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是东北迅速沦亡 的主要原因。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仍然坚持 “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导致了日本侵华气 焰的日益嚣张,导致了东北的迅速沦陷。
D.一二八事变
2. (2016·河南)“停止‘剿共’政策,联合 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界各军的救国会 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促成上述协议达 成的历史事件是( B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中共七大的举行 D.重庆谈判的成功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件:第6单元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共18张PPT)
(3)“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 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5
2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日本侵略逐步 向华北地区扩展……中华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觉醒和团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九一八事变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答:使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抗战。
20.口号是时代的呼声。下列哪些口号促进了中国民众的觉醒,掀起抗日救
亡运动的高潮( C )
①“ 自 强 求 富 ” ②“ 驱 除 鞑 虏 , 恢 复 中 华 ” ③“ 反 对 华 北 自 治 ”
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⑤“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2
21.对于西安事变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爱国事变 B.共产党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标志着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开始 22.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主 要是因为( A ) A.有助于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B.国民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抗战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 D.国共两党矛盾已经消除
C.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D.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11
19.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抗战史实
的是( A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讲解课件
东北人民和未 撤走的东北军
组织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 杨靖宇
组织游击队开展 抗日游击战争
1936年,中 国共产党领 导的东北抗 日联军成立
杨靖宇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部编人教版初中册历史教学讲解课件
18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知识点二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
1935年下
半年,日本策动 所谓“华北自治 运动”,妄图使 华北五省脱离中 国版图。国民政 府采取不抵抗的 妥协政策,中华 民族面临亡国灭 种的危险。
部编人教版初中册历史教学讲解课件
18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部编人教版初中册历史教学讲解课件
18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 九一八事变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
材材料料一三::“1惟92欲9年征-服-1支93那3,年必的先资征本服主满义蒙世,界如经欲 征济危服机世波界,及日必本先,征促服使支其那国”内阶级矛—盾—尖明锐治,维日新本 后统不治久集日团本急制于定 利的 用侵大略陆中政国策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 国内材的料经二济:危“机今和天政之治满危蒙机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 上,材就料在四经:济19上3,0年也1可1月以至说1是9我31国年的9月生,命国线民。政”府 集中重— 兵三—次19“27围年剿,”田红中军义,一无提心出北了顾《。田中奏折》
部编人教版初中册历史教学讲解课件ຫໍສະໝຸດ 18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知识点三 西安事变 1.历史背景
(1)华北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 盾。
(2)中共提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 张。
(3)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要求蒋介 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新课标课件】(35页)
B 3、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当堂训练
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 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介石不再被看作抗击日军的绊脚石……”对于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达到新高潮。
叁 为民请命
将军的承诺
“我张学良说话是负责任的, 你们的意见我一定转达, 保证在一个星期之内用事实答复你们,如果逾期欺骗 了你们, 愿你们在任何地方把我张学良处死! ”
——常家树:《一二·九运动与西安事变》,《党史纵横》, 2006年12期
中共的努力
和平解决 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 扭转时局的关键。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4——1927
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1945
杨靖宇 赵一曼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服支那。”日本的大陆政策由——来《已田久中(奏根折本》原因)
材料二: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
促使其国日内本阶急级于矛转盾尖嫁锐经,济日危本机统侵治华集(团国急于际利形用势侵)略中国东
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
机。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三: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
描述的事件( ) A.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促进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的到来 D.粉碎了日本侵略吞并中国的阴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知识梳理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九一八事变1.起因:1931年9月18日夜,柳条湖事件。
2.结果:短短4个多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3.抗战力量(1)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
(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3)1936年初,东北抗日联军继续抗战。
4.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2.一二·九运动(1)经过: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
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2)影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1.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2.结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3.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七七事变1.时间: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被拒后悍然炮轰我军防地。
2.结果:7月底,北京、天津相继失陷。
3.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1.军队改编: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2.正式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国内的抗日救亡运动以及国共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从而加深对抗日战争前夕中国历史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清事件的发展脉络,深入分析事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掌握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教学难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事件背后的历史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九一八事变的图片或视频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九一八事变背后的历史原因,以及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重点阐述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19张PPT)
亲美英派:宋子文、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维
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
日 本 亲亲英日美派————何宋应美钦龄
英美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中共的态度和努力 中共的努力 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周恩来赴西安谈判
恩来,你是我 的部下,你应 该听我的话。
只要蒋先生能够停止内战,一致 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 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 先生的指挥。
西安事变
时间 地点 发动者 目的 经过 结果
意义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 张学良、杨虎城 逼迫蒋介石抗日 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和平解决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日本: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地。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B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 我的家乡……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 )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全面反攻阶段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中解放出 来,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事变的领导者, 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中共一直怀 着特殊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毛泽东
本课小结: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从
九 一 八
日本 九一八事变 侵略 (1931.9.18)
建立伪满洲国 (1932)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
知识 讲解
一、九一八事变
事变 名称
时间
地 点
简单经过
意义
结果
1931 年
九一八 9月 事变 18日
日军制造 九一八事变
沈 阳
柳条湖事件, 成为中国人 并以此为借 民抗日战争 口,进攻东 的起点,揭 北军驻地北 开了世界反 大营,炮轰 法西斯战争
东北 三省 全部 沦陷
沈阳城。 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
意义
“打倒帝国 促进了
主义”、
全国抗
“反对华北 日救亡
自治”、
运动新
“停止内战, 高潮的
一致抗日” 到来
瓦窑堡会议
瓦窑堡会议是指1935年 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 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 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 大会议。这次会议,是 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 深,大规模的抗日民主 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 为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 和革命策略而召开的。 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 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策略方针 。
抗争:抗日义勇军(杨靖宇) 东北抗联 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爆发
时间:1935年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 原因:日本制造华北危机,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
种的威胁 口号:“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影响: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时间: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过程:扣押蒋介石——和平解决 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争初步形成
材料三 国共两党正在内战,国民党竭力围剿南方工
有机可乘 农红军,无遐北顾。
探究:东北为什么迅速沦亡?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 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 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给 张学良密电
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是( ) A.张、杨为了争夺国民党的领导权 B.张学良只想打回东北去 C.张、杨为了逼蒋抗日 D.张、杨想投靠红军
如图漫画反映的情景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
1927年,日内阁召开“东方会议”,
实行罗斯福新政。而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则采
C 取( )
A.实行明治维新
B.发动内战
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
C.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
A 略政策。由此可见( )
2.山东、河北、山西、绥远、察哈尔五省
3.华北自治 4.不抵抗
中共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学生 请同学们根据视频记录有效的信息并根据课 本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的相似之处 () ①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 ②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 ③学②④ D.①③
感谢批评指正
授课人:盛卫卫
D 对这一段材料解释最准确的是( )
A.国共关系破裂
D.九一八事变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序幕
B.红军势单力薄 C.1930-1931年间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D.国民政府围剿红军让日本帝国主义有机可
乘
思考:东北为什么会迅速沦亡?
不抵抗政策
东三省沦陷
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 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 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盘点收获
1.时下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如图 是漫画家张仃1946年完成的作品——《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这 幕童话指的是( )
A.南京大屠杀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受中国共 产党派遣, 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 )
西安事变
华北危机 一二九运动
华北告急,民族危险
西安事变,和平扭转
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从局部抗战到民族危险,从西安事变到中共斡旋。 自国民大革命以来,国共开启了第二次合作。 历史告诉我们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十四年的并肩作战,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铸就了独立和美丽的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重而道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每一个中国人都翘首期盼。 期盼我们的祖国, 繁荣昌盛, 步履不停。
一 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二 华北告急,民族危险 三 西安事变,和平扭转
一、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九一八事变
观看视频,记录有效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
1
9 3 1
沈日 阳本
年
柳东 起 条三 点 湖省 ; 事沦 序 件陷 幕
注:日俄战争后,日本获胜,日本控制南满铁路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 口,欺骗世界舆论。 另外,柳条湖距离东 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 北重镇沈阳很近,便 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 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 行攻击。
“学校师生要向日本天皇及当时在位的满洲皇帝地遥拜。
唱国歌,背诵溥仪的诏书,且学生必须学习日语,并被
灌输日满一体的思想,上述情况最有可能发生于何时?
(
)
A.1915年
B.1920年
C.1930年
D.1933年
1935年鲁迅撰文热情赞扬了爱国学生的英勇斗争精神,并 寄以“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殷切希望。鲁迅撰文的历 史事件是( )
此处填写内容 此处填写内容 此处填写内容
深入探究,获得认识
为逼蒋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发动了 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 结束,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你认为张、杨二人为何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小结
九一八事变 东北抗联
东北沦陷,局部抗战
国共 联合 抗日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是中共中央提出
时候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是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发动
的时候 一二九运动的时候
是
(地区)告急,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候
是蒋介石顽固坚持
的时候
内战政策
华北
是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的时候
三 、西安事变,和平扭转
西安事变
5 3
识图根据所学的知识将正确的序号填入下表
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
1.中日之间实力差距 2.寄希望于国际联盟 3.让出东北,对日妥协
4.“攘外必先安内”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坚持抗日的武装力量有哪些?
东北 抗日联军
抗日义勇军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抗日游击队
华北告急,民族危险
华北告急,民族危险
华北 告急
2
3 4
1
1.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A.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B.中国国共内战为日本提供可乘之机 C.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D.实行大化改新
蓄谋
转嫁
已久 中日矛盾
危机
中国社会
主要矛盾
有机可乘
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 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 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可乘之机。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5
西安
4 3
4
2
1
2
1
西安事变后的复杂形势
日本 英美
亲日派
亲英美派
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如 何处置蒋介石成了棘手的问题,是 “放蒋”?“杀蒋”?结合当时的 国内情况,你觉得怎样处置蒋介石 合适?请说出你的理由。
中共的斡(wo)旋
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来合理猜想蒋介石与周恩 来的对话内容,两人一组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