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和语调现象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现代汉语上声的变调
现代汉语上声的变调
现代汉语中,上声是一个重要的声调,也是汉语四声中最高的一个。
上声的变调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下,上声发音会发生一些音变现象。
在普通话中,上声的基本音调是55。
当上声出现在特定的语境中时,会发生音变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变调情况:
1. 语气词的变调:在表示疑问、惊讶、怀疑等语气的时候,上声会变调成35或24。
比如,原本读作'吗'的上声会变成'嘛';原本读作'什么'的上声会变成'啥'。
2. 语速的变调:当语速较快时,上声会变调成35或24。
这种情况常见于口语交流中,特别是在简化发音的情况下。
比如,原本读作'上海'的上声会变成'尚且'。
3. 语气词+语速的变调:在某些情况下,语气词和语速同时作用,导致上声发生双重音变。
比如,原本读作'你'的上声会变成'你呢',发音变为'你儿'。
4. 方言的变调:不同的方言中,上声的发音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广东话中的上声常常变调为33,而闽南话中的上声则常常变调为53。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变调并不是固定的规则,而是受语境、方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不同的情况下,上声的变调也可能有所不同。
对于学习和理解现代汉语的人来说,了解这些变调现象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
《》--xx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当多个音节连续发出时,一些音节的调值因为受到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变调”。
变调主要分为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其中又以上声变调最为复杂。
上声音节的调值为[214],发音时开头调值略降,中间调值低平,末尾调值又有短促上升。
当它处于其他音节之前时,为了缩短发音过程,它会变得或升或降,不是把开头的下降部分挤掉,就是把末尾的上升部分挤掉,从而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
为此,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前都会产生变调。
经过查阅历史文献,结合教学测试实践,本人认为上声变调的规律可以简单归纳为6句话:“单念末尾不变调,上上相连变[35],上加非上变半上;上轻相连看轻声,三上相连看结构,多上相连看断句。
”一、“单念末尾不变调”。
即当上声音节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时,上声音节才保持本调[214]不变。
如:“小、有;铅笔、泪水;给我一杯水。
”这条规律相对简单,学员在例举讲解、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以比较迅速地掌握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位置和规律。
由于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机会很少,教学中必须提醒学员不要养成遇到上声音节就下意识地发出[214]调值的习惯,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牢牢掌握其他几条变调规律,为正确判断调值打好基础。
二、“上上相连变[35]”。
即当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第二个上声音节则不变调。
如“土改”听上去象“涂改”;“雨水”听上去象“鱼水”;“买马”听上去象“埋马”;“百米”听上去象“白米”;“好米”听上去象“毫米”,等等。
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这种变调,教学中也可以使用上述词语对比的方式来进行。
通过对比朗读,学员能够很自然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条规律。
必须注意的是,变调仅指调值的改变,而非调类的改变,前一个上声音节所改变的只是调值,即从[214]变为[35],而调类并没有改变,因此教学中必须注意纠正以往“上上相连,前上变阳平”的说法,帮助学员真正认识变调的本质。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和语调现象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和语调现象及其对外汉语教学作者:杨晶来源:《现代语文》2018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从汉语语音中特有的声调系统入手,对变调的内涵以及变调的基本类型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比较难掌握的上声变调现象进行具体研究。
说明上声变调现象的普遍性,解释它基本的,常见的三种变调类型。
此外,还对留学生容易出现的语调问题进行探究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调变化,只不过不同的语言,实现语调变化的方式和方法都不尽相同。
最后,联系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关于上声变调问题和语调问题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上声变调语调教学一、变调的内涵及其基本类型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由音高构成;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格式。
在汉藏语系中一些语言的音节是有声调的,而在包括印欧语系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语系的音节是没有固定的音高格式的。
可见声调并不是音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也不是每个语系所必备的。
但对于汉语来说,声调十分重要,同一个音节“[PA]”在汉语中可以念成四种音高格式,即汉语的四个声调,阴平[PA55](巴),阳平[PA35](拔)、上声[PA214](把)、去声[PA51](坝)。
它的音高格式有平,升、曲降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意义。
而这些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被称为调值,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汉语普通话四声的调值分别是: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聲(51)。
声调在汉语中因为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显得十分重要。
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调值不同,这种声调的变化叫变调。
音节的变调大部分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形成的。
在汉语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以下几种:(一)“一、不”的变调(二)“七、八”的变调“七、八”放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为35,但也可以不变。
如:七岁、七块、八岁、八路(三)上声的变调二、上声的变调及其常见类型上声单念时调值是214,在语流的末尾或单用时调值不变,但在实际交际中因为常常与其他字词连用,因此上声可以纯粹地读为原调的情况几乎很少,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会发生变调现象,读为35或2l。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变调》
fěnbǐ gǎnlǎn biǎoyǎn kǒuyǔ shuǐguǒ
两个上声字相连 ,前一個上声字的调值 由[214:]变为近似阳平的[14:]。
◎上声+上声→阳平+上声
练习
• • • • • • 所以 领导 处理 野草 影响 勇敢 suóyǐ língdǎo chúlǐ yécǎo yíngxiǎng yónggǎn
• 3.三個以上的上声连读
三個以上的上声音节连读时 ,除 最后 一字须读全上外 ,其他的上声字都要依照 詞的分划来判定该读 「半上」或 「阳 平」。 • 总/买/好酒 / / • lízǒng/mǎi/háojiǔ •
我想/找你/给我买/五种/水果 wóxiǎng/zháonǐ/géiwómǎi/wúzhǒng/shuíguǒ 你写/口语/演讲稿/我/也许/可以/懂 níxiě/kóuyǔ/yánjiánggǎo/wǒ/yéxǔ/kéyí/dǒn g
• 变调模式 1: 上声+上声+上声 阳平+阳平+上声 • 变调模式 2: 上声+上声+上声 半上+阳平+上声
• (1)第一种结构为“2+1”式,如(总统+府),前两個 音节都变调为阳平[14:]读成 : zóngtóngfǔ • 即 “14+14+214"
练一练
管理者 guánlízhě 展览馆zhánlánguǎn 洗脸水xíliánshuǐ 洗发乳xífárǔ 手写体shóuxiétǐ 保管法báoguánfǎ
máimǎ 买马(24) fénchǎng 粉场(24) yóujǐng 有井(24) jísǐle 挤死了(24)
—埋马(35) —坟场(35) —油井(35) —急死了(35)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
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变调是指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
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汉语变调的现象及规律,希望对大家的普通话考试能够有所帮助!汉语变调现象及规律篇1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例:埋马(35)——买马(24)、坟场(35)——粉场(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35)——挤死了(24)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24,第二音节由214(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为211。
例:姐姐、姥姥、奶奶、宝宝(词龄长)耳朵、痒痒、马虎(重字名词结构)剪子、小子、时子(名词后缀)三个上声相连时的两种变化:第一、二字变24调;第三个字上声音节不变。
例:展览/馆、管理/组、手写/体、举手/礼、蒙古/语、讲演/稿第一个音节21调,第二个音节变214,第三个上声音节不变调。
例:纸/老虎、水/产品、苦/水井、小/组长、党/小组、好/领导遇多个上声相连的句子,要先分节再找变化。
例:请你往北走找柳组长取讲演稿特例(上声变调中的):A法子(35轻)、主义(35轻)、晌午(21轻)/(24轻)上声变调小结:上声读全调机会很少。
上声读半上(211)很多。
半上变化不大,第一个音节读211,第二个音轻音音节。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方法探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方法探讨作者:刘洋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32期刘洋(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摘要:声调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同时也是他们在学习汉语语音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因此,汉语声调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一直是重难点。
本文重点分析了母语为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出现的偏误类型,并归纳总结了留学生声调偏误的主要原因。
最后针对声调偏误,提出了设计合理的教学顺序、声带控制练习、运用合适的教学技巧三种教学策略。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声调偏误;声调教学;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271-02汉语作为有声调语言,对于大多数留学生来说,以前是没有接触过的,是非常陌生的,掌握起来自然会出现很多的困难。
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在声调学习上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始终贯穿整个汉语语音学习之中。
一、母语为声调语言的留学生的声调偏误类型目前,学者们对于母语为声调语言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出现的声调偏误进行了深入调查与研究,对母语为声调语言的越南学生和泰国学生的声调偏误分析研究较多。
1. 越南学生的声调偏误类型。
去声其调偏低,降不到最低点或把降调念成低平调;阳平起点太高,升不上去;控制不好上声,前半部分还没有降到最低点就急于上升,曲折度不够,要么先降后升,要么只降不升,要么直接升没有先降;阴平发音较好,但调值偏低。
其中去声是越南学生声调偏误中最主要的问题[1]。
越南语有六个声调,它们的汉语名称分别为:平声即第一声、玄声即第二声、问声即第三声、跌声即第四声、锐声即第五声、重声即第六声。
越南学生大多会用母语中相近似的声调去模仿汉语声调。
越南学生发去声时不够准确,因为在自己的母语声调中找不到像去声一样全降的声调。
因此,越南学生在发汉语去声时容易发成越南语的平声。
即使越南学生知道怎么去发汉语的去声,但也会受到高点为“4”的影响,容易发成“41、42、43”。
论普通话声调的演变与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档
论普通话声调的演变与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言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在世界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汉语最早出现的时期是上古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的发现使得殷商时期成为汉字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时期。
汉语的语音从上古到中古,从近代到现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声调也不例外。
知道中古声调到普通话的四声的演变,掌握声调演变的规律,对于说好普通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的有自己的方言。
了解声调的发展规律,对于各民族的人们学习普通话学习汉语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一、普通话声调的演变要想了解声调的演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声调。
声调就是指音节内部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高低升降的变化;音节读音的高低、升降、曲折、长短的具体变化值就是调值。
调值的确定我们通常采用国际语言大师赵元任发明的“五度标记法”。
把声调的高低调值分为五度,分别用1、2、3、4、5来表示,其中1表示音高最低,2表示次低,3表示中,4表示次高,5表示最高。
普、55通话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调值分别是35、214和51。
中古是由魏晋初期开始,止于明朝中叶。
中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四声”。
(由于史料和文献的不足,关于上古汉语的声调的内容无从考证,因此这里不予探讨)隋代陆法言所著的《切韵》(该书原书已经失传,但语音部分幸运的因《广韵》等增订本而保留下来)全书中,以韵目为纲,共分193韵;韵又按声归入到平、上、去、入四部分,这是最早的确定声调的文字记载,也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的最重要的依据。
普通话的声调也有四个: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也叫“四声”,现代汉语的声调是对古代汉语声调的继承和发展。
想研究中古“声调”到现代“四声”的历史演变关系,首先要掌握四个规律:第一个是“平分阴阳”,第二个是“清阴浊阳”,这两点可以放在一起讨论。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偏误及教学启示
基本内容
教师还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模仿和朗读练习,帮助他们逐步纠正这个偏误。 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强语音训练的重要性以及采用多种教学方 法的必要性。
基本内容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偏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 克服这些偏误,提高其汉语交际能力,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自 身素质,并重视文化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更 加全面、有效的指导,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基本内容
这些语音偏误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交际效果,还可能引发歧义,甚至造成文化 误解。
基本内容
针对这些语音偏误,对外汉语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语音训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训练应作为重要环节加以重视。 教师应当系统地介绍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及其发音要领,使学生对这些语音 单位有明确的认识。同时,要通过大量的模仿、朗读和会话练习,帮助学生逐步 纠正语音偏误,提高发音准确性。
一、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中的语音偏误分析
韩国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常见的语音偏误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声母方面的偏误
1、声母方面的偏误
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声母时,常常受到母语的影响,发出不准确的发音。例 如,韩语中没有唇齿音,导致韩国学生发汉语的唇齿音时出现困难。此外,韩国 学生容易将汉语的舌尖后音误发为舌尖前音。
基本内容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当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情景教学、任务教学等。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 如制作语音课件、使用在线学习平台等,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汉语语音的 特征。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朗读比赛、话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 氛围中学习语音知识。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变调的问题
青年时代 பைடு நூலகம்
Y O U T H T I M E S
・文 学 研 究
・
试论对 外汉语教学 中声调变调 的问题
冯旭 东
西北 民族大学 摘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要 :汉语是有 声调的语 言 ,而汉语 的声调具有 区别意义的作 用。但 是 外国人 学 习汉语语 音 ,普遍感到 困难的是声
2 . 双音 节形 容词 重叠 式 的变调 :双 音节形 容 词重 叠式 读 时常常会挤短 ,扯 直 ,不是把末尾 的上升部分挤掉 ,变成 AB B 有 的后面的B B 的声调要变为阴平 的调值5 5 ,例如痛痛快 只降不升 ;就是把开 头的下降部分挤掉 ,变成 只升不 降。上 A 快后面的两个音节要变为阴平调。但是这种变调在普通话 中的 声 变调规律如下 : 教学。 1 . 如果两个上声 连读 ,第一个上声 变读 为 阳平 ,为一个 数量不多 ,只需在教学 中稍加注意即可 ,不需要深 ^ 3 . AB B 式状态形容词 的变调 :A B B 式状 态形 容词有的后 升 调 ,调值 为3 5 。例 如 :手表 、理想 等 。如果 三个 上声相 面 的词 缀变 调 ,有的不变调 。变调 的如 “ 沉甸甸 ” ,不变调 连, 前 面两个都 变成阳平 。例如 :展览馆 、纸老虎等 。 的如 “ 赤裸裸 ”。 2 . 如果在非上声前 ,上声 将只读为一个半 上 、一个低 降
调 ,尤其是声调 的变调 问题 。在 现代汉语 中比较 明显的 变调现 象主要有上 声的变调 、 “ 一”和 “ 不”的 变调、形容词重叠形
式的变调等 。由此 可见,汉语 的变调现 象是十分复杂的 ,在对外汉语教 学中就 需要我们 掌握 声调 变调 的规律 ,并结合正确的 教 学方法 ,才能更好地 完成汉语语音 的教 学工作 。 关键 词 :声调 变调 ;变调规律 ;变调教 学 汉语是有声调 的语言 。声调是汉语语音不可缺少 的构成 ( 1 )大多数非 阴平调 的单 音节形容词 能够重叠 ,但 是 部分 。然 而 ,在语流 当中,声调 与声 调之间会相互影响 ,使 不变调 ,只有几 个非阴平调 的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儿化 以后 某个音节 的声调发生变化 ,这 种语 音的变化现象就是变调 。 变为 阴平调 。例如 :好好儿吃一顿 。 现 代汉 语 中的 声调变 调 ( 2 )能够变调 的单 音节形容词 重叠形式其 后一个音节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上声问题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上声问题作者:秦榛来源:《参花(下)》2018年第07期摘要:声调教学一直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中上声是留学生最难掌握的一个。
其原因为上声虽然是一个214调,但是在实际的语流当中却有诸多的变调。
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不应该教214调,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上声呢?本文将分析上声的各种变调情况,再探讨如何进行上声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声调上声语流教学汉语有四个声调,根据我们对外国留学生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阴平最容易,去声和阳平次之,上声是最困难的。
所以我们一般在教学中都会采用阴平—去声—阳平—上声这样的教学顺序去教授声调知识。
上声成为难点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一般在教学中都是以上声调调值是“214”为理论指导来进行教学的,但这是在单个上声的情况下。
语音是在语流当中去实现的,当单念的声调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连续调组时,常常会发生连续变调。
上声调由于其升降的曲折调型,加之音长较长,所以在语流当中不可能把调型发得完整,实际发音一般为211或者21调居多,与其他声调组合时还会形成较为复杂的变调。
随着国内学者对现代汉语语音的不断研究发现,我们不能把上声单纯地看成是一个曲折调,在实际语言中,即使上声处于一个句子的末尾,仍然有大量的变调现象,所以留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困难。
一、上声调的变调情况上声的变调有几种,各种变调的出现都是有条件的。
大致可以分为在双字调与多字调这两种情况,在双字调中也可以分为上声与非上声,上声与上声,上声与轻声这几种情况。
(一)上声前置1.变为21调。
当上声与非上声组合时,前面上声的实际调值变为21调,比如:反思、友情、反正、奶奶……这样变调后的上声我们称为“半上”。
这个时候上声基调有中音区尾音特征,但只在单说或停顿前它才以声调韵尾形式出现,以对偶关系支撑上声低音特征,“这里说到的‘单说或停顿前’指的是邊界位置,说明尾音属边界成分。
而‘尾音支撑上声低音特征’指的是参照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问题摘要: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声调问题一直都是一个难点。
是许多汉语学习者面临的最大障碍。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分析了声调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教学的方法并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希望能引起人们对声调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从而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关键词: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策略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各个语言系统最外在的形式特征所在。
语音的重要性决定了语音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任何语言教学都离不开语音教学。
但是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又与其他语言有很大的不同。
这个不同就是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是汉语区别于很多语言的重要标记之一。
外国人学习汉语时的“洋腔洋调”,是一直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声调教学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难点,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关注。
如何提高声调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成了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汉语学习者声调偏误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探讨声调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产生“洋腔洋调”的原因对外汉语语音教学面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他们不仅母语各不相同,而且文化水平,知识素养,接受能力以及努力程度等等,更是千差万别,他们在汉语语音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产生各种类型和层次的“洋腔洋调”。
总体来说,学习者母语语音系统的干扰和影响是产生“洋腔洋调”的最主要原因。
道理很简单,因为“在刚刚开始学习一种外语的语音的时候,学习的语言知识与经验,只有其母语。
”用母语的语音规律代替目的语的语音规律,是中介语语音的最直接的表现。
每个民族的语言都有它自己的语音特征,所以各个民族在学习汉语时,在声调问题上所表现出的偏差,也各不相同。
主要表现为母语背景不同的学习者学习汉语声调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泰国学习者偏误最严重的是一声和四声。
而韩国学生学习难度最大的是二声和四声。
另外,学生由于掌握目的语知识的不足,把所学的不充分有限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结果也会产生一些“洋腔洋调”。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知识分享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陈丽娜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当多个音节连续发出时,一些音节的调值因为受到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变调”。
变调主要分为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其中又以上声变调最为复杂。
上声音节的调值为[214],发音时开头调值略降,中间调值低平,末尾调值又有短促上升。
当它处于其他音节之前时,为了缩短发音过程,它会变得或升或降,不是把开头的下降部分挤掉,就是把末尾的上升部分挤掉,从而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
为此,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前都会产生变调。
经过查阅历史文献,结合教学测试实践,本人认为上声变调的规律可以简单归纳为6句话:“单念末尾不变调,上上相连变[35],上加非上变半上;上轻相连看轻声,三上相连看结构,多上相连看断句。
”一、“单念末尾不变调”。
即当上声音节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时,上声音节才保持本调[214]不变。
如:“小、有;铅笔、泪水;给我一杯水。
”这条规律相对简单,学员在例举讲解、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以比较迅速地掌握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位置和规律。
由于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机会很少,教学中必须提醒学员不要养成遇到上声音节就下意识地发出[214]调值的习惯,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牢牢掌握其他几条变调规律,为正确判断调值打好基础。
二、“上上相连变[35]”。
即当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第二个上声音节则不变调。
如“土改”听上去象“涂改”;“雨水”听上去象“鱼水”;“买马”听上去象“埋马”;“百米”听上去象“白米”;“好米”听上去象“毫米”,等等。
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这种变调,教学中也可以使用上述词语对比的方式来进行。
通过对比朗读,学员能够很自然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条规律。
必须注意的是,变调仅指调值的改变,而非调类的改变,前一个上声音节所改变的只是调值,即从[214]变为[35],而调类并没有改变,因此教学中必须注意纠正以往“上上相连,前上变阳平”的说法,帮助学员真正认识变调的本质。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知识分享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规律》--陈丽娜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当多个音节连续发出时,一些音节的调值因为受到后面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变调”。
变调主要分为上声变调和“一”、“不”变调,其中又以上声变调最为复杂。
上声音节的调值为[214],发音时开头调值略降,中间调值低平,末尾调值又有短促上升。
当它处于其他音节之前时,为了缩短发音过程,它会变得或升或降,不是把开头的下降部分挤掉,就是把末尾的上升部分挤掉,从而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
为此,上声音节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前都会产生变调。
经过查阅历史文献,结合教学测试实践,本人认为上声变调的规律可以简单归纳为6句话:“单念末尾不变调,上上相连变[35],上加非上变半上;上轻相连看轻声,三上相连看结构,多上相连看断句。
”一、“单念末尾不变调”。
即当上声音节单念,或处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时,上声音节才保持本调[214]不变。
如:“小、有;铅笔、泪水;给我一杯水。
”这条规律相对简单,学员在例举讲解、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可以比较迅速地掌握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位置和规律。
由于上声音节保持本调的机会很少,教学中必须提醒学员不要养成遇到上声音节就下意识地发出[214]调值的习惯,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牢牢掌握其他几条变调规律,为正确判断调值打好基础。
二、“上上相连变[35]”。
即当两个上声音节相连时,前一个上声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第二个上声音节则不变调。
如“土改”听上去象“涂改”;“雨水”听上去象“鱼水”;“买马”听上去象“埋马”;“百米”听上去象“白米”;“好米”听上去象“毫米”,等等。
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这种变调,教学中也可以使用上述词语对比的方式来进行。
通过对比朗读,学员能够很自然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这条规律。
必须注意的是,变调仅指调值的改变,而非调类的改变,前一个上声音节所改变的只是调值,即从[214]变为[35],而调类并没有改变,因此教学中必须注意纠正以往“上上相连,前上变阳平”的说法,帮助学员真正认识变调的本质。
字调变调语调_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三大阶段
字调 变调 语调———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三大阶段梁 敏(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摘 要】 随着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逐步发展,声调教学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对字调、变调、语调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进行了阐明,旨在说明三者在对外汉语声调教学中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为整个语音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对外汉语;语音;声调教学 声母、韵母和声调是构成汉语一个音节的三元素。
声调是汉语音节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
而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声调教学明显滞后于声母、韵母教学;即使在重视了声调教学的今天,许多教学者仍不能找到更为系统有效的方法。
究其原因:字调、变调及语调三者密切的关系及其各自在声调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方法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本文将以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实际对三者的重要性及在教学中的具体训练方法进行分析阐明。
一、字调教学字调教学是汉语声调教学的基础阶段,目标是塑造学生声调的正确性。
汉语一个音节基本上是一个汉字。
字调指声音的高低、升降、曲直变化。
汉语字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初期,对语音的重视仅限于语音教学阶段,而到了语义教学和语用教学阶段,语音训练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其中四声训练的不到位,直接影响了语义的理解。
我们在基础教学中常常采用以下方法:第一,对大量的单音节语音进行听说模仿训练。
“听”是第一步,进行语音感知,准确判断不同个体、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语音,然后一遍遍地模仿着“说”。
第二,汉语声调的音高偏高,清脆感强。
汉语中的高平调55在国外学生看来是很高的调子,往往有学生不能达到,如:泰国学生常常会降为33调,韩国学生降为44调。
阳平35调、上声214调对美国学生来说常常发成34调和324调。
去声51调被日本学生读为31调。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声带韧性,有节奏地使声带紧张和放松。
发声时声带越紧张,声调越高;声带越松弛,声调越低。
浅述对外汉语上声教学
浅述对外汉语上声教学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来说,习得上声声调更是难中之难。
国内许多学者针对声调教学做过大量的研究,但是将声调教学中的上声习得作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和书籍却是凤毛麟角。
本文将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上声教学,以期为对外汉语上声教学奉献绵薄之力。
关键字:对外汉语;上声教学;声调一、相关概念—上声与上声变调普通话上声音节的调值为[214],上声在单独念时,发音是固定的,其调值为[214],即声调中的第三声。
可是在词语及语流环境中,受后一音节声调的影响,上声的调值会发生变化,称之为上声变调。
1.上声与非上声连读的变调上声后边是阴平、阳平及去声时,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21]:1.上声与上声连读的变调两个上声音节相连,前一个上声变调,近似阳平,调值由[214]变为[35],后一个上声的调值保持不变:类别原调值变调上声+上声你214,好214你35好214三个上声相连时,应根据词语的语意,确定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再进行变调。
根据词语内部的语义停顿,三个上声音节的变调可分为三类:类别原调值变调上上+上展214,览214,馆214展35览35馆214上+上上小214,老214,虎214小214老35虎214上+上+上我214,与214,你214我214与21你214二、对外汉语上声教学相关研究1.普通话上声的习得研究目前关于上声的教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坚持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的方面,通过把汉语的语音特点与对外汉语的声调教学相结合,把语音教学切实地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内容展开。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普通话语音时,对于声调普遍感到困难,而四个声调中最难掌握的又是第三声。
鲁健骥指出,留学生在单独说时大都会把[211]读成[214],把连读的上声音节全读成[214]。
林焘指出上声的教学是复杂的,他认为上声的教学应该先教半三声[21],再教全三声[214]。
普通话学习中的上声变调问题
普通话学习中的上声变调问题作者:孔瑛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12期普通话上声音节的调值为,由于其降升的曲折调型,加之音长较长,导致其在语流过程中不可能把调型发得很完整。
便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变调。
正因为如此,上声及上声变调的已成为了普通话语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现有各教材的基本观点,关于上声变调的问题,似乎已成定论。
根据语流音变的基本规律,本人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在上声变调的学习中应重点把握的三个方面问题。
一、两个音节中的前一个上声音节的变调两个音节相连的上声变调,若最后一个音节也为上声,可暂时看作其不在语流过程中,故不引起变调,(下同)这种变调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上声加上声即两个上声音节相连。
前一个上声音节发生变调,读成阳平的调值,即,第二个音节可以看作不变调。
如:勇敢转眼总管雨果虎骨洗脸土改理想美好党委厂长总理组长雨伞现在大多数高校的普通话口语教材对两个上声相连的前一个上声的变调情况认识基本趋同,即认同前一个上声变调读成的调值,在实际的学习中,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变调,大家可以用词语对比进行变调的学习。
例如,“百米”和“白米”对比、“土改”和“涂改”对比等,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很自然也很容易地就能够理解和接受。
在学习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理解变调是概念。
“变调”即调值的改变,而不是调类的改变,前一个上声音节所改变的只是调值,从变读为,普通话中“阳平的调值是”和“上声音节变读为”,但它们的调值是完全不同的,它们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尤其应该纠正“上上相连,前上变阳平”这种认识。
2、上声加非上即上声音节的后面与阴平或阳平或去声相连。
上声读成半上的调值,即[21]或[211]如: (1)上声加阴平语音小说满天感恩导师体贴打听管家展开老公主张曙光雪花委托(2)上声加阳平理财眼馋党员朴实赏识祖国朗读语言导游老人理由演员整齐署名(3)上声加去声碗筷找事转会感谢忍受导购反射语气许诺准备理事体会体恤处置3、上声加轻声即上声音节后接轻声“音节+”这种组合的变调分为两种情况:(1)上声音节后接本调不是上声的轻声音节。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和语调现象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和语调现象及其对外汉语教学本文从汉语语音中特有的声调系统入手,对变调的内涵以及变调的基本类型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比较难掌握的上声变调现象进行具体研究。
说明上声变调现象的普遍性,解释它基本的,常见的三种变调类型。
此外,还对留学生容易出现的语调问题进行探究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调变化,只不过不同的语言,实现语调变化的方式和方法都不尽相同。
最后,联系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关于上声变调问题和语调问题的教学方法。
标签:上声变调语调教学一、变调的内涵及其基本类型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由音高构成;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格式。
在汉藏语系中一些语言的音节是有声调的,而在包括印欧语系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语系的音节是没有固定的音高格式的。
可见声调并不是音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也不是每个语系所必备的。
但对于汉语来说,声调十分重要,同一个音节“[PA]”在汉语中可以念成四种音高格式,即汉语的四个声调,阴平[PA55](巴),阳平[PA35](拔)、上声[PA214](把)、去声[PA51](坝)。
它的音高格式有平,升、曲降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意义。
而这些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被称为调值,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汉语普通话四声的调值分别是: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聲(51)。
声调在汉语中因为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显得十分重要。
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调值不同,这种声调的变化叫变调。
音节的变调大部分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形成的。
在汉语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以下几种:(一)“一、不”的变调(二)“七、八”的变调“七、八”放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为35,但也可以不变。
如:七岁、七块、八岁、八路(三)上声的变调二、上声的变调及其常见类型上声单念时调值是214,在语流的末尾或单用时调值不变,但在实际交际中因为常常与其他字词连用,因此上声可以纯粹地读为原调的情况几乎很少,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会发生变调现象,读为35或2l。
普通话变调--上声的变调演示教学
词语练习:
• 朗读 百货 满足 歹徒 比赛 • 保险 可口 辅导 蚂蚁 稿纸
• 考古所 守海岛 手写体 水彩笔 • 好总理 耍笔杆 请允许 洗澡水
句子练习:
• 1、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 2、这是五百块钱,你去买两百本笔记本。 • 3、李厂长批评了管理组的做法,要求他们按时整改。 • 4、今晚百花广场有好几百人表演的大型舞蹈。
一生 一瓶 一缕
一直 一厢
• 4.夹在中间要轻读。如: • 等一等 试一试 去一下 好一些
来一下 说一遍 走一回 • 去不去 走不走 受不了 吃不了
了不起 起不来 下不去
➢ 冬冬打碎一个花瓶儿,爸爸见了不言不语,妈妈见了不 慌不忙,冬冬心里却一起一落。妈说:“花瓶儿不是故 意打碎的,所以不批评你。”爸说:“不过以后要注意 ,改改不管不顾的坏毛病。”妈说:“旧的不去新的不 来。”冬冬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忙说“我以后一定注意 ,再不粗心大意。”全家一说一笑之间,解决了冬冬的 一个大问题。
变
管理 陕北 引导 了解 保险
调
脊髓 尽管 给予 奖品 可鄙
规
律
上声的变调
2 上声(214)+非上声——→半上(21)+非上声
上 声 的 变 调
上声+阴平 许昌 禹州 语音
上声+阳平 朗读 语文 祖国
上声+去声
百般 旅行
摆脱 导游
规
朗诵 语调 广大 讨论 稿件
律
请你试着读这几个句子:
1、我很了解你。 2、我请表姐给我讲舞蹈表演。 3、请把美好理想给领导讲讲。 4、请你找柳组长买把小雨伞。
上声在哪 些情况需 要变调
上声变调
• 普通话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 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音停顿位置 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 原调。在其它情况下一般要作变调 处理,具体分为:
字调 变调 语调——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三大阶段
字调变调语调——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三大阶段作者:梁敏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4期【摘要】随着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逐步发展,声调教学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对字调、变调、语调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进行了阐明,旨在说明三者在对外汉语声调教学中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为整个语音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音;声调教学声母、韵母和声调是构成汉语一个音节的三元素。
声调是汉语音节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
而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声调教学明显滞后于声母、韵母教学;即使在重视了声调教学的今天,许多教学者仍不能找到更为系统有效的方法。
究其原因:字调、变调及语调三者密切的关系及其各自在声调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方法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本文将以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实际对三者的重要性及在教学中的具体训练方法进行分析阐明。
一、字调教学字调教学是汉语声调教学的基础阶段,目标是塑造学生声调的正确性。
汉语一个音节基本上是一个汉字。
字调指声音的高低、升降、曲直变化。
汉语字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在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初期,对语音的重视仅限于语音教学阶段,而到了语义教学和语用教学阶段,语音训练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其中四声训练的不到位,直接影响了语义的理解。
我们在基础教学中常常采用以下方法:第一,对大量的单音节语音进行听说模仿训练。
“听”是第一步,进行语音感知,准确判断不同个体、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语音,然后一遍遍地模仿着“说”。
第二,汉语声调的音高偏高,清脆感强。
汉语中的高平调55在国外学生看来是很高的调子,往往有学生不能达到,如:泰国学生常常会降为33调,韩国学生降为44调。
阳平35调、上声214调对美国学生来说常常发成34调和324调。
去声51调被日本学生读为31调。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声带韧性,有节奏地使声带紧张和放松。
发声时声带越紧张,声调越高;声带越松弛,声调越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普通话上声变调和语调现象及其对外汉语教学本文从汉语语音中特有的声调系统入手,对变调的内涵以及变调的基本类型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比较难掌握的上声变调现象进行具体研究。
说明上声变调现象的普遍性,解释它基本的,常见的三种变调类型。
此外,还对留学生容易出现的语调问题进行探究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调变化,只不过不同的语言,实现语调变化的方式和方法都不尽相同。
最后,联系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关于上声变调问题和语调问题的教学方法。
标签:上声变调语调教学一、变调的内涵及其基本类型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由音高构成;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格式。
在汉藏语系中一些语言的音节是有声调的,而在包括印欧语系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语系的音节是没有固定的音高格式的。
可见声调并不是音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也不是每个语系所必备的。
但对于汉语来说,声调十分重要,同一个音节“[PA]”在汉语中可以念成四种音高格式,即汉语的四个声调,阴平[PA55](巴),阳平[PA35](拔)、上声[PA214](把)、去声[PA51](坝)。
它的音高格式有平,升、曲降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意义。
而这些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格式被称为调值,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
汉语普通话四声的调值分别是: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聲(51)。
声调在汉语中因为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显得十分重要。
有些音节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念时调值不同,这种声调的变化叫变调。
音节的变调大部分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形成的。
在汉语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以下几种:(一)“一、不”的变调(二)“七、八”的变调“七、八”放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为35,但也可以不变。
如:七岁、七块、八岁、八路(三)上声的变调二、上声的变调及其常见类型上声单念时调值是214,在语流的末尾或单用时调值不变,但在实际交际中因为常常与其他字词连用,因此上声可以纯粹地读为原调的情况几乎很少,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会发生变调现象,读为35或2l。
上声比较常见的变调类型有以下几种:(一)用在非上声前面的变调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前面(用声调符号表示为3+1,3+2,3+4)和在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面(用声调表示为3+0),调值由214变为21。
具体表示为:这种变调类型上声的调值在变调后变为21。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它的调值改变了,但它的调类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仍然为上声。
这类变调现象出现是因为上声的调值214是一个低曲折调,发音时先由半低音2度下降到低音1度,再上升到半高音4度,音长比阴平,阳平、去声都长,所以使其与后面比它的音长短的阴平,阳平、上声相拼时由于音节长短不等,使语流不自然,语速变慢。
不仅无法体现汉语的音律美和节奏感,还会对正常交际产生影响。
而将调值由214变为21后,与后面的音长相差不多,读起来琅琅上口。
(二)两个上声连续的变调两个上声连续时根据后一个上声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类:1.后一个上声不读轻声(声调符号表示为3+3)在这种情况下,前一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35。
这种变调产生的原因仍然与上声的调值214是一个低曲折调有关。
当两个上声相连时,虽然音长相同,但连续发低曲折调会使语速明显变慢。
言语交际中,在语调、语速和语气的影响下,语流会变得磕绊、别扭,只有将它变为近似于阳平调值的35时,才会使语流顺畅,从而不影响交际。
2.后一个上声原为上声现改读为轻声在这类情况下,后一个上声通常是原来读为上声而现在读为轻声,但是相对应的第一个上声的变调却不同,这是因为a、b两类中读为轻声的字在本质上不同。
比较而言,a类的轻声不太固定,a类中的词语大致分为两种:①动词重叠。
如:讲讲,等等、想想、写写。
这些词大多是动词的重叠形式,在语义和语用方面与单音动词有很大不同。
动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也具有实词语素的作用,它虽然由上声变为轻声,但仍以上声的角色发挥着作用,因此前一个上声的调值变为近似于阳平的35。
②第二个音节对前一音节有限定作用。
如:捧起,想起、水里、嘴里。
在这类词中,第二个音节对第一个音节有限定作用,“捧”不等同于“捧起”,“水”不等同于“水里”,这些音节都属于限定性表义语素,同样以上声的角色发挥作用,所以前一音节调值也变为35。
而在b类词语中,情况则不大相同。
这类词语大致可以分为三种:①名词重叠。
比如“姐姐,奶奶”。
后一音节是对前一上声的同义重复,在音节中的地位是附属的,有时去掉也对语义的影响不大。
②轻声音节为别义语素。
如耳朵,马虎。
后一个语素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本义已经逐渐消失,在词语中没有具体明确的意义。
③轻声语素为后缀。
如:嫂子,本子、影子。
“子”均为后缀,词义已经虚化。
所以在b类词语中,前一个语素是表义语素,语义基本是由第一个语素传递的,后一语素不表示与词义相关的意义,不再以上声的角色发挥作用,而且这类轻声相对比较固定,因此可以将它们当作“非上声”处理,前一个上声调值变为21。
(三)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同样是三个上声相连而变调的情况却不相同。
这是因为在a类中,前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二个音节之后。
所以前两个音节的调值变为近似于阳平的35。
而在b类中情况却不一样,是后两个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一个音节之后,所以前两个音节的调值分别变为半上声21和近似阳平的35。
三、语调的内涵世界上已知的语言中,没有哪一种语言是可以用一成不变单一的语调说话的,每种语言都有实现自己语调变化的方法。
人们在说话或朗读时,如果一个字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的发音,听起来会让人觉得不连贯,不自然。
因此人们在实际交际和朗读中,一般都不是孤立地发出一个一个的音节,而是连续地发出很多音节形成语流。
语调就是人们在语流中用高低轻重,抑扬顿挫的声调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语音形式。
而在汉语中语调又表示为说话和朗读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长短的变化的总称。
四、表示语调的方法(一)停顿停顿是指说话或朗读时,段落之间,后头出现的间歇。
出现停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出于人生理上的需求,人在朗读或者说话时需要换气。
其次是出于句子结构上的需求,停顿可以使句子结构层级更加分明。
最后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让听者有时间充分理解说话人想表达的语义。
一句话停不停顿,在什么地方停顿,会表达不同的语义。
停顿是表示语调的重要方法,根据停顿的形式可将停顿分为两类:1.意群与意群之间的停顿。
从意义的联系来看,词与词可以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意义整体,这就是意群。
在较大的意群里,还可以按照疏密不同的意义关系和结构层次再划成更小一些的意义整体,被称作是节拍群。
说话和朗读中的停顿,大多都是出现在意群或节拍群后面的。
这种停顿方式在书面上一般用标点符号表示。
如顿号表示停顿时间较短,逗号稍长,句号更长。
2.逻辑停顿。
为突出某一事物,强调某一观点,表达某种感情,而在句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作适当的停顿。
如“他谁都认识”如果要表示强调应该在“他”后稍作停顿。
(二)重音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叫做重音。
根据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语法重音。
是按照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重读的,主要重读的是句中某些句法成分,如:2.逻辑重音。
是为了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而重读的。
在一句话中,需不需要重音,重音在什么位置,都是根据说话人想表达的语义而定的。
在同一句话中,重音的位置不同,表示的语义也会有所不同。
如:(1)我是上海人(一般陳述)(2)我是上海人(不要再怀疑我了)(3)我知道你会来(别人不知道,只有我知道)(4)我知道你会来(我已经知道了,你不要再瞒着我了)(5)我知道你会来(别人来不来我不知道)(三)句调句调是指整句话的音高升降的格式,是语句音高运动的模式。
根据句调的升降可以将其分为四种形式:1.升调。
调子由平升高。
常表示反问,疑问、惊异等语气。
如:(6)“你的家乡在哪里?”(7)“你瞅这路不是真的修了吗?”2.降调。
调子先平后降。
常表示陈述,感叹、请求等语气。
如:(8)“今天星期六了”(9)“这酒真是美极了!”3.平调。
调子始终保持同样的高低。
常表示严肃,冷淡,叙述等语气。
如:(10)“少说闲话,任你处理吧。
”(11)“大伙都说他是个厚道人”。
4.曲调。
调子升高再降,或降低再升。
常表示含蓄,讽刺等语气。
如:(12)“哎呀呀,你这么大的力气,山都会被你推倒呢。
”五、关于上声变调问题的教学建议声调教学是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重点,关于声调的教学顺序,学界专家们说法不一,提出了多种顺序,但无论哪种教学顺序都要求符合由易到难、以旧带新的原则,也必须符合声带松紧变化的生理规律和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况。
上声因为它复杂的变调现象更加成为教学的难点,很多留学生在单发上声时没有语音偏误但在词组,句子中则时常发生偏误出现洋腔洋调,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一)改变声调的教学顺序对于初次接触汉语声调的留学生,可以改变声调的教学顺序,不再刻板地按“ā,á、ǎ、à”的顺序进行教学。
先教一声(55),让留学生初步感受到汉语中相对音高体系中最高的音,接下来教四声(51),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从最高音到最低音的降幅。
因为第三声在发音时先从半低音2度下降到低音1度,再上升到半高音4度,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会比发单纯的升调容易,所以第三步先教三声,最后教二声。
这种教学顺序会让学生在初次接触声调时就对汉语声调有深刻的印象,能够甄别四个声调的难易,把容易发的声调树立发准确,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类推教学法留学生在两个上声连续,上声和非上声连续的词组、短语和句子中时常发生偏误,但对上声单读,或者一些日常生活中较多使用的词语如“你好”等一般不会发生偏误。
认知心理学认为,新知识的理解、获得和储存总是建立在新知和旧知的联结上。
因此我们可以用类推的方式,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变调类推出此类变调的读音。
例如用“你好”来类推上声加上声的发音。
以“你好”为例告诉学生两个上声相连第一个上声应读为近似于阳平的35,让学生记住发“你好”时的口型和感觉,并以此类推发出“老虎、水果和了解”等词。
(三)重视情境语境对教学的影响情境语境对声调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贴近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心理环境,以降低学习语言的情感焦虑。
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景中学习、练习,使语言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发音偏误有正确的认识,适时分析语音偏误出现的原因。
在教学中要保持耐心和热情,针对具体偏误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方案,对症下药。
(四)单字练习与应用练习相结合在上声的练习方面,可以从单字练习出发,逐步进行词组练习,最后着重练习一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词语、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