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的地质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冰川的地质作用

§1.概念

一、冰川——陆地上终年缓慢移动的巨大冰体。

现代地表陆地面积约有1/10被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两极及中低纬的高山地区。

全球冰川若融化,可成为24000000km3的淡水,占全球总淡水资源的)85%,如注入海洋可使海面上升65米。

因此,研究现代冰川,利用冰雪融化可直接为人类提供水源,古冰川的研究则可子解古气候及古地理的变化情况。

二、冰川的形成

积雪冰川冰冰川

1.终年积雪区——年降雪量>年融化量的地区,地面雪终年不化,并逐年积累,形成终年积雪区。

主要分布在两极及中、低纬的高山地区,这里气温<0°C,大量的降雪则终年积雪,气温是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的,这里山坡上某个高度年降雪=年消融理,这个高度月雪线。

2.雪线——终年积雪区的下界。

终年积雪

雪线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1)气温:成比,一般赤道两极高度降低。

非洲赤道附近雪线海拔5700——6000米北冰洋0米

(2)降水量:雪线最高的地方不在赤道,而在纬度20°-25°地带。

(3)地形:陡-雪线高;缓—雪线低

东南坡(阳面)高

西北坡(阴面)低

3、冰川冰的形成

三、冰川的类型

按冰川发生的形态规模及所处的地球条件分:

1.大陆冰川(冰盖、冰盾——分布在两极)

特点:

1°面积大,可达几百万km2280万km2 最厚3200m

2°冰层厚,中部上千米,中原四周薄,呈盾形。南极125/cm2>3000m

3°运动不受地形影响,由于压力使中心向四周缓慢运动。

2.山岳冰川——高山地区各咱形态的冰川。

特点:

1°规模小

2°冰层薄

3°形成和运动主要受地形影响和限制。

冰斗冰川——积雪盆地象转椅,只有一个缺口,其余都是陡峭的后壁,后壁冰冻风化强烈。壁崩塌,造成雪崩,冰斗扩大积雪增加,形成冰斗冰川。

山谷冰川——顺山谷流动的狭隘长冰体,是山岳冰川的主要形式。常常在冰斗冰川的缺口处连接至山谷,使冰斗冰川成为山谷冰川的补给来源。

发育成熟者分:补给区,流动区、冰舌、冰前,山谷冰川也可向河流一样由几个支冰汇集为主冰川。

悬冰川——山坡洼地,小沟槽中的冰体

四、冰川的运动特点---------固体流

1.运动原因:

(1)重力:山岳冰川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向低流动。

(2)压力:大陆冰川,中部原压力大,向四周压力小方向流动。

运动速度缓慢:通常肉眼难以观察冰川的运动,现冰川通过打桩来观察桩位的变化。

1959-1960 珠峰北坡V=M-129m/y

南极的大陆冰川V=25M/y

冰体从南极大陆的中部运移到海岸需10万年。

2.冰裂隙:由于冰体与冰库之间的磨擦阻力,使得各冰层的地运动速度有差异,两侧速度慢,中部速度快。由冰川是固体流,在表面产生许多冰裂隙,气温暖时,具冰裂隙的冰体发生差异融化,裂隙处融化快,形成冰塔、冰牙、冰磨等奇特现象,随气温进步转暖则消失。

§2.冰川的剥蚀作用

一、.冰蚀的方式

(一)挖掘作用

冰川以冰床基岩中挖出粗大岩块的作用。

机理:冰床基岩(尤其是岩性软的基岩)在冰体的巨大压力下,产生许多裂

隙,强烈的冰冻风化作用使裂隙增大,冰体嵌入,当冰川运动时,带走岩块。

类似于河流的下蚀作用

结果:加深冰床,增大纵比降。

(二)锉磨作用

冻结在冰体内的石块,流动时对冰床基岩进行刻划锉磨,使岩石破坏,同时本身也遭受磨蚀的作用过程。

磨蚀可将岩石磨成粉未状,岩粉又可作为磨料,使其岩的磨蚀面变得很光滑——冰溜面。

冰川流经的基岩表面,常保存有长短不一,粗细不匀的擦痕,称冰川擦痕。

冰川擦痕和冰溜面是鉴别古冰川的重要依据。

二、冰蚀地貌

冰蚀谷:直而宽、深而陡的“U”形。

挖掘、磨蚀作用使冰床加深加宽,锉磨使冰床突起的基岩 磨平,横剖面“U”形。

悬谷——支冰川汇入主冰川时,由于产冰川蚀蚀能力强,谷底深支冰川饱

蚀能力弱,使支冰川的谷底高于主冰川的谷底。悬谷中冰川融化后可形成壮观的瀑布。

刃脊和角峰

刃脊—两个相邻冰川不断扩大,中间形成陡峭山脊(类似于河 流分水岭)。

角峰—三个以上的环围冰斗,同时扩展,中间形成陡峻的锥

刨蚀挖掘

状山峰。

石盆地、冰蚀湖

大陆冰川在其下部基岩岩性较软,裂隙发育的地方挖掘强烈,形成的洼地称石盆地,冰融水充填后成为洋蚀湖。

羊背石

冰床上突起的坚硬基岩,在冰川的刨蚀作用下形成的椭圆岩丘,形如倒卧的山羊。故名羊背石。

羊背石长轴与流向一致辞,两坡不对称,返流面缓,光滑以磨蚀为主,背流面陡呈陡坎状,,挖掘为主,

利用羊背石判断冰川流向。大面积分布的羊背石叫“卷毛岩”。

§3.冰川的搬运、沉积作用

一、冰川的搬运作用

冰运物——纯机械搬运。

1.冰运物来源

刨蚀冰床基岩,冻入冰体一月流动。

两壁坍落,山谷两壁岩石落到冰的体表面。

冰前前端的堆积物(洪积、坡积、冲积)。

2.搬运方式

推运—推移

载运—载运

3.冰运的特点

无溶解:碎屑固定在冰体内,不能转动。

无分选:位移,托运过程中难以改造。

无磨圆

4.冰漂砾

冰川是固体流,托载能力强,能够把巨大的石块地直径数十米(大到几百米上万吨的岩石)搬运的很远,甚至从陆地搬运致到海洋中。

冰漂砾——冰川搬运的>1m的岩块都称。

冰漂砾表面常见擦痕,沉积下来岩性一般与当地截然不同。成为所谓“飞来石”——异地漂砾。

李四光对庐山冰期的确定,很重要的证据就是在庐山找到了一些大的异地漂砾。

二、冰川的沉积作用

气温转暖,冰体融化,冰运物堆积下来,冰川的沉积物——冰碛物。

(一)冰碛物的特点:

1.纯属机械堆积

2.无分选:大小不一,砾、砂、泥混杂在起。

3.磨圆差:多棱角状。

4.无层理。

5.无砾石的定向排列,河流砾石长轴与流向一致。

6.冰碛石上可看冰川擦痕。

7.保存好的孢子,花粉应是寒冷型的。

(二)冰碛地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