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命题点1:青铜器与甲骨文 1.★(2022·广安)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一部殷墟 发掘史,半部中国考古史。”“殷墟”发掘有助于研究( AA ) A.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B.中央王朝对西域的管理 C.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的引进 D.中外陆路和海路交通
命题点2:动荡的春秋时期 2.★(2022·眉山)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 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AA ) A.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 B.影视剧作品里的有关生产场景 C.民俗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D.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说
(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 分 形成过程 (2)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3)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 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长平平之战
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
特点
兼并战争
续时间长
历史解释 析和评判,包括意义、影响、作用等。如:商鞅变法 后,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是指历史事件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历史本质的外部 历史现象 表现,历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如: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
制 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做出的一种主观性、总结性认 识,包括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地位、影 历史结论 响等的认识。如: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简
学说集中在《老老子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这部
介 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老 (1)政治:主张“无无为为而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
思 子 就能太平
治
想
(2)哲学: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顺应应自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同步练习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一、选择题1.标志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分析】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知道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据史料记载,夏朝筑有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由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A.夏朝初步建立起国家机构B.夏朝统治者实行暴政,欺压百姓C.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开始D.夏朝政局不稳,短命而亡【分析】本题以夏朝筑有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夏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标志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夏朝建立的有关内容。
3.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A.历史的倒退B.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C.生产力的下降D.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符合的【分析】本题以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的知识点。
【解答】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公天下”到“家天下”发展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演变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4.一个家族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
这种制度开始于()A.夏B.商C.西周 D.东周【分析】本题以一个家族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为切入点,考查的是世袭制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据“一个家族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这是世袭制的体现。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冲刺课件与习题集训(部编版)

1.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比较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争霸
兼并(统一全国)
时间短、规模小、次数少
时间长、规模大、次数频繁
城濮之战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强者通过会盟确立霸主地位
秦国强大,兼并六国
都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都有利于社会走向统一
衡量一场变法是否成
性质 一场比较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夏朝建立
B.商汤灭夏
C.武王伐纣
D.国人暴动
一、青铜器
1.发展历程 (1)出现:我国在 黄河 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一4000年的铜器。 (2)发展: 商朝 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也由 食器 等发展到 礼器 ,
成为王公贵族象征 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 的代表性器物。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 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作为接班人最主要标准
民主推举上去的领导人一般都很 贤能,能大大有利于社会进步
世袭制 奴隶社会
世袭
导致后世君主贤愚不一,特别是 以 血缘 的远近、伦理亲疏的顺 昏君、暴君的出现都会极大地破
序作为继承的标准
坏社会生产秩序,甚至导致亡国
灭族、改朝换代
1.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哲学思想,万物有其自然法则,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儒家 孔道子法(孔自丘然) ,相生【相总成核结一心】思老想子,《“教道仁育德”思;经想治》,国“思有想教,无“类以德治国”;
墨家 仁墨者子情怀,万世师主表张—“孔兼子爱”《“论非语攻》”,提出贤人治国,提倡节俭
战国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清单(部编版2024)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座遗址:二里头遗址 一次迁都:盘庚迁殷 两种制度:世袭制、分封制 三个朝代:夏、商、周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必背考点1 夏、商、周的更替★必背考点2西周的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的对象)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起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分封制”。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亡国君 国家性质 \形势重点夏 禹 公元前2070年 阳城 桀 奴隶制国家开创世袭制 商汤公元前1600年亳 纣 牧野之战 西周 周武王 公元前1046年镐京 周幽王 分封制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争霸 春秋五霸 战国 公元前475年\\兼并 战国七雄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作用加强了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实质确立了西周社会的等级制度弊端诸侯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当各诸侯国的国力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为春秋诸侯争霸埋下隐患。
总结归纳1、禅让制建立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出现剩余,私有制和国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世袭制随之出现。
因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盘庚迁到新邑后,并没有将其叫作殷,甲骨文中称之为大邑商,商朝也不称为殷朝。
周灭商后,用商王田猎区殷原这个“殷”地名称呼商人。
于是,商朝也就称为“殷”或“殷商”。
3、分封制的影响(1)积极影响: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有利于西周政治文化的稳定和延续;通过分封制,西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复习知识点)

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朝起止时间: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禹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巩固统治: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机构,制定“夏历”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灭亡:夏桀实行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为汤所灭二、商汤灭夏商朝起止时间: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盘庚迁殷: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商朝日益强盛灭亡: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商朝灭亡三、西周的分封制起止时间: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建立者、都城:周武王镐京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灭亡: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周幽王是为犬戎所灭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成就: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铜镜商周时期: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g uǐ)成分:铜、锡、铅制作工艺高超,方法:泥范畴造法(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二、甲骨文记事定义:甲骨文是中国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内容:记载内容十分丰富地位: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意义: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农业: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手工业: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业等都有所发展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开设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广泛流通二、王室的衰微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分封制逐渐瓦解表现: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不在听从王命,各自为政,诸侯不在定期向天子纳贡,导致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重难拓展
拓展一 禅让制与世袭制的比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项目
含义
示例
禅让制
部落联盟通过推举 产生首领的制度
尧征求各部落首领意 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世袭制
帝王帝位世代沿袭的 制度
禹死后,启继承王位
特点 天下为公,选贤举能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重难拓展
拓展二 春秋时期的战争与战国时期的战争的异同
项目
春秋时期的战争
战国时期的战争
【知识拓展】孔子的教育思想 :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生要有老实的学习态度、 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等。
考点知识回扣
3. 百家争鸣 (1) 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 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
考点知识回扣
(2)诸子百家
学派
【识图学史】
牛尊
春秋铁农具
考点知识回扣
2 诸侯争霸 (1) 背景: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 激烈的争斗, ____民__族_____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 概况: 以“___尊__王_攘__夷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 北上争霸。 (3) 影响: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大规模的 __民__族__交_融_____。
考点知识回扣
(5) 结果: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 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 后秦国 _统__一__全_国____ 奠定了基础。
【误区警示】虽然商鞅被处死,但是变 法的措施推行并沿用下来,增强了秦国 的实力,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因此,商鞅变法是一次成功的变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2.中心地区: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二、商汤灭夏1.夏朝灭亡:夏朝后期,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夏王朝灭亡。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
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三、武王伐纣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周部落日益强盛。
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四、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3.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4.西周的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商代重要城市分布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分析

人教版七年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五课时:四大方面1.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单元内容概览2.青铜器与甲骨文二.单元重难点提示3.动荡的春秋时期三.单元学法点评4.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四.单元知识梳理5.百家争鸣一,单元内容预览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朝嬴政统一六国.被称为先秦时期这一时期创造了从青铜器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分封制实行初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但因其缺乏对诸侯国的有效约束.周天子逐渐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东周时,历史开始进入列国纷争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先进的生产力推广力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变革.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诸侯国的改革,加速了奴隶社会的瓦解,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形成.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又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百家争鸣‛特别是儒家学说的产生和传播,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二.单元重难点提示1.重点,: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成就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
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的修建,老子和孔子的成就,百家争鸣。
2.难点,:夏商西周衰亡的原因.分封制的作用,青铜文明的概念。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及与汉字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及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商鞅变法的影响,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3.突破重点突破难点措施: A.突击重点①关于朝代更替问题。
可用朝代口诀歌来解决。
先交代整体内容,然后提出要求。
为减轻学生负担,学到那哪记到哪。
比如第4课和第5课时涉及前半句,‚夏商和西周‛,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对于夏朝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在教材中首次出现公元前的字样,要让学生交代历史纪年的方法a.公元纪年b.干支纪年c.年号纪年‚贞观之治‛d.民国纪年e.世纪年代扩展学生视野。
重点介绍公元纪年法(和数学上数轴联系)。
对于本章还应在上一章的知识基础之上。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同学们,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远古时代的历史。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不少远古人类,他们的智慧和艰苦创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
在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
我国奴隶社会历时近1 600年,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四个时期。
今天,就让我们首先来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其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得到扩大。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多媒体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教师:夏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大致在今天的什么范围?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教师:阅读课本第20页正文部分内容,问:世袭制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教师出示材料史书上记载,禹建立了一支军队,征服南方三苗,还建立了官僚机构,有“六卿”等官职。
那时已有刑法,史书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中考历史2.主题二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主要
(1)确立__县__制___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
内容( 政治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促进了新兴地主
影响)
阶级势力增强)
主题二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返回目录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扩大了赋税、兵役来源,加
政治 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返回目录
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 功能
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1)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__天__府__之__国__” 影响 (2)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 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主题二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主题二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返回目录
三、商鞅变法
时间 公元前___3_5_6___年开始
人物 商鞅、_秦__孝__公___
(1)经济: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
力水平不断提高 背景
(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3)思想:法家思想提供理论依据
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富国强兵,在兼并 目的
阶 段
现“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局面。
特 征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印度)产生;伯里
克利改革使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的征服
与扩张,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罗马城邦兴起,罗马共和国建立。
中 外 联 系
主题二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返回目录
_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知识点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夏朝的建立1.基本情况:(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2)建立者:禹(3)都城:阳城2.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3.制度: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4.灭亡:夏桀的残暴统治,引起人民的反抗,商的首领汤灭掉夏朝。
二、夏商周的更替1.约公元前1600年前,商汤伐夏,建立商朝。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商朝多次迁都,盘庚迁到殷之后,从此,保持相对的稳定。
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反抗。
2.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建都镐京。
三、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统治。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意义: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但诸侯的权力过大,到了后期,威胁中央的统治。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了解夏商西周。
一、青铜器的高超技艺1.出现时间:距今约5000——4000年2.功能:食器→礼器3.特点:分布广泛;数量增多,种类丰富;成为权力的象征,等级森严;制作工艺高超;规模宏大,组织严密。
4.典型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何尊:最早出现“中国”一词。
利簋:记录了武王伐纣的历史。
二、甲骨文1.含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地位: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造字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4.意义: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学习目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例3 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朝屡屡迁都,最后一次迁都后,都城才稳定下 来,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这次迁都的组织者是 ( ) A.商汤 B.桀 C.盘庚 D.商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水患和政治 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
答案 B
歌谣记忆 大禹建夏属第一,华夏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 此变世袭,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 都始称殷,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 亡西周立。武王定都在镐京,分封制行天下固。厉王无道国人起,西周 灭在前771(年)。
【重要图片点拨】 教材 《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 点拨 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后,出现了一些大的诸侯国,如鲁、齐、 燕、吴、宋、晋等,重点注意周都城的位置以及分封的诸侯国所处的位 置。
2.(2015江苏盐城中考)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 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 准确信息是 (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他由此回忆起哪一历史事
件( )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答案 C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A发生于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 之间;B发生于商汤和夏桀之间;C即武王伐纣,符合题意;D是西周镐京城 里人赶走周厉王的暴动。故选C。
4.(2016安徽中考)《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 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夏朝的传承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启继父位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 世袭制……
禅让制……
♣ 公天下:指原始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没有 贫富分化,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 被后来的儒家视为“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 家天下:帝王把天下当作自己一家的私有财 产,进行统治,世代相传。
四、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
对象: 宗亲、功臣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 内容: 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 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周天 子作战。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 作用: 国家。
天子
级统 治 阶
级被 统 治 阶
想一想
•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 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
•商汤和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
•商汤和武王能重用人才,联合周边小国, 部落,抓住时机一面对广袤的疆域, 在“家天下”的社会,你会采取什 周 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
商
夏朝50多万平方公里 商朝100多万平方公里 周朝250多万平方公里
•二 里 头 宫 殿 复 原 图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4、夏朝的灭亡 夏朝经历了四百多年。最后一个国
王桀(jie),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
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 百姓。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 桀的暴政。最终被商部落所灭。
二、商汤灭夏
夏朝衰败的时候,黄河下游的商国逐渐强大起来。商国的 国君汤,任用贤相伊尹,团结周围的小国,趁着桀失去民心, 起兵攻夏。 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梳理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4、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1)暴政引起民愤(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建立: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 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部编历史复习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法家 韩非子 兵家 孙子
时间
主要思想
春秋 仁;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施行德政;有教无类
战国 “性善论”;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战国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战国 “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尚贤、尚同”
春秋 顺应自然;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
战国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青 铜 器 与 甲 骨 文
工艺 表现
夏 商 周 的 更 替
动荡的春秋时期
表现
政治上:王室衰微 各国变法改革 经济上:井田制衰落 生产力提高 军事上:诸侯国的兼并战争不断
战 国 时 期 的 社 会 变 化 思想上:形成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士
消极:诸侯势力壮大,威胁周王室地位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西周分封示意图
西周分封诸侯形势图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概念
发展历程 代表作品 铸造方法 用途功能
主要特点
知识点五:青铜器
青铜器主要指的是我国自夏代末期至秦汉时期铜、锡经炼制、锻造后 所形成的的各种器物。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时间
都城 中心地区
建立者 亡国者
继承制度 都城遗址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今河南登封) 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禹 桀 世袭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问题串烧】 1.西周分封制的利弊是什么? (1)利:在西周建立之初,分封制的实施加强了周天子对 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并逐步 构建起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有些诸侯国成为开疆拓土 的重要力量,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2)弊:西周的分封制使诸侯享有很大的权力,随着诸侯 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 封制遭到破坏,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关键词 出现:春秋时期 评价: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5.商鞅铜方量
关键词 事件:商鞅变法 内容:统一度量衡
6.都江堰
关键词 修建: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评价: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反映出我国人民 的智慧
7.孔子
关键词 主张:核心思想是“仁”;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 政。教育上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地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真题精选 实战演练答案 ADABD ACACA AC
3.地位: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_年__代__最早、_体__系__较 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商__朝__开始。
考点5 商鞅变法 1.时间、支持者: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2.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方面 政治
措施 确立_县__制__,由国君直 接派官吏治理
考点6 都江堰 1.概况: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_李__冰__在成都附近的 岷江中游设计和主持修筑。 2.作用:具有_防__洪__、_灌__溉__、_水__运__等多方面的作用。
3.意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_天__府__之__国__”;两 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民办水 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试卷附答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这句话里的“天下为家”是指( )A.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C. 确立了分封制D. 王位按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夏商周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3.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A. 尧B. 黄帝C. 舜D. 禹4.小叶同学向朋友介绍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启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B. 汤发动牧野之战,建立商朝C. 盘庚迁殷,商朝稳定D. 国人暴动使西周灭亡5.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cèguǐ)。
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
上述材料可以印证的是()A.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 宜侯承担拱卫王室责任C. 周王有义务保护宜侯D. 西周通过察举制度选官6.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由天子将土地和臣民分给亲戚和功臣B. 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C. 战时诸侯要为周天子出兵作战D. 天子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自由买卖7.中华文明悠久灿烂,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有外国学者认为中华文明是外来文明,我国早期文明不可靠。
如图哪一成果的出现首先打破了这一质疑,证明中华文明的存在()A. 铭文B. 铁制农具C. 甲骨文D. 半两钱8.以下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A.灿烂的青铜文明B. 农业工具的演进C. 等级制度的象征D. 中原厚重的历史9.商周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大多为农民自制,然而到战国时期,农民的许多农具则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获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2.中心地区: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二、商汤灭夏1.夏朝灭亡:夏朝后期,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夏王朝灭亡。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
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
三、武王伐纣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周部落日益强盛。
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四、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3.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4.西周的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汤(又称成汤)
都城 亡国之君
阳城(今河 亳(今河南郑州)、殷 南登封) (今河南安阳)等 桀 纣
镐京(在今陕西西安) 周幽王
商汤灭夏: 约公元前 1600年,商 重大事件 的首领联络 周边部落打 败夏王桀, 夏朝灭亡
(1)西周初年,推 (1)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行分封制 统治逐渐稳定 (2)周厉王时期“ (2)武王伐纣:公元前 国人暴动” 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 (3)周幽王时期犬 势力在牧野打败商朝军队, 戎攻破镐京,西周灭 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亡
区
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 关键信息:镐京、洛邑 分布特点:黄河中下游地
分封 概况
(1)同姓诸侯国居多,且占据了富庶地区、战略重地和交 通要冲 (2)主要诸侯国有卫、鲁、齐、宋、晋、燕等国
社会 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1)加强对地方控制:通过逐级分封,将血缘关系与国家行政 体系结合起来,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 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 文化联系 作用 (2)稳定政局与扩大统治范围:使西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密 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推动了 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3)加强周王室内部团结:让同姓子弟分享了一部分统治权力 ,较好地调解了嫡长子与诸子的关系,巩固了周部族内部团结 消极 受封诸侯不断强大,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分散了国家权力,为 影响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埋下了祸根
制度 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ຫໍສະໝຸດ 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
变革 “公天下”[2016.13(1)]
政权 建设
修建城池,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夏历”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
1.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地位),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
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4.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亳。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
(2)内容:①周王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允许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权力)。
②诸侯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义务)。
(3)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的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衰落: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西周开始衰落。
4、灭亡:周幽王无道,公元前 771 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
四、东周(春秋和战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总结讨论:
(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失去民心。
(2)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 夏、商、周的更替: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
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2、商周时期是青铜器的繁荣时期:①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②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3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二、甲骨文
1.含义: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记载内容: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 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 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
5、特点: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6、地位: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
主
亡国之君 夏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商 约前1600年 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
把都城迁到殷
汤 纣 周 西周 前1046年
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前770年 前221年 洛邑 周平王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规模扩大。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
1、原因:社会动荡;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周王无力控制诸侯;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2、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
2.口号:“尊王攮夷”
3、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
3.影响(结果):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背景: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2、七国形成:(1)韩、赵、魏三家分晋(2)田氏代齐(3)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
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4、结果: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
★★春秋时期的战争性质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是兼并战争。
二、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各国纷纷实行变法。
2、目的:①根本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②直接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对老百姓最有利)
(3)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
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①根本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等
★★学习商鞅不畏艰难,不畏权贵,勇于创新,为改革不怕牺牲的精神。
三、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性质:大型水利工程,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第8课百家争鸣
一、春秋时期的主要思想家
1、老子:(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
(1)思想观点:○1顺应自然;○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3主张“无为而治”。
(2)典籍:《老子》又称《道德经》
2、孔子:(地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成就:①政治思想成就: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
②教育思想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一系列教
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2)典籍: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3)影响:孔子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3、孙武:兵家创始人,是杰出军事家,主张:“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著作《孙子兵法》。
二、百家争鸣
(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
(2)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墨家: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4、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5、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及其借鉴或启示:老子(辩证地看待问题);孔子(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尊重教育教学规律、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墨子(构建和谐社会;反对侵略战争;勤俭治国);庄子(积极地面对和看待问题);韩非(积极改革,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