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飞向太空的航程》优质课 优秀说课稿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模板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模板

感谢观看
汇报人: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太空探索的历史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讲授新课:按照课文的顺序,逐段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重点和难点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拓展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布置作业和要求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 结
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太空探索的最新进展 作业要求:完成一篇关于太空探索的短文,表达自己的见解 作业形式:个人或小组完成,提交电子版或纸质版作业 作业评价:教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出建议和指导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模拟飞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太空航行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太空航行的理解。
学法指导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 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 究,培养自学能力
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情境学习:创设情境,增强学 生情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运用
Part Five
说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参与度:评估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 与程度,判断是否 达到预期目标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 课堂提问、作业和小 测验等方式,了解学 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情况
课堂氛围:观察课 堂氛围是否活跃, 学生是否积极思考 和讨论
教师自我反思:对本 次教学的得失进行总 结,思考如何改进教 学方法和手段,提高 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 理解课文中的重要概 念和观点,掌握文章 的主旨和写作特点
Part Three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利用网络媒体,营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习方法: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我教学理念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根据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渗透给学生学法指导,包括:领悟式指导法、点拨式指导法和矫正式指导法。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养成了一种良好解决问题的习惯,体会、顿悟出鉴赏这种文体的科学方法。
如果是下午的课,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不太高,在理清文章脉络时,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和竞赛的办法,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们争强好胜的兴致,并为下一个环节所需要的情境调动情绪,但是此处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
(四)研读品味,赏析文本(15分钟)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所以,本环节,文本的赏析和研读必然是每一堂语文新授课的重中之重。
钱学森讲到这里停了一下。有一个青年人问道:“后来呢?”
“后来?”钱学森神情惋惜地说道,“万户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当然,他进行的飞天事业停止了。明朝以后,特别是到了近代,我国的科技事业日趋落后,以至倍受列强的欺凌。但是,万户开创的飞天事业,得到了世界的公认。美国一位叫詹姆斯?麦克唐纳的火箭专家,称中国的万户为青年火箭专家,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是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
接下来,请学生浏览课文,或者是听范读,并思考两个问题:
1、文章主旨性问题,用PPT软件播出。
2、理清文章脉络,生成主板书。(板书)
导语(1—3段)∶2003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精选4篇)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精选4篇)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精选4篇)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篇1《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说教材教材内容:《飞向太空的航程》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教材分析:这则通讯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

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我们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1.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

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

2.课文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3.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

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学情分析:一、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

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三、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历史的纵深感。

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目的1、掌握新闻的特点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教学理念: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

2、文本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根本。

或:一、教学目的1.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了解新闻结构上的特点。

2. 掌握课文整体结构、体会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说课稿一、一、 说教材说教材《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新闻与报告文学”的最后一课,是略读课文。

课文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历程,在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中,我们的喜悦和自豪感更加强烈。

作为一篇通讯,本课结构清晰,首尾呼应,是一篇圆形的结构严谨的新闻佳作,对本单元新闻作品的学习起到了巩固、延伸、拓展的作用。

二、二、 说学情说学情通过对前几课新闻与报告文学作品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新闻的结构、特性等相关基础知识,特性等相关基础知识,对于新闻的叙述技巧和写作手法对于新闻的叙述技巧和写作手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自己阅读欣赏新闻作品。

但是,学生的理性认识不足,生的理性认识不足,对于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对于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对于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客观叙述与主观评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的把握,还不是很到位。

价的把握,还不是很到位。

三、三、 说教学目标说教学目标因此,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析,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一)(一)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1、 复习巩固新闻的相关基础知识复习巩固新闻的相关基础知识2、 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二)(二)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让学生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让学生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取有用信息述与主观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取有用信息(三)(三) 情感与态度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习课文描写式、评论式的新闻写作语言 教学难点:梳理文章结构,体会作者隐于客观后的感情四、四、 说教法说教法1、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所谓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一步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梳理文章内容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9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9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9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这两者都贴近生活,有很强的实用性,反映了新课标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素质提出的要求。

这则通讯从“神州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

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我们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1.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

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

2.课文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3.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

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目标解读:高考考点相应知识链接:四川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能,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鉴于新闻的文体特点和高考命题形式,本课学习目标主要从“新闻的文体特征”和“新闻信息的整理和筛选”两个方面来确立。

1、知识目标: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掌握分析、拟写新闻标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难点:1、筛选文章语句,提取有价值信息,学会挖掘新闻语言的丰富含义。

2、本文的标题很有特点,学习如何拟好新闻标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解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1、阅读《金太阳学案》“背景知识推送”,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整理通讯的概念和特点,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引导”和“基础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一、教材概述1.1 教材名称本节课程将就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飞向太空的航程》为主要教学内容,内容主要是一篇记叙文。

1.2 教材内容《飞向太空的航程》记叙了一次载人飞船发射和太空行动的历程,从技术上描述了航天发射前、发射中和飞行中的各种情形,生动地描述了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的种种活动和感受,以及科学家们对于太空科学的探索与研究等内容。

1.3 学生对象本节课程主要面向高中二年级的学生,适合文化课、语文课和阅读课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

2.理解太空航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和科学概念,如推进剂、控制装置、对地通信等。

3.学会分析文本,提炼主旨和段落意义。

2.2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能够通过朗读和模拟,体验太空飞行的紧张和刺激,以及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特点。

3.能够运用所学语言文学知识,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2.3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关注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发现。

2.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阅读理解:刻意分析、形成层次化结构,理解记叙文的结构和一些重要段落。

2.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了解太空、火箭和航天知识,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人文精神。

3.2 教学难点1.文本分析:细致、深入地进行文本分析和理解,把握作者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结合课外阅读进行文本理解拓展。

2.文学鉴赏:从多个角度考虑太空科技与人文情感的关系,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4.1 教学方式以授课和分组讨论的方式展开,通过朗读、分析和思考进行教学。

注重语言表达与科学思维的结合。

4.2 教学步骤1.引出思考主题——科学探索和人文关怀的并重2.导入语言——太空、火箭和航天的基本概念3.朗读文本——朗读《飞向太空的航程》篇章4.分组讨论——分组解读文本,抽象出文本主旨和作者的意图5.成果展示——扮演宇航员或科学家,进行课堂模拟演绎6.归纳总结、作业布置——分析与思考文本本文风格及修辞手法,并结合其他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主要考察内容。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一篇新闻报道。

这篇文章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的经过,展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篇文章位于“沟通与应用”板块,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特点和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新闻这种文体,但对于新闻的特点和写作方法还不够熟悉。

此外,学生对于航天领域的知识可能了解较少,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补充和引导。

高一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维活跃,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教学中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掌握新闻的六要素。

(2)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如标题的拟写、导语的设置、背景材料的运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理解本文的标题和导语的作用。

(2)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背景材料的作用,以及如何将背景材料与主体内容有机结合。

(2)引导学生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欢迎参考!高一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教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的一篇通讯。

通讯是新闻文体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

本课从“神船”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

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已把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熟悉不足。

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如下:1.了解“神船”五号____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手动弯管机2.把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

3.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把握新闻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四、说教法科学公道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____美同一。

基于此,我预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

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此外我预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这种方式可以增加作品的魅力,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扩大教学容量。

中学语文优秀说课稿《飞向太空的航程》

中学语文优秀说课稿《飞向太空的航程》

中学语文优秀说课稿《飞向太空的航程》一、说教材《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

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

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

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新闻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

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由剪纸的体验,学生很容易概括出梯形的定义,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梯形的相关概念。

强调:上下底的区分是根据长度,而不是根据其位置。

(三)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一课时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情境创设教学法:导入部分我设计了猜一猜和参观蔬菜王国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并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一、说教材《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选自高中语文教科书的说明文,它详细描绘了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进程,突出了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增进学生对航天知识的了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 通过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时代责任感。

本文在课文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既是一篇科普文章,又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回顾;二是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突破和发展;三是太空探索的未来展望。

1.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回顾:本文从古代人们对太空的向往开始,讲述了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现代航天科技的发展过程。

2. 我国在航天领域的突破和发展: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到“神舟”系列飞船的辉煌成就。

3. 太空探索的未来展望:本文提出了太空探索的发展趋势,包括月球探测、火星探测以及深空探测等。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进程,掌握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概况。

(2)学会分析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整理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深入理解文章,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2)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3)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进程及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概况。

(2)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关键信息,进行深入分析。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范文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范文

高中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讲课稿范文各位教师:今日我讲课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本课的教课方案一、说教材《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交流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信通信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拥有新闻性、实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好性和议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首了中国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联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指引学生学习这类历史与现实联合的写法课文的构造简单它不只具备新闻的基本构造特点并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构造特点要指引学生剖析总结二、说学情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可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一样阅读时抓表层易知实质难 ; 知思路易理思路难 ; 知局部易观全文难 ; 习得悉识易迁徙能力难三、说教课目的及依照依照教材剖析与学情剖析依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联合本课的特点确立目标以下:(一) 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闻的基本构造2、剖析本文构造提升剖析能力(二) 过程与方法经过合作研究学习指引学生归纳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达成本文的教课提升学生的能力(三) 感情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与爱国心教课要点:掌握新闻的基本构造教课难点:领会历史和现实相联合的写法四、课时:一课时五、说教课流程: ( 联合课件 )(一) 导入语 ( 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从太古期间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实的“航天鼻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日跟着中国国力的兴盛科技水平的提升国人材能亲眼目击这一梦想的实现究竟怎样让梦想变成现实的呢 ?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 << 飞向太空的航程》(二) 自主学习 ( 屏幕显示 )1、认识通信除掉、时效的新闻性特点通信的主要特点有:(1)生动性 (2) 完好性 (3) 议论性目的:认识通信自己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2、词语累积 ( 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与众不一样翌年横亘酝酿尘封方法:利用讲解和工具书(三) 合作学习教师怀疑学生议论(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 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新闻的基本构造达成教课要点的学习(2)梳理主体部分:中国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几个意义重要的事件 ( 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述次序培育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爱国心( 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的两重含义 ( 屏幕显示 )( 四) 剖析与研究(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导它是怎样表现新闻的性的请举例说明 ( 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2)说说本文的构造特 .( 屏幕显示 )目的:认识本文的构造特点(3)新闻报导重申实时性重申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批篇幅来表达中国航天史是否是不像新闻了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联合的写法打破教课难点(五) 讲堂小结 ( 屏幕显示 )本文的构造很简单可是作为一篇模范的新闻报导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新闻报导的范本希望同学们仔细领会它的构造特点和写作方法六、板书设计。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联系)《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第三课。

.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

这些作品强调真实性,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时代的精神。

这一单元中《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属于新闻特写,《包身工》是报告文学,本文《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通讯,选取了选取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一极具新闻价值的事件,并依次回顾了中国的飞天梦,透露出自豪与骄傲之情,突出了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神州”五号载人飞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人类航天史也就此翻开崭新的一页。

2、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新闻类作品阅读的表述目标:博观约取,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把握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

阅读新闻通迅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

依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我从三维目标的角度确立如下目标: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

②了解新闻在结构上的特点,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①掌握课文整体结构,体会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②学习课文叙议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了解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②学习科学家不断探索、知难而进、勇于进取的精神。

3、教学重点:提取主要信息,掌握课文整体结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这是根据新课标的“博观约取,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等内容确立的。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二、说学情高一学生已掌握了新闻的基本知识,具备了独立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

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说教学目标及依据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四、课时:一课时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富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1)生动性。

(2)完整性。

(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

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 (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耸入云天扭转乾坤一鼓作气不同凡响翌年横亘酝酿尘封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

<依据合作学习原则>(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目录•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情况分析与对策•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与反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01课程背景与目标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概述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历史从早期的理论探索到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成熟,经历了多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包括火箭技术的诞生、卫星和宇宙飞船的发射等。

当前航空航天技术前沿目前,航空航天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包括可重复使用火箭、太空旅游、深空探测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航空航天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航空航天技术对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本课程目标与意义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航空航天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了解相关政策和法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初步分析航空航天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航空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其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教材特点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分析与选用本课程选用的教材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前沿性等特点,能够全面反映航空航天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包括航空航天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前沿动态以及相关政策和法规等。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02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重点太空科技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与挑战。

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将围绕太空探索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涵盖太空科技、太空医学、太空法律等多个领域。

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太空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何评估太空探索的风险与机遇。

教学内容安排及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创新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太空探索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引入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太空探索的过程。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2 】说课稿列位评委大家好:我抽到的是号,我说课的标题是《飞向太空的航程》,下面我将教材剖析.教授教养目标.重点难点.教授教养进程等几个方面介绍我对本课的熟悉.一.教材剖析:《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中的一篇通信.通信是消息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消息真实性.实时性的特点外,还有活泼性.完全性和评论性的特点.这则通信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想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在汗青和实际的对比中,我们的喜悦和骄傲显得加倍凝重.1.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宜,每一个中国人都邑觉得骄傲.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平易近族成长进步的骄傲感.引诱学生领会这种崇高的情绪,养成存眷时事.存眷科技进步的习惯,以及酷爱故国的情绪.2.课文构造很简略,但是作为一篇范例的消息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晰,是以可以作为学生浏览和写作消息报道的范本.3.对于重大汗青事宜的记载,高超的作者老是把它放在汗青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实际事宜有一种汗青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如许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领会一下这种汗青和实际联合的写法.依据本文特点,教授教养实践我制订了以下的教授教养目标:二.教授教养目标1. 常识与才能目标:控制消息的特点,2. 进程与办法目标:经由过程自立进修和小组合作的方法商量文本.3. 情绪立场与价值不雅:引诱学生关怀国度大事,激发学生的平易近族骄傲感与爱国心.三.教授教养重点难点1.引诱学生关怀国度大事2.学写短消息.四.教授教养进程:(一)导语从远古时代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鼻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平易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跟着中国国力的加强,科技程度的进步,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妄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本身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骄傲,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尽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将要进修的这篇消息报道就回想了这一段汗青.(二)感知课文1.俗话说:画龙还需巧点睛.假如把捏文章比作“画龙”那么拟题就是“点睛”.本文的标题是“飞向太空的航程”,异常能干,这个标题标寄义是什么呢?你写这篇文章将把重点安排在哪里?明白:标题中间词是“航程”所以本文重点写的是航天事业的成长.2.通信报道的一般构造为导语.主体.尾声,按此给文章分段.一(1——3)导语,点明事宜的时光.地点.场面二(4——26)主体,论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妄想.三.(27——30)结尾,回应导语的重点内容.1.导语段中,场景描述的感化是什么?2.除此而外的共计24个天然节是写什么内容的?[背景材料,按照时光次序,论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进程]3.第4~28天然节,用了很大篇幅论述中国航天史,有何感化?[它对于补充解释消息事实有很大的感化,是消息报道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本文论述航天史,是树立在论述一个重大汗青事宜的基本上,是作为消息背景材料来用的.每小我都想知道今天的光辉曾阅历了什么样的艰辛的过程,使读者对今天消息事宜的懂得,有了纵深感.]4.请同窗们本身介绍还知道哪些“中国航天大事记”.(课后研究与演习三.学生假如说不全,应当勉励学生课后查材料,同窗间交换所查材料——此题意促使学生懂得中国航天事业的成长,激发生发火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感.)依据此文,总结消息在构造上有什么特点?(课后研究与演习二.)[消息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构成.导语放在开首,由最新颖.最重要的事实或依托消息事实的群情构成;而主体则具体睁开对消息事实的论述.]。

1.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g

1.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g

1.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飞向太空的航程》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教材分析:这则通讯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

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我们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1.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

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

2.课文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3.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

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能力目标: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三)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数1课时二、说学情分析:(一)、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

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三)、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历史的纵深感。

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关键信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1、教材分析11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新闻报道,它详细地记录了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经过,展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111 这篇文章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还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创新意识。

112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文章结构清晰,语言准确生动,是一篇进行新闻阅读和写作教学的良好范例。

2、学情分析21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新闻体裁,但对于深度解读和分析新闻报道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211 他们对航天领域可能充满好奇和兴趣,但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背景了解有限。

212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背景知识,深入理解文本,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目标311 让学生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312 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和语言表达。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321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322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31 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对祖国科技成就的自豪感。

332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4、教学重难点41 教学重点411 掌握新闻报道的结构和要素。

412 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42 教学难点421 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422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5、教学方法51 讲授法511 讲解新闻的基本知识和本文的重点内容。

52 讨论法521 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激发思维碰撞。

53 探究法531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入理解文本。

6、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611 通过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62 知识讲解621 介绍新闻的定义、结构和要素等基本知识。

必修一12《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必修一12《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结构特征,学会分析一篇新闻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新闻仅限于生活中的熟悉,而并非阅读与写作技巧上的熟悉,所以需要教师在这方面予以引导。

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强,对家事国事的关注比较少,引导学生体会本文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新闻的特点、把握文章结构掌握新闻特点,学习写新闻,通过把握文章结构来体悟作者表达的自豪感,与作者达成心灵共鸣。

2.难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细致分析、真情感受,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力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9月3日的阅兵式导入,激起学生为祖国感到骄傲、自豪的情绪,自然引出本文。

二、略读课文,整体把握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

标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电头: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导语: 第1~3段主体: 第4~26段背景: 第 5~26段结语: 第27~30段三、精读课文,讨论探究一)导语部分1、听范读,边听边勾出导语部分包含的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

(注意字数限制)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二)主体部分1、自读主体部分,找一找文中写了哪些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注意勾画时间)(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2)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3)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4)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2、分组讨论探究:(1)这篇新闻中有很多精确的时间、数字,说说其作用?a、能体现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b、符合航天精确的时间要求;c、也可以渲染当时人们紧张急切渴盼的心理,传达出激动和欣喜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飞向太空的航程》优质课优秀说课稿
教材内容:《飞向太空的航程》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12课
教材分析:这则通讯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

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我们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1.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

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

2.课文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3.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

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学情分析:
一、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

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范本。

三、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历史的纵深感。

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目的
1、掌握新闻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

2、文本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根本。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2、学会写新闻。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

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

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新闻报道就回顾了这一段历史。

今年的10月24日,我国的“嫦娥一号”飞天,开始月球之旅。

这是我国航天之路的继续。

四年前,我国的“神舟五号”第一次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

我国的太空之旅,可谓喜报频传。

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四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回味一下那个曾让十三亿人倍感自豪的经典时刻。

(二)感知课文
1、几位学生连读全文,思考:本文真正写新近发生的事件是在哪些自然节?
[第1、2、3和最后两节。

]
2、除此而外的共计24个自然节是写什么内容的?
[背景材料,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三)鉴赏全文
1、研究探讨本文的标题有哪些含义?
[①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此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②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
2、第4~28自然节,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有何作用?
[它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叙述航天史,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每个人都想知道今天的辉煌曾经历了什么样的艰辛的历程,使读者对今天新闻事件的了解,有了纵深感。

]
3、请同学们自己介绍还知道哪些“中国航天大事记”。

(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学生如果说不全,应该鼓励学生课后查资料,同学间交流所查资料——此题意促使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附: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05)——可将此材料打印发给学生。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

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
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

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3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
1、根据此文,总结新闻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

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叙述。

]
(四)小结全文。

(此教段宜放手让学生自己小结在本课中所学的知识要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