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61967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是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在小学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实施科学实验来深化对日常生活中物质面上的事物和现象的科学认识。
针对当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问题,本文结合实际,采用《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的标准化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进行了实验设计。
第一部分验背景本次实验创新的探究课题是: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实质的物质,但其实它又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并且形成了一个容器中的空气层。
探究这个现象,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相关科学知识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部分实验内容及步骤1.准备实验设备:实验台、密封容器、空气泵,以及温度湿度测试仪。
2.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先用温度湿度测试仪测量一个密封容器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3.使用空气泵,将空气压入容器内,观察空气在容器内的分布,并记录容器内部温度和湿度变化情况。
4.通过计量,比较空气压入和不压入容器前后的温度湿度和体积变化情况,总结空气是如何占据空间的。
第三部分验结果通过上述实验,发现在空气的压入之后,容器内部的温度和湿度都有所升高,而且体积也明显变大了。
从实验结果来看,当空气被压入容器中,空气的压力会使容器的体积变大,这说明空气在容器内占有一定的空间。
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出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充满容器。
第四部分论本次实验归纳总结如下:1.在空气压入容器时,容器内部的温度和湿度都有所升高,而且体积也明显变大。
2.空气的压力会导致容器的体积变大,说明空气在容器内占有一定的空间。
3.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出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充满容器。
总结本文通过《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标准化设计,针对探究课题“空气占据空间”,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空气能占据空间,充满容器。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李悦)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学校名称:兴隆县半壁山镇车道峪小学授课题目:磁铁的力量授课教师姓名:李悦指导教师姓名:徐银平、王海荣一、实验目标:1、知识与技能(1)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2)能用定量的方法,观察磁铁吸引铁制品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3)能与同学合作实验,并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的关系,培养小组合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能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物体是否能被磁铁吸引;(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2)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3)能进行猜想、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科学素养。
二、实验材料:磁铁、曲别针、钉子、铝丝、订书钉、尺子、石头、铅笔、铜丝、铁丝、铁制品若干。
三、实验原理:1、磁铁能吸引铁质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都不是铁制的。
2、磁铁磁力的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四、实验创新点:《磁铁的力量》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
这一课集实用性、开放性、生活性为一体,为了使学生认识磁铁的力量,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以及两个探究实验活动。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的认识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甚至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
之所以形成以上“偏见”,是因为他们对磁铁的认识来自于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的观察和实验,缺乏确切的证据。
我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通过“磁铁让曲别针在空中跳舞”这个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初步感受“磁铁的力量”。
小学科技创新实验设计第一年级第五十章教学方案
小学科技创新实验设计第一年级第五十章教学方案一、引言科技创新实验设计是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适应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设计了一套小学科技创新实验教学方案,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与热爱;2.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简单电路的认识与实验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制定课堂教学计划,包括教学过程、教学重点和难点;(2)准备教学资源,如电路实验箱、灯泡、电源等;(3)复习相关知识,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4)组织教材和教具,便于学生的参与和实验。
2. 学生准备:(1)带好学习工具,如笔、纸、实验报告本等;(2)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合作,互相帮助;五、教学过程1. 知识讲解:(1)什么是电路?电路是指电流通过的一条通路,它由电源、导线和各种电器元件组成。
(2)简单电路实验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套简单的电路实验装置,包括电源、导线、灯泡等元件,并说明其结构和功能。
2.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电路的实验操作;(2)根据教师的操作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3)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3. 实验总结:(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如为什么灯泡会亮?为什么电路中的导线要用金属制造?六、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总结;(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展示实验报告,增加信息的交流和学习。
2. 教师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2)教师通过评价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延伸1. 继续探究电路的其他相关问题,如开关的原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等;2. 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竞赛和科技作品展览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创新的小学生科学实验课设计
创新的小学生科学实验课设计引言:科学实验课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然而,传统的实验课设计往往过于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堂创新的小学生科学实验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实验主题的选择科学实验课的主题应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科内容,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过程时,可以设计一个与食物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道简单的蛋糕,通过观察和记录蛋糕的制作过程,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的前期准备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应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首先,教师需要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中。
其次,教师还需要对实验的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操作。
三、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创新的实验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学习电路的搭建时,可以设计一个小型的迷宫游戏,让学生利用电路搭建一个能够导电的迷宫,通过控制电流的开关来引导小球通过迷宫。
这样的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电路的原理。
四、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让他们能够从实验中总结出规律和结论。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让他们讨论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以及如何提供这些条件。
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实验的延伸和拓展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验相关的延伸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可以设计一个声音传播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传递声音信号,通过实践探索声音的传播规律。
小学科技创新设计方案
小学科技创新设计方案一、方案背景科技创新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早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设计方案,旨在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方案概述本方案以小学生的科学教育为基础,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一个环境和平台,促进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具体而言,方案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1. 创新实验室建设为小学生搭建一个创新实验室,提供各种科技创新相关的工具和设备,如编程教具、机器人套装、传感器等。
创新实验室应该具备良好的空间布局和安全设施,并配置专业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项目。
2. 创新实践项目通过针对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创新实践项目,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让他们设计一款智能垃圾桶,编写程序实现自动分拣垃圾的功能。
这样的项目既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又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3. 导师指导每个创新实践项目应配备一名导师,负责指导和辅导小学生的创新活动。
这些导师应具备丰富的科技创新经验和教育背景,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4. 创新成果展示定期组织创新成果展示活动,让小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完成的创新作品。
这不仅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实施步骤以下是实施该方案的步骤:1. 确定目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确定创新实践项目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取一些简单实用的项目,如设计一个智能插座,实现遥控开关电器。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选取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项目,如设计一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2. 设计课程计划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包括每个学期的课程内容和进度安排。
确保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能力相适应,并保持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建设创新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筹集足够的资金和设备,搭建一个适合小学生创新实践的实验室。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方案科学实验在小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精神,我们需要设计一些有趣的、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实验方案。
本文将就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实验步骤和预期效果进行讨论。
一、确定实验主题科学实验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周边环境相关的主题,比如“空气质量检测”、“植物生长与光照强度”等。
主题要简明扼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指我们希望通过实验来达到的效果,可以是验证某个科学原理、发现某个现象的规律性,或者解决某个实际问题。
实验目的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并能够以实验结果来进行验证。
三、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设计的核心,需要考虑到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首先,我们应该列出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清单,并确保能够满足实验的要求。
其次,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流程。
每个步骤都应该有清晰的指导说明,以便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
同时,要注意实验的安全事项,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四、提供相关背景知识介绍在进行实验之前,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意义。
可以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片来介绍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认识。
五、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进行思考和探索。
同时,教师要以引导的角色出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合作与学习。
六、记录实验数据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
可以指导学生使用表格、图表等方式记录实验数据,并鼓励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现象和总结规律,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七、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学生应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小学生科技创新实验方案
小学生科技创新实验方案一、实验方案简介本实验方案旨在通过小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技素养。
本方案以小学生喜爱的机器人为主题,引导他们体验机器人制作、编程、控制等过程,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
二、实验材料准备1. Micro:bit主板及扩展板2. 电机及马达齿轮3. 蓝牙模块4. 陀螺仪模块5. 红外线接收模块6. 麦克风传感器模块7. LED灯带及各种彩色LED灯珠8. 手机APP软件(例如:微软MakeCode APP)9. 电池盒及干电池三、实验步骤详解第一步:了解Micro:bit主板及扩展板功能和使用方法Micro:bit是一款由英国BBC推出的教育用硬件平台,它内置了多个传感器和输出设备,可以通过编程操作来控制这些设备。
扩展板是指将Micro:bit主板上的引脚扩展出来,以便更好地连接各种外设模块。
首先,让学生了解Micro:bit主板及扩展板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例如如何通过USB数据线将程序下载到Micro:bit主板上,如何通过扩展板连接各种外设模块等。
第二步:制作机器人底盘机器人底盘是机器人的基础,它可以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纸板或木质材料来制作底盘。
首先,让学生设计出自己所想象的机器人样式,并根据设计图纸来剪裁或切割纸板或木质材料。
然后,在底盘下方固定电机及马达齿轮。
第三步:连接电路将电池盒与Micro:bit主板、电机及马达齿轮、蓝牙模块、陀螺仪模块、红外线接收模块、麦克风传感器模块等按照图示进行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接口只能插入相应的接口插头,不能强行插入其他类型的插头。
第四步:编程控制通过手机APP软件(例如:微软MakeCode APP),让学生学习编程语言,设计出自己的机器人动作。
例如,通过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向前、向后、左转、右转等运动方式,并可以通过蓝牙模块进行远程遥控。
小学生科技创新实验方案
小学生科技创新实验方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希望通过科技创新实验,让小学生能够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实验材料1. 小白鼠:用于进行实验的小白鼠,数量根据实验需要而定。
2. 实验室设备:包括鼠笼、食盆、喂食器、水槽、测量工具等。
3. 实验药品:根据实验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实验药品,确保安全。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a. 搭建实验室:确保实验室具备足够的光线和通风条件,保证实验环境的安全与舒适。
b. 给小白鼠提供合适的饲养环境:准备鼠笼、食盆、喂食器和水槽等器材,并且养殖环境应保持整洁和稳定。
c. 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小学生关于实验室安全的知识,包括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注意实验室卫生。
2. 实验设计:a. 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例如研究不同光线对小白鼠活动的影响。
b. 根据科学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并制定实验假设。
3. 实验操作:a. 将小白鼠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
b. 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小白鼠的活动情况,并记录数据。
c. 观察周期结束后,统计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4. 实验总结:a. 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假设进行讨论和分析。
b. 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c. 引导小学生深入思考实验结果的科学意义,并鼓励他们进行拓展研究。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不得擅自操作危险器材。
2. 实验材料必须事先准备好,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 实验操作过程中,小白鼠的动物福利需得到重视,保证其生活和健康。
五、实验评估1. 对小学生的实验成果进行评估,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
2. 对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创新思维进行评估。
六、结论通过小学生科技创新实验方案的实施,旨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创新方案
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创新方案科学实验教学在小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我们制定了以下创新方案。
一、改进实验设备为了更好地支持科学实验教学,学校应该投入更多的经费来购买实验设备。
这些设备应当满足教学需要,并且具备先进的功能和质量可靠性。
例如,购买一台高性能的显微镜可以帮助学生观察微小的生物结构,增强他们的视觉体验和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另外,引入其他科学实验器材,如物理实验装置和化学试剂,也能丰富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二、提供全面的实验指导为了使科学实验教学更加有效,我们需要提供全面的实验指导。
教师在实验前应提前准备充分,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并能清楚地解答学生的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实验设备,注意实验安全,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
在实验后,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的意义和结论,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实验的内容和目的。
三、开展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展探究性实验,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题目,让学生自由探索,发现科学现象,并提出解释。
例如,在“材料的导电性”实验中,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观察其导电性的差异,并尝试解释这些差异。
这样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组织实验展示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我们可以组织实验展示活动。
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展示自己进行的实验,分享实验心得和发现。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参与度,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同时,我们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科学爱好者来参加实验展示活动,向学生分享他们的科学研究和实验经验,增加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以上的创新方案,我们可以提高小学生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全面完整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全面完整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全面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乐山市县街小学安琥【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摩擦力的秘密》一、实验名称: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二、实验设计思路:通过本实验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当物体的接触面的状态不同时产生的摩擦力也不同。
因此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大小也可以以改变物体接触面的不同状态开始。
使物体接触面变光滑和变粗糙,通过测量小车的运动(平行拉动和下降运动)形成数据,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当接触面不同的时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也会不同,物体运动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认识改变接触面的状态,可以增大或减小物体间的摩擦力。
三、实验目标: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改变物体的接触面状况,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四、实验器具小车,木板,测力计,砂纸,尺子,书五、实验操作:小组活动一:探究如何减小摩擦力材料:小车、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的木板(在木板一面粘上粗砂纸)操作指南:把小车翻过来,连接上测力计,在木板的中间画上一条线,固定小车和测力计,拖动木板,让翻过来的小车分别在光滑板表面上,粗糙的表面上拖动,匀速拖到白线时读测力计的数字,并记录,再把小车放正(轮子朝下)再做一做。
相同的条件:小车测力计不同的条件:光滑的表面粗糙的表面小车的正反面实验结论:1、接触面越粗糙,拉动小车所用的力越大,(摩擦力越大)2、接触面越光滑,拉动小车所用的力越小,(摩擦力越小)3、接触面能滚动时,所用的拉力更小(滚动摩擦时摩擦力更小)小组活动二:改变小车的状况探究摩擦力。
(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比较)材料:小车、斜面。
操作指南:搭一个斜面,第一次让小车轮子朝上沿着斜面滑下去,第二次让小车轮子朝下沿着斜面滚下去,比较两次小车行驶的速度,说明什么道理?相同的条件:斜面高度、长度不同的条件:小车的正、反面实验结论:小车轮子朝上滑动摩擦力要比轮子朝下滚动时要大得多、因此摩擦力越大小车向下速度越慢,摩擦力越小小车向下速度越快。
小学科技创新活动方案(精选6篇)
小学科技创新活动方案(精选6篇)小学科技创新篇1一、指导思想进一步推动我校科技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展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特长,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学校定于6月份为我校科技活动月,并举行学儿童科技创新大赛。
二、活动主题:体验、创新、成长——节约能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三、组织领导:组长:副组长:组员:各年级科学教师,美术教师四、活动时间:6月10五、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激励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激发科学创新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六、活动内容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1、借6月3日早晨举行的升旗仪式举行“科技活动月”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启动仪式,大队辅导员宣读活动方案,明确本届科技节活动主题、内容、时间和活动要求,倡导师生共同参与。
2、做好环境布置,营造浓郁的科技氛围。
①学校利用宣传栏,进行发动宣传。
②利用班级,刊登科普知识。
③召开主题班会,积极动员学生踊跃参加到科技实践活动中来。
④校园网站开设“科普知识”栏目,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1科学幻想绘画比赛⑴参赛对象:六年级⑵绘画内容:学生着眼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适应社会低碳生活的潮流。
通过科学幻想,绘出未来科技、生活的美丽画卷。
⑶作品要求:作品可用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等绘画技巧、风格及使用不同材料表现(不包括非画类的其它美术品与工艺品)。
⑷作品上交及评比时间:6月9日上交作品,6月10日评比结果2科普⑴班主任组织学生看一二年级科学幻想画的评比结果。
⑵三到五年级学生每人出一份以科普知识为主题的.手抄报,宣传科普知识,介绍科学家的故事等。
⑶手抄报规格:a4纸。
并选出优秀作品学进行展示。
第三阶段:评比总结,闭幕式(第四周)1、优秀作品集中展示,闭幕式。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小孔成像演示装置仪卢龙县燕河营镇燕窝庄小学秦香云一.实验设计意图1.《小孔成像》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光的传播》中的教学活动。
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2、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二、实验材料:蜡烛、磨砂玻璃、白色屏板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实验原型教材中原有的实验是:在三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打一个大小约为一枚硬币的小孔,然后把这三张卡纸分别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上,每张卡纸之间间隔15 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孔在同一直线上。
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 厘米的地方,再放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作为屏。
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学生就可以在纸屏上观察到光斑。
这时,如果将第二或第三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 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的光对准离自己最近的卡纸的小孔,学生就不能在纸屏上观察到光斑。
实验旨在让学生明白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线。
实验的不足之处A. 不直观。
白天光线强烈,学生不能直观地看到光的传播路线。
B. 难操作。
实验道具难做精确,三孔难以对齐。
C. 不全面。
该实验只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没有证明其在液体、固体俩种物质形态中的传播路径。
D. 实验器材比较常见,学生对这些天天见到的物体提不起兴趣,不能激发探究热情。
二、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1、白天上课时,一般阳光比较强烈,不易观察到烛焰的像;2、由于空罐前后距离较短,很难观察到烛焰的各种成像情况;2.一次性吸管学生反复吹,不够卫生,用后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学生气息不足,很难将水顺利吹出来,现象不明显。
4.如果杯子接触水面时没有垂直,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5.三年级的学生在操作时很容易把纸团掉入水中,浪费纸张,不利于环保。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金点子案例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方案——大气压的存在昌邑市育秀学校王鲁英指导教师:王鲁英一、实验名称:小孔成像二、实验目的:小孔成像的特点三、实验所需器材:八宝粥空瓶一只、薄膜、纸杯四、实验装置及说明:五、实验操作步骤:1.将八宝粥空瓶有口的一端割掉,扎上薄膜;将纸杯去底,套在有薄膜的一端;八宝粥空瓶的另一端扎上小孔;2.点燃蜡烛,将有空的一端对准烛焰,调节距离,直到在薄膜上看到烛焰的像;3.调节孔与烛焰的位置,再观察像的变化。
创新的小学科学实验活动设计
创新的小学科学实验活动设计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合理设计创新的小学科学实验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还能够促进他们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本文将就创新的小学科学实验活动的设计进行讨论。
一、活动目标的确定在设计小学科学实验活动时,首先需要确定活动的目标。
活动目标应该与科学教育的目标相一致,既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总结等科学思维和方法,又要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活动主题的选择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实验主题是关键。
主题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选择与物体运动、光、声音、电、植物、动物等有关的主题,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和探索,并引导他们发问和思考。
三、实验内容的设计实验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趣味性。
可以采用一些富有想象力的设计,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新的现象、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同时,实验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宜过于复杂,避免让学生产生挫败感。
四、实验步骤的设置实验步骤应该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可以将实验步骤分成几个环节,以便学生能够逐步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在设计实验步骤时,要考虑到实验材料的可获得性和安全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地完成实验活动。
五、实验工具和材料的准备在设计小学科学实验活动时,要考虑到实验工具和材料的可获得性和经济性。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易获得的物品作为实验用具,以降低实验成本。
同时,要确保实验工具和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证实验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实验记录和分析在实验活动中,学生应该被要求记录实验的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
记录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图表、图片等多种方式。
通过实验记录和分析,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实验现象的理解,还能够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七、思考和交流在完成实验活动之后,学生应该被要求思考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精品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一、实验名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比较纸桥的承受力》。
二、教材名称:本实验设计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3课《建桥梁》。
三、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直观形象的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是本节的核心和难点。
本次实验的意图就是通过动手制作和比较,使学生掌握一些浅显易懂的桥梁知识,激发研究桥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教材中的实验,用学生所用的厚书作为桥墩,纸板作为桥面,用重物来论证比较纸桥的承受力,操作中纸板比较结实,不易坍塌,而其重物不好选择,也难以对比。
教材中是纯粹的随意性实验,没有与课题《比较纸桥的承受力》巧妙的结合,实验数据不够准确。
五、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创新导入,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寓教于乐。
围绕课题《比较纸桥的承受力》进一步创新:首先,材料创新:用两方盒子做桥墩,围绕如何比较纸桥的承受力,用制作的固定桥墩、一元的硬币、统一厚度的A4纸探究比较纸桥的承受力。
1、取4张A4纸分别对折后,对叉;2、将对叉后的一张放在桥墩之间,做成一个桥拱;3、将一张放置在桥拱上面,做成一座拱桥;4、在拱桥的正中央放置小纸杯,逐次把一元的硬币放置在纸杯的正中央,观察桥能承受多少枚硬币的重量,并记录。
实验三:制作斜拉桥。
1、在桥的两侧各插四根筷子,并用胶带粘牢;2、将两根线的中央分别粘在对叉后的A4纸中间;3、将纸纵放在桥墩之间,先做成一座平板桥;4、用胶带把两根线绳的另两头固定在筷子的顶端,做成斜拉桥;5、测试斜拉桥能承受多少枚硬币的重量,并记录。
实验总结:通过探究我们发现,三种桥当中,斜拉桥的承受力最大,平面桥的承受力最小。
(5)实验效果。
具有趣味性、观赏性、知识性、可比性、能力性和创造性。
整个实验器材少,容易准备,容易成功,弥补书上实验的缺点。
六、自我评价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在教学反思中逐步成型的,对教法和实验方法进行了创新,围绕“比较纸桥的承受力”,改进实验器材及实验步骤,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观察比较中学到新知识、巩固旧知识,达到寓教于乐。
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学方案
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学方案一、实践教学的背景与意义科技创新作为当今社会的核心驱动力,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在小学阶段引入科技创新实践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并为未来科技进步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通过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论;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沟通、合作和协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科技创新实践的基础知识介绍科技创新的概念、意义和基本步骤,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对社会和人类进步的贡献。
2. 科学实验与探究通过安全简易的实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
3. 工程设计与制作引导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通过动手制作小型工程模型或装置,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 科技创新项目开展小组合作,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鼓励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技创新项目,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研究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或实验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以致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自主解决并总结经验。
4. 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合作和协作的能力。
五、评估方法与标准1. 科学实验与探究方面,以学生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为评估依据。
2. 工程设计与制作方面,以学生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和实际制作的完成度为评估依据。
3. 科技创新项目方面,以学生项目的实际效果和成果展示的完整性为评估依据。
4. 在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和记录,通过老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生科学实验创新方案
小学生科学实验创新方案一、引言科学实验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开始积极参加科学实验创新活动。
本文将介绍一个小学生科学实验创新方案,旨在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动手实践、探索科学的能力。
二、背景近年来,小学生中的科学实验创新热潮渐渐兴起。
许多优秀的科学实验创新作品涌现出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这些创新作品不仅在学术界有所影响,也为小学生激发了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的热情。
因此,我们有必要提供一个创新方案来引导小学生进行有趣且富有实践意义的科学实验。
三、目标本实验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观察力、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乐趣。
四、实验名称:水的净化实验实验材料:1. 水污染模拟液(可用食用油、食盐、食用色素调制)2. 滤纸、棉花球、过滤漏斗3. 高锰酸钾、碘酒、漂白粉4. 实验用水、容器、试管、试剂瓶等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 将水污染模拟液倒入容器中,加入一些食盐和食用油,搅拌均匀。
2. 将过滤漏斗插入一个空洁的容器中,将滤纸放入漏斗中,再放入一层棉花球。
3. 将污染液倒入过滤漏斗中,观察液体渗透经过滤纸和棉花球后的变化。
4. 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对污染液进行消毒处理。
5. 使用碘酒对污染液进行杀菌处理。
6. 使用漂白粉对污染液进行除臭处理。
实验原理及讲解:1. 过滤:通过使用过滤漏斗、滤纸和棉花球,可以将污染液中的固体颗粒和杂质分离出来,使液体变得清澈透明。
2. 消毒:高锰酸钾溶液含有强氧化性,可以杀死部分细菌和微生物,达到消毒的目的。
3. 杀菌:碘酒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4. 除臭:漂白粉可有效去除水中的异味,使水变得清爽宜人。
实验效果展示:通过上述实验步骤,小学生可以观察到污染液经过过滤、消毒、杀菌和除臭处理后的变化。
最终,污染液将变得澄清、无色、无异味,达到了净化饮用水的效果。
小学生科学实验创新教学方案
小学生科学实验创新教学方案科学实验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科学实验创新教学水平,本文将提出一种科学实验创新教学方案。
一、目标和原则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验设计能力。
注重以实验为媒介,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和步骤,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1.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科学实验创新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探究性实验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或者给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施。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实验结果。
3.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实验创新教学方案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研究和探究科学实验。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思想,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科学实验创新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
同时,多媒体可以呈现实验中的数据图表和结果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施步骤1.确定实验主题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已学知识相关的实验主题,或者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验主题。
通过实际生活的例子,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主题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应当考虑实验的步骤、实验材料和数据记录等方面,培养实验设计和实施能力。
3.实施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和辅导学生,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方案(大全五篇)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方案(大全五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方案小学科学创新实验方案—物体沉浮的规律平常心【实验目标】1、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2、让学生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器材】同体积不同质量的铁(39g)、塑料(4 g)、木头(3.5 g);同质量不同体积的铁块(18 g)、塑料(18 g)、木块(18 g);水;水槽一个。
【实验原理】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沉与浮”单元中的第二课,原课题是《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为了使学生认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大小有关,我设计了这个实验活动:“物体的沉浮规律。
”学生在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学习中,知道了有的物体在水里上浮,有的下沉;还知道了,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但是,根据经验,学生仍然会认为物体的沉浮会与它们的轻重和体积有关。
这里面有着怎样的关系?怎样帮助学生梳理清楚其中的关系呢?于是,我设计了用不同材料的物体,通过变量控制来探索其中的秘密,即1提供一组同体积不同质量的物体和一组同质量不同体积的物体。
探究出影响沉浮的因素,得到有关物体沉浮的规律。
即不同材料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易沉,轻的易浮;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易沉,体积大的易浮。
学生对物体沉浮的有关认识经历了“发现——否定——在否定——在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过程。
【实验创新点】1、向学生提供自备材料,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2、引导学生运用变量控制的研究方法,理解质量与体积对沉浮的影响。
学生对物体质量、体积与沉浮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科学概念有了更深入的发展。
3、实验器材,易找易寻、易操作,还可重复使用,而且实验效果明显。
【实验步骤】1、把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木头、塑料、铁按轻重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乐山市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小学XXX
一、实验名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比较纸桥的承受力》。
二、教材名称:本实验设计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3课《建桥梁》。
三、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直观形象的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实验是本节的核心和难点。
本次实验的意图就是通过动手制作和比较,是学生掌握一些浅显易懂的桥梁知识,激发研究桥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材料实验,用学生所用的厚书作为桥墩,纸板作为桥面,用重物来论证比较纸桥的承受力,操作中纸板比较结实,不易坍塌,而其重物不好选择,也难以对比。
教材纯粹的随意性实验,没有与课题《比较纸桥的承受力》巧妙的结合,实验数据不够准确。
五、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创新导入,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寓教于乐。
围绕课题《比较纸桥的承受力》进一步创新:
(3)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用两方盒子做桥墩,两桥墩之间的距离为15厘米,桥面的纸质相同(打印A4纸),这样有助于实验数据的科学、规范。
(4)实验过程。
实验一:制作平板桥,在平板桥的正中央放置小纸杯,逐次把一元的硬币放置在纸杯的正中央,观察桥能承受多少枚硬币的重量,并记录。
实验二:制作拱桥,在拱桥的正中央放置小纸杯,逐次把一元的硬币放置在纸杯的正中央,观察桥能承受多少枚硬币的重量,并记录。
实验三:制作斜拉桥,在斜拉桥的正中央放置小纸杯,逐次把一元的硬币放置在纸杯的正中央,观察桥能承受多少枚硬币的重量,并记录。
实验总结:通过探究我们发现,三种桥当中,斜拉桥的承受力最大,平面桥的承受力最小。
(5)实验效果。
具有趣味性、观赏性、知识性、可比性、能力性和创造性。