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X射线物理学基础

合集下载

02.2第二章 X-射线晶体学(2)

02.2第二章 X-射线晶体学(2)

与X射线及晶体衍射有关的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
二、X射线的产生
热阴极二极管 阳极---靶(A),一般为纯 金属(Cu,Cr,V,Fe,Co)抛 光镜面 阴极---灯丝(C)产生热电 子 真空管---铍玻璃-金属管 直流高压---U(几千~几万伏) 两种类型X射线波长:
连续X射线 特征X射线
Microstructural scale Microstructure: general term Macro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Meso structural features, from interatomic distance to those visible to the naked eye. Micro
Macrostructure: the scale of the engineering components, visible to the eye. Mesostructure: On the Nano borderline of the visible. Microstructure: grain, precipitates, dislocation, microcracks, microporosity… Nanostructure: Sub-micro feauture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K β 、Lα特征射线是怎样产生的?
五、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五、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X射线的散射 1. 相干散射(经典散射/汤姆逊散射) X射线光电子和受原子和束缚 得很紧的电子(如原子内层电子) 相碰撞而弹射,光子的方向改变了, 但能量几乎没有损失,于是产生了 波长不变的散射。 是X射线在晶体中产生衍射现象的 基础 2. 非相干散射 当X射线光子与原子中受束缚力弱 的电子(如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发 生碰撞时,电子被撞离原子并带走 光子的一部分能量而成为反冲电子。 因损失能量而波长变长的光子也被 撞偏了一个角度2θ 成为散射光子。 散射光子和反冲电子的能量之和等 于入射光子的能量。

第二章X射线物理基础

第二章X射线物理基础
消息传遍全球,各国竞相开展试验研究。虽未了解此现象本质,因其有 强大穿透力,能透过人体显示骨骼,迅速被医学界广泛利用,成为透 视人体、检查伤病的有力工具,产生了X射线透视学。
后来又用于金属探伤,对工业技术也有很大促进作用。
2020/1/27

材 料 分 析 测 试 方 法(2015年春季)
2020/1/27

材 料 分 析 测 试 方 法(2015年春季)
荷兰Philips公司第二代陶瓷X射线管
2020/1/27

2.2.2 产生条件
材 料 分 析 测 试 方 法(2015年春季)
(1)产生自由电子(如加热钨丝发射热电子);
1895年11月8日发现了X射线。 1900年任慕尼黑大学物理研究所教授,主 任。 1901年,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3年2月10日,在慕尼黑去世。
2020/1/27

材 料 分 析 测 试 方 法(2015年春季)
伦琴夫人的手 -摄于1895年12月22日
六个星期后,伦琴确认是一种新射线, 才告诉自己夫人。
X射线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γ射线、宇宙射线一 样也是一种电磁波或电磁辐射,它的波长为0.001-10nm ,一般波 长短的X射线穿透能力强,称为硬X射线(0.005-0.01nm),反之 则称为软X射线。用于晶体衍射分析常用的X射线波长约在2.5Ǻ到 0.5 Ǻ之间。
2020/1/27
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埃(M. Von Laue)利用晶体作为天然光栅成功观 察到了X射线衍射现象。
他用CuSO4·5H2O进行了实验,获得了 第一张X射线衍射照片。
191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20/1/27
Max von Laue 马克斯 • 冯 • 劳埃(1879-1960)

X射线衍射

X射线衍射

X射线的产生
• X射线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1895年研究阴极射线 时发现的。 • 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或高能辐射流(γ 射线、 X射线 、中子流)在突然被减速时均能产生X射线。
• 高速运动的电子与靶材作用可能存在两种情况:
• (a) 电子与原子的核心电场作用
• (b) 电子与核外电子作用
X射线的产生
过原子中壳层上的电子跃迁辐射出X射线特征谱线。这种
利用X射线激发作用而产生的新特征谱线称为荧光辐射。
• d、X射线的衰减
X射线穿透过物质时,其强度要衰减。衰减的 程度随所穿过物质厚度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减弱, 对于同一物质,线吸收系数正比于它的密度,质 量吸收系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 被吸收的入射X射线波长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过程中会产生物理、化学和生化作用,引 起各种效应,如: • 使一些物质发出可见的荧光(物理)
• 使离子固体发出黄褐色或紫色的光(物理)
• 破坏物质的化学键,使新键形成,促进物质的合成(化学) • 引起生物效应,导致新陈代谢发生变化(生化) • X射线与物质之间的物理作用,可分为X射线散射和吸收。
X射线的散射
• a、相干散射:当入射线与散射线波长相同时, 相位滞后恒定,散射线之间能相互干涉,称 为相干散射。 • b、非相干散射:当散射线波长与入射线波长
不同时,散射线之间不相干,则称之为非相
干散射。而康普顿散射即为非相干散射
• c、荧光辐射
当X射线光量子具有足够高的能量时,可以将被照射物 质原子中的内层电子激发出来,使原子处于激发状态,通
一维原子列的衍射
相邻两原子的散射线光程差为:
OQ PR OR(cos cos )

X射线物理学基础

X射线物理学基础

6) 假定空气由20% O2 和 80% N2 组成, 其密
度为1.29×10-3 g/cm3, 试求其对于Cr Kα的质
量吸收系数um 和线吸收系数u。
7) 作出Cu靶在1, 5, 20 and 40 kV 电压下的强
度-波长关系图。
8) 对于铁靶,应用什么做滤波片,解释你的选
择理由。
一、原子能态及其表征
可以象粒子一样和微观粒子发生相互作用
同样微观粒子既有粒子性,又可以作为一
种波(德布罗意波)有干涉和衍射现象
X射线的特点: 1)不可见 2)折射率接近1 3)穿透性强 5)杀伤作用
(三) X产生与X射线管
1. 产生方式: 1.高速电子流撞击金属靶
2.同步幅射X射线 X射线管的结构 :
X射线管
阴极产生电子
X射线物理学基础作业 1.在原子序24(Cr)到74(W)之间选择7种元素,根据它们的特征谱波 长(Kα1),用图解法验证莫塞莱定律。 2.若X射线管的额定功率为1.5kW,在管电压为35kV时,容许的最大电流 是多少? 3.讨论下列各组概念中二者之间的关系: 1)同一物质的吸收谱和发射谱; 2)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与其配用的滤波片的吸收谱。 3)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与被照射试样的吸收谱。 4.为使Cu靶的Kβ线透射系数是Kα线透射系数的1/6,求滤波片的厚度。 5.画出MoKα辐射的透射系数(I/I0)-铅板厚度(t)的关系曲线(t取 0~1mm)。 6.欲用Mo靶X射线管激发Cu的荧光X射线辐射,所需施加的最低管电压是 多少?激发出的荧光辐射的波长是多少?
1
式中K2为与靶中主量子数有关的常数,
K2 (Z )
K2 (Z )
σ为屏蔽常数,与电子所在的壳层有关。 特征X射线谱及管电压对特征谱的影响 (钼钯K系)

x射线物理学基础

x射线物理学基础

X射线是一种短波长(0.005-10nm) 、高能量(2.5×105-1.2×102)的电磁波 。它是原子内层电子在高速运动电子流 冲击下,产生跃迁而发射的电磁辐射。
一、x射线须具备如下条件:
1.产生自由电子的电子源,如加热钨丝发射 热电子;
2.设置自由电子撞击靶子,如阳极靶,用以 产生x射线;
1912年、劳厄(M.v.Lnue)等利用晶体作为产生 x射线衍射的光栅,使x射线产生衍射,证实了 x射线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波动性是其本性 的—个方面。
它与可见光一样,x射线以光速沿直线传播, 其电场强度矢量E和磁场强度矢量H相互垂直 ,并位于垂直于x射线传播方向的平面上。
x射线波长范围为10—0.001nm,在X射 线金属学中,常用的波长约在0.25— 0.05nm之间,用于材料探伤的x射线波长 在0.1—0.005nm之间,一般波长短的x射 线称为硬x射线.反之称为软X射线。
x射线物理学基础
2020年4月22日星期三
开创了人类认 识物质微观结 构的新纪元
发展了X射线 的衍射理论
1912年劳埃(Laue )
X射线的发现和广泛应用是廿世纪科学发展 中最伟大成就之一
围绕X射线发现 、发展和应用 而进行科研工 作的科学家获 诺贝尔奖的就 有近卅人之多
1901年 伦琴(英)
获诺贝尔物理奖
当X射线管中高速运动的电子和阳极靶碰撞时 、产生极大的负加速度,电子周围的电磁场将 发生急剧的变化,辐射出电磁波。由于大量电 子轰击阳极靶的时间和条件不完全相同,聚射 出的电磁波具有各种不同的波长,因而形成了 连续X射线谱。
根据量子力学观点、能量为eV的电子和阳极靶 碰撞时产生光子,从数值上看光子的能量应该 小于或最多等于电子的能量。

X射线物理学基础(2)

X射线物理学基础(2)

1. 光电效应 ---光电子和荧光X射线
激发K系光电效应时,入射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 或大于将K电子从K层移至无穷远时所作的功WK,即
hγ k =
hc
λk
= ωk
将激发限波长λK和激发电压VK联系起 ,即
eVk = ωk =
hc
λk
hc 12.4 = (nm) λk = eVk Vk
2. 俄歇效应
µl µm = ρ
工作中有时需要计算i个元素组成的化合 物、混合物、合金和溶液等的质量衰减系 数µm。由于µm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无关, 因此衰减系数可按下式求得: µm=ω1µm1+ω2µm2+…ωiµmi
(3) X射线的吸收曲线 X射线的吸收曲线 如果用σm仍表示散射 系数,τm表示吸收系数。 在大多数情况下吸收系数 比散射系数大得多,故 μm≈τm。质量吸收系数 与波长的三次方和元素的 原子序数的三次方近似地 成比例。
温故而知新
1. X射线的本质 X射线的本质 2. X射线的产生 X射线的产生 (1) 产生条件 (2) X射线管的主要结构 X射线管的主要结构 3. X射线谱 X射线谱 连续X射线谱、特征X 连续X射线谱、特征X射线谱
第三节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理解X射线的散射与吸收。 2. 掌握X射线的衰减规律及线吸收系数和质量吸收系数。
光电子被被xx射线击出壳层的电子即射线击出壳层的电子即光电子光电子它带有壳它带有壳层的特征能量层的特征能量所以可用来进行成分分析所以可用来进行成分分析xpsxps俄歇电子高能级的电子回跳高能级的电子回跳多余能量将同能级的另多余能量将同能级的另一个电子送出去一个电子送出去这个被送出去的电子就是这个被送出去的电子就是俄歇电子俄歇电子带有壳层的特征能量带有壳层的特征能量aesaes二次荧光高能级的电子回跳高能级的电子回跳多余能量以多余能量以xx射线形式发射线形式发出出

第2章-材料X射线衍射与电子显微分析(周玉)

第2章-材料X射线衍射与电子显微分析(周玉)

图2-2 晶向指数的确定
10
第一节晶体几何学简介
二、 晶体学指数 2.晶面指数
可将点阵分解为任意取向的、相互平行的结点平面簇, 不同取向的平面簇具有不同特 征。 用晶面指数(hkl)表示一 簇平面, hkl 为其在3个坐标 轴上截距倒数比(见图2-3), 即
图2-3 晶面指数的确定 11
第一节晶体几何学简介
第 一 篇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
第一章 X 射线物理学基础 第二章 X 射线衍射方向 第三章 X 射线衍射强度 第四章多晶体分析方法 第五章物相分析及点阵参数精确测定 第六章宏观残余应力的测定 第七章多晶体织构的测定
1
第二章 X 射线衍射方向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晶体几何学简介 > 第二节布拉格方程 第三节 X射线衍射法
简单菱方
简单六方
续图 晶系及布喇菲点阵
7
第一节晶体几何学简介
一、14种布喇菲点阵 6.单斜晶系
a≠b≠c,α=y=90⁰≠β
简单单斜
底心单斜
续图 晶系及布喇菲点阵
8
第一节晶体几何学简介
一、14种布喇菲点阵
6 . 三斜晶系
a≠b≠c,α≠y≠β≠90°
简单三斜 续图 晶系及布喇菲点阵
9
第一节晶体几何学简介
二、 晶体学指数 3.六方晶系指数
用三指数表示六方晶系的晶面和晶向时,其缺点是不能 直观地显示等同晶面和等同晶向关系。如(100)、(010)和 (ī10)是等同三个柱面,[100]、[010]、[110]实际上是等 同晶向
上述晶面和晶向若用四指数可分别表示为,(1010)、 (01ī0)、(ī100),和[2iīo]、[ī2io]、[1120], 它们则具 有明显的等同性,可分别归属为{1100}晶面族和(1120)晶 向族,见图2-4

第二章 X射线的产生与性质讲解

第二章 X射线的产生与性质讲解

第二章 X射线的产生与性质绪论一.X射线实验技术的发展概况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K.Rontgen),作阴极射线实验时,发现了一种不可见的射线,由于当时不知它的性能和本质,故称X射线,也称伦琴射线。

1909年,巴克拉(Barkla)利用X射线,发现X射线与产生X射线的物质(靶)的原子序数(Z)有关,由此发现了标识X射线,并认为此X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跃迁产生。

1908~1909年,德国物理学家Walte.Pohl,将X射线照金属(相当于光栅),产生了干涉条纹。

1910年,Ewald发现新散射现象,劳埃由此得出:散射间距(即原子间距)近似于1A数量级。

1912年,劳埃提出非凡预言:X射线照射晶体时,将产生衍射。

随后,为解释衍射图象,劳埃提出了劳埃方程;1913年,布拉格父子导出了简单实用的布拉格方程;随后,厄瓦尔德把衍射变成了图解的形式:厄瓦尔德图解1913~1914年,莫塞莱定律的发现,并最终发展成为X射线光谱分析及X射线荧光分析。

X射线衍射理论已基本完善,是一门相当成熟的学科,而X射线衍射技术仍在不断发展,近年来,发展尤为显著,其主要方面和原因有:(1)新光源的发明:转靶、同步辐射、X射线激光、X射线脉冲源,高效率、强光源,使测量精度提高4个数量级。

(2)新的探测器:由气体探测器到固体探测器,高分辨率、高灵敏度,使测量提高2个数量级。

(3)新的数据记录及处理技术:高度计算机化a. 实验设备、实验数据全自动化;b. 数据分析计算程序化;c. 衍射花样的计算机模拟。

二.X射线分析在金属材料领域中的主要应用物相分析点阵常数的精确测定织构的测定此外还有:晶粒大小的测定,应力测定等等。

第二章 X射线的产生和性质(即X射线物理学)重点:X射线的电磁波本质;两种X射线谱的成因及其实验规律;X射线与物质(试样)相互作用的物理效应及意义。

(首先对探测所用的辐射进行了解,然后对探测对象——晶体进行了解)第一节 X射线的本质1.1性质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K.Rontyen)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一种新的射线。

X线放射物理与防护第二章

X线放射物理与防护第二章

• 2.阳极 又称阳极靶,它是使高速电子突然受阻而产生X线的地方。 阳极靶面和散热体两部分组成。通常,是将钨材料靶面焊接在实 心或空心铜材料圆柱体上。采用这种结构是因为从阴极飞来的高 速电子能,99%以上都在阳极上变为了热能,使阳极产生,很高 的温升,这就要求阳极材料既要耐高温,又要散热性能好。以便 能及时将热量传递出去,保证阳极靶面不被融化而损坏。钨的原 子序数高(Z=74),有利于提高X线产生的效率;其熔点高 (3370°C),能耐受住高速电子碰撞时产生的热量,但导热性 差。铜的原子序数和熔点较低,但导热性能好,故结合两者的优 点将阳极靶面做成将钨靶面镶嵌在镶嵌在铜散热体上的结构。
• 其他原因影响 • 半波整流,全波整流。
下图是使用钨靶X线管,管电流保持不变,将管电压从20KV逐步 增加到50KV,同时测量各波段的相对强度而绘制成的X线谱。
2、连续X线的最短波长、最强波长、平均波长及最 大光子能量。
• 最短波长
最强波长: λ最强 = 1.5 λmin
平均波长 λ平均 = 2.5λmin
• 当然X线对正常人体组织也可能产生损伤作用,故应注意对 非受检部位和非治疗部位的屏蔽防护,同时射线工作者也应注意 自身的防护。
第三节X线的产生条件和装置
研究证明,凡高速带电离子桩基物质而突然受阻,都能产生X线。 一、X线的产生条件: 1.电子源
2.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3.阳极靶
三、X线产生装置
1.电子源:电子源能提供所需数量的电子。
管电压一定时,X线管的管电流的大小反应了阴极 灯丝发射电子的情况。管电流大,表明单位时间撞 击阳极靶的电子数多,由此激发出的X线光子数也 正比地增加;照射时间长,X线量也正比地增大。 所以管电流和照射时间的乘积能反映X线的量。

X射线物理学基础

X射线物理学基础

第一章X射线物理学基础【教学内容】1.X射线的发觉。

2.X射线的本质。

3.X射线的产生与X射线管。

4.X射线谱。

5.X射线与物质的彼此作用。

【重点把握内容】1.X射线的粒子性与波动性。

2.X射线的产生与X射线管的大体构造。

3•持续X射线和特点X射线谱特点及产生的机理。

4.X射线与物质的的彼此作用而产生的散射和吸收。

【了解内容】1.X射线发觉。

2.X射线的平安防护。

【教学难点】1.X射线的散射与干与。

2.X射线的吸收。

【教学目标】1•了解X射线的本质、特点。

2.把握X射线的产生和X射线谱特点。

3.把握X射线与物质的彼此作用有关知识。

4.培育能依照不同的需要选择对不同类型的X射线及在关实验条件的能力。

【教学方式】1.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量媒体教学手腕,增强教学成效。

并通过部份习题,增进学生对X射线本质的明白得。

2.安排一次对X射线衍射仪的参观,使学生对X射线的产生和大体装置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熟悉。

一、X射线的发觉X射线发觉于19世纪末期,并在上个世纪之交掀起了一场X射线热。

它的发觉及其本质的确信在物理学上具有划时期的意义。

代表着经典物理学与近代物理学的转折点。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照片)在研究真空管的高压放电现象时,偶然发觉凳子上镀有氰亚铂酸钡的硬纸板会发出荧光。

这一现象当即引发的细心的伦琴的注意。

他认真分析一下,以为这可能是真空管中发出的一种射线引发的。

连续数日呆在实验室中不回家。

他试着用各类手、纸板、木块去遮挡,但都无法挡住这种射线。

于是,一项伟大的发觉诞生了。

由于那时对这种射线的本质和特性都不了解,故称之为X射线。

其实在此之前,也有人注意到,放在高压管周围的照相底片有时会发生雾点。

但他们以为这是一种偶然现象。

没有引发重视。

伦琴发觉,不同物质对X射线的穿透能力是不同的。

他用X射线拍了一张其夫人手的照片(照片)。

1896年1月23日。

伦琴在自己的研究所第一次作关于X 射线发觉的报告时,现场再次拍了维尔兹堡闻名的解剖学教授克利克尔的一只手的照片,克利克尔教授带头向伦琴欢呼三次,并建议将这种射线称为伦琴射线。

X射线物理基础

X射线物理基础

X射线物理基础一、X射线的基本概念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其波长比可见光还要短,但比γ射线稍长。

X射线是由被高速电子撞击产生的极短波长的电磁辐射。

X射线的波长范围在0.01~100纳米之间,因此具有穿透性很强的特点。

X射线辐射主要有三种过程,即散射、吸收和透射。

散射是指X射线在物质中的原子内外发生方向改变;吸收是指物质中的原子吸收掉X射线;透射是指X射线穿过物质而不被物质吸收。

二、X射线的产生和基本特性X射线的产生有两种方式,即广义上的X射线和特殊的X射线。

广义上的X射线产生是指将一束高能电子流来轰击具有特殊构造和材料的靶,使靶发射出X射线,这种方式就是X射线机所采用的。

特殊的X射线产生是指利用原子残余成分核能级跃迁所放出的特殊X射线。

X射线的基本特性有以下几点:1.X射线是一种电磁波,不带电,可以穿透很厚的物质,其波长短,频率高,能量较大。

2.X射线的强度随着入射电子的能量增加而增加,随着靶材的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大。

3.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透射性,而透射系数与射线的能量相关。

4.X射线具有强的杀菌和破坏生物细胞等作用。

三、X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X线是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性工具,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检测人体内各种骨头、器官等部位情况。

常见的X线检查有:1.骨密度检查:用于测定骨的密度,并检测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等问题。

2.胸部X线检查:用于检测肺、心脏等部位疾病的情况。

3.腹部X线检查:用于检测腹部器官如胃、肠、肝、脾、胰等的情况。

4.骨骼成像:用于检查骨骼不良变化的情况,如骨折等。

5.普通X线检查: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检查。

四、X射线的剂量安全问题X射线的安全问题是医学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如果剂量过大,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常见的X射线安全问题包括以下几点:1.剂量选择问题:不同的检查需要选择适当的剂量,大剂量的X射线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暴露时间问题:X射线检查中,暴露时间过长会使剂量增加。

3.距离问题:医学工作者需要尽量离患者远一些,以避免吸收额外的X射线。

(完整版)多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

(完整版)多晶体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
6
第一节 德拜-谢乐法
(Debye-Scherrer method)
7
粉末衍射法成像原理
粉末衍射法成像原理: X射线照射粉末样品,总会有足够多晶粒的某(hkl)晶面
满足布拉格方程;则在与入射线呈2θ角方向产生衍射,形成 以4θ顶角的衍射圆锥,称(hkl)衍射圆锥。
图4-1 衍射线空间分布及德拜法成像原理
高角弧线 中心孔
低角弧线
图4-4 装法 :X射线从底片中心孔射入,从底片接口处穿出。 优点:高角线集中于孔眼,因弧对间距较小,由底片收缩所 致误差小,适用于点阵常数测定。
高角弧线集中于中心孔
图4-4 底片安装法 b) 反装法
故底片上每1mm对应 2o 圆心角; 2. 若相机直径=114.6mm,底片上每1mm对应 1o 圆心角。
13
(3)德拜像
由德拜相机拍摄的照片叫德拜像,将底片张开可得:
纯铝多晶体经退火处理后的德拜法摄照照片
德拜法摄照德拜像照片 14
(4)德拜像特征(1)
1. 德拜像花样:在2θ=90o时为直线,其余角度下均为曲线且 对称分布,即一系列衍射弧对。
余下部分作支承柱,以便安装。 4. 金属细棒:可直接做试样。但因拉丝时产生择优取向,因此,衍射线条往往是不
连续的。
18
2.底片安装(1)
安装方式:由底片开口处位置不同,可分为: 1)正装法 : X射线从底片接口处入射,照射试样后从中心孔穿出。
优点:低角线接近中心孔,高角线则靠近端部。 高角线:分辨本领高,有时能将Kα双线分开。 正装法几何关系和计算较简单,常用于物相分析等工作。
• 光阑作用: • 限制入射线不平行度;固定入射线尺
寸和位置,也称为准直管。 • 承光管作用: • 监视入射线和试样相对位置,且透射

(完整版)XRD复习题

(完整版)XRD复习题

第一章X射线的物理学基础1.X射线的本质是什么?并请叙述其特征。

答:X射线的本质是电磁波,与可见光完全相同;其波长介于紫外线与γ射线之间,约为0.01—10nm的范围。

X射线的特征:波长短、光子能量大。

在通常实验条件下,很难观察到X射线的反射;对于所有的介质,X射线的折射率n都很接近于1。

2.X衍射实验中选择X射线管以及滤波片的原则是什么?答:滤波片的选择: (1)它的吸收限位于辐射源的Kα和K β之间,且尽量靠近K α。

强烈吸收Kβ,K吸收很小;(2)滤波片的厚度以将Kα强度降低一半最佳。

Z靶<40时Z滤片=Z靶-1;Z靶>40时Z 滤片=Z靶-2;阳极靶的选择:(1)阳极靶K波长稍大于试样的K吸收限;(2)试样对X射线的吸收最小。

Z靶≤Z试样+1。

(1)X衍射仪常采用Cu靶,Cu的特征X射线及其波长为,需要用滤波片或单色器去除,用软件去除。

(多选题)aKα1,1.5406埃;b Kα2,1.5444埃; c Kβ,1.392埃答案:a, c, b(2)X衍射选用Cu靶,相配的滤波片为(单选题)a Cub Fec Nid Al答案:c由X射线管发射出来的X射线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X衍射物相分析利用的是在晶体中的衍射。

a连续X射线b特征X射线答案:a b b 或b a b(3)判断对错。

用X衍射仪测一个以Fe为主要成分的样品,合适的X射线管和合适的滤波片是Cu靶和Ni滤波片。

(错)第二章X射线的晶体学基础一、晶体的定义是什么?请叙述其晶体的特点。

答:晶体的定义: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有规则排列的物体。

晶体的最明显特征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重复。

晶体的特点是:a 、均一性:指在宏观观察中,晶体表现为各部分性状相同的物体b 、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c 、自限性:晶体物质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能自发的生长出晶面、晶棱等几何元素所组成凸多面体外形d 、固定熔点: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e、对称性:晶体的理想外形、宏观性质以及微观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对称性g、最小内能二、晶体有四大空间格子类型、七大晶系,请具体说出其名称及其特征。

X射线物理学基础PPT课件

X射线物理学基础PPT课件

m K 43Z 3
μm
01—X射线物理学基础
μm
LІ LⅢ
LⅡ K
λ 理想μm随入射波长的变化
(Z一定)
λ 实际μm随入射波长的变化
(Z一定)
每种物质都有本身确定的一系列吸收限,这种带有特征吸收限的吸收 系数曲线称为该物质的吸收谱。吸收限的存在暴露了吸收的本质。
敦德励学 知行相长
μm
LІ LⅢ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敦 知材料研德究方法 第一行章 X射励线的物理特性 相学 长
敦德励行 知行相长
01—X射线物理学基础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Rontgen W.C) 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X射线。1901年,首届诺 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伦琴, 以表彰他发现了对物理 学界有重大影响意义的X射线。 X射线、放射性和 电子被称为世纪之交的三大发现。
1917 年 , 英 国 巴 克 拉,发现了标识X射 线。
1921年,爱因斯坦, 光电效应。
1924年,瑞典卡尔·西 格班,X射线光谱学。
1937 年 , 美 国 戴 维 森 和 英 国 G.P.汤姆孙,用晶体对电子进 行衍射。
敦德励学 知行相长
01—X射线物理学基础
劳埃在1912年进行的晶体衍射实验 结果证明: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 波,也揭示了物质内部原子规则排列的 特性。
卡文迪许在热学理论、计温学、气象学、 沉睡了一百年的手稿。
大地磁学等方面都有研究。1798年他完成最 后的实验时,已年近七十。
敦德励学 知行相长
A eC
U
X射线
i
kV 220V
敦德励学 知行相长
01—X射线物理学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射线 波长范围0.01~10nm,在电磁波谱上位于
紫外线和γ 射线之间。
无线电波
可见光
可X射见线光
红外线 紫外线
γ射线
分为软x射线(波长大于0.5nm)和硬x射线(波长小 于0.5nm)。
用于衍射分析的波长0.05~0.25nm。
•硬X射线:波长较短的硬X射线能量较高,穿透性较 强,适用于金属部件的无损探伤及金属物相分析。
产生K系激发要阴极电子的
能量eVk至少等于击出一个K层电子所作的功Wk。
Vk就是激发电压。L层内不同亚能级电子向K层跃迁
所发射的K1和K2的关系
k1 k 2 ,
I k 1
2Ik 2
X射线谱
标识X射线的强度特征
• K系标识X射线的强度与管电压、管电流的关系为:
I标 K 2iV Vk n
二、X射线谱
由X射线管发射出来的X射线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连续X射线; (2)标识X射线。
(1)连续X射线
• 具有连续波长的X射线,构成 连续X射线谱,它和可见光相 似,亦称多色X射线。
• 特性;
• 短波限;


• 产生机理;

• X射线的强度。

钨靶的连续X射线谱
连续谱特性
(1)每一种管电压下,存在一个短波极限;射线 中含有大于短波极限的各个波长成分。 (2)随着管电压增大,短波极限和强度最大的波 长朝短波方向移动。
K系激发机理及命名 • K层电子被击出时,原子系统能量由基态升到K激
发态,高能级电子向K层空位填充时产生K系辐射。 • L层电子填充空位时, 产生Kα辐射;M层电子 填充空位时产生Kβ辐 射。
• 由能级可知,Kβ辐射的光子 能量大于Kα的能量,但K层 与L层为相邻能级,故L层电
子填充几率大,所以Kα的强 度约为Kβ的5倍。
线的衍射现象,推动了x射线的应用)
1894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将阴极射线管放在 一个黑纸袋中,关闭了实验室灯源,他发现当开启放电 线圈电源时,一块涂有氰亚铂酸钡的荧光屏发出荧光。 用一本厚书,2-3厘米厚的木板或几厘米厚的硬橡胶插 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仍能看到荧光。他又用盛有水、 二硫化碳或其他液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它们也是 “透明的”,铜、银、金、铂、铝等金属也能让这种射 线透过,只要它们不太厚。伦琴意识到这可能是某种特 殊的从来没有观察到的射线,它具有特别强的穿透力。 他一连许多天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集中全部精力进行 彻底研究。6个星期后,伦琴确认这的确是一种新的射线。
冷却水 金 属 靶
X射线 电子
玻璃 钨灯丝
接变压器
铍窗口
X射线 X射线管剖面示意图
金属聚灯罩
(3)X射线管
• 封闭式X射线管实质上就是一个大的 真空( 105 ~ 107)mm二Hg 极管。基本组成包 括:
• (1)阴极:阴极是发射电子的地方。 • (2)阳极:亦称靶,是使电子突然减
速和发射X射线的地方。
• 非相干散射是康普顿(pton)和我国物理 学家吴有训等人发现的,亦称康普顿效应。非相干散 射突出地表现出X射线的微粒特性,只能用量子理论 来描述,亦称量子散射。
• 它会增加连续背影,给衍射图象带来不利的影响,特 别对轻元素。
X射线的吸收
• 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指的是X射 线能量在通过物质时转变为其 它形式的能量,X射线发生了能 量损耗。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主 要是由原子内部的电子跃迁而 引起的。这个过程中发生X射线 的光电效应和俄歇效应。
总结
• 1 x射线谱分为连续谱和标识谱(或特征谱)
• 2 短波限λ0是连续谱上的最小波长。由电子一次
碰撞就耗尽能量所产生的X射线,它与管压的关系:eV

h
max

hc
0
• 3 标识谱的产生机理
在电子轰击阳极的过程中,当某个具有足够能量的电子将阳极靶原子的内层
电子击出时,于是在低能级上出现空位,较高能级上的电子向低能级上的空
画线部分为重点。
2-1 x射线的发现及x射线学发展过程
X射线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 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5年、放 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之一,这 一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
对x射线的发现和应用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95年)(发现了未知射线) • 德国物理学家劳厄(1912年)(证明x射线的波动性) • 英国布拉格父子(1912年)(简洁形式描述晶体对x射
前一章内容回顾
• 空间点阵 • 晶(向)面指数 • 倒易点阵定义和倒易矢量的基本性质 • 晶带定律 [hkl]* (hkl), r* d 1
[uvw] (uvw)*,d*r 1 hu kv lw 1
第二章 X射线的物理学基础
2-1 x射线的发现及x射线学发展过程 2-2 x射线与电磁波谱 2-3 x射线的产生及x射线谱(连续谱和标识谱) 2-4 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5 x射线的探测、防护及应用
• 实验证明,I与管电流i、管电压V、阳极靶的原子
序数Z存在如下关系:
且X射线管的效
率为:
I连 K1iZV 2


X射线管效率

X射线功率 电子流功率

K1iZV 2 iV
K1ZV
由于K1是个很小的数,约为 1.1 ~ 1.41,0如9V采用W
阳极(z=74),V=100kV时,效率仅为1%左右。 碰撞阳极靶的电子束的大部分能量都耗费在使阳极 靶发热上 。 水冷却
一、x射线的产生 (1)产生原理
高速运动的电子与物体碰撞时,发生能量转换, 电子的运动受阻失去动能,其中一小部分(1% 左右)能量转变为X射线,而绝大部分(99%左 右)能量转变成热能使物体温度升高。 (水冷)
(2)产生条件 a.产生自由电子; b.使电子作定向的高速运动; c.在其运动的路径上设置一个障碍物使电子突 然减速或停止。
劳厄的文章发表不久,就引起英国布拉格父子的关注, 年轻的小布拉格经过反复研究,成功地解释了劳厄的实 验事实。他以更简洁的方式,清楚地解释了X射线晶体 衍射的形成,并提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2dsinθ= nλ 。这一结果不仅证明了小布拉格解释的正确性,更 重要的是证明了能够用X射线来获取关于晶体结构的信 息。1912年11月,年仅22岁的小布位格以《晶体对短 波长电磁波衍射》为题向剑桥哲学学会报告了上述研究 结果。老布拉格则于1913年元月设计出第一台X射线分 光计,并利用这台仪器,发现了特征X射线。
随电压增加,标识谱线的波长不变化, 强度增强。 • 如钼靶K系标识X射线有两个强度高峰为Kα和Kβ ,
波长分别为0.71 Å和0.63 Å. • 激发电压:发出标识x射线的最低电压或临界电压。
产生机理
• 标识X射线谱的产生机理与阳极靶物质的原子内部 结构紧密相关的。原子系统内的电子按泡利不相容 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分布于各个能级。在电子轰击 阳极的过程中,当某个具有足够能量的电子将阳极 靶原子的内层电子击出时,于是在低能级上出现空 位,系统能量升高,处于不稳定激发态。较高能级 上的电子向低能级上的空位跃迁,并以光子的形式 辐射出标识X射线谱。
位跃迁,并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标识X射线谱。
• 4 K系激发电压,K系标识谱线的命名。
K层电子被击出时所需最低电压。 K层电子被击出时,原子系统能量由 基态升到K激发态,高能级电子向K层空位填充时产生K系辐射。L层电 子填充空位时,产生Kα辐射;M层电子填充空位时产生Kβ辐射。
• 5 莫塞莱定律
1
2-2 x射线与电磁波谱
X射线的本质是电磁辐射,与可见光完全相同,仅 是波长短而已,因此具有波粒二象性。
(1)波动性;
(2)粒子性。
•X射线的频率ν、波长λ以及其光子的能量ε、动量
p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h hc

p h

•式 中 h—— 普 朗 克 常 数 , 等 于 6 . 6 2 5 ×1034 J.s; c——X射线的速度,等于2.998×108m/s.
h——普朗克常数,等于 6.625 1034 j s
eV

h max

hc

0
hc
0 eV

6.6251034 3.0 1.60 1019V
108
109
1240 (nm) V
短波限λ0随管压V的增大而减小。
产生机理
• 高能电子与阳极靶的原子碰撞时,受靶中原子核的库 仑场作用而速度骤减,电子失去自己的能量,其中部 分以光子的形式辐射,碰撞一次产生一个能量为hv的 光子,这样的光子流即为X射线。高速电子进入靶内 不同深度,损失的动能有各种数值,使射线(光子)波 长连续变化,形成连续谱。
(2)标识X射线(特征x射线)
• 是在连续谱的基础上叠加若干条具有一定波长的谱线, 它和可见光中的单色相似,亦称单色X射线。
1.标识X射线的特征 ; 2.产生机理 ; 3.K系激发机理 ; 4.莫塞莱定律; 5.标识X射线的强度特征。
X射线谱
标识X射线的特征
• 当电压达到临界电压时,发出标识谱线;
相 对 强 度
短波限
• 连续X射线谱在短波方向有一个波长极限,称为短波限λ0. 它是由电子一次碰撞就耗尽能量所产生的X射线。它只与 管电压有关,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 相互关系为: • 式中
eV

h max

hc

0




e——电子电荷,等于 1.61库0仑19 ;
V——电子通过两极时的电压降; 钨靶的连续X射线谱
X射线已被广泛应用于晶体结构的分析以及医学和工 业等领域。对于促进20世纪的物理学以至整个科学技 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